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1

摘要:“双反”调查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发了对光伏产业安全的思考。文章梳理了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现状,分析了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关键词: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研究综述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光伏产业开始萌芽,到20世纪末,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迅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由于国外市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中国光伏产业也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地方政府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总产量名列世界榜首,成为最大的光伏电池产出国。但是在取得卓越进步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尤其“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以重创,而且从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产业只在数量上取胜。

目前,国内学者对光伏产业的研究焦点多数集中在对国内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光伏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的对策。宇文旭(2009)从世界光伏产业概况及光伏产链结构的视角,剖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应对之策。李园红、高明(2010)基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链的上、中和下游这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认为中国在光伏产业产业链上游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受限且不稳定、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马宁、董莉(201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了中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原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及未掌握核心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该如何实现升级。有学者指出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是还未突破起步阶段,通过运用归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总结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所处困境,进而基于法律、技术、财税和金融四个角度提出应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学者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之术和显示性竞争力指数来衡量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认为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强化,但是仍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弊端,据此提出了增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一些学者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制造、电池生产、太阳能电站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了中国光伏产业在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如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赖、国家长远规划受到对产业现状认识不统一的阻碍。也有学者把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出发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等方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些学者对引发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些学者认为领先技术的缺乏和经济竞争力不足是困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有学者在分析了国际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困境是因为对抵挡技术过度投资、发展模式缺乏价值链两端。也有学者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综上,鲜有文章从产业安全角度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从产业安全的因素来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二、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可以将产业安全划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和市场安全。由于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的有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人口对其影响甚微,所以文章从资源安全、技术安全和市场安全三个方面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分析。

1.资源安全

光伏产业链由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大环节构成。硅料的生产是后续环节能够继续的基础,同时也是光伏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多晶硅电池一直居于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7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了90%。但是用于制造多晶硅电池的原料需要复杂的技术、大规模投资和长周期建设的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落后于整个光伏市场的发展水平,这导致了硅材料紧缺的态势,而中国要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硅材料紧缺问题。自2004年到2007年,中国硅材料缺口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超过了90%。硅材料的缺乏几乎成为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不但阻碍了增加多晶硅电池产量的步伐,而且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有序发展。这是因为生产硅材料环节薄弱,导致出现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局面,即生产链上游比下游薄弱的状态,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步伐。

2.技术安全

光伏产业要求硅材料纯度达到99.9999%以上,但是这对生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中国主要向市场提供耗能高的粗硅(纯度在99.9%以下),以低价出口到国际市场,有外国企业提纯后在转销中国,加工成可以直接用于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其中超过98%又被出口国外。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纯度的硅材料技术被外国企业所掌握,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导致中国光伏产业那以实现向市场提供低成本纯度高的硅材料的战略目标。而该项技术主要由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所掌握,这些国家以技术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中国光伏产业一直未能掌握核心技术,有关技术的发展也多以跟踪模仿为主,难以突破现有生产技术,从而导致国多数光伏企业将生产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环节,而该环节位于光伏产业链尾端,几乎趋于完全竞争。光伏产业发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产品要想形成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具有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

3.市场安全

中国光伏产业是一种典型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不仅生产光伏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从国外进口,而且对光伏电池组件的市场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市场,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而且几乎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抗击国外政策以及国际金融等影响因素的能力弱化。2011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 年9 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 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自“双反”调查事件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生存面临危机,一些小规模、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若提高征收关税,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市场将大面积萎缩,诸多企业将面临破产。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生产成本高昂、还未形成完善的营销渠道,国内现有光伏产业市场极小,而且不稳定。

三、小结

综上,中国光伏产业安全面临着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威胁,要想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资源、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其竞争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宇文旭.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光伏组件;对策

一、欧盟“双反”调查背景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持续升级,引发了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强烈的震荡,全球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为保证自己国内的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推出各种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措施,即贸易壁垒。由于国外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量降低,我国的商品出口额也大幅度的下降。该时期,很多国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货币危机,货币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但人民币却出现升值。两种原因共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发展。

光伏产业一直以来是中国新能源的优势产业,2012年中国大陆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3%,产品对外出口比例达到90%。截止2011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为69.7GW,其中欧洲累计装机量达到51.7GW,中国在欧洲的出口市场份额达7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尽管因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发电补贴的大幅削减2012年的装机量有大幅下降,但仍占到全球的50%以上。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对中国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美国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分额的20%,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有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立案公告,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8日,又正式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按照欧盟的规定,立案后60天到9个月时间内,欧盟委员会将作出初裁。而中国光伏电池企业需在37天内对欧盟的调查问卷作出答复,提交其产品输送至欧洲的出口量、收入、销售额等信息。一旦倾销证据确凿,将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9个月临时反倾销税。

二、与美国“双反”的异同

欧盟的“双反”调查和美国的“双反”调查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特殊之处。欧美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条件基本都有三点:是否存在倾销事实;是否存在相关行业受损害;行业损害是否由倾销造成。

另外,欧美都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而不按照中国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进行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应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

除了以上相同之处,欧美“双反”调查也有很大不同。

第一点是调查范围。美国“双反”案的调查范围仅限制在从中国进口的厚度20微米以上的晶硅电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购海外电池片进行应对。但本次欧盟“双反”的调查范围包含了组件、电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组件关键部件,因此只要是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几乎都被包含进调查范围,扩大了的范围让中国企业除非在海外设厂,否则难以用之前的方法绕过限制。

第二点反倾销税率的认定方法不同。欧盟没有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认为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因此对中国有一个特殊规定,即单个企业可以申请企业自身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涉案企业能够证明他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符合欧盟标准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就可以申请获得单个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就有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税率。因此,与美国“双反“相比企业在应诉时,除了配合抽样调查以外,还可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通常来说,欧盟并不会像美国一样有极端的惩罚性关税。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将设置到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中较低的水平,即欧委会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并且依二者中较低者征收反倾销税。

第三点应诉对象的范围不同。在欧盟的“双反”调查中,“生产企业”也有应诉资格,只需在律师指导下出具证明材料。而美国“双反”调查中,只有在调查期内对美有出口的“出口企业”才能应诉。

第四点,欧美反倾销的调查期限不同。欧盟的反倾销初审最长时限为立案后9个月,相比起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初审的210天,多出了两个月的时间,但追溯期则是相同90天,因此理论上有更长的时间给予国内企业反应。

三、“双反”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欧盟“双反”调查的启动,对我国光伏产业是雪上加霜,可能的影响有:

一是应诉不利恐丢失欧洲光伏市场。目前欧盟的“双反”正在调查中,如果应诉不利,欧盟可能会施加较高的关税,而当前我国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很低,即使施加小额的关税,欧盟市场的进入门槛都会提高很多。

二是“双反”将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步伐。根据行业研究机构NPDSolarbuzz的分析,2012年已经量产的全球光伏企业总产能超过60GW,年度有效产能43GW,其中一线光伏电池厂商2012年的年度有效产能将达到26GW,中国和台湾厂商在其中占据21GW。而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为32.6GW,换言之,仅全球一线光伏企业的产能就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其过剩程度不言而喻。因此欧盟“双反”调查过程,也是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过程,势必有一批企业将在此次调查后被整合。

三是迫使我国光伏产业向国外转移。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极易遭受类似于美国“双反”或“特保”等贸易保护挑战。光伏产业在遭受此次危机之后,将会加速国内光伏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实现原产地的多元化布局,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四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由于此次欧盟“双反”,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大陆生产的晶硅电池片及组件。若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无疑极大地抬高了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也有可能引发中欧之间光伏产品贸易战,导致两败俱伤。其他东亚地区的光伏企业如日本、韩国等将会渔翁得利,加快崛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应对建议

我国相关光伏企业此时要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尽量争取低税率。此外,政府还要加快启动中国国内市场,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努力争取让欧美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民营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程度较高,因此,即使当前在争取“市场地位”较难的情况下,也应积极争取让欧盟相关部门承认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价格是由市场所主导的,该产业属于“市场导向产业”。

二是积极应诉。一方面要争取欧盟内部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和下游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要做好应对“双反”调查的准备,及早了解反倾销、反补贴的相关程序,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

三是适当施压。据统计,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3.6亿美元的银浆,进口多晶硅更是高达7.64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08亿元的生产设备。这些产品严重挤压了我国相关企业的空间,导致我国相关企业大批停产,许多工人下岗,我们也应通过法律途径给对方施加压力,作为应对其双反的有利筹码。11月1日,商务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5日商务部又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以上措施将有效的牵制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结果。

四是扩大内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市场启动较慢,90%以上的产品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政府应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最早目标定为5GW,此后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再度上调至15GW,7月对该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尽管如此,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总装机量在15GW,两轮金太阳工程总装机量在4.54GW,再加上大规模光伏电站10GW,总量已经接近30GW,近期又传出“十二五”装机目标可能上调至40GW。可见未来的三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

美国和欧盟之所以相继对我风电、光伏等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和诉讼这不仅是针对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发起的战争,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关于新能源的一场纷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我国外贸企业不应再以规模求发展,而是应以核心竞争力来发展,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下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贸易战,去抵抗外贸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压力,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贸环境,同时,外贸企业要随时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的结构,力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勃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A].北京国际太阳能研讨会,2012年12月.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被不断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可再生资源是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些可再生资源中,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最快,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继风力发电之后产业化发展最快、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太阳能的开采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我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1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一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由光伏电池组件,交直流逆变器、蓄电池和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组成。首先,通过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次,再利用交直流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同时逆变器还可以自动稳定电压,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利用蓄电池将电能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在释放出来。充放电控制器则是可以防止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储能蓄电池组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它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1 国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总容量达到了964.9 MW。到了2006年底,这个数据达到了4961.69MW。像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带状硅电池、聚光电池以及薄膜电池等太阳能光伏电池已经商品化和实用化。在国际市场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价格一般在3.15美元左右,并网后的价格为每瓦6美元,发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25美元。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在不断的提高,晶体硅光电池的转换率为15%,而单晶硅电池转化率则达到了23.3%,砷化镓光电池更是达到25%的转化率。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的延长,最多可达30年之久。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和欧盟,它们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专家预测,日后的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会朝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和美观实用的方向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总量也将占13-15%,预测到2100年光伏发电总量将占60%以上。

2.2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启用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市场不断扩大并出口到国外,装机总容量也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总量为35MW,占世界总量的3%。到2020年之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光伏市场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电成本也逐渐降低,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价格约为每千瓦时1.2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这个价格将会降低为每千瓦时0.6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光伏企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受到西方国家的反倾销等政策的打击,一些光伏组件的生产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应用应该转向国内,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西北等内地地区,光照充足,必须加大财政支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中国的应用,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随着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快速成熟起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但具有环保的特点,而且科技含量高,发电成本低,是对传统发电模式的重大突破。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率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科技含量高,对材料的使用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加快研发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新材料,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开发国内市场,将光伏发电系统广泛的应用到国内,提高光伏产业竞争了,不断推进光伏产品的更新和升级,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双反”;光伏产业;战略选择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的光伏市场需求急剧缩减,而继2011年10月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开展“双反”调查之后,2012年9月欧盟又正式立案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相比于美国“双反”仅限于组件相比,欧盟对华产品立案范围在此基础上扩至硅片和电池领域,波及面更广。中国的光伏产业受到重创,在光伏产业面临大洗牌的现状下,分析“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找出光伏产业发展制约因素,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政策,对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随着全球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高效、安全等特点成为了全球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光伏发电在21世纪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增速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产量的50%;其中90%以上均出口,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多晶硅的的产量发展至4.5万吨,光伏原材料自给率提高至50%左右;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逐步启动,截止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00MW,当年增加500MW,同比增长166%。国内光伏企业500多家,海外上市16家,其中5家进入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前10强①。光伏企业分布广泛,形成了江苏、河北、四川、内蒙古等100多个产业基地,涌现了英利、尚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二、“双反”调查对光伏业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急剧缩减,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国光伏业也受到严重冲击。2011年,中国光伏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超过50%的中小企业停产,30%企业大幅减产。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背景下,美国,欧盟等又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方调查与制裁,这无疑会给中国光伏业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一)中国光伏企业国际市场快速萎缩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对商务部对华光伏“双反”做出终裁,中国光伏产品生产商和出口商将面临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和15.24%的反补贴税。这对于依靠成本低廉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将丧失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第二大市场——美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也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这一噩耗直接使中国光伏业步入“寒冬期”,中国光伏业不仅面临失去市场的严峻形势,更是面临巨额赔偿风险。欧美相继采取“双反”调查,令中国光伏企业国际市场快速萎缩,这对主要依靠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中国光伏企业2011年以来大幅减产、停产,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倒闭,光伏产业面临“大洗牌”。

(二)加快中国光伏企业市场布局调整及产业转型

“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造成重大的打击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诸多缺陷和弊端。

首先对外依存度太高。中国光伏产业原材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出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中国光伏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中国光伏产业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90%的产品依靠出口无疑面临巨大的贸易风险。

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以及投资过度也大大的阻碍了光伏产业的正常发展。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诸多支持。同年,我国光伏产业各类项目纷纷上马,各地竞相打造“中国太阳能光伏中心”,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均加大投资和产能,争夺国际市场;各地政府也尽其所能促进该产业发展。由于短期快速扩张以及对国际国内行业形势的估计失误,在2011年国际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无法及时抽身,纷纷倒闭、停产,整个行业面临“洗牌”。

在外部市场急剧收缩,内部市场刚刚起步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调整光伏企业的市场布局及产业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在短期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时间不会得到缓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也不会迅速结束,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缩减趋势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整市场布局,促进产业转型无疑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

(一)调整市场布局

1、扩大国内市场

扩大国内市场,减少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是此次“双反”调查反映出的光伏产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扩大国内市场才能给光伏产业发展一个坚强的后盾。在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加大政府在财税、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出台实施了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但是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国家需要继续完善各项政策,增强人才、财税等之间的带动功能,加强监督,落实政策。

(2)加快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受地理因素限制相对水电更小,应该加大普及力度。尤其应该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强对离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运用,突破相应的技术瓶颈,促进国内光伏市场开发。同时要加快上网定价,实现并网。10月26日,国家电网召开新闻会,提出未来将对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系统方案制定、并网测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②。相信只要企业与国家相互配合,很快能够突破并网瓶颈。

2、巩固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至关重要,在“双反”调查的制约下,应该另辟蹊径巩固欧美市场。如效仿江苏聚能硅业③在意大利撒丁岛等地的投资设太阳能电站,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欧美市场直接投资建厂;又如加强与欧美光伏企业合作开发,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二)加快企业转型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我国光伏业自身核心技术薄弱,主要依靠来料加工,以低廉成本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避免“双反”事件的频繁发生,研发和提高核心技术,增强产品竞争力才是根本。因此应该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光伏设备技术水平”④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高技术引进和培养。

此外还应科学规划,完善产业链。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合理利用和分配各地资源,加强行业规划。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链完整,有一定核心技术,知名度大的龙头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淘汰落后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内部实现垂直一体化建设;制定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行业自身监管体系,提高光伏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实现光伏业健康发展。

注释:

①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政策前沿,2012,6

②《国家电网伸援手,光伏产业或迎曙光》,东方财富网:http:///news/1345,20121027

③《寻找机遇,创造属于中国光伏产业的蓝海》,人民网:http://.cn/n/2012/1101

④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政策前沿,2012,6

参考文献:

[1]曹晓超,“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产业经济,2012年第5期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转型;战略分析

一、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在现代产业背景下,高技术和创新成为了高利润回报的来源,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捧新兴产业的原因。

2010年,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颇受关注的一年,以欧美诸国政府为代表,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予以了大量了财政拨款和资助,中国政府亦不例外。与此同时,2010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常州武进召。2010年常州光伏产业所受的青睐,散发出的迫人魅力,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常州光伏产业新一轮跨时代的飞跃开始了。

然而,事与愿违,聚焦2011年整个常州光伏市场,不难发现宣布扩大产能的光伏产业为数众多,其中包括了以常州天合,亿晶光能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产品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形式下,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国际市场金融问题,使得光伏市场上风云变幻。在经济震荡之中,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量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光伏产业链接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业疲软,发展节点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型以及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断被提起。

二、国际市场变动下,常州光伏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在经济震荡之下,海外市场市场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常州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常州光伏市场上的一些问题也逐日突显出来。

1.国际市场依赖

目前,常州市已成为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基地,今年上半年,常州市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18.1亿美元,同比增长74.8%,占同期常州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8.8%,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常州市出口商品的最主要品种。(数据来源:常州海关)

同理国内光伏企业的通病,常州光伏企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依赖的弊端,并且此种热度在不断升温。在面对国际光伏市场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常州光伏企业仍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没有纵观全局的考虑,冷静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在经济虚空大环境下的国外光伏市场,金融危机,银行信贷危机下,常州某些光伏企业依然不断增加投产出口额度,设立海外工厂,热衷与于满足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不失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但过分依赖于此,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尤其,身处于欧债危机,华尔街消退的时代,海外市场并不稳定,看似机会重重,利润丰厚,实则亦危险层层,风险与收益并存,各光伏企业应当慎行三思。

2.龙头企业绝对优势

常州三大光伏产业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依附龙头企业为中心生存,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而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润率。其中以设施最为完备成熟的天合产业园最为明显,它是以天合光能为中心,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光伏产业集群。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年里,天合光能起到了光伏企业的带头人作用,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带动着整个园区的运行,同时也扶持了众多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龙头企业对于常州光伏产业规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常州光伏产业“贫富分化”更甚,中小企业面临洗牌的危机。外国市场在常州多数光伏企业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如今海外市场萎缩,并且大部分的外国市场都很重视品牌效应,因此本来中小企业很小的市场蛋糕将变得更加微小。而硅原料价格的上涨,海外市场上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跌,都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愈加严峻,常州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被洗牌的危机。若不对光伏产业的洗牌进行适当控制,很有可能会使得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变得单一,个别龙头企业的垄断经营,势必会影响到常州光伏产业的健康扩张。

3.产能过分扩张

产能不合理的扩张,是从生产而非需求的另一角度,来解答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在短短几年间,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70%。201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量项目资助以及产业本身的生产飞跃,使得大多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了扩大产能的举措,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价格的上涨,欧债危机,光伏复苏使得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国家采取“抑制过快发展”的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纷纷在去年年中宣布将下调2011年光伏补贴政策,形成了2011年光伏产品安装需求的的低沉,这些给产能扩大的光伏企业带来严重的负担,甚至出现了大量停产现象。

三、常州光伏产业转型建议

1.加强政策措施,扩展国内市场

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导致了常州市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情况下,步履维艰。其实,国内的光伏产业市场仍是一片未经深垦的沃土,大量利润需求蕴藏其中。各光伏企业不若将视线从国际市场上收回,另辟蹊径,将目光投放至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拓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常州市政府应当积极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提供融资,补贴等方面的优待。常州市各光伏企业也应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调,加速国内光伏市场的拓展。

2.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

关于产能扩张的问题,各太阳能光伏企业应当采取冷静态度,深度分析未来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理性控制产能扩张行为,既要保证企业需求的供给,同时,又要保证企业的发展跟随产业前进的步调,切不可盲目跟从外界的吹捧。

3.调剂产业市场,合理产业洗牌

国际市场的低靡,加剧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这段发展低潮期应当算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产业节点,经过这一周期性的调整和合理的产业洗牌,那些技术创新能力优越,资金实力雄厚以及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进入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竞争之中。作为产业发展经验已经较为成熟龙头企业,应当给予那些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一定经验上的指导,技术上的交流以及发展方向的引导。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对恶意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以富带贫”。有效调剂产业市场,合理控制产业洗牌,防止一些大企业的恶意倾轧。

4.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

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产能的过剩,使得光伏产业进入了一场价格鏖战,光伏产品价格减低,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率成为了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的一大命题。区域化,集聚化,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模式,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应当作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潮被推崇施行。另一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径则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创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角度来说,光伏能源产业是具有长久的发展空间的,暂时的市场低迷,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企业,更应当在产业转型阶段,抓住市场机遇,把握市场动向,保持自己的市场分额的同时,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扩展国内市场,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背景分析范文6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