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1
近年来低碳经济受到各国的推崇,但煤化工产业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低碳经济进行阐述,分析煤化工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二氧化碳的危害,并针对现状对节能降耗及二氧化碳的处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
低碳经济;煤化工产业;若干问题
由于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炭,所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会加重温室效应,还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要控制煤化工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采取措施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以达到减缓温室效应的目的。
1低碳经济及其特征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对碳含量较高能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条件逐渐恶化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能使其得到有效的缓解。
1.2特征
1.2.1低能耗。
低碳经济要求以减少能源的使用实现经济的发展,所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其特点。
1.2.2低排放。
低碳经济对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较高,所有破坏环境的排放物都必须得到控制。
1.2.3绿色能源。
在低碳经济中,要求选择对环境无害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绿色资源。
1.2.4针对所有温室气体。
从名称上可以看出低碳经济是针对温室气体的经济模式,其中不仅包含了二氧化碳,还包含其他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2煤化工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煤化工产业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违背了低碳经济的根本原则,所以煤化工产业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而实际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前三个行业是火电、冶金、建材,煤化工产业的碳排放量排在第四,但人们针对的却是煤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这种情况;而冶金行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生产;建材在我国社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也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排放量前三的行业都无法改变,所以排在第四的煤化工产业成为被针对的对象。对于低碳经济而言,我国的各行业中目前能改变的是煤化工产业,所以煤化工产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
3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
3.1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会导致南北两极和高山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会因此而升高。对于沿海的低海拔城市,海平面升高会导致低洼地区被淹没、土地盐碱化加重、海水倒灌等。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沿海低洼地区被淹没的情况,人们可以通过土壤回填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效应将会越来越严重,简单的填海工程将失去作用。
3.2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带移动
对于地势较高的内陆地区,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目前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室效应将会导致气候带向高纬度地区移动,高纬度地区的降水会因此而改变。气候的变化会引起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变化,一些动植物可能会因此而灭绝,人们的生产养殖也会受到影响。
4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目前,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减少资源的使用。对于我国而言,国家从宏观上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并出台各种规定用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加快能源使用的转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尽快脱离对煤炭的依赖。对于煤化工产业,需要研发先进技术,提高煤炭的使用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
5处理二氧化碳
5.1埋存
对于工业上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将其进行深埋处理。对于我国而言,地下埋存目前还没有被证实安全可靠,是一种有待研究的埋存方式。海底埋存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长期埋存的理想方式,但海底埋存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不能大规模开展。
5.2设施农业吸碳
可以将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方式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最佳办法,目前已有一些地区开始实施。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这种方式势必会成为消除二氧化碳的主要方式。
5.3植树造林
目前大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主要是森林和绿地在吸收,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对于通过植树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由于其成本较大而难以实施,所以需要长时间开展。
6结语
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方式。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无法立即实现低碳经济,所以需要长时间坚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作者:刘永泽 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乐.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2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在气候突变中灭绝的。
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的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们有关系?当然,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可是总不能不让我们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可是我们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热水器,空调,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贡献”了多少?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电灯,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全国使用12亿只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亿度。
我们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3
关键词:煤化工 二氧化碳 排放 综合利用
前言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我国能源结构中主要的资源。煤炭资源在能源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煤炭蕴藏数量位居世界的第三位。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煤炭资源成为主要被利用的能源。我国属于煤炭大国,也属于煤炭使用的大国。煤化工自兴起以来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煤化工产生的直接损害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今后的煤化工行业,不仅要注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要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问题。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煤化工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煤化工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资源的需求空前强大。我国能源储备中,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较少,多数工业能源都依靠于煤炭资源。我国煤炭保有存储量超过1万亿t。煤化工一直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重点,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发展煤化工工业。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编制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建成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区,到2020年末,我国对煤化工投资将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良好利用能源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煤化工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可以有效延伸开发新能源的时限。发展煤化工行业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二、煤化工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
发展煤化工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煤化工中CO2的综合利用,就是要将减少排放和合理利用统一协调起来,减少CO2 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1.煤制甲醇和烯烃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制烯烃过程是指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四个流程。在这一阶段的CO2 主要源自煤气化的过程。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CO2 数量大。原理就是煤在氧气和水蒸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反映。
2.煤液化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的液化主要是指把固体状态的煤,正在高压和温度控制下,直接与氢气反应,从而转化成液体油品的技术。煤液化过程是一个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过程,反应中的氧和氢的纯度都很高,反应后以水中氧的形式排出,CO2 的产率比较低,
3.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 排放。煤的液化过程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分别为气化过程,合成过程和精炼过程。在煤间接液化过程中气化和合成步骤中,会产生CO2。这个阶段的每吨液化产品中CO2 排放量大约为3.3t。
三、煤化工中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
1.应用的主要技术
1.1CO2转化与固定化技术。CO2转化与固定化技术主要是利用CO2的化学性质,对其进行转化,成为其他物质或者固定到其他物体中,实现资源再利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第一,将CO2当做大棚种植中的气体肥料,这种做法能够促进蔬菜的生长,植物吸收CO2的量超过平时的数量,可以增产增收。第二,利用CO2制造降解塑料,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如餐具或者保鲜材料,医用材料,地膜等物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中的完全降解,减少了塑料制品的污染,对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第三,CO2经过催化可以转换成甲醇、合成气或者烃类的化工原料,可以产生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脂类、羧酸等物质。
1.2CO2的循环利用技术。CO2的循环利用技术是依靠CO2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的,属于资源化的技术应用。这种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第一生产超临界的CO2,超临界CO2具有压缩性和流动性,液体具有高密度、高比热的特点,具有高渗透性和低粘度的特性,超临界CO2是非常好的萃取介质,操作简洁,工艺时间短。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第二,把CO2作为食品的保鲜剂和添加剂,用于食品的保鲜冷却、冷藏。特别是在碳酸饮料的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很大。第三,用于空调制冷的介质。CO2用于空调制冷介质主要是利用跨临界CO2取代氟利昂。第四,制造干冰。CO2的固态形式称之为干冰,干冰一般用于食品工业领域,文艺产业领域,而且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第五,气体焊接方面。CO2在气体保护焊接、炼钢、油气井等方面应用广泛。
2.采用的主要设备
煤化工排放的CO2 是在混合气体中,要从混合气体中提纯CO2 需要对气体进行必要的压缩。无论是提纯还是综合利用,都要对气体进行压缩,所以,煤化工二氧化碳的利用的主要设备就是压缩机。
3.回收、储存和运输过程
CO2 的综合利用需要进行回收、储存和运输。这三个环节中要做好CO2 形态的转变,在储运过程中,采用低温储运技术,最好采用储罐充装,运输过程要掌握好设备的平衡和循环。保证回收、储存和运输过程的工艺流程。
结语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资源仍然是坚持使用的能源种类。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煤炭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煤化工行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对社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做好煤化工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煤化工的使用弊端,使煤化工的危害逐步减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活动。在倡导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今天,做好煤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赢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马柯,马娟,浅析煤化工二氧化碳排放及综合利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4期。
[2]孙永泰,二氧化碳化工开发的新工艺[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年03期。
[3]金涌,周禹成,胡山鹰,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化工学报,2012年01期。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4
植物的产量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蔬菜产量的形成过程也是碳水化合物积累过程。大棚蔬菜除了对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和水分有需求外,二氧化碳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基础原料。以茄果类蔬菜为例:白天,叶片背面的气孔张开,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根系将地下水运输到叶片上,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并储藏在叶片内,使叶片增厚。夜间,叶片通过有氧呼吸,将白天储存的碳水化合物进行分配:绝大部分输送到果实内进行积累,使果实膨大,另外一部分输送到根部和植株内,供根系和植株发育使用,这样循环往复,使植株逐渐长高,果实逐渐膨大,产量逐渐形成。
二、二氧化碳气肥对设施蔬菜的影响
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肥。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大部分蔬菜作物不能正常光合积累。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常处于密闭状态,造成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相对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补充。日出后,随着蔬菜光合作用加速,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有时会降至二氧化碳补偿点以下,蔬菜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容易造成减产和病害。要提高棚室内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好处有:(1)增产增收,如能够显著的增加茄果类蔬菜的株高、茎粗和果实的纵径等生长发育性状,从而提高大棚茄果类蔬菜的平均坐果率、单株坐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2)增强蔬菜抗病能力,如黄瓜霜霉病明显降低;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发病率和病害指数明显下降。
三、施用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的方法
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较适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燃烧沼气法
在室内地下建设沼气池,按要求比例填入畜禽粪便与水发酵生产沼气,通过塑料管道,输送给沼气炉,点燃燃烧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燃烧每m3沼气可获得大约0.9m3二氧化碳。一般棚内沼气池寒冷季节产沼气量为0.5~1.0 m3∕天。可使0.5亩地大棚(容积为600m3)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0.16%。必须注意:(1)因沼气属易燃物,沼气池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建造和管理;(2)沼气必须经过脱硫处理;(3)二氧化碳气肥增施后,水肥管理要及时跟上;(4)不能在棚内堆沤沼气发酵原料,以免有害气体(如氨气)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
2.利用牲畜新陈代谢呼出的二氧化碳
一头50㎏重的猪每天呼出二氧化碳1.032m3;四头猪每昼夜可呼出4.128m3二氧化碳。畜舍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棚室内山墙的通气孔和蔬菜棚内的空气自然交换。
3.微生物气肥法
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将玉米秸秆按一定间距均匀施入蔬菜行间,施入深度为20cm,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优点是无需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并可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缺点是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一般菜农不易掌握。建议部分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的菜农采用该方法。
4.硫酸-碳酸氢铵反应法
在设施内每40~50m2挂一个塑料桶,悬挂高度与作物的生长点相平,先在桶内装入3~3.5kg清水,再徐徐加入1.5~2kg浓硫酸,配成30%左右的稀硫酸溶液备用。每天早晨,拉揭草苫后半小时左右,将200~400g碳酸氢铵先装入小塑料袋中,用铁丝在底部扎3~4个小孔,轻轻放入每个装有稀硫酸的桶内,反应释放二氧化碳。晴天与盛果期多加,多云天与其他生长阶段可少加,阴天不加。必须注意:(1)必须将硫酸徐徐倒入清水中,严禁把清水倒入硫酸中!以免酸液飞溅,烧伤作物与操作人员。(2)向桶内投放碳酸氢铵时,要轻轻放入,切记不可溅飞酸液。(3)反应完毕的余液,是硫酸铵水溶液,可加入10倍以上清水,用于其他作物追肥之用,切不可乱倒。
5.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
每天向发生器内,填加硫酸与碳酸氢铵,在发生器内进行化学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其原理同上。
6.点火法
每天上午8~10点,用无底的薄铁皮桶,桶底穿设粗铁丝作炉条,桶内点燃碎干木柴,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必须注意:(1)要做到足氧、明火充分燃烧,防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危害作物;(2)要让火炉在室内作业道上移动燃烧,以免造成高温烤苗;(3)要严格控制点燃次数和燃烧时间:一般每天可点燃2次,一次在傍晚盖苫后点燃;一次在拉开草苫后1h左右点燃。350~500m2的棚室,其燃烧时间每次不得超过30min,以免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超量,危害作物。
7.工业废气综合利用法
即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提纯后,压缩成液体二氧化碳,贮藏于高压气瓶中,通过管道将其施放于大棚内。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操作安全,可以实现工业废气综合利用,建议进行大力推广。
8.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在棚室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促进蔬菜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此法有利于改良土壤,成本低廉,来源方便;不足之处是产气量有限而且缓慢。
四、施用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的技术要点
1.施肥浓度
在蔬菜作物生长的中前期,叶面积系数小,二氧化碳施肥浓度应在0.06%~0.08% 为宜。蔬菜作物生长的中后期,二氧化碳施肥浓度应在0.08%~0.1%为宜。温度低,光照弱时,二氧化碳施肥浓度应在0.08%为宜。高于0.1% 会导致作物气孔开放度缩小,降低蒸腾速度,使叶温升高,出现萎蔫现象。如果采用上述3.1、3.4、3.5、3.6、3.7方法施放二氧化碳,为了科学掌握施肥浓度,使一般菜农容易掌握,而且增强该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可在大棚内安装二氧化碳气体报警器,当大棚内二氧化碳超过所需要浓度时,仪器报警,则停止供气。
2.施肥时期
大棚蔬菜定植至缓苗期不施二氧化碳气肥,苗期不施或少施气肥。叶菜类在起身发棵期开始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此期叶片活力强,叶面积系数增大,光合生产率高,二氧化碳利用率高,增产幅度大。茄果类在开花坐果至果实膨大期为二氧化碳施肥最佳时期,此期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吸收二氧化碳多,有机物质积累多,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产量。
3.施肥时间
植物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时间大约为10~11点,大棚蔬菜施肥时间应在日出半小时后开始,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温度提高,施用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加大,达到确定的饱和浓度为止。一般中午放风前半小时停止施用,阴天雾天不施肥。
4.加强肥水管理
二氧化碳施肥后的作物,地上养分增加,光合作用增大,根系吸收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改善,施肥量也要相应增加,为避免肥水过大造成作物徒长,茄果类蔬菜应注意适当增加磷钾肥,瓜类和叶菜类适当增施氮肥,使地上下趋于平衡。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环保教育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必须求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在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把化学教学和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呢?下面结合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的实践和体会与同行做一些探讨。
一、充分利用教材。加强课内环保教育
随着工业的发展,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空气、水源和土壤遭受严重污染,污染的环境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例如,讲授“空气”的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断空气的组成成分,再讲述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一般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当污染程度超过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在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地区和建筑群中,室内空气的污染有时会比室外更严重,家用燃料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尼古丁等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讲授“一氧化碳”的内容时,可教育学生不吸烟,介绍防止、控制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讲到“一氧化碳的毒性”时,我对这些内容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尽量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放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鼠,然后慢慢向此容器中通入一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容器里的小白鼠有什么变化。接着再讲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很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要特别小心。讲到这里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联系我们学过的生物知识,思考一下为什么一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会因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二、在实验中,强化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从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做起,从教师和学生本身做起。做实验时,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应增强环保意识,要正确处理实验“三废”,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在这方面,教师的规范性操作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懂得化学实验同样存在“三废”的问题,处理好实验中的“三废”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关键环节。有的化学实验要用到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为此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有害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做好回收、消除工作。例如:氧化汞的分解实验,由于汞有毒,实验完毕后,应将分解产生的汞收回瓶内,散落的汞也要尽量收集起来,无法收回的残余汞也应撒上硫黄粉硫化后收集埋掉,以防汞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其次,在学生做分组实验时,要强调并实施对实验中“三废”的处理。例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应当正确处理尾气;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为防止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在试验后应倒入适量碱液吸收二氧化硫;制氢气后废液、废渣的应回收;以及尽可能减少盐酸、硝酸酸雾的排放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活教材。
三、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加强环保知识宣传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视环保方面的知识屡见不鲜。我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中,每年都利用课外时间举办化学与环保的知识讲座。讲到“二氧化碳性质”时,我结合二氧化碳性质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s)、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会产生二氧化碳),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因此“温室效应”必须控制,人类必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介绍这些知识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污染的严重性,产生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紧迫感。
四、结合生活污染实情。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包围着。大气为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但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和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烟尘和有害气体等,正在对大气造成污染。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汽车等机动车排出的一些大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等,如果使用的是含铅汽油,污染物中还含有铅的化合物,在相应大气污染物排出总量中可达到40%~50%。这些污染物经过一系列转化,进一步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人们的眼睛、呼吸系统受害。因此,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可采取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途径。中学化学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自己要较多地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环境科学方面的书籍,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观念,在化学教学中,重视环保教育就是重视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人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范文6
关键词:近零碳排放 碳捕集电厂 二氧化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063-02
1 低碳电力调度的重要性
1.1 电力调度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促进了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对城镇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供电系统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学习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实现科学有效的电力调度一方面为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
1.2 火力发电的碳排放
当前阶段,电力的主要供给方式是火力发电,在保证了维持供电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上,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火力发电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等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不可再生能源,现如今已经成为电力二氧化碳最主要的产生、排放途径,其对于资源的消耗量和环境的破坏程度极深。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和雾霾、酸雨、厄尔尼诺等现象的频发,为此,深化低碳的电力调度在供电系统整个环节的应用程度,实现可持续的电力发展目标,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减少碳排放是现阶段电力单位维持安全有序运行的首要前提。
1.3 低碳电力调度
低碳调度是现阶段促进可持续的电力发展,将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科学有效的电力调节的手段之一。根据火电厂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律,运用原调度的方式,对于其排放形式做出具体的规定。在这一过程中要将电力运行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实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加强低碳排放模式的普及,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实现低碳环保的电力供应系统。低碳排放的电力调度模式,不仅可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提供更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低碳电力调度主要和实行特点
2.1 电力调度的节能模式、经济模式和三公模式
供电系统的电力调度环节按照指向性和侧重点的不同,分为节能、经济和三公等程序。其中,节能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将能源的损耗降到最低,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的电力系统运行目标。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供给,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运用合理的电力调度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的程序目标。实现节能型电力调度,可以使能源的不必要消耗降到最低,从而确保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效降低,建设生态节约型的供电环节。三公调度是电力调度环节中以保证供电公平为基本目标的调度流程,是确保居民基本用电不受干扰,将发电完成率的均匀当作衡量标准的电力调度模式。最后一种是经济调度,是将经济投入成本与电力调度成本放在供电环节的首要位置,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的运行目的,在电力发电的准备环节,将成本等相关微增率当成执行的标准,属于较为常用的电力调度模式。节能模式、经济模式和三公模式是当前阶段电力调度的主要模式,然而如果要实现低碳电力调度,上述三种模式都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2.2 电力调度的节能、经济和三公模式的缺陷
三种调度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经济模式强调经济效益的获取。三公模式只考虑供电的完成率是否公平,二者都忽视了电力运转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节能模式虽然强调了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对于碳排放有相应的减轻作用,却将侧重点更多放在了节约能源方面。节能、经济和三公模式都没有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专门的管理,使得碳排放的问题在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电力调度的运转模式无法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当前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电力调度,必须综合火力发电碳排放的特点与电力调度运行环节的基本模式,参考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将低碳的电力调度落实到电力系统的每个环节。
2.3 低碳电力调度的特点
传统的电力调度主要是重视电能的本身,忽视了二氧化碳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然而低碳电力调度方式的引入可以让二氧化碳成为可调度的资源,因此在低碳电力调度过程中,必须对二氧化碳排放与电能生产进行综合考虑,必须让经济效益得以增强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碳平衡和电平衡得以协调发展。
3 对低碳电力调度特点进行分析
3.1 普通化石燃料的碳排放
从根本上看,低碳电力调度所使用的电源与传统的电力调度模式电源都包括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类型。而转化的过程中,只要环境中包含氧气,就会出现碳排放的现象。而碳排放的总量是由发电燃烧的总化石燃料的数量决定的,化石燃烧的总量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就越大,对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也就越强。
3.2 近零碳的排放
低碳电力调度具有近零碳的排放特点,是指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无限趋近于零,实现对碳排放的有效控制。近零碳的低碳电力调度主要使用的发电能源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等,在供电过程中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完全治理,对于建立生态节约型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碳捕集电厂
在电厂进行火力发电时,将碳捕集的程序添加到原有的系统中,从源头将碳排放的总量抑制到可控范围内,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排量的有效控制。因为碳捕集的系统依托于火力发电设备,使其在系统运行的时候,会提高能源的消耗率,火电设备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对能源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其结果会导致供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有所降低。在碳捕集实施低碳电力调控时,对于碳排放的捕集率一般在80%以上。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碳捕集的效率也在不断增加,其在火力供电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有所降低,为减少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对电碳电力调度决策模型进行分析
4.1 模型的主要框架
传统电力调度的决策模型通常是将系统中的电源出力曲线当作决策的主要内容,其调度方案必须达到网络传输的条件、电源技术特点、调峰约束的条件、系统的负荷要求等,总发电成本必须保证在最小范围。但是在引进电碳电力调度后,原调度的决策模型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其改变主要体现以下几点:首先,其改变使模型决策变量得以扩充;其次,其改变使目标函数中的组成项不断增加;最后,强制减排和碳减排等要素的持续引入使系统调度约束条件增多。
4.2 数学描述
这里的变量就是指发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针对不同情况二者的数量也有着较大差异。对于化石燃料电源,发电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为正比,即随着发电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着上升。在确定决策变量的过程中,通常用字母K来表示电源,用g来表示发电量,用E来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
5 结语
当前阶段,强化发电过程中低碳电力调度的适用程度是电力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现代化技术在电力调度领域的应用,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苏宏.低碳电力调度方式及其决策模型[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