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行业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1
不管世界上的哪个地区,光伏对于他们来说,从它的出现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必要也是必须的事物。光伏是现代科技和新能源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个最重要的行业,那就是太阳能光伏行业。说它新兴其实真正出现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在现代高效率、快节奏的现状下任何的行业都避免不了要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太阳能光伏领域也正是如此,不仅仅是在太阳能光伏的使用效率上要考虑怎么创新,更要发展的就是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有效转变是一个公司重新注入活力的强有力的保?C。那我们就来说说对于光伏行业企业,到底应该改变的是什么、该如何改变。
一、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定期进行技术调研
在现在的企业中,不管是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是国外企业的竞争都愈演愈烈,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对于市场的抢夺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抢占到市场的公司才是打了一场漂亮仗,光伏企业若是想做到在太阳能光伏上的领先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市场,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太阳能光伏、需要什么样的效率产品。光伏企业要注重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国际市场上,客户需求截然不同,当面临着不同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体,目标市场细分能有效的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从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明确定位。因此,光伏企业必须重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光伏企业要定期地进行社会市场的调查,并对此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使得整个企业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更加明确和有目的性。在企业内部,有效一些关于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报告,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线,深入研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重视太阳能光伏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标准
光伏企业要充分洞察太阳能光伏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太阳能光伏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太阳能光伏制作上的技术标准、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太阳能光伏行业潜在问题与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在太阳能光伏的应用领域和太阳能光伏的产业链结构上下足功夫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太阳能光伏的市场营销策略总结出一个合理有效的结果和结论。
三、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熟悉资金链的流程和去向
一个企业的财务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体里面的心脏,只有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才能支配身体的不同部位做出协调一致的动作、有条不紊的工作。光伏企业也应在公司财务方面卯足了劲下苦功夫整改和换血,对企业的行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讨论,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财务的支配支出制定一个详细稳重的资金流向方案,不仅仅要对企业的盈利进账有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更应重视起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运营状况、获利能力做出综合且客观的总结报告,尤其是在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费用上的总结。
四、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国家或地方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
光伏企业在自己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中,不能缺少的一条就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对资源的环境保护式开发和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业务,会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与自己合作,能够让客户对企业更为放心、更加满意。而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和落实就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到国家或地方在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中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态度,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市场营销中更显得游刃有余。
五、把握对太阳能光伏操作员工的培养,充分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光伏企业要想在太阳能光伏上实现高效的营销策略,首先就是要对周边环境的改变,最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员工的改变,对于企业的员工,要做好定期的培训指导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进行谏言和创新,使整个企业的敢想敢干落实到实处去。其次,还要让每位员工尤其是领导阶层充分地去接触和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背景、努力探讨研究整个太阳能光伏以后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前提知识保障。
六、加大必要的投资,合理有序选择有利地理位置
光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大对必要建设性事物的投入资金,对正确事物的正确投入资金是极其有必要的,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但不能过于频繁和无序。在市场方面的选择要充分借助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地理位置这个得天独厚的大优势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比拟的。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合理有序地去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也是光伏企业在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七、加大科技投入,安全高效进行太阳能光伏操作流程
整个太阳能光伏向高效高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要毫不吝啬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大企业对太阳能光伏自主研发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外其他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合作。同时企业需要识别现有竞争对手,发现潜在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制定有效的太阳能光伏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
八、制定属于自己的营销策略,研发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光伏
说起营销策略,从历史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所有的营销策略都不能照搬照抄,不仅仅不能照搬照抄,还要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企业发展状况的营销策略。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家对于太阳能光伏的新的定义和新的理念,对于市场中太阳能光伏的销售渠道有一个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营销渠道具有结构扁平化、终端个性化、关系互动化、商品多样化等特点,要在这些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发掘研究,据此发展出一系列适合本企业的营销策略。光伏企业也必须要成立一个研发小组或者研制中心,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进行尽可能高效性的开发,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光伏技术,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也能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科技支撑。
九、做好营销准备,打好策略仗
光伏企业在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策略上单单是制定营销战略还远远不够,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前戏,在对于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策略准备中,要花时间去解读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不同的营销策略。在企业策略的集中制定上,首先要制定的就是产品、渠道、价格、媒体和服务方面的营销策略,在这几个大的方面策略部署完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和修补其他漏洞。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2
在苏州市高新区鹿山路199号的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的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在加拿大创立阿特斯的瞿晓铧。
“做事要在战略选择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为和不为掌握好了,做对了事情,有时候幸存者就是成功者。”瞿晓铧谈及阿特斯取得的成绩时说。“有所不为是2010年前后,我们坚持走下游不走上游的方针,把上游的事情留给上游的专业企业去做。还有一个是有所为,我们在走国际化,以及在走下游方面,我觉得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在经历了光伏行业“两头在外”、“拥硅为王”、“双反”等大起大落之后,阿特斯的确是“幸存者”中发展较好的一家企业。
由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战略,近年来光伏行业明显复苏回暖,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不论是在上游的硅材料,还是中游的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生产,以及下游终端电站市场的开发,都形成了许多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份额,产生了许多的行业巨头。
光伏行业的寡头化趋势已经有些初露苗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随着领跑者计划和分布式光伏的不断推行,这疑似的寡头化趋势是否会继续?
一月份,《能源》杂志记者走访了光伏行业处在第一阵营的数家企业,拜访了几位行业内的专家和研究者,对光伏行业现在的状况和今后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艰难寡头路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之后的欧美“双反”,光伏行业经历了几番行业洗牌,包括尚德、赛维在内许多曾经的巨头倒下了。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兴起和国际市场的变化,行业的逐渐回暖,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又形成了一批光伏巨头,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多晶硅方面,2015年全国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能总计达到17.7万吨,产量约为15.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能、产量的93.2%、92.7%。
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十家硅片企业2015年总产能达到42GW,产量达到36.14GW,约占全球全年总产量的59.9%。十家企业中大陆地区占据9席,中国台湾占据1席,最大的一家保利协鑫总产能和产量达到15GW,约占全球全年硅片总产量的24.9%。
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的情况也大致类似,数据上,光伏市场各个环节的集中度可见一斑。不可否认,光伏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份额。但是,似乎离所谓的寡头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总体来说,我认为光伏行业远远没有到寡头的局面,而且这个行业也很难形成这样的局面。”彭博新能源光伏分析师刘雨菁告诉记者。“一个寡^市场,它有两个主要的条件,第一个是市场的进入壁垒比较高,这可能来自于技术壁垒、对超高额投资的需求以及政策保护;第二个如果是寡头市场,每家企业会有一个产量与价格的决定权。但现在很明显,企业并不是一个价格的决定者,而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一定程度上,企业还是很被动的。”
从光伏的全产业链来看,各个环节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并不一致,上游硅材料的门槛无疑最高。目前,硅材料的市场集中度也是最高的,国内硅材料一半以上来自自产,协鑫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尽管硅材料领域的门槛很高,市场的集中度也非常高,但是也没有达到寡头垄断的阶段,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还有一些小企业甚至新进入者。
刘雨菁介绍,在光伏市场不理想的时候,市场集中度确实会提高,比如在2012年,或者接下来2017至2018年,多少都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在低价的环境下,许多小企业的利润会变薄,迫不得已会选择暂时退出市场。但是一旦市场转好,比如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光伏企业可以说是蜂拥而至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光伏行业的许多环节门槛并不高,企业重新入场便很容易。
在组件环节,根据统计数据,全球主要的17家组件企业总产量为36.1GW,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56.9%。截至2015年底,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99.8GW,产量却只有63.5GW,许多已经停产的产能随时可以释放。
在组件行业,从技术、成本、质量上的发展来看,前四五家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企业之间仍然会出现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情况。随着市场的变化,也会有许多的产能重新进入市场。
“寡头的局面可能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瞿晓铧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寡头之间会形成一种不必言说的联盟,形成对市场的一种控制,我认为这一点在光伏行业还看不到。随时会看到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企业冒出来,原来可能不在前十名里,现在进入到前十名中去。”
在技术和资金无法形成足够高度的时候,光伏行业必将会有众多的参与者,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进入门槛颇高的硅材料环节。
高门槛多晶硅
多晶硅作为光伏行业的最上游,最开始是属于“两头在外”局面中的一头。随着光伏市场的变化,“两头在外”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国内多晶硅产量在2015年达到16.5万吨,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
国内多晶硅生产方面,江苏中能硅业(保利协鑫全资子公司)2015年产量达到74000吨,排名第一。而且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万吨级企业由2015年初的3家增加至2016年的7家,且几乎满产运行。
“2016年,随着德国公司Wacker在美国田纳西州的2万吨多晶硅项目投产,瓦克的多晶硅名义产能达到了8万吨;而公开信息显示协鑫将有新的产能在2017年投产,同时,技术改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产能提升;未来的‘多晶硅老大’将呈现你追我赶的趋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李梦媛博士对记者说。
相比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硅材料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都是最高的,前期的设备投入巨大。同时多晶硅的产线开始使用之后,整个的运营维护也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即便是有如此高的门槛,除了现在已有的玩家,上游多晶硅还有新的玩家在进入,比如说东方希望集团。
东方希望由民营企业家刘永行于1982年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和重化工业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希望,年产值近700亿元,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资料显示,东方希望在新疆昌吉建造的3万吨多晶硅基地预计将于2017年投产,多晶硅生产规模的整体规划达到了12万吨。”李梦媛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多晶硅产品并不局限属于制造业,它更像是化工产业。德国公司Wacker就属于老牌的化工企业,他们在多晶硅的提纯以及其他工作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东方希望同样具备相当的化工背景,东方希望在2006年进入化工行业,产品涉及水泥、熟料、甲醇、二甲醚、聚氯乙烯、PTA等。而且现在进如多晶硅市场的投资成本比前些年低了很多。东方希望在新疆本身就有很多冶金的产业,同时新疆的电又特别便宜,多晶硅提纯加工的用电支出将大大减少,所以他的切入点十分聪明。
国内的大多数多晶硅产业几乎都不具备化工背景。早期开始做多晶硅的一大部分人是做电子系统出身,后来发现原材料奇缺,于是便进入原料的环节。包括多晶硅的设备,也是以前做半导体的人来做多晶硅,从比较偏物理的方面去做多晶硅。于是,相比做化工出身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前期知识的储备就明显处于弱势。
“现在国内有17家多晶硅厂在正常生产,其中7家万吨级企业几乎都在满产运行,未来仍有继续扩张的战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力稳步提升。然而,受多国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2017-18年的光伏下游应用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万吨规模以下的多晶硅企业如何控制并降低成本,维护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李梦媛说。“整个多晶硅上游,我们判断万吨以下的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如果公司本身体量小,就无法充分体现出规模化效应,成本控制自然就没有其他的公司做得好。”
近几年市场整体转好,在国内产能不到20万吨的情况下,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概十几万吨的多晶硅才能满足整个的需求。一线的厂家仍然在扩充产能,而且较晚进入的玩家也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排在第一、第二的企业,由于都是全球布局其产量,在全球销售组件和电池。谁跟原材料接得近,我们才能布局到哪里,并不是说非得在国内买。由于产品的全球化,采购也将是全球化,全球化布局的市场就造成了原材料不可能被一家两家企业所垄断。”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广彬对记者说。
相比多晶硅在技术资金上的高门槛,中游的许多产品在技术和资金门槛上就低了许多。作为中国企业最早切入的一块,经过几轮的大浪淘沙,F在又呈现出怎样一种生态呢?
战略抉择
光伏行业是一个创造首富的行业,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光伏行业使数位企业老总迅速积累起财富,尚德的施正荣、汉能李河君,以及赛维彭小峰、英利苗连生都因为正确的战略获得成功。但是这些辉煌都没有持续下去,尚德、汉能、赛维以及英利都或多或少的由于战略决策的失误而走下神坛。
企业应该怎样定位,又该采取怎样的战略?这些问题不仅对新成立的企业至关重要,也决定着一家巨头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处在第一阵营的组件企业,他们为什么能够走到最前列?刘雨菁分析认为有三点成本的控制做的好的原因。
第一点,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这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是正相关的,通常企业发展的越好,其研发能力,研发的资金也会更多,最终的成本控制会做的更好。
第二点,自2015、2016年以来,走在前面的企业一直在不断扩张上游电池片的产能,尽量去减少他们的外购成本。
第三点,企业越来越多的在海外开设产能,比如说在东南亚,或者说中东等其他一些地方。因为这几家大型企业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在欧美等市场也有大量的业务。所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预见到了,中国之后的需求增长在放缓,会提前布局海外的市场。
事实上,在海外增设产能有诸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开发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躲过惩罚性关税,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中国的光伏行业应经越来越多的远离粗放式的扩张,在战略上,对于技术、质量以及市场的开发上,处于第一阵营的企业相对更加的稳健。
“阿特斯在2009年以后,一直坚持的就是几点。第一是技术先导,第二是国际化,第三是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上我们主推的是向下游走,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自200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下游的太阳能电站的开发。”瞿晓铧谈到。
2001年创立的阿特斯是最早一批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借助欧洲和美国极大地需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业内是被认为最为稳健的光伏企业。虽然阿特斯的主要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在中国,但是其团队一直有着很强的海外背景。在下游的电站开发、电站建设团队上,阿特斯在全球在很多地方布局。“我们项目团队总经理几乎都不是中国人,只有一个,在美国那个新任命的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也是美籍。”瞿晓铧告诉记者。
“晶澳只做电池和组件。不论是硅片、电池片,还是组件都有很多种产品,一家企业不可能把所有产品都做好。晶澳只能在其中的某几个产品上,认为在全球我们是最好的,但也有些产品还没有达到最好。所以企业只能在局部的产品,和局部市场做得很好。”孙广彬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孙广彬同时也指出,由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会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大分工,各取所需。小企业可能在做分布式,特别是一些分散的分布式市场做得很好,中型企业在一些小规模电站,包括扶贫电站和集成性电站上,有一定的发展。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表示:“在未来,光伏产业的整合与优化会更加明显。优秀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拥有更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产品、服务优势,这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光伏占比明显太低,光伏市场的未来空间还非常大,无论规模大或者小的企业待发掘的市场机会都很多。”
“战略选择无对错,有人会选择上游,有人会选择下游,有人会选择全产业链,只有时间的对错,不是永远只有一种模式。”瞿晓铧说。
的确,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第一阵营的组件企业都十分看重国际化,不论是阿特斯,还是天合、晶澳等企业。此外,协鑫则是唯一一家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企业。
分布式风口
光伏下游电站的开发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一段时期大型地面电站的迅猛发展之后,变得越来越细分。除了逐渐放缓的普通地面电站,领跑者计划和分布式光伏逐渐受到重视,而在其中分布式光伏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个市场。
十三五电力规划中提出,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606万千瓦,显然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分布式光伏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是更加灵活的市场。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其分散、分享和个性化特c和光伏的分布式属性结合之后,会不会对能源行业趋于寡头垄断、市场范围向优质企业倾斜的情况产生改变?这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谈到。
事实上分布式光伏有许多的细分,大体可以分为屋顶光伏和光伏农业。屋顶光伏又分为工商业屋顶和户用屋顶,光伏农业则分为种植和养殖,养殖又分为地面和水面。但是不管在哪个细分市场,分布式光伏想要真正成为下一个风口,还有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如何获取屋顶资源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怎样找到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依靠制度去获取电站,这方面和大型地面电站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融资、补贴、并网方面的恶难题也亟待解决。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3
当前,光伏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周期调整,如果光伏企业能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技术、提高转换率、提升产品品质及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行业整合实现产业的调整升级,光伏产业在经历低潮之后必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
太阳能电池产量激增融资总额达历史最高
2006-2010年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情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持续爆发增长期,太阳能电池产量连续5年翻倍增长。据统计,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占全球产量的50%,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见图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片、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见图2)。光伏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如表1所示。
据统计,2005年至今中国光伏行业共披露76起VC/PE融资案例,融资总额达到21.21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2791万美元。其中,2008年共披露16起VC/PE融资案例,融资总额达6.56亿美元,融资企业数量及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已披露14起案例,融资总额达4.45亿美元。
资本市场方面,2005年至今,共有24家光伏行业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为39.68亿美元。从市场分布来看,其中7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另外17家则分布于以美国为主的境外资本市场。其中,2010年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总额为11.16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至今有3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总额达5.44亿美元(图3、见表2)。
回报方面,2005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7.21倍,2011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21.7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高睿创投在亚玛顿(002623.SZ)获得了151倍的超高账面回报,如果将其剔除,2011年至今光伏行业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为3.22倍(见图4)。
产能过剩业绩变脸光伏行业步入寒冬
几年前,光伏产业还是头项光环的新兴产业,由于高利润、高补贴等行业优势,光伏行业经历了一轮“疯长”。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许多和太阳能毫不相干的企业和资本一哄而上,原有的光伏企业也不断发力,尽可能的多融资做大规模,试图通过“野蛮生长”的竞争手段来占领市场。据统计,中国今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将达到30GW,而全球今年装机量预计只有20@W,产能过剩的问题集中凸显,使光伏行业迅速步入寒冬。
光伏行业的寒意,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除大全新能源(DQ.NYSE)和晶科能源(JKSNYSE)外,其余9家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全部报亏,累计亏损4.6亿美元,盈利的两家企业利润额同比也有大幅下降。其中尚德电力(STP.NYSE)第三季度亏损1.164亿美元,成为国内亏损最严重的光伏企业。同时,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第三季度业绩也出现显著下滑,向日葵(300111.SZ)、拓日新能(002218.SZ)第三季度均出现亏损(见表3)。
欧债危机、美国“双反”海外金融市场风雨欲来
过去几年间,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迅猛,2007-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产能过剩、市场萎缩、贸易壁垒,光伏行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攒的“弊病”终于在今年集中爆发。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光伏行业“两头在外”的畸形结构。
所谓“两头”,一头是产业链上游的硅原料生产,另一头是产业链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原料方面,尽管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硅原料出口国,但光伏行业所需的多晶硅的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多晶硅原料供应,我国每年仅从美国就要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原料。市场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我国相关企业的销售严重依赖出口。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而同期我国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仅为520兆瓦,其余7480兆瓦全部用于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4%。原料供应没有话语权,终端市场主要在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长期受制于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欧美经济、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光伏行业就大风大浪。
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见表4)。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10月中旬,Solar World等7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联名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超过100%的高额惩罚性关税。11月9日,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立案,展开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首个“双反”调查,尚德,英利等14家国内光伏企业抱团应诉。12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和反补贴案做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如果“双反”最终成功,欧盟很可能也会效仿跟进调查,这将给中国光伏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行业整合、政策引导国内市场再造生机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整合,产能与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低下、经营理念过时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如果能以此次行业整合为契机,加强光伏行业资金、品牌及人才的集中度,促进整个产业的调整升级,长期来看有助于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了一系列光伏相关政策,加大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其朝着更加有序、健康方向发展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其中,《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和规范国内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版)》首次将新能源作为单独门类列入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并力推太阳能;《关于做好2011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全国统一的上网标杆电价;《国家采取综合措施调控煤炭和电力价格》文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提高了一倍。
2011年欧洲国家削减光伏补贴,海外市场需求波动,造成国内光伏行业进入低谷,市场在外的矛盾显得越发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开拓国内市场引起了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重视。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新增装机16629兆瓦,我国为520兆瓦,仅为全球的3%。而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产能过剩、国内安装率低、出口依存度过高既是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的无奈困境,却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尽快启动国内市场,不仅可以为我国光伏产品提供市场,也可以为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构筑可靠基础。
寒冬中的朝阳细分领域存投资机会
我国光伏行业要度过寒冬,必须摆伏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创新技术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是此前规划的500万千瓦的三倍之多,其中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由此前的900万千瓦上调至1400万千瓦。同时,在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成果总结会上,国家能源局透露2012年初将形成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光伏发电上网难瓶颈有望突破,可见国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心仍未改变。此外,全国统一上网电价的出台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等一系列的政策动向也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由此可见,光伏产业链的两端即多晶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存在一定的投资空间。
多晶硅方面,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显示,11月份我国多晶硅主流价格保持在20万元/吨23万元/吨,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已得到好转并逐步实现理性回归,但目前的价位已跌破绝大部分企业成本线。因此,多晶硅要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相关企业须从技术创新入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溢价空间,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保利协鑫和洛阳中硅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技术辅助自主研发,率先开启冷氢法生产多晶硅,大幅降低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此前,投资人也表示目前多晶硅成本过高,如果有新技术的突破,相信具有投资价值。
光伏发电方面,现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的寒冬,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可能催生光伏发电的春天。一方面,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降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为实现平价上网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正式提出了中国太阳能发展的补贴机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光伏发电的成本问题,吸引了大批企业投资国内光伏电站建设。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4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代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再次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制造”的震撼。200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1%,到2010年已飙升至50%以上。但由于国内市场容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墙内开花墙外香”,九成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2009年和2010年我国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1.7亿个和2.4亿个,月度出口量也从2009年1月的374.5万个一路攀升至2010年11月3063万个的历史高位。然而,制造大国并不等于产业大国,我国光伏产业光鲜外衣下,掩藏着产业链“两头在外”的尴尬和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的无奈。
出口热度不减
2011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4个月我国出口太阳能电池9488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1.1%;价值84.3亿美元,增长1倍;出口平均价格为88.8美元/个,上涨44.4%。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H67397万个,增加17.1%,占同期我国太阳电池出口总量的71%。
出口市场更趋集中
欧盟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6479万个,增加89.2%,占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68.3%,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太阳能电池对美国、南非等新兴市场开拓进展良好。我国对美国出口太阳能电池803.6万个,增加4.1倍;对南非出口344.2万个,增加7.1倍。
出口企业外资独大
作为我国光伏行业的排头兵,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力量,且出口份额不断提高。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7182万个,增加55.1%,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5.7%,占比较去年同期的68.8%提高6.9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1887万个,增加90.9%,占19.9%;国有企业出151420.2万个,减少62.1%,占4.4%。
过半出口在江苏
江苏省光伏产业起步较早,长期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中占居主导地位。今年前4个月,江苏出口太阳能电池5392万个,增加1.4倍,占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56.8%。同期,河北出口太阳能电池1397万个,减少12%;辽宁出口696.1万个,去年同期几乎无出口。此外,广东和浙江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432.5万个和417.6万个,分别减少46%和36.6%。
出口迅猛原因分析
国际需求旺盛
德国将在今年7月进一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下调幅度在3%到12%之间;意大利将在9月实施新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西班牙屋顶系统补贴率也将下调8%。受此影响,德国、意大利等国企业纷纷加快装机步伐,抢搭补贴末班车。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南非等新兴太阳能市场迅速成长。据全球知名光伏行业研究咨询机构IHS iSuppli预测,2011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2,2GW,同比增长39.3%。其中,美国装机量将达到1.9GW,比2010年的878MW,增长1.2倍。
产量快速扩张
在国内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攀升,自2007年起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201 1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2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同比增幅达123.8%。国内产量快速增长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大幅增加。
国内需求不足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未来全球最大光伏市场,但这一市场却没有真正启动。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仅启动了“光明计划”、“金太阳计划”的产业扶持政策,其对光伏产品需求量极小。据统计,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为380MW,仅占全球总装机量的3%。而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则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
“加工”的角色
行业扩张盲目
尽管国家一再敲响光伏业产能过剩警钟,但仍难以抑制行业盲目扩张现象。目前全国约有18个省正在打造光伏产业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性行业。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半年时间内其光伏企业数量翻了一番。而据最新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27个GW,较2010年的11.5个GW,增加1.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53.2%,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外部需求放缓
在国内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近期,在全球最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市场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削减光伏行业补贴的方案。这预示着经过去年井喷式增长后国际光伏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而且,被寄予厚望的美国市场也出现变数。近日,为冷却增长过快的光伏市场,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将太阳能电池板补贴削减1000美元,削减幅度达21.3%。这无疑给对美国市场充满期望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外部市场需求放缓无疑将给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我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两头在外”受制约
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使得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面临“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而国际市场需求放缓使得这一尴尬局面更加凸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价格持续下滑。3月份我国多晶硅电池的均价为1.25美元佤,比2010年12月下降了9.4%;4月份现货交易价格进一步下滑至最低0.95美元,瓦。与此同时,今年4月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已上涨至75美元忪斤,同比上涨42%,创2009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上下游双向夹击导致国内光伏电池组件的毛利率从2010年的15%-20%降至目前的5%-8%,甚至更低。
恶性竞争严重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5
新闻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5个年头,但世界经济复苏和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国际劳工组织6月3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就业形势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呈继续增加趋势,全球失业人数将从现在的2亿人增至2015年的约2.08亿人。(人民日报)
快评:
促进就业复苏,提振经济是关键。目前,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甚至面临再度衰退的风险。联合国年初的一份报告认为,世界经济面临着欧元区危机继续恶化、美国“财政悬崖”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硬着陆”三大风险。在此背景下,解决高失业率问题需要多方举措。
首先,通过促增长减少失业是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具体来讲,一是要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构性问题,处理好财政紧缩和刺激经济的关系,在整顿财政纪律、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财政刺激和产业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回升。二是要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认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解决利润和投资脱节的矛盾。
其次,要防止和减少“无就业复苏”和“无就业增长”问题。金融危机对全球就业市场的冲击远比对经济的冲击更为持久。由于后危机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导致的“无就业复苏”和“无就业增长”,是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巨大挑战。
最后,制定更加完善的就业政策和社会政策。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等措施,切实有效解决就业、尤其是化解青年就业难的问题。
补上科学伦理这一课
新闻背景:
近日,某美国民间团体了一个网络视频,视频中,有人用一支3D打印手枪发射了一枚子弹,同时的还有这支3D打印枪支设计图。这种更容易得到的设计方案和更低廉的枪支价格引发了枪支安全担忧,而这种担忧很快被证明不是没有道理的。据英国媒体最新报道,由于除了击针外,这种3D打印手枪枪支全部部件为塑料,因此被拆分后成功通过了伦敦的火车站安检。(人民日报)
快评:
新科技带来了新问题。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也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爱因斯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化解核危机而努力。各国对克隆人等技术也达成共识,禁止研究。但当类似3D打印手枪技术出现,众多新科技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进入人们生活,甚至普通人对核技术都触手可及之时,科学伦理已经不单单是政府与科学家的事儿了,更应该衔接上公众这一环,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使人们对新科技有正确认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滥用科技。当武器更容易被获得、信息更容易被窃取,当人的器官、基因都能选择再造……当普通人如此轻易掌握科技这柄双刃剑时,那么他们应该面对刀刃的哪一面?在科技影响力更加强大的未来,他们的错误选择不仅危害自身,也可能会危及公共安全。
另一方面,普及科学伦理,能够促进科学界、政府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特别是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科学家们的作为,进而更好地参与涉及科学伦理的相关科学技术决策。当科学界、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公众不仅可以成为监督政府与科学界的力量,而且还可以支持他们共同应对风险。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新闻背景: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职介机构联合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然而,这一结果却引起了网络的普遍吐槽:“身在福中不知福”、“矫情诉苦”、“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情何以堪”,等等。反差怎会如此强烈?(人民日报)
快评:
诚然,幸福首先是一种个人感受,公务员的幸福感,公务员应当最有发言权。但当社会看法与公务员的个人感受反差很大时,那必定有公务员自身的幸福观问题。
事实上,每年公务员考试“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火爆场景,表明这一职业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一般看来,公务员不只有职业和收入的稳定、环境和条件的优厚、社会的尊重等“靓丽外表”,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促进全员幸福的使命等丰富内涵。如果只把待遇、名利等个人享受作为衡量个人幸福的“参数”,而把履行职责所吃的苦、推进工作所受的累、服务群众遭遇的委屈当作不幸福,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和狭隘的幸福观,落入个人主义的俗套、步入享乐主义的误区,既不长久,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毋庸讳言,很多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工作与生活常常充满了辛苦与不易。前段时间《人民日报》采写的基层干部系列报道,鲜活还原了基层干部的“生态环境”:有白加黑、五加二的操劳之苦,有责任无限大、权力特别小的憋屈之闷……但在另一方面,这些苦、闷、酸、痛,亦非其工作生活的全部。
在相当意义上说,公务员只是一个服务性的职业,并不是享受型的岗位。“公仆”的职责定位和“奉献”的使命担当,注定了这个职业有苦、有累、有委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义无反顾地坚守和承受。对于各级干部而言,需要懂得“干部辛苦一点,百姓才能幸福一点”的道理,也需要善于从服务群众中享受乐趣、获得幸福。
心态阳光才有工作干劲,观念转变才有幸福感受。时常将自己的幸福与群众的幸福“对表”,乃至幸福着群众的幸福,那么公务员的幸福观就会达至一个新的境界。
加速培育国内光伏市场
新闻背景:
6月4日,欧盟公布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初裁结果,决定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作为我国光伏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区,欧盟此举无疑让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雪上加霜。(新华网)
快评:
近年随着德国、意大利等国大幅降低光伏发电补贴标准,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提高。2009年,国内光伏电池产品仅约2%安装在国内市场,而2012年达到了35%。光伏产品市场重心向国内市场转移是大势所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不仅是当前消化过剩产能、化解行业危机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我国能源供给、促进低碳发展的需求。
开拓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在政策上要更多地鼓励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支持家庭和企业自发自用。集中式的太阳能发电站面临并网难、远距离输电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对局部地区自然环境还会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在补贴等政策上,应当更多地鼓励家庭和企业“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推广分布式发电,实现就近并网、降低环境风险。在日本,目前96%的光伏发电为分布式光伏系统所提供。国家电网此前出台的并网措施,为分布式太阳能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光伏行业背景范文6
值得注意的是,在风电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风电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华锐风电业绩下滑的局面仍在持续,上半年净利下滑96%。目前公司进行换将,由尉文渊出任总裁,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元老级人物,尉文渊熟谙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他能否带华锐风电走出困局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海普瑞(002399):2010年5月,海普瑞以148元的高价登陆中小板,在获封“第一高价股”的同时,公司董事长李锂也成为国内新首富。不过,李锂的首富日子并不长久,随着海普瑞业绩的下滑,其身价也急速缩水。
净利润同比下降39.11%的2011年1季报甫一出炉,便开始引起连锁反应,机构纷纷夺路而逃,股价暴跌。而此之后,业绩下滑似乎已成为海普瑞的常态:2011年净利润降48.57%、2012年上半年下滑8.96%。如今看来,当初被看作支撑高价发行重要依据的“我国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出口企业”仅仅是为了炒作贴上一个新鲜的噱头。
爱施德(002416):爱施德曾因为明星私募集新价值的入驻而引人关注,可如今的结果却是罗伟广也不得不清仓退场,明星基金都是这样一个悲剧的收场,更何况普通投资者,由此可见爱施德给投资者带来的伤痕累累。
今年上半年爱施德亏损2.7亿,曾在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信誓旦旦承诺扭亏的董事长黄文辉也因此开出了空头支票。日前公司更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种种迹象显示,爱施德已危机四伏,前景不容乐观。
庞大集团(601258):作为2011年的“超募王”,庞大集团从上市便开始了破发之旅,将多家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深度套牢。
公司201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但公司同时公司却通过了高送转计划,此举被市场认为是深套的机构倒逼公司制造热点所用的炒作伎俩。此后,公司又陷入到商用车质量问题、空白合同问题、诱骗签合同问题、暴力扣车问题等方面的纠纷,公司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42.28%,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京运通(601908):京运通主营光伏设备制造业务与晶体硅生长和晶片业务。由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美国“双反”贸易保护政策及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光伏行业的寒冷俨然已经到来,京运通也未能幸免。
上半年公司业绩下滑,并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下降50%以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司几大客户“自身难保”,京运通的应收账款短期内难以收回,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森马服饰(002563):森马服饰2011年3月上市时,就受到颇多争议。有业内人士指出,森马服饰作为一家经营服装的传统零售商,总股本高达6.7亿股,成长性有限,不该在中小板上市。但森马服饰最终以45倍的发行市盈率和67元的发行价登陆中小板。果不其然,其上市首日股价就破发,之后一路下跌,惨不忍睹。
今年上半年,森马服饰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上市前,轻资产和模式曾是这家服装企业的先天优势,也是公司得以快速成长的法宝,但目前这一模式正在显露弊端,加上成本上涨和品牌升级滞后的双重压力,上市后的森马服饰正遭遇成长路上的“滑铁卢”。
吉鑫科技(601218):主要从事大型风电机组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风电零部件企业中专业生产风电铸件的龙头企业。2011年风电产业在脱网事故频发、产能过剩,以及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密集出台的背景下,行业增速放缓,整机价格下调,行业陷入低迷期。在风电行业龙头华锐风电日子都难过的情况下,吉鑫科技也无法独善其身。表现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也随之出现大幅下跌。
在2011年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欲通过加大海外销售力度扭转不利局面。公司方面表示,今年海外销售收入的目标是超过7个亿。
奥克股份(300082):与京运通一样,奥克股份主业也与光伏行业息息相关,公司产品主要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割液和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单体两大系列。受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整体景气低迷的影响,公司晶硅切割液销量持续下滑,拖累公司整体营收水平。另外,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去年同期的49.01天延长到91.31天,给公司营运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公司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共计2.87亿元,占总额的43%,主要客户的持续经营风险有待关注。
新大新材(300080):又是一家与光伏行业相关的企业,新大新材主营硅片切割刃料的生产和销售。2011年公司的业绩就受累于光伏行业的不景气,如今这一局面仍在持续。今年上半年,公司虽通过优化产品市场结构,理顺和控制公司费用指标等一系列措施,使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扭亏为盈,但是在整个行业尚从走出低迷的背景下,公司未来经营仍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