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物流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1
物联网的理念最初基于射频识别/产品电子代码(以下简称RFID/EPC)技术提出,随着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不断提升和完善。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是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
仓储管理可以简单概括为8项关键内容:追-收-查-储-拣-发-盘-退,随着制造环境的改变,产品周期越来越短,订单式生产、大批量定制的生产模式,对库存限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仓储管理及精确定位在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的进发货及精准的库存控制,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系统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仓储精准管理和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概述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实现智慧对话。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因此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结合物联网基础架构,物联网主要分为三大技术体系:一、感知技术体系,二、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智能技术体系。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围绕三大技术本质,目前物联网实现多样化发展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知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也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了,从而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在物联网三层架构基础上,支撑仓储管理具体业务的实现。一般应用框架如图所示。
1、智能仓储感知技术应用
在智能仓储中,为了对仓储货物实现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监控等,一般采用传感器、RFID,条码、激光、红外、蓝牙、语音及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目前在仓储系统中感知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条码和RFID技术。在物流作业系统,基于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高附加值产品自动识别与定位,使产品信息自动进入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物流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追溯和网络检索查询。借助物流运作的单元化技术,以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实现对物流单元的自动感知、定位、追踪、管理与控制,形成以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联网体系,从而实现智慧物流运作与管理。
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
现代物流趋势之一是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在制造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3、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与仓库管理系统(WMS)相结合,实现仓储业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目前,能够实现物流全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应用水平上。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未来物联网在智能仓储方面的发展趋势
1、统一标准,共享物流的物联信息
目前物联网技术绝大部分的应用还是局部的、局域网络的应用,系统间难以融合,各自的网络有各自的标准体系,易形成物联网信息孤岛。尽管目前的物联网仓储应用是闭环和相对独立的,没必要实现全部的物品互联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但是,在物联网基础层面,统一的标准与平台是必须的。局部的物联网系统、物联局域网等都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上建立。
2、互联互通,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系统、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随着标签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的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
1 概念概述
1.1 物联网及其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最先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主要的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些主要的信息设备有:全球的定位系统、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遥感技术、以及激光扫射装备等。目前比较常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有:EPC技术以及RFID技术等。EPC技术就是电子产品代码技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以及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水平,作为一种编码系统,在物流中的主要应用就是在商品标签的时候加上这样的编码就可以将与其连接的动态数据进行识别,从而确定产品的状态。RFID技术适合用于比较灵活化、自动化的简单却实用并且易于操作的技术,不仅可以支持可读模式,还支持读写的工作模式。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以及天线等。
1.2 智能物流供应链
对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主要的围绕企业核心展开,主要管理的内容包括各种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驱动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以及财务信息等活动。目前的物流供应链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成本控制、供应链的可视性、用户需求的增加、全球化以及风险的管理等。供应链目前无法满足与成本的波动同步的需求。并且在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用户的亲密程度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使得目前的物流企业在成本方面逐渐的上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实现物流管理的的自动化和便捷化。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物流在仓储上面的成本,实现在物流的时候主动的获取信息,并且在货物运输的途中实现对其主动的监控。主动的分析相关的物流信息,让储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实现货物和物流的跟踪和管理,最终实现信息流和物流的同步。
2 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的管理上,一方面,体现了物联网应用于万物,实现人类和物理、信息技术的融合。高科技的物流管理技术和体系,提高了物流的管理效率,加快了业务的传输运送、方便了业务供应商和收货商,增强了企业的服务态度和素质,提升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加深了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有利于方便企业与客户的合作。物联网为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提供了高科技的管理技术,强化了物流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扩大了物流的服务市场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对物流进行管理,既是物联网在现代化的一种应用。其可以检验物联网在业务应用上的可行性,是检验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物流管理采用物联网进行物流管理,是对物联网技术和物联网应用于万物的运作的支持。第三,物联网与物流管理的合作,相辅相成,实现两者智能化。综合地说,就是物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科技高智能平台实现了物物相连,物流的管理更为便捷,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素质、拓宽了物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物流管理利用物联网操作支持物联网技术和运作,实现了三网合一的运作。
3 物联网对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物联网的技术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实现物流产生的更大和更专业化。还可以实现同类资源的集约化,并且实现各种横向的整合。更专业主要体现在对物流的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通过深加工,实现商品的流程整合和优化。而物联网对于智能化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的影响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信息的同步化和共享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中的物品的同步跟踪,并且同时向所有与该商品有关的人传输所需要的实时信息和数据,不仅可以降低信息失真出现的概率,还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物联网技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其对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预测, 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企业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和水平。
3.2 优化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通过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转换,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可以将物流供应链的过程更加的优化,并且使得整个的物流供应链之间的管理更加的高效,同时降低人工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物流供应链的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控就可以更加的优化。
3.3 实现网络无缝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顾客愿意选择物流公司进行购物。而个性化多样的客户就需要物流企业加快对其进行反应的速度,保证加工和生产过程的敏捷和快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流企业的成本增加。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对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控制力度。帮助企业再次的确定其对物资进行采购的路线、方法和计划,在降低仓库存储成本的同时,实现再造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流程。
3.4 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
通过利用EPC技术,将每一个物品进行标签,在标签中加入可以对其进行跟踪的动态数据。这样就可以让任何一位与该物品相关的人员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产品信息的实施追踪,了解产品的成分、制造的过程和使用的说明等。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和价值链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
4 物联网对智能物流供应链的作用
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物联网可以实现企业的所有相关的供应链从产品的产生供应商到客户全方位的动态化的管理。
通过将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于整个的物流企业的所有供应链中,就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将物流网运用与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具有很独到的作用,具体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的作用有:
4.1 生产环节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零部件以及i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辨别,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用人工的方式来鉴别的成本,还额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4.2 运输环节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在EPC作用下的信息技术标签,并且在运输的路线上面安装一些可以对信息进行接受和转发的设备和技术,这样就可以对货物的运输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跟踪,了解货物的具置和信息。
4.3 仓储环节
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货物物流的仓储环节,不仅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活存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将存货的盘点技术实现由以前的人工盘点,变换成目前的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自动化的盘点。还可以实现对库房的存货情况机械能准确和及时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内部需求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做出及时的补货和其他的决策,避免无效库存的产生。
5 结语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可以更加的高效和便捷,并且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其可视化和无缝化,有效的减低物流信息的失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昆,马林艺,王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
[2]左斌,姚瑶.物联网在物流产业中的推广障碍、影响与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9).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3
关键词:商务智能;第三方物流;数据挖掘;决策支持
一、商务智能概述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针对的是企业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分享商业信息的流程,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信息,扩大信息受众范围,增加信息价值,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为他们及时、准确进行决策提供服务,并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商业智能的基本功能包括个性化的信息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和辅助决策,一般由数据仓库(或数据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在线分析、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信息时代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数据爆炸。企业资源计划(ERP)、销售POS终端、市场调查、供应商、客户、Web、政府等都在不断地往我们的桌面添加信息,实际上,平均18个月信息量就翻一翻,但是我们能分析的数据究竟有多少呢?有些项目专家估计只有7%,并且我们能分析的数据来源仅限于数据库。各个企业面临这样庞大的数据,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快速准确地找出需要的信息,做出高明的决策,是商业智能发展的驱动力。
此外,更多成熟技术的出现,比如硬件上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并行处理器技术,软件上的挖掘工具、数据仓库环境的管理工具等,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投资商业智能,进而得到更高投资回报率。再加上Internet 技术使得分销商、供应商、商业伙伴、零售商和生产主之间的数据访问和共享成为可能,因此商业智能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其基本体系结构包括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三个部分。其中数据仓库用于抽取、整合、分布、存储有用的信息,多维分析可全方位了解现状,数据挖掘则是发现问题、找出规律、预测将来,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因此,可以说商业智能的核心就是数据仓库系统。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商业智能的过程是这样的:从不同的数据源收集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将数据经转换、重构后存入数据仓库或数据场(这时数据变为信息),然后寻找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 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于用户面前,转变为决策。
二、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其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广泛地被西方流通行业所接受。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商务智能的需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智能驱动型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物流企业也是如此,它对商务智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成本高,决策缓慢。由于缺乏科学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导致库存过高,运输成本高,资金周转率缓慢等严重问题。最近一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85%左右企业商品库存期在1 周至3 个月。现实表明我国物流企业需要象商务智能这样的技术支持。
2.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表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商品品种、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进货方式、配送产生深刻影响,订货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配送要求也不断提高。科学的管理和快速决策变得更加重要。
3.物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过程。现代物流要求将这些过程有机的统一起来,减少重复、非效率、不能增值的活动,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4.物流企业联系着生产和销售环节。物流企业不仅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企业内部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提供适时准确信息,促进企业内部效率提高。同时还肩负为企业外部用户如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共享提升他们的价值。
5.现代物流企业打破传统束缚,具有勃勃生机,同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日趋增多,国家也在酝酿把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引入国内物流竞争机制。我国物流企业如何才能利用后发优势,抓住机遇,领先对手而不是被对手甩下?从日常交易数据中获得更有价值信息,快速决策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 商务智能在物流企业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对物流的将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将会成为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因素。对企业而言,速度就是生命。企业决策者如何在第一时间里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决策,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企业拥有的信息越多,分析能力越强,速度越快,则投资回报将会更高。商务智能在物流企业管理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查询信息。物流企业的各种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的各个数据管理子系统中,甚至用户界面,支持系统也不一样,而且很多原始数据是未经加工和整理的,这给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带来一定困难。只有经过提炼和挖掘,分析和处理的数据才形成智能。通过商务智能,用户可以接入联网的关系型数据,也能接入其他数据库,并且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这样各层次用户才能快速查询利用各种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尤其是管理决策层可以摆脱计算机技术的束缚,经过简单操作,自动生成所需的报表、报告等。
2.突破认知极限。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对问题的看法及洞察也有片面性,同时个人所拥有的信息也不全面。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员承认,为弥补信息不足,会用个人直觉代替事实做出决策。商务智能通过整合、挖掘、分析存储在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事实和信息。
3.多角度、全面分析。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日常业务生成了大量的数据,如订单数据、进出库数量、作业准确率、仓库面积利用率、运输配送数据等。但是,大部分用户对现有数据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局部的和浅层次的查询外,还缺少对企业财务、业务进行全面、历史和多角度的分析,数据被有效利用的还不足7%。商务智能通过对数据淬取、加工、挖掘、切片分析,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关键因素,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信度高的信息。
4.信息增值。信息价值如知识一样随着使用频率的上升而上升,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信息价值计算方法类似于迈凯特定律中的计算机网络价值的计算方法,价值呈几何级增长。商务智能提倡信息民主化,倡导组织内外成员共享信息。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决策应该在组织的最下层做出,并尽可能接近决策的执行人”,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从上到下的协调一致,既要搬运、装卸、保管等基层人员作业,也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管理、协调工作。商务智能最大限度的扩大了信息受众对象,使得信息不断增值,为决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商务智能通过获得高质量,有意义的信息,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及时、准确做出决策,提高内部运作效率,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文德.商务智能浅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6).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4
关键词:物流;仓库管理;网络销售
1 概述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数量上、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的中小企业而言,物流将成为企业新一轮竞争的热点[1]。但是,由于竞争舞台的扩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在不断增加,因而生存的危机也在不断增大。同时,在现在的中小型企业中,物流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很多企业仓库管理由于种种问题导致仓库取存物品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公司的利益,而有的仓库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公司的需求。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要从建立企业适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存在的问题。[2]
2 汽车配件销售智能物流配货车设计与实现
2.1 汽车配件销售系统与汽车配件销售配货车关系
汽车配件销售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作线上销售的门户网站。销售网站功能包括下单、查询汽车配件、对比配件价格等功能,同时还会对公司进行必要的宣传。当客户登录到汽车公司的销售网站购买汽车配件时,首先能够看到的是汽车配件的分类以及销售热门的几种配件宣传广告,通过查询他们能够看到所需要的所有汽车配件的信息以及价格;同时还可以与销售人员联系进行详细协商,从而能够以他们可以接受的价格买到他们所需要的配件。对于经常从公司购买配件的客户,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来区分他们与一般客户的购买价格。
2.2 汽车配件销售智能物流配货车设计
2.2.1 订单下载设计
用户每购买一个配件,汽车配件销售智能物流配货车系统自动将之储存到临时购物车中,当客户确定购买时,系统会将临时配货车的订单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成为可以使用的订单。接下来配货车会对订单做相应的处理,实现智能配货。
配货车属于线下系统,汽车配件销售系统属于线上系统,二者通过无线网络链接。配货车通过无线网络来获取线上系统的配货订单。
2.2.2 智能配货设计
智能配货车保存了公司所有汽车配件存放的位置信息的数据库,主要用来存储汽车配件所在仓库中的位置信息(或货架及价格等),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用户订单的配件信息来智能匹配销售系统订货单中配件数据信息[3],从而找到这个配件的所在位置;然后逐条循环显示及匹配用户订单的信息,可以高效率、准确无误地配齐订单上所列出的配件。本设计充分考虑了配货员的配货效率以及劳动成本问题。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2.3 智能物流配货车具体实现
智能配货车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无线网配货车下载到汽车配件销售网络上生成的订单,并匹配汽车配件数据库。通过数据匹配找到订单上的所有配件,并储存起来。配货车,会根据每个配件的所在位置,找到一个最优路径,即配货的最优路径。然后配货车便会按照这个最优路径,同时不超过小车负重的情况下,进行提示配货。若有较大配件,配货车会将较大配件单独最后提示,来防止较大配件占用配货车空间影响配货效率。配货车提示配货后,配货员根据提示找到相应货架的相应位置。仓库是经过改造后的,每个配件都会有固定位置,以第几区,第几行,第几层的一个三维数组形式来储存位置信息。找到配件位置后,需要对配件进行确认工作。
配件确认工作的流程为:使用无线红外线识别仪,识别配件上的条形码。条形码的信息是一串字符序列,通过蓝牙传送到配货车上。配货车将这个序列与数据库配件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提示“成功配货”,若失败同样提示“配货失败”,并将失败信息提交给管理员重新调整汽车配件至正确的存放位置。当前配件配货成功后,配货车终端界面显示“下一个配件信息”让配货员继续配货。当配货员确定所有配货任务成功后,配货车便会自动生成配货货单,并计算配件的总价格以方便会计记账。除此之外,通过路径最优解的算法使得配货员所走的路线最短,配货时间同样也会因此大大节省。
3 结束语
本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了汽车配件公司长期存在的仓库取存物品效率低下问题,为汽配销售行业的物流配货环节带来了新的、先进的配货方案,使得企业配货管理上了新的台阶,始终能够把握住市场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明丽,李方,秦笑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23):21-22.
[2]黄学飞.中小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07.
[3]刘金岭,冯万利.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教程――SQLSever200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5
关键词:科教融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0引言
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备受社会重视。新时代、新常态下的物流业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迫切要求转型升级,不断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引领物流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前瞻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科教融合是大学本质、办学目的以及育人形式的内在逻辑要求,是大学回归本真、修订目标、创新育人方式的必然取向。科教融合从大学学术共同体出发,明确提出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耦合关系。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这种内在逻辑耦合关系,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跨界性与实践性,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4个方面尝试构建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模型,利于培养大量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有力助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断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文献综述
在科教融合新常态下,专家学者们已研究了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科教融合理念下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策略和机制。关少化等[1]思考了洪堡的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房宏君等[2]分析了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徐明丽[3]提出了教、研、学相长的人才培养举措。丁祎昕等[4]探究了协同创新视阈下的科教融合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黄音等[5]构建了校企合作下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钟相强等[6]认为科教结合在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成洪波[7]认为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发现和发掘各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可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王廷璞等[8]实证了科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协同创新育人的良好办学效果。江定心[9]构建了“研究+实践”型教学模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杨青等[10]开展了以“智能应用”为主题的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改革和实施活动。梁玮[11]通过多种途径探索了人才培养新模式。王嘉铭等[12]认为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依托科教融合理念进行制度设计。肖英等[13]构建了基于“挑战杯”的科教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薛澜[14]认为未来的科教融合重在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柯春松等[15]探索了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崔宝东[16]认为现代高校创新管理机制,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整合科研与人文精神,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静平[17]将学生分为“融合和非融合”两组,对比实证了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基于上述文献的分析可知,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现有的研究虽然为此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但是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多,研究智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论文少之又少,还需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类型与特点
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物流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与特点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2.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类型
目前,就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一般可分为基础操作型、综合管理型和复合战略型3种类型。基础操作型物流人才也被称为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在物流企业中主要从事设备操作与维护,物流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企业配送中心的管理和经济核算以及储存、运输、配送、货运、报关等工作。综合管理型物流人才不仅能够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更能够进行系统化的物流管理,专业操作进出口贸易业务,熟悉电子商务物流,精通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及成本核算。复合战略型物流人才主要从事企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体制研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和企业设备研究与开发,善于掌控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还可从需求的角度分类,具体分为企业物流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4类。企业物流人才主要是指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报关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物流企业人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营销人才,能够运用物流知识进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营销。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和物流研究人才则指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物流科技创新能力,并且知识面较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规划人才。
2.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在智能技术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主要表现在:专业复合型、语种多样化型、国际型、智慧型4个方面[18]。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物流理论和技能,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基础操作型物流人才特点是熟悉物流行业,同时掌握物流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综合管理型物流人才特点是精通现代物流商务活动,具备足够的物流技术知识,善于提出满足物流活动需求的方案。复合战略型物流人才特点是通晓物流活动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现代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实操技术技能、规划未来蓝图和团队合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具有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和其他商业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
3科教融合下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模型构建
物流行业处在智能变革时代,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尤为关键。面向现代企业需求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行业背景、产业发展等因素[19],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下,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改革OBE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以需求导向理论及协同教育理论为支撑,在区域经济需求导向下,结合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物流管理领域人才需求情况[21],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这4个方面构建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模型,以期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助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2]。
3.1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概述
基于高校的校园智慧网WLAN,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可以链接智能端口、通过智能端口可以管理师资队伍模块、课堂教学模块、虚拟仿真实习平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并能为这些模块提供智能云服务。
3.2智能云服务简介
在高校校园智慧网WLAN的支撑下,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中的智能云服务模块具备服务功能,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资源管理、微课管理、学习空间、在线学习、虚拟教室、虚拟企业、网络教研、课堂实录等方面的服务。
4科教融合下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模型实施
科教融合是现代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和有效路径,主要源于学术探究的过程、大学理念的认知、组织架构的耦合和教学学术的遵循。这种基于自身理性选择的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科研育人、保障组织和激励教学学术的特征。应用型本科学校应以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综合管理应用能力,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的培养,在科教融合下的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的云服务平台系统模型实施中,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堂教学设计、建好虚拟现实交互式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精明能干的师资队伍利于智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兼职的方式组建一支凝聚力强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造就一支技术过硬、科教素养高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智能云平台,让教师大胆运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智能云提供的虚拟教室和虚拟企业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拟演练,并且依靠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师工作的工作岗位,逐步培养和精心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4.2强化课堂教学设计
科教融合是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依托科教融合理念,根据学校特色,把教学和科研、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设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明确物流专业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双导师制”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智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双证融通”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采用科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将项目研发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4.3建好虚拟现实交互式实训平台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走向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和智能监控。建好虚拟现实交互式实训平台益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物流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复合应用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4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学科。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是培养合格且适应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最高效途径。在真实的实习基地工作环境中,学生可以迅速自然地转换角色,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并能够灵活运用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及时解决实际物流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5结语
高校是智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训平台和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开拓新的渠道,拓宽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满足未来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关少化,许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洪堡“科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关系”思想再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172-173.
智能物流概述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