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1

农业机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机型到多种型号并存,从简单农田作业到进军农田作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农业机械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时的农业机械还是以前苏联进口为主,从事农业运输作业,作业形式单一,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具。六十年代末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系列、“红旗”系列和“铁牛”系列及小型拖拉机陆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与之相配套的农具也同时投入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初步得以运用,到20世纪末本世纪初,各种型号的动力机械、配套农具、后勤加工机械、场上作业机械、收获机械都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领域之中。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检验农机化发展程度标准。集安市农机运用从纵向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从刚开始的从事简单的农业运输作业到翻耙、起垅、播种;水田的农机作业从耙地到插秧,再到现在的工厂化育苗到水田药物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脱粒的联合收割,到现在为止已有20%的水田实行了从播种到后勤加工全程机械化的程度。过去旱田的收割只能靠人工,现在也有部分农民用上了玉米联合收割机。另外,多种经营的产业很多也运用了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本区域内的支柱产业人参种植也运用了机械浇水。林果业的喷灌、病虫害防治也都用上了先进的农业机械。

2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展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纵观本区域的农机发展历程,农业机械正以不可替代的趋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先进的作用,农业机械发展势头强劲,农机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将逐步发展成一个优势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农业装备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农村农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随着农机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农村快速发展,农民扩大土地的经营数量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量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组织会不断的涌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形式把土地相对的集中,形成规模化经营。也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发展龙头企业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品牌影响力,带动周边农民和周边地区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在国民经济现代化体系中,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变革,现处于关键的转型发展期,而农业机械化在这一关键期必将发挥其先进作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随着农机数量的大幅增加农机从业人员的增多,农机户、农机大户势必走联合发展之路,建立农机合作组织,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向多领域延伸势在拓展。如今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向各领域不断延伸,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装备也将不断有新的科学技术实施运用,如卫星定位、微机运用、远程操控、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用智能机器人或更多很难想象的科学技术必将走进农机的运用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3农业机械发展的潜力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2

设施栽培技术发展应用只是近几十年的事,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比较快,从机械化发展历程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设施栽培技术的兴起与完善(70~90年代)。设施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小拱棚,但是设施栽培设施比较简陋,功能不完善,真正大规模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之后,设施农业的生产由于有了工程技术人员及农机部门的积极参与和组织引导,使进行农业生产的工程设施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提高,设施栽培技术开始起步,然后由点到面地发展。

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2000~2006年)。随着设施栽培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应用,设施栽培机械化技术被提到了议事日程。2001年农机局开始实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把有关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列为创新示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电动卷帘机械等设施栽培机械化技术与机具进行了创新示范,通过财政资金予以扶持。机械化技术的普及与革新(2006年后)。2007年省农机局将大棚电动卷帘机纳入当年农机补贴范围。2008年7月,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快促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省进一步加大了设施栽培有关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2010年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对设施农业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将与日光温室大棚相关的机械与设备列入补贴目录,几乎涵盖了日光温室大棚所需的机械与设备。这个时期是设施栽培技术机械化技术快速普及的时期,并且电子技术开始在设施栽培中得到了应用,一些自动化控制设备开始应用到设施栽培中,涌现出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特色的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并开始引入物联网进入设施栽培生产中。这些基地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设施栽培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比国内外设施栽培技术发展,结合设施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在设施栽培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栽培设施建造标准低,高档设施少。85%以上的设施栽培仍是以简易塑料大棚和塑料拱棚为主,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对设施内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空气等环境因子的调控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恶劣气候条件,设施栽培作物就可能减产,甚至绝产。从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来看,栽培设施的档次决定了栽培设备的发展应用,在一个普通的冬眠式塑料大棚里面,也很难用得上自动化的工厂设备。

二是设施装备机械化程度低,电子技术少。传统意义上的设施栽培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农民工作强度大。近几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设施栽培技术与机具装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仍然不够完善,现有的设施机械装备只能说部分替代了劳动力,但整个生产过程仍以人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不高。电动卷帘可以有效解决人工卷放温室覆盖物费时费力的问题,但自动化程度也不高,仅限于机械卷帘替代人工卷帘放作业。另外,设施栽培中仍有大量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如秧蔓的定期拉放、果实采摘等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可以代替。

三是设施栽培管理水平低,信息技术少。近几年,由于看到了设施栽培给农户和社会带来的显著效益,各级政府也围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工作,压缩粮食面积,扩大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但是,现有的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一家一户中实施,栽培管理主要靠个人经验,栽培设施内温、湿度调控以人工调节,肥料营养、病虫害防治还处在凭经验决策时期,加上现有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致使现有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难以上档次上水平。特别是有的地方信息化程度低,农户信息不灵,市场流通不畅,丰产不丰收,直接影响到菜农的积极性和经济收入。

四是设施栽培土壤质量低,无土栽培少。一些多年耕种的温室大棚,土壤质量问题已经明显显现,土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矿物质增多、板结,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微生物含量减少。由于土壤质量的下降,影响了设施栽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无土栽培虽然优势明显,但由于目前生产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健全,尚未被农民接受。无土栽培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主要用在观光农业示范园。

3今后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向

关于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机械化、电子化程度在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农业发展的有利政策,抓住发展设施栽培技术的机遇,加快设施栽培技术中的机械化、电子化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是要提高设施栽培机械化装备水平。设施栽培机械化装备不同于一般的大田作物,由于设施栽培作物品种多,农艺要求千差万别,要想实现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有一定困难。究其主要原因,标准化程度低,种植多样化是制约农业机械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做好栽培设施建造标准化工作,为未来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熟的机械化技术与设备,要分作物分环节重点突破,比如目前可以大力推广温室栽培中需要迫切的小型农业机械耕作技术、温室智能化环境、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低量与超低量喷药植保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等。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引入电子控制系统与设备,走分区、分层、分级实施的推广路子。

二是推进设施栽培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实践已经证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必须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设施栽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因此,应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设施农业示范生产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3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发展;研究

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已经为主要趋势,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主要的实施手段,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只有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发展,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与商品化,才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所以,在本文中,对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了研究。

1现代农业概述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提出的,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大规模使用,并且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逐步的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现代农业利用了先进科学技术,因为在传统农业中,都在使用人力、畜力进行耕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实际的农业生产效率也比较低。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先进化与规模化,降低人工成本的使用,促进农作物生产效率的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也更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生产手段、现代产业体系进行结合,改变了传统生产、加工工作缺陷,实现农业各阶段、各环节的一体化建设。同时,农业与金融行业、商业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也促使农业的一体化建设,在这种发展程度上,不仅促进城乡经济的相互协调和发展,扩展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市场的积极扩展,保证在农业专业化生产趋势下,实现社会化发展格局。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领域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于农业的扶持,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与转变。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优化农业设施装备

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机械设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农业机械化从狭义上看指的是农业机械装备,而广义上看则是覆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而农业机械化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成为了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的重要武器。所以说,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原动力,也为农业集约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安全生产提供了夯实基础。

2.2促进农业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我国有很多学者都在从事农业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但是很多的研究成果从出现到正式的投入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过于漫长的时间周期导致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更新一直较慢,在印象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此外,现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主要成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力的不足以及农业领域内部对于科技动力的薄弱。我们知道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了农机水平的提升。

2.3减少农民工作量

农业机械的出现有效的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能够在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时,将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输送到其他需要人力资源的领域当中。例如,机械育苗将比传统的人工培育秧苗节省了八倍到十倍的时间。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自身所具备的改造功能、开发功能等均会对农业增收起到正面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石化,农机的“战斗力”与“战斗速度”是传统农业人员劳动力难以替代的。而农作物的精、少量播种技术更是离不开大量的种籽、农药喷洒、施肥等环节,而农业机械化的利用则直接为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提供了保障。

2.4促进农业生态化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在提倡绿色发展,要求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兼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在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因为农村的生产力比较地下,根本无法有效的保证农村居民的基本收入,更不用说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了。只有农村的生产力发达了生活才能够赋予、乡村文明建设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不仅改善了传统农村的劳动环境,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劳动力的劳动强度、真正实现了人性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中的保护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而农业废弃物资的机械化处理以及农业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也能够为提升整个的农村村貌整洁程度提供了重要保障。

3结语

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当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生产,合理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从本质上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确保我国现代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荣金.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7,25(8):42-42.

[2]宫丽伟.浅谈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4(1):114-114.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4

判定一个地区的农业是否发达,可看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正是农业的需求增加,促进了农业机械研发工作的发展,致使从事此行业的人员日益增加,这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致使更多的新农业机械在各大农区出现。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晚,前期发展较慢,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其他多数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步伐。

2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业总体水平还处于世界底层,这是因为国内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不高,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则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大发展。由此可以推断,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例,单个农民一天可完成将近2000m2的生产任务,而运用农业机械之后,同样的时间内可完成几十倍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农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表现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工作的多少上,还表现在缩减劳力上。高程度的机械化生产,且具备同等生产力,此种情况下,农业机械就成为决定此地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当下,国内农业生产水平并不高,还无法普及农业机械,只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推广,这是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大发展的前提。

2.2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唯有

不断提升先进农机的普及水平,才能实现农民致富。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一,通常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合理的地区,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必然高;农民只有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机会从事副业,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这属于全新的致富方式,离不开科学农业生产理念的指导。当下,国内许多地区的农民都实现了全面致富的理想,从而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其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大小商品的流通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但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与之对应的商品流通还软绵无力,导致农民即使拥有一定数量的商品,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贩卖渠道,使其收入水平无法得以提升。而投入效率较高的农业机械之后,情况则大有改观,农民获得了更多运输商品的方式,拓展了商品的流通渠道,使农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收益。农业生产机械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农村大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全面奔小康的机会。特别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大好,农民认识到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唯有引进先进的机械,丰富自己的经营方式,实现新农业模式生产,才能获得良好且稳定的收益,这也是保证地方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2.3农业事业与我国经济共同发展

透过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发现,一个国家,唯有在整体层面上实现了工业化,才能为农业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者是共进退、同发展的。而且,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部门不仅可以吸纳工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还可以从工业行业中获得促进农业大发展的机械,使农民增收的愿望由梦想变为现实。这不仅极大地缩减了务农人员同其他行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成为了社会财富均等分配的保障。

2.4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

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个别地区盲目引进农用机械,期望通过农用机械数量的提升,来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事实却经常事与愿违。这是因为,这种方式仅看到了区域内的农机推广现状,却忽略了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机械设备的数量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经济混乱。因此,农村要想发展经济,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科学配备机械,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创收的目标。这需要对农机的推广范围加以调整,既要重视农业,又要把农机应用于同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之中,实现各行业的和谐发展。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农场,因其普及了农用机械,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才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此类农场已成为使用农业机械的楷模。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主要模式,受资金所限,不能购买大型的农业机械。针对此类情况,国家需要对农机推广理念加以调整,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比如,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型拖拉机,辅助农业生产。此类拖拉机使用起来极为简单,且辅助作用良好,属于农用机械首选种类之一。

3结语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5

我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变革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进步是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关于农机技术的推广机构遍布各地,它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1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依赖于推广

农机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需要运用到生产与发展中去才能凸显其作用,这就需要有人深入农村,对农民群众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试验示范。农机技术的推广部门作为农业科研成果与生产件的纽带,在其中起着连接作用。

1.2农机技术产品的二次开发以及技术的完善需要技术的推广才能得以完成

农机技术的推广是将技术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对技术的再认识。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技术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及时反馈,科研机构有针对的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生产;同时,深入的推广,可以了解到农民对农机技术的改革要求,通过农民在实践中的建议,帮助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先进性。[1]

1.3农机推广迎合了农民群众的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产技术受到环境、地域、经济等条件的影响,生产技术千差万别。这些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国的农机技术需要不断的进行推广,需要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对具体的农机操作对象进行示范操作,及时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术,并发挥带头作用,促进更多农民对农机技术进行学习,提高农机运用水平。

2农机技术的推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也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与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对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其地位不然容忽视。在农业发展中要努力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

2.1农机技术的推广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技术推动农业的生产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然而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生产:首先农机技术的推广符合了粮食生产的要求;其次农业设施以及经济作物的发展需要农机技术的推广;第三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农机技术的支撑[2]。另一方面,农机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第一,农机技术的使用加快了农村的建设速度,提高了新农村的水平和质量;第二,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机械化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拓展了使用领域。农机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利用到秸秆还田、机收打捆,变废为宝,而且避免了秸秆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2.2农机推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有着主导作用

农机技术的推广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结构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生产结构的调整依赖于农机技术,农机技术的大力推广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在技术方面的运用,农产品附加值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农机技术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及时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农机技术的运用节省了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3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条件,起着决定作用

新社会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相比于农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是农业现代化的前,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机推广。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农机技术,它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水平;农机技术在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中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3总结

农业机械发展历程范文6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就是把农业置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技术科学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标志。搞不搞机械化,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强抗灾能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农业徘徊不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对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后劲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