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1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而许多农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如土地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因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发展进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麦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将重点研究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作物机械化的推广,争取大力发展。据报道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2年的57929.8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的102558.96万千瓦,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45705.75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58957万吨,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37.0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2377亿元,可见农业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1.2存在问题
1.2.1农业机械装备量及结构问题当前农业机械装备以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装备为主,大型机械较少。动力型机械数量较多,而专业的用于农业作业的机械较少,且用于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机具少,机具的档次层次不齐,性能良莠不一。1.2.2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机械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西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其他地区低;而北方地区机械化发展条件较西南地区好,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1.2.3农机门类品种缺陷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用于小麦的农机有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专门的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如今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适宜山区及丘陵地带播种、插秧上的机具不多,维修和售后服务也跟不上。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在减持,但是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北方玉米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南方由于玉米品种问题和土地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2.4农机使用问题农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买不起、用不好、效益差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有限,虽然政府有农机的补贴政策,但农机的价格较高,许多农民买不起农机。有些农民能够买得起的农机,但是文化素质有限,农机只能完成简单的农业作业,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2],同时还可能造成故障多、效益低的问题,这大大地影响了农民引进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即劳动力和土地。一方面,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投入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中去。但是农业机械化仍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以完成农业作业。目前,农村大多数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无法满足机械化农业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的,实行初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家庭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导致土地分配的过于零碎,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的推广,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3.1发展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⑴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数量,及其与农具的配套比例;在中小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基础上,鼓励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⑵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尤其是水稻、玉米生产及秸秆还田等的机械化工具,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⑶推动跨区作业,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市场效益。
3.2发展趋势
3.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改善随着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和需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政府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机械化,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3.2.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增高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水稻、玉米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他农业生产如畜牧业生产方面对机械化的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养殖场、人工草场的建设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3.2.3农业机械化更新升级需求增加随着全球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机械化信息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这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重远.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2
当今世界,社会诸方面高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现代化又是农业生产力关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以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最现实的选择,又是舍此无他途的“华山一条路”。
农业机械化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考察世界各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其机械化程度,都是农业发展中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分析我们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其基本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当前,从我国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和经济、技术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一、深入解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农业机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其广泛地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彻底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实现人类的最终获得解放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以导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关键在农业。要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形态,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和必经的途径。
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对解放人类和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农业机械化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
毋庸置疑,无论从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局来看,还是从发展农业机械化本身来认识,都必须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农业机械化不局限于一村、一场、一县、一地市,甚至于一省、一国、而便其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范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兼容并蓄,吸收更先进经验、技术的滋养,积累领先一步的资本,以求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把经济效益提高到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机化有关单位要增强活力,就必须解放思想,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技术报服务和经营服务活动中增加积累,并努力争取国家和有关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经济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备条件,空中是建不起楼阁的。
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当前,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积极开辟综合经营。具体来说,县、场级农机化服务机构的站、校、公司要大力发挥技术技术、经济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服务,把技术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规模区、片的农机化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使之由行政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同时,要积极扶持、指导乡镇、作业区、村、队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户开展社会服务,逐步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网络。
加强国际交流,融入农业机械化世界大市场。敢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参与到农业机械化世界性社会化服务中,这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国外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具有极大推动促进作用。同时,我们的经验、技术、设备对外部市场的发展进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促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依法行政,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其产业的弱势特征和需要扶持保护的本质特征日显突出和重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以市场为唯一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在范围内,是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的。
实际上,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保护、扶持措施,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相关规则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要求的。事实上,许多国家在实现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都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产业。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日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面临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速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4.89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 293.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万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65%、25.6%、16.3%,其中小麦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分别达到68.7%和61.8%。全农机行业能生产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渔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小农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16大类103类4 000个品种(规格)的农机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小型碾米和制粉加工机组等农机产品出口北美、南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跨入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应用,从总体上看,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常被称为农业基本机械化阶段。[2]目前,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3.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加强生物性技术进步模式的利用
我国很多地区尽管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是并没有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但是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要适当地采取生物技术进步。因而应采取先机械技术措施、后生物化学措施,并以前者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
3.3生产技术高科技化
采用高新技术跟踪世界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动向,采用高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精确化、高效化与自动化;重点研究机电液一体化、微电脑技术、航空航天技术(GPS、GIS、RS)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发展精细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监控水平以及舒适性与安全性。加强农业机械共性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如降低动力排放、噪音与振动;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配套件可靠性研究;人机工程及安全性、舒适性;农业机械工作部件与物料相互作用机理如地面机械脱附减粘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技术、仪器、设备研究等。适度规模经营所需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如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植、收获机械;玉米育苗移栽,收获机械,大田作物间作套种成套机械,棉花、油料、甘蔗、甜菜、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与运输机械。[3]
3.4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更好
2004 年6 月25 日颁布新的机械化促进法。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3.5关键机械化技术要求提高
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
3.6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和尢为重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收小麦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仅有6万多台,而2003年达到36万台。小麦机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82。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0(2):245-248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具体应用;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不能缺少机械技术作为保障,通过运用新型的机械技术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操作强度,同时也符合了新时期的增收与增产目标。目前的状况下,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都已经意识到了农业机械技术的价值所在,因此也在探求适合自身的机械农业新模式[1]。运用自动化的手段和措施来调控农业生产,此项举措有助于优化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实效,确保达到更高层次的农业效益。
一、新型农业机械技术的具体运用
(一)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新型技术
与传统技术模式相比来看,建立于网络化前提下的新型机械技术体现为更显著的实效性,这是由于网络化的手段有助于提升综合性的农业效益,其中典型为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及其他学科,此外还可能涉及到植物学等多样性的学科。在网络化手段的辅助下,针对农业生产构建了网络通信体系、全球定位体系以及地理信息网络,通过运用实时监控的措施来判断全过程的作物生长状态。每隔特定的时间段,实时性的监控网络还能帮助农户鉴别潜在的病虫害隐患,因地制宜实现水肥的优化配置[2]。在必要的时候,农户还能够运用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精准化的全过程生产控制,提升了精准作业的水准。
(二)人工智能的技术
早在上世纪末,某些发达国家就创设了人工智能的新型农业技术,并且将其融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具体来讲,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挖土活动、放牧活动、采摘活动以及渔业活动等,从而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都运用了智能化,提升了整体上的智能化层次。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拥有了智能化的激光拖拉机,运用智能操控的方式来操控激光农业设备,从而实现了精确度更高的拖拉机定位,以便于随时调控行驶方向。除了上述的技术措施之外,人工智能还能用来判断土壤本身具备的化学成分以及土壤湿度等各项要素,在全面检测的前提下再去进行实时性的信息反馈,因地制宜给出可行的种植模式,优化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资源。
(三)自动化的操控技术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自动控制技术正在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流程,运用自动控制的措施有助于突显更高层次的生产实效,对于整体上的劳动强度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减轻[3]。因此可见,自动控制有助于提升农业效率。近些年来,日本等国家正在尝试运用上述技术来研发新型的联合收割机,对于新型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了半喂入的改进。在自动显示信息的基础上,对于收割机在各个时间段的收割状态、转速以及其他各项指标都能进行全方位的结合处理,对此进行实时性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控制。对于脱粒机如果能够予以自动化的改造,就能随时控制脱粒时的速度与负荷量,同时也避免了过高的运行负荷。因此可见,建立于自动控制前提下的新型机械技术拥有优良的推广前景,尤其适合运用于改造收割设备。
二、探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时期后,信息化正在融入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与之相应的农业机械也产生了全方位的转型。近些年以来,农业机械的新型技术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典型为联合耕作技术、液压技术、钻机技术以及水井技术等。相比来看,建立于机械化前提下的新型农业技术具备更显著的实效性,对于粗放式的传统农业模式进行了全面摒弃,进而推进了可持续的新时期农业进步与发展。因此可见,现阶段的新型农业呈现精细化的整体趋势,上述现状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技术的综合水准。从技术演进的趋势来看,未来阶段的新型农业技术将会融入更多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要素,在这其中也涉及到信息化的新型技术模式。例如:自动化控制运用于新时期的机械化农业,有助于提升农业产能并且增添其中的技术含量。近些年以来,农业机械的很多高新技术都运用于日常的农业生产,针对农业生产的实效性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优化了各个流程的农业生产。因此可以得知,农业机械新技术在根本上符合了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趋势。未来在具体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要致力于强化宣传,确保更多农户都能接受并且认可新型的机械化农业,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推广全新的机械化模式。针对多样化的新型机械技术都应当融入农业生产,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舒适度与安全性,简化原先繁琐的农业操作流程[4]。作为农户也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接受现阶段的新型机械化方式,并且尝试将其运用于自身的日常生产,推进增收并且保障持续性的农业发展。
三、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农业机械的新型技术措施有助于提升农业产能,确保农户拥有更高水准的经济收益。在现阶段的各个生产流程中引入智能化以及机械化的操作模式,有助于缩短整个流程消耗的时间,进而在最大限度内减轻了农户本身承受的负担。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要致力于推广全新的农业机械化新型技术。
参考文献:
[1]张静,杨宛章,张吉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2):71-74+77.
[2]林本山,林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14(7):19-20.
[3]李丽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27.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未来发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而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却是全国人口的一半。因此,要发展国家经济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管理好农业经济,然而农村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就必须突破农业经济发展这一“瓶颈”。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设想,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期望能达到与整体经济水平同步提升的水平。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
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是小面积耕地作业,即便是相邻的两片土地,都会因为在种植时间不一致或者耕地地势的高矮差异产生不一样的种植物。不仅如此,在后期的培育和收割过程中更能产生巨大的差异,比如灌溉、施肥。离水源近一些的就能得到更充沛的营养,相反,耕地高一些,距离水源远一些的可能因为不方便而得不到那么多的灌溉和施肥。所以,在农田作业的过程中,最后的收割物总是会显得参差不齐,这也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异。尽管有些地方被大量承包,但是却因为“短期效应”的影响,让承包人也不愿意投入资金来改善分割地不同的现状,仅仅只是在其他农业方面最到了统一。
除了少数地区实施了用小型农机具耕作外,其它大部分地区都是靠人工种植,因此并没有实现全面性机械化,即使政府已经对农民进行了在农业上的经济性补贴,而使他们自己全身而退,不再接管农民的产业问题,从而使整个农田作业机械化不高。比如在生产稻谷作业的过程中,在水田的翻耕和谷子的收割都用到了机械,但是水稻插秧却仍然是人工。目前,全国机械插秧普及率大约28%,虽然还有待长进,但是农田作业技术相对以前的技术还是有所提高的。
因为土地养护的不到位和人工培育的不便捷,使农作物产量会很难提高到国民期待值。农业技术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因为物资条件、环境因素、人文素质的影响,尤其是小农业经济的“瓶颈”效应,致使大多农田作业还停留在检验期,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有的村镇对农业发展非常有先见之明,从选中到培育到收割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来进行指导,甚至还会印发传单、广播宣传来对农民进行专业引领,但是农民的人文素质层次不齐,领会的能力也各不一样,特别是农民是经营自己的小块土地,拥有非常大的自主管理权,所以他们不太听上级给与的建议而是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来进行管理。有的农民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过多地使用农药和激素肥料造成产品不仅没有提高质量甚至会造成人身的健康威胁。农田专业也因此不能很好地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及时有效地养护农田并限制了农田质量和产量的发展。
农户对农田的管理非常的随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尽管农地主要是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但是实际选择播种品种的面还是很广的,比如,适合旱地的农作物就有芝麻、玉米、黄瓜、花生、辣椒等,适合水田的农作物有油菜、水稻、经济作物等,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季节性差别的。因为农作物是按户分散经营,各种市场信息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农户,所以在产销连接不紧密的情况下,很容易致使有的农产品供大于求,而被迫使作物的价格下降,从而让农民的收入降低;而有的农产品却是供不应求,让极少产出的农作物变得抢手,虽然产物的稀有会使之价格上涨,但是产量的稀少并不会给农户带来多大的效益。所以农民应该及时清楚市场的需求再来进行选择性的农作物耕种。
二、农村经济发展远景及其协同发展
在中国,有一些人在城市商业化的进程中积累了财富,而仅仅靠收税来限制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也依旧难以改变中国贫富差距大的国情。所以,为了更好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就应该着重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首先是政府注资。也就是除了农地以外的股权由政府机构来投资,资金全部由乡村政府来承担。这种模式就是让政府机构招聘经营管理层来监督资金的运转,来确保农田会有增值的空间。其次是集体股权。意思就是将全部吸收农民股份,按照乡村人口的劳动力来折股计算,每一股的价格可以参考当地的实际经营。这种模式让农民参与其中,充分的调动了民户参与的积极性,因为是农民的参与,所以在所有制的形式和产权的分配上也不会有异议。
另一方面,可以在小城市中建立农产品加工厂,让农民作为工人,将部分农村人口转到中小城镇工作。可以在中小城镇规划房产来解决这部分人的居住问题,农业人口流动与农民身份的把控一定要井然有序,农村人口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农村耕种,一部分人会留在中小镇成为农民技工。他们可以在中小镇和农村交接的地方开发农民产业区,让一部分农民在专业指导下继续生产农作物,并将产品加工和产品生产前的一系列操作都与中小镇的工作进行合作,使得这部分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转移到乡镇村民,促使农产品的接个更接近其价值,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有的农村地区将以前分散居住的村民分布整合到一个地方集中居中,农房的样式统一且格调符合当地村民居住风格,整齐且宽敞就类似城市里的街道小区,非常便于管理。当人口转到了集中区域,对于以前留下的房屋,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房屋可以进行评估后购入,购入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修缮和改造,最终可以建设成“农家乐”或“乡村别墅”。甚至部分改造完成的房屋可以进行出售或出租,因为乡村更好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会吸引更多的城市消费者。
最后要想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视九年义务教育,虽然由于“收入效应”的影响会致使农村的教育水平始终达不到大中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薄弱,致使哪怕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城市里的学生已经能熟练的操作电脑,甚至说流利的英语,而农村里的孩子却连电脑长什么样,英语怎么发音都不知道。因此有良好的经济的发展才会会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才会整体提高村民的人文素质,同时,经济条件的好转才会吸引更多的城市教师走向农村,才会使中国的教育程度得到全面的改善。
要保障农村经济模式更好的开展,就需要加强和创新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商业化技术的提高和农业的技术改进;科技发明不断让更多的新机器用在耕地上,从而带动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农产业的基础建设;第三产业的配套服务更好的提升了农场环境的服务环境。所谓没有整体的互动就不会有整体的效应,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在协同的策略上去实现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陈正兵.农村经济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2013(19).
[2]马晨.浅析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安士平.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04).
[4]刘恒新,范学民.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未来发展[J].农业机械,2004(10).
[5]徐雪高,曹慧,刘宏等.中国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展望,2012(11).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 机械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22-02
近年来,提高鲜食玉米的收割率一直都是政府和专家们都关注的问题,是我国近代玉米种植发展的重要环节,鲜食玉米收割率的提高一定会使我国各个地方的农业发展迅速。文章结合当前我国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应性的对策。
1 鲜食玉米机械收割的特点及其意义
1.1 鲜食玉米机械收获的特点
根据不同玉米种植方式的不同,鲜食玉米成熟之后,用机械对玉米完成摘穗、果穗剥皮与青贮等处理的过程,就是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1.2 鲜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1.2.1近年来普通玉米价格低且不稳定,导致农民种植玉米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种植鲜食玉米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普通玉米,因此鲜食玉米的收获机械化,实现了玉米秸秆还田采摘一体化,将高科技、低污染、高效率融为一体,鲜食玉米的收获机械化也为农民实现了增收。
1.2.2鲜食玉米营养极其丰富,随着种植业的快速经济发展,鲜食玉米的前景也十分广阔,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
1.2.3种植鲜食玉米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广大农民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调查,每亩可种植鲜食玉米4000株,合格穗可达75%以上,平均亩产800~1000千克,平均亩产值1600左右,而普通玉米的每亩收入在900元左右。
2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对比
2.1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特点
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和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玉米收获(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从总体设计上看,国外机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用于玉米果穗的收获机,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一些国家,由于玉米在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不适合直接脱粒,故采用专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果穗,如乌克兰赫尔松康拜因联合收获机制造公司的kcky-6型玉米收获机,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与青贮联合作业,实现穗茎兼收;另一种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配置专用的玉米割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其种植地块大且多为一年一季种植,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低,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如美国的JohnDeere公司、Case公司、德国Mengle公司和道依茨公司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绝大部分是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换装玉米割台,并通过调节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进行玉米的联合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正在向着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大喂入量和高速方向发展。喂入量已由一般的5.6kg/s发展到10.12kg/s,所配发动机的功率最大到243kW,正在研发的有276kW;割台最大割幅已超过9m,配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玉米割台由收割4-6行发展到收割8行,最高作业速度超过3.6km/h。
2.1.2向扩大机器的通用性和提高适应性发展
除发展多种专用割台(大豆、玉米、向日葵、水稻或捋穗型割台)外,同一台机器还可配不同割幅的割台以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单产的需要;改进机体结构(如收割台的仿型机构、清粮室的自动调平装置等),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作物和倾斜地面;行走装置配置多种宽度的轮胎、履带,以提高工作的适应能力。例如,法国布光公司生产的2行、4行和6行糯玉米、种子玉米收获机械可进行鲜食玉米收获,收获质量好,生产率高,但是价格昂贵。美国纯考普公司研制的收获机可配备一行或两行玉米割台,同时也可配备1.5m的油葵割台,实现了一机多用。
2.1.3高清洁度的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更为深入
对保持收获中低损失率,高清洁度的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更为深入。新型脱粒分离装置的研究,以提高生产率,减少谷粒损失为目标,是现代玉米联合收获机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纹杆切流滚筒及键式逐稿器的脱粒分离装置之后,双滚筒横置的轴流式结构应用广泛,之后又研制了单滚筒或双滚筒纵置的轴流式脱粒分离结构,大大提高了脱粒效率。
2.2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特点
2.2.1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理论研究工作,但没有完成定型生产;从7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机具到自行研制开发生产两个阶段,试制成功玉米收获机械20余种;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机化研究所、北京联合收获机厂、新联集团和山东烟台农机所等单位的带动下,全国掀起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近百家;到21世纪,生产和开发玉米收获机的企业剩下数十家,玉米收获机机型有近百种。近几年,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玉米收获机市场非常火热。目前,国内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有4种机型。
2.2.2多行悬挂式和牵引式玉米收获机
多行悬挂式和牵引式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秸秆粉碎处理作业。该机型性能可靠,机具保有量大,零配件通用性高,结构复杂,技术相对落后。多行悬挂式玉米收获机代表机型有天津富康公司生产的4YW-Q型、山东玉丰和国丰机械厂生产的4YW-2型、北京金乐公司生产的4YW-3型等;多行牵引式玉米收获机代表机型是丰收-2型,由于该机型机组过长,作业前需人工开道,不适应小地块作业,现在已经很少生产使用。
2.2.3兼收小麦和玉米的互换割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互换割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以小麦机底盘改进开发的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秸秆粉碎处理作业。其优点是机具性能可靠,零配件通用性高。由于其通用互换割台可以兼收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整机利用率高,成本回收快,所以近几年该机型销量猛增。代表机型有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三王4YW-3型互换割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在4LZ-2.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通过割台的互换,加装玉米输送升运器、玉米集穗箱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来实现玉米的联合收获的一种新型玉米机械收获机械。经专家鉴定该机整体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2.4专用玉米收获机
专用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多行玉米的摘穗、果穗集箱、秸秆粉碎处理作业。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籽粒损失小、效率较高,卸粮方便。缺点是没有大面积推广,部分零部件更换困难。该机型一般采用拉茎棍+摘穗板的摘穗方式,不带剥皮机。代表机型有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YZ-5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2.2.5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以4YZ-3和4YZ-4型居多,可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剥皮、果穗集箱、籽粒回收、秸秆粉碎处理。其优点是机具性能可靠、功能齐全、籽粒损失小并可回收、效率高。缺点是价格高,不适应小地块作业。此类机型的销售用户主要是东北地区和新疆、内蒙古以及一些大型农场。
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方式不统一,行距差异性大
各个地区玉米种植习惯不同,玉米行距从50~70cm不等,种植方式的差异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效果。我国的大部分地貌收获机在收获的时候需要反复的对行、卸粮、转弯、固定等,这样会对地面进行反复的碾压,而且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机械的工作效率。而各地形成的种植习惯,致使玉米行距的难度加大,农机推广部门很难让农民为了适应玉米收获机作业而改变原有的种植方式。
3.2 收获期限认识不一致,籽粒破损率高
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在成熟中期到后期之间最适合联合收割,因为这个时期破籽率比较低,而且质量好。但许多农民认为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应是秸秆枯死、玉米棒下垂之时,而玉米成熟、棒不下垂、秸秆不枯死是玉米机收的最佳时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农民的传统习惯产生了矛盾,导致收获作业期缩短,损失率加大。农作物在收获的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切割,传送,多次脱粒,所以粒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不成熟的鲜食玉米粒水分比较大,硬度相对低,经过高速机打会破损,过干的玉米粒韧性不好,强度低,更容易让玉米粒破损。所以,玉米收获期是影响玉米收获质量的关键,一旦机收时机把握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农民对机械化收获的认识。
3.3 机具本身存在技术问题
机具本身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使得果穗含杂率高。这些技术问题有待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加以解决:一是输送部位易堵塞;二是升运器底部损伤玉米穗;三是缺少除杂装置;四是皮带及割刀质量易损坏。
3.4 收获机械机手素质跟不上
发动机的功率、收割台的升降、液压的正常工作、滚筒的正常运作、调整好刮板链条的松紧度都是收获机正常工作状态的保证。但玉米收获机机体较重,驾驶难度较大,对驾驶员的要求较高。玉米收获机驾驶员很多是拖拉机驾驶员或新学驾驶的农民,缺乏复杂农机的操作经验,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疲劳作业、忽视保养等问题,而一旦出现难题,“三包”服务跟不上,就会延误最佳的收获时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浪费,更影响农民增收。
4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对策
4.1 因地制宜,引进和研发适合我国的玉米收获机
以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低为主攻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拉动市场。根据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研制玉米收获机械时,必须因地制宜,要注重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具,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需求的玉米收获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机新产品的经费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从政策和资源等方面支持农机科研部门、生产企业、农机推广部门联合攻关,研制、生产、推广性能先进和可靠性强的玉米收获机。
4.2 适应不相等的行距
不一样的地理特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还有不同地区玉米种植习惯,有的是平播、点种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都会影响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行距,然而即使是机器播种也是各种各样,40~70cm不等,另外还有其他当地地种植方式,所以关于适应不同的行距需要全面系统多方面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关注在种植玉米初期的品种、播种,还需要关注田间的管理,最后的收获、存储等方面,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4.3 关于开割道与机具的配置问题
我国山脉居多,地势蜿蜒,所以农产较少,田地一般呈地块分布,而且地挨地,地边空行较少,机械收获的时候不方便行动,使用会造成对土地的损害,这也就是侧置式等需要开道的机型一直不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除此之外,关于机具配置,很多机构都是放在机构的前面,机组平衡困难,车身庞大,转向等动作都不灵活,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工作效率也不高。
4.4 秸秆还田处理问题
鲜食玉米秸秆的正确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鲜食玉米秸秆中有的还是患病的秸秆,对于这种秸秆,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工把它们背出田地,深埋处理。大部分的秸秆主要应用有好几个方面,粉碎还田、整秆翻埋、整秆回收和粉碎回怍作为青贮料或绿肥。现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都是配有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摘穗作业和玉米秸秆粉碎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样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4.5 降低籽粒破碎率的技术
鲜食玉米籽粒收获过程中的破损会直接造成玉米的减产,这是整个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非常不必要的损失,摘穗螺式的摘穗机构可以提高收获后果穗纯净程度,但是这样的收获方式籽粒破碎率偏高,不适合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所以降低籽粒破碎率的技术的提高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方面。
4.5.1调整合理的脱粒间隙
破碎率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粒间隙的大小调整的不合适,间隙大,割下的作物不能得到充分的脱粒,就会出口排出,造成玉米粒的损失,间隙过小,作物脱掉的谷粒不能顺利的排出,继续承受告诉滚轮的打击,增加玉米粒的破损,减少产量。然而,脱粒间隙大小的选择主要就是以作物穗头不带粒为目的,间隙越大越好。
4.5.2选择正确的脱粒转速
在机器作业的时候,如果已经将机器的脱粒间隙调整到最好,这个时候还是会出现破损比较多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一下脱粒滚轮的转速。不同的机器在不同的转速下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脱粒。总之,脱粒滚轮的转速要以可以将作物脱干净而且不堵塞滚轮为准,这样的滚轮转速最好,提高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目前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是我国农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加之近些年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逐渐显现出极大的优势。所以我国在发展鲜食玉米品种选择技术的基础上,也要提高鲜食玉米的收割技术,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应结合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品种选育、种植习惯等进行不断地研究,政府相关部门及生产企业都应相互配合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为广大鲜食玉米种植户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董佑福.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S].收获机械论文文集,2005.
[2]尚书旗,董佑福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