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1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栽培水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都在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和产量都很低,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使用科学技术和机械来进行农业和生产,这种机械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能解放大量农业生产力。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的过程,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对于首先农业现代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工程发展程度较低在最近几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型农业装备犹如雨后村笋层出不穷,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都出现了很多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这些农业生产机械对于当地的农业作业、收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我国发展农业机械结构依然有很大的不合理,例如大型农业机械相对不足,小型农业机械却非常多;动力机械相对较多,但配套机械就较少;种植机械多,养殖、加工机械就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农工业机械工业由于规模较小,因此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以及可靠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大部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产品的设计要求往往达不到实际生产要求。
2.2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虽然近些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大,但是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距离。我国除了小麦播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其他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偏低,这就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也不高,而且很多地区也没有很好的机械购买扶持政策,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很多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大型农业机具,从而就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推进。此外,由于柴油、机械配件的价格持续上涨,农机作业成本不断加大,也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负面因素。
3、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例如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问题。农业机械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道路。我国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于农业生产,而是将农机作为致富的手段之一,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机的使用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最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3.2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要创新农机服务形式,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建立一套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业机械由若干人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花、市场化,并引导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3.3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由于我地域辽阔,农作物生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农业作物对于机械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想农业机械化发展,就需要注意这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就要根据实际地区需要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布局来发展。同时注重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发展布局,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想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地区,最终促进农业机械化在各地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4推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
为了能保证机械化作业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将各个地区的农业作业标准化,例如栽培方式的统一化。推进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农机和农艺相结合不仅是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也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未来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4、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2
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的前提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水平保障了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产品经济的良性发展。在传统模式的耕种中,播种施肥、抗旱防涝、翻耕土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却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向前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用先进的生产力代替了落后的生产力,同时也提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腾飞。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水平也提升了农作物的播种指数,很多农作物的复种指数由以前的一年一熟转变为两年三熟或者一年两熟,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播种种子、喷洒农药以及提高施肥的准确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从侧面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也不断提上日程,其综合发展对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保障,从而在综合实力上带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产品的产出量,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农业对机械化水平的重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营模式已经开始逐步转型,农业的生产模式也开始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优化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素,从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2.1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服务走向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有力措施。其关键作用是将零散的农户经营和农业服务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农业资源在市场的有效运作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农机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益。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不断地拓宽农业机械服务的途径,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引导过程,实现产前、产后资源的不断延伸,农民种植品种不断地向经济作物靠拢,实现生产环节全部机械化。与此同时,重视地域跨越的作业模式,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水稻、玉米的机械化模式,吸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及服务模式。
2.2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我国很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山区仍然未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农业发展,多渠道为农民创收提供途径,要想借助于农业的机械化;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产出和投入,让广大的农村地区真正地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应用农村的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产出,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政府部门应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补贴资金和政策倾斜,为农民添置农业机械化设备,切实可行地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农业机械化途径和惠民利民的补贴减免政策。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不同特色风格地域差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最终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推广对策;吉林梨树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70-01
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农业机械化为梨树县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县每年采用农业机械整地面积14.3万hm2,小型农机灭茬整地面积占整地总面积的91.6%,大型农机整地面积仅占8.4%。长时间应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整地,致使耕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了作物产量的稳定和提高。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大型农业机械作用认识极大提高,现在大型农业机械又走进耕地发挥作用。它不仅局限于整地、播种作业,还能进行小四轮等小型机械无法取代的深松和一次性完成秋季收获等农业生产作业。因而大型农业机械化必然很快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1-4]。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农机发展历程
梨树县是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较早的县。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化就在全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基本采用大型农机作业,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的一定高度。80年代末期,随着农村土地的实施和推进,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管理,这势必给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至此使大型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在一定时期内被搁浅。以小四轮为代表的小型农业机械在短时间内扑向农业走进家家户户,充当了整地作业的主力军。随着小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上作业时间的延伸,广大农民渐渐地认识到小型农业机械整地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1.2农机在整地中推广应用情况
从整地方式方法来看,梨树县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可分为2个阶段:一是大型农业机械推广和应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基本上是从深耕整地到播种。整地基本上是秋翻秋耙,使整地实现了碎、平、细和上实下虚,耕层厚度保持在20~23 cm;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广泛地接纳降水,有利于土壤的保水提墒,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条件的形成,从而增强了作物的抗御干旱、倒伏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以小四轮为代表的小型农业机械在整地作业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小型农业机械价格低廉、生产作业灵活,它不仅在农业田间播种到秋收拉地灭茬中发挥作用,而且农闲时还可以进行运输,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末以小型农业机械化整地作业已经全面普及。由于长期采用小型农业机械整地作业,致使土壤耕层质量下降,耕层越种越薄,犁底层越来越厚,耕地板结更为严重。据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08年梨树县土壤犁底层的情况调查”,梨树县的6个主要土壤类型,除风沙土壤外,黑土、黑钙土、冲击土、草甸土及山地棕壤土的犁底层都出现异常变化。对耕作土壤来说,正常的犁底层出现的位置应距地面18~22 cm,厚度5~7 cm。但被调查地块犁底层出现的位置平均在距地表12.79 cm,比正常高出5.21~9.21 cm,犁底层厚度平均为16.60 cm,比正常增厚9.60~11.60 cm,犁底层厚度增加了165.78%~232.00%。不合理的机械作业给本来脆弱的农业又加薄霜。
2推广大型农业机械的对策
2.1把握政策促推广,因地制宜谋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除了抓住机遇利用好国家政策,各地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过去,梨树县曾经是农业机械化强县,因此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历史优势,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农机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大型农机装备总量,改善机群结构,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展示大型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的示范,也极大地促进各类农业机械的完善配套和技术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作业机手的培训,提高作业水平,使农机和农艺得到更好的整合。提高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通过观摩学习等方式,各地从实际出发引领农民走农机合作发展的道路,帮助农民组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性组织,减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带来的不必要的投入。推进农机产业化,促使农机服务队伍素质高效化、服务专业化、农业生产现代化。
3参考文献
[1] 杨立才,陈鹏宇,明道麟.湖北省农机推广基本现状及对策浅析[J].湖北农机化,2010(5):18-22.
[2] 丛福滋.我国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2):12-14.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4
经济子块主要研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探讨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及产业结构的比重。该子块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水平变量,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对农机化财政投入作为辅助变量。将经济发展水平受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程度、农业机械总投入对农业机械化的带动因子和农业机械化总投入作为与其他子系统进行结对接的接口。动态模型流图建立由于因果关系只能定性地描述复杂系统的反馈机制,因此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建立粮食生产机械化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显然农业机械化流程图所反映的状况可以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以山东省为例对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进行仿真,使用系统动力学专用软件Vensim-PLE,所需基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等,另有部分数据取自有关权威网站和实地调查。系统的运行方案较多,当参数调整到合适时,各种变量呈现比较合理的变化趋势。动态仿真模型有效性检验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十分复杂,模型也仅仅是对客观事物本质或某些重要特征的概括与抽象。因此,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显得十分必要。模型的有效性检验一般分两种:理论检验与历史仿真检验。其中,理论检验主要是研究模型边界是否合理、模型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参数取值是否有实际意义及方程量纲是否一致等;历史仿真检验主要是选定过去某一时刻,对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作比较,考察两者吻合度,以检验模型能否有效地代表现实系统[8]。就建立的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模型而言,首先它应建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必要调整,并认为界定的系统边界、参数设定等均应合理;其次利用Vensim软件所提供的模型检验进行有效性检验;最后选取2001~2010年。模型仿真值与历史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最高为5.84%。因此在通过以上有效性检验后,可以认为所建立的动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粮食生产机械化系统,并对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预测。仿真结果分析对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性参数进行调整与组合后,对系统进行仿真。模型运行时间为2010~2020年,仿真步长为1年,主要考察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1)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由模型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量主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影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模拟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农业机械购置总投入将达到56.23亿元,2020年将达到73.65亿元。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机化投入的能力不断增强,另外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机械投入的需求不断增加。增加农机资金投入,有利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但若没有其他配套措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资金利用率下降。所以单纯增加农机资金投入,无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持续发展,更需要各项有效配套措施到位。(2)土地规模经营采用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反映土地经营规模。设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不变,随着农业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将不断增加。劳均粮食播种面积也是造成农机总动力和机械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动力。模拟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省劳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0.59hm2/人,2020年将达到0.67hm2/人。同一劳均播种面积也会对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动力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这是由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不同,土地分散经营、集中经营的程度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山东省粮食生产地区生产规模过小,规模效益较差,是限制投资的重要因素,但通过强制合并会产生不良效果。所以在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前提下,稳定土地使用权限,才能保证经营者在粮食生产中投资的稳定性。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扩大劳均规模,提高农机利用率,是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3)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物质投入的程度。它受到农机化投入资金、农村人均纯收入、劳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如果按照山东省2000~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长速度为5.01%推算,2015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48亿kW,2020年达到2.57亿kW。然而模型预测结果为2015年达到1.39亿kW,2020年达到1.49亿kW,与按目前增长速度推算结果相比减少了6.08%和42.02%。这是由于随着燃油资源逐渐紧缺和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结构将调整,经营规模会扩大,动力利用效率势必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缓。采取将农业机械由中小型为主改为大中型为主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1],是提高粮食机械化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符合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特点。
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系统,它的运行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分析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系统的结构层次,提出了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2)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主要考察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指标,通过模型的运行,获得了各项指标2011~2020年的预测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影响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系统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并配合产业发展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25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了农户经济收入,为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工作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农机推广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要想进一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要先找到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哪些不足,面临哪些困难,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部分地区对于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机推广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农机推广效果不好;二是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农机推广人才少;三是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不适应当前农业发展要求。
1.1部分地区对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机推广部门职能发挥不到位,农机推广效果不好
如果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其工作进程和工作效果,如果农机推广效果不好,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同时农户也得不到实惠,无法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对于农机推广重视程度不高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农机推广部门不重视自身的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得不到农户的支持和认可。部分地区存在农机推广部门不重视自身工作,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放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而农机推广工作不受农户重视也与农机推广部门自身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关,同时也与农民文化水平有关,对农机推广工作理解不到位。如果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重视,便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2农机推广人才不足,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人才是保证农机推广事业健康发展的源源动力,重视农机推广工作要先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当前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注重新型人才的培养。很多地区都存在农机推广人才不足,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不高的情况。据了解,大部分基层农机推广单位,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农机推广工作者,大多数年龄偏高,在基层工作多年,工作经验确实比较丰富,但是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其知识结构却显得老旧,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存在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热情低的情况,不但自身工作效率低,甚至影响农机推广工作的整体氛围。
1.3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被多产业机械化所代替,农业生产不仅在产前、产中实现了农机化,也实现了产后的农机现代化,农机化的品种也逐步实现信息化、电气化与自动化,而传统的农机推广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针对当前农机推广难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难题,应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多措并举,上下一心,提高农机推广的重要地位;二是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战斗力;三是致力于农机推广体制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2.1多措并举,提高农机推广重要地位
农机推广部门首先自我反思,善于总结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宣传工作方面,农机推广部门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把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配合农机推广。要组织各种讲座和活动,让农民参与到其中,给农户了解农机推广的机会。要注重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2.2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战斗力
农机推广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自身工作,其次要定期组织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机推广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建议多组织大家探讨和交流,为以后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新农机推广体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农机推广体系十分关键。基层农机推广部门需要逐步建立起科、工、户一体化农机新产品研发以及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机制,可以为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建立起相互联系的推广网络,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供求信息,及时为当地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与新农具,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化。
3结语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再上新台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农机推广部门要以身作则,团结一致,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0,(02).
[2] 闫世行,杨学军.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
[3] 陶丽华.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 北京农业,2016,(0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16-1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抢农时、抗灾害、保丰收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机械是大面积、规范化实施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发展现代农机是实现我区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过去的八九十年代,我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是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农机队,机械深翻,整地作业等机械可以说是非常完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当前原来的管理模式和机械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减缓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用先进的机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的目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发展现代农机,提升作业水平,实现以农作物高产为目标
当今我区农业要求的种植模式和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截然不同,现在要求机械精量播种,机械深施肥,改变以前那种小型机械灭茬作业方式,运用现代大型机械旋耕,起垄,重镇压复式作业方式,改变土壤板块,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植物根系的吸收,提高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实现品种的产量的提升,运用精量播种降低生产成本,引入先进的田间管理施药,喷灌机械,保障农作物高产丰收,在当今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我们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以缓解供应压力。
3 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发展现代农机的有利保障
一台先进的机械设备,首先由懂得运用和驾驭它的技术人员操作,才会发挥机械最大的效率,如果不懂得如何运用,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一堆废铁而已,这就要求我们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不断的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改善农业机械的作业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向其他方面发展。只有不断的提升现代农机的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生产成本降低,使农业研发成果转化到现代农业中来。
4 发展现代农机,实现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营养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过去传统机械种植的农产品,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就会对百姓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由于果型不规则和颜色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也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运用先进的 管理方法,创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观光农业,这即保障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让百姓吃上放心菜,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新品种的不断更新,给其他产业也注入了活力,发展了农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互补优势,建立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5 合理摆正农机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生产发展”进程。所以当前要积极抓好农机培训、农机补贴、农机安全等项工作,实现农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产发展物质保障。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一定要为农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保障措施,比如,在村庄和田间道路修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机运行所需要的道路宽幅、道路承重、道路转弯角度等指标,做到既使农机通畅自如,又不破坏基础设施;在新民居建设以及村民中心建设中,也要考虑到农机的停放、维护等问题,使农机化与农民生活、生产相和谐。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积极推行以农机财政补贴为推手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后,我国农机化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更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佩军.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 宗晓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3]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4]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