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进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科技的进展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1

产学研的密切结合继续完善现代农业技术系统全面发挥创新主体的带动辐射作用落实农业科技高新技术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力度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二是积极改善创新条件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倾斜力度引导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能全面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之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力度积极消化吸收国外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充分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其进行有效的帮助完善相关的推广内容进而全面做好相关工作。

2加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般来讲农业劳动力素质能对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与整体素养对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农业经济增长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结构不科学等情况需要加大农村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力度并打造新型农业人才进一步实施农业科技人才战略进一步完善流动开放与协作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尽全力减少科技人才流失充分依托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等机构并发挥机构内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当地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

3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附加值

3.1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转化率

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效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一般来说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具有见效缓慢公益性强周期长与风险大等多个特点不能单纯依托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来发挥其实效性作用需要积极加大政府的投入并确保开发主体的地位充分结合当前市场调节的相关办法积极鼓励企业与其他民间组织参加相关产品的研发研究工作进而有效节约现代农业科技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能二是从当地生产实践出发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需要从当地生产实践出发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实现农业科技的研发与转化并重并将农业科研开发与和市场推广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纠正长期以来重视学术而轻视利用注重研究而轻视推广的倾向并逐步加大关系到当地国计民生的现代农业科技的投入适当使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推广切实调动当地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持续升级。

3.2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附加值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推动农产品实现深加工让农产品加工链条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延伸实现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经营要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投资力度并注意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曰进一步整合当地优势加工业资源以畜产品粮油水产品等相关领域为中心并且创建技术研发的机构强化农产品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强化人才的培训力度曰加大产学研的培训与合作力度推动相关产业工程的有效实施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相关高校以及农业科研机构广泛参与的高效协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曰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的贡献效能增加农产品的加工业在整个农产品总产值内的比重并确保农产品在加工业中成为农业支柱促进农业专业化与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4创建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4.1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

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对当地推广服务机构以及资源加以整合并且强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措施为农业科技的顺利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农业社会化与标准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推广提供情报与信息强化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利用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服务提供参考。

4.2对农业技术进行系统分类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对农业技术加以分类对类型不同的农业技术由当地不同的农业推广组织与机构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是科技产品主要包含私人技术半公共技术以及公共技术对公共技术来讲具有风险性与公益性这决定了推广技术与转化技术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曰对于半公共技术来讲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并且尽量防止出现政府过分干预的情形曰对私人技术来讲需要市场来进行优化形成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

5结语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2

【关键词】现代科技信息;科研管理;应用

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的地位不断提高,并被称之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目标,能够进一步增强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中,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活动当中占据关键性地位,而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科研活动计划并开展监督调控以及协调服务等多项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信息收集、整理与利用应始终贯穿在科研管理整个过程中。为此,深入研究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科技信息概述

为正确地认知现代科技信息,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静态和动态两种维度的视角。其中,静态现代科技信息主要是站在信息静态角度对现代科技信息和特征予以认识,而动态现代科技信息则是站在动态化角度对现代科技信息结构以及技术展开认识[1]。信息主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过程,甚至是与状态和过程相关的知识,通常情况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将观察者对于认知的不确定性消除。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信息主要反映了现代科技变化以及特征,也是客观事物间作用与联系的表面特征,也是感知与认知以后的再现,为此被当作科研中的重要资源。现代科技信息被当作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源,其具备可以独特的特征,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广泛性。现代科技信息应涉及诸多学科资料,同时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渊源,同样也应当涵盖了国内与国外的最新动态信息[2]。第二,时效性。现代科技信息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呈现出来且呈现的形式较为简洁。第三,针对性。在收集信息方面应当具有针对性,并且根据各种专业的科研活动进行分类收集并整合。第四,先进性。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动向,使得信息服务更具前瞻性以及能动性的特征。信息化本身的内涵就相对丰富与复杂,属于动态化的概念,具体指的就是对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利用,进而对信息进行获取与传递,同时完成存储与处理等环节的工作。而信息化也包含了计算机、微电子以及通信和光电子等多样化的技术。在科研管理领域中的现代科技信息,更多的是指对信息科技量度、转换、处理以及压缩等的动态化过程[3]。

二、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容易遇到科研选题盲目与重复的问题,一旦选题盲目则会直接影响科研活动水平,同时还会导致科研成果层次偏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被大量浪费。对原因进行分析,则主要是忽视了科研信息的重要性且掌握不多,研究力度不到位。对于科研管理工作而言,现代科研信息能够为其提供决策与参考,在科技信息的作用下,确保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而开展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科学技术各方面的信息当作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针对相关信息予以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进而对国内外的科技信息进行及时地掌握。如果科技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则难以对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以及状态予以实时了解,甚至无法对新成果与新情况进行掌握[4]。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样也难以确保科学研究发展预测与决策的有效性。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信息对科研管理的影响程度极大。

(二)调控作用明显

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成果且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将科技信息作为重要依据,进而对科研活动进行合理地调节与控制。详细来讲,科研管理主要是对情报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对比科研课题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而综合考虑具体状况,对课题研究的方向进行及时地调整,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与设备等,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发现,对现代科技信息的应用,能够合理地调节并控制科研管理工作,将科研的周期缩短,尽可能规避人力与物力的浪费问题发生。

(三)积极促进成果的转化

通常来讲,科研工作人员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往往不丰富,所以在衔接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方面的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够被当作实验室小成果,在转化成生产力方面阻碍较大[5]。要想有效地转化成科技成果并且形成规模产业,仍需要经过中试环节。但是,科研单位中试硬件设施并不完善,同时资金、场地以及供水供电设施也同样无法满足标准要求。如果是企业具备了试验技术,同时还有产品性能配套设置,则能够达到中试要求。所以在中试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全面合作。在此基础上,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认知不同于研究人员,更关注产品市场以及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则对学术水平高低较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技术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熟练地掌握,和企业加强联系,对企业实际需求予以深入地了解,通过横向合作研究来推动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三、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的科研管理,具体指的就是管理知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活动,已经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其中涉及到了科学活动计划、组织、监督与协调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贯穿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现代科技信息的环节[6]。与其他区域管理不同的是,科研管理具有不确定性与灵活性,属于一种脑力劳动。对于科研管理系统来说,其发展主要包含了两项运动,其一,物质流,主要内容就是人力、物理与财力流动以及分配;其二,信息流,将信息的质与量充分反映出来,具体指的就是科技报告、技术档案以及会议文献等科技信息获取、传递以及加工和处理。这两项运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且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信息流对于物质流状态的反映,信息流在科技信息系统作用下向科研管理系统反馈物质流状态。其中,科研管理系统负责对控制流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等,以保证其流动和分配更加有效与合理。除此之外,物质流流动和分配结果同样可以实现现代科技信息系统的完善,为科研管理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使得科研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7]。而静态和动态双维度视角在科研系统稳定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静态现代科技信息

管理具体指的就是决策、计划、组织以及协调控制,随后再次决策、计划、组织以及协调控制,始终呈现出螺旋型上升的循环过程。要想实现系统管理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充足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进而形成并反馈充足信息,最终将管理功能发挥出来。而静态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资源,具体指的就是科研管理工作必要的加工素材,也是该项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另外,表现在经济财富方面,现代科技信息也同样是新一级研究和成果的必要成本,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8]。在此基础上,还表现在时机方面,现代科技信息已经逐渐成为战略性武器,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够把握制胜点,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实现知识创新。

(二)动态现代科技信息

动态现代科技信息应用的主要目标就是对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通讯手段予以合理利用,以实现信息获取、存储和处理分配等动态性过程。而其具体的表现可以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通过对动态现代科技信息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传统以人力为中心的统计、查找和摘录流程,对信息化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以保证把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有效地整合至计算机的服务系统当中,进而通过网络检索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质量,同样也提升了信息的享受。第二,科研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具体表现在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以及审定等流程,同时还有合同与资金的管理、验收管理等相关环节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的特征[9]。其中,网络信息评审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推动科技立项本身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进一步增强了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的效率,以保证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科技项目进行申报。第三,科研专家管理的信息化。在科研活动中,专家占据主体性地位,承担科研项目与成果执行的责任,同样在科研立项与科技成果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逐渐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专家系统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更广的范围之内选择专业人士开展网上评审工作,并详细地记录专家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等,进而对专家科研活动的内容以及项目实际进展状况更加了解,确保科研专家工作评定的公平公正性。基于科技信息化深入发展,对于科研专家管理来说同样需要增加专家信息管理、专家选取以及专家信用和资质管理等多项全新功能。第四,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在评价科研成果方面,同样也是评价科研工作人员科研活动成果的具体表现。现阶段,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具体指的就是政府亦或是政府委托行为,因专家的人情关系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评价工作人员在对参评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掺杂了诸多主观性的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对信息化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进而构建智能化与流动性的专家库,而科研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充分考虑专家库当中的专家信息,随机地选择并开展“盲审”,确保评估工作更加客观[10]。而评审的标准同样可以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达到量化,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核指标,并构建健全且便捷的科研成果评价系统,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评价的效果。第五,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对于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而言,其中涉及到收集、加工并整理成果,实现对其深入研究与利用,在产业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具体表现在两部分,其一,科研成果信息资源建设;其二,全面建设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而将现代科技信息应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应给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孙赟星.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63-263.

[2]颜廷兰.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89-90.

[3]潘澍之.试论高职院校新型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J].管理学家,2013(5):568-569.

[4]曾建勋,曹继东,苏静等.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35(9):899-910.

[5]彭文莉,吴庆斌,王美琴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医院科研管理——基于某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1):203-206.

[6]闫奎铭,孙雍君.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转向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0):101-106.

[7]谭维国,朱乐明.加强科技单位科研管理的途径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2):183-184.

[8]迟迅,郭骏骐.探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6,26(3):174.

[9]黄燕华.面向科技创新团队的“学科馆员+科研管理人员”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6):98-100,封3.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3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现代管理技术

一、前言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及时间上如何划分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美国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农业社会和工业文明时代。美国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纺织机械化和煤炭炼铁、蒸汽机和炼钢技术、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子技术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二次产业革命论、三次产业革命论、四次产业革命论等提法。以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为代表的四次产业革命论,认为前两次产业革命与三次产业革命论基本一致,将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计算机、半导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把新出现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视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本人基本赞成科塔莱克的观点,只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是当今的光电子、激光、千亿次大型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尽管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革命称之为现代科技革命。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科学革命侧重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则是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改进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往往是是相互分离的。比如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早于蒸汽机理论即卡诺循环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今是科学与技术高度渗透的年代,例如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就无法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再如生物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2.科学与生产一体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单独的科学活动,一些简单朴素的科学知识直接来自于生产活动,随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出现,科学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到20世纪中期,科学出现工业化、群体化的趋势,对生产的依赖日益增强,一方面,科学成果的获得往往取决于能否生产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另一方面,科学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出现了科学与生产新的一体化。

3.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革命。

三、企业管理中的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4

【关键词】现代技术;融合性;尖锐性;逼真性;深入性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84-02

一、传统定格动画概况

定格动画,通常采用逐格摆拍对象的方式进行采集对象动作,再通过后期软件进行剪辑合成,然后进行连续放映的一种动画形式,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定格动画片。传统定格动画的拍摄对象一般为生活中常见的剪纸、木偶、黏土等,材料本身的质感是定格动画影像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数部经典逐格动画影片,例如《圣诞夜惊魂》和《小鸡快跑》等,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定格动画,必能更长久继续发展下去,因为定格动画拥有足够的受众人群,并不断革新,不断融入新的现代技术,使得定格动画的生命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定格动画在整个动画发展长河中,不可否认占有一定的地位,中国老一辈动画家们,在动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融合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结合了中国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的美,创作了大量的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广为人知的定格动画,为中国定格动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为后来的动画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发展和参考的方向,这些作品从20世纪50年代的木偶片《神笔马良》、剪纸片《金色的海螺》,到80年代的《阿凡提的故事》《天书奇谭》,无一不是定格动画的经典之作。

二、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定格动画中已经融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制作手段,传统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观众的审美要求,更多视觉体验刺激着动画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比较中国的动画发展,欧美的定格动画发展和研究相对深入和先进。《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僵尸新娘》等大片的出现,不仅展现了异域风情,还增强了观众身临其境的科幻色彩,从百老汇歌剧的高雅享受再到角色完美表情动作的生动体现,无不展示了科技带给定格动画的革新与创造,使得定格动画的发展与日俱增,在动画创作领域中争得一席之地。

现代技术带给定格动画影响最大的是作品《坐火车的女人》,它是加拿大的一部经典定格动画短片,创作于2007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故事的梗概是,一个单身女子拖着沉重的行李在站台等车,之后坐上了一列满载诡异的列车。这部动画是采用木偶加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最奇特的地方是木偶的眼睛采用的都是真人的眼睛,给人以真实的感受,用真人细腻入微的表演带给木偶活灵活现的生命力,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前卫的实验性风格。这种技术是传统定格动画无法比拟的,技术带给观众更丰富的想象,同时也给定格动画带来了新鲜的创作灵感。在制作时,动画师先拍下人偶的相应动作,同时给人偶的眼睛做定位处理,然后让演员根据这些指定动作,做出与之相应的表情,最后再通过电脑技术把演员的眼睛合成到木偶的眼睛部位上,从而将女人的压抑和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未来定格动画的发展趋势

定格动画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继承传统定格动画制作手法的同时,未来还需完善定格动画更先进的制作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完善造型语言、画面效果,未来定格动画将在现代技术的革新上大做文章,整个定格动画的制作环节更加精致与细腻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剧情的融合性、角色的尖锐性、场景的逼真性、感官的深入性。

(一)剧情的融合性

未来的定格动画已不满足传统的制作手段,在剧情上更应进行革新与融合,将现代各个艺术领域的精华进行整合与吸纳,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的渗入,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的碰撞等。在未来的定格动画作品中,会看到更加多元的剧情内涵,带给观众更多文化滋养与艺术感悟。就如美国的蒂姆・伯顿成功地将百老汇音乐剧的跨界艺术与定格动画完美融合,1993年的《圣诞夜惊魂》和2006年的《僵尸新娘》,运用了波澜壮阔的音乐将画面一一完美展现。伴随着音乐的无穷魅力,更能充分展示定格动画的画面艺术优势,带给观众深入灵魂的艺术体验。

(二)角色的尖锐性

角色的塑造要有血有肉有灵魂,无论是戏剧还是影视,都要将角色刻画入木三分,动画更应如此,定格动画中的角色一般都是木偶式的创作模式,因此怎样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露给观众,怎样将观众的观影感受与片中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是最为重要的。角色的个性特征、鲜明的肢体语言等要塑造出尖锐性,才能抓住观众的灵魂。比如,《僵尸新娘》中性格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男主角维克多,就配以身材瘦小、面部女性化的造型特征,他失魂落魄的举止和强悍的两方家长形成鲜明对比。这让定格动画也像电影般逐渐展示它那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场景的逼真性

逼真不代表是写实,逼真是要准确反应剧本里所要表现和需要的场景设定。准确反应导演的创作意图,精准表达剧情的发展和对角色表演的衬托。定格动画中场景的魅力在于逼真性,无论是开场的宏观世界还是剧情里的空间表达,都能侧面烘托整个定格动画的制作水准和团队精神。《人兔的诅咒》与《僵尸新娘》这两部动画电影中,生动的场景设计完美营造出了幻想世界以及引人入胜的情节,并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未来的场景设计更应向逼真性方向迈进。

(四)感官的深入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定格动画汲取了电影的电脑技术处理,将镜头语言、画面效果等带入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令剧情的发展与角色的表演展现得酣畅淋漓,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艺术的角度发挥科技的特长,融入整个定格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做到剧情的跌宕起伏、角色的情感饱满、场景的逼真惊叹、镜头的空间震撼。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5

[关键词]农业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博士所言,直到15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水平,在农业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华文明大多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农业并未明显落后于中国,那么,罗马帝国以后整个中世纪的千余年中欧洲农业进展缓慢,终未超出古罗马的水平,而中国农业则在商周和秦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在此后的千余年中代表着世界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中世纪的欧洲,谷物的播种量与收获量之比大多在1.5~4倍,即使到1800—1820年时,最先进之英国也只提升到11.1倍,法国和西班牙为6.2倍,德国、瑞士等国为5.4倍。而据《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的记载,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少则数十倍多则上百倍。[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了18世纪。因此,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在其《哲学辞典》(1764)中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方面已臻完美境地……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做他们的学生。”[2]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gues.Gernat)在其《中国社会史》中也说:“中国农业在18世纪达到了其最高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农业显得特别落后。”[3]近代生物科学19世纪才开始取得重大进展。

事实上,中国农业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欧洲著名农史学家Paul.Leser曾经指出:“欧洲之农业直到18世纪仍抱残守缺、极为落后。欧洲农业之趋于合理并能逐渐发展,基本上是东亚文化刺激的结果。”又说:“整个欧洲农业变化最重要的起点是18世纪初。究其原因,可能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受古罗马农书的影响,因为它们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促成这个变革的动因来自东亚,从而可知现代文化基础的形成归根结底是有所借助于东亚的。”[4]

这一时期传人欧洲的中国农具有曲面犁、扇车、风车、碌碡及园艺上用的人拉辊子等。据B·H·S yon Bath考证,中国的耧车是经威尼斯——奥地利——西班牙和法国传人英国的。后经J·Tull改进,成为通行于欧洲18世纪的条播机。这些技术的传入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三圃式农法的废除。Leser进一步指出:“若无18世纪初开始之农业革命,则其后二百年中欧洲人口的增长及其相应之发展,均无可能。我们应为东亚文明提供欧洲近代文化之坚实基础心存感念。”

据Angus·Madison(1990)的研究,直到1820年,中国的经济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5]可见在一个传统经济占很大比重的时代,中国凭借其传统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可悲的是,自19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中国不仅在近代工商业方面明显落后于欧洲,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农业也逐渐落到了后面。如果说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妨碍了以节约劳力为特征的机械技术的发展,致使劳动生产率落后于欧美,那么为什么进入20世纪后在节约土地的技术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方面仍然落到了西方国家的后面?中国并不缺乏对农产品的需求且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水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为什么不能更上层楼,开发出更多新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技术?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先分析和比较一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增长的源泉。

二、农业增长源泉: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18、19世纪,欧美多数国家农业生产率与中国相差无几。但今天西欧和美国的作物单产普遍较1800年时翻了5—6倍。在劳动生产率方面,1800年,美国生产2700公斤小麦需要373个工时,劳动生产率与中国相比并无大的差异,但1960年时,生产同样数量的小麦只需10个工时,是1800年时的三十七分之一。

在土地生产率方面,17世纪中期英国每公顷粮食单产为670公斤,大体相当于中国同期的水平,但19世纪后明显高于中国,1850年时达到1880公斤,较1650年时增长了2.倍。1850年,美国粮食单产只相当于同期中国的50—70%,但二战前后逐渐超过了中国的水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分异呢?据美国学者帕维里斯分析,1929—1972年美国农业增长的81%、生产效率提高的71%归功于技术进步。1937—1972年,美国研究和推广中每l美元投入可获得7美元收益。可见,现代农业增长的源泉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中国的农业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15世纪后就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客观地说,中国农业在明清时期仍然有相当快的发展,例如多熟种植的推广与普及、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与传播、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多种经营的高度发展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在人口翻了6倍的情况下保持了相应的经济增长。

但中国明清时期的增长是沿着一条既定的轨道进行的。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它已经将其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在传统农业中,最重要的投入是土地和劳动,这是一种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其他投入物如种子、粪肥等,大多与多劳集约有关,农家自产,很少需要外部投入。现代农业则不同,它需要大量的外部投入,如良种、化肥、农药、机械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农户自己所能解决,必须依赖外部供给。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在生产力方面的重大差别。例如印度人均耕地数量是日本的6倍,土质也较日本好,但1960年时其单位面积农业产值仅为日本的八分之一。

美国所有投入中外部投入比重的变化情况

年份 1940 1960

投入比重 34 62

瑞典外部投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

年份 1860 1890 1940 1960

比重 5.5 12.0 22.8 39.7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没能及时研发出这些技术和新型投入物呢?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先对两种技术创新的方式作一比较分析。 三、经验型创新与实验型创新

当经验型发明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时,人口规模成为技术发明率和技术水乎的决定因素。因为人口多,尝试的机会也多,发明的机率相应增加。与经验型发明不同,实验型发明是近代和现代技术创新的典型方式。这种技术发明源于实验。与经验性发明相比,实验式发明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攻关目标、工作计划、科研项目等等)。

第二,发明活动是一种专业活动(由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机构和组织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第三,高成本(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大多需要相当多的经费投入)。

第四,可控性与可重复性(实验可根据目标和进展情况不断修改和重复进行)。

第五,精确性(研究和实验的精确度非经验性发明所能想象)。

有了科学实验的方法,人口规模对技术发明的约束被解除了,一个发明家在实验室一年的实验可能超过几千个农民或工匠一辈子尝试的机会。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区别,现代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规模上还是在速率上都是传统经验式发明所难以同日而语的。

如果说,明清以来因人口激增,中国对西方现代农业技术,尤其是节约土地的高产技术并不缺乏需求的话,那么对于实验农学的阙如与滞后就只能从技术供给的方面去寻找原因了。

四、制度创新与农业技术的进步

如前所述,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许许多多的其它社会条件配合。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科学不再是为满足人类好奇心而存在,技术也不再停留在作坊中,科学与技术联姻,科技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人们的心目中不断树立其威望。因现代科技创新具有目的性、高投入、专业化和多学科集成的特点,非传统发明方式所能胜任,因此,要想在现代科技方面取得进展,不能不在制度上有所创新,以形成有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组织制度和社会环境。

事实上,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事实已证明,有这些条件或因素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得就快,没有这些条件或因素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因此,究其根本,广义的制度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条件。中国近代在整个经济和技术方面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未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制度上不断变革与创新,以促成现代实验农学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与条件的形成。这从以下一些历史事实可以得到印证。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6

一、重视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理念

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为学生渗透环保的理念,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这就为渗透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学生也应当积极地阅读相关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通过讲授生物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挖掘与环保相关的素材,将生物教学与环保理念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v授“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时,我为学生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重点讲述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我首先播放了前些年北方沙尘暴的景象,看着人们在沙尘中艰难地行走,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然后又为他们播放了河水营养化的场面,看着工厂肆无忌惮地在排放着污水造成河流大量大面积地污染。接下来,为他们讲述了沙尘暴的原因、富营养化的原因,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及生物净化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理念,同时还为其讲述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国外对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评价。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学生能够体会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和生态工程的积极意义,这能够使他们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能养成对身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联系现代科技,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单讲授环境如何遭到破坏、人们如何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这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使他们出现消极的情绪。在此情况下,教师要联系现代科技为学生讲授一些科技成果,使他们看到科学家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在其内心种下环保的种子。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一些最新进展,也会增强治理污染的信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发挥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在讲解“基因工程的应用”时,我为学生列举了基因工程在植物、动物、微生物方面的具体应用及成果后,帮助他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在讲解植物应用时,我列举了基因工程在抗虫、抗病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成果,即,棉、玉米等抗虫植物的研究成果,以及抗病毒的小麦、番茄等植物。在介绍动物应用时,重点讲解了生产转基因的药物等内容。随后,我为他们展示了一些污染的情况,讲述了基因工程在面对石油污染时候的应用,即,科学家组成“超级菌”分解各种石油烃,消除浮油的影响,从而彻底消除原油的污染;科学家将聚磷基因与硝化基因导入到人体大肠杆菌中,使其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的DDT细菌,从而达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通过对这些科技成果的了解,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大大提升。

三、注重作业布置,完成环保练习

在高中生物试卷中,很多试题都是以生活为背景,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来考察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鉴于此,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不妨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试题,帮助学生熟记教材内容,提升生物环保的思维,最终为获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应当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和感悟题目背后隐藏的意图,通过与生活阅历相联系来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在讲解完“生态工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三道题:

(1)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①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②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③使土地优化利用;④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2)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灾,究其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森林的过度采伐,这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____。①过度依赖煤、石油等能源;②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③过分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结构破坏;④对水资源缺少足够的认识。

(3)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____。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②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③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④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练习,就能够对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也能够树立环保的理念。

四、开展课外活动,树立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