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1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9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的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临床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我院自2007年5月建立了三级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监控网络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管理方法
组建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健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管理执行度及时、执行力到位、可操作性强的质控组织模式,有利于护理部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各个环节分层次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纠纷的发生。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一级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骨干护士长组成,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其职责是研究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事宜,定期检查危重病人质控情况,并对质量难点进行指导。二级由8名护士长组成危重病人质控小组,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其职责主要对各护理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收集各护理病区的建议,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并完善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规范。三级由各病区护理骨干指控员组成,负责本病区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病区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建立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评机制:全程监控是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环节质控则是重中之重。护理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查找护理质量缺陷并予以修改。定期对照质控标准检点部位,如ICU、CCU、RICU、NICU等应认真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将危重症、严重并发症、有护理纠纷趋势等作为质控的主要对象,建立有效的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和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制度,严防护理差错发生。护理部要结合实际,细化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让具有正确导向的通用标准在护理质控督查中有章可循,并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2],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我院完善了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岗位管理体制,并对护理质量进行了追踪检查。
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护理纠纷。为此护理部制订了具有可行性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并且每项预案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重大抢救应及时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若接到停电通知后,要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和手电等。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单呼吸器备用,如突然停电要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并及时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整合资源,创建优势:护理部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成立了以总护士长为核心的护理专项技术支持中心[3],形成了我院护理人才群,确保了临床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处理都能及时有效,尤其对危重特殊病人、突发病情变化的病人等,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部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使护理人员都能自觉落实好各项制度。据统计,2009年度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88%。
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开展“三基三严”能力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结 果
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着力培养护士长“大质量观”意识,重视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现代质量教育,探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持续推动的长效机制[4],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部针对性的健全了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完善了三级质控机制,为病人提供了技术和服务多层面的支持,并着重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成效。
讨 论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2
1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1.1 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 护理文件既是抢救处理过程的真实写照,又是处理纠纷事故的法律依据,对病人到院时间、接诊时间、生命体征记录应写明具体数据,不能含糊其辞,因为入院的时间常常反映入院时病人状况与医务人员抢救是否及时,是医疗纠纷的焦点。对各种医嘱、病情记录、会诊、病人离院或死亡时间也应准确记录,保持与医疗文件的同步一致性。如抢救时来不及记录,允许补记,但补记内容必须真实,并在6 h内完成。
1.2 护理管理制度欠缺引起的潜在性问题①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意识不够O常由于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急救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对危重病人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设备,救护技术不娴熟,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② 口头医嘱多: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没有复述或没有听清就执行,有时因听不清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③抢救仪器发生故障。由于平时疏于检查维护,抢救时出现仪器故障,如中心吸引无吸力,监护仪出现黑屏,测不出生命体征等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④意外事件,如意识不清者如疏于防范易发生坠床、撞伤,呕吐、咯血可导致窒息,急危重病人在运送途中可能发生心跳骤停。⑤语言沟通不足。未能急病人所急,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未能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也有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护理纠纷。⑥ 物品的保管。病人死亡后若无家属,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清点病人的财产,对贵重物品要列出清单,交给护士长保管,不能一人去整理病人的遗物,单独值班时请医生见证,以免事后发生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大普法力度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是知法、懂法,护理部要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把普法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2.2 加大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法律角度审视日常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强调时间观念,保持急诊器械设备的完好率,急救药品配备数量、质量符合要求,重视技术培训,做好语言沟通。护理管理者还应重视引起差错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如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应及时采取增加人员、合理排班等措施加以改进。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3
【关键词】 重症医学 管理探讨
一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医学科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方法学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命质量,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重症医学科,也是独立的医学学会学科,在医学会中属于危重病学会。我院ICU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06年,共有10张病床。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发展道路。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科室,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有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的主要病人来源是医院内危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变化快,临床治疗要求准确果断,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ICU也是医院临床医师医学技能的重要培训基地。
二 严格的管理制度
ICU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会诊制度等现有院级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ICU进一步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细则,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ICU的收住指征,出入ICU交接班制度。ICU病人的评估制度,ICU病人管理制度,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更加严格消毒隔离等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多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导管相关感染控制措施,ICU探视制度等。ICU病床实行全程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不设陪护。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为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安排家属定时,定入并穿指定隔离服装入室探视。
三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检测与治疗要求。ICU医师应经过规范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转贴于 ICU医师必须具备掌握医学科相关生理病理学知识,ICU相关,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主要器官,系统功能检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监测和常规急救技术的能力。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掌握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理论和技能。
四 科学管理
学科的规范化和系统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重症医学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降低这些患者死亡率,不仅需要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先进的治疗手段,而上需要团队合作与有效的执行力。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点是团队工作。在专业方面首先有正确的医疗理念,要有不断提高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些理念不仅要被自身团队的每个人所接受,并真正要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合作默契的整体。重症医学科的人员组成,模式,工作程序,对重症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设备的掌握能力,医院其他科室的专业水平设及科室之间合作,都对重症医学科具体工作的实施有重大影响。
五 探讨
充分发挥ICU的作用,ICU室内的患者多属急,危重症患者急要进行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治疗,延误即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失去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科充分利用ICU配备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训练有素专业监护人员,将重症患者收入ICU进行监护治疗,针对不同病情分别进行,复苏,心电,呼吸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微量输液泵应用等,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重症医学科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技术五要素。有机地将这五要素结合起来,并通过管理措施提高各要素质量及工作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大及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ICU也不断发展,更新,ICU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能力,提高了医院开展各种高难 技术能力,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社会声望。
ICU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正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学术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内容的逐渐完善,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及ICU的工作规范化正向新阶段的迈进。新时代对社会和科学所提出新要求,永远是学科发展强大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占群,冯永文.吴颖川等中型综合医院SICU的管理与建设,临床麻醉杂志,1996,12,(5);256.
[2]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学术内涵建设与发展[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9.1,(1);1-2.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4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护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护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认识其发生原因,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尤其是杜绝恶性纠纷事件的发生,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现分析如下:
1 原因
1.1 给药差错引发纠纷
给药是一项非常独立的治疗性护理操作,是护士最重要的护理职责之一。护士承担着临床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责任,保证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临床上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出现转抄医嘱遗漏、延误、抄写错误、用药不透明(特别是贵重药品)、发错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未及时发现,给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1.2 职业道德修养低下引发纠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由于个别护士不注意自己素质的培养,工作中服务态度差,冲撞病人,缺乏语言沟通技巧,造成护患双方关系紧张,沟通障碍,不能保障各项护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直接给患者的治疗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1.3 急危重病人抢救不当引发纠纷
危重病人随时都可发生生命危险,对其抢救有着严格的抢救常规和程序。护士如果对抢救技术不熟练,不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的运用方法,或者要求护理人员予以特别的观察,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抢救与配合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关键,心肺功能复苏,缺O2、窒息病人的气道吸引,服毒病人的洗胃等都对病人的预后及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与管理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必要保证。配备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护士以及必须的急救药品器械,制定抢救常规和抢救程序等,可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临床上,护士责任不强,不能急病人所急,对急救药品、器械不熟练、抢救时不能正确及时使用,仪器未进行检查维修、补充,不能应急而延误抢救造成生命威胁,甚至死亡。
1.4 管理者法律知识淡漠
护理管理者缺乏法律责任感,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认识,各种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及时、潦草、涂改、健康教育不全面、护理计划制定缺乏患者的参与,护理文书管理不妥,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患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1.5 专科护理知识匮乏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范围越来越大,护理内容越来越丰富,新科室,新医疗设备的引进,均需护理参与,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导致护理水平与临床不平衡,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技术而发生纠纷。
1.6 护理人员编制紧缩
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病人住院天数和床位使用率的加快,护士长时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高年资护士惯性思维定势工作,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固,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慎独修养,应急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影响等,出现差错纠纷。
1.7 护理差错易发生的时间
易发生在节假日,夜班及交接班时段,此时段值班人员少,思想松懈,交接班草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并作出正确处理而出现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用药过程
护士不但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者,而且是患者对药物治疗效应的反馈者,作为患者用药的直接实施者,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多学习药品相关知识,新药知识培训,收集说明书,将药品知识培训纳入业务考核内容,使每位护士都能掌握药物名称,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以便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其用药安全。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建设的头等要务,事关医院发展和医院形象。护士应注意仪容仪表,重视语言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2.3 抢救危重病人
抢救危重病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紧急的任务,必须争分夺秒,为此我院成立了抢救小组,由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组成,护士直接参与抢救方案及抢救护理计划的制订,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合理放置,经常维护充实,确保应急状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急救操作技术,并能及时准确作好各种护理记录,确保患者安全,杜绝了因急救不力而引发的纠纷。
2.4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认真学习护士管理条例,护理差错分级、医疗事故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纳入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考核,从而提高护理对护理文书重要性认识,重视护理质量监控和整体护理落实,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使病历书写标准化、规范化,力求达到准确、及时、客观、完整,提高护理病案书写质量,妥善保管各种记录,以便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新科室的开展、新设备的引进,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因此,我院制订的各级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培训计划,并定期实施。除“三基”理论、技能操作培训外,对每个新科室开展,新设备的引进均派出理论扎实,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共同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再对科内每位护士培训指导。要求人人掌握并达到熟练操作。院内鼓励大家参加本科、大专自学考试和撰写护理论文,对稿费予以100%报销,从而激励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理理论、技能操作水平快速提高。
2.6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护理人员紧缺,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开展敬业精神培训,参观学习外院护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典范,注意发现每位护士的闪光点,并予以及时肯定与表扬。医院为护士特设“委屈奖”,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空闲时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有效处理生活与工作问题,保持乐观心态,在事故易发生时段,提高警惕性,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实行了单性值班,保证监床工作的应急,杜绝差错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5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急救 应用 护理
危重病急救中,建立静脉铜套常常困难,延误抢救时机。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在360例危重病人抢救中采用深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急诊危重患者360例,男236例,女124例,年龄10-69岁(平均35.7岁);病种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62例,四肢骨折54例,肝脾等实质脏器破裂87例,血气胸35例,脑出血41例,心肺复苏36例,大面积烧伤45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221例。全部病例均在急诊室进行深静脉置管术。
1.2方法 置管材料为Arrou(美国)和Abll(国产)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单腔)。穿刺方法为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术[1],穿刺部位为经皮右颈内静脉、股静脉。患者取合适的(颈内静脉穿刺取去枕平卧、头低15°-30°,锁骨下静脉穿刺取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股静脉穿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并外旋),常规消毒铺巾,必要时用1%的利多卡因在进针点做局部浸润麻醉,进针角度采用30°-40°,先用5ml的一次性注射液穿刺,使空针保持负压,缓慢进针,边进针边回抽,至抽到回血,退出注射器,改用深静脉穿刺针沿探查方向进针,见回血后,从针腔内缓缓插入引导钢丝10-15cm后退出穿刺针,将扩张器尖端套在钢丝上顺着钢丝慢慢插入,并轻轻旋转2-3次退出,然后用静脉导管尖端套在引导钢丝外面,轻轻插入静脉,同时左手拿住从静脉导管末端退出的引导钢丝不放,至静脉导管全部插入静脉后,退出钢丝,回抽血液通畅,连接输液器,用导管夹固定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覆盖透明敷料膜。
2 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189例,股静脉置管5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16例,留置时间1-7d。360例患者穿刺360次,一次穿刺成功346例(96.1%),穿刺时间为3-7.5min。误穿动脉1例,无穿入胸腔4例,局部出现血肿9例,无空气栓塞、心律失常、感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
3 讨论
3.1有效缩短静脉通路建立时间 一方面,每次抢救均指定专人负责穿刺前准备,如局麻药、消毒液、穿刺车等,使操作者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穿刺部位选择不局限某一固定静脉,其中颅脑损伤烦躁者62例均采用股静脉置管、下肢长骨骨折者54例均采用颈内或锁骨下置管,减少置管难度。本组病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平均置管时间(3±0.2)min。
3.2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已有研究证实细菌主要来自皮肤、导管接头等[2],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因素[3],预防感染是深静脉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感染直接影响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的皮肤,清除穿刺点渗血,局部换药;输注液体接输液器时,先消毒接口再接上输液器和测压管道,穿刺部位外的周围皮肤也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3维持管道通畅 输液变慢常见的原因是输注全血、血浆、明胶等胶体溶液时粘附于官腔内壁所致。因此,输液期间应时刻警惕,注意观察,遇到堵塞时用肝素盐水冲洗。本文采用三通管推注输血,未见管道堵塞者,且休克复苏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另外,输注液体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防止不同药物混合后微小颗粒导致堵管,输液结束后应用肝素盐水冲管,防止血凝堵塞导管。
3.4预防导管脱落 患者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时,或清醒患者用力咳嗽等原因均有引起导管脱出的可能性。本组中无发生导管脱落病例,与采取以下措施有关(1)加强交接班,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内容,以便及时确认有无导管脱出,督促病人家属协助保护好管道,避免拔管;(2)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的病人除适当镇静外,穿刺点选取尽量安全处,并对肢体进行比较的约束处理,防止拔管;(3)固定好导管,缝皮时应打双结固定,检查途中、搬运过程要小心,动作要轻柔,注意管道,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除了穿刺点敷料固定外,在距辅料外1cm处再用胶布固定导管。
总之,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深静脉置管具有方便、快捷、创伤少及输液速度快等特点,较传统静脉切开具有明显优势,且可通过导管监测CVP,及时了解液体平衡及心功能状态,是危重症抢救过程中实用而可靠的治疗及监测手段。本文通过良好护理,利于顺利置管和留置,提高了急救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99-100.
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范文6
【关键词】 护嘱;危重患者;体会
护嘱就是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设计实施的具体的护理措施,它是对病人健康问题作出判断后,从促进、维持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护理员所下达的护理决策;也是护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按照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去执行,从而保证病人得到主动的、连续的、有计划的护理服务[1],是整体护理不断完善的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9月-2011年9月以来,我科在152例危重病人护理中试行护嘱,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52例患者疾病类型有:急性颅脑损伤(重型),脑疝晚期,胸腹复合伤;血气胸、多根肋骨骨折、内脏破裂并休克、股骨骨折并脂肪栓塞、高血压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等。2 护嘱在危重病人护理中实施的必要性
2.1 病人的需要 由于患者的监护、治疗及各项基础护理,完全依赖于护理人员。病人的身心需求有待于护嘱的正确下达,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连续、有计划的护理服务。
2.2 整体护理的需要 实行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出优质服务,让病人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下恢复和保持健康,而护嘱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提升专科护理水平的需要 对于低年资护士,准确执行护嘱是尽快掌握危重病人专科护理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护嘱所下达的护理决策使其能尽快胜任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
2.4 护理学自我完善的需要 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复杂、繁重,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各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制定不同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即护嘱,从而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和连续性,有利于护理学科的自我完善。3 护嘱与医嘱的区别
医嘱是医生对病人实行诊治方案的记录,是护士实施治疗的依据,由医生制定并书写,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执行。而护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有关的护理行为:与整个治疗方案及护理计划是一致的。由护士制定,是具体化行为,由护士执行。它包括病人护理的各种需求以及有关专业的综合协调。护嘱的内容有:等级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检查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其内容比医嘱广泛而具体,分二类:
3.1 独立的护嘱性能措施 是指那些护士能合法地指令护理人员完成的措施,护嘱性能处理、预防、检测护理诊断[2],它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护士凭借自己的专科知识、经验、能力根据护理诊断制定和执行。如: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和家属护理不当有关。护嘱:①用气垫床;②翻身每2小时一次,用35%红花酒精轻柔的按摩易受损部分;③温水擦浴7a.m-4p.m。
3.2 非独立性护理措施即医嘱性措施 是体现在对那些护士提出并处理的合作性问题的治疗上,由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的方式。护士可以根据医嘱或病人的病情定出有针对性的护嘱。
3.2.1 医嘱 口腔护理:每天2次。护嘱:口腔护理时间:8a.m-4p.m,药物:生理盐水。
3.2.2 医嘱鼻饲管护理 护嘱:喂食前必须确定胃管在胃内;鼻饲液温度38-41。C,每次鼻饲量200-400mL冲洗胃管,每周更换鼻饲管1次。4 护嘱的实施形式
4.1 实施过程 为保证护理质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护师担任责任组长与护士长共同下达护嘱。病人入院后经过入院评估、护理查体,按急缓重轻编排护理诊断,与医嘱同时下达护嘱,每日查房,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护嘱。
4.2 书写形式 设计专用护嘱单,长期、临时护嘱同页分开。包括开嘱时间、停止时间、执行时间及开嘱者、执行者签名等栏目。5 讨 论
5.1 护嘱在一定程度上与医嘱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医嘱是在查房或听取护士报告病情后下达的,对于护理方面的医嘱仅是原则上的指导而缺乏具体的护理方法,而护嘱弥补了这一不足。
5.2 书写护嘱应当明确、清楚、可操作性强。要使执行者按照具体要求执行,以保证病人得到完整一致的、连续的护理。
5.3 完善的护嘱不仅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和检查护理质量的标准。为了使护嘱不流于形式,护士长应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并征求病人和家属的建议,每日查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专业水平,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5.4 使医护、护患关系融洽,提高了满意度 对危重病人实施护嘱管理,对于病情复杂患者,护士们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请教医生。为了尽快掌握专科知识而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参加医生查房等方式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由于护士对病情观察细致入微,能及时发现问题,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得到医生认可,从而成为医生工作中的好帮手。医生由以前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持怀疑态度,到肯定护理质量并主动为危重患者下达特别护理医嘱。而患者家属也由对以前特护质量的不满意,到现在的主动要求上特护。如我们曾为三例脑外伤术后(昏迷)行气管切开患者作特别护理,护士们利用休息时间运用护理程序给予患者全面的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医生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表示肯定和赞扬,尽管一例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但家属依然对护理质量很满意并感激护士的服务。又如一例无人陪伴的脑挫裂伤伴意识障碍患者,住院12天,护士们用爱心和责任心全面护理病人,使患者转危为安,出院时患者说“你们真的比亲人还亲,我忘不了你们”。同室的病友目睹护士所做的一切,也由衷赞扬我们“你们真的比亲人还好”。护士的工作再度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肯定。满意度由2008年的75%上升到现在99%,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5.5 通过两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我们认为护嘱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病人的需要,提高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