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1
一、一组数字看变化——科学判断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增强我市工业争先进位,提升在马芜铜经济带中地位的信心和勇气。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效益质量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从规模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组数字看:
资产总额:年底270.3亿元,较年增长80%,位居全省第5。年突破313亿元。
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全市工业用电量:年底18.15亿千瓦时,较年增长44.2%。年25.47亿千瓦时,增幅21.48%;
工业现价产值:年底145亿元,较年增长93%,居全省第7。年214亿元,增速49.1%,较上年增长45%左右;其中12月份当月完成20.1亿元。自今年五月份开始,月度工业增加值连续八个月稳定在6亿元以上,1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
工业增加值:年实际完成41亿元,是年2.6倍,总量居全省第9。年65.3亿元,较上年总量增长56%;总量居全省第7,位次前移两位,同比增速27.14%,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位居第六。
销售收入:年底164亿元,较年增长1.1倍,居全省第5。年273亿元,同比增长56%,较上年增长66%左右;
利润:年盈亏相低后5.63亿元,较年减亏增利8.3亿元,年份盈亏相低后12.92亿元,较上年增长89%左右;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116.6,较年提升65点,年152.69,同比提高36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利税:随着生产强劲增长和效益质量提高,工业企业利税快速增长,年规模内企业利税总额12.3亿元,较年增长31.4倍,年利税总额22亿元,是上年同期1.7倍。
技改投资:至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6亿元。年24.8亿元,增幅37%,再创历史新高。
从这一组数字看,今年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局已定,标志着我市工业经济又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今年工业经济之所以“发展势头好,经济亮点多”,是我市历史上表现最好的一年,我想是不仅是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集中体现,不仅为工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我市工业争先进位,提升在马芜铜经济带中地位的信心和勇气。
二、两相比较看潜力——全面分析我市工业发展潜力,是以创新精神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
近年尽管我市工业在总量扩张与效益质量提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年GDP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工业贡献近一半,但较周边马鞍山、芜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铜陵要在新一轮皖江开发开放中“率先发展、率先突破”,不被芜湖、马鞍山甩下并缩小差距,必须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国内外有许多通过缩短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从工业化后来者追赶先行者途径看,几乎都利用了后发优势,即工业化后来者具有特殊益处和优势。铜陵工业后发优势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宏观上:一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为我们在较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信息时代工业化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使我们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利用资源,更多利用发达地区直接投资和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技术。三是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为引进外部资金、项目与人才,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四是未来五年我们仍处在国家战略机遇期,经济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经过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将更为有利。
从产品看,我市除了电解铜、漆包线、电子元件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处于排头兵的产品,还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极易形成产业化的优势产品,如陶瓷过滤机、井下无轨设备等。
从资本市场看,铜陵工业企业在资本市场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大。已上市企业再融资,中科铜都、朝山金磁、蓝盾光电子等一批上市储备企业正在积极培育,有望形成“铜都上市板块群”。
从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由国有一极为主转变为多极增长态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加快,尤其是劳密型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从企业结构看,在市场经济洗礼中,企业数量、规模、效益,盈利水平、创新能力都有明显改善。一批对全市经济起较强牵动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成长壮大起来,其中列入省重点骨干企业6户。同时,以泰成实业、中科铜都、金泰化工、蓝天股份等为代表的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从科技创新能力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市省级技术中心7家,一个工程技术中心,两个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3家,高新技术产品21个。年我市6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正实施的火炬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3项。
从投融资环境看,政府服务经济职能强化,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企业减负、安全生产、电力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改善了企业发展环境。银企关系进一步改善,银行对工业信心增强。典当、担保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融资渠道;开发区建设日益加快,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口岸功能进一步提升,随着铜陵“大交通”格局形成,缩短铜陵与发达地区空间距离,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强对外经贸往来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总之,铜陵工业拥有这些优势潜力,能否就与马芜一争高低?马芜铜三市从总量看,芜马工业实力相当;从结构看,铜与铁,有色与马钢构成马鞍山与铜陵工业最大特色,两城素有铜墙铁臂之称。这里仅分析我市工业赶超马鞍山可能与预测。
结合“334”目标,我委提出年预期目标:规模内工业产值突破250亿元,确保增长20%以上;规模内工业增加值突破77亿元,确保增长20%以上;规模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确保增长20%以上;全社会工业投入35亿元左右。按五年翻番目标,到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增加值确保150亿,力争180亿,年均增速16%以上,销售收入突破65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对财税贡献率大幅提高。马鞍山市年工业增加值调控指标170亿元,其中马钢增加值114亿。从指标看,我市落后马鞍山五年。
铜陵与马鞍山从总体上看差别主要在有色与马钢。有色与马钢虽有许多不可比因素,但是从二者对全市经济带动角度看,马钢可谓一枝独秀。年有色增加值14亿,占全市规模工业34%,马钢增加值70亿,占马鞍山规模工业74.8%。如果不考虑这两个企业,铜陵工业总量相对高于马鞍山,马鞍山主要是星马专用汽车、山鹰纸业两家上市公司,其他规模相对不大。我市地方有六国、精达、铜峰、三佳上市企业和一批上市企业源,一批专精特优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批优势产品产业化前景广阔,使我市地方工业产业、产品、企业结构等较马鞍山有一定优势。
马钢作为我省最大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167亿元,位居全省第1,税后利润27.9亿元,名列国内冶金行业第2。有色年销售收入居全省第2,今年来发展势头快,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全年预计130亿,但较马钢仍有差距。有色发展潜力有哪些,缩小与马钢距离,甚至赶超马钢有否可能,我想从发展后劲角度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是有色有一批项目群,其中冬瓜山、金隆铜业年产21万吨改扩建、高精度铜板带等15个重点项目列入省861计划,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对全市经济带动性显著增强。现有项目产业化前景广阔,极易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二是有色铜深加工、精细化工产业链长,现有项目的后续项目产业化前景大。如大铜带项目就是向引线框架前端引伸,铜带项目投产后,既能延伸产品链,又能形成新的产品链,如:电子铜带—引线框架,变压器铜带—干式变压器,超薄水箱铜带—高档轿车水箱。随着深加工产业链延伸,附加值随之攀升。
三是有色有一批拟上市企业源,如金泰化工、中科铜都粉体新材料、金湘重型机械、特种环保、春然胶囊等企业,有的已过辅导期,这些企业产业化前景极大。
四是有色通过产学研联合、高校合作等形式,开发出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如采掘无轨化装备项目被列入国家国债和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笼子,TT系列特种陶瓷过滤机列入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金泰化工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产品一旦形成产业化,对我市经济总量和效益质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五是有色循环经济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申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初见眉目。
当然,缩小有色马钢距离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有这些项目带动,加上地方工业强力支撑,我想铜陵工业总体赶超马钢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三、三思之后看举措——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掘潜力,因势利导,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是实现工业大发展根本。
我市工业发展变化充分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的思路和理念,那就是“坚持铜陵特色、发展铜陵特色、壮大铜陵特色”,这是经验总结,也是今后工作方针。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前段时间在向领导汇报工业结构调整时,我提出加快工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非均衡发展、产业集聚、品牌和错位发展、裂变发展五条原则,根据这五条原则,我想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着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核心和关键,是产品、技术、劳动力等结构调整的载体。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体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做大做强一批。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完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发挥大企业结构调整主力军龙头作用,突出主业,实施主辅分离。大企业主业应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形式“走出去,引进来”,做大做强。鼓励大企业通过裂变同主产品关联度不大的子公司,分离出去,实施民营化加快发展;二是搞专搞精一批。加大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集群。三是建立一个退出市场机制和通道,解决三类企业问题:第一是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小厂矿,如小水泥。第二是积极稳妥关闭资源枯竭矿山,这是长期积累而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第三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要实施破产。
2、加快循环经济建设
关键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工作实际中,推进“三个转型”。即招商转型,通过绿色招商,建立生态园区;开发转型,通过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产业优化;生产转型,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增长模式转型。当前重点是在积极做好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最大限度地获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严格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在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实施以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同时加强资源控制。一是加强老矿区、周边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探矿工作;二是科学探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探矿,如提高勘探深度等;三是加强国内外矿山资源开采合作,主动出击,寻求买断国内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部分矿山探矿权和采矿权等。
3、千方百计加大投入
只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对调整我市工业结构至关重要。一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争取国家财政投入;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流向我市;三要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快速滚动发展;四要尽早设立城市商业银行,加大民间资本投入。
4、统筹规划园区建设
按“相对集中,发挥特色”原则,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一是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马芜铜产业带优先发展机遇,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科学规划高起点与马芜铜产业带相协调的特色经济园区,为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平台,积极引导新办企业、重大项目进园区,推进园区经济集聚发展。二是统一园区管理,合并市级财政投资公司。我市经济总量偏小,资金、土地等资源有限,要统一优惠政策和政府调控手段,根据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按照非均衡发展原则,保主保重,力求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三是依靠我市上市公司和全国排头兵企业优势,注重特色品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办特色工业园区。利用园区特色优势,申办国家级工业园区,重点做好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铜陵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园建设。
5、努力培育新兴产业
我市主导产业明晰,重在做大做强,但精细化工、环保产业、工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虽已初见端倪,却因缺少大的投入和科学的规划,发展速度不快,急需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速发展。引进一家大企业,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产业。我市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新兴产业的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政府扶持作用的同时,确定重点项目,锁定目标企业,实行领导挂帅,明确责任部门,深化改革我市目前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主动地截接长三角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把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培育新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重中之重,寻求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我市发展新型产业。
6、倾心打造上市公司
努力培养和储备一批拟上市企业,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中和新兴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重点支持,努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利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块,寻求机遇,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力争步入“挖掘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壮大一批”的良性发展轨道,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增添活力。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2
一是工业产值: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区20__年工业总产值任务数为××亿元(含××矿业××亿元和××公司××亿元)扣除两家,我区实际要完成的工业产值基数为××亿元,1至6月完成××亿元,占全年计划数的50,较上年同期增长163。二是主要矿产品产量:铜金属完成××××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44,较上年增长50;铁精粉完成××万吨,占全年计划数××万吨的55.3,较上年增长54;镍金属××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36.3,较上年增长89;钼金属完成××吨,占全年计划数××吨的102。三、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20__年全区财政税收基数为××××万元(含烤烟税××万元和非税收收入××万元),扣除两项后,为××万元,1至6月实现财政税收××××万元,占全年计划数的60.5。纳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考核基数××××万元(含烤烟税××万元和非税收收入××万元),扣除两项后为××万元,现完成××万元,占计划数的64。
主要做法:
一、牢固树立快速发展的思想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已逐渐得到合理的开发,目前以铜、铁、镍、钼等为主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形成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特别是近年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为××区工业强区指明了方向。全区已具备快速发展条件,全区各级干部已形成抢抓机遇,主挑全县工业重担,勿须扬鞭自奋蹄,自加压力,负重发展的思想。
二、围绕一个奋斗目标
1至6月,全区紧紧围绕:“全年完成铜金属××吨、铁精粉××万吨、镍金属××吨,钼金属××吨,工业产值××个亿,全年实现税收总量保××万元,力争达到××个亿”的奋斗目标抓好工业发展。
三、强化一个措施促发展
(1)、优化××发展大环境
进一步深化对工业发展、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工业兴乡、工业强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企业发财,我发展”的思想,把优化良好的投资环境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主动关心已经投产的企业和正在建设的企业,教育引导村、组干部和群众做好优化环境工作,通过优化地方环境工作,构建和谐厂社关系,进一步规范企业,农户和基层组织的行为,以优化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
(2)、狠抓新建和在建项目的工作进度,为全区经济持续增长打基础
一是抓好全区九个在建项目的协调工作,着力推进××矿业技改扩能、××铁选厂技改扩能、××铜矿洗选、××铜矿石洗选、××铅锌矿洗选、××钒钛磁铁矿洗选、××铁矿分厂技改扩能、××蛇纹石扩能、××6000吨铜选厂的进度。到目前,××铜矿日处理1000吨铜原矿的选厂已开始投产,预计新增工业产值1500万元。二是协调好××镍铁选厂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进场施工。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船舶工业 整体造船 一体化运营 管理效率
从国际造船业格局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洲造船业正进一步走向没落,日本造船业也正在逐渐淡出与韩、中两国的竞争,而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则显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随着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向东亚转移,中国已从世界造船业第二方阵的中游一举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中国造船业已经确立了“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雄伟目标,正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造船国家的技术和经验,采取种种措施提升中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国内造船业格局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造船业己经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已确定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区和珠江口区三大造船基地。中国造船业目前已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在江苏、浙江等地区。浙江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产业,正在积极建设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和临港工业三大基地,并把舟山确定为“长三角”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因此船舶工业现代化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海防、海洋开发和渔业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实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1.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浙江的区位优势也得天独厚: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不仅区域内外交通便利,且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条件十分显著。
浙江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有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发展船舶工业的地区之一,目前浙江为加快造船产业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的开发应用、网络化建设、虚拟造船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投入,把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全面提升数字化生产技术为主题。世界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向东亚转移,为浙江造船工业发展创造了机会,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乘势而上,浙江船舶工业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列入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将把国家战略需要与浙江特色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同时择优发展新型船舶工业、汽车、环保石化、钢铁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浙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再造“海上浙江经济”。
2.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现状
浙江船舶工业是浙江省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很早就开始了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在船舶设计和船舶制造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浙江应用于船舶产品设计和管理的软件基本是以引进国外系统为主,缺乏自主创新,不但购置价格昂贵,而且维护升级费用也很高。如浙江集团购置国外设计软件、ERP管理系统化了1000多万人民币,而且系统还需不断升级。市场上一般的CAD、CAM 软件和ERP管理软件很难适应船舶制造企业的需要,由于我国造船企业在生产运营模式上与国外先进造船企业存在的较大差距,船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复杂,不同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不完全相同,配套企业达上千家之多,每一艘船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自已的个性,不能简单地重复和复制;以及国内管理理念、体制上的特殊性,导致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也不能简单套用,需要有大量的本地化工作要做,加上引进的软件商出于商业利益和技术保密,我们很难进行软件二次开发,至今浙江省造船企业还没有完整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使造船企业的设计、生产运营无法集成,以致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不到各生产要素精确配置的目的,从而使造船周期加长,造船成本相应较高。[1]
目前浙江造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是设计、采购、生产、成本、精度管理等方面由各自独立的软件系统来支撑,这些软件系统在整个造船流程某些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系统开发应用没有站在整体造船高度考虑,设计、生产和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这样不能真正体现软件系统价值和综合经济效益。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转换,提高造船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率,从而把浙江造船企业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能力,坚定地走出一条以建设创新型船舶工业为核心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浙江船舶工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浙江的民营船舶企业多数是按整体制造模式在造船,浙江的骨干船厂处于分段制造模式向分道制造模式过渡阶段,已普遍应用CAD出图、数字放样技术和数控切割设备,开始在船舶建造的生产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有的工厂已按区域造船模式进行生产设计,但与先进的造船企业比较,在信息化技术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浙江船舶工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2]如何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信息化与船舶工业融合,提高产业效能,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化修造船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1当前造船企业面临的设计管理问题
随着造船企业造船产量种类的增大,设计部门的设计任务日益加重,设计图纸的信息量也相应增加了许多。设计部门需要同时设计多种船型,且设计周期要求短,设计过程管理复杂、管理难度大,缺乏具有设计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技术帮助,阻碍了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有: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 形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经济概念,其主要理论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减量化原则,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即对废弃物或污染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加以避免。在生产中,它常表现为用减少原料和能源投入或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降低排放;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非一次性物品,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它往往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便化。再利用原则,就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长度,提高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为拆卸而设计、为再循环而设计,以使产品容易拆卸重用或升级换代。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能够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或捐献给别人使用。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用于生产新产品以扩大资源供给、减少最终处理量,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闭合,即所谓废物回收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
二、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地方区域经济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我国工业发展的相当部分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经济质量提高和总量增长、引入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菏泽市的实际情况,更应抓住东部八市对口帮扶各县区建设工业园区的机遇,重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和落实工业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材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主要耗能、耗水等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节能、节水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重点用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完善和执行强制性产品效能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公布目录的节能、节水、废弃物再利用等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二)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等,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
(三)进行集中生产和园区改造
生态工业园区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要求政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战略时首先要采取集中生产的城市工业发展政策,即将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划定的工业园区内进行集中生产,工业园区应当是相对封闭的,与商业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其次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来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现在菏泽各县区都已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业生产集中区域,这些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于现有园区的改造,而不是大量建立新园区。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就可以将现有工业园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区。这样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推动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难以持续增长。清洁生产将资源有效利用战略和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改进管理水平等措施,实行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方式,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手段,也是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执行该法,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皮革、食品等行业推广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工业污染的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
(五)增强区域间的合作意识
多年来我国习惯于将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重叠,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为点状拉动,形成了一个个以小的行政区域为中心的小而全的经济集合体。大区域范围内系统等级分工不明确、产业链短、物流规模小、不能实现功能互补、运行效率低、发展成本高。因此,经济发展更需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区域间合作、以组团式进行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地域资源重组、形成战略联盟,有利于区域间功能的互补、提高面向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整体抗逆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皖北发展;产业集群;工业园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及沿淮的寿县、霍邱、凤阳、明光、定远等五个县(市),总面积41 870.0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0%;总人口2 817.6万人,占全省的42%,地上有粮、地下有煤,完全可以用地大物博来加以形容。在皖北周边区域的苏北、河南和鲁南快速发展之时,皖北各地却长期落后。其共性原因是工业化进程滞后和服务业落后。认识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到皖北工业化提速和服务业的提升。
一、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产业集中在特定区域持续增长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先进的附属产业和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产生改进铁路公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因此,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皖北地区是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煤炭、农业基地,富含煤炭和粮食等农副产品。所以,省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煤炭产业集群和以粮食为基础的加工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作为提升皖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 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皖北煤炭资源丰富。安徽煤炭保有储量是246亿吨,华东第1位,其中99%赋存于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做强做大煤炭深加工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
2. 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1)皖北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皖北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该区域有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正因为气候适宜,粮食充足,生存较易,所以皖北历来都是人口稠密地区,皖北的人口要占到全省的近一半。
(2)农产品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有效的发展战略是鼓励那些具有最大总联系效应的产业优先发展,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张而产生引致投资,从而使整个产业都得到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农产品深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总联系效应最大的行业。以粮食加工业为例,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这将带动粮食作物种植地区农业的发展,扩大粮食市场,增加粮农的收入;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还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这又刺激了机械、电力和电子产品的需求;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原材料,用于精深加工,又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这又将带动运输、贸易、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因此,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推动粮食等农副产品种植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农副产品等宝贵生物资源的利用,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 工业园区是快速有效实施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条件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由于工业园区具有基础设施配套、综合功能互补、行政运行高效和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已成为加快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同时,产业聚集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得园区企业得以共享由规模经济衍生的各种资源。专业化的分工和产业联系的邻近,使供应商与客户的沟通更加便捷,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还可衍生出新的产业,使园区内的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协作更加密切,也就能提高集聚度,更加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 当前皖北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当前皖北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不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忽视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和资源结构,忽视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定位,盲目贪多求新,过于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园区产业和区域资源特色不相适应,工业园区只是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地。因此,不但不能产生集群效应,反而相互争夺资源和区位优势,阻碍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
2. 园区内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层次低,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园区招商引资时,见商就招、见资就引,不从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注重企业自身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不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引进一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造成园区内产业结构层次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
3.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的集散、人员的往来,需要交通的强力支持。皖北近些年的交通状态较之从前是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亳阜、合淮阜、泗许高速宿州段的相继建成通车,皖北基本建成了“四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2009年的718公里,特别是泗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打通了皖北地区的东向出口,缩短了与长三角地区的距离。在铁路网方面,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等多条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随着京沪高铁以及沿线城市高铁站的建设,商杭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即将启动建设,快速铁路网也将覆盖皖北各市,其中开工建设的宿州至淮安铁路,既是一条煤炭外运通道,也是一条促进皖北、苏北两地经济和资源整合的“发展通道”,必将进一步提升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此外,阜阳机场的重新复航,也大大提升了阜阳及周边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但是与苏北、鲁南、豫东比,皖北的交通无论密度还是人均值均远远小于他们。皖北多年来发展慢与交通的落后就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仍然存在着县乡道路建设滞后,路况差、等级低、断头路多,交通不便,三级以下的公路占到皖北的九成以上等问题。
4. 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保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单位能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2010年,皖北工业园区单位GDP能耗、SO2排放、COD排放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0%、26%、10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4%。
(2)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工业园区污水的排放导致皖北境内淮河干流水质65%左右存在不同程度污染,28.6%的水质重度污染。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同时也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氟化物超标现象普遍。
(3)挖煤会造成大量优质良田塌陷。据调查,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3亩,预计淮北煤矿今后还要塌陷12万亩,许多村庄可能出现农田全部塌完,变成无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
三、 促进皖北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重视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发展。依托皖北地区煤炭资源优势,以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为发展方向,引进相关配套产业。
(1)重点建设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淮南工业园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和煤制天然气等项目。
(2)建设以煤焦化、煤电化产品为主的淮北煤化工工业园基地,以临涣煤焦电化项目和南坪精细化工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和焦炉气制甲醇等焦化下游产品,进一步拉长煤—焦—化产业链条。
(3)建设亳州涡阳煤化工工业园,开发生产乙二醇、三聚氰胺、甲醇、二甲醚、聚甲醛等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依托皖北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工业园,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以粮油、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等深加工为重点,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
在打造特色过程中要彰显竞争力,明确园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时,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同类或相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进驻,不断承接和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并补偿性地迁移出一些非相关企业,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2. 建立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业集群是一种聚集经济,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作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园区狭小的空间,商品的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企业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工业园区要发展产业集群,建立合理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对降低园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集群内产品和服务与市场的对接,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将起着基础性作用。
(1)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加快推动阜新高速、蚌淮高速、济祁高速等建设,完善高速公路连接线,形成内联外接、联网成片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推进101、306、307等省道改线,完善衔接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的干线公路,加快形成城际之间、城镇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快速连接。
(2)提升铁路运输功能。加快京福高铁、合蚌客运专线、阜阳—六安、宿州—淮安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漯阜铁路复线电化及淮南、阜淮、水蚌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推动宿州—淮北—徐州城际铁路、宿亳铁路、淮海铁路亳州—蚌埠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3)完善内河运输网络。整治淮河航道,重点推进泥河、新汴河、浍河等航道规划建设,加快涡河、茨淮新河等航道整治。
(4)完善航空机场网络布局。大力提升阜阳机场通航能力,积极推进蚌埠民航机场和亳州民航机场的建设。
3.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功夫,在可持续发展上作文章。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皖北作为我省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
(1)围绕优势产业的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突破,全面推进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着力推进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比如,为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可以利用洗选煤后剩下的煤矸石和煤泥建成电厂,既能消耗煤矸石和煤泥,又能发电;立足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建设煤矸石砖厂。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粉制加工、高压挤坯、自然焙烧,制成空心纯矸石砖块,达到无辐射、无污染的标准,实现“变废为宝”,每年消耗了煤矸石,节省了煤炭。
(2)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比如,工业园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可以经过预存、厌氧处理、气压沸腾、药物杀菌、循环净化等几个工序得到处理,使其并实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后可以用于洗煤、地面消防、洒水、绿化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种植、养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以推进循环经济、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环境信息公开,促进皖北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战炤磊.基于集群视角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2,(3).
2. 杨保军.品牌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应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许家伟、乔家君、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1,(10).
4. 安丽.大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思路探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5.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业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集群租金的视角”(项目号:08CJ Y028);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以煤炭深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建设与皖北经济发展”(项目号:SK2012A0 0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安徽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项目号:ACJD1105)。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服务区 发展 研究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由于全省各条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经营理念各有不同,服务区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需要的管理模式是每个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因此,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现状,发现服务区管理上的不足,对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整体经营质量,加快服务区品牌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福建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分析
1.1 经营管理的现状
(1)经营管理的概况。1997年12月15日,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厦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通车里程81.4公里,只有一个服务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到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多公里,建成服务(停车)区达50对,已建的50对服务(停车)区占地面积5000亩,面积最大的服务区为天福服务区为2000亩,最小的停车区为云淡停车区面积为20亩,平均面积为100亩,总投资额19.34亿,两对服务(停车)区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7公里。
(2)经营管理的模式。一种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由高速公路业主或者承建商全权负责建设运营,如沈海线福泉段、泉厦段、厦漳段等;一种是采取成立合营公司的合作投资经营模式,由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分别委托所属开发公司或其它子公司联合中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按一定股比出资联合成立合营公司,负责所属路段服务(停车)区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并按合同将前期道路“三通一平”费用以租赁费形式逐年返还给高速公路业主,主要有漳诏段、福宁段,京福福建段、莆南段、龙长段。在具体经营方式上则以对外承包经营为主,自营项目为辅。
1.2 经营管理的分析
(1)功能设施基本一致、潜在效益挖掘不深。一方面是省内大多数服务区对闲置空地不开发,各个服务区功能单一,项目简单,经营范围基本相同,除加油站、餐饮、超市外,很少开发其它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是各服务区的设置功能和经营业务一致,但采购、销售以及人员、设施上又各自为政,加上部分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选址和间距不合理等,都造成人财物配置的极大浪费。
(2)管理人员仍需充实,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每个服务区只配备1-2名管理人员,从事管理的人员太少,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经营项目的认知程度不够,经营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制度虽多,但约束性差,效率不高,特别是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致使工作差错率偏高。造成服务区管理人员缺乏的其他原因还在于,服务区与征费所相比,职级和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差距;服务区的管理水平难以尽快提高,也就难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经营地位实际垄断,性价比例整体偏低。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通信、加油、汽车修理等经营项目大都采用承包经营方式,由于司乘人员上了高速公路以后,只能在服务区内加油、就餐和消费,服务区内的经营单位实际处于垄断地位,存有“卖啥买啥”、“供啥吃啥”的独家买卖观念上,思想上没有从“关注顾客需求”的焦点上,抓管理、搞经营、提质量、上水平。经营上的随意性,违背了市场规律,障碍了服务区的发展。服务区内商品的价格高于市场,而服务质量却低于普通经营场所的事实降低了司乘人员的满意度,使其主观上尽量减少在服务区的消费行为。
2 海西建设大视野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前瞻
就服务区发展论服务区发展,其前景和规模都是有限的,跳出服务区,从更大的视野审视服务区的发展问题,更有助于服务区的发展,要在竞争中获胜,不仅仅是与时俱进,更要有前瞻性。笔者认为,随着海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路网密度的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也将发生相应调整。
(1)由休息功能向休闲功能转变,经营范围更加丰富。无可否认,人们选择高速公路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抵达目的地。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自驾游的发展,司乘人员在服务区内停留的时间也将会延长。服务区内的商品质量将会大大提高,经营品种将更具个性化和地方特色,当地特有的水果、药材、工艺品等将成为服务区销售重点。服务区内餐饮服务将会更加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美食、小吃将成为经营重点,连锁经营的中高档餐馆将在服务区内涌现,满足一些自驾游和高端商务人士需求;服务区也将为地方经济和旅游提供宣传服务,起到旅游推广作用。
(2)由配套设施向物流园区转型,节点作用更加突出。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改变部分服务区的经营方向。高速公路上不仅存在人流与物流的流动,还有商业流、信息流、金融流、文化流,因此,高速公路沿线适宜发展以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标准的现代流通业。目前许多物流中转站多设在毗邻高速入口的城郊,进出该城市的货物都先经过该中心分配后再进入高速公路网络配送。这种在高速公路网络以外进行中转的物流方式无疑增加了进出高速公路的物流时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区独特的土地资源、物流区位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将使着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向高速公路服务区转移并迅速形成高速公路货运系统,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进行物流中转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由垄断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服务品牌更加普及。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不断上涨,驶入服务区的车和人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单一功能、低性价比的现行服务区经营模式越来越不满。这种高需求水平与低服务质量的矛盾中存在着无限商机,势必引发高速公路经营模式转变;连锁经营将作为改变矛盾、实现转变的一种经营模式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预见,一些连锁经营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餐饮店和连锁经营休闲娱乐品牌,将陆续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服务区品牌化建设步伐,提高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3 正确把握海西建设历史机遇的思考
国务院支持福建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的出台,为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为高速公路公路带来持续稳定增长的交通能够流,这也必将为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1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营发展规划
战略规划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在资源越用越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的确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服务区的经营,如何充分利用服务区各种资源创造最大收益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1)科学确定服务区的经营模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应该采用自营与加盟连锁经营(对外承包)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服务区所有项目整体外包,二是服务区主营业务由公司经营,一些较难控制的项目(如汽修等)外包经营。根据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全省将有112对服务区,这些服务区全部由公司投资经营是不现实的。因此,可取的方式是选取条件较好的服务区自营,其余的对外承包经营。而对于外包经营的服务区,可以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统一品牌和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外在形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维护公司整体形象,减少公司投资风险。
(2)迅速培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有限的,政策是可变的,垄断是暂时的。作为一个资源型和依靠政策支持的公司,在市场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面临反垄断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快培养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即根植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结合体。在服务区经营管理中,知识不深奥,技能不复杂,经验靠积累,关键是要有意识的将三者有机结合,要靠内在组织性的精耕细作创造利润,并形成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就是适应未来的竞争力。规模大、成本低、资金优势、企业文化等要素,都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们都是外在的力量,它们固然可以推动企业的增长和发展,但绝不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源。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真正可以支撑企业继续增长和繁荣的,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
(3)充分利用服务区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区投入运营,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发展新业务。一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连锁经营餐饮店和便利店,实施分区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商品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建立配货中心,为服务区做商品配送,降低服务区经营成本。二是通过连锁经营网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尤其是省际服务区内经营地区特色产品,如闽南鞋帽服装、武夷山的红茶、莆田的工艺品等等。在这些交通量很大的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我省特色产品,有利于加强同外省商贸流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与物流业务相结合,利用服务区点多面广、交通便利的特点及经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优势,利用服务区用地建设小型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作为散件、小件货物集散地,建立高速公路网络快速货运系统,开展运输、仓储、配送、中转、包装等综合性物流服务,既可以充分利用现存资源,为社会提供多功能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又可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确保企业优质高效发展必须实行规范化的经营管理
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形象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撑和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说明规范化经营管理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1)延伸服务内容,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一方面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和服务区做强做大的需求,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到服务区建设领域;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服务区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其所具有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其收益低的必然事实。因此要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垄断经营、网络和资信优势,按餐饮、超市和汽修加水三大类成立专业化公司,依托品牌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统一标准,规范管理,进行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实施有效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统一垂直管理、条块分类核算、合理配置人财物,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经营,促使企业生产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全面提高了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行人才战略,实现人才的良性流动。一是借外脑,融智力。善用外脑、善于融智,是现代企业拓思路、求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服务区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大都就近招工,素质参差不齐,具体做事的人多,明思路、定战略的人少,要选定几位专业人士为服务区运行与管理顾问,融集社会智力资源为己服务,借用外力弥补自己之不足;二是要勤学习、练内功。服务区要发展,离不开一支好的员工队伍。要聘请专业人士培训员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让大家一开始就从思想上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要让整个服务区形成学习业务、研究业务的良好风气,一边学习一边服务工作,学中练、练中干、干中学,苦练业务基本功,达到人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并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引人员、强管理。立足高速公路系统内部职工队伍,在路政、征费等部门内进行良性的交流轮岗,发挥他们原先在高速公路系统内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管理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提升;通过面向社会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壮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和广阔的视野,确保打开服务区持续上升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