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基层医院;晚期癌痛;治疗

癌症疼痛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900 万新癌症患者,估计到2015 年的一段岁月里将有1500 万的新癌症患者,3000 万人将会因癌症而死亡。晚期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痛苦的最首要因素。其中30%~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症病人会发生中、重度疼痛[1]。随着新治疗方法的进步,有80%癌症疼痛容易控制[2]。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医院癌痛的现状;在我国,癌性疼痛发生率为51%一61.6%,其中约有50%~80%的癌痛病人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镇痛治疗[3]。癌痛控制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治疗观念和用药习惯上存在误区。尤其在农村,由于对癌痛治疗不够重视,在观念上难以摆脱认为使用就等同于吸毒;加之品控制以及缓释剂、控释剂价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癌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相应的治疗,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2 癌痛处理的措施;存在的问题;癌痛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应积极治疗癌痛的伴随症状如失眠和焦虑等,并积极预防和减轻镇痛药的副作用。WHO 提出癌痛治疗三阶梯的中心为药物治疗,有20%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出了“阿片敏感性疼痛”和“阿片不敏感性疼痛”[4]。吗啡的主要代谢产物M3G 和M6G 正被证明与吗啡中枢性兴奋性副作用有关,比如肌痉挛。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癌痛很少是由于单一因素所致,往往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治疗时应遵循常规接替用药法,应通过滴定法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达最佳效果。对阿片不敏感性癌痛宜早合并用药,并考虑改变给药途径,或选择其他阿片类镇痛药如美沙酮,喷他佐辛及近来经皮使用的芬太尼贴。(2)仔细观察及评估镇痛效果:MeMillar 等对一组接受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有关疼痛结果中发现,疼痛治疗并不理想,部分原因与护理有关。护士对疼痛评估记录不仔细,也不记录对疼痛治疗方法的评估,并且对应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便秘也不关心。因此强调加强与疼痛治疗相关的护理教育是必要的[5]。癌痛绝不仅仅是一个疼痛的问题,而应说是社会问题。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行为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心理和社会心理的评估。Lehofer[6]发现在紧张和痛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Orbach[7]研究发现,自杀倾向、绝望、抑郁和焦虑与痛阈和耐痛阈显著相关。Scheidt[8]研究老年患者的躯体痛,发现它们不能完全由躯体疾病所解释,抑郁、自罪及丧失功能的悲痛对其躯体疼痛有特殊意义。癌痛治疗中引进心理学的方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应用药物和其他技术无法获得满意效果的疼痛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途径。最常采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训练,催眠法,生物反馈方法和鼓励病人多参加社会活[9]。

2 分析与讨论

2、1 由于我国疼痛治疗学科开展的较晚,还有很多疼痛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发更多更安全的新药,以及对全民疼痛知识教育。医务界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合作,重视解决下列相关问题:①加强医护人员的观念转变以及和患者之间的沟通;②注意疼痛程度评估指标、治疗方法的选择;③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种类、剂量、疗效跟踪及评价);④疼痛诊疗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补充,并且实施全面的专科训练;⑤改变临床学科间的合作、协调不理想状态;⑥加强全社会对晚期癌痛治疗宣传、认识及关注;⑦支持对晚期癌痛治疗新方法的研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初次用药后24 h需要重新评估疼痛程度,再计算24 h用药总量,作为次日按时给药量,再调整剂量,直到止痛效果满意为止。疼痛

2、2 ①逐步在三级综合医院建立疼痛学专科,实施疼痛诊疗医师资格认定和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②在各级医院加强和规范化已经开展的三阶梯治疗方法;③疼痛专科重点发展三阶梯外治疗方法;④重视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⑤建立全面、系统的疼痛管理目标和实施;⑥逐步建立部分癌痛患者家庭治疗模式;⑦逐步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和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救助的社会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0.

[2] Zech DFGrond S,Lynch J,et al.Validat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relief: a 10-year prospectivestudy [J]Pain,1995,63:65-76.

[3] 孙玉刚.肿瘤患者品使用的伦理学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2) .

[4] 许华.阿片敏感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58.

[5] 倪家骧.构筑治疗癌痛的第四阶梯[J].麻醉学论坛,1998,5(2):27.

[6] Lehofer Metal.Psychiatry res[J].Anesthesia,1998,79:51.

[7] Orbach I.J Conscilt Clin Psy chol[J].Anesthesia,1997,65:646.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2

网络成瘾是目前影响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大问题,具体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相应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工作、学业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都产生了诸多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网络成瘾也成为家长最揪心的问题,往往迫切地为孩子寻求治疗。

电休克治疗是利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出现自伤自杀行为、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或有严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损物行为,需尽快拧制精神症状者;或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及以上疾病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在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给患者进行详尽的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以排除脑部疾患,预防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电休克治疗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

部分患者严禁使用电休克治疗:年龄在14岁以下者;营养状况极差及合并电解质紊乱者;患有心、肝、肾、血液、内分泌等疾病及全身性感染者;患有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既往存在癫痫发作史者;等。同时,电休克治疗有一些副作用,病人在接受电休克治疗后经常主诉头痛和意识模糊,出现心率不齐、认知损伤(包括记忆丧失、记忆困难)和可能的脑部损伤等不良反应。因为电休克治疗能造成认知损伤,故对青少年必须谨慎应用。

目前,网络成瘾并不在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范围。由于网络成瘾的发病是由个体、家庭及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所导致,其高发人群又多集中于青少年,因而我们提倡应用系统、科学、合理的综合干预模式,即医学一心理一教育一军训一社会体验“五位一体”治疗模式,以达到消除症状、减少复发、完善人格、恢复社会功能的治疗目标。临床实践证明,不用电休克也能治疗网络成瘾。相反,如果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频繁采取此方法,势必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和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于造成伤害,包括严重的心理创伤。

新闻背景

2009年5月7日以来,全国各大网站和地方网站相继刊出了《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报道,把被称为“全国戒网专家”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杨永信以及“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报道中说,杨永信声称近年来已治疗了近3 000名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治愈率接近100%;一些被杨永信称为“精品”的孩子,治疗后出院时说,以后“再也不走偏路了”。但备受争议的是杨永信的治疗方法。报道说,杨永信在治疗时,在孩子的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并让孩子服用精神类药物。同时,多数孩子入院时被强行押制。报道转引了一些心理卫生专家和医疗法律界人士的意见,认为杨永信的做法不妥。而网络上则是一片声讨声,杨永信被丑化为“杨叫兽”。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网站被“黑”,一些被杨永信治疗过的孩子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对杨永信的治疗方法进行批判,认为杨永信利用“电休克”使他们就范。杨永信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是否不妥?如何认识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呢?

电休克治疗后,很多青少年患者会表现得听话、顺从、不逆反了,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改变了,疗效很好,却看不到对孩子心理的伤害,以及对孩子成长的错误压制。对于12~22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否定传统、否定权威、否定家长的特殊心理阶段,“否定”恰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另外,孩子的叛逆也和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理解、尊重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要知道:成功的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失败的家长却把孩子的缺点放大化。

目前在国内开设了许多治疗网络成瘾的机构,我们认为国家应该对网络成瘾的治疗机构规范化。既然它是一种疾病,就需要由卫生部门统一收治。现阶段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比较混乱,其中还包括电休克治疗,是需要立即纠正的。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音乐治疗重建心理创伤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24-02

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过后,灾区中小学学生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恢复他们的心理创伤是一件非常迫切的需要。笔者认为,灾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孩子们的心理创伤的恢复上。在音乐的课堂上,音乐教师应该借助音乐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治疗。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

一、震后灾区中小学学生的精神创伤问题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未成年人对地震灾害的反映呈现两极性:分为高激活反应和低激活反应。高激活反应:情感冷漠,寡言少语,注意力难以集中,惊恐,噩梦,睡眠困难,惊跳反应,过度依恋大人,无安全感,人际退缩等等。低激活反应:未呈现上述应激反应,相反,表现出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生活一切正常。这种反应容易给人以误解,以为这个孩子还小,不懂事,因此地震灾害没有对他造成创伤影响。

但实际上这种儿童将来出现严重PTSD症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对他们的治疗也更困难一些。这些孩子的大脑对灾难所带来的信息的处理能力远不如高激活反应的儿童,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回避或麻木状态,而导致创伤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需要特别的关注。

从总体上来说,地震灾害对儿童的主要心理伤害是严重地破坏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对自己周围的控制感,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是容易产生焦虑症和恐惧症。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孩子未来的人格特点中的敏感、焦虑、恐惧和不安全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中的很多不适应,进而造成新的继发性创伤,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另外,由于地震造成儿童的父母死亡也会造成儿童的原生家庭解体,灾后的生存条件完全地改变,例如被他人领养,或后爸后妈的家庭关系可能造成虐待或忽视等人为性创伤等新的继发性创伤。因此,及时和持续地对待儿童的灾后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二、震后灾区中小学音乐疗法可采取的方式探讨

音乐治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重点来谈谈比较适合应用于震区灾后中小学学生心理创伤恢复的音乐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的方法多达数百上千种,而它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即以音乐为中心,通常将这些方法分为三大类别: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方法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这三种类别的音乐治疗方式的区别在于:

接受式音乐治疗偏向于聆听的和被动接受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于听的技术。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团体治疗的活动趋向的音乐治疗方法为主,这种方法着重用音乐的活动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并以集体的动力关系的影响使大家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比较像我们平时的音乐教育,在这种类型的音乐治疗技术中,我们通常也会学习一门乐器或者是学习声乐等等,但是我们的目的不只是音乐技能的学习提高而是音乐之外的以心理健康或生理健康为目的的宗旨。比如,盲人音乐家,用音乐的方式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且用音乐作为职业养活自己等。

具体地说: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中的音乐放松、音乐催眠、音乐的压力管理、音乐想象等技术都可以对灾后的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的减压和维护。而后两种比较深层次干预的音乐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灾后精神创伤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康复和引导。在此类别中的音乐同步等方式可帮助失去亲人等悲伤过度者调节情绪宣泄情感。在即兴音乐治疗类别中,我们常常用到乐器的即兴,比如鼓、散响乐器,这些乐器通常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我们却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大家支持和宣泄情感,也非常适合在团体中使用增加受众面积,这比传统的语言式的心理维护更容易深入人心,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关于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方法,则可用于灾后致残学生的身心康复。据报道,此次汶川8.0级地震导致至少5万人士残障,其中不乏正在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身体恢复能力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维护以及长期的康复性治疗,在此期间可用音乐进行康复训练并考虑将音乐的力量作为人生信念的追求,增强生命的力量。

三、关于音乐治疗在震后灾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可开展领域和开展方式

我们已经介绍了音乐治疗在震后灾区中小学学生音乐可开展的背景以及可开展的方法技术。以下重点讨论可开展领域以及如何开展。我们先来看看音乐治疗原本应用的领域。从音乐胎教到智障儿童领域;从儿童成长的规划到老年性的临终关怀;从心理维护到精神创伤的治疗;从康复治疗到医疗的辅治疗;从健康人群的压力管理到环境音乐的设计,看到这些应用领域,大家应当基本了解音乐治疗应当如何应用于灾区的中小学学生中了。

以下列出相关音乐治疗可操作领域的具体方案以作参考:

1.音乐压力管理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每个人都生活在局促的世界里。长期的紧张会抑制人的免疫系统功能,缓解紧张对于人的整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时时给自己减少压力,调整情绪,使我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之中。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之下,放松减压变得尤其重要,例如:应考前的放松减压,生活紧张的放松减压,睡眠质量改善的放松减压等等,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从音乐的放松减压开始。压力管理中的放松训练配合音乐,可以有效的促进放松的效果,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且配合放松的程度,同时要符合来访者对音乐的习惯。音乐由于其本身具备让人轻松愉快的品质,它能刺激我们大脑产生类啡肽,这是一种人在最开始愉快的状态下会产生的化学物质,不仅如此,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促进想象,从而获得高峰体验。放松的技术包括深呼吸练习、肌肉渐进放松训练、缓慢的伸展运动和音乐想象技术(个体治疗形式)。

说明:此次地震之后灾区的学生都面临多重压力,而在这种压力之下中小学学生需要长期的心理维护,音乐对压力的改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2.音乐心理健康主题工作坊

未成年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称作心理疾病,也不宜被划为精神创伤,但是却因为这些未解决的情结因素使得中小学学生始终不能愉快健康地学习和生活。音乐心理健康主题性集体工作坊就是为大家在音乐的活动环境之内提供心理维护和成长机会的场所,我们针对正常未成年人可能遇到的焦点心理问题定期举行主题音乐治疗活动和讨论,以促进全面、共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习、压力等多种主题音乐治疗工作坊(集体治疗形式)。

说明:震后的灾区儿童有不同的精神创伤。我们可按照不同的创伤主题组织同质小组,例如,压力小组、失眠小组、残疾小组、失去亲人小组等等,以主题性集体音乐治疗方式等开展长期维护。

3.精神创伤的治疗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人反应弱些,有的人反映强些,这些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的。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反应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①感到大祸临头,惊恐不已;②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③无比悲痛;④感到脆弱而无助;⑤非常愤怒;⑥对自己的侥幸生存既欣慰又内疚。一些人经过创伤事件后饱受焦虑、梦魇、失眠之苦,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工作与学习;另一些人表面上看来好像不曾发生任何事,但实际上,他们开始回避各种社交场合,变得越来越不擅与人打交道。还有一种创伤性体验是悲痛,一个悲痛的人会产生诸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感觉生活毫无意义、对生活缺乏热情等明显症状,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很多无法预期的因素都有可能激发最初的创伤反应卷土重来,并可能导致情绪剧烈波动。尽管如此,80%~90%的人不会因为创伤性经历而永远一蹶不振,因为人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韧性,绝大多数人都能从最悲痛的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音乐治疗的聆听技术和许多方法技术应用在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有着独特而神奇的治疗效果,比起传统心理咨询更能调动我们自身的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从而改善消极生活状态。

说明:此次地震造成许多孩子的精神创伤,这些精神创伤用音乐介入非常容易接近其本质情感,音乐心理治疗在长期的临床跟踪中效果是很好的。

四、关于震区灾后中小学学生音乐帮助其心灵重建应注意的问题

1.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主、辅关系

心理疾病在未发展到出现精神疾病或其它生理疾病症状之前,音乐治疗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在这之后,音乐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来使用。否则,就会出现过分夸大或过分削弱音乐治疗作用的现象。而任何一种武断的学说,都会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影响音乐治疗学的科学、健康的发展。因此,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们在运用音乐治疗手段服务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时,有必要从被治疗者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个案来客观、合理、科学的分清音乐治疗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辅关系。

2.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主动介入和被动接受

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使用时,由于对音乐曲式、和声、复调的认识理解不够,导致无法准确地选用与未成年人情绪相对应的音乐来治疗,大大削弱了音乐治疗的效果。这样往往会造成音乐在治疗过程中的主动介入而被动接受的局面。

3.盲目的“音乐处方”给音乐治疗效果带来不确定因素

单纯的以为轻松、自如、舒展的音乐可以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低沉、缓慢的音乐可以治疗焦虑情绪;积极、欢快的音乐可以治疗自闭症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等,把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只停留在缓解、放松人的情绪层面上,这种认识误解了音乐治疗的概念,在没有专业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盲目运用,模糊了音乐减压和治疗的方法,会给治疗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4.制定治疗方案和选用治疗音乐时需要关注的因素

(1)音乐治疗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每次时间掌握在1~2小时之间,个别特殊情况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及治疗效果而定。

(2)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表现。

(3)注意插入暗示语言的时机。

(4)治疗过程中,所用音乐形式、内容应根据所教学生互动的适应情况及时调整变换。

(5)在学生出现异常情绪反应时及时终止音乐治疗。

(6)音乐教师如遇到问题较严重且自己无法解决的个案时,应及时采取转介方式处理,以免延误学生病情,防止出现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五、结 论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是利用音乐作为治疗心理创伤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说音乐疗法不是一般的音乐欣赏,而是一种特殊的身心疾病治疗的方法,是构建身心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对人的心身调节作用是肯定的,因此可以说音乐疗法在对灾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恢复与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 兴.音乐的多维视角[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2 马东风、邹爱民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 高c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 冯好芸.传统与流行的结合[J].艺术教育,2007.01

5 姜光勋.关于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1

6 张晓蕾.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化思考[J].中国教师,2006.10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盆腔炎;效果;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12-02

盆腔炎是一种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大多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或炎症迁延所致,是妇女的一种慢性疾病[1]。在现代社会下,由于人工流产与各种宫腔操作增多,以及不洁性生活等的影响,盆腔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而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强调患者个体为中心,积极进行各方面护理,当前在很多疾病治疗上取得很好效果[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 2010年7月~2011年1月门诊盆腔炎患者40例,年龄最大者 56岁,最小者 22岁,平均31.5岁;病程长者20年,短者 3个月,平均5.2年,均有性生活史,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抗生素治疗:甲硝唑0.2 g,1 d 3次,左氧氟沙星0.2 g,1 d 2次,连服 10 d。

1.3 护理干预

护理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失衡心态,比如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温馨舒适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安全、舒心,有家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长期抑郁情绪,维持适应水平,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指导饮食。关心患者的睡眠情况,如有睡眠障碍,给予积极的处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以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的引导,疏泄积累不良情绪,改善忧郁状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证病情的稳定。②合理营养指导。合理饮食疗法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为此应严格按饮食疗法进食,可防止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预防并发症,如高钾血症、贫血、心力衰竭等,提高改善生存质量。③重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当一个人患病的时候,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朋友及其他人的精神和物质的帮助与支持被称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消除患者抑郁状态的重要相关因素,由于患者长期在生活和经济上的拖累,加重了家属的身心负担,担心付出人财两空的局面,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透析。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主动与家属交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尤其对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属,更要劝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其言行及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治疗效果,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单位、社会对他的关爱、支持和温暖,减轻心理负担,心情愉快,激发起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④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是盆腔炎患者的一项重要的健康措施,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减轻忧郁,解除患者对治疗的忧患,增强患者对生存和未来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和社会工作。

1.4 疗效评定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护理组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0%,护理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组患者心态良好,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治疗效果好。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症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病变的总称。盆腔炎多由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随着时间延长,炎症组织机化增厚形成瘢痕,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及月经前后加剧。对盆腔炎的治疗当前多主张采取抗生素综合治疗的办法[5]。众所周知,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对提高护理质量,构建新型护患关系,丰富护理工作内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既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也对患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本组结果显示,配合积极地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使盆腔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总之,以整体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的影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5-300.

[2]陈夏仙.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治疗盆腔炎53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92-193.

[3]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8.

[4]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5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儿童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智力发育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厌食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但以2―6岁为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以及心理干预等方法综合治疗小儿厌食症 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3例患儿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食欲降低,见食不贪,食量较常量减少1/2以上,持续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将上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9人,对照组44人。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3岁,平均4.85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8个月,平均5.2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消瘦、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多汗、大便溏薄或不成形,舌淡苔薄,脉软。2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轻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儿均停用可以引起厌食的药物,合理喂养,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每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对照组治疗方法:双岐三联活菌片0.5―1.0mg/次,每日三次,葡萄糖酸锌颗粒5―10mg/kg.d,分三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剂1―2片/次,每日三次。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1)中药治疗:方剂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莲子、枳壳、川朴、内金、苏梗、炙甘草、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焦槟榔。剂量随年龄大小而变。服法:每日一剂,复煎与首煎液混合,分2次温服。(2)心理干预:首先做好正确喂养的宣教工作。定期举办学习讲座,对家长及患儿进行正确喂养知识宣传,提高喂养技能。让其充分了解小儿营养的重要性及营养失衡的严重后果。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就餐氛围以及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进餐计划(包括进餐时间以及进餐量),鼓励小儿自主进餐,建议父母参与小儿进食过程,用平静的语气对小儿讲话,避免粗暴威胁强迫小儿进食。餐前避免高糖、高热卡食物的摄入,避免饮用大量的冷饮。进餐时避免分散小儿的注意力,不要边看电视或边玩玩具边吃饭,不要边走边吃。为了吸引小儿吃饭的兴趣,做饭时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色彩要有新鲜感,吸引小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其觉得吃饭是个愉快的过程。再次是要强化正确的饮食行为。记录小儿每次的进餐量,达标后给予口头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提高小儿进食的积极性,强化正确行为。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标准,治愈:食欲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显效:食欲明显改善,进食量为正常水平的3/4,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有效:食欲改善,进食量为正常水平的3/5,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食欲、进食量、其他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0.82 %,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22.73%,总有效率75%。2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认为小儿厌食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因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相互作用,且受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喂养不当为其主要因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亦是重要原因之一[4]。尤其是缺锌可影响味蕾细胞更新和唾液磷酸酶的活性,以致味蕾敏感性下降,发生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B族维生素缺乏,特别是B1缺乏也可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5]。故多给予消化酶或者肠道益生菌帮助消化吸收,辅以B族维生素,结合补锌治疗,取得了一定得疗效。但是单纯西药治疗,虽然可以增强患儿的食欲,但其难以整体调理患儿的体质。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阳平衡,治疗采用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主要是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失常,治宜健脾益气。本组小儿均属中焦虚弱,参苓白术散是脾胃气虚代表方剂,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方中党参、炒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内金、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健胃消食助运。枳壳、焦槟榔理气除满,补而不滞。茯苓、白扁豆渗湿健脾。炙甘草益气调好诸药。全方配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近年来对小儿厌食症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多,认为小儿性格未成熟,有较强的依赖性以及情绪不稳,胆怯和孤僻等压抑情感倾向较强。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娇惯、袒护及溺爱较重,使小儿易养成急躁、任性、胆小等不良性格。这种心理因素容易造成小儿摄食中枢和饮食中枢的兴奋性失去平衡,引起厌食[6]。所以对小儿进行心理干预非常必要。家长要掌握正确喂养方法,平时要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鼓励其正确的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使其慢慢觉得吃饭是一种愉快的行为而不是负担,激发其吃饭的积极性。经过上述综合治疗。从心理、生理上给予调理、疏导,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博,李扬,李侠,等.社会心理因素和气质类型对小儿厌食行为的影响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96-697.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3]张丽萍,耿丽,范瑞君,等.小儿厌食症相关因素调查[J].武警医学,2008,19(9):784-786.

[4]张昌华,刘学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85例的疗效观察[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112-113.

心理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肛肠手术;疼痛

肛肠疾病包括很多种类,有肛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直肠癌等,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它具有创伤性,作为一种应激源,能够导致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的应激反应[1]。由于肛肠疾病的发病部位特殊,并且血管神经丰富,手术中和术后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损害,因此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2]。因此,本研究对有肛肠疾病的患者采取优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进行治疗的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196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0.22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8.77年,其中,肛裂40例,内痔43例,外痔32例,混合痔33例,肛周脓肿38例,直肠癌10个。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情况等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肛肠科的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行为进行干预,步骤为:①术前主动接近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②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包括麻醉的方法,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术前尽量排空膀胱;③术后及时跟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能够进食的时间,术后疼痛的处理,以及指导患者的床上排尿训练;④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并且能够正确的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是时,动作要轻柔、准确;⑤最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食谱,叮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保证大便的顺畅。

1.3 疗效标准 术后患者的疗效分为四个等级:0级:术后48小时内患者基本无疼痛感,能平静入睡,出血量少或者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原有的肛周不适消失;Ⅰ级:术后48小时内有轻微的疼痛,睡眠尚可,有轻微的肛周不适;Ⅱ级:中毒疼痛,尚能忍受,睡眠不佳,有明显的肛周不适Ⅲ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肛周不适明显[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术前患者进行焦虑心理评分,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的调查[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术后治疗组0级的患者要明显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SAS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肛肠疾病的患者在经过手术的治疗,需要经历疼痛、换药、扩肛、排便、行走等阶段,每个阶段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挫伤,还会给心理上带来焦虑和恐惧,术前术后对患者的护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效果[4]。焦虑作为一种负面心理活动,使患者表现为心跳加速、高度的紧张、血压升高、面色苍白等问题[5],会影响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患者的恢复。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的护理工作更加的系统化和人性化,并且护理的重点由护理疾病为主转为疾病和心理护理并重,护理工作更加注重发挥患者自主的能动性,并且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由命令式变为指导式[3]。

本研究对肛肠患者对术前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术前的焦虑感,使得手术能够更好的进行,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疼痛阈值,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尤其是术后的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因此,对肛肠疾病的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能够较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莉,周艳俊.整体护理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87-1088.

[2] 郝玉春.肛肠手术患者术后2-6小时疼痛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9,9(3):63-64.

[3] 史文莉,张丽.肛肠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