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学校 法制教育 重要性
近年来,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尚未根本性地转变,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为了应付形式也会聘请法官、警察给学生搞一搞法制讲座,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其影响和效果不佳,而学校又没有专业的师资和安排专门的课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法制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具体表现在:
一、班主任能迅速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制教育方案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最可靠、最畏惧的人,同时也是学生到校最先认识和接触最多的人。那么,班主任在和学生、家长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就能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交往情况和性格特点。根据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学生信息就能制定出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案,使法制教育内容与学校法制教育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如:开学第一周,与家长联系较多,可以开展“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宣传和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杜绝学生横穿马路、闯红灯、骑电动车、摩托车等;在预防流感和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时,可以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当学生中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现象时,可以向学生宣讲《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做到防微杜渐;在放假前给学生强调防溺水、防中毒、中暑、防火灾等注意事项时,又能简单地给学生讲一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消防法》、《自然灾害防治法》等。通过具体的事例,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的灌输,比学校聘请专业人士举办几场法制讲座效果要显著得多。当然,这与班主任的细心工作、勤奋学习和自身的法律素养是分不开的。
二、班主任能更好地利用职位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级活动的制定者和策划者,班主任对学生时间的掌控和支配比科任教师要充裕得多,他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主题班会、法制故事会、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教育阅读比赛、案例辩论、小品、法制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影视节目,如:《今日说法》、《小小律师》、《法庭内外》、《为了母亲的微笑》、《网》等,通过节目的观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罪恶与善良?什么是丑陋与美丽?什么是理性与冲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通过对影视情节的反思促进学生自省、自纠、自查,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规范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班主任能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从班级管理的细节和制度的制定中渗透法制教育。如:在班规班纪的制定时,就要巧妙地吸纳《治安管理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不遵守行为规范受到处罚时获得法律知识。在法制教育方式上采用集体法制教育和对违纪学生个别教育相结合,课上法制教育与课下法制教育相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配合进行法制教育,班主任与家长联合进行法制教育等。在执行过程中设立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员在学生行为养成、遵纪守法、课内课外等方面的监督作用,还可以设立曝光台,采用星级评定和与兄弟班级进行横向对比等多种管理方式。要善于把握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法制教育方式,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从管理的对象转变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在管理中的指引、教化、规范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法制教育的受益者,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班主任在法制教育中能有效地建立法制教育网络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2
当前,导致我国青少年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作为高中一线历史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当前高中教育的偏颇是主要因素。因为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早已成为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高中历史课作为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也显得很功利,或者很无奈。因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历史学科道德与法制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改革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营造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学科教学氛围,给历史学科教学注入新时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新素材、新活力,从而推动高中校园道德与法制教育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健康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中生是一个可塑性较高的群体,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制意识,无疑是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不仅是高中学校这个关键的育人舞台的分内之责,也是历史这门资源优势学科的使命所在。
高中历史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利用历史学科资源优势使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制进步对国家和个人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
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才能使其在行动上自觉配合教师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道德与法制的社会作用,总是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动力。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制意识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它融汇在民族精神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因而,道德与法制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及人民幸福与否的重要尺度。
2.要引导学生明白我国新时期道德与法制的本质及核心内容,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法制教育;犯罪;青少年心理
一、青少年的犯罪特征
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从法律教育看,并不是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人群犯下的受法制限制的社会行为,而指的是以青春期为时间坐标轴,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犯罪行为的统称。在中国的法律明文党总,这一特殊特定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犯罪特点都有相似之处,其中包括作案态度的轻妄性、作案手段的单一简单化、作案动机的随意性以及作案团队的团伙性强。由于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淡薄,焦虑青春期的心理机制不成熟,社会不良因素的教化影响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青少年处于初步踏入社会,原则性和对是非的判别性弱,同时受到主观因素的驱使和客观外界人员和环境的误导,往往因为聚众群殴并有团伙意识,这不仅会增加犯罪性质的恶劣程度,还增加了影响面,对于青少年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恶劣至极的。
二、青少年在进行法制教育时的遵循原则
由于青少年具备的特殊年龄段和教育阶段,对于这一类人群的法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其在教育工作过程当中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因此在对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必须遵循必要的原则,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将原则运用到位,首先对做到未雨绸缪,指的是对于孩子的关注度要自然而然的提高,当发觉孩子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上有不妥之处,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思想教育,这也同时作为法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其要求教育人员要从根源出发,并且能够找到源头对症下药,力求防患于未然,把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遏制在摇篮里。在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技巧,比如,要寓法于情、以情动人,这种教育理念是以遏制犯罪行为发生为根本目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守法氛围,还要注重循序渐进,将教育模式转换成有层次、有阶段性的推进,切忌违背正常发展规律而跃进式教育,应该先确定好固定的教育目标,然后把整块的教育体系整理出来分成小块的模板逐渐深入,使法治知识潜移默化的被青少年渗透,另外青少年的整体人格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特点,所以其可塑性也大大推动了教育的进程,要做到面面俱到,所谓面面俱到指的是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都应该有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特征的教育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推动法制教育成果。
三、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的重点对象及内容
青少年作为法治教育的接受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层次角度化的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要注重群体的种类划分,在这里可以简单地把易犯罪的青少年分为稳定型、中间型和易变型。首先,很大一部分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离异、单方或双方父母离世等成员不齐全的破碎型家庭子女,这类青少年犯罪几率一般都相对偏高,由于孩子长时间生长在家庭教育不健全或者有家庭暴力等成分参与的环境当中,不利于其自身性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第二类是未成年的女性,随着我国社会整体趋势的复杂性,伴随着女性青少年犯罪增加率明显上升,女性青年一般都有特殊的腐蚀作用,作为男性犯罪的诱因,这对其自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强烈和深远的负面影响;第三类是“危险假期”中的青少年群体,由于青少年处于上学期间,在学校进行教育和管制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性格压迫,在无人约束的短时间或者环境内,就会表现出更偏激的做法和思维方式,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孩子的长期或者短时间的假期中,孩子发生犯罪行为的概率也明显增高,既受到空间的制约性,也受到看管条件的制约,可见只有分析清楚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动机和种类,才能使法治教育进行的有条不紊。
四、总结
在当下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社会因素复杂的大背景下,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频繁度增加这个社会诟病,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法制观念的成功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从青少年犯罪兼顾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分析来看,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体现在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应该特殊对待,因为他们作为犯罪主体,其特殊的成长时期,加之社会环境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也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和目标,使社会发展状态进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基于心理视角:从培育爱国心到理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4
1.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在全镇广泛开展党的十精神的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公民深刻领会党的十关于法制宣传、法治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认真学习贯彻《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形成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3.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突出全镇“落实十精神、坚实现代化步伐”的发展主题,深入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深化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4.突出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党政办、组织办、司法所、宣传办开展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菜单式”选学、在职自学,党委政府中心组理论学习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公务员每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行政执法人员每年不少于60课时的法律知识更新学习培训。领导干部参加各类法制讲座学习每年不少于2次。切实加强公务员通用法律知识和专门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等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推动发展的能力。
5.齐抓共管青少年法制教育。团委、文卫办、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学校组织开展青少年集中法制教育不少于4次,学校每学年法制教育的内容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中不少于10%。坚持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的“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各类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格局,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有效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招商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安监办、工会、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36课时,职业技能培训时法制教育不少于4课时。贯彻落实《省企业学法用法评考办法(试行)》,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持学用结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能力。
7.大力抓好农民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民政办、安监办、村镇建设管理中心、劳动服务和社会保障中心、文体中心、农副公司、妇联、计生开展对农民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不少于4次6课时,加强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组织集中培训不少于6课时。结合“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六五”普法队伍作用,利用村(居)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等普法阵地,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针对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大创新创优力度,不断扩大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和影响力
8.全面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各单位部门协调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上下联动,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形成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9.扎实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坚持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打造法治文化作品和节目精品。开展各类法治文化作品的评选、展览和法治文化节目的会演、巡演等活动。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节庆纪念日和主题宣传日(周)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0.不断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有效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继续采用法制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和宣传栏、墙报、横幅标语等传统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时、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1.全面提升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成效。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研究,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和整改薄弱环节,不断推进整体工作。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选优评优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成功做法的宣传推广和学习交流,充分展示法治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努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向更高目标迈进。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六五”普法工作有效落实
12.不断强化“六五”普法工作责任落实。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单位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分工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六五”普法有序深入推进。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5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同违反宪法、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那么有关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县于20_年x月24日至x月28日开展了以“与法同行,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一、广泛发动,使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我们首先要搞好宣传发动,使活动的意义深入人心。我们在接到上级通知以后,立即组织召开了县综治办、县团委、县关工委等单位参加的联系会议,县依法治县办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活动》的通知,县直中学和各乡镇教育办也分别召开了师生大会,使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得到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确保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精心部署,使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寓教于乐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组织法律学习活动,我们联合教育局在全县高中生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在初中生中开展制作法制手抄报活动,在全县小学生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各乡镇司法所在全县中小学,上法律(政策、思品)课。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法律知识,加深了法制观念,又丰富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2、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我们和县宣传部、文化局联合组织城关中小学观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隐形的翅膀》。县一中还组织新生到看守所现场观摩体验,听犯罪青年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增强免疫力,他们还开展了警校共建安全文明走廊活动,请交警派人来讲课一次,并长期协定,每学期来校讲课两次。
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在宣传周期间全县法制副校长共讲课65余节,除此外,各校还利用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学习法律知识,真正使法律占据了每个中小学生的心灵。
4、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署假过后,一些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又在学校附近抬头,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趁这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开展的东风,由政法委、治县办牵头,成立了公、检、法、司、教育、城管等几大家组成的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教育办、城管站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由于组织严密、工作慎重认真,全县两天之内基本消除了学校周边的污染源。目前,全县各学校两百米之内,再也见不到“三室两厅”了,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
三、各部门齐头并举,大力宣传法律法规
1、开车宣传,制造氛围。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由治县办牵头,各有关单位联合组成的宣传小组开着宣传车,行程六百余华里,深入到二十个乡镇码头和县直中学进行宣传并送发资料,进一步激发全县各中、小学要搞好活动周的热情。
2、利用阵地深入宣传。在宣传周期间,全县各单位在其所辖范围内围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刑法》、《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县电视台还开辟了专栏报道宣传周活动,并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内容,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法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的树立和培养。
四、认真总结,使活动成效长期保持
我们为了使这次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的成果得以巩固、开花,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总结、评比,评选出了安福中心校、城北中学、等单位为活动开展得好的先进单位,通过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很高,和一支常抓不懈的法制教育队伍,学校师生学完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宪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国旗法》等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积极贯彻实施法制宣传日活动,我公司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现将我公司活动情况汇报:
1、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
今年法制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省交通系统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活动步骤和内容
3、营造宣传氛围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12月2日主持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交通厅《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
活动内容实施
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公司历来重视对员工法制精神的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活动要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广员工的法律意识。具体活动内容有:
(1)悬挂横幅。为了配合本次“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增强宣传力度,在公司办公室门前悬挂“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高速事业发展”的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2)省法制宣传办在省会西清公园举办大型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公司要求大家自行去省会西清公园参观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资料。同时要求大家在家观看关于法制宣传日的报纸和电视宣传,使大家更深层地了解法律宣传的重要性。
(3)为了真正把普法活动落到实处,让职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利用每周五下午学习时间,组织大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法规》等相关内容,在学习中,领导带头讲学法、普法、用法制服务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体会。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治交,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
(4)为积极响应“法制宣传日活动,坚持学与用相结合。结合公司工作实际,加强京石高速公路通信管道维护工作。在石总经理的安排下,由管道维护部牵头组织人员,将重新喷刷京石高速公路通讯管道沿线的关于通信管道维护的警示牌,以加强对京石高速通讯管道维护的法制宣传。
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交通”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交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镇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灵活多样,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
在法制宣传日的活动过程中,我校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教”、“听”、“看”、“读”、“写”、“赛”、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强化了教育效果。
(1)教。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品德课、班队活动等对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班会课、队活动的质量,我校各班开展了以“关爱、守纪、文明、表率”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展示,同学们自编自演了许多活泼生动的小节目,在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寓教于乐,使法制教育活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听。听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一方面,我们利用小广播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法制副校长、心理咨询老师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小公民。通过一系列的法制报告,使学生受到了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高尚的道德引导。
(3)看。组织影视教育活动。我们在播放室为学生播放了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还组织学生去大戏院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读。开展“红读活动”。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学校开放好图书室,提供学生阅读。组织学生参加图书馆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图书馆服务的同时,积极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
(5)写。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影视教育和读书活动,开展征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6)赛。我们开展了师生同学法的活动和法制教育竞赛活动。学生一头,我们举办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加大了普法的推动力。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教师一头,我们组织了“五五”普法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全方位推进了我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二、家校互动协调,营造了法制教育氛围
(1)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利用好橱窗布置,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开辟法制教育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利用播放室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2)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基地,为我校法制教育的规范化提供了阵地和保证。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范文6
全国“六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六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对一些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对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和对盲点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其表现: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XX县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占本地人口六十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XX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六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六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时,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发展经济、公民权利义务和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制定“六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