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重大意义,设计方法

1、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内涵

绿色节能建筑就是从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开始做好节能设计,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规划、选址、施工以及实施运营的全过程。绿色建筑节能包括节约环保、健康舒适和自然和谐三方面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物构建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与和谐高效的活动空间。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建筑理念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环境效益,才能真正的实现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和有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现,强化生态环境的再造能力。

通过节能材料、产品和设备,按照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再加上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监督,开发商、供货商以及用户等各个环节,强化节能政策,全面贯彻实施节能措施,强化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使各有关参加工程建设单位树立全面节能观念,真正的是建筑环保节能落实到位。

2、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明生活意识不断提高,全社会环保观念不断增强,再加上世界能源问题和自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严重,我国能源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人均能源拥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单一,主要以煤为主,约占75%。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为解决现状而投建了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更远。面对我国能源现状,我国继续执行低标准的设计标准,将会导致能源消耗巨大,增加国家经济负担,因此,实行全面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势在必行,以便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促进我国能源节约及合理利用,加快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人们不在单纯的关注建筑物的安全质量问题,同时也开始重视绿色建筑节能问题和环保问题,重视室内空气质量和自我保护意识。如今各种电气设备、装修材料、房屋建筑结构等各方面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各建设单位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开始把营造绿色健康和谐的建筑作为自己追求的设计目标。

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和具体表现

(1)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就是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重视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意识,提高建筑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和一种谦逊的姿态,对建筑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布局、朝向、方位以及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场地自然气候条件,合理设计植被位置;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应把如何尽可能多的降低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利用新能源,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自然通风采光等,强化室内绿色建筑设计作为建筑绿色设计的重要课题;尽可能的利用当地技术、材料,降低建造成本和环保材料,

(2)重视对使用者的需求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除了满足环保节能设计的同时,还有重视对使用者的关注,满足使用者的生活、起居、工作、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的需求,建筑房屋的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好坏,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具体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a、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b、采用合理的房屋尺寸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使用者的空间要求;c、采用足够的照明、采光系统;d、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不同的设计,以满足安全使用的需要;e、尽可能的采用自然方法进行湿度、温度控制,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实现高度的舒适性;f、完善通讯系统,提高安全防火性能,为使用者提高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现如今,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气候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地球复杂的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合理的建筑规划与体型设计,针对建筑的体型、日照及朝向、形体组合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以适应地区行气候变化。如蒙古人们居住的帐篷包,圆形的外型可以有效的抵抗草原风沙的袭击,减少建筑热损失,同时又增大了利用空间;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水的影响,潮气较大,空气潮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利用向阳面与背阴面的气压差异和建筑体型上的风洞,形成自然通风,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潮气和节能的效果。根据日照和朝向设计原则,是冬季有足够的日照并且避免主导风向的影响,夏季减少太阳辐射,利用通风效果,再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地形、城市规划等条件,使建筑物在满足夏季放热和冬季保温的基础上权衡各种得失,提高建筑物的舒适程度,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 达到节能目的。

4、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新生的建筑产物,对环保与节能要求较高,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道路的探索研究将是漫长而艰辛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结合当地事实条件,按照国家节能设计政策和节能标准,吸取传统设计方法,从建筑物的各个细部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节约环保型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绿色文明设计理念正是它的产物,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将会极大的丰富建筑设计的新风格,并通过千姿百态的建筑形体和节能设计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2]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3]周青生, 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及节能措施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4]肖健,浅谈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建筑的节能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5]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2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文明祭扫、生态殡葬”主题,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发挥社区(村)的一线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标语、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重点宣传殡葬管理的政策法规、惠民殡葬政策及殡葬新风尚等,营造文明祭祀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倡导鲜花祭扫、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等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和骨灰撒江、树葬、壁葬等生态节地的安葬方式,尤其对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要实行免费。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责任,保障清明祭祀安全有序文明

民政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衔接,做好墓区及周边乞讨人员的巡查、劝导、救助等工作。加强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群众集中祭祀场所的安全检查,完善安全保障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宣传部门要协调有关媒体,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错峰祭扫和文明祭祀,树立文明祭祀的社会风尚。

公安部门要对祭祀活动中扰乱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交警和交通部门要加强机动车管理和交通组织疏导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墓区及周边交通畅通。

林水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林区火源管理,做好山林防火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在各墓区要道口安排专人收缴火种、火源,严防发生森林火灾。

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墓周边经营摊点的管理工作,取缔无证销售香烛、鲜花和封建迷信祭祀品摊点。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3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党代会提出的“环境要生态、产业要生态、生活方式要生态”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年造林绿化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各乡镇街道及部门单位,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植树造林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植树节期间,深入宣传全民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广泛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民绿化意识、生态建设参与意识和履行义务植树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重点区域绿化

按照“重点区域、重点绿化、重点扶持、大规模开发”的工作思路,集中资金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全面提升全区综合绿化水平。一是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水系绿化、荒山造林、世行生态造林项目、茶园防护林网建设等为重点工程建设和管理,优化建设布局,突出规模治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以茶、果、桑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基地建设,实施规模连片区域开发。三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目标,按照“抓点、促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农村社区建设和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抓好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和环村镇林带建设,努力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新农村。四是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加强森林抚育是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根本途径,要按照《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以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经营工作,加强作业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提高抚育效果。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4

摘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障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要重点解决观念、规划、科技创新、发展与保护、机制和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保障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有序、健康、有效地推进。

关键词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一、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同时,党的十精神也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我国的土地超过90%分布于县域,县域人口又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自然资源也大都分布于县域,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域生态文明观念淡薄

我国县域民众的生态意识和相关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生态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总体上不强,生态文化、生态教育发展较为落后,不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进展步伐相对于城市较慢,又由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分布较分散,致使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感受不是那么强烈,还存在较为依赖政府的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眼前利益,短期效应还在左右着许多人的决策,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旧屡禁不止,对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县域生态文明及道德观念还很淡薄。

2.整体统筹不足,长远规划欠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目标,任重而道远。而我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迫于政绩考核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一些基层政府为完成招商指标而招商,降低门槛,引进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又出于税收的考虑,对这些企业不进行严格监管,于是县域内空气、土壤、河流污染日益严重;为追求GDP 增长,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过度开发,耕地、湿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锐减;农民为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收益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农产品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失衡,难以恢复。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说明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保障机制中整体统筹,科学规划制定与执行的欠缺。

3.县域生态文明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县域产业大多规模小、散乱分布结构不合理,与许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存在一定矛盾;滩涂养殖、风电等项目的规划和发展,港口建设及临港产业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存在一定的冲突;各种休闲度假村、山庄、农家院的乱建乱设严重影响了青山绿水自然生态;经济要发展,要不断加大投入和产出,但县域诸多项目却存在产业层次低、环境风险高的特性,发展与保护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之中,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确保县域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将成为首要问题。

4.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不足

我国大多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国家投资不足,地方匹配资金和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导致治理标准低,综合配套差,进度慢,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不理想。在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上,搞“面子”工程,造成劳民伤财,给生态环境建设带來了许多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的不断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继而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

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1.培育生态文化理念

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长期的培育。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媒体的宣传作用以及学校的教育作用,通过相关政策的完善、课堂上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活动等等,力争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的加大宣传力度,逐渐转变县域民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文化,让人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身身体健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只要让生态文化理念逐步渗透到每个单位、家庭和个人,在县域民众心里生根发芽,彻底转变观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与环保双赢,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2.科技创新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最重要的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只有以科技为指导,才能科学的分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路径和模式、重点和难点、前景和风险,比如如何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新能源、如何提高县域有限的人均资源利用率,如何开发生态农业等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能有效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科技创新;反过来,只有科技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地推动自然环境的改善,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全力推动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不断结合。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循环生态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确定县域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间的循环生态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

绿色产业既包括环保产业的内容,也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绿色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资源是人与环境的中心环节,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目的。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4.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体制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十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条。生态文明的建设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完善生态文明的建设机制应从县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绩考核机制等等,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加大投入、科技引领以保障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有序、健康、有效地推进。课题编号:

L13BZZ007。

参考文献:

[1]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钟明春.生态文明研究述评[J].前沿,2008(8).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意义 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核心是生态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是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怡人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生态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2、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注重人类生活的提高、注重生态文明的培育。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载体,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四个方面。

    1、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互促双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将难以支撑,环境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去谈,必须靠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因此,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2)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也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个原则,使得整个经济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建设生态城市,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1)培育生态文化是源动力。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2)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范文6

建立健全科学、有序、长效的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坚持近期治理和长期巩固相结合,全面提升水资源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打造“生态城市、美丽”提供水环境保障。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系统开展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使沿河及水源地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监管、保护补偿、考核监督等管理机制系统完备。经过综合整治,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洁有序、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基本原则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对本辖区内河道及水源地环境和水质安全负总责;各县市区水利(水务)局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

——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积极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河道及水源地环境管理从“行政单元”向“全流域单元”转变;加强横向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互促共赢的水环境治理格局。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主要河道和水源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治理、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统筹兼顾上游与下游、地上与地下、近期与长远、治理与开发等情况,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有利有责、奖惩并举。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水环境治理监督考核的导向作用,严格兑现奖惩,提高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考核

1.健全考核机制。市水利局“河长”制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考核标准,统一组织,坚持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相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质、水情保护相结合,每月督查、每季通报、年终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2.突出考核重点。重点围绕“河长”制管理实施情况,队伍建设情况,“一河一策”综合治理尤其是环境整治情况,年度内各河流段断面和水源地水质情况,水体感观状况和生态修复、河容岸貌情况进行考核。

3.严格奖惩兑现。将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和饮用水危机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多方筹措资金

结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争取更多的河道及水源地治理项目纳入上级“大盘子”。争取财政部门安排足够资金,用于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水源地区域要根据治理需要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探索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