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诱导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告的诱导功能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1

关键词:商业广告翻译策略最佳关联

一、商业广告

广告的定义甚多,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给广告所下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美国广告主协会关于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获得利益。”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诱发广告受众在获取信息后做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以及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其中诱导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各种功能都是为诱导功能服务,都在努力使广告起到最大的诱导说服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告的商业效应。

由于广告文体是一种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有些学者指出,一则成功的广告应该符合ACCA原则,即认识(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说服(conviction)、行动(action)。这是因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一则广告能否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和认识是导致广告成败的关键。同时,广告必须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否则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Sperber和Wilson(1986)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认知努力越小,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但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接受者需要的并不是最大关联(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是最佳关联,即接受者希望能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并据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作为交际的翻译,在原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原交际者和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出最佳关联,通过推理形成对原语文本的理解;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又构成交际的另一双方,译者通过译语文本把自己对原语文本的理解传递给译语接受者,从而使译语接受者能够推导出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正如Gutt所指出,“成功的译文就是译者确保译文中交际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期待与原文一致。”译者要传达的并不是原语文本的文字本身,而是原语文本所代表的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就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与词汇层面的等同。三、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交际者(广告主)诱导和说服交际接受者(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服务等的言语行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用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广告受众一般很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研读广告,因此广告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住广告受众,并应迅速说服他们做出购买的行动。这样一来,在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下,一些对交际双方而言不言自明的东西常常会被省去。而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各不相同,缺乏共享的认知环境,消费者只能通过译者对广告主交际意图的推断,在译者和消费者共有的背景知识下,接受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只有基于这种共有的背景知识,原交际者才有可能与接受者进行交际,并认为接受者会理解其交际意图,也正是基于这种共有知识,接受者才可能正确理解原交际者的交际意图。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打破原语广告词和句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的束缚,从原交际者(广告主)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性,然后在译者和译语接受者(广告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下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诱导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或服务。一则广告之所以成功,可以说是因为交际者与接受者之间达成了一种较为和谐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基于交际双方在共享的认知环境下得以实现的。

因此,在翻译时就不能只停留在广告的词和句的语言层面上了,而应在原广告词语与原语语境之间寻找出他们最佳关联性,然后将原广告的意图传递给译语接受者。尽管译文在形式上与原文相差甚远,但正如德国功能派译论家Reiss和Vermeer所指出的,“翻译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诱导说服性的言语行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一种语用行为。因此我们在研究广告翻译时,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对其进行指导。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只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但它却能有效地阐释广告翻译,指导翻译的实践。只要运用得当,它能够起到传统翻译理论难以达到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2

2、广告是最大、最快、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媒介。通过广告,企业或公司能把产品与劳务的特性、功能、用途及供应厂家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沟通产需双方的联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促进购买。

3、广告能激发和诱导消费。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需求,往往是一种潜在的需求,这种潜在的需要与现实的购买行动,有时是矛盾的。广告造成的视觉、感觉映象以及诱导往往会勾起消费者的现实购买欲望。

有些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由于不为消费者所知晓,所以很难打开市场,而一旦进行了广告宣传,消费者就纷纷购买。另外,广告的反复渲染、反复刺激,也会扩大产品的知名度,甚至会引起一定的信任感。

4、广告能较好地介绍产品知识、指导消费。通过广告可以全面介绍产品的性能、质量、用途、维修安装等,并且消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由于维修、保养、安装等问题而产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3

儿童广告一方面在帮助商品行使着劝服、诱导功能,另一方面如果编排不当,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儿童广告消极功能的表现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的时期。广告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对儿童行为的误导,于是就会产生以下几个现象:

――影响儿童的消费观念和购买行为。儿童在看到广告之后会对其中所推销的产品产生兴趣。继而想要拥有。无论是直接购买还是通过大人间接购买。这种行为都有潜在的消极功能。儿童的品牌认知能力比大人还要强烈。这无形中会造成攀比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家长娇纵孩子,让儿童的购物欲望无限膨胀,另一个就是家长限制孩子的欲望,这样难免会同孩子产生冲突。

――导致儿童潜意识里过度依赖产品。如今,有许多广告夸大其功能作用。比如某口服液广告中分别从家长、孩子、老师的角度宣传该产品的“神奇功效”,“喝了它就能够考试门门90分”、“老师家长再也不用担心了”之类的话贯穿于整个广告。类似这样的广告会导致儿童忽视自身能力和心理的成长。过度依赖产品来解决问题。一旦失败,就归因于自己没有拥有某样产品。电视广告通过富有魅力的表现手段向儿童传达着一个观念:要想快乐和满足,唯一的途径就是去购买和消费广告所宣传的商品。

――给儿童造成错误的文化观念。广告中文化被肢解的情况屡见不鲜,蒙娜丽莎往往被涂上化妆品、画上胡子、露出洁白的牙齿去宣传产品,古典名曲片断成为广告音乐里的要素,各种传统文化经典被后现代主义地嵌在广告中。最为典型的是汉语成语被偷梁换柱。例如,服装类广告把“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电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改为“默默无蚊”;摩托车广告把“乐在其中”改为“乐在骑中”;餐馆广告把“十全十美”改为“食全食美”。这就无形中给儿童造成了错误的文化观念,他们的错别字和一些跳脱出传统文化而“恶搞”的内容。往往就来源于此类外界的影响。

儿童电视广告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儿童阶段是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开始形成的阶段。旨在刺激消费的电视广告,极易导致儿童错误的道德认知选择,形成以是否满足其物质需求来衡量父母或其他成员好坏的道德评判标准。比如有一则××牛奶的广告,内容大致是某小学喇叭大声播报某同学的妈妈给他送来了两瓶XX牛奶。这名男孩眼泪狂飞,飞扑到妈妈怀里,亲了一口牛奶罐子,说:“妈妈,我爱你!”身后的小同学满眼羡慕地说:“哇,你的妈妈好爱你哦!”在此种广告的影响下,会意识模糊:到底母爱是什么?家长也很难给孩子解释什么是母爱了。

避免儿童广告消极功能的办法

儿童广告给儿童心理、性格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能小视。对此有如下建议:

1、制订专门的儿童电视广告管理法律法规,保证最大限度地对儿童施加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广告影响。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条约。制定了少儿电视(THE CHILDRENS TELEVESION CHARTER),对少儿节目提出了7条原则,要求少儿节目优质、去商业化、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信心、有利于学习语言和文化、摒弃暴力和性、定时等等,强调儿童通过电视学习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必要性。我国也需要继续完善儿童道德法规,比如规定播放广告的时间,在儿童电视广告与电视节目之间使用隔离技术作提示,对儿童电视广告的表现内容和手法做出限制等。

2、父母和学校教育机构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广告的本质。

大人要帮助儿童弄清广告的目的及广告主的付出与收获期待。帮助儿童辩证地看待广告和消费,即有选择地接受广告推销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帮助儿童理性地分析广告信息,正确辨别广告的真假。但是,也不要采取极端方法,比如一棒子打死一片,说广告都是骗人之类的话。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4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商务广告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商业的化身,商务广告的措辞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其产品的用途和价值,更多情况下是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欲望并劝说他们购买,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

由于商务广告的特殊性和英汉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商务广告诱导性的实现方法有所不同。翻译中如何传递原广告语的劝导性,成为广大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拟从英汉商务广告语劝导性的实现方式出发,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再次实现目的语广告的劝导性。

二、劝导性在英汉商务广告中的不同表现

作为一种呼唤性文本,商务广告对读者内心的经历、知识、感情等一系列个人意念进行呼唤、诱导、启发,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做出反映。其目的性鲜明,最终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为了达到这一特殊目的,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便成为广告撰稿人在创作广告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反映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便形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1],可见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同样,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商务广告的诱导性在英汉广告语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具体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不通过具体事物,仅靠概念就进行一系列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因此又称作是逻辑思维”[2]。英美人注重抽象思维,具有较强的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擅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他们经常用抽象的概念分析事物,从而达到对其理性的认识。结合英语的语言特点,我们会发现英语中表示说明性和功能性的词语很多,而具备形象性的词语却少之又少。同时,英语的表达多使用名词和介词,“还会经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词汇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3]。这都表明了英美人善于运用抽象思维,同样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广告多采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实现劝导功能。如:

Over 5 million passengers extend their vote of confidence.(海湾航空公司)

“Confidence”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词,让人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具体的事物可以表达出来。这则广告通过使用“extend their vote of confidence”比较抽象的表达手法,表达出海湾航空的乘客流量大,满意度高,从而让更多的乘客选择海湾航空公司。

与抽象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是指事物还没有被呈现出来时,就已经在人脑中形成一种具体的样子。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偏向具体的形象思维,习惯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概念。与纯粹意义上的抽象思维相比,直观经验更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所以,汉语表达方式更具体,常常以实表虚,用具体形象解释抽象事物。结合汉语语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的字词一般都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较形象和直观。此外,汉语还善于用动词描述事物,这样不仅使语言显得更具体生动,更凸显出以动代虚的效果。因此,汉语广告的劝导功能,多通过具体的语言形式实现。如: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海鸥牌照相机)

将照相机比作眼睛,一来是说明该相机的清晰度很高,就像人眼一样清晰;二来则是表明相机像人眼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比喻,让人能很容易地想到这台相机的功效,同时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分析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英语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推崇严密的理性思维,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特征”[3]。简单说来,分析性思维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将其属性、特征、本质等方面分开来认识这个事物。他们虽然也会强调整体性,但更多的是整体中的个体,提倡个人主义。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事物的本质不能脱离个体,而是存在于“一般的个体中”,也就是说,个体是事物存在的根本方式。这深刻地影响着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于是,在英美广告中,多出现“you”,“your”,“me”,“my”等表示个人的词汇或是表达自由和独立的词汇,引起起消费者的共鸣。如: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Mars巧克力广告)

Your world should know no boundaries.(美林证券公司)

汉语因受到儒、道、佛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把天地、自然和人类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天人合一”之说,强调思维上的整体性,善于从全局观点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性思维是指在思想上把要研究的对象看做是一个整体,将其属性、特征、本质等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研究。这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许多广告也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谊。如:

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好迪洗发露)

念念中秋到,家家好利来。(好利来蛋糕)

3.崇尚科学与崇尚传统

英国位于大不列颠群岛之上,四周被海洋包围。这种特殊的海洋性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更倾向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冒险精神。简单说来,英美传统文化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来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在英美人看来,“探究事物的本质,了解宇宙和世界的起源才是思维的中心”[4]。他们会借鉴前人的经验,但不会被传统羁绊。这样的文化传统造就了英美人重科学、重认知的思维方式。因此广告撰稿人在创作广告时,更多考虑到的是产品的实用性,这样便能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

A Blend of Taste and Style. A graceful combination precision optics and sleek design,in a compact all-weather body,make it the obvious choice of over 2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Olympus,a compliment of your style.(奥林巴斯相机)

不同于英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儒家思想,更注重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礼治”,重视“人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的思想传统。在解决问题时,中国人往往过分依赖于世人的经验,缺乏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广告语中,也能体现出这种传统,广告撰稿人经常会把“专家”、“皇家”或是“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放在较为醒目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还获取了他们对产品的信赖。如: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优质更超值[5]。

(洗衣粉广告)

三、翻译过程劝导性的实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广告在传递劝导性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奈达曾提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6]因此翻译商务广告翻译,译者应当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一则广告可能在源语言的环境中十分成功,但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注意原文预期的目的,也不结合目的语的文化,就很难在目的语国家达到同样的效果。商务广告翻译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主,采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以归化为翻译的基本策略,再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

1.零归化

“零归化”[7]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译法,但在直译过程中,不单指逐字翻译,还包括目的语读者在没有语言文化障碍的情况下,与原文保持语意及形式上的对等。如果通过直译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如:

Bigger than bigger.(苹果手机)

译:岂止于大。

这是苹果公司在推出苹果6系列手机时打出的广告语,由于首次推出大屏手机,于是选择“bigger”来表达该系列的主题,而比较级则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译文“岂止于大”与原文所突出的主题一致,不仅说明此次手机的屏幕越大,其他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更能够满足消费的需求,这样一来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了。

又如:只为点滴幸福。(蒙牛牛奶)

译:For Every Drop of Happiness.

这是蒙牛企业在2013年首次切换形象时打出的全新广告语,以幸福为主题,给人带来一种美好的感觉,而说到“点滴”,又让人们容易想到牛奶,十分符合蒙牛的企业特性。当时译文为“Little Happiness Matter”,这则广告的译文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深究起来,却与原意截然相反。“little”在英语中含有否定之意,我们把译文回译成汉语后就会发现是“幸福并不重要”,与原文的含义差之千里。因此,我们在直译过程中不能任意搭配词语,而是需要结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进行仔细研究后谨慎用词。

2.部分归化

当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有些许差异时,即可采用“部分归化”[7]。译者可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增补型翻译

这类翻译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原文内的关键字词进行引申和或是加以解释,深化其意义,从而凸显宣传目的。第二种就是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再加上一个词或是一句话,从而形成对偶或是押韵的句式,使译文更加完美。如:

A diamond lasts forever.(戴比尔斯钻石)

译: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则广告可以称得上是最经典的汉译广告。为了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表达习惯,在原意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句话,一来加深消费者对钻石的印象,二来与前一句形成押韵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两句话都在强调钻石有收藏价值,不禁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去购买。

(2)删减型翻译

删减型翻译多用于那些原文写得不够精练、信息过剩的文本,删除那些冗杂的成分,使语言更简练、精确。这种方法在英汉商务广告翻译中比较少见,但有时还是有其作用的。如:

Wherever you are,Whatever you do,Allianz Group is always on your side.(安联集团)

译:安联集团,伴你左右。

安联集团的这则广告如果直译为“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在做什么,安联集团永远在你身边”,未免觉得有些繁琐。后半句的“伴你左右”其实已经可以把原文两句话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简单精练的广告语不仅能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更能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3.完全归化

广告本身就是创造性文本,应富有创造力,具有语言魅力和活力。但当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过大,无法传达广告所要宣传的效果时,便可完全改写原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广告翻译所指的“完全归化”就是“再创造翻译”[7]。如:

It happens at the Hilton.(希尔顿酒店)

译: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

在这则广告中已经很难找到原文的痕迹,若译为“发生在希尔顿”,就会让中国的消费者感觉莫名其妙,无法真正领略到原文的内涵。而译为“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希尔顿酒店服务周到,能满足您所有的要求的感觉。这样一来,自然会有许多顾客前来光顾。如:

Connecting People.(诺基亚)

译:科技以人为本

在这则中文广告词中,已经和原文没有任何关系,基本脱离了翻译的范畴。但译文的可读性和句子的精辟程度与原文不相上下,意境甚至比原文更深刻。诺基亚作为手机生产商巨头,提出“以人为本”表明其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心理,反而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四、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则好的商务广告翻译不仅能更好地宣传企业及其产品,更能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劝说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商务广告在实现劝导性的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而要根据语言文化差异对原文的非信息成分进行改动。因此,在翻译商务广告时,不仅要保持源语的个性内涵,更要迎合目的语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心理和消费观念,使译文接受者与源语接受者可以产生相同或对等的反映,从而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82.

[2]董晓波.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0:146.

[3]李成明,杨洪娟.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87.

[4]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2):57-58.

[5]彭家玉,杨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17.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5

POP广告在商业空间中的功能性作用,主要是针对不同种类的商品,和处在不同时期的商品,以及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出发,设计出视觉上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广告,从而达到激发消费者购物的消费欲望。文章通过分析POP广告视觉的表现和消费者心理需求,归纳出POP广告在商品空间中的视觉性、推广性、促销性的作用。

【关键词】

POP广告设计;视觉性;推广性;促销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现代商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与消费者密切的沟通互动,POP广告作为沟通商品和消费者的桥梁之一,在商品的整个市场周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POP广告能够向消费者传达直接的商品信息,不拘泥于某一类型的媒介,能够和环境密切地融合,是真正的宣传系统。POP广告丰富多样的视觉形式和不同的类别形式决定了其在商品空间中的视觉性、推广性、促销性的作用。

1POP广告在商业空间中的视觉性

POP广告是近年来风行于各商业场所的一种活泼有意味的新型广告形式。POP广告是以商品或品牌的营销为中心的,通过视觉语言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形成信息的有机分布,达成有效的商业传达,为商业策略和广告策划服务,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它不仅能起到规范和美化商业环境的作用,而且在商业领域对商品的推广、促销方面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POP广告中的视觉元素的应用很重要,夺人耳目的视觉元素具有延展性、系列化、统一性,使其广告表现具有整体风格,以形成反复的视觉冲击力,并在每一次的营销活动中达到宣传累积的效果。POP广告的视觉形式丰富多彩,图形、造型、色彩和光等视觉元素以及动态影像、立体造型等都充分展示POP系统视觉表现的多样性。

POP广告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和色彩设计是其重点。文字的设计主要解决阅读问题,突出品牌个性,具有符号化的视觉特点。POP广告中文字的字体、字形应符合商品信息的内容。在确保突显主题的前提条件下,POP广告中的文字应具有视觉审美性、层次清晰、疏密得体的特点。而对于以文字作为宣传主体的POP广告,更应易认、易懂,使消费者能够迅速、便捷地了解和掌握广告信息内容。

色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制造气氛、烘托主题,强化版面的视觉冲击力,直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情感上的反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感觉器官在观察物体的最初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形体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和持久的。此外,色彩还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主题与形象的个性特点,强化感知力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色彩在POP广告设计中具有符号性的传递功能,帮助人们识别、表达特定的主题外,还可以利用色彩的相互配合,创造出表达设计主题本身特点的完美的艺术效果。在POP广告设计中,运用商品的象征性和色彩的联想等色彩规律,可增强商品的视觉传达效果。例如食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在用色上有较大区别。同一类产品根据其用途、特点还可以细分,如食品可选用纯度较高,感觉干净的颜色来表现;其中红橙黄等暖色能较好地表达色、香、味等感觉,引起人们的食欲,故在表现食品方面应用较多。绿色给人新鲜的感觉,常用来表现蔬菜、瓜果;蓝色有清凉感,常用来表现冷冻食品、清爽饮料等。色彩的应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设计时应灵活运用。POP广告经常放在零售环境中,确定广告的主题色调还要考虑店面的照明设施影响。因此,主色调的运用是色彩设计的第一步,与品牌息息相关。在视觉上还应追求整体的平衡感,POP广告多为短期促销广告,字体和图形的色彩变化及有规律的节奏能让人产生活泼的、幽默的心理感受,激发人们的消费心理从而产生购买。而色彩的强调对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从而起到引导作用。

2POP广告在商业空间中的推广性

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煽动性的POP广告会让消费者产生停下来浏览的意向,加上卖场销售人员的现场沟通操作,配合各种营销手段,如赠送、试用等,可充分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POP广告把商品和品牌联系在一起,能及时地把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建立起来,让消费者在驻足停留的短暂时间内产生消费行为。POP广告在向消费者传达着直接的产品信息,在商业销售空间具有新产品告知的作用。每当新产品上市时,POP广告配合其他媒体宣传,在商品销售区域或公共场所,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特性、功能、外观和价格等,让消费者记住产品品牌特征和产品特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销售的目的。对于新生事物,人们普遍存在好奇和观望的心理。一部分人有主动尝试和了解的意愿,另一部分人则处于自我保护和防备心理,抑制住好奇心,处于观望的状态。在商业空间里,商家希望新产品借助消费者积极的认知心理,形成快速有效的商品信息传达,以此来促进购买,获得认知,进而获得利润。在很多新产品会上,我们总会见到各种色彩搭配协调的显示屏和各种摆放在会场入口的X展架等,这些都是起到新产品告知功能的POP广告。POP广告有“无声的销售员”与“最忠诚的推销员”的美誉。早期,经常使用POP广告的主要是超市。超市具有自主选择购买方式的特点。消费者面对诸多商品而无从下手时,摆放在商品周围和陈设在场地区内的POP广告就会忠实、系统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各种信息,起到推广商品的作用。

3POP广告在商业空间中的促销性

POP广告的目的是促进商品的最终销售,但作为商业空间中直接参与销售活动的广告媒介,它是最直观且具有及时更新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企业在大众媒体下采用各种形式宣传自己的产品,目的是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在电视、广播、直邮广告饱和的环境下,都难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但是,新颖的POP广告在卖场中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POP广告采用柜台展示、展示卡、展示架、手绘广告等形式,起到了无声销售员的作用,以此来诱导消费群体发生购买行为。当新产品投入市场以后,POP广告配合其他宣传媒体共同完成销售流程,促使消费者在营销现场对新产品进行了解,提高购买欲望。此外,POP广告还可以营造出不同时节的特定广告,使消费者体会到强烈的时间感,诱导消费。

POP广告是一种直观的广告表达形式,以多元化的表现方法浓缩在商业销售场所之中。POP广告作为一种最直接、最独特且行之有效的广告终端形式,将一切广告因素融合于产品营销之中,它能把商业情报、生活情报及时地传播给消费者,具有极强的商品视觉性、推广性、促销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于讴,王春英.POP广告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3]吴国欣.广告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陈青.POP广告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广告的诱导功能范文6

关键词:文字;图形;色彩;游戏UI

1.视觉传达设计及其构成要素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所具有的含义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的,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

顾名思义,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所以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要素就是文字、图形以及色彩这三个方面,它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也就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些要素传递给每一个接受到这个信息的接受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传播的作用。

文字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字被广泛地运用在商标、标题、广告语、正文中,在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合理的编排文字可以加强广告信息的视觉传达功能,加强其审美情趣,诱导观众有兴趣地、方便地进行阅读。

上图是一个汉堡的广告,广告商似乎觉得图片的意思表达不够明确,特意在广告上加了两行广告语。让消费者的目光聚集在文字上,与图片的意思巧妙结合在一起,使人印象深刻。

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直观、形象、生活感强、富有美感。图像包括手绘、电脑绘制的图形、各种摄影图片和电脑合成的图片,其主要功能是充分表述广告主题、吸引消费者注意、诱导购买和指导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图片的感受非常敏感,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如今,天花乱坠的广告词有时还不如一些有说服力的图片更能俘获人心。

图形作为一种视觉形态,本身就具有语言信息的表达特征,比如,三角形是锐角形态,具有好斗,顽强的感觉;六角形既不是圆形,又不是方形,给人平稳和灵活的感觉;圆形线条圆滑,给人平静的感觉;而正方形具有四平八稳的形态,表现出庄重,静止的特征。合理的运用图形,既可以完美的诠释商品,又可以给消费者带了一种视觉享受。

上图是匡威帆布鞋的广告,整张广告没有太多的文字修饰,画面的主体是一张变异的帆布鞋,很新奇,画面的感觉很街头风,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时尚潮流。

公众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色彩得到的,色彩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色彩传达是第一位的。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影响公众对广告内容的注意力。在广告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灵活多变的,主要由广告内容所决定,受商品直接色、商品习惯色、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以及色彩情感的影响。一则以色彩取胜的广告,应打破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色彩概念,摒弃各种条条框框,大胆用色。例如奥利奥饼干,大胆地使用人们在食品包装中忌讳的黑色,蓝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广告色彩与广告对象长期,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使人们将对颜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产品的理性认识。

2.游戏UI中所存在的问题

UI的本意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缩写。其实他们之间应该还有个更重要的词—交互(interactive)。游戏UI设计的重点其实在用户界面的交互上,它不仅仅是漂亮、华丽、符合游戏风格。[1]

目前国内的游戏UI设计还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的层面,大部分企划人员只给出了最基本的功能需求,然后由美术设计师根据漂不漂亮去完成,没有专门的人员,去系统的调查用户使用习惯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对UI的需求取向等等。因此,常常会发现游戏中能点击的功能或区域不突出,界面的板式比较零散或拥挤,给人一种堆砌感。不同等级的菜单,风格不统一,跳跃太大导致主次不分,很容易让用户误操作。

在4399游戏网站上面的某一款热门的连连看小游戏,游戏的界面设计的毫无美感可言。主菜单界面中,游戏的logo只是随意的写了几个字上去,美工没有精心的去设计;功能按键直接放在logo下面,与logo成一条竖直线,使游戏的界面一分为二,按钮与logo大小相等,没有主次。进入游戏界面,游戏的背景与游戏元素风格不搭,随意拼凑而成,视觉效果很混乱;功能按键与时间进度条成一条直线摆放在游戏界面上方,暂停与重置、提示按钮没有区分,很容易误操作;缺少游戏道具,也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游戏胜利与失败的界面是一样的,只是简单的修改了一下文字,没有视觉上的享受,用户体验也很一般。作为用户的我,只玩了一遍游戏就放弃了,可以说,除了游戏性,毫无其他可吸引人的地方。在游戏玩法大致相同的时候,游戏公司需要在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上去下功夫,这样才能吸引玩家的注意力,抢占市场。

3.构成要素在游戏UI中的运用

游戏UI设计则是指对游戏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一些比较出色的游戏UI设计不仅让游戏独具特色,还可以让游戏操作变得简单、易学,大大的增加了游戏的上手度。由于大部分游戏本身都是通过图形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所以一个漂亮的游戏UI的风格、合理的界面操作流程都可以给用户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这些因素对于游戏产品争取、引导用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游戏的logo和字体设计是很重要,它在游戏UI中起说明和宣传的作用。以《神庙逃亡2》为例,游戏界面简洁而不单薄,人物和场景更加细致,相比之前的粗糙画面,新版本的画面提升了不少。游戏主菜单中,黄色的logo十分醒目,字体上的肌理效果很有趣味性,巧妙地放在神庙出口的上方;提示语的字体与logo的黄色相统一,提示语和转动的神像图形位于屏幕的中下方,方便玩家点击。

其次,游戏的人物和场景元素要与游戏的整体风格一致,游戏的场景变成了山上,因此玩家可以看到很多与山有关的场景,譬如利用绳子滑行到另一个悬崖,又或者跳过充满危险的溪流。当游戏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玩家还会进入到矿洞中,玩家需要控制好矿车的行走方向,一不小心选错就是死路一条。相比之前的的阴暗忧郁的场景,第二部的场景更加光明舒畅,整个游戏的色调明快,风格统一。

最后,游戏在玩法上,加入了技能和金币解锁元素,玩家只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收集足够的金币既可以使用出角色的特有技能。玩家也可以在逃走的沿途中吃到技能。游戏除了男主角以外,还有三名角色等着玩家去解锁。但是游戏机升级系统设计的不是很完美,玩家不小心点到某个技能的时候,金币会马上花费到那里,没有任何的确认或取消的提示。

一款成功的游戏,并不是越复杂越好,简单的小游戏要比大作更有优势。在游戏的UI设计上,设计师要想做的很出彩,游戏中各个要素的设计和功能键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如何让用户体验更舒适,同样也很重要。游戏的UI设计则是给玩家的视觉感受,因此,要抓住玩家的视线,才有机会抓住玩家的心,而一款视觉效果好的游戏是很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