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家政专业 “双师型”教师 培养途径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项目之一,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结合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家政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在获得高校教师系列资格和职称外,还取得了家政业务资历,即拥有家政专业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职称”和“双素质”的专业教师。

一、家政服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一)家政专业师资来源单一,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薄弱

目前,家政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仅局限于大中专或本科学历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的师资大多是来自于社会学、教育学、护理和营养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尚未有真正的家政专业“科班”师资,他们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高职讲台,缺乏必要的家政领域实践锻炼,导致其理论教学水平尚可,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局面。

(二)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家政服务技师不愿意担任专职教师

家政服务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朝阳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在国家大力扶持家政行业发展的政策下,全国各地的家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具有“一技之长”的家政服务技师逐渐成了人们追捧的“香饽饽”,她们的收入往往达到或超过“白领”的水平。他们不愿意到高职院校担任专职教师,一方面由于他们学历普遍偏低,教育教学理论相对不足,教学表达方式学生不能适应等,不符合高校教师的准入条件,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而高职院校也没有认定他们资质的相应条件和制度。因此,他们往往只能以兼职的身份承担一些实训教学项目。

(三)“双师”认定重量轻质,双师教师难当大任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因此,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迎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会制定相关教师双师认定的标准、方式,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如让家政专业教师参加国家高级育婴师、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营养师等培训认证,获得家政领域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但在当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些“重量轻质”的 “双师”素质教师的质量和实践操作能力就有待商榷了。

二、基于校企合作,培育家政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一)通过“走出去”,培养家政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所谓“走出去”,是指家政专业教师走出校园,到家政企业去挂职锻炼。

家政服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利用寒暑假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挂职,教师以家政企业员工的身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履行明确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践,专业教师可以了解到家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了解目前家政市场前景和社会对家政技师的规格要求,掌握家政服务技能,逐渐丰富家政教学案例,锻炼实践技能。二是利用带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到企业锻炼,教师在带领家政专业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同时,可以一边负责指导、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边在家政企业承担相应的工作。在实践中了解家政企业工作内容和对家政技能的规格要求,并学习家政行业里的最新技术,增加实践操作技能。三是采取兼职的形式在家政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教师在承担学校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到家政企业兼职锻炼,以旁观者或助理的身份跟随家政企业某一职位工作人员一起工作,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熟悉家政业务工作流程和安排,了解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为标准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请进来”,充实家政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请进来”,是指高职院校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中的技术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家政企业中的技术精英大多来自于家政服务工作第一线,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了解家政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知识、技术要求,动手能力强,能把实际工作中的直接经验、最新技术带入教学中,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虽然他们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较弱,但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培训和与家政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等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家政专业“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确立企业、行业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亦需要发挥企业、行业的引领作用。校企合作是建立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必能实现高职院校家政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 (4).

[2]王金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职业大学学报,2004 (3).

[3]李芬芳.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5-58.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铁路企业 成本分析 成本控制

一、铁路企业的成本费用的特征

铁路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任务而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成为运输支出。它包括支付的材料、职工工资、燃料、电力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运输支出总额,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成本。铁路运输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成本费用也是不间断地发生,造成铁路企业成本十分复杂,需要在全面分析成本动因的基础上,系统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二、铁路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必要性

在2013年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提出全年经济目标:总收入达10263亿元,同比增加5.2%。但近年来运输成本不断增加,2012年成本上涨13%左右,受人力成本上涨、运行维护成本上升、财务费用提高等因素,2013年铁路成本将继续上涨。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是铁路企业提升盈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铁路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本投入都非常高,但另一方面,不同于某些大型垄断企业,铁路企业的收入利润都很低,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根据最简单的盈利模式:利润=收入-成本,要提高铁路企业的盈利水平,就要降低铁路企业的成本费用。因此,有必要对铁路企业成本费用进行控制。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意义在于: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催生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资本市场之路引人关注,为适应铁路企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积累资金支撑。需要对当前运输成本实施有效控制措施,不断改善铁路运输经营状况,优化现行运输生产组织。铁路企业只有挖潜改造、控制运输成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减少市场压力,对内才有能力稳定职工队伍,减小内部压力。

三、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几个主要途径

(一)健全铁路企业成本控制的长效机制

铁路局和站段是铁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因此要健全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直接关系到铁路企业的成本控制。1、约束机制是铁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由铁路局和所属站段生产经营责任书,运用全面预算、成本计划、财务审批制度等手段,将直接成本及机车运量、燃油支出、材料费、水费、电费等各系统效率、效益指标明确分解下达,作为经营责任目标中的一项重点考核内容,与站段领导班子的考评连挂。2、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全体铁路职工参与成本管理。路局根据月度成本节约情况,按比例对站段、车间、班组进行奖罚并考核到人,以调动全员节约的积极性。3、实行运输成本精细化管理。将铁路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内的各班组、各工序,管理责任具体化,实施劳动定额管理,支出科目负责制,从而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最近几年人力成本增长过快,以及未来这一过快的不可逆转的增长趋势,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应对的挑战。首先,随着铁路企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投入和运营,对专业的运输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成本和培训费用不断的增加,人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其次,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铁路系统一线职工也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加薪,铁路职工对高工资、高报酬追求的迫切性,是造成铁路企业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又一主要因素。再次,我国政府把过去传统的六天工作制改为五天,增加了一年中的法定假日,对企业劳动时间的减少,至使铁路企业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铁路运输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途径:1、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行绩效考核,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机制,挖掘职工的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铁路职工的干和劳动热情。2、合理定岗定编,减少人员流动。科学定岗、严格定编是节约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设置合理的岗位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并结合铁路运输过程,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已达到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的目的。尽量减少铁路通勤人员,铁路职工异地工作占了很大比例,压缩通勤费用将会大量的减少成本开支,最大限度的降低无效损耗。3、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4、随着铁路企业的深化改革,政企分开、市场化的运作,对庞大政工体系和后勤部门实行合理瘦身、减员增效。

(三)落实节支降耗,控制成本支出

从经济层面讲,国家发展到今天,综合交通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中,物流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控制铁路企业成本支出,严格落实节支降耗,是减少成本支出的重要措施。1、在运输过程中大力降低能耗、压缩设备运用和维护成本,是节支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机车车辆能耗,优化机车交路,减少单机走行和机外停车,降低违流运输周转量,减少空车回流和排空压缩设备运用与维修成本。2、降低空调发电车燃油消耗,加强加油及用电管理,降低电负载,严格规定使用照明、空调、电采暖等电器设备,控制用电量。3、加强铁路建设投资过程控制。大力节约工程投资,对立项的建设项目,统筹设计、统一规划,避免交叉重复建设。4、加强采购价格监管,依据价格变动及时修订物资采购限价,采取竞标采购、比质比价、最高限价管理、扩大厂家直供范围等措施,节约物资采购成本。5、加强机关节支降耗工作,压缩通讯费、差旅费用及其他费用支出,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会议时间大力压缩短途运输费用支出,严禁公车私用,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支出。

(四)减少铁铁路企业负债,降低筹资资本

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必然导致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铁道部总资产4.3万亿元,总负债2.66万亿元。2.66万亿元的总债务中,主要为2.18万亿元的有息负债,另有4838亿元的应付款。从期限上看,大部分债务均是2008年以来高速扩张的产物。从债务类型来看,铁道部及下属企业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总计为7591亿元。铁路系统的经营现金流很难支撑大幅攀升的债务还本付息。解决铁路企业的高额负债,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减少负债降低筹资成本:1、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对铁路逐年增加投资额比例。资产分类管理,铁路分类建设。即公益性铁路由政府承担,经营性的铁路由市场化方式来进行操作,社会资本应充分进入到铁路行业。2、通过铁路企业自身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加强管理,增加企业资金积累。3、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合资铁路,推进既有铁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铁路建设。4、路还有很多高铁等优质资产,这些优质资产将来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改制成企业后,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或者上市来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工具,吸收民间资金进入铁路企业,力争多渠道低成本融资。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降低维修成本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3

一、基本情况

2002年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为衡阳市首家政府融资平台,到目前已发展到13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市级4家,县级9家。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土地储备、国资经营等领域,如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衡阳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衡阳市湘江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衡阳市土地储备中心等。全市13家融资平台中城建投资公司类占9家。

至2010年6月末,全市13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产总额为176.39亿元,负债总额84.91亿元,自有资金总额41.02亿元,融资总额73.04亿元,已开工项目数38个,已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64.75亿元,已开工项目到位资金35.4亿元,计划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45.66亿元。

二、主要特点

1、规模迅速膨胀。2008年12月末衡阳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辖内银行贷款余额为7.16亿元,到2010年6月贷款余额为28.495亿元,在一年半时间内净增21.335亿元,增加3.98倍。还有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28.335亿元。2009年,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15亿元。至2010年6月末,衡阳市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总额达到73.04亿元。

2、地方政府主导。13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都由政府主导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政府任命,通过财政注资、土地划拨、规费收入等形式注入资本金。如衡阳市政府先后向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入了市自来水公司、公交公司、道路公司等优质企业资产和近15000亩土地资源。同时,还将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两厢各200米可用土地的受益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户外广告、公交线路、停车位、车辆通行收费等经营特许权,市财政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等资源整合到该公司名下。

3、“打捆贷款”模式。打捆贷款是指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承贷主体,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将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衡阳市政府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达成50亿贷款协议,主要用于供水、供电、城市道路等若干项目,贷款余额为28.335亿元。

4、项目贷款为主。至2010年6月,13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项目辖内银行机构贷款余额20.523亿元(其中,3-5年与5年以上期限的余额合计为16.658亿元,占比为81.17%),占贷款总额的72.02%。已开工项的37个项目中,公益项目为20个,占比为54.05%。

三、风险控制

目前衡阳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辖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8.495亿元中,正常贷款为28.02亿元,占比为98.33%;关注类贷款为0.39亿元,占比为1.37%;不良贷款为0.086亿元,占比为0.3%。衡阳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依靠非财政资金偿债的贷款比例仅为9.48%。地方融资平台尚未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有以下主要因素:

还款期限未到。调查的融资平台项目贷款的建设期和还款期设定时间较长。目前项目还处于建设期,只需偿还贷款利息部分,而该利息已计算在投资总额中,列为“正常贷款”。从衡阳市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贷款期限看,没有发放1年内贷款,1-3年类占18.8%,3-5年类占41.5%,5年以上占39.6%,3年以上中长期基建类贷款占81.1%,到2013年将出现偿还本金的高峰。

银行多头授信。调查中13家地方融资平台获得多家银行的授信,其可以在授信额度内借新还旧,以甲还乙,可以暂缓风险暴露。

资产抵押高溢。银行对有政府背景或政府担保、有土地抵押的融资平台高看一眼,厚爱有加,在审查审批上绿灯放行,而融资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又虚高土地溢价,给融资平台抹上一层保护网。

银行监控缺位。由于融资平台政府色彩浓厚,银行高度宽容,不按具体项目监控其资金流向和用款进度,加之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规范、不透明,商业银行很难获得真实准确的背景资料,很难对融资平台公司进入深入的贷后管理,掩饰真实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四、风险表现

借款主体风险。调查中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存在政企不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法定负责人和主要业务人员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指派,资本来源通常是财政注入或存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项目的使用权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在地方政府投资膨胀下,带来了空前的融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惜成本与风险融资,用融资规模最大化来平衡“投资饥饿症”,至于资本与负债之间的比例是否失调,负债风险是否超出了融资平台的承受能力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还款来源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主要用于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这些项目回收期长,低收益或无收益,项目本身还款能力弱,主要依赖财政收入偿还。目前衡阳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已开工的38个项目中,就有20个属于公益性项目,集中于市政基础与农村基础设施。衡阳市政府2009年为融资平台公司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合计3.7亿元,2010年预计将归还本息合计约6.4亿元,但政府偿付债务本息困难很大。一是地方政府贷款建设的项目,大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银行贷款,要用当地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归还,而对于一个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而言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二是以政府未来税收作为担保存在不确定因素,土地抵押贷款偿还来源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而土地出让收入是一次性收取70年,不具备可持续性,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难以为继。三是以土地为抵押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一旦房地产深度下调,地价下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会带来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造成银行坏账。

政策调险。在贷款期限内,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等政策调整,变动都可能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而一旦政府政策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可能直接影响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如期偿还。

财政风险。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过度负债,在无法以项目收益或公司经营收入偿还的情况下,在地方财政收入不可持续增长或宏观经济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无法还债的违约风险。2010年6月末,衡阳市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总额为73.04亿元,其中贷款余额为56.83亿元(含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8.335亿元,城投债15亿元),而2009年衡阳市财政收入为70.03亿元,13家融资平台融资总额超过该市财政总收入,而作为中部不发达地区“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发展靠金融”,地方财政状况比较严峻,可用收入中用于偿债部分很少。

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积聚带来的银行风险,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一是以财政对借贷进行担保可能成为银行体系信贷质量方面的长期隐患。二是地方政府存在的投资冲动与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都无法避免存在重复建设、低效率投资的问题,甚至导致两高一剩产业死灰复燃,不良贷款风险不断积聚。三是由于投资与信贷政策的收紧,地方政府的一些投资项目可能难以继续融资,从而导致工程成为烂摊子,进而造成银行的坏帐。

五、政策建议

(一)摸清底数、全面清理。按照国务院国发(2010)19号文件《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融资平台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直接借入、拖欠或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清理规范,对公益性在建项目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融资,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按照公司法规定,充实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行商业化运作。

(二)完善法规,规范运作。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融资平台进行准确定位,将其融资投资活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领域。二是做实资本金,限制负债率,明确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债务责任,综合考虑各地财政经济状况及融资平台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制定融资平台的负债率限度,避免过度负债和债务转嫁。三是硬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以项目法人作为承贷主体,建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把分散在各个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纳入到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框架之中,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并定期向人大汇报,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三)严格控制,强化管理。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融资平台类贷款的控制与管理,坚持“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一是推进审慎的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管理举措,强化对项目资本金的监控,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控制打捆贷款,监测负债状况,把握贷款风险。二是加强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全面评估项目风险,平台风险和财政风险。三是控制融资平台类贷款的集中度。四是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使用方向的监管,防止贷款在项目之间挪用,切实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投资实力不断增强,充实的民间资本正急需寻找新的投资领域,而地方政府投资外部性很强的文化、教育、医疗的公共基础设施,等于为社会奖金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以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所进行的融资创新,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家政企业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大数据资源 资源变现策略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C9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1-0063-05

引用格式:陈科帆,周洪成.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及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 63-67.

Research on Realization Mode of Telecom Operators’ Big Data Resource

and its Strategy

CHEN Ke-fan, ZHOU Hong-cheng

(Jiangsu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610036,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source and features of telecom operators’big data resource were briefly addressed and the operating mode of big data companies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elecom operators, the realization mode of big data resource suitable for operators was presented and some typical application case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meantime, the realization strategy of big data resource for domestic operators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to big data realization for operators.

[Key words]telecom operator big data resource resource realization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据IDC预测,未来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ZB,为2009年的44倍。电信运营商是这些数据的传送者,处于数据交换的中心,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研究基于这些数据的大数据应用,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用户的行为特征,提升对用户消费偏好的精准把握,从而进行市场营销;利用信令数据支撑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关联分析,优化网络,实现网络价值最大化。

目前这些大数据应用基本都是面向运营商内部运营,极大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但很难直接产生大量现金流。而互联网公司却已利用大数据形成了收益,如阿里的数据魔方和淘宝指数都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提供数据增值服务,直接转换为收入。运营商如何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发产生大量现金流的对外服务或应用,即实现大数据资源变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大数据相关技术已较为成熟,制约大数据变现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适合运营商特点的大数据资源变现业务模式及策略。

2 运营商大数据资源特点

2.1 运营商大数据资源的来源

(1)来自IT支撑系统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由IT系统记录生成,主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等)、业务使用信息(语音、短信、流量、增值业务等)、消费信息(ARPU等)及投诉信息等。通过这些数据可形成较为完善的用户画像,描述用户特征。

(2)来自网络产生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主要来自CS域和PS域中的信令分析,比如开关机信令、漫游信令、位置信令、DPI信令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统计用户位置、用户数等信息。

(3)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来自手机终端,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手机中的访问日志、收藏关注信息、交易记录、UGC数字内容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统计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

2.2 运营商大数据资源特点

(1)用户基数巨大。截至2015年6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2.93亿户,而互联网应用中用户数最多的微信用户为6亿户,远低于移动电话用户数,运营商在用户基数上占绝对优势。

(2)用户信息真实。目前我国已实行电话用户真实信息登录规定,对非实名制用户后期将采取限制通信、业务等手段,督促用户依法实名登记,从而保证电话用户信息的真实性。

(3)用户行为连续。只要用户手机开机,运营商即可随时了解用户行为;而APP则只能在应用运行时才能收集数据,具有很大的碎片性。

(4)用户行为全面。运营商可以了解用户终端上所有应用的基本行为(如打开过什么应用、浏览时长等),而APP只能了解自身数据,无法获取其它用户行为。

(5)位置信息准确。运营商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是基于网络而非终端,即使用户使用的是非智能机、没有GPS、不能上网,也可以掌握用户实时位置。而APP则必须要基于GPS和联网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业务模式

3.1 国际主流大数据商业模式

参考国际经验,大数据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广告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描述个人用户特征,将用户可能需求对接至DSP等平台,供广告商实时竞价。

(2)数据源服务。主要是将自身的大数据资源向其它企业或开发者开放,表现方式通常为平台方式,提供简单易用的API。

(3)咨询分析服务。主要是通过对自有数据、公开数据或第三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特定客户提供在匿名数据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服务,支撑客户决策。

(4)平台提供。主要是提供大数据平台的出租,用户可将其自有数据导入平台或利用平台处理自身数据,借助平台强大的分析能力实现大数据应用,该模式下按照数据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收费。

3.2 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业务模式

参照主流大数据商业模式,根据大数据分析和服务的对象,运营商大数据变现业务模式可包括以下几类:

(1)基于个人特征的分析服务

1)基于个人特征的精准营销服务

这类业务通过对用户基本信息、业务信息、消费信息、位置信息、行为信息的综合分析,形成全方位的用户画像,给用户打上各类标签(如游戏玩家、商务人士、网购达人、美食爱好者等)。根据广告公司、媒体公司或调研公司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目标客户群体,提升营销的精准性。

运营商典型实践:Verizon公司成立了精准营销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资源对用户进行分析,实现了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精准判断。在获得用户允许情况下,将用户数据销售给第三方公司。

该模式优点是业务模式成熟、市场规模大、能立即产生现金流且具有可持续性;缺点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分析必定涉及用户隐私数据,可能存在政策风险(如工信部31号令,明确禁止运营商未经用户同意利用短信点对点营销),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基于个人特征的征信服务

目前,运营商涉足的征信服务主要体现在消费金融领域。运营商基于用户基本信息、终端、消费、行为、位置等多个维度,构建能反映客户信用评价的子模型,如:坏账风险预测模型、影响力模型、交往圈模型、内容偏好模型等,以实现用户各类特征的多维度洞察,得到最终的信用评分提交给银行,从而收取手续费。后期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需要征信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如找工作、商品租赁、商品交易、签证、交友等领域运营商都可涉足。

运营商典型实践: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成立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当招商银行需要了解某位潜在客户的信用或个人情况时,可向中国联通发起申请,中国联通会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给出是或者否的判断,或者给出某些标签。

该业务模式优点是盈利模式清晰、市场规模巨大,虽然涉及个人隐私,但符合国家政策,无运营风险;缺点为评估模型的建立和优化需要较长时间,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初期准确度可能较差。

(2)基于群体行为的分析服务

这类业务重点围绕位置数据洞察用户轨迹,并结合用户身份形成人群分布及特征分析服务。典型业务模式为:

1)人群分布流动分析

人员流动实时观测。以热点事件(如大型公共集会)或热点位置(如热门景区)为汇总粒度,采用匿名算法实现人源分析,实时对人流量进行监控与预警。例如云南某运营商在南博会期间,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人员流动进行实时分析,为组委会提供相关决策依据,有效保障了会议期间的安全。

交通规划辅助决策。政府部门对交通进行规划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调研数据,运营商可以提供市民在城市中的流动规律,比如从A点到B点的流动人群数量、高峰时间段、持续时长等。从而帮助政府决策是否需要在两点之间增开公交;是否需要调整交通信号控制;以及是否需要建设地铁和地铁站点的选择等。例如法国电信通过其公共服务项目的IT系统建设,每天都会记录几百万条的用户流动信息,通过对这些记录的分析为市政建设提供依据。

商圈选址价值评估。通过精确统计人口流动情况,形成细分的可视化网格,并结合用户属性(消费能力、消费爱好等),制定选址分析报告,辅助商家精确选址。例如西班牙电信推出名为“智慧足迹”的商业服务,可对特定区域的人流情况及人员特征进行分析,比如为零售商提供该区域人群的聚类特征、驻留时长、驻留位置,零售商根据人群的特点来决定商品类型、店面位置等。

这类业务模式优点是技术实现简单、成本较低、能较快产生直接收益;缺点为进

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且部分业务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公益性质较强,收益可能较低。

2)特定场景人群聚类分析

这类业务是基于某些特定场景(如地铁、公交、商场、美容院等),分析该场景下人群的聚类特征,从而为商家有针对性的营销提供辅助决策。如对经常坐地铁的人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该类人群的年龄分布、消费能力、购物偏好等,从而为广告公司或商家的精准营销提供支撑。

该业务模式与基于个人特征的精准营销服务有相同的优点,且因为是聚类分析,不涉及个人隐私,避开了政策风险;缺点为需要对不同的场景建立不同的模型,并需要不断优化,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3)面向政企客户的能力开放业务

1)面向企业的平台服务

运营商将大数据平台能力开放给中小企业(为客户开辟私有云空间),中小企业利用自有数据或平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只需付给运营商相应租金即可。例如日本KDDI利用自身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

该业务模式优点为市场空间巨大;缺点为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可能导致服务单价过低。

2)面向政府的平台服务

另一类业务为对一些公共项目,如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金融云、环保云、旅游云等,通信运营商通过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例如NTT DoCoMo建立了Medical Brain和MD+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根据用户行为洞察其个性化需求,医疗人员根据这些个性化需求帮助用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

该业务模式优点为市场前景广阔、收入来源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缺点为网络基础资源要求较高、前期投入巨大且回收期较长。

4 我国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策略

4.1 我国大数据产业特点

(1)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已进入发展新时期,在各领域都需要科学、高效的决策和管理,大数据在这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此未来在政务、制造、金融、民生、交通、电子商务等各领域都将有巨大的需求。

(2)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大数据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数据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3)网络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网络和信息安全是红线,中央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的大数据业务而言,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4.2 我国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原则

基于国内大数据产业和运营商的特点,我国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的原则可总结为“提前布局、扬长避短、阶段推进、合作共赢”。

(1)提前布局。开展大数据业务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的人才和灵活的组织架构,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建立的,因此运营商需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前布局。

(2)扬长避短。虽然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在大数据运营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未达到压倒性的程度,甚至在某些能力上弱于互联网公司,如创新性思维、公司流程制度、营销手段策略等,因此在大数据业务选择中运营商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3)阶段推进。在人力、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数据运营不可能一蹴而就,运营商需做好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4)合作共赢。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各有所长,相互之间除了竞争外还更应有合作,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供更好的服务,将大数据产业的整体市场做大做强。

4.3 我国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策略

我国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策略可概括为“基础先行、聚焦突破、整合提升”。

(1)基础先行

基础设施是所有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运营商首先需要进行大数据基础设施的部署与升级。

网络基础设施中,应推进通信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和网络通信能力优化,加快LTE建设和网络带宽升级,构建“智能管道”;IT基础设施中,在合适的地区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应做好IDC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型数据中心技术等)、服务器和存储技术(桌面云、虚拟化、数据仓库、云存储等)、大数据技术(Hadoop、Mpp数据库、NoSQL、流式计算、内存计算等)的应用。

(2)聚焦突破

在大数据运营初期,运营商无论在项目经验和人才储备上都存在不足,此时应积聚优势力量,在某几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大数据行业影响力。

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将产生巨大的大数据服务需求(政务、交通、旅游、电子商务等),且这些需求具有影响力大、覆盖面广、收入稳定、安全等级要求高的特点。运营商长期以来深耕政企市场,在基础通信业务上已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可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大数据应用(合作模式可多样,如资源托管、能力开放、ICT实施等)的落地。同时对不具备大数据运营能力但又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可开放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分析产品,有效扩大客户群体,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除以上能力开放业务外,也可选取部分收益较高的基于个人或群体的大数据应用进行突破,如个人征信(金融信贷、商品租赁、商品交易、签证、交友、找工作等)、人员流动实时观测等,这类业务互联网厂商也在积极布局中(如阿里的芝麻信用、百度慧眼/热力图/迁徙图等)。运营商应利用自身大数据资源特点,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3)整合提升

后期随着大数据运营经验的丰富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可在之前各项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打通行业壁垒。通过搭建社会级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引入互联网公司、中小企业、开发者的大数据资源,实现社会级大数据资源共享,成为大数据行业的领导者。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大数据运营的商业模式,并结合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运营商的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和策略,对运营商大数据运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后续研究可针对不同运营商的具体特点及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大数据资源变现业务模式和策略,提出更能实际操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钱志新. 数据大金矿[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3] 大卫・芬雷布. 大数据云图[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4] 涂子沛. 数据之巅[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4.

[5] 阿莱克斯・彭特兰. 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6] 伊森. 大数据分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惊人价值[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7] 石方川. 得大数据分析者得天下[J]. 调研世界, 2015(2): 62-63.

[8] 庞淑娟. 大数据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征信, 2015(3): 12-15.

[9] 姚若辉.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4): 196.

[10] 王钦敏.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数据应用[J]. 地理学报, 2015,70(5): 691-695.

[11] 黄小刚. 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四个方向[J]. 信息通信技术, 2013(6): 26-28.

[12] 黄勇军,冯明,丁圣勇.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探讨[J]. 电信科学, 2013(3): 6-11.

[13] 晓镜. Sprint:运营商仅靠大数据就能生存[N]. 中国邮电报, 20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