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的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进步的缺点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1

1.1为林场经营方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必要依据

辽宁省陡岭林场是一个国营林场,其占地面积为8037.5hm2,其中林地面积为7658.8hm2,森林覆盖率91%。总蓄积1070062m3。森林分类面积7654.3公顷,占林场土地总面积90.89%,蓄积1070062m3。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2439.5公顷,蓄积313840m3,地方公益林面积297.8公顷蓄积41761m3,商品林面积4975.6公顷,蓄积714461m3。人工林面积3939.4公顷,蓄积量636162m3,主要树种以落叶松为主;天然林面积3320.3公顷,蓄积433900m3,主要树种以柞树为主。陡岭林场在进行森林资源建档与管理时,必须先进行森林资源数据统计与整理,再通过分类归档的方式做好档案保存与管理。林场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就必须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和具体经营目标。

1.2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为了解和掌握某一地区林地和林区范围内的动植物生长活动情况或其环境状况,常会开展林业调查也称森林子资源调查,其主要目在于掌握一地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其生长规律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环境价值。陡岭林场自1986-2004年共开展了三次森林资源二级调查和分类经营。其中,林场保存的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查工作提供了详细完整的基础技术资料,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陡岭林场作为一家省内大型国有林场,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仅在“十二•五”期间就实现了年均木材生产面积1.7万m3,年均完成主伐40.0hm2,成林抚育325.0hm2,每年平均完成更新造林40.0hm2,幼林抚育333.3hm2,年育成苗数量达到42万株。以上各项生产活动都以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设计为前提,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并积极执行。而林场调查和设计都要依据森力资源档案开展。因此,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是林场开展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一切将无从谈起。

1.3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营林场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积极解决林场在森林采伐、资源更新、木材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障碍,推动林场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和兄弟单位以及上级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实际科研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是林场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准备,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2推动林场科技进步

国营林场森林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场的科技发展状况。因此,林场必须加强森林档案资源管理,不断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场科技进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档案管理有效地推动了林场科技进步

系统完善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森林资源的动态发展情况。因此,林业工作者可以根据现有的档案资源预测林场未来的发展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不断提高其科技水平,推动林场的高效稳定发展。

2.2科技进步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传统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主要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准确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资料易丢失等缺点。而随着林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档案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推动档案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推动林场生产经营快速持续发展袁提高经济效益

3.1影响着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森林资源档案资料中收集的资源数据是林场长期经营活动情况的反映,林场经营以根据其变化发展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发展方案,推动林场的经营方式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其科技水平,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

3.2提高了林场的经济效益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2

我国农业在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实现了从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农业科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若横向比较,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推广度)均不到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这种低的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靠科技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大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一定存在着一系列阻力因素,而且这种阻力对动力的抵制相当顽强。那么,竞竟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本文试图从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农业科研)、需求(农户生产)和推广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解决对策。

二、主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除了人们公认的:(1)政府对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投入经费太少;(2)农业科研成果的研制周期和成果发挥效用的滞后性太长;(3)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全、队伍残缺、推广人员待遇偏低和服务意识偏差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

(一)农业科研部门提供的科技成果科技含量低、欠成熟,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少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之所以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科研部门提供的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鉴定验收合格的成果数量多,但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实用、能够预期产生效益的成果少,大量成果均属无效供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科研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现阶段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贯穿着农业科研从选题立项到推广应用的整个过程。这首先表现在科研项目的选题和立项上,由于受农业科研管理体制的制约,选择什么科研项目由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说了算,这势必诱导课题申报者只注重从政府政策和专家个人偏好出发考虑选题,并采用拉关系走后门的办法争取课题。这样做的结果是选题与生产实际需求脱节。另一种现象是,即使某些申请者申报的课题符合生产实际需要、对地区性经济发展或领导决策有一定实际意义,但如果与政府官员或专家偏好不相吻合,或者由于关系不到位,课题并不能立项。其次,在课题的审批环节上缺乏严密的技术经济论证程序。对项目不是严格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仅靠“长官意志”拍板定案审批课题。由此造成许多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就被更为先进的技术成果所替代而失去推广价值。第三,在课题的鉴定验收环节流于形式而失去对课题真正评价的实际意义。通常参加课题鉴定会的专家多数是课题主持者的熟人、朋友或是同学关系,因此鉴定会常常开成“庆功会”“聚餐会”和“发红包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等完美而模糊的鉴定评价一般是集体签字,哪个人也不用负法律责任。由此造成相当部分成果不成熟,经受不住生产实践的检验,无推广价值。但不管成果有无价值,只要一通过鉴定,科研人员的功绩就得到社会和单位的认可,接下来评奖评模、晋职加薪就有了资本。究竟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能否真正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却不与科研人员的业绩、工资以及科研经费的再获得挂钩。

上述这种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上的制度性弊端,在客观上造成科研人员的行为取向普遍存在着“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甚至存在“为科研经费回扣和为占有科研经费花钱方便而科研”等不良现象,致使大部分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不佳,偏离生产需求方向,形成大量无效供给。

(二)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条件和能力有限,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具有完全独立的生产经营自和采用农业新技术的选择权。他们是农业技术的最终需求者。但要使农业技术顺利地推广到农民手中,就农民方面来讲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1.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9.04%,其中,文盲人数9.56%,小学文化程度人数34.4%。西部最贫困的甘肃、青海、宁夏、云南、贵州、等六省区文盲半文盲占30.77%,小学文化人数占33.74%。这说明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这是在我国搞农业推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中国国情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很难直接通过农民之手顺利地吸收转化。同时,也说明农业科技推广的着眼点应是农民,而不是科技成果。即应把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放在用说服、教育、培训的手段来引导和帮助农民自觉采纳新技术、改进农事操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益和增加收入,而不是把科技成果强迫卖给农民。因此,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与职能。而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客观上要求必须首先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走以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来弥补农民素质不高的推广路子。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应大力加强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工作,以促进农业推广事业的全面发展。

2.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而消极对待技术革新。农民选择和使用新技术的制约因素说到底是利益约束。对农民来说,是否采用某项农业新技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农民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直接投资成本大小;二是因采用某项新技术而失去的投资于另外一项活动的机会收益大小;三是采用某项新技术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农民对某项农业新技术采用与否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报酬”。但是,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性(初级产品产业)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因素所致的农业比较效益低,将导致农民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不仅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或报酬递增,而且有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这从根本上挫伤了农民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农户的经营规模制约着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我国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而且每户耕种的土地田块分散,相邻田块间的品种“插花”经营。这种经营规模的超小型和分散经营,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而且不利于农户采用新技术。尤其对“规模性技术”的采用会受到严重阻碍,如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农户根本无法单独采用。此外,一些地方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农民对增加科技投入缺乏长期的获益保障,也阻碍着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不适应

体制和机制是各种矛盾与问题的焦点和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之所以业绩不佳,除上述各种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五级一员一户”推广网络体系。“五级”指从中央到乡镇五个行政级别;“一户一员”就是在村级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推广方法实行的是“技术示范+行政推动+农资服务”的“技权物结合”的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即在技术示范和农资营销服务的基础上,依靠各级行政组织的力量推动广大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这种运行机制的最大优点是将技术推广与行政干预密切结合起来,可以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一些重大技术项目如玉米、水稻杂交良种,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的示范推广,能够动员各级政府和各方面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但其缺点也很突出,这种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推广手段来向农民推广技术,是注重做技术工作,是“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农民为中心”;是以政府的宏观农业发展目标——增产为主要目的,以科研和推广人员的个人目标——报奖和评定职称为直接目的,而不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和为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目的,这必然导致推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如山西省绛县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工作过程中的好大喜功,大造声势,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这种推广体制如不改变,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农业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三部门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方面各有优势,相互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关系。在实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中,三部门应建立起一种扬长避短、互利合作、协调发展的“农科教三结合”的运行机制。但由于历史原因,迄今为止,我国“三农”之间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整体优势。科教单位对自己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宁可小打小闹搞推广进行有偿转让,也不愿意靠推广部门的网络体系和力量推广其成果而让其分享利益。即使有合作也常常因为不能合理分享利益而弄得不欢而散。借此有必要站在农业推广部门的立场上质问:为什么本来完全是国家财政拨款搞的科研活动,而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却被科教单位拥有并把持不放?这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正确处理科教部门的科技成果与推广部门的推广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机制,并且应当重新正确认识和看待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问题。

三、对策探讨

彻底解决上述障碍因素的关键在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研和推广运行机制。

首先,要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在农业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和审批环节,要坚持项目公开招标和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在项目成果的鉴定验收环节,要改现行的专家验收制度为市场验收制度,即以项目的增产或增效的效果是否显著,农民是否满意为主要验收标准。科研模式要由传统的“立项——研究——成果——再立项”转向“市场——立项——研究——成果——市场”的新模式,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新型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实用农业新技术。

其次,要刺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并要切实想办法改善农业贸易条件,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以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新技术预期收益。此外要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促进农户规模经营,以利于农业规模性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创建“三农”互利合作新模式。在当前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的条件下,可暂时设立相应的机构对“三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同时加强彼此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为“科技兴农”做贡献。建立“三农”协作机制的关键是理顺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在种子产业方面,可通过组建种业集团,实现良种研究、繁育、推广一条龙发展;在蔬菜、果树、畜牧、水产和大田作物育种等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可通过把这类纯研究机构改制为公司体制,走公司办科研的体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工作。

第四,逐步建立一种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体系。具体地讲就是:(1)在推广组织上,建立“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重点、户为对象”的农业推广网络;(2)在推广技术服务上,应变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推广机制为“以农民为中心”的推广机制。整个推广工作应围绕农民而进行,了解农民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农业推广的过程应是:“推广员——农民——农业新技术”,而不是:“推广员——农业新技术——农民”。(3)在推广内容上,从单纯根据高产要求来选择推广技术转移到更多地考虑农民的需要和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上来,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科技战略与科技管理.全国第三次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3年。

[2]朱希刚等.技术经济效益与农业发展.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3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 评价 兴趣 积极性 成就感 求知欲

一、前言

随着科技进步的越来越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青少年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新课改中也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给了教育工作者很多挑战和机遇,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效果不错,现总结归纳如下: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之中,身临其境,让学生自己来表演,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满足了初中生应有的好奇心以及其表现欲望,所以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会变得更加轻松。具体的一些办法措施有以下这些:结合课程内容引入一些寓言故事、生活笑话、名人事迹、必要时可以播放一点音乐或者视频作为辅助,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学会变得轻松,学生掌握知识也变得容易。

三、教师作导演,学生是主角

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都是很死板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很少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话的机会,这样一来,彷佛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参与课堂内容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充当主角,起到主体作用,给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而作为老师,则应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探讨进行组织和指引,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必定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性,学习课堂内容也容易得多。

四、经常鼓励学生,培养其积极性

作为老师,其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的积极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但是,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表扬,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自以为是的虚荣感,甚至骄傲自满;而对学生一味的批评,则会浇灭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把握的很好才行。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因材施教才是正确的教育教学之道。其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学习别人的优点,避免别人的缺点,来不断提高自己。

五、提高创新能力的三步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

作为教师,在熟悉了教学内容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查阅资料等途径学习相关知识,当学生经过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到知识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

2.进行讨论

有了问题之后,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并学得相关的课堂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变得勇敢和自信,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得融洽。

3.总结概括

学生探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讨进行最后的审阅和总结,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和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及时吸取到经验教训,其各方面能力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

六、创立评价体制

一方面,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科学的评价体制也是鼓励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措施。不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评价,对教师也应该进行科学的创新评价。

1.校综合评价

在这个需要创新能力的时代,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作为学生能力的唯一衡量标准,所以,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学校相关组织以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学习生活,以及他们的整体素质,做到全面的评价。

2.互相评价

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教师之间,都应该进行互相评价,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看到别人的优缺点,从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而且评价的方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做到人性化、合理化、公开化、透明化。

3.自主评价

人应当时时自省,这样才能进步的更快。让学生以及教师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来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如同让他们照一面镜子,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的长短处,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和优秀。

总而言之,在教学教学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和渠道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因素,结合学生的不同状况,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学习,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目的,也才算是为中国的教学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巫学斌.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9(7):66-68.

[2]杨慧莲.浅议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大观周刊,2011,8(10):78-80.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中职机械;师资力量;教学目标

中职机械专业承担着为我国培养基础机械技工人才的重任,而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也呈现出市场化的特征,即中职学校不再像以前一样包分配,每个学生的就业都得靠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趋势下,中职学生要想守住自己的饭碗就必须学会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其次,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动手能力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中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学目标

当今许多中职学校在设置机械专业课程上,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较少,更加缺乏能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课程安排;有的学校虽然专业课程安排较多,如:机械基础、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钳工工艺、切削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等,但关于动手能力培训的课程却很少。其次,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很少安排有选修课,即课程均是由学校安排,没有适应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选修课作为辅助。

3.缺乏对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平台

中职机械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既包含机械、通信、电子、计算机、仪表等学科,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机电一体化,即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这就要求中职机械教师相互之间应该经常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知识互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知识也利于教师进行横向扩散,因

此,在学校应该组织机械专业教师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互动。

4.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不够成熟

在校企合作上比较欠缺,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1.结合模型来展开教学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般较为复杂与深奥,因此,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模型来展开教学,我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型作为辅助教学已经有多年的经历,但机械专业由于模型难以携带且不方便保管,因此,求中职教师在通过模型教学中要能够利用旧物,通过陈旧的模型来实行再利用,例如,模型的拆解、组装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在拆解或者组装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模型教学正好可以规避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缺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作为教学辅助设备的工具已经基本普及,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基本以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方便教师更好地实行教学,更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中职学生是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只有多媒体化的教学课堂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较为复杂的系统或设备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分解,这样一来更加经济实惠地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

通过安排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下进行教学资料整理,课堂中举行集体讨论,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充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课堂模式。

4.进行校企合作

中职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能较为熟练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氛围,熟悉相关企业的人才需要方向,并让学生在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平时所学的知识与职场相结合。另外,也可以将学生推荐给企业来检验,如果企业看中某位学生,在双方均有意向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签订就业意向。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5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缺乏关爱

单亲家庭子女普遍存在缺乏家庭的关爱。有的父母离异之前,父亲或母亲就长期离家,离异之后,小孩跟父母一方生活,难以见到另一方家长,更有甚者,父母离异以后,小孩就放到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有的单亲家长则忙于重组家庭,无暇顾及孩子。

(二)心理封闭

由于孩子很难见到父母,十分孤独,感情饥渴,再看到周围的同学、同龄孩子被父母呵护,非常羡慕,自己又得不到,因此,心理封闭,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喜爱独处,长此以往,心理封闭,甚至患上自闭症。

(三)精神萎靡

单亲家庭子女普遍存在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不高,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太愿意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进取心较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四)性格脆弱

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较脆弱,难以经受挫折,稍有一些波折,就心灰意冷,尤其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抵触情绪较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容易为一点小事跟同学发生矛盾,且忌恨、报复心理特别严重。

(五)自控力差

单亲家庭子女情感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即使认为不对的事情,也要去尝试,有的经常打架、惹事,上课捣乱。据有关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一半是单亲家庭子女。

二、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爱和母爱,甚至两者都缺乏,即使得到点爱也是暂时的,残缺不全的。小孩放到爷爷奶奶处,长时间不和父母见面。还有的子女跟父亲或母亲生活,而家长的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孩子,孩子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长谈话或很少交流。

(二)自卑心理导致孤僻

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因此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下去导致性格孤僻。同时,长时间得不到关爱,也使子女缺乏动力,郁郁寡欢,学习、生活劲头不大。

(三)心灵受伤害致使性格脆弱

父母离异前,很少有不吵闹的,还有的父母离异以后,一方也来吵闹,甚至有些家庭为了探视权而发生纠纷,孩子整天在吵闹中生活,心灵上受到很大的伤害,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四)被冷落使他们常做出格的事

单亲家庭子女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受冷落的感觉,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因此他们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父母对他们的关注。这就是有点单亲家庭子女想犯错误的原因所在。还有的单亲家长或爷爷、奶奶,认为父母离异,欠孩子的较多,当孩子有缺点错误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使他们做事容易出格。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子女能否克服心理障碍,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一)关注成长,把爱洒向他们的心田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单亲家庭子女最缺乏的就是关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当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生活上关心他们,嘘寒问暖,上课多提问,学习上重点辅导他们,下课经常与他们谈心、倾听心里话,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当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更应当给予关怀,并及时疏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爱他们的,使他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学习、生活,教师的关爱是单亲家庭子女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二)保护他们,不用尖刻的语言刺激

单亲家庭子女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不能持续地保持高涨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有了缺点错误后,用温和的态度、和缓的语言,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尤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

(三)不断激励,给他们上进的动力

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不断激励单亲家庭子女,激发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当他们精神振作或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产生上进的动力。

(四)融入集体,多参加学校活动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性格孤独,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让几个学习、品德都较好的同学,与他们组成互助小组,下课、放学一起玩耍、写作业。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班会、文艺演出、出黑板报、春游、秋游等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性格,愉悦心情,产生动力,忘却烦恼,奋发向上。

(五)自立自强,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

单亲家庭子女应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中振奋精神,自立自强。

(六)多和家长联系,多教给他们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

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6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黑板板书内容与篇幅总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PPT进行板书时,其操作又不是很灵活,在板书上作批注、擦除等比较麻烦。白板刚好克服了这些缺点,并扬其优点,因此,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既能使板书资料和内容尽可能详尽,又可在上面进行随意标注、书写和擦除。同时,还能将重点、难点通过遮屏、聚光灯等特殊功能进行强化和体现。最重要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利用网上的资源库进行教学,还能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专注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课时,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或是采用多媒体音频播放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当中,领会作者在荷塘边散步时的感情。接着,教师便可让学生阅读文章,试着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利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将问题写在白板上,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便可对白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口头作答,也可在白板上作答。最后,教师可利用白板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简单、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快速整合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黑板进行板书,书写内容不能进行保存,下课时就得擦掉,如果学生还没有来得及作笔记的话,课后便很难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采用PPT进行板书,又不能让学生与板书内容进行较大的互动。如对于教师出的题目,学生不能在屏幕上直接作答,教师也很难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当场的批注等。利用电子白板,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进行整合,还可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作答,教师在学生完成作答后及时进行修改和批注,最后将学生的答案一并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以《归去来兮辞》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字、词写在白板上,并将课文中的解释同时写在白板上,接着让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集思广益,对其释义与用法进行扩充,再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写在白板上。教师在此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所写的答案给予及时的点评,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将学生最终的答案与原来的资源一起保存和整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将学习内容进行保存之后,学生可在课后将课件调出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重新温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极大的参与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将课堂上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整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学习网,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交互式电子白板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将学生的观点反馈到白板上,达到一个互动的效果,提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添课堂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以作文教学为例,写作需要一定的灵感。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视频,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写出更为真实感人的文章。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能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当众朗读和口头点评,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没有直接的效果。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便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一起欣赏和学习,还可对一些用得比较好的句子和词语进行标注,也可批注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还可让学生上讲台,将文章中自己认为有错误的地方圈出来并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充分体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及其教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