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农业科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
现代网络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便捷和流畅,所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农业技术信息与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相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来丰富农业科技,并且由于现代数字化网络的兴起,网络消息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想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就必须将其网络化和数字化,以此来保证农业的高速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
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要素是科学化技术管理,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规划和指导,让管理者在进行农业管理操作时少走弯路,从而使农业更好地发展,所以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先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技术。[1]现代互联网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及时发现这一点,找到合适的时机将传统的农业科技技术与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来发展农业,改变传统上的单一化农业信息技术,使农业管理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库调取所需要的农业技术资源。另外在农业的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传播至关重要,因为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大环境的变化,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对农业的管理,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就能做到信息快速传播这一点,故而管理者应当及时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体系,以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以苹果套袋技术为例,苹果套袋是发生在苹果刚刚定果之后,管理者利用苹果袋将幼果进行密封,减少幼果与外界的接触,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在对苹果进行套袋时,袋子的不同对苹果保护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这时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第一时间得知外界已有的苹果袋子的品种,然后根据网上对每一种袋子的评测数据来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苹果生长的苹果袋。这就是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大数据对比与筛选,来选择出最优秀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2加强建设农业数据资源库
农业技术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以此在不断地对各种农业难题的克服中,才能逐渐探索出最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农业技术,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技术过于落后的原因,很多农业科技并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最终导致大量农业科技不知所踪,所以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很多都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进行,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发生突况时,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有时并不能对其进行解决,最终只能是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以及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故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业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之后,能迅速将这些技术进行文字与视频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每一项农业技术在被研发出来之后不会出现丢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苹果树施肥技术为例,管理者对苹果树进行施肥时,每次施肥的时间和种类都是不同的,俗话说“氮长叶子,磷长杆”,以往很多管理者在苹果即将成熟之时会给苹果树施氮肥,以促进果实和树叶的生长,但是有管理者发现,这个时期对果树施氮肥会造成果实返青的现象发生,所以管理者在研究之后,将传统的氮肥改进成新型复合肥,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苹果的生长,又不会使苹果在成熟时发生返青现象。之后管理者运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技术将这项研究发现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这项技术不会被遗漏,而且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也能使其他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利用,以保证苹果的良好生长。
3实现网络化农业技术学习
农业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农业管理者应当及时把自己的农业技术进行更新学习,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学习并运用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去,以此在利用网络技术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利用网络技术来发展农业技术教育。[3]现代视频网络的发展日渐良好,所以在发展农业技术教学时,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进其中,通过网络视频将农业科学技术制作成网络课程,以供农业管理者进行学习,并且因为网络农业资源非常的丰富,所以管理者在利用网课学习时,也能以丰富的网络农业技术资源为依托,将农业网课与其相结合,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提高管理者的农业技术。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网课建立起一个农业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各农业管理者在这个平台中可以进行农业技术学习交流,实时解决一些农业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各管理者更好地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例如发展苹果管理农业技术网络学习平台,系统可以将苹果树管理技术制作成网络视频课程,然后向各大苹果种植管理基地进行推广,让各管理者在网络上通过网课进行学习,在管理者学习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对管理者推荐一些农业资源信息网,让其在学习网课之后可以再结合其他网站上的苹果管理技术进行综合学习,丰富管理者的农业技术知识。另外各管理者在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学习时,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系统,与全国各地的苹果种植管理者进行实时沟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并且管理者还可以将一些自己平时在进行果树管理时遇到的问题发到交流平台中,集思广益让各管理者一起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管理者不仅能加深对网课学习内容的记忆,还能通过实时交流将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运用,以促进管理者的学习。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2
【关键词】农村职校; 电子电工; 实训; 信息教育; 整合
电工电子类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呼唤中等职业教育中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模式改革,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早已提供了满足这个需求的条件。但是,在我们农村职校,电工电子专业实训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却只刚刚开始。
1 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改革是多年的老话题,普通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很了不起的成果,但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严重滞后的教材或是自己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摸索着适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教育实践,而且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陈旧的普通教育的观念还在职业教育中存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其弊端远胜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许多老师向学生传授过多的专业技能知识而缺少专业技能本身的训练,把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同起来,学生只是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根本不能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
笔者认为导致电子电工实训课不利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1 教学理念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校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到实际岗位中动手自然就会。这是对专业实训教学的一种错误解读,技能操作是我们的一种身体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1.2 缺少实训基地。我们农村职校的硬件跟不上,校内的实训基地欠缺,教师无法在校内实现真正的现场教学。破天荒谈来了一个校企合作项目却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很难产生实际的合作行为。
1.3 资源未能整合。实训教师未能按照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2 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整合策略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EDA技术的应用给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注入了活力。两者与电子电工实训课的有效整合能解决农村职校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中的不少问题。
2.1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电子电工实训课的教学。在课堂内外,采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是信息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实训课结合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的优势,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与一体,将学生融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扩展思维空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事物的难度。
网络出现,丰富了教学和学习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在网络上完全可以实现视频直播或教学视频的点播,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学习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讲授内容;将相关教学资源存放在校园网的资源库内,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学习;因特网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2.2 EDA技术在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中应用。
2.2.1 仿真软件与电子电工实训课教学的整合,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许多中职生由于实验室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各种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要求;另外考虑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我校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引入了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虚拟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电工工作平台,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数量上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验证、设计、测试、纠错、创新等不同形式来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3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的服务效果,对可用资源的梳理和内容的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关键。这些资源主要包括:(1)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加工。馆藏资源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为盘活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等各级农业科技机构所拥有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实现馆藏资源共知、共享,将研究制定元数据标准规范、数字化加工流程、管理模式和共建共享机制,基于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应用管理平台,以分布式协同的方式开展图书、期刊、会议录等各类馆藏文献的目次、文摘和全文的数字化扫描、识别、校对和入库保存。(2)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二阶段是自建特色数字资源[12]。开发特色文献数据库也是地方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赖以生存的发展道路。的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对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和利用价值。依据自治区优势产业、重点学科或其他特定专题,如青稞、牦牛等农牧业重点研究领域,从文献资源库中进行知识抽取、重组,同时对相关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采集、智能处理、加工,形成青稞、牦牛特色专题数据库,并构建特色专题信息门户,面向决策部门或社会公众提供专题信息服务。(3)专家库构建。依据农科院下设的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及农业科技等多个专业协会的结构及人才信息资源,完善专家组织管理,建设专家库。为人才信息交流、跨专业、行业科技信息共享提供便利服务。(4)多媒体资源建设。依托农科院多年来财政专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信息服务建设”项目[13],累积开发及翻译的农村实用技术与生活知识视频课件资源,建设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现已经收集多媒体资源近千余部,为农村远程教育任务及服务于基层农牧民提供信息资源支撑。(5)外部资源集成。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支持下,实现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元数据、中国农业科技文摘数据库以及农搜信息分类导航与搜索的集成。
2平台设计与开发
2.1平台功能设计
为支撑平台门户提供农业科技期刊、科技人才、青稞专题库、牦牛专题库、农业图片库、多媒体资源库、农业科技文献、农业科学数据、农业网络资源等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功能包括数字化加工和内容管理与网络两大子系统。平台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1)数字化加工管理子系统数字化加工管理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6项,分别是:流水线管理、数字化加工、数据库管理、查询统计、数据交互、系统管理,其主要的功能如下。①任务管理:对文献数字化加工过程进行流程化管理。根据加工需要可任意建立并管理多条加工流水线,可对加工任务进行分配管理与动态人员配置。②数字化加工:包括全文文献加工和元数据加工功能。提供扫描识别、校对、辅助著录、和自动归档等多道工序,将纸质文献加工成数字化的PDF文档;可直接从全文文献中识别提取元数据,也支持人工录入对应的元数据。提供各种电子文档的入库管理,可将全文文献与元数据建立有效连接。③数据库管理:支持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与维护,可添加、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可修改数据库表结构等;可对流水线、元数据等与数据库的对应关系进行配置;支持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支持与数据仓库系统的数据收割。④查询统计:可从多个角度对流水线、加工任务完成情况、加工元数据和全文等进行便捷的查询;提供对加工人员工作量、元数据加工量、全文文献种类等各方面的以图表等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可动态设定查询、统计的维度和限定条件,可将查询统计结果导出。⑤数据交互:支持数据以标准的格式进行导入和导出,导出格式和内容可以动态设置;提供数据外部访问标准接口,满足第三方系统访问相关数据资源。⑥系统管理:可对系统中的用户、用户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2)内容管理与网络子系统内容管理与网络子系统用于内容的管理和网络的管理,主要功能如下。①内容管理:系统提供对所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按资源信息类型的不同可以建立多级的资源级别分类,主要包括维护资源分类、数据库路径、选择模块等功能,提供添加、修改、删除和调整资源的显示顺序等管理操作。②检索浏览: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浏览检索平台,用户可浏览、检索各种资源的元数据和全文信息,提供在线查看全文功能。③模板管理:可提供多套内容模板,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如新闻、图书、期刊、图片、视频等提供不同风格的界面。也可灵活自定义模板,操作流程简单、方便。④数字版权保护:可对访问网络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权限分配,能为全文提供数字签名(水印)、电子印章等版权保护功能。⑤网络管理:支持站点管理、栏目管理;针对站点、栏目和文档分别提供多种方式;支持跨媒体;实现对内容的可控。
2.2系统开发实现与应用部署
在平台技术实现上,框架设计采用MVC[14](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结构,基于.Net技术架构。采用C/S方式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加工,B/S模式实现数据浏览、检索等前台服务。在功能上实现了图书、期刊、专家、科技新闻、图片、课件和其他专题数据的录入、管理以及服务,实现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检索功能、中国农业科技文摘数据库的检索、农搜信息分类导航与搜索等外部资源与服务的嵌入,并进行了功能的个性化改造和界面调整。对平台进行应用部署后,利用其数据管理功能开展了农牧科学院相关图书、期刊和特色资源的数据整理工作,以支撑数据服务应用。具体包括:(1)完成2369本图书的数字化整理,包括图书封面的扫描、上传,元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入库;(2)完成对农牧科学院的《农业科技》、《畜牧兽医》两本院刊从2001年到2012年的数字化工作,实现数据检索以及全文下载功能;(3)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图书馆文摘数据中抽取相关文献,配合农牧科学院数据,进行数据导入、合并、索引、,建成牦牛、青稞、经济、农业和农业政策等特色专题栏目。图3给出了平台首页运行截图,图4为后台数据维护界面,图5为前台数据浏览界面。
3结束语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农业科技;推广
新媒体(NewMedia)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或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和用户进行交互式的内容传输,并获得用户反馈。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传播媒介,通过这些媒介,人们可以分享、评论、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这些新媒介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推广体系落后、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农业科技推广是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农业走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技术服务指导生产,还需要产前的农业投入品信息、产后的农产品储运销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了一个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灵活、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传播面广的传播平台,这必将对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造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1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简介
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传播媒介,将大量先进的种植技术信息、及时的产销供需信息等集合到一个传播平台,以其独特的交互式传播功能,高速地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给种植户并获得反馈。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说明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
1.1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当今最普遍的现代通讯工具—智能手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教授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农户千万家。结合各种形式的农业推广活动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宣传,有效提升信息的传播范围。
1.2信息内容
组建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微信创作团队,蔬菜、大田作物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市场供需、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信息内容应当充实、严谨、科学,通俗易懂,具有专业性和科普性,能切实指导农户生产。
1.3互动交流
在微信公众号之前,了解农户需求的内容,收集拟写技术知识。在公众号以后,定期将农民需要的技术知识在公众号上,并通过关注者回馈和留言等方式收集意见,改进和补充信息。
2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优点与不足
应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科技,是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即可获得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改变了过去落后的农业科技推广手段,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由过去的点对点变成了现在的点对面,扩大了现代农业的服务对象。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也可以由以往一对一指导变成现在一对多,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尽管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推广上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首先,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新媒体的传播内容需要严格把关,所的内容必须经过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采编,才能正确高效地指导生产,才能逐步地建立新媒体不低于传统媒体的信誉度。其次,农民用户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对农业科技推广信息接收缓慢,影响和制约了新媒体在农村的传播。
3新媒体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的策略建议
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移动智能设备,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机进入了广大农村的寻常百姓家庭,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使用微信聊天和通过手机获取知识、信息。但是受到思想认识和经费投入方面的影响,新媒体技术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建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依托农业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建立农技推广以及农业科学知识普及的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定期为广大农民朋友推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同时还可以实时供需等信息,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范建.媒体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闫芝莉.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探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3]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5
1.1.1形似字和同意字容易混淆致误,如,天-夭、千-干、磷-鳞、酯-脂,出错原因可能是作者在电脑上输入错误造成的。
1.1.2义近字容易混淆致误,如,作-做、练-炼,因这些字含义接近,作者容易把两者混淆而出错。
1.1.3错用简化字,如,副-付、龄-令,实际上他们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而各自都是规范字,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出错可能是作者书写时习惯用后者代替前者,而根本未注意到它们之间用法上的区别。作者稿件中文字出错的情况还有很多,作为编辑,应该把好语言文字关,加强语言文字修养,从识字质量上下功夫,弄清字的含义,掌握字的读音,进而了解形、音、义的内在联系,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5]。
1.2语句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语言文字表述,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明。用词不当、文理不通就不能把所要表述的科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农业科技期刊中使用的名词术语要统一、规范。作物名称最好用学名,地方语言应改为专业用语。语法常见的错误有成份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编辑必须用心查出并修改这类错误。阅读时出声朗读是查出这类问题的途径之一。发现了问题,可以对句子做直接成分分析与句法成分分析。通过句法成分分析可以凸显成分残缺和主谓宾搭配不当的错误以便改正,直接成分分析可凸显定中、状中关系中的搭配不当、词序混乱、结构混乱等错误以便改正[6]。
1.3数字加工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用法,应严格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二是记数与计量。应使用汉字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数字作为词数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时,二是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使用连用,表示概数时,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二三米、七八月等[5]。
1.4标点符号加工作者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最易出错的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顿号、逗号常错用。有的作者将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作者写作意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帮助读者弄清句子的结构,辨明语气,正确理解文字的含义。表示数值(量值)起止范围的符号必须使用浪纹线“~”,不用一字线“—”,以避免与文中或公式中的减号“-”混淆[5]。
1.5计量单位加工农业科技期刊应严格执行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全书必须加以统一,不允许汉字与符号混用。农业科普类期刊可以用汉字表示法定计量单位,但技术类期刊在表达量值时,无论是在公式中,还是在图表及文字叙述中,都应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应该用小写正体书写,但是L(升)是例外,要用大写正体字母书写[5]。
1.6层级标题加工内文的层级标题是文章的纲领,也是作者行文思路完整表达的体现,是导引和促使读者阅读全文的动力,一定要简洁、醒目,尽量避免转行和标点符号频频出现[7]。文章的标题应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全书统一,标题层次应清晰,编号不应混乱。科技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超过4级。同一级标题应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其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数字农业科技范文6
一、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传播媒体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趋势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突破性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已更少受到时空的制约。在数字化过程中,网络对期刊媒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一)期刊媒体面临的挑战
1.期刊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与很少受到时空制约、跨地域、开放的媒体平台———互联网相比,通过吸引目标读者、增加忠诚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来扩大发行量,求得自身发展的传统期刊因印刷成本过高而限制了其读者群的有效扩大,这制约了它的发展步伐。
2.期刊的传播模式受到挑战
与相关内容报道全面、时效性强、内容可随时更新、互动性强、编读和读者之间可随时交流的网络媒体相比,期刊周期长、时效性差,这使其新闻价值下降;期刊编辑和读者之间难以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了读者反馈瓶颈,这制约了期刊信息的有效传播。
3.期刊的服务模式受到挑战
与广告服务更有针对性、直接促销性更强的网络媒体相比,以广告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和主要收入来源的期刊,因广告形式单一而形成读者阅读盲点,这制约了期刊的经济收入和生存空间。
(二)期刊媒体的应对策略
1.内容整合,编读互动
作为平面媒体的期刊与网络媒体有效结合,是扩大期刊生存空间的有效策略。期刊应根据网络的特点和网上读者的需求,结合本身内容特色,在内容结构、读者界面、编辑流程等几个方面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整合。为此,期刊应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内容结构;应促进编辑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以互动服务缩短读者与期刊之间的距离;应整合编辑流程,适应跨平台媒体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全面媒体服务。只有实现编辑流程的跨平台整合,才能极大地发挥网络平面互动优势,真正实现内容整合。
2.延伸期刊品牌,实现低成本扩张
期刊的品牌价值与品牌价值的延伸,是期刊发展的生命线。应根据网络媒体的特征将读者的体验有效地转移到新平台上。由于读者与媒体交互关系的变化,原先的内容应在形式上进行创造性转换。期刊媒体应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不受地域限制的可扩展性,低成本地扩大其品牌影响力。
3.营销整合,实现一体化服务
数字化时代广告商希望从内容构建和包装到信息的都必须整合到一个跨平台、跨媒体的整体传播框架之中。营销整合的结果,意味着客户资源的共享、媒体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一体化服务。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期刊媒体市场的发展方向。
二、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一个有机的、互动共长的整体。知识的传播系统是知识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系统,而农业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传播和积累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1.农业经济制度创新
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就是要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加速农业技术变迁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变迁方向和内容。其决定因素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重要目标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特别是农业技术政策创新。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的商品化,并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是农业技术政策创新的关键。同时,要重视农业科研体系创新和农业科研政策法规创新。
2.农业人才培养体制创新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力。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和广大农村,必须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媒介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载体的农业科技期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期刊的作用
1.媒介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应真实、精确、创新和及时。而时效性强、发行面广、资料详实的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创新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中心地位。农业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传播科技信息的最灵活、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都是无限的。作为重要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媒体,它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支撑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掌握着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报道的是本学科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这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找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领域,启动新一轮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农业科技期刊是支持本学科科技创新的基础力量。
3.桥梁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系统,是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还具有直接推动经济效益的功能。农业科技期刊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成果转移的渠道,又使渴求农业科技知识的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找到了获取农业科研成果的园地。农业科研成果就这样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从而使农业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科技期刊对创新者的创新思维不断进行强化和积累,形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在随后的研究开发、中试和生产过程中实现他们的创新。在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创新者均会将其创新思维和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再以规范的、科学的形式记载于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技期刊这种不断记载、传播、再记载、再传播的过程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导向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发表高质量创新信息类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它发现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同时,进行了知识的鉴别和传播,这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功能。农业科技期刊通过收集、加工知识使知识活化,并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空传播,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最新的知识;又由于电子型农业科技期刊的问世,培养了农业科技人员熟练地检索数据库以及从网络查阅信息的能力。选取我国农业生产急需的、适合我国生产要素发展水平及市场需求变化的科技项目作为农业科研的主攻方向,已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的共识。农业科技期刊的导向功能引导着知识创新者的科研方向,并通过组织和优化功能帮助其完善和提高创新成果。
5.交流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向世界报道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前沿阵地。农业科研人员通过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国外农业科研人员也是通过我国的农业科技期刊,掌握了我国农业科研的最新动态,认识了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先人物。科研成果创新因素越多,越能引起世界关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启迪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