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1

一 、对活动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1、 首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 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是一 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 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其创造思维。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2、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 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活动课教学和实践中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充分做到: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可见,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课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离开了它,任何形式的活动课都无法很好展开。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建立一 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尊重、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 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

初中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收集活动过程的信息,加工处理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策略与实例

1、精心设计

要确保活动课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活动课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方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 ,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2、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 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活动课“选择一 个有关资源或环境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环保局考察水泥厂造成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3、激励探究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2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独立运用科学方法来处理科学问题。而科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年龄及心理成长息息相关,这也是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与心理学实验相结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拓展

 

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指的是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不断更新,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在日后的科技发展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具备科学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具备科学知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宏观的操控能力,整体把握“公民科学素质”的推进。

 

二、小学科学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的结合实例分析

 

小学科学的前身是自然课,对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国民科学素质的学科。注重科学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启蒙阶段,到成熟阶段,从接触植物、动物再到整个自然界的生物,发展的变化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而心理学中,结合年龄特点等,与科学学习接轨,辨别科学知识中的真伪科学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植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都能细心地观察,对掌握植物的特征保留已有的经验,所以,学习中能够唤起记忆,教育者应结合这一特征,应用经验心理学与经典心理学,大胆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拘泥于教材,为日后的植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科学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实验结合的前景发展前瞻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大多数取决于事物的表面,没有良好的科学规律性,学生虽然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够不自觉地观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课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风化雨。教育者要把握这一特点,对客观事物分析时,使学生获得感知,例如,动物的特征,对动物的特征可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的顺序,从外部特征、生殖特点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小学科学课是集观察与实验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未来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学知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必要的。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容易把学生固定在枯燥的知识世界里,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生活世界”,从而导致学生成了解题机器,产生厌学情绪。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加强课本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生活背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

一、课堂――认识数学源于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才能得到保障。”数学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慢慢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渐学会自己在生活中捕捉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情景。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一节课的开端就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新课开始前出示一段小朋友到超市买文具的情景录像,让一年级小朋友谈谈:平时你买过什么文具?买东西要付钱,你认识钱吗?在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地加深认识1角、2角、5角、1元……通过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进行,既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浓厚的兴趣色彩。

2.挖掘教材,活用生活资源。

数学课没有语文课的生动性,有些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抽象。只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枯燥的数学与生动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积极性,从而轻松快乐地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部分知识学生觉得极抽象、难懂。教学时,采用学生熟悉的资源,将例题改编为:老师比茜茜大25岁。茜茜1岁时,老师几岁?茜茜2岁时,老师几岁?茜茜3岁时,老师几岁……结合学生的回答边板书:

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茜茜的年龄+25=老师的年龄”时,我提出问题:茜茜n岁时,老师几岁?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反之,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老师的年龄-25=茜茜的年龄”,当老师a岁时,用含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茜茜的年龄,问题迎刃而解。所提问题的对象――老师、茜茜就在教室里,化抽象为具体,学生轻松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3.巧设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设计练习时引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飞跃。

学生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后,在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饼干每包5元,牛奶每瓶3元,点心每块2元,果汁每瓶4元。你拿着20元能买到什么?有几种买法?乘法口诀的学习较枯燥,练习课又较死板,不像新课那样生动有趣。在学生购物经历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个个兴趣盎然,忍不住和前后桌的学生商榷起来。交流后得知买:①10块点心;②5瓶果汁;③4包饼干;④4瓶牛奶和4块点心;⑤1包饼干、1瓶果汁还剩11元……购物方案多种多样。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既复习乘法口诀,又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课外――应用数学体验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1.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

日常生活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人民币元、角、分之间进率后,教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市场买日常生活用品,帮妈妈付钱,并对家长说说你是怎样算账的?再问问妈妈她是怎样算账的?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2.在其他学科中应用数学。

各门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并能相互作用于彼此。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同样能在其他学科中体现其价值。例如:二年级学生正在学表内乘法口诀,课间我与学生交流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乘法口诀,体育委员钦彬同学对我说:“体育课上要练习拍皮球,我把同学们平均分成7组,每组正好有6人。”(我班正好有42名学生)“你怎么想到把同学平均分成7组的?”我假装不解地问。“因为六七四十二嘛!”他脱口而出。“原来体育课也能用到乘法口诀呀!”旁边的文龙同学惊喜地说。看到数学成绩一般的钦彬在体育课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我很欣慰,这不就是数学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吗?

3.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学以致用;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正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其掌握能力并不是很好,且学生容易因为其抽象性而产生畏惧心理. 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消除学生这种畏惧心理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学好数学信心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而如何做到这些呢?笔者以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让数学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气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且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所在.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该用于生活,数学也是一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地将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一、创设生活情景,融入生活气息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则是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桥梁.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更加关心,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将学生置于生活环境之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则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以及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让知识回归生活,生动有趣.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呢?

1.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生活气息

在创设生活情景中,教师担任的是情景的设计者,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生活气息,灵活地将其设计成为一个生动的生活情景. 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小挑战,情景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应该要善于观察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这一课时,笔者就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典型的平移的例子,如把粉笔盒从桌子的这一边平移到那一边,那么粉笔盒的各个点、面自然也会移到相应的位置上,而粉笔盒的每一个平面,都作为一个整体沿同一个方向移了一定的距离. 通过这样形象的例子,学生们则更容易理解平移的含义.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的环境氛围,引导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今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在往昔的教学模式中,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得教学内容十分抽象,以致学生感觉枯燥沉闷. 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概率应用”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如探讨日常我们使用的抽签、抓阄等方式的合理性.

二、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

除了创设生活情景外,我们还可以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切身地体会学习. 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我们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还应拓宽眼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即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另外一种则是课后的实践活动. 然而课后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们自己去实践的,因此其效率不及课堂上的实践活动. 因此,笔者建议,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开展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笔者在初三的数学教学中,则会经常创造这样的条件,开展实践活动课. 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往往都充满了热情,气氛也往往比课堂上的活跃很多. 笔者在上完“图形与证明”这一章节后,往往就会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广场,或者建筑物较多的地方,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矩形,哪些是菱形,哪些是正方形等等,并让他们自己证明. 这样的形式与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张张图形的图片更加的直接形象,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更加深入地去探讨问题,例如,这个设计为什么用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不用圆形等等问题. 又如在学习“统计的简单应用”后,笔者又带着学生们再次走进了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有一次,笔者将学生带到附近的广场,让学生统计在某一个时间段中广场上男女老少的人数,并根据这些统计结果进行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魅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实现数学的价值.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还能够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热情,自主地去研究数学,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5

现实生活是英语学习的源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英语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英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英语灵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如何与生活实际联系一起的。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世界是英语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英语应是生活中的英语,是“活”的英语,是学生“自己的英语”。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都可以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能找到很多的英语灵感。

如教学5A《Unit 5 A camping trip》,围绕“camping trip”这个主题,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讨论,在谈论中让学生了解野营需要的各种实物:开启罐头需要的tin-opener, cooking时需要的pot和stove,睡觉时需要的tent和blankets,看星星时需要telescope等。这些新授的单词在师生交谈中自然地逐一呈现,并在展示物品的环节中呈现并使用新句型“I have…”,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词汇量不断增加,也促进了学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二、在课堂中选取生活话题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因此要给机会让学生交流。教师和学生围绕生活话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真切自然的语言氛围中,能调动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轻快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如:学习了“hospital”这个单词,我就让学生模仿上医院看病的情景。一学生扮演医生,“病人”挨个排队就诊,每个“病人”说一句描述自己病情的句子: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 cold.I have a toothache.I hurt my back……学生对我的补充内容显得饶有兴趣,并能积极主动投身于这项交际活动中去,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用英语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英语生活化。

三、从多彩的生活中寻找英语灵感

1、生活材料是产生英语灵感的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以作为我们的英语教学资源,如用过的生日贺卡、日历、购物单据等,不都可以在“My Birthday”、“At a snack bar”等单元中一展身手吗?还有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也是一个丰富的英语资源库,可围绕“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展开话题。

2、在生活中体验英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以学生的喜欢来切入主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英语,而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将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3、摄取生活中的英语。

英语教学讲究在情境中让学生得到语言训练,但是模拟的情境毕竟与真实的情境是有差距的,怎样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得语言呢?经过反复试验,我认为“随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里,介绍一个案例:

有一次,我给四(1)班学生上英语课,讲解有关“职业”的内容。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他们各自父母的相片,等我介绍完自己的教师职业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一时间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我爸爸是店员。”有的说:“我妈妈是教师。”……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脑子里一下子闪现了这样的想法:平时总是千方百计寻找课程资源,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课堂资源吗?何不来个就地取材?

T: Hi,Wang Yingying.What’s your father’s job?

S: He’s a …a公务员。

T: Oh,your father is an office worker.

(Learn to say“an office worker”、“a nurse”、“a doctor”, etc.)

(出示一张明星相片)

T: Is he/she a driver?

S: No.

T: Yes, he’s/she’s a singer(an actor/an actress).

T: How many actors/actresses do you know?

And who’s your favourite…?

Ss: (自由回答。)

……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6

一、走近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生活,为数学课堂引来源头活水。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课前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呢?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有目的的思考,并且带上一些实例。在课堂上不仅举出了这些例子,而且把找到有三角形的物品带到了课堂上。学生还发现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品比较多。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许多东西要设计成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人们喜欢,它看起来很美。”“一些建筑物必须有三角形,因为它具有稳定性。”等等。于是,我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探索生活奥秘的喜悦之情。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中无限魅力的视点。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通过感觉和经验适应我们的学习过程。因而引导学生在数学中联想生活,又在生活中联想数学,使其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二、参与生活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及时提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实践情境,还要使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解决生活实际,活用数学方法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活数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融入生活情景,激发数学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