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数码影像设计 教学实践 离职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在行业的社会竞争中,高职高专学生学历、综合素质能力等天生弱点就越来越清晰的暴露出来。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数码影像课程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职高专设计类、传媒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性质形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艺术类数字媒体专业下的数码影像课程为的是培养适应现代数字媒体影视行业的发展需求,学生能策、摄、采、编等一体化综合能力,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服务地区经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如何搭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数码影像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在三年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也直接对应着某一个就业领域。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总目标直接决定了毕业生对从事就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要求。数码影像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的关系如下:
如上表所示,过去以“培养学生数码影像制作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和单一,与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够精准。因此,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培养专业素质为基础,精准的专业技能为职业提升,才能保证毕业生有更好的应对就业岗位的技能。
2、设置以实用为原则的教学内容
2.1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如上图所示,数码影像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了数码影像知识、摄影摄像理论、项目实践操作三个部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中,数码影像课程不再是单单孤立地解决某一个问题,一门课程并不能与该就业方向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需要与前期后续的课程紧密地衔接和渗透。因此,数码影像课程的前期课程包括设计基础、分镜头脚本设计、视听语言等,而后续课程包括影视广告设计、综合动画创作等。例如,分镜头脚本设计与影视视听语言两门课程中关于画面构图、景别、运动规律、光影等知识的学习实现了数码影像课程中摄像机实际操作的高效衔接。前后课程内容成体系设置,紧密联系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了先前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能力和专题创作能力,在将来的实际的项目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2.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为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但并不代表一味地重技能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随着设备和仪器的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单纯培养操作机器的人才时代已经过去,社会更多的需要是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从数码影像课程来看,学生往往操作机器的能力都能较快掌握,可创作出来的作品却缺乏创新性、艺术感。这是当下学生能力中最缺乏的,而又是就业领域最重视的。因此,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贯穿到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渗透到每一章节中,在每次的实践过程中都要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3、采取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数码影像是一门动态影像的视听综合课程,而实践就是感悟视听语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一部影像作品中,除了作品本身有自身的叙事规律、基本的语言表达,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体会。因此,该门课程不能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数码影像创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亲身实践创作自己的影像作品是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宗旨。对于许多高校而言,相关艺术类专业会购置大型的拍摄或编辑设备用于教学,往往数量有限,即便将学生分组也无法满足学生人人都能操作的需求。因此,采用小型的DV等拍摄设备,不仅方便,成本较低,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将课程的重点专注于作品创作的本身。因此,数码影像课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定位,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讲授和模拟等其他教学手段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
3.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创作实际商业或虚拟项目,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创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创意策划、组织实施和考评几个步骤。首先,给学生下达项目任务书,叙述任务需求,并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在既定的任务要求范围内进行创意与策划。第二,分配资源及组织项目实施。教师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帮助学生制定拍摄计划,完善学生在技术手段方面的不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第三,项目验收及考评。作品完成后,教学针对任务书要求,对学生作品进行考评,重点考察作品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从项目流程出发,项目本身包含剧本创作、分镜头绘制、导演与表演、摄像、灯光设置、录音配乐、后期剪辑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明确学生在这些流程中的分工与侧重。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切身体会了设计过程以及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系统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从把控全部项目过程中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完善艺术思维。教师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加以指导,并对具体情况采取其他教学方法的辅助。
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提前收集和准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针对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个案进行分析、讨论,弥补自己的创作经验不足、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影像作品的创作前期,学生会经常因为经验不足对于拍摄现场无法预估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创作分镜方案,从而影响镜头语言的表达,这时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旁征博引,列举出类似艺术表现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开拓创作思路,激发创作灵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后期剪辑处理部分,案例教学法发挥了极大的效果。通过已有案例的讲述而达到体会创作感受的目的,完善学生对影像处理的把控能力,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阐述得更透彻、更具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触类旁通,找出处理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3.3讲授教学法与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讲授教学法主要用于课程前期摄影摄像理论知识的讲授,多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教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讲授要注意传授的技巧,不能照本宣科,更多的应结合提问式、启发式、重点难点提炼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内容设计上应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呈现方法,比如在数码影像知识这一部分,仅选取学校在影像作品创作中应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或短片的形式逐步引导出来。
而模拟教学法则是在讲授完一般理论知识之后,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对某一现实行为进行模仿和评价。数码影像创作首先就要进行表演和拍摄的模拟,应遵循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指导。将模拟教学安排与项目实施之前,能极大了提高学生创作效率,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应用脱节的问题。利用一些模拟场景和事件,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预热,有了此过程再进行的理解和创作更加全面和精准。
3.4创意讨论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创意讨论教学法也是极大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能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和创意头脑,不断讨论逐渐清晰自己的作品主题、创意思路、实施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后续的创作动力。以“校园环保广告”创作为例,提出让学生分析从哪些方面开展?以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主题方向进行提炼或延生。确定环保具体内容,以卡通拟人角度、破坏保护角度、拍摄形式美感角度、结合口号角度等等再进行深入。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
随着我国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使高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相关经验缺乏,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了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且在教学形式上,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被严重的忽视。这弊病不但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还使高职院的毕业生很难适应艺术设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文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改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贡献。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2.特点
(1)开放式的教学,淡化“教室”的概念
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市场,学生由教师带领直接参与实际的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由课堂延伸到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的市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
(2)项目式的教学,淡化“课程”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实际的项目为主要懂得教学内容。这完全突破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项目中学习知识,淡化了“课堂”的概念。
(3)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使双方的专业技术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美的继承了“师傅带待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它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4)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在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由于紧紧结合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直接交流,参与的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了磨炼。这样也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5)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工作室是学校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可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得到一定的酬金,减轻学生的负担,起到助学的作用。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学生的主要工作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学习方式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这一年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二学年,学生的工作以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为主,在这一年里常常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三学年,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基于企业岗位的需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为主,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外“工作室”里进行顶岗实习,教师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可采用以下操作过程:首先认真分析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现状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建立类似于“工作室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室建设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对工作室的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起草,通过对建立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再次对企业和兄弟院校的意见进行充分调研,再认真分析这些意见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专家小组进行认证,开始试点运行。然后在认真分析试点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企业、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工作室建设专家小组”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就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的开展进行探讨。同时开展师资培训、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然后对相关合作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校企契合点,全面推行“工作室制”模式。最后再运营过程中,企业、教师、学生和“工作室建设专家小组”要随时总结和分析“工作室制”模式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措施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一般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条实践措施:
(1)理顺课程体系,推行完全学分制,设立工作室
课程体系和学分制的构建是“工作室制”建设的前提,也是“工作室制”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应该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岗位所需的技能的基础上,以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构建“工作室制”课程体系。然后以学分制为基础,开发相关的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各个课程模块中进行自由选择,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
(2)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团队
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相关学校应该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加强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建立与工作室相配备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与工作室配套的公共技能实训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一般可以从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公共技能实训室,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摄影工作室、造型工艺室、制图实训室等,为学生了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4)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促使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职业技能鉴定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职业技能的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一般有以下的职业技能鉴定,如:室内装饰设计员、广告设计师、Adobe设计师、包装设计师、陈列展览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等。鼓励学生参加这些职业技能鉴定,可以促使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也可以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行业进行充分接轨。
(5)是加强组织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工作室制”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积极通过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办公室各司其职,定期进行讨论落实,做好“工作室制”实施的具体工作,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 丽.构建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制教育群们.高教教育与评估,2007,(5):59-61.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数学建模;定位;实施
“中学数学建模”绝不是在“数学建模”前面加上“中学”二字,它与中学数学知识、中学生、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中学阶段数学建模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从数学应用角度分析,数学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直接套用公式计算;(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定量分析;(3)对已经经过加工提炼的,忽略次要因素,对保留下来的诸因素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加工,提炼出数学模型,再分析数学模型求解.其中第四个层次属于典型的数学建模问题.作为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者,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学数学建模定位在数学应用的第三层次.在中学阶段,学生建模能力的形成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方法训练的一种综合效果,建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打基础,但是,过分强调基础会导致基础与实际应用的分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中学阶段至少要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适当进入第四层次,而这个分寸的把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
准确地给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定位,有利于指导数学教学以及更好地开展中学数学建模话动,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及极端地处理数学应用.
具体地说,中学数学建模有如下特点:
1.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中学数学建模好与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问题选取的好与劣,或者说问题的选取是否具有创新之处.中学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必须是个好问题,必须有所创新.当然,这个创新标准是相对的.由于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他们作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可能要求过高,这也与开设中学数学建模的初衷不相符,因此,学生在做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只要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就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问题的选取有较好的生产、生活背景,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或者具有一定的延拓性等.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与社会的接触面不同,知识水平和对问题的洞察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要学生特别感兴趣,即使是别人做过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比如,北京市第五中学的一些同学研究了“音乐对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荣获北京市第六届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二等奖.而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一些同学,开始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的记忆力的影响等问题,虽然与前面所做的问题有些类同,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说也是一个好问题.
中学数学建模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所涉及的背景应该是学生所了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选择应该避免涉及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或者学生平时无法接触的领域.
2.问题解决用的主要是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是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的局限性与中学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原因,决定了中学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实际背景不能太复杂,所用到的主要是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函数与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线性方程组等比较初等的数学知识.
但是,中学数学建模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呆板地局限在中学阶段.比如,北京市第五届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一等奖论文《邮票面值的实际问题》就使用了层次分析法.
应该注意的是,中学数学建模所涉及的知识必须以中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为主,不鼓励学生大量学习所谓的高等数学知识.这正是许多人对数学建模所运用数学知识存在误解的一个原因,即认为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用的数学知识越深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实践证明,有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初等的数学知识照样能解决,而且在结果和精度上并不比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差.比如,1996年,北大附中的三位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用初等的方法做了一个“洗衣机节水的优化模型”,获得了北京市“新苗特等奖”.
3.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
由于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中学数学建模重在“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经历,强调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可以说,如果学生没有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就不能算参加了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4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思想与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不同,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数学建模思想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局面,有利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大学数学教学效果。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数学建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多来自于“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及“数学软件介绍及应用”等,数学建模思想有助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1]。数学建模思想中还包括很多先进的科技知识,这些知识的教授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是大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导致很多大学教师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与习题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数学学习无关紧要,甚至对大学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数学建模思想主要强调的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规范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数学建模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合理假设能力,使学生将实际问题合理假设为一道规范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一些相关实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架构起一座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大学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大学数学学习。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数学建模思想的独特性使其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反复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在应用过程中进行缜密的计算、分析与推理,从而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及推理能力;数学建模思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其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数学建模中涉及生活中的诸多领域,作为在校大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都熟练掌握,因此其必须在建模过程中查阅并迅速消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建模过程中。因此,建模活动在增加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涉猎。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思想对于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在定理公式的讲解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知识本身都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数学模型进行的研究[2]。因此,教师可以在定理公式的讲解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教授线性代数时,教师可以将线性代数中抽象的概念与定理以一种现实中的模型代替,即用现实例子表达数学知识;由于概率统计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且其与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域息息相关。在教授概率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让学生用概率统计原理来分析篮球比赛中球员篮球投不中的原因。
(二)在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传统的大学数学考试,往往将测试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上,而忽视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的考量。在大学数学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就是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等纳入数学考评中。教师可以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加入试题,让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考试中的渗透既可以增强数学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三)加强数学建模的相关训练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建设;运用;设想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首先,高中数学知识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拔高,难度也有所提升。其涵盖知识相对广泛,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其次,有些人认为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数学对于经济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知识正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观的效益。在现代的经济活动当中,无论是与我们相关的日常购物、理财,还是整个国家的生产工作、国际贸易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参与。另外,作为高中生学习数学,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锻炼了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成为对国家建设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一、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逐渐侧重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其主要是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其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将抽象的理论和大量的数据等转化成为具体的模型。数学建模和一些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可以代替大量的实验,避免的许多时间和资金的消耗,并且准确性也更加高。例如,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而数学建模是发展其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发展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的过程中,都需要数学建模和其他工具的帮助。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工作当中,通过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其革新和发展,节约工程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高中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平面几何体、空间关系、直线方程、圆方程、算法、统计、概率、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以及解析几何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一次函数可以解决与成本、销售、利润等相关的问题;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解决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可以解决测量、力学问题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作当中。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传统的数学试题往往是将问题进行简化和理想化,其结果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而应用题则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近些年来,我们会发现高中课本以及老师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都会有一定量的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应用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题目当中的数据并不会为了方便计算而进行编造,而是尊重事实。绝大多数应用题往往会结合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现象、现代科技、时事政治等,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相关应用题的同时,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了经济建设当中。另外,由于应用题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课改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学会做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相对广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认真分析所涉及的应用题,可以有效的将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经济建设当中。我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思维,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的思想,培养理性思考很分析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君影,数学建模在高中教学的应用[J].才智,2009(35).
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产生重要影响。高等数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基础方法的同时,也在教学生怎样用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由于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数学建模是将高等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建模思想对高等数学教育的影响
数学建模是将课堂以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解决现实问题一门学科。由于数学建模是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相比于理论性较强的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手段。
数学建模正是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有益补充。数学建模与高等数学的有机结合,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传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让学生参与、感受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思考
1.重视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概念教学当中的运用。高等数学中涉及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公式。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抽象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将数学建模思路和方法与高等数学授课有机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一般情况下,很多基础理论、概念都是从现实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教师将公式、理论、定理等的推导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理论模型讲解给学生,并告诉学生这些定理或理论是如何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变单纯的理论说教为学生的积极探索,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大讨论,活跃学习氛围,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注重探索精神与数学建模的有机结合。高等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创新思维方法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在化解高等数学难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正是通过对现实中问题的抽象理解,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现实中的问题,再将问题与高等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这其中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将数学建模的过程与创造探索的精神有机结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定理的推导过程中与数学建模过程整合,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建立特定的推理模型,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新。通过假设条件去思考定理、公理的推导过程,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大数学建模的应用力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化解高等数学课堂难点的有效措施。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数学建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考虑将数学建模过程以立体化、智能化的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立体展示,将建模过程以及知识的构造和运用过程通过3D展示,呈现给学生,使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推理过程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当然,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定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概念和定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灵活运用启发式讲授法、实例研究法、动态模拟法等,通过互动性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然而,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要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完全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还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尽管在目前的融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由于数学建模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较强互补性,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建模的优秀思想和经验引入高等数学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欣.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128-129.
[2]王金华.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0,(0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