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交通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交通方式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1

论文摘要:为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文章从项目的背景以及意义进行分析,认为“访问工程师”是实现学院、企业和教师三方共赢的绿色通道,并从自身实践经历针对实施环节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访问工程师;双师型;高职高专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了《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08)15号],本文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施该项目三年来的经验和笔者作为访问工程师至相关企业进行一线实践的经历,进一步阐述了“访问工程师”是学院、企业、教师实现共赢的绿色通道。

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的背景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职业教育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众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1998年《面向2l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此后,国家多次发文,进一步明确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要求江苏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要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实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2008年《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08)15号]进一步明确:每年选派一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选派对象为高职高专院校从事专业课、实践课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从事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科研人员,访问期限一般为3-6个月。接受访问工程师的单位一般应是本行业龙头企业或较有影响的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等方面优势明显,能为访问工程师提供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访问工程师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接受访问工程师的单位,应选派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造诣较深的人员担任访问工程师的导师。导师应具有指导访问工程师的能力和水平,品德高尚,研发能力强,承担着能让访问工程师参与的科研项目。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的意义

1.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担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实验实训条件,关键是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一批高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高职高专院校选派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一线进行“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一条捷径。

2.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出现师资短缺现象。同时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的开展,高职高专院校院校引进了大批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学位。如扬州某职业院校2005年完成升格,教职工总数不足200人,到2007年12月评估时,教师人数激增至500人,其中93%来自应届毕业生。虽然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企业一线实践经验,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

2009年扬州某职业院校开始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仅有31人参加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到2010年激增至104人。通过“访问工程师”这个平台,专业教师直接下车间,进行系统化的工程锻炼,强化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生产加工,掌握操作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访问工程师”项目从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目标等方面提供给教师一条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绿色通道。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是高职院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提升内涵的客观要求。

4.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是高职高专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

通过参加“访问工程师”项目,专业教师能够亲临生产一线,学习和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及科研动态。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操作,可以从中搜集丰富的企业典型真实产品资料,作为教学中典型的学习情境。同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引入到课堂,使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提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加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的专业教师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的难题。“访问工程师”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为学院和企业的自身发展和紧密合作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绿色通道。

三、“访问工程师”项目实施过程的建议

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是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院、企业、教师各方之间相互协调。就笔者参与此项目的经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应积极思考,深入企业实践

从扬州某职业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三年来的情况进行分析,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主动申请去企业锻炼,由原先的“要我去”转变为“我要去”。不过以笔者在企业的经历来看,进入企业和深入企业实践二者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相关企业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公司管理制度严格。因此,除非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能为企业带来切实可见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往往会拒绝接收,访问经历就会流于表面。如何让企业认可你的能力和态度,对专业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思考访问企业的需求,争取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同时,教师应积极与企业导师交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助解决问题和难题。日久见人心,只有经常奔赴企业,与企业员工相处,才能真正深入企业一线,也才能真正达到教师与企业共赢的目的。

2.院校可协助落实访问单位,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在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进行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学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协助联系实习单位,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给予教师提供更多的便利。如我院就与学生就业合作单位合作,连续两年介绍教师前去进行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在此期间,学院和企业联合开发产品,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3.院校可将参加此项目作为业务考核、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参加访问工程师的积极性,让年轻教师充分认识深入工程实践第一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院校应将访问工程师列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必备条件,鼓励教师主动深入企业一线,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4.院校应对“访问工程师”选派对象严格把关

近年来,到企业一线参加“访问工程师”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应对“访问工程师”选派对象严格把关,不仅要注重量的提高,更应注重质的提升。“访问工程师”的选派对象为在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选派对象必须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较强,能胜任一门主干课程讲授任务,曾参与学院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为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或专业(课程)带头人的后备力量;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且从事一线教学工作5年以上,研究生学历者需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具有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优先。“访问工程师”的选派要紧密结合学校专业建没、教学改革和培养紧缺人才的需要,重点支持品牌特色、骨干示范、教改试点专业。

5.院校应加强对“访问工程师”项目的考核与管理

教师到企业进行访问工程师项目实践期间,应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勤。以往对参加访问工程师的教师都是学院人事处进行考勤,由于近年来访问工程师人数巨增,对于学院而言,难度增加。针对以上情况,应将访问工程师的管理下放到各个系部,访问工程师到岗后,由系部安排专人进行考勤,了解教师的在岗情况,及时解决访问期间的实际问题;学院、人事处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访谈、检查和监督。访问结束后,访问教师就参访企业情况、参访过程、参访期间的主要工作、参访成果及参访体会进行汇报。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2

摘要: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着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在城市交通规划上有更大的创新。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绿色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必要性,进而对绿色城市交通规划进行探讨,旨在规划 “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社会。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得到了飞快增加。交通压力的增加与交通规划的滞后,使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成为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难以解决的顽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深层次问题也使城市交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绿色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出路。

1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1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的集中建设和投资

自改革开发以来,各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国务院增加了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输业位居前列。但是过于集中的建设和投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中过于集中的开发建设导致建设工地过多,交通堵塞严重,灰尘粉尘严重污染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二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施工能力明显不足,赶工期、资金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1.2私家车出行迅速增长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轿车供应大增、价格大降,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导致私人轿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截止于200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2,6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3.8%。

1.3 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形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过度的土地利用或利用不合理将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不平衡: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满足不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公共交通的不充分发展也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或不足。

1.4 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频繁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造成了气候变暖、酸雨等一系列无法弥补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交通噪音、震动、电磁波等严重困扰着广大城市居民。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市民出行和物资交流更加频繁,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方案了交通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使道路设施难尽其用。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3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运输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人们的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都与之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是重中之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升高,世界各大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开始融入“绿色交通”的理念,以期建立起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理念在国际上已经流行已久:比如新加坡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本国绿色交通的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法国巴黎从2007年开始就掀起一场由市长发动的交通革命,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而我国目前对绿色交通理念的践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以往交通规划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完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而其中绿色交通理念又要贯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始终。

3.1道路等级规划

在道路等级规划方面,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个等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以及投资方面都比较重视快速道和主干道。在绿色城交通规划的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进一步细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按客、货运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各大城市旅游景观、开发区以及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设相应功能的专用主干道;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应增设相关专用道路等级保证其出行方式。

3.2公共交通规划

(1)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是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境、节能等特点。发展轨道交通是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都采取轨道交通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包括纽约、巴黎、东京等。巴黎的轨道线网长度达到了750多公里,其运量的70%是靠轨道交通解决的;东京80%的交通都是靠轨道交通来解决的。因此在绿色城市交通规划中,我们首先应做好、做细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大型枢纽和轨道交通的换乘点,与周边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2)迄今为止,公交系统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方便市民出行;及时覆盖新建小区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尽可能方便小区居民出行,避免客流向非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同时,公交线路规划需和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适当超前规划和布设公交线网,通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此外,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也是为绿色交通规划的重点,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对于没有形成轨道交通成网的城市,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自行车属于绿色的交通工具,方便、环保,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我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出行,提倡并鼓励以绿色交通著称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目前,北京已将自行车出行将纳入全市交通规划提上了日程。自行车交通规划需根据城市规模,充分考虑自行车适用的出行范围。在特大及大型城市,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行车适合作为城市区域内短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自行车交通也是与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中、小型城市,它适合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在自行车交通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行车出行安全,提倡自行车专用道与机动车道在空间上的分离,提高城市路网整体功能。其次,规划要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换乘公共客运交通的市民创造良好条件,在中心城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共客运交通中心站及换乘枢纽站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此外,还应与轨道线路规划的同步规划自行车停车场以及驻车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3.3绿色步行交通出行规划

步行交通也是绿色交通的重要范畴,在一定范围内,步行交通也是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出行需求,步行交通规划往往被忽视。在进行步行交通规划时,应围绕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市中心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将机动车交通全分离出去;在人流车流繁忙地段规划高效安全的行人过街设施;人行道应与公共交通有机衔接;创造舒适吸引行人的步行环境。

3.4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系统规划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候,我们还应该注重不同交通出行模式的协调,重视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既要明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分工,又要通过枢纽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势,实现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缩短乘客总旅行时间,减小乘客换乘阻力。

4结束语

总之,在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的今天,使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全局出发,重点做好公共交通规划,重视自行车交通规划和步行交通规划,更新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以求建设和谐、舒适、安全、低污染的交通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波 李文勇 郑义恒,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桂林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08.05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3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前言

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城市交通的发展可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出现了有待完善的城市问题,包括噪音、事故、空气污染、城市形态破、坏地块阻隔等等[1]。对于城市发展的方向,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各种出行需求,并且建立通畅的绿色健康的城市新型交通系统。

二、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国内交通规划起步较晚,发源于1980年代,主要是关于交通规划理论引进与交通规划体系模拟方面,尽管现在较为完善的适合国内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已经形成,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支撑体系,城市交通的橙承载能力目前还不能满通出行的需求。人们重视的热点是分析和开发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节省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相一致的城市交通方式。对城市道路线路开展改进、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大政府相关政策调控管理等措施,呈现了一定的作用。改进国内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点是提倡和弘扬城市公共交通与绿色交通,同时投入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致。[2]。

三、城市交通的现状

1.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美国学者汤姆逊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看法是交通速度、事故、公共交通高峰时间拥挤、公共交通非高峰时段乘客稀少、步行人困难、停车位不足和冲击环境都属于城市问题。并且,他认为困扰大城市市民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交通拥挤[3]。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有安全问题、传统能源的枯竭、资源、环境污染,具体体现在:交通拥堵,且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停车设施不足,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公交通承担出行比例太小,公共交通日益萎靡;忽视步行者的需求,行人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消耗量猛增;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超过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交通规划不能够达到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等。

2.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

国内遵循以往的公路城设市计道的路思设路计,较重多点的参考虑机动车交通,对于车辆行驶线性几何指标关注度偏高,同时行人和公交空间路权分配不足、没有保障到通行安全性,出现了城市交通出行率不高、交通不通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的现象,以人为本等优先理念没有得予表现。

总结导致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因素,总体包括认识、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几个方面。解决城市交通自身的问题,目前交通研究机构以及城市管理者给出的建议措施是:改建、增建既有路网,发展地面交通;修建城市高架道路与立交道口;细化交通管理、优化路权分配;修建轨道交通系统[4]。在未来混合动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投入新型燃料,能够提高燃料的使用率,同时对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并改进城市公共交通,借助于提倡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模式指引人们少用或以低碳方式使用小汽车[5]。

四、发展绿色交通的必要性

安全、环保、节能,城市道路运行能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交通的热点与重点,同时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和推广绿色交通模式,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核心在于倡导实施公共交通,并且建立一个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一致的多层次、全面的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要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常规公交系统为主体,以出租车及个人交通方式为辅助;以公路和铁路、航空等为对外交通的主要手段,并且要具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运用系统调配置,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彼此无瑕疵衔接、协调运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绿色交通主要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发展绿色交通目的是提升道路通畅度、减少污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环境、减少建设维护费用,绿色交通系统涵盖出行工具、道路状况、车辆运行方式和交通管理办法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需要融入绿色交通理念的指引思路,分析城市的开发强度、交通容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共同发展。

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交通都必须满通的基本目的,“公交先行”是绿色交通发展的大势所需。实施“公交先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有重要帮助。第一,提倡绿色交通出行以及公交优先,同时城市发展有赖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两者需要协调一致。在城市交通规中,将体现“公交先行”理念,在交通规划中对于公交车车道、始发站、枢纽站要做到优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是多元化的,以公交为主导,能够对公众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并有利于提升城市交通能力。第二,“公交先行”必须解决“路权”问题。在有条件的道路开辟公交专用道;在十字路口信号灯优先让公交车通过;站点设置优先,方便公交车停靠;此外,在道路通行上,解除对公交线路的限制,如在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上允许公交车双向行驶;再者,在政策、财政上给予优先;最后是科技优先。

五、结语

我国城市化发展愈来愈快,城市交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轨道交通为主,建设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将会对城市交通的合理健康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展望[J].上海城市规划,2008,(80).

[2]周怀恩,刘巍.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方向[J].交通世界,2012(20).

[3]孙斌栋,赵新正,潘鑫,胥建华.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规律探讨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J].2008,(2).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4

绿色出行倡议书(一)

市民朋友们:

春节临近,城区道路车流量人流量骤增,易造成交通堵塞。为此,天台警方发出以下倡议:

1、多乘公交少开车,城区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开车出行,避开城区主要道路,如劳动路、工人路、赤城路和人民路。

2、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做到不闯红灯、不随意超车、逆向行驶、乱变道等行为,遇堵时,请广大司机朋友不要焦急,保持平和心,不人为加堵。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欢度快乐祥和的节日!

天台县公安局

2019年2月5日

绿色出行倡议书(二)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已于3月21日正式启动,我县作为节会重要会场,迎来了全年旅游高峰,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大幅增加,特别是3月26日诸葛古镇开园,预计来勉自驾旅游车辆与往年同比将大幅增长,城区疏堵保畅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当天天荡山文化旅游节、第七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30公里毅行、首届陕甘川足球对抗赛等油菜花节期间系列节会活动也将举办启动,城区和景区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空前压力和新的挑战。

为了营造有序、畅通、安全、优美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勉县对外整体形象,在3月26日诸葛古镇开园和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期间,我们向广大市民、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倡议:

一、绿色出行。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为节会让行,让外地游客先行。

二、文明出行。车辆驾驶人和道路行人坚持人让人,车让人,车让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交通法规,服从公安交通民警的指挥管理,做文明市民。 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提高自身文明素质做起,用实际行动共同营造和度过一个绿色低碳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

勉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3月24 日

绿色出行倡议书(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开学以来,学校周边路段车流量明显加大。早晚接送孩子时,校园周边拥挤、堵塞现象严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为了确保孩子们更加安全、快捷的上学、放学;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尾气及噪声污染;也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呼吸更加洁净的空气;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我们倡议如下:

1.环保出行。

改变机动车接送孩子的方式,坚持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接送孩子,做绿色出行的模范。

2.规范停车。

为了保证孩子们上学、放学的安全及校门口的交通顺畅。倡议校门口不要停车,机动车停放于学校划定的家长止步线以外,保障校门口的交通顺畅。

3.文明出行。

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是中小学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倡议家长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规范言行,做文明驾驶人、文明出行人、文明促进者的典范。并积极为孩子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文明的交通行为。

在此,我们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5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不能为了提高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交通速度,而牺牲环境。从某种意义上看,公共交通是一种集约化运输方式,增加公共交通在交通运输中的份额,有利于降低交通污染总量。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而不断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能源匮乏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所以需要加强对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视,这也是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发展公共交通的过程中,出现了服务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公共交通在绿色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能耗低、运输量大、污染低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政策方面,适当地向公共交通方面倾斜,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给公共交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予公共交通业一定的财政补贴,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提高投资的多样性,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从而有效地解决公共交通发展的资金问题。在公交企业得到财政补贴的同时,应该制定低廉的公交价格,对于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可以实施票价减免政策,从而提升公交对人们吸引力,体现出公交的公益性特征,使公交成为市民的主要出行工具。另外,需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加大绿色交通的宣传力度,提倡绿色出行。可以举办与公共交通相关的活动,如,无车日活动。鼓励和支持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加强公共交通企业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并给予公共交通企业经营自,构建良好的竞争局势。实施自主经营,企业需要制定各种有效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第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公共交通,构建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自动化控制、信息以及通讯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不断提高交通的安全性,促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第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轿车数量不断增加,“乘车难”问题更加突出,有限的道路面积和现有的公共汽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需要采取多结构、全方位的交通方式。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有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也能减少能源消耗,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第四,加强换乘系统建设,积极做好交通衔接工作。绿色交通结构必将朝着快捷、便利、低污染、大运量、能耗低的轨道交通方向发展,提高交通方式的多样性,构建完善的换乘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

2.生态文明背景下注重步行、自行车系统建设

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是具备“绿色”理念的交通系统,具有环境零污染的特征,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自行车将是为未来社会最流行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很多人忽视了自行车和步行规划,自行车和步行被挤到狭窄的人行道中,增加了步行难度,有的路段甚至没有设置人行道,只设置了机动车道,从而增加了交通拥挤程度,导致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步行街的出现说明规划师对步行系统建设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步行街只是用来满足人们休闲的目的。目前,英国的“自行车运输系统”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自行车高速公路系统,利用“吹风”的方式使自行车的平均时速达到了25英里,而国内大部分轻型铁轨或者地铁的时速不超过l8英里。由此可知,规划师需要加强对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规划的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提高道路密度,尤其是支路和巷道密度。增加支路有助于推动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的发展,有效了缓解了干道上机动车拥挤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公平路权,给非机动车提供充足的地方,大力建造适合自行车和步行的道路断面;拆墙通路,从而不断提升出行的便捷度;合理调整部分路段坡度,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加强基础道路建设,加强对绿色车辆的推广和宣传。

3.生态文明背景下调整土地利用模式

加强绿色交通建设,应该对运输体系进行新的定位,提倡出行使用公交、自行车,或者直接步行,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实现多元化、集约化的格局,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将市中心建设成为具备较强综合性、就业机会多、生活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齐全且独立性强的功能区,改变城市功能单一的落后观念,避免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区域各居一端,尽量减少跨区域交通运输量,不断缩短出行距离。将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各区域间的联系主要是以公共交通为主。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尤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模式之间的配合。坚持以公共交通和步行等方式为导向,改善城市结构布局,划分专用的步行通道和公交通道。预留轨道线,科学设置公交换乘枢纽,从而为步行、公交以及自行车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将城市服务系统、公共运输系统以及步行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人流量和物流量较大的设施,如学校、图书馆等,建造在公交枢纽站附近,从而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将步行系统和商业服务系统结合起来,发展步行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避免城市无限制地向外延伸,朝着紧凑型城市发展,促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不断减少能源消耗。

4.总结

绿色交通方式范文6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 循环交通运输 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 “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 ,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