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碳减排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碳减排的措施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煤矸石;锅炉燃烧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在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能源的日益匮乏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倡议书中明确指出,2016年全国煤耗量必须控制在30亿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排放量不能超过2000万吨。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关乎到国家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

1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综述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状也难以有所改变。这就导致我国煤污染现象十分严重,集约水平低,传统的开采手段再加上煤炭利用率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另外,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对其他资源的损耗过高,资料显示,开采2t煤就会消耗15t左右的硫矿、铁矾、铝矾等物质。从环境角度分析,污染范围广,治理难度大,污染水体、气体以及废物都是开采、运输、应用时产生的垃圾,造成水质、土质、气体质量日益下降,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提高环境质量和能源利用率,一种新型的高效清洁技术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21世纪初,这种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煤炭工业逐渐走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2.1煤炭加工

煤炭加工是一种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先进技术,使煤炭更加清洁、干净。其加工方式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原煤进行脱硫、除尘,在保证煤炭质地均匀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差异化需求。目前,煤炭加工技术主要以型煤和水煤浆技术为主,型煤主要由粒度较小的煤灰和杂质煤组成,我国对型煤的研究已经有60多年,比如环保、生物、烟煤等型煤技术正在逐渐完善,并且这些技术也是我国未来在型煤研究方向上的主要课题;水煤浆技术发展到今天,突破了传统的研磨少、研磨分散、优先分配等限制,通过精细设备的加工能够使煤浆迅速堆放成型,在浓度、制浆范围等方面有着历史性突破,每年产量在9.0×106~1.2×107t不等,是煤炭加工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

2.2燃烟的控制和治理

这项技术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由我国专业领域人士提出,由于科技水平限制,只是利用风力设备达到除尘目的。时至今日,除尘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利用静电、布袋或是增加湿度等机械化手段提升除尘效率。目前,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是治理燃煤油烟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增设勘测系统进行除尘监测。针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毒气的治理,一种方法是利用气体回排降温,另一种方法是分层供风分散燃烧面积,其中,脱硝技术以SCR为主,使用催化剂、还原剂加速无毒气体产生,并配以脱氮设备和低燃烧设备。

2.3锅炉高效燃煤

锅炉燃烧技术在我国有着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相关人士提出利用煤粉加工锅炉燃烧技术,但是煤粉、锅炉以及相关除尘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再加上技术落后、工艺手段迟迟不能更新,导致锅炉燃煤技术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直到90年代,锅炉燃烧技术的雏形才真正形成,比如功率较小的旋流煤粉燃烧设备。21世纪初,金水锅炉的问世使这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新与研究,目前的锅炉燃煤技术更加环保节能,并且锅炉热利用率高达90%以上,燃烧效率接近100%,与传统技术相比,其煤炭节约率提高了40%左右,同时也节省了一部分电力。这种技术是将纯度高的灰钙粉投入到循环系统中,稀释煤油烟气实现清洁目的,再加上布袋除尘、低温燃烧等措施,使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的排放量和浓度得以降低,解决了因集中排放而导致的多次污染。

2.4煤矸石利用

在煤炭开采和清洗时会产生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矸石“堆积如山”,总量已接近42亿吨,是废弃固体中数量最多的,所以关于煤矸石的有效利用是煤炭行业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传统的煤矸石再利用一般以铺设高筑或是二次选煤为主,利用率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煤矸石的其他利用途径也被开发出来,比如开采空洞再次填补、破坏土地复垦以及路面补料等。同时,煤矸石还可以为电力发电提供保障,各大煤矸石发电厂的投成标志着我国电力事业的新形势。除此之外,煤矸石在工业、农业方面都有着不小的用途,包括水泥混凝土、肥料、改善土质等。从实际角度出发,煤矸石的利用规模较小,仍需大力推广使用。

3我国煤炭工业未来发展浅析

3.1加强政府职能

政府是低碳生产的“引路人”,政府要在节能减排中起主导作用,落实煤炭行业内部改革措施,强化机制作用,加强资源整合,使产业走向正轨。同时,为煤炭行业制订科学、合理的有利政策,加速低碳生产运营机制构建,实现绿色行业、环保行业。此外,加强技术开发,强化职员技能素质,行业内部要形成“低碳”氛围,将政府引导企业低碳生产的桥梁作用体现出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低碳行业系统。

3.2改变传统的煤炭开采观念

改变传统的煤炭开采观念,秉持开采工作效率化、环保化、安全化,提高煤炭回采工艺水平,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构建一条矿区、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开采之路,确保煤炭开采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义。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加大伴生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资源回收、开发、再利用,完善新型高效、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体系。除此之外,盘活人才资源,发挥各地区资金、技术效应,提高煤炭清洁率,拓展产业道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确保环境绿化建设的同时,使企业收益最大化。

3.3重视煤炭分选

为提高煤炭提取率,改善整体质量,需要对煤炭分选加以重视。煤炭洗选环节通过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手段使煤炭质地平均、功能不一,通过对煤炭严格分选、深加工等工序,使原煤杂质诸如硫、灰等进行有效去除,是保证煤炭清洁干净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有关数据分析可知,2亿吨原煤经过合格分选后,使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250万吨。可见,为了提高煤炭提取率,确保燃煤的效率性、经济性、整洁性,有必要认真进行煤炭分选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我国煤炭工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助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和措施。煤炭行业绿色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我国“低碳”时代的到来,为加强节能减排、缓解环境压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彦钰,王永胜,王瑞萍.山西省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9):26-28.

[2]秦矿荣.浅谈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160.

[3]郭雪岭.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及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6.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共同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十分匮乏,据统计,我国缺水的城市达400多座,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座,并且在农村还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建筑内部用水在城市总用水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水节能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水措施

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普通常用的镀锌钢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生锈污染水质,在闲置时间较长再使用时,会因大量锈水不能使用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接头锈蚀也极易导致漏水渗水。如果采用PVC-U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PP-R管、钢塑复合管、铜管、PE管等新型管材,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此外,作为建筑给排水中用量最大的配件,阀门的类型和质量也会对水资源的利用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用截止阀,其次再选用闸阀关,最后才选用蝶阀。

2.推广使用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在盥洗用水器具中,水龙头的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使用节水龙头,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方式。据统计,在相同的水压下,节水龙头可比普通水龙头节水3%-50%,而且大部分都处于20%-30%之间。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节水龙头是陶瓷阀芯水龙头,它具有密闭性好、启闭迅速、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静水压力相同时,它的出水流量比普通水龙头要小得多,节水效果较好。充气水龙头具有防溅水、节水等特点,但在我国的使用量相对较少,主要在国外采用。

3.推广使用节水型大小便器。使用经济适用的节水厕所冲洗设备是建筑节水的重点。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水设备的研发投入,并已开发研制出多种有效的节水设备,如美国研制的采用高液体存水弯衬垫的免冲洗小便器,具有无臭味、不用水等优点,节省了在用水及污水处理上的费用。此外,如双冲洗量坐便器,气动和真空式大便器等各种节水型大便器均能起到很好的节水节能效果。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的是6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另外,可在车站、码头等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设置使用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以避免长流水现象。

4.推广使用中水回用技术。中水是指各种生活污水、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它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将各种生活排水进行适当处理回收,再用于非饮用水的供水系统,就是中水系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废水,如果将这些污水、废水收集起来,再通过净化系统转变为中水,用在冲洗厕所、路面洒水、植物浇灌、洗涤车辆、工地用水、消防灭火等方面,就能够大量地增加城市的供水量,节约更多淡水资源。

5.推广使用减压节流技术。在按规定对生活给水系统进行竖向分区后,部分卫生器具往往还存在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所以,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减压节流,卫生器具就会出现水压过高、大量漏水等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很容易出现水击、噪声、振动等损坏管件的因素。为此,应该采取安装孔板、压力调节阀、减压阀等措施来减压节流,降低耗水量。

6.推广使用回水系统。生活中,人们在开启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配水开关后,往往需要放掉很多冷水后才能获得温度适宜的热水,这无疑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所以,应该在现有定时供应热水的无循环系统中增设回水管,结合新建建筑的性质和标准在建造热水供应系统时合理选用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等不同的选好回水系统,以最大可能地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措施

1.科学合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因城市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较小,所以一般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的供水要求,在供水必须使用升压系统。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最经济合理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直接给低楼层供水。对于外部管网水压不能满足用水要求的高楼层,可采用变频供水设备等二次加压供水,以最大可能地减少建筑投资,节约能源。

2.科学合理设置建筑配套消防系统。由于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如果合用一个系统来实现两种用水的需要,不仅会造成水资源和电能的浪费,而且还会增加运行管理费用,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应该把它们单独设置。根据相关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进行分区,而消防给水系统是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进行分区的,因此节能节流、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等各个来考虑,应该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能量浪费。

3.科学合理利用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取之不尽,无污染,价廉,人类能够免费利用的资源。据分析太阳能到达地球,每秒可达800000千瓦,如果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变化率为5%,年发电量5.6×1012·h,相当于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40倍。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千瓦每平以上。

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技术的发展过程:自然循环系统一定温放水系统一温差循环系统一定温放水+温差循环系统。其中,定温放水和温差循环系统作为优化整合的复合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定温放水和温差循环系统工作原理:(1)定温放水:在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端设一个温度探头。当集热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发出信号,电磁阀打开,启动热水循环泵,通过强制循环,相对高温热水的热水箱;实际温度高于设置温度时,热水循环泵和电磁阀自动关闭。因此,集热器和高温水能够及时进入水箱内储存。(2)温差循环:当降低时,采用了温差循环控制系统,即在水箱内也设一个温度探头,采用控制器控制,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功能,当实际温度和设置温度的温差达到温差设定值时,自动开启电磁阀,启动热水循环泵,使集热器在高温水和储热水箱中低温水交换循环;当实际温度和设置温度的温差低于设置温差时,停热水循环泵,电磁阀关闭,如此不断循环,使储热水箱中的水温升高。

三、结束语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水资源的逐渐缺乏和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水节能问题应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我们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也要节约现有资源,并且要把节约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节水节能,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缓解缺水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5-2003

[2]程卫山.节水节能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4(4):20,49.

[3]魏娜,程晓如,刘宇鹏.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节能问题初探[J].四川建筑,2006(2):132-134.

[4]崔国旺.民用建筑节水措施浅谈[J].中外建筑,1999(4):91-92.

[5]曹京哲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

[6]岳强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节水措施探讨[J] 城市建设, 2010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began in various fields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The author should b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common 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discussed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cessiv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tion objective.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ater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对于住宅的需求,已从对住宅面积、平面设计提升到水、电、储、厨卫更细致的要求,特别关注这些设施的节能效果。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约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面临着能源危机,而在加强能源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降低能耗也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建筑用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对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对于政府部门和节水部门来讲,也往往停留在口头,具体实施方法少,缺少明显的实效。

2.水价不合理。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城市自来水售价与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政策的继续实行,不仅有碍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助长了用水的浪费。应合理制定水价,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及措施,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4到5倍,这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4.管道锈蚀、用水设备的质量差。管道锈蚀、用水设备的质量差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水管接头、放水龙头以及闸阀质量差,用水设备缺乏维修,在城市供水水压较大或是水压变化较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漏水。很容易出现马桶水箱里的浮球阀不严而产生少量漏水的现象。

二、建筑节水技术设计分析

1.设置给水超压减压装置。设置给水超压减压装置,避免超压出流,以减少“隐形”水量浪费。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时,其实际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而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能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其实是在浪费流量,且这种流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把它称作“隐形”水量浪费。 对这种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应采取的措施是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等手段,将其压力减到配水龙头的出流量为额定流量所需压力为止,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

2.控制超压出流。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

3.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入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的雨水撇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4.大力发展建筑中水系统。中水是非传统水资源,指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区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清洁水(上水)与污水(下水)之间。中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等。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住宅小区、机关单位、商业大厦、宾馆饭店、大专院校等排水集中的地方,均可建设中水回用设施以取代部份自来水。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排水量可减少35% 一50%。它的使用是缓解水资源匮乏、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举措,是一条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三、建筑节水技术措施

1.重视用水设备和输配水管道的安装质量。建筑给水系统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用水设备和输配水管道的安装质量,安装施工人员应实行考核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实施质量监督制度,达到预防和减少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浪费。 地区管理部门应该有组织的对管辖范围内住宅建筑中的上、下水道和用水设备组织定期维修,使设备漏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采用直联无负压给水方式。采用直联无负压给水方式,节水节能。传统的供水方式水池(箱)经常存在跑、冒、滴、漏、蒸发等现象,使水资源白白浪费。而且每次水池(箱)的清洗、消毒都要使用大量的水。无负压供水设备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与市政自来水和用户直接连接,属于全封闭给水方式,彻底消除了敞开式供水的污染源,有效防止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同时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不存在清洗、消毒用水的问题,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以及水箱清洗的费用。因此在市政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下,如能征得当地供水部门同意,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该种设备。

3.对供水系统合理分区并根据情况装设节流装置。在设计给水管道压力时要分情况考虑,不同场所的供水压力应该有所区别,这对于解决超压节流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由于给水管道压力远远高于用水器具的额定工作压力,因此安装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对于缓解超压出流现象作用也是明显的。

4.推广使用优质管材,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和配件。由于管道及阀门存在泄漏问题,所以应根据建筑和给水性质,在设计中首选节能节水型设备。对于使用节水龙头,试验表明:节水龙头和普通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均小于后者的出流量,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一般在20%一30%之间;采用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设施和采用优质水表,在满足水量要求的同时,减压限流,确保不漏水,达到了节约用水的效果。首先是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使用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有效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的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其次是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个重要方面。

5.消防加压贮水系统的选择。为了避免消防加压给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并且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建议以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取代各建筑物中的单个消防加压贮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便于集中管理,也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节能潜能很大,建筑节水工作涉及到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建筑节水各方面的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把建筑节水工作作为―个系统工程来抓。首先应从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的设计上限制超压出流和无效冷水量的产生。其次应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并对已使用过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同时还应合理配置节水器具和水表等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节水效益。

参考文献: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water saving is a systems engineering, except for the water should b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and propaganda education, use the price leverage promote water saving work outside, still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water saving work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waste,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water saving.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aving wat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无疑给给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开发节水新技术, 制定节水新措施。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大部分是在建筑内部完成的, 因此, 节约城市生活用水量必须首先推广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 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

一、建筑节水的必要性

曾经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80个国家水源不足, 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 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 ,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节约用水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据测定, “ 滴水” 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 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 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 每月可集水12吨; 哗哗响的“ 大流水” , 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 每月可集水482吨。由此可见, 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其损耗是相当惊人的, 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 因此要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挖掘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二、 水量浪费的现状分析

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给水配件超压出流, 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 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且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 为无效用水量, 即浪费的水量, 其浪费的水量是十分可观的。

2、 热水系统干管循环浪费水量。主要表现在开启用水装置后, 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 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

3、管道及阀门泄漏。由于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经常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

三、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措施

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 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 、钢塑复合管 、不锈钢管 、铜管 、PP- R管 、PE管, PVC- U管等就能有效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的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 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 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 a. 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 b.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c.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 、大便器水箱。

2、加强生活用水的减压节流

首先生活热水管的管道应该经济绝热 ,对于管内介质温度为常温时 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的设计厚度应按防结露的要求计算确定; 对于管内介质温度60℃ 的热水管道不适宜采用柔性泡沫橡塑材料保温。通过确保生活用水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减压节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 条规定,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 MPa,但是在生活水竖向系统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20KPa-30 KPa 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 如果生活用水中不采取减压节流的话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量将高出额定量的很多倍 ,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会产生很大的水击噪音污染 ,也可能损坏管件导致破裂。 在节流减压的措施中我们可以在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减压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问题,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头,使得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就不紧能较少水量的浪费 ,降低噪声,也能降低设备的损坏 ,实现的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3、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 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 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 立管循环、 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 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 干管循环和支管、 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 建筑标准、 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4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里,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 。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 。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 所以,无论从节能节流还是节约工程投资 、运行管理方便的各个角度来看,均应把生活 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 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能量浪费。

5、天然水资源的利用

天然水资源最重要的就是雨水的利用, 每年的雨水资源被收集后将实现很多企业一年的需水量, 节约大量的自来水, 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百利而无一害。 将雨水收集起来后, 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处理, 使其符合用水标准, 实现再利用。 至少可以用于城市绿化、 景观用水等可以利用再生水的场合。 目前, 我国对雨水的收集主要采取的手段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 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 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 经加氯

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 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 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匮乏, 全球都在开展对雨水的研究, 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以及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降低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产生的负担, 在这一行业, 德国与日本较为先进, 在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 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 小区绿化、 洗车、 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东京、 福冈、 大阪、 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 集水面积在1.6~3.5万平方米, 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 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 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 实现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6、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 沐浴排水、 盥洗排水、 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 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 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 、市政 、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建筑业近年来迅速的发展, 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并且有逐渐的腾飞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改善, 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 而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 实现水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与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这些都为建筑给排水的节水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在节水技术上进行改进, 更要在人们的节水意识上进行提高, 倡导人们从自身做起, 节约用水, 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呼吁全民节水。

参考文献:

[1] 杨建青,刘义.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24) .

[2] 张继忠,罗凯,朱易春.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节水技术措施[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6) .

[3] 王小强,马晓颖. 浅谈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07) .

[4] 王蒲君. 针对建筑给排水节水问题的几点看法[J]. 科技信息, 2011,(24)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多晶硅;多效精馏;热能利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晶硅的应用更加广泛。多晶硅是制造集成电路衬底和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多晶硅可以用于制备单晶硅,广泛用于半导体工业中,作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器件的基础材料。同时,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全球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因其清洁、安全、资源丰富而引人关注。利用太阳能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光电压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硅太阳能电池即是基于光电压效应的装置,由于半导体工业和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高纯度多晶硅的需求不断增加。

1、多晶硅生产现状

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工艺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法,其中 85% 以上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能兼容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具有技术成熟、适合产业化生产等特点,是目前多晶硅生产普遍采用的首选工艺技术。

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整个系统中,主要生产单元包括三氯氢硅合成、精馏提纯、三氯氢硅还原、四氯化硅氢化、尾气回收等工序,其中精馏、还原、氢化这 3 个装置在生产中所占的能耗为整个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总能耗的 70% 以上。为了降低多晶硅的综合生产成本,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技术及改进进行了综合调研分析,结合工程设计实际经验,可通过对目前多晶硅行业从精馏、还原、氢化这 3 个单元分别采取不同的工艺路线进行改造设计,采取更为有效地节能措施,降低多晶硅行业的综合生产成本。

2、多晶硅节能降耗措施

2. 1 多效精馏

精馏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的单元操作之一。生产多晶硅的氯硅烷精馏存在着分离要求高、全塔组分组成接近、操作过程中回流比和再沸大的特点,因此所需的冷媒和加热介质量很可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制冷能耗,使用常温冷却水( 30—40 ℃) 代替深冷水( 6—12 ℃) 进行冷凝器的冷却,目前常采用加压精馏的方法,以提高冷凝温度。

目前国内已投产的和在建的多晶硅企业的精馏装置,大多采用传统多塔串联精馏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即塔釜用装置外的高温热媒( 如过热或饱和水蒸气) 来加热液体汽化提供整个塔操作气相,塔顶采用装置外的低温冷媒( 如循环水或冷冻水) 来冷凝塔顶气相提供全塔操作的液相。

图 1 多塔串联精馏工艺流程图

来自合成或者冷氢化的氯硅烷经粗馏塔分离预热至泡点物料后进 1#精馏塔,脱除低沸点化合物,所脱除的低沸点化合物进入高低沸物罐,塔釜产品进 2#精馏塔,脱除高沸点化合物,所脱除的高沸点化合物进入高低沸物罐,塔顶产品进 3#精馏塔,脱除次低沸点化合物,所脱除的次低沸点化合物进入1#精馏塔循环利用,塔釜产品即为最终的高纯三氯氢硅,直接引至还原车间进行三氯氢硅还原生产多晶硅产品。

多效精馏作为一种精馏节能的工艺近年来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效精馏是通过扩展工艺流程来节减能耗的,它是利用能位较高的塔排出的能量用于能位较低的塔,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多效精馏节能效果好,设备简单,工艺不甚复杂,其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多效精馏要求后效的操作压力和溶液的沸点均较前效的为低,因此可引入前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的加热介质,即后效的再沸器为前效二次蒸汽的冷凝器,仅第一效需要消耗蒸汽; 多效精馏中,随着效数的增加,单位蒸汽的耗量减少,操作费用降低。

由于多晶硅生产中的氯硅烷高精密精馏提纯自身存在着分离要求高、全塔组分组成接近、串联操作的各塔能耗相近的特点,该单元的自身特点适合多效精馏。通过对年产 3 000 t 多晶硅的精馏装置粗馏塔氯硅烷产品,利用 Aspen-Plus 软件进行普通加压精馏和加压多效精馏方案进行模拟优化,采用的多效精馏工艺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差压耦合精馏工艺流程图

表 1 氯硅烷 2 种精馏工艺能耗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新鲜氯硅烷的三效精馏塔流程冷却循环水用量比普通精馏节能约 66%,加热蒸汽用量节能约 62. 7%; 尾气回收氯硅烷的双效精馏塔流程冷却循环水用量减少节能约 48. 6%,加热蒸汽用量约减少 46. 7%。

与常规精馏相比,加压多效精馏工艺特点: 将高压塔顶气相物料作为前一低压塔再沸器的加热介质,这样既能节省低压塔釜沸器的加热能量损耗,又能节省高压塔顶冷凝器的冷量损耗。

2. 2 还原热能综合利用

多晶硅还原是改良西门子法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将对多晶硅生产的质量和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其核心设备即为还原炉。对于四氯化硅转化三氯氢硅,国际上曾普遍采用热氢化技术,因此截止当前,国内已投产的除江苏中能外均采用了热氢化来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和热氢化技术生产 1 kg 多晶硅,还原和热氢化直接电耗一般为80—130 kW·h,占全厂用电量的50%左右,占多晶硅总生产成本的 22%—35%。

3、减排措施分析

3. 1 气态污染物及治理

含HCl废气

SiHCl3提纯工序产生少量含SiHCl3、SiCl4、SiH2Cl2等氯硅烷不凝尾气,通过淋洗塔淋洗,氯硅烷遇水全部水解为SiO2、HCL绝大部分HCl被水吸收,尾气中含少量HCl。

干法回收得到的HCl气体采用三级水喷淋吸收塔吸收制取盐酸,但制酸尾气含少量HCl。HCl气体是一种无色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环境、设备都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由于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一个体积的水能溶解450~500个体积的HCL因此用水吸收法(或多次循环吸收)处理含HCl废气效果较好,是目前处理含HCl废气的主要方法,其优点是吸收设备及工艺流程简单、净化效率高、操作方便、应用广泛。

3. 2 废水

3. 2. 1 酸性废水

主要是SiHi Cl3提纯尾气淋洗产生的酸性废水,采用石灰乳进行中和+絮凝沉淀处理;根据废水量及废水的pH值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加药量,保证出水水质。处理后其pH值可控制在615~815之间。石灰具有来源广、价格便宜、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酸性废水的处理。

3. 2. 2 含氟废水

先用石灰乳调节pH至中性,使大部氟化物形成CaF2沉淀;沉淀后的废水送入除氟搅拌槽中,加硫酸亚铁进一步去除氟化物;然后将去除氟化物的废水与中和后的酸性废水混合一起,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上清液排放。该方法具有处理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成本低、氟化物去除率高等优点。

结语

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采用更为节能高效的多效精馏代替传统精馏方式能够将精馏系统的能量耦合利用; 采用还原热能综合利用系统能够将还原炉的热能辐射更加高效地转化为蒸汽用于加热系统;采取冷氢化工艺代替传统的热氢化工艺能够大幅度降低四氯化硅氢化的生产成本。采取上述工艺措施,可使得多晶硅企业在市场上能够具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以期能为在建多晶硅企业和多晶硅企业的挖潜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节碳减排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给排水 节能措施

由于建筑业发展迅速,其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力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供水的质量与流量正逐步提高,从而保护水资源成为了,百姓与政府广泛关注的话题。由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时,更注重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流水品质以及节约给排水的能耗。当今较为常用的节水、节能措施有无负压变频供水、太阳能热水、雨水再利用以及一些节能用水设备。

一.市政水压再利用

常规情况下,城市管网的供水压力一般在0. 15MPa到0. 35MPa之间,从而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应充分的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建筑一到五层可以完全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进行直接供给,五层以上可以自行进行加压供给。然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由于供水管网的范围较大,其管网系统的供水压力通常在0.14Mpa左右,考虑到供水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可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对建筑两层以下的用户,进行直接供给,而两层以上的用户需要通过自行加压进行供给。

当今的建筑设计部门,往往是根据市政的要求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市政管网仅对建筑地下室的用水进行直供,而建筑其余的用水部分需要建筑自行加压供给,从而浪费了市政管网的余压。

若要实现建筑给排水节能,需要设计部门与有关政府部门相互协调、沟通,准确掌握建筑所在范围内的市政资料,在以给水水压安全、水量充足为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市政水压对建筑进行直接供水。无负压变频供水装置,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可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的供水装置。其优点在于当建筑处于用水高峰、给水压力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水泵可以对原有水压的不足部分进行补压,从而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余压。若建筑给水的压力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水泵则处于停工状态。除此之外,此种系统的节能效果可达30%以上,同时还能自动补气、排气且不产生负压,对供水管网没有任何影响。

二.雨水的再生利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雨水再利用技术,就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利用相关过滤设备或是化学反映进行雨水的过滤、再生,从而得到符合相关水质规定的再生水资源,根据建筑各处水质要求不同,此种水资源完全可以应用于建筑绿化的浇筑、厕所的冲刷等。建筑进行雨水收集,其通常将建筑顶端的雨水通过导管输送至建筑地表下的雨水沉沙池,雨水在沉积一段时间后流入专用蓄水池,再利用水泵将雨水导入杂用蓄水池,经过过滤设备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将其输送到中水管道系统中。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水源遭受酸雨、降尘的污染,应将最初两分钟左右的降雨排除。当今国外许多的国家都在进行雨水的再生利用研究,例如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个别城市,已经在建筑上装设了雨水再利用设施,其将经过相关处理的雨水应用在建筑的绿化、消防、清洗等环节中,经过深度处理的雨水甚至可供用户饮用,从而节约了水资源、减轻了当地污水处理及用水的负担。

三.建筑节能热水系统

(一)热泵热水系统: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主要有空气源热泵技术和水(地)源热泵技术。可向建筑物供暖、供冷,有效降低建筑物供暖和供冷能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节能热水系统,其以空气、水为热源,利用氨、氟利昂、冷冻剂等化学元素,使热源通过热泵时的状态发生改变,同时进行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并循环传递热量,从而逆向改变热的移动。热泵热水系统,也是一种使热源由低温向高温进行移动的节能机械装置,其制热效率可达400%以上。此种系统,不仅可以将自然环境中的的低品位能源作为冷热源,还能有效的回收建筑内部的热量及余热,同时该设备是由电力驱动,从而避免了传统锅炉供热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建筑采用热泵热水系统,可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供热的效率、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

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设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还能降低给水成本。对于存在多种层次的建筑的太阳能供热,应进行分散设置,将太阳能的集热板与水箱装设在屋顶,在建筑的楼梯间等公共区域装设管道井,所有用户的太阳能供热输送管道应全部连接至管道井中。在日照不足、太阳能供热设备无法运作时,建筑的供热应由燃气热水设备代替。而高层建筑,由于仅可以在建筑的顶端几层装设分散供热的太阳能设备,而其余部分不宜分散装设太阳能,保证集中供热的太阳能设备较为适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太阳能利用,可分为直接与间接的利用。直接利用,是热水流经集热器直接加热的系统。间接利用,是非耗用的传热流体工质流经集热器, 利用换热器加热水的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可以将自然能源转为热源,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建筑供热的成本,其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循环管路、循环水泵、控制系统等设计均应根据有关国家规范进行设计,这里就不一一阐述。总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需要建筑设计单位建筑、给排水、结构、电气工程师相互配合,并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商配合,才能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入节能措施,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还能有效的降低供水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