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普通班级。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以第一学期前成绩为前测内容,经过1个学期教学实验后进行了实验后测。其中,实验班使用在线课程教程教学,配套光盘、PPT课件。对照班与实验班在教材上相同,在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偏重在线课程引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调查法
以“幼儿操”“在线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到相关论文900余篇,进行数据比对和摘要分析。
1.2.2专家访谈法
就相关问题征询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5人,幼儿操在线课程领域相关专家5人,咨询包括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本质、效果评测方法在内相关内容。访谈之后,将问卷整理成专门综述性文件并及时整理归档。
1.2.3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既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年级、个人信息、水平等内容,也包括教学开展现状、在线教育对学习影响、对比实验情况测量、开放性问题等内容。调查问卷采取半开放设计,共设计20项内容。
1.2.4数据分析法
实验前测使用第一学期结束后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的成绩。在1个学期结束后,以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考察两个班级成绩,分析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对教学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经过1个学期分析与考察,结果显示,幼儿操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存在一定差别。
2.1测试成绩
2.1.1前测成绩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为10个独立的小组,在课堂上上传相关在线学习资料,安排10个与幼儿操在线课程相关的自学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上领取知识任务预习,完成相关课前作业。课堂教学阶段,在实验班中,教师借助幼儿操在线课程讲课,时间约占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教师将全班人员进行分组考察,并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辩论等方式了解、掌握、巩固所学幼儿操知识。结果显示,对照班成绩平均分为71.251,实验班成绩平均分为70.965。数据分析独立样本检验测试中,T=0.521,其显著性水平约为P0.05,表明实验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差距不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
2.1.2后测成绩
进行1学期实验后采用spss11.5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平均数值为76.416,对照班成绩平均数值为71.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个班级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别。也即,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存在着明显差别。
2.2讨论
2.2.1幼儿对幼儿操在线课程认同态度分析。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19人认为在线课程资源交流较多;有9人认为与教师交流会更少一些;有30名认为看在线课程对于自己有较大帮助;然而,也有10人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无暇顾及教师表情,导致师生心理情感交流更少。调查中,实验班中有41.2%对在线课程有浓厚兴趣,这个数值比例在对照班中只有14.7%。在实验班中,对幼儿操在线课程不感兴趣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例占11%,而在对照班中持相反态度的人员总数占比为22.4%。2.2.2幼儿操在线课程对舞蹈能力影响分析。调查显示,经过1个学期在线课程学习,实验班在舞蹈与体育能力方面要优于对照班。这表明,幼儿操在线课程在提高舞蹈体育能力方面有优势。在成绩反馈测评过程中,实验班中有49.4%的舞蹈能力反馈上呈现正向模式,而在对照班中,仅有37.8%起积极正向反馈。实验班与对照班二者之间差异性较大,二者在运用水平、反应能力、反应意识等层面,都有显著差异。2.2.3幼儿操在线课程下师生互动与课堂表现分析。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在线课堂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增强,都能够与课堂表现有效吻合,上述项目各种特征的平均值分别介于2-3之间,并未出现过高偏离的情形,项目各种标准差也处于正常范围内,检测CR值符合正常范围标准,上述两种分析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之中并无太大差别。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持续互动。
2.3建议
2.3.1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考量幼儿身心特征。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考虑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创编难度适中的幼儿操在线课程,以增强健康、完善动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发展幼儿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充分调动幼儿舞蹈及体育技能提升,更好融合运动负荷,起到锻炼效果。2.3.2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实现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幼儿操在线课程中,要打造智能化创编和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并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留存的数据信息,反复比较并归纳知识点讨论问题,总结优化教师实施教学过程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2.3.3要积极培养幼儿操在线课程相关人才。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幼儿操创编入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操的初步认知,促进其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创编能力。教师要积极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授幼儿操基本特点、编排原则、创编顺序、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要引领学前专业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了解幼儿户外活动内容特点及身心发育特征,从而创编出与知识点结合的幼儿操。在具体动作选择和音乐安排上,要从单个动作创编入手,有效利用音乐动作进行衔接,完成整套动作演练和创编,在此基础上提交教师进行审阅,并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界面设计;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导领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终将与教育相融合,从而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与此同时,界面设计类课程涉及内容包括WEB网页设计、图形界面设计、移动端界面设计等,应率先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融合,不断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方案,进一步推进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最优课堂。始终明确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界面设计类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界面设计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的各种图文设计,包括计算机、设计艺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课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该课程中就是将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信息的技术,信息的资源以及信息的手段等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及移动终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利用丰富的设备时,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新的教学情景的设置,新课的巧妙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信息化设备全面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经过优化整合,相互深化融合,实现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实现。
二、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界面设计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为了达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效果,这需要改变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使授课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心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引者。根据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化静为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几个方便包括了具体的融合实施方案。
1.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课件,它的类型多种多样,界面设计课程的课件应包括电子教案、习题库、素材图片库、视频库、难点重点讲解、参考资料、作业布置与展示等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个性化、自主化为学生提供各类的学习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类别多种多样,界面设计教师可以将它们有选择地应用在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可以制作视频、动画类的电子课件或是录制微课,将知识的表达演变成多种媒体形式的表达,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
教师可以将自己所有的教学资源传输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也可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结合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学习资源。引导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实现以及实际应用。另外,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找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工具,这样可以师生之间及时沟通、交流彼此间的观点,资源信息达到共享最大化,顺利完成观察,相互比较,进一步分析资料,开展课程多元评价等活动。在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中,企业最重视的往往不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是我们的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职业素质。所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发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同事培养了高职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为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基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多样化为特点络技术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视野。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中,能培养高职学生对资源的分辨、识别能力以及采集、存储进一步加工编辑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反复观察、不断整理、协同合作、整合建构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研究新事物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现象,摸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界面设计类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它的实训比重非常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课程的特点,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该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界面设计类课程要实现优化课堂资源,应将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合,不但大大丰富了学习资源的内容,而且也同时扩展了学习的多种途径,进而促进了设计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例如,在WEB界面设计项目中,可以将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企业角色扮演,完成项目设计;在手机APP设计中,学生可利用自己的手机作为载体进行个性化的图标和APP界面设计,并最终通过应用软件装入手机应用实现,同时可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传到网上进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样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在界面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授课教师用心设计教学形式及内容,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优化课堂效果,具有新的突破性。教学内容的设置将难转化为易,将更多的认知、学习途径提供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就应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的内容,和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起精心挑选出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通过整合优化变成优质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创新性,开阔他们的视野。利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度,学生们可以通过资料的检索、社会调查、实验实训、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3.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界面设计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现代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授课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重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授课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上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注意选择适合的信息资源。例如各种媒体的资源库、电子教案、商务网站、电子课件、习题库、证书习题库等等。其次,创新设计教学情境。授课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工具,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和科研中,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情境。另外,对我们授课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我的综合知识素养。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与教育教学的价值观进行合理融合。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不能为了用而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一定要达到课堂的最优效果。整个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也是对课堂效果的决定因素。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参考它们的优点、缺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用适合的信息技术,最终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结合各种因素的考虑,从而确定出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与校外指导教师反复沟通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并使之充分使用。身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环境中,界面设计课程开展的教学活动方式可以采取多种的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必然趋势,它的应用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将现在信息技术更深更广的与界面设计类课程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也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爱传,朱丽超,朱学东.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李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3]王晶.信息技术与专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4.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循证医学;先天性巨结肠;小儿;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理论之风已刮遍整个国内医学教育界,为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临床教学改革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旨在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1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1.1循证医学理念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医学理论的课程。这个课程开设的意义决定了临床带教课程设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创新思维、科研素质等的培养,以为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而循证医学,其实质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循证医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循证、评价并决策的思维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其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医德医风。循证医学的这些思想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因而将其引入到具体临床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入循证医学理论是继续教育的需要
循证医学理念实质上即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医学知识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也从经验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1]是社会不断发展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只有真正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循证技巧及方法,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循证医学理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和建立循证医学理念
笔者认为在进行具体实践之前,完全有必要向医学生开设循证医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个课程,让医学生在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同时,对经验医学能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循证医学课程能让医学生从复杂琐碎的实践问题中理出正确的头绪并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抓住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更新知识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正确适宜的判断[2]。
2.2 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中,笔者提倡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具体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学习,并在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和巩固先天性巨结肠医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培养了自己的循证思维方式,具体开展包括对案例病史、体征等进行分析,并提高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相关方面待解决问题,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证据进行真实性、临床价值等评价,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相关证据、临床知识、病人选择进行医疗决策的选择,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评价的实践效果及效益[3]。笔者认为在临床具体案例的学习和探讨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检索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主动吸收、主动寻求并掌握最科学有用的知识,从而优化了学习。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循证医学涉及文献检索、统计学、医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各个学科,这就要求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导的教师不仅需有高水平的专业水平,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将循证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一个案例,而目前,我国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将其引入临床带教课程并有效结合,也只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我们对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Malathi Srinivasan,Michael Weiner,Philip P.Breitfeld,etal. Early Introduc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58~65.
[2]Wilson M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J].Am J Clin Pathol,2002,118(2):167~169.
[3]Tomlin A, Dearness KL, Badenoch DS.Enabling evidence-based change in health care[J].Evid Based Ment Health,2002,5(3):68-71.
The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Clinic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4
会议首先由“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心召集人陈圣日老师致辞,陈老师指出“视像中国”项目注重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希望和各地专家与一线学校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在线学习及中学生生涯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经验。
“视像中国”研训总监许波老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的发展及在中小学网络课程领域的实践探索。许老师指出,要以全球化、未来化、信息化的视野制定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决策、领导、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接下来由各学校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一线学校在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形态。北京四中的常菁校长分享了北京四中具有开放、合作、个性张扬、尊重学生等特征的“双课堂”实践经验;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刘飞校长分享了对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建设的实践感悟,指出主题探究式混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整合。
会议的第四个部分围绕生涯课程建设展开。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王红丽老师介绍了北京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实践,并根据自身课程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生涯规划课程发展的建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陈晨老师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战略实施的视角分享了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情况;河南大学的梁林梅教授分享了《探索职业:航空篇》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体验及收获;北京师范大学的杨莹同学代表李玉顺研究团队分享了团队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 6月10日,“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厦门明珠海湾大酒店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协办,福建化工学校承办。会议邀请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厦门市教育局、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领导,以及教育信息化专家教授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典型院校代表到会作主题报告。
研讨会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总编祁伟主持。厦门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福建化工学校校长张永强等领导到会致辞。
在“专家讲座”环节中,演讲嘉宾就“职业教育信息化系统性问题”、”、“社会性网络教育应用”、“创客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的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等问题展开研讨。在“学校交流”环节中,常熟理工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化工学校就数字校园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热点问题进行了汇报、交流。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思路受到启发,对教育信息化理解也更加深刻。
6月11日,与会代表还观摩了“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实践”,实地了解老师们是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的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自学,然后由老师引导,在“线下”开展课堂的学习讨论,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
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将课程教学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信息、教学课件、教学材料、课程作业等信息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不足之处是大部分网络教学平台更多的是教师信息平台,虽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学生的实时互动性欠缺,更重要的是无法对教学进行实时评价,教师无法从网络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
2改革与创新
数据库课程从开课开始,各高校一直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目前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以“项目驱动”、“与科研结合”等教学模式为主,重视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模式和国内大型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和总结反省,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
2.1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复杂庞大,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大而全,结果往往是每个知识点都没讲透,学生没学好,没学精。针对这种状况,考虑到应用型教育的学生特点,提出“小而精,小而美”的教学理念,重新优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强化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编程开发两大块知识结构,新增课程设计及项目案例环节,考虑到课时紧张的现实情况,充分利用多维教学平台,将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外,课程课后练习、综合练习与思考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内容主要布置给学生课外完成。而数据库的系统架构和性能调优等内容只做简要的介绍,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2.2建立多维立体化教学平台
为了给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互动平台,为开展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我校于2011年9月引进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大型数据库》课程也第一时间在网络教学平台安营扎寨,经过3年的课程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已初具规模,所有的教学内容实施要素都已至网络教学平台,在该教学平台可查阅的资源如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教学案例、习题作业、实验教学、文献资料等等,同时还有辅助教学资源:作业、邮件、答疑、通知等。不仅如此,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还将与甲骨文学院合作,引入Oracle公司的两大在线学习平台:iLearning和APEX。OracleiLeaming平台是一个在线学习、练习、测验平台,平台中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开发编程的所有课件和其他教学材料。每章都配有相应的在线练习题,即做即评分,对于做错的题或者是掌握不够好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练习,系统最终记录最高分。iLeaming还有在线测验和考试功能,自动阅卷,给学生提供成绩、做错题目、需要复习的章节等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iLeaming生成学生成绩报表,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APEX(OracleApplicationExpress)是一个针对Oracle数据库的Web应用程序快速开发平台。只需要一个Web浏览器和有限的编程经验,学生就可以开发和部署快速、安全的专业应用程序。APEX还可以为学生提供SQL/PLSQL的练习环境。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对象、执行SQL/PLSQL命令、构建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教师可以在线查看每个学生的SQL/PLSQL命令执行历史,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3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我校大型数据库课程已形成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集课堂、实验、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课内教师教学+课外学生小组学习+竞赛协会”、“常规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课上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启发引导为主/讲授为辅+现场实验演示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开放实验室+教学网站”及“课后作业练习+课下实验练兵+机上考试实战+课外创新实践提高”。多样化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范文6
一、开放教育三十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央电大的老牌传统专业从中央电大建校之初就开始设置。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历程。30年来从广播电视阶段到网络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完整的远程教育历程。30年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不同形式下的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其中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是最为宝贵的。
进入21世纪,电大的远程教育进入基于网络的教育阶段。从1999年起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就有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模式设计和招生办学。从200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2000秋-2009春)是基于固有资源的学习阶段,它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基本是以课堂面授思维模式下的课堂搬家与在线资源保存(含下载)学习模式;中期阶段(2009秋-2014秋)是基于动态资源更新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央电大此时更新了办学思维,将基于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模式变更为教学规则组合模式,即: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模块化,基本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通识课、实训课、实践课,本科还有补修课程。专业规定学分,在学分的规定范围内,模块课程自由组合。这种设计其实已经在顶层将专业和课程设计纳入网络在线教育能够实现的学分管理框架内,即为学分银行使用奠定基础。这种模式是以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设计模式,但是课程的运行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后期阶段(2015秋-2017春)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的学习阶段,它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实施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此时进一步转换了办学理念,将运行于Moodle平台的(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工具)网络的教学在专业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上加以体现。基本标志是将以往的教学设计先行的模式变更为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同步运行的模式,即:专业负责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在基于Moodle平台的国开学习网上随时更新资源、随时实施交互、随时进行教学、随时实施教学监控、随时进行教学行为统计和管理、随时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价、随时生成课程教学资源。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网络的普及和升级已经呈现出一个自媒体+移动的崭新面貌,慕课(公开课)和移动碎片化资源倒逼远程专业和课程建设必须尽快跟上技术的步伐。Moodle平台的产生,使这一切成为现实。2015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全面投入运行,在新的平台功能的框架内进行专业重新设计,课程资源结构设计已经水到渠成。在新的平台模式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国开学习网可以自由地复制、使用或者修改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界面栏目,增删教学内容。界面课程学习内容和行为列表都显示每个在线者的教与学的行为,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访客使用细节,登陆者可以对课程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和搜索,按各自的需要登陆课程,和接收信息,并设计教与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平台理解成一个自媒体的学习平台,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空间。在国际方面,关于远程在线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在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尽相同,各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大不相同,况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本土专业,韩国、日本有汉语和汉文学专业,但是学习和研究角度与我国大不相同,也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自1982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服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没有真正设计出具有远程和成人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结构。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者都从全国重点高校遴选专家、教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电大教师只负责课程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经委托北京的一流普通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助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主编主讲,编写出一大批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课程教材,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基本是对普通高校的模拟,没有真正体现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除了使用广播和电视播课外,基本没有实质意义的远程特性,形式上还是课堂搬家。尽管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前身中央电大最早开设的文科专业,但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领先进行专业建设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80年代初招收成人专科,先用广播语音授课,1987年后开始转向电视授课,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实施教学。2001秋季,按开放教育试点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北大中文系以及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中央电大与北大中文系的努力一直坚持到2003年春季结束。到了2005年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又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进行了联合办学,继续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尽管经过了20年的办学经历,但是在专业建设的创新方面没有大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结构、专业教学、专业管理、专业目标设计等几个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教学组织是学管理,协作分级教学,所以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省级分部(省级电大)、地方学院(地市分校)、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四级办学机构的教学职能分工明确,在统一的框架内各司其职。就专业建设而言,国家开放大学(前身为中央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性规则模块的设计,以及课程框架和课程选择范围的制定,并负责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省级分部(省级电大)负责专业结构的落实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确认,以及在课程框架内对课程选择进行确定,并负责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地方学院(地市分校)负责专业结构的实施和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落实,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教学点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自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学中心(县级教学点)负责学习者在专业结构内的学习和完成专业实施性规则模块的学分,以及在课程框架内指导学员进行课程选择,并负责辅导学员课程的学习和学业的完成。
作为省级电大的专业改革,由于受限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结构的限制,其改革的主动权是有限的。省级电大只能够在专业结构以及课程框架内对课程进行选择,其改革的主要空间是非统设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专业结构方面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进行特色鲜明的课程选择;专业教学方面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进行非统设课程的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开设特色栏目,进行特色教学活动;专业管理方面重点在于建设灵活机动的专业管理和教学团队,制订可操作的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实施方案、团队活动制度、团队活动空间、团队建设考核机制;专业目标设计方面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业绩考核和教学规律反思。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国开、省、市、县教学系统建设机动、灵活、高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作用,利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及承载功能,建立真正的基于课程为单元的专业模块化结构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多种媒体资源+移动APP输送的自媒体终端资源课程;在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开展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动态资源更新与随时活动积累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教师自主开发多媒体组合课程,真正在互联网上体现出语言与文学两个不同模块系列的课程特色,建立起特色课程基础上的特色专业;通过使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平台功能开发网络课程,锻炼教师网上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素质,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Moodle平台框架内重新进行了专业特色教学设计,为开放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
基于学习网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色建设主要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特性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内容方面分类包括语言类课程、文学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通识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性也由课程类型决定,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本土类课程的汉学性,语言类课程的理论性,文学类课程的艺术性,文化类课程的史学性、通识类课程的社会性。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教与学的改革,由此体现出教学改革的特色。在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下进行的教与学的表现形式为:教学主体方(教师)的网上资源建设、教学交互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评价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设计;教学客体方(学员)的学习资源获取、在线停留方式、教学活动参与率、教学效果反馈、学习成绩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也经历了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属于模仿普通高校+远程教学形式模式阶段;中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后期属于初级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尝试阶段,国家开放大学更新了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课程设计模式,但是我们受过去初中期教学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初期设计的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基本停留在在线资源型学习模式阶段。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借助能够充分满足在线教学的Moodle平台功能和它支撑下的国开学习网,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为此进行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去一直采用教务规则先导的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首先满足教务管理要求,课程教学也是管理规则重于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学科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表现在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特色极不明显。为此尽快设计一套充分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学科特色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活动、课程团队活动需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特有的语言+文学特色,即语言方向的逻辑性、理论性;文学方向的形象性、艺术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社团组织活动的感染力和文化艺术影响作用。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课开发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感染力的网络课程资源:例如运行在平台之上的《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例如在每个课程界面开设的特色栏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活动: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2-3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团队和汉语言文学课程团队的专项活动。
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课题研究率先探索网络在线教育在经历了初期、中期摸索阶段发展之后,受后期阶段慕课+移动学习新模式的影响下的专业教学规律。它是在受Moodle平台启发下,专业教学思维的体现,这在新型网络教学环境下,具有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意义。它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学分银行落实奠定了基础。这是真正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建设设计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过去一直是面授和初级远程教学模式,在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体现远程在线学习特点方面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教育研究在专业建设理论方面提供在线课程支持下的专业建设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传统性专业,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秋季开办)从全国电大2000年开放教育办学项目启动以来,一直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的支柱性专业。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和招生规模一直很稳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省也是专业教师队伍最齐全,教师素质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本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师,产生许多优质课程资源。在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自媒体+移动学习时代,本专业率先进行新媒介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开放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研究意义深远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以来,新的办学思维将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出来,为了适应国开即将教学计划变更为教学规则,将专业课程模块化、组合化,实现真正的网络在线教育思维下的专业模式设计,避免过去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影响,特别是改变电大在线1.5、2.0平台功能形成的专业思维定式,使专业教学实现真正的在线学习,在专业管理和专业教学方面建立起适应在线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和课程教学的运行体系,建设一大批满足在线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满足学员在Moodle平台功能支撑下国开学习网上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学习,具有非常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在聘请专家(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专家、远程教育技术应用专家)集体研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电大2009秋以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含设点招生、师资、教学效果)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结合Moodle平台支撑的国开学习网上的教学功能,确定了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在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目标的指导下,研究了升级版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对象需求类型、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教学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特色课程建设、专业管理、课程管理、特色实践教学、特色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含课程效果、实践教学效果、毕业生追踪调查效果)、特色专业活动社团(含专业学术组织、专业特色组织、专业学生组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确定研究试点聚焦基层教学点,通过实际教学落实验证研究效果,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反馈修正,通过课题组和专家研讨、会诊,最终形成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