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室气体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1
那么,什么是企业形象呢?对于“企业形象是什么?”这个问题,曾有人分析认为企业形象指的是企业的关系者对企业所持的态度与头脑中既已形成的印象。我们知道,和企业有关的不同背景中的人自然与企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联,而这些人便依循其自身对企业的感觉来判断、评价企业。姑且不论评价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总之,如果被评价为“那家公司颇获大众好感”或“那家公司值得信赖”等,公司蓬勃发展的前景已可预见了。
近些年来,社会已经从“物”的消费转变为“感觉”的消费,以前的消费状况主要依据的是机能或效果等固有的理性而客观的价值标准,但是现代的消费行为则似乎转向了以形象、感性等抽象事物作为评价标准。而多数人对某事物的同一印象,往往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而导致新的事实。
那么,企业形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它必是通过企业的各种信息传达出在社会上产生的效果。过去,企业规模很小时,经营者可直接访问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团体,说明公司的种种观念和做法,使大众简单地产生对这个企业的某种印象,因此信息传达活动即企业形象的建立主要是有人来进行的。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企业关系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了,塑造企业形象单凭人力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就出现了以其他事物来代替信息传达的工作。设想一下,今日的社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光靠人的四处走动、口碑相传来宣传企业,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媒体便成为信息传达的工具。由于信息传达技术的进步,媒体承担情报传达的范围和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所以想要建立企业形象的经营者都必须特别关注媒体的信息传达作用在企业实施CI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新闻媒体的大规模崛起,让人们看到了媒体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强大力量。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或商业组织,无疑也会对新闻媒体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媒体与企业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密切关系时,这种“趋利”性使得二者快速结合、互动互赢并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兴盛的态势。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要素形成了企业的形象。简单而言,企业的信息传达活动形成了企业形象,包括企业的建筑物、商品、服务、员工、广告、信封、信纸、招牌、交通工具、名片、员工的服装等等,都与企业形象有关。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传达活动充分反映了企业,而将这类情报活动加以综合的经营政策,就是企业识别战略,企业的信息传达离不开新闻媒体,那么企业与新闻媒体的结合就顺理成章了。尽管新闻媒体产生的产品“新闻报道”不能脱离其“新闻性”这一特质,但是只要不违背新闻传播的规律,而企业的变动,比如:企业改革、新产品的研制与上市、企业产品的营销宣传活动、企业参与的社会公益事业,乃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等,只要是与广大消费者(与媒体的受众合一)的切身利益有关联,它就具有了新闻价值,也就能成为新闻事实,就能与新闻媒体走近,如此一来,利用新闻媒体为企业CI战略服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企业来讲,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大众的好感及信赖是有许多现实的好处的:其一为承认效果。博得大众认可的企业,相对来说能比较顺利地开展新的工作,也容易得到较高的评价。其二为缓和效果。每个企业都会有经营不善或犯错误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形象良好的企业常能比较容易地得到社会的原谅,减轻失误所产生的杀伤力。其三为竞争效果。消费者对形象良好的企业及其产品总是优先考虑采用。因此,这类公司企业常能击败竞争对手,夺得先机。换言之,这就是企业形象竞争上的效率。
企业依靠CI战略树立其形象,必然离不开宣传和策划,企业宣传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广告。随着新闻媒体在信息传达领域的显著作用,企业家或商家越来越看重新闻所产生的强大的价值效应,因此企业和新闻媒体日益走近。虽然都是企业信息,但新闻与商业广告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消费者眼里,广告可信度较低,缺乏商家所期待的感召力。而具有新闻媒体身份的记者,由于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描述,以报道事实的方式传达企业信息,淡化了商业成分就比较能感召消费者。特别是有些信息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的,无形中就带有了一点“官方认定”的色彩。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是其他广告宣传手段无法替代的。新闻媒体的全方位立体应用极易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并且由于削弱了商业广告的色彩,所以无形中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感召力更强了。
新闻媒体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主要的宣传工具,如果一家能被媒体报道,尤其是被媒体作为焦点新闻形式进行报道,可以说是企业提高知名度的一条捷径。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2
一、工会文体活动开展的现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活动规模一般都较小,所以文体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相对不足。第二是文体活动开展的频率较低,所以综合的文化熏陶、教育等意义就显得比较弱小。第三是联合性的文体活动比较缺乏。也就是说在工会开展文体活动的时候,独立性较强,但是联合举办活动却显得不足。因为规模小、频率低和联合性不强,所以工会文体活动的作用发挥相对较弱,这就是目前工会文体活动开展的普遍现状。
二、工会文体活动现状产生的原因
从工会文体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这种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是企业对于工会文体活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所以对于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这也就造成了文体活动可有可无的现状。第二是企业对于文体活动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所以企业活动的开展只能小规模进行。最后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关注度不够,所以造成了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疏漏,正是没有注意到员工的精神追求,所以在精神方面的工作会显得不足。
三、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的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主要是因为在企业构成中,工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职工的组织机构。在企业中,最根本的资源就是职工,而由职工组成的工会可以理解为“职工的家”,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都和企业员工的文化诉求息息相关,所以说工会文体活动的主题方向,本质也就是企业职工文化追求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工会文体活动是职工问题要求的重要体现,所以从文体活动的内容和主体入手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工会文体活动对于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二)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和谐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具有和谐作用主要是因为工会文体活动会提供一种自由、平等、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由于受工作的影响,所以大部分的员工缺少一个沟通的空间,而在缺少沟通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摩擦和不愉快,这对于企业的团结发展非常不利。利用工会文体活动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使得企业员工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矛盾。再者,利用文体活动团结、互助的特点,可以将员工间的隔阂打破,使得企业发展更加的和谐。
(三)可以塑造企业形象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其实,文体活动的开展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和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会文体活动,可以将企业文化充分地展示出来,也可以将企业员工优秀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从企业形象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实质上就是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而这种宣传就是一种对形象的塑造。
(四)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教育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文化管理而言有着较强的教育作用。从工会的地位来看,其本身具有特殊性,而其组织的文体活动本质上就是要让员工的在活动当中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大跨度提升。从目前企业员工的现状来看,由于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所以凭借专业的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利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进行员工间的交流,一方面是满足了其精神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达到了交流学习的目的。总而言之就是利用这种氛围的熏陶,教育效果会更加突出。
(五)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工会文体活动的另一个突出作用就是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大都为团队活动,这样的团队方式使得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强化,在不断的文体活动锻炼中,员工的团队意识不断地强化,久而久之,这种团队意识会凝结为企业的力量,当这种凝聚力得到有效发挥的时候,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3
【关键词】 教学 提问 方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42-01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难以开展和深入。”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也对此阐述说“在可疑之处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使自己的提问能够问得恰到好处呢?怎样能使自己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在教学中知识的关键处设置提问。
要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我在引导学生做游戏(两队各三名同学挟珠子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我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提问:“怎么不公平”谁能举例说明:怎么不公平呢,如学生说:淘气队是4个人挟的珠子,23+35+21+28=107个,而笑笑队是3个人挟的珠子:34+40+26=100个,就不公平了。就引出对平均数含义的进一步的了解,我可以继续提问:要做到公平又不能重新比赛了,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是要平均分?我继续提问:怎么平均分呢?请举例说明,淘气队:(23+35+21+28)÷4求出淘气队平均每人挟的珠子的个数是26个。笑笑队:(34+40+26)÷3求出笑笑队平均每人挟的珠子的个数33个。我提问:26是那组数据得平均数呢?33呢?学生回答以后。继续提问:在参加比赛时人数不同的情况下,要是比赛公平,应该比较总数还是平均数呢?应该怎么求平均数呢?学生发现: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很快就能求出平均数的值。
2 在新旧知识探索规律中设置提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是旧知的引出:6x4=( ),学生算出结果是24,然后再出示60x4=( ),600x4=( ),在引出新知0.6x4=( ),6x0.04=( ),让学生算出结果后,可拟定如下提问:(1)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2)你发现什么问题呢?(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从而在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使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3 在相似并且易于混淆处设置提问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如“平均数和平均分”是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图解配合设问的方式辨折。借助平均分和平均数的意义设问:平均分和平均数是不是完全一样呢?举例说明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能分多少块糖呢?是什么意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12÷3=4)。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知道平均每个孩子分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分多少块糖呢?)(12÷3=4算式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这4是什么数?学生:(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分4块糖。通过以上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分法的异同点比较,经过对比,可以沟通过两种关系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和平均分是不完全一样的。使学生恍然大悟,在会心的笑中,我知道学生已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和奥妙,学生真正理解了平均数和平均分的意义及区别。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4
一、制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作用
1.可以成为新的利润源
随着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用过的产品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己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之路。废旧物资收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进行回收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料成本。另外,部分产品经过拆卸、拼修、翻新、改制等活动,可作为原料或配件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或在二级市场再销售,增加企业收益。在汽车、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使用翻新零部件己成为一种趋势。
2.可以增强竞争优势
在当今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市场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客户服务理念己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理念。
(1)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培养客户忠诚度
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逆向物流的成功运作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保证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能够及时被召回;增加他们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信任感和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顾客的满意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而召回顾客不想要或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正是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构成之一。
(2)可以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的“一对多”供应链关系不同,逆向供应链关系是“多对一”,发生逆向物流时,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和产品召回策略,能够减少下游顾客的投诉意见和经营风险,容易形成共鸣与合作,改善供需关系,增强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3.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逆向物流在促使企业不断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退货而反映出来的产品质量或外观问题等都可以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反馈给质量管理或产品设计部门,促进设计部门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设计的创新;促进管理部门更好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消除产品质量隐患,降低退货率,降低逆向物流量。另外,可促使设计部门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的逆向物流问题,如面向回收的设计、面向产品拆卸的设计等,有利于推动产品设计方法的创新。
4.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越来越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污染收费制度,为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了新的约束标准,环境业绩己成为评价企业整体绩效的重要指标。而企业通过实施逆向物流战略,能减少产品最终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消耗量,为改善人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有更多的资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而树立了企业的环境形象,增强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制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逆向物流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应将其放在发展战略的高度,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获得利润的新源泉。但逆向物流具有缓慢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要想成功实施逆向物流,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
常见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企业自营模式、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联合经营模式、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选择合适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是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前提。首先,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决定了企业对逆向物流系统的资源投入。实施逆向物流的成本非常高昂,一方面产品再处理需要的设备价值高昂,另一方面由于回流物品的来源及数量不确定,很难大批量的利用各种逆向物流设施达到规模效应。其次,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决定了风险的承担和利润的分配。当前,很多企业采用宽松的退货及回收政策,使供应链的风险从由下游向上游转移,同时由于逆向物流系统中也存在“长鞭”效应,导致逆向物流的风险更难控制。采用合理的运作模式可以降低逆向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所以,制造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时,选择合理运作模式是关键的第一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规模与实力、逆向物流的战略地位、成本与收益等因素,确定适合自身的运作模式。
2.逆向物流网络规划
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回收产品从收集地到市场需求终点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包括逆向物流设施的类型、数量与位置,设施所服务的顾客群体与回收产品类别,回收产品在设施之间的运输方式等。可以将逆向物流网络规划中的决策问题分为三个层次:
(1)战略层包括逆向物流的网络结构、回收策略、产品设计、组织类型与关系等。
(2)战术层包括采购与整合管理、逆向分销、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与技术、绩效评价等。
(3)运营层包括运输路线与调度、生产调度与控制、信息管理、成本核算等。
当然,企业从事逆向物流并不是按照上述层次按部就班地进行,划分并不绝对,它们之间会有交叉。
战略层次的决策具有长持续性。产生逆向物流的原因、是否从事产品回收活动、如何根据产品特性选择相应回收处理方法、为适应回收再利用而改进产品设计都是战略决策问题。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及相互关系将依据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不同而归为战略或战术问题。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5
1.1评价内容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是评价主体以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及标准,根据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未来的要求,对全国或者某个指定地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寻找评价对象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公路运输节能减排,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2评价目的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目的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价结果能够帮助了解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平,是制定公路运输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政策的重要依据。②评价过程有助于发展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制约减排主要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③不同时段的评价可以了解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轨迹,帮助判断是否在接近或者原理期望的减排目标,以便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④不同区域间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有助于了解区域间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情况,发现本区域的减排优势和劣势,通过加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减少整体的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
2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是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的集合,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组成有机的体系。该体系是对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价、制定和实施减排策略的重要手段。具有评价、描述、监测预警、规划决策等功能。(1)评价功能:衡量不同区域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并利用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模型方法,确定减排的障碍性因素。(2)描述功能:通过该体系可以从多层次反映公路运输的现状、结构和运营情况等。(3)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当这些指标给出明确的发展目标时,指标体系的运行就可以进行监测。(4)规划决策功能: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排放现状的评价,不断调控其中各指标的运行状况,指导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2.2指标体系的选择思路
该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为: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体现发展低碳交通,实施节能减排的思路。根据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本文认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以CO2排放水平作为最主要的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基础设施水平、运输服务水平、燃料结构以及管理政策和信息技术水平对排放水平的影响,从5个方面共同构成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总体上反映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1)CO2排放水平:是评价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子目标,通过对排放量的测算,总体把握评价对象的排放情况,是最直接的量化指标。通过测算客货的千人和百吨公里CO2排放量来体现。(2)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来降低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需要公路运输行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从运输效率水平、运输装备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3)燃料消耗结构:此项指标是反映公路运输新型及替代能源的使用情况,反映行业客货运输的排放情况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情况。(4)基础设施水平: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是公路运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硬件基础,要求从总量和结构等方面促进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下降。优化公路基础设施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效率,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车辆的Co2排放;加快公路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高速公路ETC覆盖率,提高运输效率,发挥网络效益。(5)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随着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减排保障措施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应用,在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运输效率,进而降低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价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也越来越体现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水平可进一步由减排保障措施、信息化水平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
3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以现有交通统计数据指标为基础,提出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体系由四个层级构成,分别是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测度层构成。(1)目标层A: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评价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反映排放的状况和趋势。(2)子目标层B:由5个子目标构成,具体为排放水平(B1)、运输服务水平(B2)、燃料结构(B3)、基础设施水平(B4)、管理政策与信息技术水平(B5)。(3)准侧层C:一共由8个部分构成,排放水平由CO2排放水平(C1)表示;运输服务水平由运输效率(C2)、运输装备水平(C3)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水平(C4)构成;燃料结构以能源消费结构表示(C5);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是指公路网服务水平(C6);管理政策和信息技术水平由减排保障措施(C7)和信息化水平(C8)构成。
4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方法
4.1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依照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模型。模型重点要体现与公路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因素。
4.2评价指标属性值的无量纲化方法分析
在本次评价中,指标主要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基础统计数据直接查询或者计算得出指标值,而定性指标相对就难以量化。为了在本次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中对定性指标有相对准确的评价,因此,首先对定性的指标以明确的定义,再根据定义和实际情况对具体指标进行打分,对不同等级规定评分值,可结合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技术参数等情况,人为定量化,定量化的标准使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1)定量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对于本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指标,首先要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统一到一个可比较的区间范围内,本次评价选择的范围为[0,100]的区间,即指标的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根据本指标体系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直线型来进行标准化处理。(2)定性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对于定性指标的评价,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量化模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常综合使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文中所提出的定性指标,即减排保障措施,本文拟给出指标的评价内容,根据满足的内容的不同,对指标进行分级。
4.3减排保障措施
根据省市自身特点,制定关于管理、资金保障、技术应用推广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4.4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温室气体作用范文6
关键词:火电企业;温室气气排放;减少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12-03
一、我国火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中,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各种环境问题也应运而生,并显得日益严重。其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有近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煤炭的燃烧,而50%左右的煤炭是用于火力发电,在火电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利用燃烧煤炭来进行发电的。因此,怎样减少火力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十二五”计划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成为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由于火电企业燃煤量的比例之大,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我国火电企业实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图1中的数据是利用火电企业供电耗煤量,根据马宗海(2002)提供的计算温室气体排系数的方法:
其中,根据经验,发电运行量占比大约为78%。
根据上述公式算的火电企业排放系数如图1。从趋势图1可以看出,我国火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在逐渐减少,即生产单位千瓦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在不断的减少的通道中,但离“十二五”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关于怎样减少火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刘丽娟等(2012)通过建立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火电企业节能减排进行分析,并用实际例子模拟调控不同参数对体统的影响,为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参考。冯明等(2010)以节能减排信息化应用的共性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信息化框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的进一步的展望。这些研究给我国火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有学者提出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电、风电及核电在电力产业中的应用,以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从而减少煤炭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其他来源的电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由图2可以发现,在近10年中,我国火电企业发电量的比重并没有减少,始终保持在总发电量的80%以上,火电发电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动摇。因此,在调整电力产业结构的同时,开发水电、风电等从长期而言具有战略意义,但就目前在火电企业发电量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直接减少火电企业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依旧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解决当前温室效应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火电企业信息化减排构架
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时主要用于数据的基本处理和分类等。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是计算机用于企业管理的探索阶段,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概念逐渐被提出,针对发电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刚刚涉及,并没有被完整的提出。从上世纪末开始,大量的发电企业纷纷建设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大量的节约了搜集数据的成本,劳动生产率也有了很大提高,降低了运行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1所显示的单位千瓦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在不断减少这一趋势,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燃烧技术、热电转化技术以及电传导技术的提高。但技术的发展终究会遇到一定的瓶颈,此时优化整个生产、管理和营销流程成为重中之重。信息化的出现使的火电企业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了完成信息加工处理和能力,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图3给出了火电企业信息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构架图。火电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建立生产控制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包括设备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任务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监察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火电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人员可以监测到大量发电机组实时数据,掌握系统运行动态,自动的对各种动态指标进行统计,同时也为之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为提示各种定期工作,记录各种日志的检查提供方便;对设备进行技术监督,及时掌握各类设备的技术状况,为预防性检修提供科学依据;在完成主要的功能之余,也可以辅助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进行指导、统计和考核。更重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可控制生产流程的系统,可以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从非技术角度促使工艺优化、降低能耗。这种优化往往比直接改进技术要更有效果。如在企业制定的生产指标和生产计划中,通过作业计划、作业标准、工艺指标等自动控制系统,在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汇总、分析,促进火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的中提优化和全面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该系统可以对与电厂的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紧密相关的主要业务过程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可利用率。总之,该系统优化了在发电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料损耗,最终有实现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目的。二是建立生产计划、目标和资金管理系统。该系统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角度出发,着力于生产计划、目标和资金的管理,强调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火电企业借助该信息系统,可以平衡在有限资源、煤炭价格变化和社会需求等多方压力下的生产计划,达到一个企业的优产目标。同时在优产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金,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最终可以间接达到减少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三、火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自身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火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后会对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有着积极的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能源损耗,并排放温室气体。因此,火电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增加了火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发电工艺中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缺陷,对于全球变暖而言,它是一把双刃剑。火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具有经济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最新研究表明,信息行业基础设置建设及相关产品制造越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5%。同时,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GeSI)了《智慧2020:建立信息时代的低碳经济》报告。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球碳脚印将达到5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有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本身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14亿吨。但是,通过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总排放量减少78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15%,这是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本身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5倍以上。从该报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信息化建设本身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但其企业有效地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其他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本身具有很大的规模效应,很多生产工艺过程和数据采集等只通过人工管理很难达到最优水平,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管理,不仅能达到减少人工成本的目的,还能是温室气体排放处于实时监控之中,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比小规模行业更好。
四、火电利用企业信息化减少温室气体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虽然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管理,但该系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但我国对其建设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最终找到适合我国火电企业的信息化构架。在这条利用先进技术的曲折道路上,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我国火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三统一原则,同时信息化所建设的生产控制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计划、目标和资金管理系统是领导决策层管理思路、管理理念一起工程师的具体实现,领导层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节能减排理念也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所有信息化系统从规划、调研、分析、设计开始,必须得到企业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参与,领导层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把握,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与执行力度,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和发挥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能的大小。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会带来岗位的调整、工艺流程的转变,这些都需要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再能得到坚持不懈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