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1
__年11月16日,__区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社会反响强烈。留守儿童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应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__区作为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地,留守儿童较多,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新的挑战。__公安分局立足职能,以“守望乡村”工程为契机,联合教育等部门对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研,现分析研判如下。
一、__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__区辖21个乡镇办事处,全区总人口82.4万人,全区共有农村儿童102__人,其中,留守儿童 41798 人,占全区总儿童数的16.58%。__区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亲单独外出务工,母亲留守家中。全区留守儿童分布广泛,犹以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大山包、炎山、盘河、大寨子、苏甲、田坝、靖安、苏家院等八个山区乡居多,留守儿童在校生达45%。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
二、存在问题
__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较多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缺失一突出”。
(一)家庭管理缺失。
一是监护高龄化。经调查,全区92.6%的留守儿童都由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 “四老”负责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二是亲情片面化。经调查,全区留守儿童中57.2%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时外出。由于父母忙于在外打工,只能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开导和鞭策。在最需要安全感的年纪,孩子们精神上得到的却是极度的孤独与无助,久而久之,他们对亲情、对社会的理解片面而消极。三是心理障碍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缺乏联系,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容易出现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封闭、冷漠、叛逆、行为孤僻等障碍性特征。经对我区部分乡镇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感觉生活幸福的留守儿童仅占5%;感觉还可以的占20%;感觉生活不幸福的占70%。5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最想父母为他们做的一件事是回家。当问及“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时,选择“孤单没人聊天”的占33.05%;选择“生活没人照顾”的占46.29%;选择“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占14.1%;选择“其他”的占的6.38%。当提及“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时,选择“给父母打电话”的占40.76%;选择“老师”的占17.90%;选择“亲戚”的占18.10%;选择“自己解决”的占23.24%;有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过度思念父母”、“生活缺乏照顾”、“遇到困难缺乏开导”等问题。
(二)学校管理缺失。
一是缺少专门呵护。我区留守儿童基本在本乡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由于学校学生多,学校不具备条件,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即使想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关爱,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缺少时间精力。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管理和特别地关爱留守儿童,加上很难有机会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难以管理和帮助得很细。经调查,我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其中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2%;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很好的占10%;较好的25%;一般的42%;较差的18%;很差的5%。
(三)社会管理缺失。
一是政府管理缺失。虽然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关注重视,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和关爱,但全区没有开设一个真正为留守儿童服务的“留守儿童之家”。二是职能履行缺失。政府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书刊等文化传媒监督管理相对缺失,对一些娱乐场所管理不严,让一些缺少亲情关爱、本就精神空虚的留守少年深陷暴力、庸俗等腐朽文化之中,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经调查显示,全区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今年4月5日,分局特别行动队摧毁1犯罪团伙,破获抢劫、抢夺案20余起。4名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均为未成年人,有2名是留守儿童。4人的作案手段是从电视剧中模仿而来。
(四)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监护不力引发的伤害隐患。20__年至今,__区已有14名留守儿童因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有10名儿童失去生命。在引发伤害的因素中,溺水是第一杀手,其他依次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施工事故、跌伤等。经统计,仅今年以来,__区共发生4起儿童溺水死亡事件,造成6名儿童死亡,其中5名为留守儿童。二是家庭空巢带来的治安隐患。由于农村青壮年
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部分村组出现老的老、小的小的家庭空巢化现象,留下人身财产、家庭生活困难等安全隐患。尤其是留守女孩极易成为犯对象。今年以来,__区共发生7起案,破获6起。7名受害人有6名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年仅13岁,最小的年仅3岁。未破的一起由于受害人年仅3岁,长期由祖父母照顾,发案几个月后,外出打工的父母才前来报案,导致有关证据灭失,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此外,留守儿童被拐骗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今年4月初,年仅13岁的女童袁某因家人监管不力被拐卖,案发近1月,在外打工的母亲才赶到苏甲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历经1个多月、辗转6千公里,在浙江嘉兴一工地成功解救被拐卖女童。三是教育不力潜在的发展隐患。由于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相对较大,且大部分生活在偏远地区,已达到实有儿童的75%以上,但缺乏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关爱,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状态中。
三、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可见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管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家庭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新农村未来人口与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作为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主力军的__公安分局,面对日趋严峻的治安形势,警力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繁重,还要承担大量非警务工作,仅靠公安机关一家承揽留守儿童相关工作是不现实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心理等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管理好、发展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可以预见,在畸形环境成长的下一代将产生更多的马加爵,更多的挪威于特岛枪击案、更多仇视社会的连环杀手。
(一)调整思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调查显示,全区75%的留守儿童生活在偏远山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交通闭塞。他们的父母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丢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子女到外地打工谋生。较多的留守儿童父母称“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留守儿童现象,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当地党委和政府应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使更多的农民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实现就地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学校基础设施及资金投入的薄弱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入力度,从三个方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工资的投入;大力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同时,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其监督机制,以保证这些资金的投入落到实处。
(二)改革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农村的儿童原本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留守下来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处境则更加艰难。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各级政府应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此外,还应鼓励城市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允许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在指定的公办中小学就读,并一律免收学杂费,有正式学籍,并在评优奖励,竞赛活动,升学等方面和城里学生享有统一的权力和标准,以消除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所遭受到的歧视,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办事处政府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逐步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提供周到的服务。尤其应该发挥乡级政府的基础作用,可逐步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与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普查工作,督促村委会、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共同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二是设立专门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机构和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缓解其生活压力,改善其身体状况,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整合力量,形成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切实保障农民子女的教育平等权益;民政部门应及时为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督促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结对帮扶、沟通交流、寄宿优先等制度,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部门应定期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与必要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条件; 司法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公、检、法、司等部门应各司其职,遵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体现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侧重于教育, 着眼于感化, 立足于挽救,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羁押、预审、、审判、辩护、管教“一条龙”工作体系。文化部门应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三室”(游戏室、台球室、录像放映室)、“两厅”(歌舞厅、卡拉OK厅)的整治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音像市场经营秩序;劳务输出部门和劳务培训机构应劳务培训中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知晓自己对留守儿童抚养教育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妇联应组织兴办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共青团组织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村委会)应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随访工作,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与教育义务。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一是各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专门管理,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合力效应;同时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设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是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培训指导,让家长以更多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重视家庭教育,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子女养成良好习惯,能够明辨是非、善恶。三是农村社会要建立由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等组成的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齐抓共管,共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问题留守儿童”,应及时帮教,及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促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2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性格缺陷导致行为不良。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一般是年初离家,年底前回家,与留守孩子联系较少,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连起码的关心和照顾也不够。而这时的儿童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的分离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使之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不求上进,少数儿童竟然迷恋网吧。少数经商务工父母在外发展较好,总认为对子女缺少关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金钱、物质上无限的满足,以此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补偿,这样,使孩子逐渐形成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奢侈浪费等陋习。
2.无心学习,成绩普遍下降。留守儿童由于性格缺陷,导致行为不良、学习成绩下降外,另一个原因是: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普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他们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长大后走父母的老路外出打工挣钱;“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思想直接影响其子女,从而导致孩子无心学习。加之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效果极差。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绩只能每况愈下。
3.缺乏亲情,安全隐患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得不到父母及时正确的指导约束,因而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要从关心关爱入手。首先,要纠正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的错误认识,而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上,做到每周交流两至三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应经常与子女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学习环境好,有一定文化、责任感,能较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若不然,应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再次,留守儿童父母还要端正认识上的另一误区,根除“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思想,引导孩子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2.学校教育是重点
①学校应逐步建立留守儿童监测机制,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组织教师开展“家长”、“留守之家”、“老带扶”、“手拉手”、“健康心连心”等相关系列活动。
②学校要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搭建平台: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校开展班队主题会、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走进打工者等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家长的艰辛与不易,增进学生对家长的理解与沟通。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有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留守儿童与他人沟通交流、乐观、合群的品质,以改变性格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④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老师;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⑤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和生活环境。
三、社会教育是核心
①社区(或村部)要配合学校开展定期的(如每月的5、15、25号)“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日,可联合采用座谈会、随访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
②有条件的地区由学校、村居委会、共青团等根据已有条件建立村组留守儿童工作室、托管所等活动中心;组织乡村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学校、社会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力;村委会应建立农户邻里管护网,使每个留守儿童有人管护,让留守儿童充分受到社区的关怀;保证其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 主要问题 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还将继续向外流动,“留守儿童”队伍必将不断扩大。因此,要切实动员社会力量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关注他们、关爱他们,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保护其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文章分析出问题及其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中心学校现有学生621人,“留守儿童”有71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11.4 %,经过调查分析,目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留守儿童”,由于和被监护者之间存在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只提供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少精神、道德上的约束;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差距大,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因此,他们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孩子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得力不从心,使监护行为简单化。另外,由亲朋好友抚养的留守儿童,监护人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物质上让孩子得到满足,以便以后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但在孩子的教育上显得束手无策。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教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学生抓住这个空当,在学校欺骗教师,在家里欺骗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陷入尴尬局面。
(二)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家庭教育不足,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使得他们大都是学校内的“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思想单纯,自我约束能力差,法制纪律观念淡薄,加上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迷失方向,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致放任自流,有的还模仿社会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他们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亲情的关爱,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绪消极,缺乏爱心和与人交流的主动性。不少“留守儿童”心理承受力差,有的内向、自卑、沉默、悲观、孤僻、冷漠,有的骄横、任性,易冲动,脾气暴,爱走极端,这种性格和情绪缺陷,必将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
(四)“留守儿童”丧失家庭监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留守儿童”,由于祖孙辈的年龄相差比较大,且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更谈不上辅导,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丧失家长监管,缺少学习动力。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不少“留守儿童”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厌学,成绩不理想。
(五)“留守儿童”缺少有效的亲情管护,人身安全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再者,由于缺少家长监管,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1.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开校初,以班级为单位摸清留守儿童数量,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留守原因、联系电话、监护人等。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应经常与 “留守儿童”父母通过电话,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外,班主任还要通过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监护人,一方面向这些监护人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这些孩子。
2.实行教师结对帮扶制度、“谈心”制度。开校初,政教处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让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每人承包1—2名“留守儿童”,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帮助和学习辅导。政教处、 班级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教育“留守儿童”遵规守纪,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如果条件容许,应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疏导;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为他们打开“心结”。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等。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地沟通,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这些对教育转化“留守儿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家长要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同时,做到在外地多与孩子联系,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团聚,在孩子生日或传统节日之时送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使孩子有“父母行千里,心中有孩子”的美好感受,这些对培养“留守儿童”的亲情感和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亲情联系,多方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全方位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共同构建农村学生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2]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3]陈丽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6(22).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①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②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③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所以留守儿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二、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亲情呵护的缺位,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2)学习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学生,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学生,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另外,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4)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又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使得原本薄弱的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打折扣,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他们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等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很多孩子正在成为问题少年甚至已经开始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应逐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进城上学。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再次,家长学校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3)用关爱、亲情营造温馨生活环境。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另外,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与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还要经常与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发家致富与养儿育女两不误,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对策; 探讨; 研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中国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 55 万,占农村儿童37. 70%,占全国儿童21. 88%。与2005 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 万。日益增长的留守儿童数量给予了社会更大的压力。
1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1. 1 亲情教育缺位,感情荒芜据调查显示, 46. 74%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务工,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 67%; 有10. 7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同时,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 37%,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由此对应的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5. 7 万,而且这个数目还在增长。父母因为经济原因外出务工,与孩子聚少离多,完全不能扮演亲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而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种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完全不能得到未成年孩子该有的关爱,一种社会的抛弃感在他们心底滋生,在此类思想出现时也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得到纠正和引导,孩子逐渐开始学会自我封闭,衍生出自卑、孤僻、冷漠、散漫等不良性格。
1. 2 社会教育氛围稀薄,教育质量低下据相关报告指出,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 2 岁, 56%的年龄在60 岁以下,绝大部分在50 ~ 59 岁。但是,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外,在偏远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匮乏,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硬性教育处于最底线。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只有2%的留守儿童成绩优秀, 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占到了88%。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 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教育成果让人不忍直视。与此同时,农村的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较小,各种、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而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思维价值体系尚未成型,错误的引导将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1. 3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弱势群体地位突出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未成熟时期,对于突发性事件缺乏必要的反应和应变能力,不能在突发状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此外,在监护人中,隔代监护占据绝对比例,老年人的监护意识又十分薄弱,山间地头等农村环境又处处隐藏着危险,留守儿童缺乏周全的看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某地区三兄妹的溺水身亡也再次为留守儿童的安全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来自于某些犯罪分子的威胁也时刻危及着留守儿童的安全。在此类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保障体系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其弱势群体地位令人堪忧。
1. 4 人生价值观不明确,犯罪趋势明显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青少年刑事案件中70%属于3 人以上的团伙犯罪,而且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团伙犯罪尤为突出,成为当今农村社会治安的隐患。留守儿童犯罪的几点特征是: 突发性、贪利性、同伙性。留守儿童犯罪趋势日益明显,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未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渐渐养成为所欲为、自私自利的习惯。据大量的农村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例显示,大多数青少年作案并非事先谋划好,只是一时冲动且动机也较为单纯清晰,他们只是想满足自己一些欲望就突发犯罪想法,且往往是几个同龄人聚合在一起,同伙纠结性质十分明显。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出了问题。暴力家庭、残缺家庭、困难家庭、问题家庭的出现,使家庭的特殊功能受到削弱,易使子女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形成不良人格,成为促成团伙犯罪的基本条件。
2 农村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
2. 1 抱养情况在城市抱养制度逐渐完善的同时,农村抱养则仍旧呈现的是“轻规则,乱抱养”的情况。农村经济落后,甚至一些普通的家庭连温饱都是问题,但是由于在部分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且计划生育监管力度并非很强,导致多胎超生情况的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村地区抱养亲戚小孩的占据较大比例,此外,拐卖以及偷抱等问题也间接地导致了留守儿童比例的增加。在抚养过程中,这一类留守儿童比较特殊,常常会有虐待或者溺爱的情况发生,这也使得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解决存在较大难度。
2. 2 孩子先天性缺陷问题由于优生优育的现念在农村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与此同时农村医疗条件较为简单,医疗物质匮乏,致使残疾儿童在留守儿童中占据一个较大的比例。本来应该是获得更多关爱的时期,这一类残疾儿童却承受着亲情缺失的精神痛苦,双重夹击之下其境况可想而知。此外,由于身体上的残缺,部分儿童往往无法得到较好的待遇,其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如何保证这一类残疾留守儿童的基本利益也成为了社会思考的一个重点。
2. 3 农村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平等的理念广为传播的同时,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维持着“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示出淡漠的态度,其鼓励孩子接受教育的动力并非很足够。相关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不同的监护人对其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数据显示,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一起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5. 12%; 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或与母亲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3. 13% 和3. 11%。正是由于农村充斥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极大的影响了祖国后代的文化素质提高。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 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学校要积极承担其教育者的角色,在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对他们的相关信息做好备案,加强管理,与家长、妇联以及村委会保持密切联系,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积极做出动态调节。开设家长课程,对监护人定时的进行学生方面辅导,针对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情况妥善对家长进行引导和提醒,积极帮助发挥监护人第一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开设学生心理课程,根据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出预防以及疏导工作。妇联、团委、村委会等组织要加强联系和管理,齐抓共管,加大留守儿童管理力度。
3. 2 改善学校寄宿条件,加强学生寄宿管理政府应积极开展学生寄宿条件整改工作,尽可能早地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舒适的温巢。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团体生活的开展将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留守儿童将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感受到关怀从而能够及早的排弃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困扰。与此同时,学校寄宿管理的加强对于学生的安全也将是一个极大的保证。
3. 3 投资兴建农民工子女学校,确保亲情关爱能够到位政府相关单位应加大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兴建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降低学校借读等费用门槛,提高农民工子女核准要求,真正保障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上的起学,上好学。此外,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大规模兴建将切实保障留守儿童能够留在父母身边,真正担当起亲子教育阵地的第一线。
3. 4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劳动力区域性就业积极开展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地方经济,促进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促进劳动力密集型就业。通过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本地区提供更多的的就业岗位以及创业机会,紧紧抓住本地区农民工的务工动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父母外出打工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参考文献。
[1]李振刚,杨继仁。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69 -70.
[2]贺超,王华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理论学习,2011(4):35 -37.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消解对策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正如洛克的“白板说”中提到,儿童就如一张白纸,正处于一片空白的儿童正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时刻,但对于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来说,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了很多教育机会,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首先,家庭教育的缺位。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所接受的教育基本属于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或兄长式。这些教育形式都体现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隔代教育的老人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与当代有一定的差别,他们大都关注于吃饱穿暖的问题上,因此无法在孩子的学业上给与帮助。其次,学校教育针对性欠缺。相对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及时教育,认知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但是学校教育也是一个群体教育,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不能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给予特殊的帮助,更没有设立相应的心理课程帮助疏导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教育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另外,辍学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如今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不断发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农村儿童辍学的现象。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离得太远,过于注重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要而忽视孩子的学习,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不可能有效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导致其学习跟不上、厌学,辍学现象屡见不鲜。
1.2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问题
儿童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和精神方面发展,包括个体体质的正常发展、体质的增强、认知和意向方面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比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龄儿童的问题多得多。1.2.1心理失衡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的时期是他们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一必要的外在条件,对于他们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心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相隔两地的时间越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各种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性格发展不健全,比如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缺乏爱心、情感冷漠。有研究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六方面,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说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1.2.2德行失范问题儿童时期也是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教育指导以及父母亲的支持,在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方面受到一些影响。据统计,留守儿童的操行得分往往低于非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年纪偏大的监护人与儿童之间存在巨大的“代沟”,其他类型的监护人也不可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毫无顾忌的管教孩子,最后出现“不好管,管不住”的现象。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没有父母监管,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部分留守儿童尤其是男生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缺乏道德感、责任感,没有爱心,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教育问题的成因
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各个因素共同促成的。家庭方面,亲子监护责任恩德放弃和监护的失效造成了父母教育的缺失,这种父母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方面,农村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限,再加上受教育理念的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始终是不够的,没有设置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的课程,学校老师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社会方面,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文化向农村渗透,学校周围到处充斥着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课光顾这些地方,痴迷凶杀游戏,观看黄色内容,这些都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2.2心理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在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缺席导致的。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会缺乏安全感,遇事表现出焦虑、胆小、自卑的消极心理,而遇到困难时无法找人寻求帮助也会使他们感到害怕,长期心里有事却没有父母倾听,压抑自己的情绪会使他们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上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祖辈,其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儿童的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当然,除了家庭因素外,学校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3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3.1加大政府对农村的经济支持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即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懈的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但如今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应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不仅使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多,而且也使城市人口数量、就业压力增大,但农民工通过在外打工实践,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开阔了眼界,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了一定的资本,很多农民工有着饱满的创业激情,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或者是回乡自己创业,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国家减少一定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让父母回到家乡陪伴子女的成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发旅游区,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各类经济共同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完善,才能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2增强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对于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来说,临时监护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大部分临时监护人都存在“重养轻教”的现象,只关心儿童是否吃饱穿暖,是否安全,而忽视了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与人格的教育,因此造成了大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缺少道德品质的问题。为此,应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指导,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儿童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明确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不仅是“养孩子”,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要言传身教,经常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要指导临时监护人运用科学、恰当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提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儿童受教育是来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完整,就应该从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农村中小学大都实行寄宿制管理教学,但普遍寄宿条件较差,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强学校的寄宿设施建设,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寄宿制管理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且寄宿在学校能够让留守儿童在老师与同学群体中成长,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3.4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帮助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发挥政府、家庭、学校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发挥社会的作用,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社会,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前我国能够帮助留守儿童的社会组织太少,其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尤其是在农村,所以帮助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组织,多关注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支持活动,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看病、上学等问题。也可以在农村建立生产和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压力。可以在农村设立爱心站,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强化家庭观念,转变家长重视给孩子提供物质需要而忽略精神需要的错误观念,给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留守儿童的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村社区应设立相应的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对监护人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也可以直接对儿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治安方面,需要结合政府与农村社区组织的力量,加强对农村治安管理,保证青少年儿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流动人口理论与政策综述报告[M].北京:人口出版社,2010.
[2]刘霞,张跃兵,宋爱芹,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68-70.
[3]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29-33.
[4]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64.
[5]李振堂.农村社区建设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天中学刊,2011,26(1):56-58.
[6]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69-72.
[7]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