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医学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1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学习;鼓励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师生开展教育学习的主阵地,是课下的教学、课下的自学及合作学习都应引起教师足够关注的学习形态。
传统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课堂存在一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陈旧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改革这些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学形态,是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一、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又是为了服务生活而诞生的。数学知识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工作工具,也就是说,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实际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生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当一个学生了解数学在自身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后,就会主动学习知识。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精心构建和设计在教学中应用的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可顺利导出教学问题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感体验下开展学习并探索。
比如,在开展《小数的性质》教学时,我就先安排学生跟家长到超市或便利店去看一看各种商品的价格标签,在本上记下来一些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课堂上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超市的购物场景来当教学背景,将学生融入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课前调查的情况,19.50元、9.88元、8.00元等数字代表了什么意思?学生对这个学习情境很容易接受,很快就进入“为自己购物算算账”的学习状态。
合理的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数学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开放,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独立思想的尝试,叛逆心理已初步显现,教师强制管理学生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开展数学学习
数学的学习需要抽象性思维,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存在欠缺,要想使小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理解吸收的效果,教师就应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和探究提供平台和条件,从而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也可以从情境设置开始,从兴趣和氛围的角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掌握圆的特征。我在教学时不急于直接进入教学,而是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能见到的圆形物体,先将他们带入一个生活情境中,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车轮子的PPT动画,还让学生上台来用电脑画轮子,我再用PPT动画让学生画的轮子转起来,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圆心的特性――因为学生画的车轴与圆不同心,转起来很搞笑。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鼓励学生疑问
启发式教学是传统而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如果能培养出学生自我启发的能力,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建立,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启动启发教育,不是更好的教育形态吗?
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一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二是调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三是能力的建立,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能力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个性思考。
四、积极开展在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特别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互补互助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开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条件,注意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给学生更多自由,鼓励学生个性化地与同学展开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全程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组织、评价,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在这个前提下依照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尝试、反思、优化、改革,为给小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2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新课改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众多科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计算教学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们投入较多课时来进行学习的。一年级计算教学是整个计算教学系统部分的起点阶段,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特别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课时逐渐减少,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课堂上进行计算演练的时间越来越少,计算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讨的焦点。
二、目前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减少带来的演练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学课时明显减少,然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计算演练被理论教学大量取代。教师也只进行计算的演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详细的算理讲解。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计算的解题过程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形成自学的能力,因此,计算对他们而言是一项很枯燥的学习,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计算的习惯性训练,也使很多学生因此而养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这些弊端都是由于有限的课时时间所带来的计算教学难以开展的典型因素。
2.心理影响
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一方面,要对小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与思维习惯的训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同样是伴随人们成长的终身教育学科。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将会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兴趣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在学生发展的道路上造成阻碍。很多学生受注意力、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对计算教学表现出缺乏兴趣的状态。计算是细致学习范畴的内容,需要较强的注意力配合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感知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出错或者思维不清晰等等任何一种干扰因素都会影响到计算教学的学习。究其根源,是由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
2.1.学生角度
(1)读题、审题
学生计算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看清题目就急于计算。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即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让学生交流:刚才是怎么读题的?都思考了些什么?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知道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同时注意观察题中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讨论、反思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让同桌之间讨论这样的计算是否合理,再反思:看了刚才这些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或者你想提醒自己注意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再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动手计算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力求练习题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以算得又对又快,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4)编题、运用
影响计算能力的不仅是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在于计算策略问题。四则运算是小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基础,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较难理解,因此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难点。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多方法开展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笔算,还包括口算。对口算训练的强化,也同样是计算教学的一部分。从算理教学的角度入手,口算是对小学生说算理能力的一种锻炼,张口说的过程同样表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采用说的方式将会对学生的思维展示得到更加直观的了解。开展口算教学,能够通过说的方式直观地检验出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程度,从掌握口算方法做起,进而提升口算的能力。速算、心算等都是计算教学的重要方法,尽管口算的效果更加直接,但速算与心算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与能力,只要教师能够进行较为吸引力的教学,对学生加以指导,都可以作为计算教学的重要手段,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组织多样化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的过程与演练过程都相对枯燥,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兴趣领域内通常会觉得计算很乏味,不如其他生动的课程接受起来更加新奇、有趣。计算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小学生的年龄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计算训练,例如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化的计算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采用卡片进行分组的限时计算来开展计算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技能力,同时在小组间的共同协作模式,也能够使学生间进行计算习惯的修正。听算、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可以综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为基础,计算习惯包括仔细校对习惯、认真审题习惯、端正书写习惯、主动验算习惯等。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心思不够细腻,就很难养成仔细校对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计算抄题做起,并对抄题的差错率有所要求,学生可以放慢抄题的速度,但要降低差错的发生,从而逐渐养成仔细校对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先决条件,只有进行了认真的审题才能够保证解题思考方向的正确和方法的得当,因此,审题过程中要注意数字与符号的联系,为下一步计算打好基础。格式规范、字迹端正是进行书写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学习态度的体现,培养端正的书写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验算方法的传授,从逆算、估算等方式入手,养成自我检验的习惯,监督学生进行计算后的主动检查,保证题目的正确率。
4.重视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每一道数学习题的设计都是配合该阶段算理要求的,因此,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训练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能够运用一种算法得到正确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思考,寻找其他的解题途径,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中的一个闪光点。计算教学并不是将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计算模式下进行解题的训练,与之相反,计算教学只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习惯,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去进行解题。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现,同样也是尊重学生思维的体现,每个学生的思维结果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表达、讨论、讲解的方式得到自我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深化思维,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首先要给予学生思维充分的解放,其次是算理的掌握,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从基础培养的角度为计算实际演练打好基础。最后是通过计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3
【关键词】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转动课堂;实践能力;创造力
一、公共艺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起来
(一)树立美好理想。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生正处于人生阶段中的黄金时期。渤海大学基础教研部公共艺术基础教研室通过对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基础课程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注重推广艺术文化内涵的学习,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坚持将“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设计知识点模块化,学生根据模块进行兴趣探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分享实现小范围知识交流,再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进一步拓展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分享与积累。打开个体间的壁垒,建立知识互通联系,有利于青年人创新学习方法的建构与情感交流,在实现美好理想的道路上结伴而行。(二)提升人文素养。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艺术性、健康高雅的“转动式”实践性艺术课程教学,指导带动小组成员更为有效的参与课程实践中。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的同时初创学习与生活的团队,搭建研究与实践人脉资源平台。(三)增强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左右脑分别从事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加大形象思维训练有利于促进右脑创新能力开发。而艺术和科学本是相通的,人类对知识的积累,正因为有了无限的想象才能不断发展与发现。非艺术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左脑的记忆与逻辑思维长期处于训练状态,而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的视觉图像与丰富的色彩、优美旋律与舞蹈姿态都能刺激右脑的中枢,促进学生左、右脑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交汇,开启创造力的源泉。
二、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转”起来
(一)重视艺术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从此阶段公共艺术基础教育开展的“转动课堂”调研情况看,学生艺术素养的维度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艺术知识的探索模块中,以兴趣为先导的自主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理论学习研究。艺术理论课程模块中,将“艺术”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把艺术成就结合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现,更多元化的解读“艺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学生对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艺术成就及作品的鉴赏,积累基本的艺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艺术创作实践的课程模块中,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实践题目,每个人都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这样的实践环节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并有助于提升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课后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艺术”发现美、记录美、表现美的方式抒感、美化生活。针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课题反馈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艺术类课程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开阔交往圈,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在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的“转动课堂”正是满足了学生对艺术实践参与和操作的渴望。(二)建立艺术素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与生活的模块中,介绍艺术设计前沿成果的同时优选设计与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身边的美,将日常用品及废物进行艺术创造,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中的艺术美。此过程既是平淡生活过程,又是发现生活魅力的过程,关注身边新出现的大众审美文化现象,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当今世界各种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千变万化,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的现象表明艺术越来越走向与生活的多元融合。绘画艺术的数字化表现、音乐艺术曲式、曲风与多元化的乐器混搭、书法艺术的古法新写与新媒介展现、影视艺术的多维体验都将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三)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精力高峰时段,也是一个人心态成长中容易冲动的时段。而近年来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大学公共艺术基础教育开展的“转动课堂”通过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来传授知识,可以很好的缓解大学生的紧张与疲劳状态,通过学生亲身的艺术实践来愉悦身心、提升艺术审美,使大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更为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
三、公共艺术基础教育
“转动课堂”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一)课时与班型。通过增加学时和缩小班型的方法,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小组实践与展示机会。使学生艺术基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明显提升。(二)学生的差异性。在此段时间的教学反馈中可以发现,较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转动课堂”的生动有趣化的授课方式,但部分同学因自主能力稍差,没有做好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而在课堂上无所适从。针对掉队学生进行调组,以多数的积极组员带动个别自主能力差的组员,用优化环境的方式“以线带点”去帮助。(三)网络覆盖。通过与通讯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无限网络的覆盖面,“课堂”满足移动化、时时化的个性需求。
四、结语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4
一、教学改革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互相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鉴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合作学习具体运行的程序上,忽略了其本来的意义。据调查在部分实施合作学习的形式中发现,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逃避课程的最好时机。就学生而言,实际上没有思维火花的撞击,小组中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缺乏真正的互动、讨论与合作,且往往只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发言。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学习安排要合理分工明确;其二,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要灵活;其五,学习结果要反馈。当然,教师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内容选择以及各种条件给予保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思维方式的不断改进、合作、交流与表达的完善以及在合作过程中人格的发展等是教师更加应该关注之所在。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艺术设计专业自主学习法
艺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被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纳,并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其改革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也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系列转变,然而,部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误解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内涵,从而相对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也不等于教师的置之不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以全面体验学习过程;对于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容,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辅助,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达到目标。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遵循不背离学习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误解或曲解文本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自我解读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体现,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新课程倡导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为教学信息获取的便捷和高效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少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仍存在不少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四.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建立课堂教学新形式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教学改革 建议成长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我国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新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由于初中美术课的重要性,其在初中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得以大大提高。笔者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对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出了有效建议。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偏向于单一专业知识传授。
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如今仍局限于课本上枯燥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忽视美术教学中的趣味实践,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造成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从而对美术学习敷衍了事。
(二)重视程度低。
由于我国教学中普遍存在“应试教育”问题,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应试科目而忽略其他学科。因此,美术这一门科目不能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学校不对美术教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及美术实践场地,家长不允许子女在美术学科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认为学美术是不务正业,不支持子女发展美术能力等。正是学校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尚未成年的初中生放弃了美术这门学科。
(三)美术课教学随意性较强。
传统教学中美术就不受重视,而且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随意性,致使美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缺乏规划性,在准备美术课件时只以课本为主,不做实践课题准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给学生技巧性知识,而忽略美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提高美术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美术学科在初中整体学科内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应该大力倡导提高美术教学的地位,并在群众中普及美术的未来发展和美术对学生成长的有益影响。在美术教学方面,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为培养美术人才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我国现阶段仍缺乏美术人才,而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接受能力较强,可塑造性也强。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以及提高美术对学生有益影响的程度,必须发展初中美术教学,重视美术教学,以此通过初中美术课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发展美术特长。
(三)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扩大美术知识范围。
美术学科蕴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且如今许多专业学习都需要学生有美术功底。比如建筑学、室内设计学、广告设计等艺术专业都与美术挂钩,美术是一门范围较广的学科,它对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短期成绩,还能影响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极其重要,必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且深入美术,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美术,并且在了解美术的重要性后,通过美术看到大千世界。
(四)提高学校和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和家长的态度能极大地影响未成年初中学生的态度。因此,改革美术教学必须改变学校和家长对美术的不重视态度。这样才能让学校对美术教学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让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持有正确的态度,支持子女往美术方面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美术教学的改革发展。
三、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的智力水平。
(一)有助于初中生的心智发育。
美术学科蕴含许多不同方面的知识,通过美术启蒙,初中生能接触更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促进心智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美术特长生。
艺术特长生是世界各国都需要的人才,而对初中美术学科进行改革后,能让更多的初中生通过美术课喜欢上美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后,美术课增加了更多的课堂实践,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能真正地接触美术,并从美术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乐趣。这样,学生在缓解了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能给人以视觉享受,在美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各种美的事物,美术教学改革给学生生增加了更多的能感受美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可以说,美术是提高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捷径。
四、结语
美术教学改革是突破我国“应试教育”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美术人才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学校及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总之,参与美术教学改革的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美术教学,并且正视美术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初中美术教学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基础医学概述范文6
一、不能只求“表面活跃”的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不能刻意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要忘了有时课本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
三、不能让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这也就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与不讨论,讨论的时间要多长?
四、不能过于牵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的讲课老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我们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