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利用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利用的意义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污染 ;  余浆; 离心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预应力钢筒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1.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定义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指在带有钢筒的混凝土管芯外侧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然后制作水泥沙浆保护层而制成的管子。

1.2预应力钢筒管成型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1.2.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分类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根据生产成型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预应力钢筒管PCCP-L,管芯生产采取离心成型工艺生产,另一种预应力钢筒管PCCP-E,管芯生产采取振动成型工艺生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L离心工艺根据喂料方式分为机器喂料和人工喂料,管子口径小的较多使用人工喂料,口径较大的一般使用机器喂料。人工喂料和机器喂料各有优缺点,人工喂料时喂料准确,内壁光滑,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机器喂料恰好相反,优点时减轻了劳动强度,缺点是喂料准确性较低,需要人工打钎拉平内壁,机器的清洗也比较费时。

1.2.2离心工艺的特点 

在离心成型过程中,管模连同混凝土在离心机上以一定的旋转速度转动,混凝土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布于管模内表面并形成密实的结构,这种以离心法成型的混凝土称为离心混凝土。预应力钢筒管PCCP-L管芯生产离心成型工艺制度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离心阶段,慢速的作用是布料,中速的作用是使物料均匀分布,快速阶段是通过较大的离心力使物料密实并挤出混凝土里多余的空气和水分。

  离心混凝土的基本特点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混凝土中的固相粒子沿着离心方向沉降,与此同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形成密实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系由多种固相组分组成,在离心力作用下其沉降速度各不相同,因而又造成混凝土的分层现象,内壁是水泥浆层,靠外壁是混凝土层,中间夹着一层水泥砂浆,这种分层现象是在混凝土离心过程中发生的。其优点是管子内表面比较光滑,液体通过时阻尼系数比较小。其缺点是混凝土产生内外分层,破坏原设计混凝土级配,降低强度,其强度比普通砼强度降低6%以上,内壁水泥浆层强度降低更大,由于内壁水泥浆层水灰比大、强度低、因而耐磨性能差,水泥浆收缩大,放置时间一长,内壁容易出现裂缝。离心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生产过程中产生余浆液污染环境。

2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余浆的分析。

我国目前多数水泥制品企业在使用离心成型方式生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时,对产生的余浆一般都是使用水把其稀释后冲进下水道,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时间长了还会堵塞管道,处理成本很高。

2.1余浆的成分分析

余浆是管子离心结束后从其内壁倾倒出来的悬浊液,含有水泥、砂粉、水和极少量的减少剂等。余浆的固相物质主要是水泥、砂粉。其含量称为余浆的含固量,含固量的测定方法参照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由于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中使用的砂不能通过0.080mm的筛,水泥和粉煤灰在该孔径的筛余少于3%,因此,把通过0.0080筛的余浆烘干可检测出余浆的含固量,经检测,余浆的密度与固体含量呈线性关系。密度为1000-1200G/mm,含固量为30%左右,主要由水泥和砂粉组成。每立方米混凝土大约产生80KG的余浆,如果通过回掺每立方米可以取代20KG水泥。

2.2余浆失去流动性时间检测

余浆循环利用是一个收集、存储、利用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温度下,余浆失去流动性的时间测定也是一个关键,通过检测“余浆失去流动性时间”试验结果如表2.1

序号 管径(mm) 密度(kg/l) 含固量(%) 浆体失去流动性时间 对应混凝土初凝时间 备注

1 400 1.21 30.1 4h45min 7h10min 取样时浆体温度为14℃,试验温度为20℃。

2 500 1.23 28.4 4h24min 7h20min

3 600 1.20 29.5 4h50min

4 800 1.24 27.9 5h12min

3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余浆循环利用方法实践

3.1离心制度及配合比的确定

(1)离心制度制定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芯的生产首先得确定离心制度,经长期生产经验制定出如下表3.1的离心制度。

表3.1

管径 喂料 慢速 中速 快速

转速

(转/分) 转速

(转/分) 时间

不少于 转速

(转/分) 时间

不少于 转速不低于(转/分) 时间

不少于

400-500 120-150 150-200 3分钟 200-280 4分钟 380 8分钟

600-800 120-150 150-200 3分钟 200-280 4分钟 350 10分钟

900-1000 120-160 160-200 3分钟 200-270 4分钟 330 12分钟

1200-1400 120-160 160-200 3分钟 200-260 4分钟 320 14分钟

(2)配合比设计

由于要循环利用余浆,这就需要设计两种配合比,两种配合比水泥用量和水用量不一样,第一批混凝土料配合比为表3.2

表3.2

材料名称 材料规格 配 合 比 每M3 用量 (kg)

水泥 PO42.5 1 450

砂 邕江中砂 1.904 857

石子 5-20mm 1.904 857

粉煤灰 Ⅱ级 0.222 100

减水剂 NF-2(30%水剂) 0.024 11.0

水 洁净水 151

水灰比 0.275

塌落度 20-30mm

第二批混凝土料配合比为表3.3

表3.3

材料名称 材料规格 配 合 比 每M3 用量 (kg)

水泥 PO42.5 1 430

砂 邕江中砂 1.904 857

石子 5-20mm 1.904 857

粉煤灰 Ⅱ级 0.222 100

减水剂 NF-2(30%水剂) 0.024 11.0

水 洁净水 100

水灰比 0.189

塌落度 0-10mm

3.2直接循环利用方法

由于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离心工艺的高速离心时间较长,速度较高,所产生的余浆固含量较少,掺加进混凝土料中对原混凝土强度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余浆失去流动性时间也较每批管子的离心时间长,也不会影响余浆的回掺时的流动性。所以可以直接掺加进混凝土中循环利用。

3.2.1制作收集存储箱

首先用铁板制作两个存储箱,长、宽、高为3500mmx500mmx400mm,铁箱放在离心机两端,比离心机上的钢模低些,用于收集余浆。

3.2.2余浆循环利用操作要求

离心第一批管子时采用第一批料配合比生产,第一批离心结束后产生的余浆通过浆耙把余浆耙出,存放在存储箱里,当生产第二批管子时使用第二批料配合比生产,把水和水泥都减少了,目的就是要用余浆中的水泥和水取代部分水泥和水进行回掺,喂料时操作人员用铁铲把存储箱中的余浆铲出与混凝土混合均匀后再喂料。第三批重复第二批的步骤,如此类推,直到生产最后一批时产生少许余浆,与清理场地废料一起清理掉。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冲入管道时间长后造成堵塞管道。工艺也不复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好方法。

4结束语

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作为水泥制品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产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各企业在生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时,都会碰到废料污染的问题,任何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的措施,都成为各企业研究的课题。各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一些处理方法,本文是根我公司生产实际摸索出的预应力钢筒管离心工艺人工喂料余浆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本文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建红 王海飞.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余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2009.9.30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2

1.1护理管理

1.1.1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多项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能有效地提高各方面护理服务质量。如: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目标是尽早缓解其症状体征,促进机体康复,但是小儿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等措施存在抗拒情绪,对此,朱晓红探讨了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其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护理模式组)每组各27例,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常规护理模式在缩短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方面均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同时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和态度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韩丽娜为了积极恢复脑卒患者的语言功能,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结果表明,PDCA在脑卒病人中康复使用时,不仅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PDCA循环法在医院护理领域应用广泛且较成熟,和传统管理方法相比,PDCA循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

1.1.2护理教学管理

妇科带教中为了改善既要保护病人的利益和选择权,又要让护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妇科护理技术这一矛盾,徐夏萍等将PDCA循环引入妇科护理带教中,使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积极性,更能避免传统教学中易造成的偏斜和遗漏。

1.1.3护理风险管理

朱丽莉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差错事故控制在零状态,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持续在98%以上。

1.1.4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一个成功的医院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这一基础。蒲皆秀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的招聘与选拔、合同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培训与开发等,按照PDCA原理,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使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充分的落实,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能不断地提高,不断改善趋于合理,从而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最终是管理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人事匹配、岗位责到、医院和谐,从而促进员工与医院的共同发展,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药品管理

1.2.1门诊处方用药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门诊处方的审核与调剂,并为患者提供各种相关的用药指导,调剂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所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师的职责。近年来,随着各类法规对药师职责的明确和患者的法制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理念有所提高,因此医师与药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也面临极大的挑战。陆晓彤等研究应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结果表明PDCA循环实施3个月,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不合理处方比例从0.19%下降至0.06%,不合理处方减少了68%。门诊药房应用PDCA管理方法,加强了门诊调剂药师的审方能力,提高处方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2.2临床合理用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而我国临床上存在严重的滥用抗生素现象,据文献报道,我国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用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人数的30%左右。面对这一现象,陈翠卿等研究,使用PDCA干预医院抗生素用药,结果显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从干预前39.70%降至20.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干预前的60.63%降至干预后的4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院学检查百分率均达有关要求。同样,由于泌尿外科的患者,年龄大,基础病较多,药物治疗多,较易发生给药错误,针对这一现象,达到安全用药,谷文燕等尝试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由2.6‰,降低至改善后的1.3‰,效果显著。

1.3感染管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师的生命安全是今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罗芳[11]利用PDCA循环法制定医院的感染管理计划,检查标准并组织实施。结果是实施PDCA循环法后,与未实施PDCA循环法时期相比,医院的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明显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证明,使用PDCA循环法,可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感染管理质量逐步提高,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PDCA循环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1.4急救管理

韩梅等报道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于门诊应急急救能力的提高,以2014年3-5月份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评分为实验组,2013年10-12月的检查评分为对照组,对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医护配合、急救仪器使用三方面进行比较。改进后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秋侠等[13]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表明,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急救时的抢救成功率。2.5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决定了新药的研发进程。程晓华等探索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临床试验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强化质量检查反馈控制,明确各级质控人员的职责,注重培训体系建设。PDCA管理体系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2.小结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3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很多医院开始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逐渐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加大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以此来全方位地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其中应用PDCA循环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还可以充分挖掘医院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围绕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了综述。

一、PDCA循环概述

1. 定义理解

PDCA循环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质量管理?<野?德华兹?戴明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循环、戴明环。从整体而言,PDCA循环就是指,为了提高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而实施的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这4个阶段分别为:P(Plan)、D(Do)、C(Check)和A(Action)。它们不断循环、上升,并持续改进。目前,PDCA循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内涵可以从如下4个方面来理解:①P,即计划,主要内容就是明确管理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活动,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方案和执行措施,并为完成计划任务做好各项准备。②D,即执行,就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开展相关的活动,对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③C,即检查,主要是指对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实际取得的结果和预期的结果。④A,即处理,对检查的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扬长避短,去劣存优,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通过上述4个阶段,每一个循环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呈阶梯式螺旋上升。

2. 主要特征

由上述对PDCA循环的内涵分析可知,该管理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其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由组织来执行与完成的,其运作过程与车轮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第二,PDCA的全过程是由若干个不同大小的循环所组成的,只有上一个循环完成之后,才会进入下一个循环,而且这两个循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能将其分割来看。第三,PDCA呈现的是一种阶梯螺旋式的上升循环,每当完成一个循环之后,质量都会有所改善和提高。在无限的循环过程中,每一次都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实现质的飞跃。第四,其运转具有标准化的特点。PDCA循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行的,及时进行总结,不仅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持续保持下去,还能发现其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二、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 计划阶段

这是PDCA循环的起始环节,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即对现状展开调查,对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素,制定计划方案。下面,我们将以岗位培训为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培训开发规划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务人员,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PDCA循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岗前培训,医院要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医院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提高计划制定的科学性。

又例如,在科室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对病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在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需要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统计病区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程度、职称、从业时间、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护理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初级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大,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待加强。第二,对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分类,明确个人原因、集体原因、单位原因等。

2. 执行阶段

计划阶段完成之后进入到执行阶段,执行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实施P阶段中制定的各项计划。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中,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直接反映其管理水平。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和落实,在执行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然后有条不紊的按步骤实施,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步前进。如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采取对应的措施。

以岗前培训为例,这个阶段又可以被分为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新员工入职时,可以组织欢迎会,由院长致辞,简单介绍医院的历史和具体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医院的友好氛围,初步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第二,实施角色扮演,从新员工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扮演患者,进行挂号、排队等候、就诊、检查和取药等体验,从患者的角度来感受医院的服务,并从员工的立场来分析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角色体验来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进行院内的实地考察。留出一定时间,带领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各个科室、结构。第四,开展培训。这是岗前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病例的规范书写,职业道德培养、人事制度、医疗保险以及保健知识的培训等。由此可知,执行阶段就是计划具体落实的阶段。

3. 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计划执行的过程以及最终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例如,在对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检查培训是否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学习的氛围是否良好,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否有所提升。如果没有完成目标,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一般来说,在分析原因时,可以从培训教师、环境、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展开。绩效考核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建立动态的PDCA循环过程,即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对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发放薪资福利、职位晋升和培训进修的主要依据。

4. 处理阶段

在PDCA循环中,?理阶段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样也是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的起点。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和改进,使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根据执行阶段的结果,对本次循环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加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处理阶段中,还可以预测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个循环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4

【摘要】按照国家新一轮医院评审的要求,通过运用PDCA循环,查找分析现阶段医院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灾害脆弱性分析、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培训开展和实践演练4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评估改进取得的成效。其改进思路和方法为医疗机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PDCA ;医院应急管理;改进

Application of the PDCA Cycle o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mprovement/MA Xin,MAO Huiping,ZHANG Zeyue,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30-13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national hospital evalu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DCA,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stage i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it was improv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system, emergency training and practice exercises, and finally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Key wordsPDCA;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Improv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医院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就将医院应急工作作为核心条款并提出明确要求[1],JCI的评审标准中也有相关内容[2]。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医院评审标准制定过程和评审实施均遵循PDCA 循环原理[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2013年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1计划阶段(P)

在改进之初,医院召开应急工作专题会议,对应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医院应急工作体系不够健全。按突发事件类别,现有应急工作分别由医务部、总务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例如公共卫生事件由医务部负责,火灾由保卫部负责等。现有的应急工作体系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工作统一规划和协调性不强等问题。(2)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判断和制定应急工作重点,未应用科学方法确定应急工作的重点环节。(3)培训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实际演练较少,各种资源未整合等。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计划在2013年完成以下工作:明确组织机构,有统一管理部门;开展脆弱性分析,完成应急预案;培训统一规划,有重点地开展应急演练。

2执行阶段(D)

2.1灾害脆弱性分析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根据医院实际展开,对曾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事件,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火灾、地震,供电、供水、供氧、信息通讯等,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排序。

医院采用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推荐使用的HVA分析工具开展工作。按要求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表》,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解读脆弱性分析概念、集体讨论各打分项目,分别填写调查表。最后将调查表数据填入KAISER模型[4]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灾害的风险度(0%~100%),并对各灾害的风险度进行排序[5]。见表1。

2.2应急体系

通过调研及筹备,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6]。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书记同时担任,工作职责包括年度应急工作计划审核,应急预案修订的审批、总结协调等。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院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日常管理工作,督导落实应急领导工作小组决定事项。同时规定了突发事件中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网络信息部、保卫部、总务部等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

根据脆弱性分析结果,重新修订《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应急办到各职能部门,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应急工作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最终整理完成的应急预案包括院级层面47个,科级层面82个,重新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短、清晰、易懂,实际操作性强。

2.3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急办成立后,对全院应急培训工作进行统一安排。每年年底由各职能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培训工作安排,应急办将这些培训进行整理和整合,分为院级层面和科级层面培训。2013年医院开展了覆盖4 000名职工,为期20场的应急培训专场,培训内容包括脆弱性分析、灭火器使用、洗手方法、心肺复苏等。随后各部门针对自己的业务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培训。培训后采取考试方式评估培训结果。

2.4实践演练活动

医院日常的各种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对实战的考验。医院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结合脆弱性分析的结果,重点组织了医院消防演练、成批伤员收治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对每次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好应急准备。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定期检查并做记录;救护车定期维护;应急物资设备设有清单,并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检查阶段(C)

通过一系列应急措施,医院应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从组织体系上,明确了专门负责部门;从制度上,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从培训上,做到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演练整改,提高了实战能力。

另外,我们分别访谈了院办、医务部、保卫部、总务部、网络信息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共18人,对改进后的应急工作效果进行访谈。基本意见如下:(1)应急体系的完善使得应急工作的推动更加有力,各环节更加顺畅;(2)全院职工通过培训和演练,应急意识明显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知晓度更高;(3)应急的各种设备实施也更加完善,保障了及时开展工作的效果。

4持续改进阶段(A)

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应急工作总结会,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新的改进目标。其中包括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使之对实际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加强人员培训,改进课程和授课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继续有目的地开展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比如火灾、食物中毒等。

5小结

医院按照PDCA循环的各个步骤,找问题、求改进,并将PDCA 循环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7]。实践证明,PDCA 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了应急处置各项程序与职责分工等,还能够创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思路,拓宽应急管理的范围。在应急工作的持续改进中,应逐步把医院人员培训与应急、应急设施维护、应急制度建设、应急体系完善等提高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Z].2011.

[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著.王羽,庄一强,孙阳译.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阚全程.PDCA 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8):47-49.

[4]陈晋,桂鸿斌,闫若玉,等.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40-43.

[5]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1-327.

[6]王飞,邱海鸥,王乐民.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 ,3 (1):74-78.

[7]李明宝,高华斌,黄洁,等.PDCA循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55(4):55-56.

通信作者:

马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

E-mail:maxin2003@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10

修回日期:2014-07-27

责任编辑:张盼盼

Int J Qual Health Care Table of Contents for December, 2014; Vol. 26, No. 6

《国际卫生质量》目录 2014年12月 第26卷第6期

Yoshinori Ohta,Mio Sakuma,Kaoru Koike,et al

Editor’s choice: Influence of adverse drug event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JADE study (编辑的选择:药物负性事件对急症监护中心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JADE研究)

Milisa Manojlovich,Mickey Kerr,Barbara Davies,et al

Editor’s choice: Achieving a climate for patient safety by focusing on relationships (编辑的选择:建立针对关系的病人安全文化)

Natasha J. Verbakel,Marije Van Melle,Maaike Langelaan,et al

Exploring patient safety culture in primary care (探索初级保健中的病人安全文化)

Mona Haugum,Kirsten Danielsen,Hilde Hestad Iversen,et al

The use of data from national and other large-scale user experience surveys in local quality work: asystematic review (在局部的质量改善工作中使用国家级和其他大型使用者体验调查数据:系统回顾研究)

Russell Mannion,Carl Thompson

Systematic biases in group decision-making: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safety (集体决策的系统偏差:对病人安全的蕴意 )

J. Bardfield,B. Agins,M. Palumbo,et al

Improving rates of cotrimoxazole prophylaxis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improvement approach (在资源缺乏的场所改善复方新诺明预防性用药使用率:某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 )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实验室风险管理;PDCA循环;住院急诊检验;检验周转时间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来说,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风险存在于检验的全过程[1]。实验室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全过程,使实验室质量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1]。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住院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time,TAT),探讨该方法在医学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一、PDCA循环

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评估)和action(处理)的第1个字母组成[2]。P: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D: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评估哪些有效,哪些需要改进,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处理评估结果,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提出新的目标;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二、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实验室风险管理中可分为8个基本步骤[3]。见图1。

(一)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

1.识别风险,确认风险 实验室根据详细的检测流程(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分析现状并列出流程图。流程图除考虑实验室自身活动的风险外,还应考虑外部人员活动及使用外部提供的物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如住院急诊检验流程为:医生开出急诊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护工运送样本实验室接收样本样本检测报告。完整的工作流程从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起到实验室发出报告止,整个过程复杂,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人员多。按照流程图,从“人、机、料、法、环”(“人”不仅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还包括其他实验室服务对象和供应商;“机”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耗材;“料”指急诊样本;“法”指实验室检测、质控、结果报告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环”指实验室环境要求)5个方面全面考虑,识别风险来源。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识别:(1)“人”:医生是否了解急诊范围和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急诊申请是否正确?护士是否及时执行医嘱?是否按照规范采集急诊样本?护工是否及时将样本从病区运送至检验科?运送是否符合要求?实验室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需要?是否及时处理样本?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作业程序文件的要求?患者是否配合?供应商是否合格?(2)“机”:实验室仪器配置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仪器是否已校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实验室试剂耗材是否充分和有效?(3)“料”:被检测样本是否合格?(4)“法”:检测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检测方法是否先进或足够快?急诊检验流程是否合理?(5)“环”:实验室空间是否能够满足急诊检验要求?环境温、湿度,照明,通风,供水,废物处理是否符合要求?2.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用直观的形式组织数据(图表,曲线,排列图……),分析组织好的数据,采用概率和统计等数学工具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从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中统计2014年11月10至14日1周内的住院急诊项目数和各个时间段的TAT。各个时间段为:A时间段,医生申请时间到护士采集时间;B时间段,护士采集时间到护工运送时间;C时间段,护工运送时间到实验室接收时间;D时间段,实验室接收时间到报告时间。各个时间段的平均TAT分别与规定的TAT相比较,A、B、C时间段TAT要求<30min,实际平均TAT分别为37、25和62min。根据1周内急诊项目数得出TAT完成率,A、B、C时间段TAT完成率分别为79%、82%和60%。D时间段不同检测项目TAT要求不同,TAT完成率为97%。数值可用图表或表格形式显示。完整地描述风险:what(何事),风险呈现什么现象?where(何地),什么地方发现风险?who(何人),谁同这个风险问题有关?when(何时),风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重复发生?why(为何),这个风险为什么是重要的?how(如何),风险表现如何?用百分比、个数、时间等术语和数据量化,形成清晰的风险定义(简称5W1H)。如C时间段的风险(what),护工(who)接收住院(where)患者急诊样本后(when),先送该患者排队登记做“B超”等辅助检查,最后将样本送至检验科(how),造成急诊检验TAT延长(why)。3.设定风险控制目标 根据数据分析,确认与风险控制相关联的目标,该目标必须经过实验室管理层确认。目标设定需要考虑实现目标的时间和成本,即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分析前TAT涉及到检验前过程,无法由检验科直接控制,所以分析前风险控制目标设定可以较低。实验室设定分析前TAT合格率≥80%,实验室内TAT合格率≥95%,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控制目标A、B、C时间段≥80%,D时间段≥95%。

(二)步骤2:分析产生风险因素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可以采用因果图(鱼骨图)等工具辨认风险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分辨哪些是造成这个风险的根本原因,在程度上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因素是可以解决的,哪些具体的原因是在风险控制目标中想要解决的。见图2。

(三)步骤3:找出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

比较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辨认直接影响实验室质量的风险原因。如住院急诊检验TAT各个时间段中C时间段TAT合格率最低。护工工作量大、教育培训不足和对急诊检验流程不熟悉是造成住院急诊检验TAT延长的主要因素。

(四)步骤4: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

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运用5W1H建立有效的和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需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什么地方实施(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如因为护工教育培训不足(why),不知道急诊样本及时送检的重要性,所以要制定急诊样本护工运送流程并进行培训(how)。由实验室“检验前管理组”人员(who)在1周内(when)制定、完善护工运送样本流程的作业指导书,然后2周内完成对全院(where)护工的培训。培训后1周内完成培训效果评价(what)。

(五)步骤5:实施行动计划

执行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时在实施前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估。培训相关人员,使其能够按计划中的要求执行风险控制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置并记录相关数据资料。利用“甘特图”等工具表示将要推行的各个步骤、每个活动的起止时间和关键步骤间的联系,实时反馈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如实施针对C时间段TAT合格率最低问题的原因而制定的措施,12月1日制定、完善护工样本运送流程作业指导书,12月3日完成,12月9日对全院护工进行培训。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层层推进。

(六)步骤6:评估效果

通过量化指标对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差距。有效果时,将此风险管理措施及实施过程标准化,确保通过风险控制管理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无效果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返回步骤4,找出问题,重新拟定风险管理对策并重新实施。培训后C时间段平均TAT为25min,TAT完成率为90%,达到风险控制目标。

(七)步骤7:标准化,进一步推广

对确有成效的风险管理加以肯定,培训相关人员,执行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修订相关程序或流程),建立新标准、新目标,进入新的PDCA循环。

(八)步骤8: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

PDCA循环找出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作为下一个循环中P的目标。住院急诊检验TAT风险管理有效,除继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定期培训,要求护工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外,还可将分析前TAT合格率适当调高,作为下一个循环中P的目标,或从A时间段风险管理开始新的PDCA循环。风险管理是动态的。在风险监控和评审的过程中,一些风险得到控制,一些风险在改变,一些新的风险又出现。如住院急诊检验量增加,急诊样本集中在某一时间段送检等TAT新风险因素的出现等。用PDCA循环进行实验室风险管理,每个PDCA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个循环都解决一批问题,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实验室风险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PDCA循环是动态的循环,其4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地连成一体,甚至有时边计划边执行、边执行边检查、边检查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循环交叉进行。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控制。科室整体风险管理与其内部各专业组间风险管理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PDCA循环运用于实验室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实验室风险管理的工作水平,是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模式。

作者:张 敏 李 智 蔡惠萍 王 璐 吴亚洲 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付仁东.浅谈风险管理理论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599.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热态精炼渣;铁水脱硫;脱硫成本;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TF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032-02

连铸钢水浇铸结束后在钢水罐内一般会有一定的钢水浇余,由精炼渣和残余钢水组成,精炼渣还原性较好、温度较高、流动性较强以及碱度高,具有较强脱硫能力,存在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现传统渣处理方法一般采取直接通过渣罐车运输至厂外处理,或对部分精炼渣在钢包内实现循环利用,但精炼渣为还原性渣,在高温时呈粘稠状或块状,温度降至200℃以下就易粉末化,该粉状物质浸润性差,易扬尘,对环境污染很大。精炼渣钢包内循环利用受制于钢水后续处理工艺以及钢水洁净度要求等,也无法实现全部回收利用,为此山东钢铁济钢分公司中厚板厂120转炉工序(以下简称“济钢120转炉”)对精炼渣根据精炼渣特性,积极探索实践,实现了精炼渣倒入铁水罐,在由鱼雷罐向铁水罐兑铁过程中完成脱硫,实现了循环利用,为清洁生产,降低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 铁水脱硫用精炼渣

1.1 精炼渣组分

精炼渣的主要来源首先为钢水精炼过程中加入的造渣料,主要为CaO、CaF和Al2O3;其次为钢水脱氧合金化产生的脱氧产物,主要为SiO2、Al2O3和MnO;最后为转炉出钢过程中带入的少量转炉渣,主要为CaO、SiO2、MgO、FeO。济钢120t转炉经过精炼处理后的精炼渣渣中平均组分情况明细见表1:

表1 精炼渣组分情况

项目 SiO2 CaO R S MgO Al2O3 FeO MnO

组分(%) 8.68 50.18 5.78 0.53 5.40 16.92 0.7 0.22

1.2 热态精炼渣

热态精炼渣为经过精炼处理后的钢水在铸机浇注完毕后大包内剩余的精炼渣和少量的残余钢水,为防止在大包浇注过程中钢水温降大和精炼渣因温降过快导致结壳无法从包内倒出,一般都在浇注过程中进行加盖保温。钢水浇注完毕后将钢包内的热态精炼渣倒出后的热态渣的温度一般在1350℃左右。利用倒出的热态精炼渣进行铁水脱硫使用,需将热态精炼渣从钢包倒入提前准备好的铁水包中,进行铁水脱硫时的热态精炼渣的温度与精炼渣的转运效率和钢、铁包的内壁温度影响较大,济钢120转炉正常条件下热态精炼渣在进行铁水脱硫时的温度能够保证在1320℃以上,与使用的铁水温度较为接近。

2 热动力学条件

济钢120转炉鱼雷罐出铁位置与铁水包包底距离为11m,在从鱼雷罐向铁包中兑铁的过程中铁水势能转化为动能,实现铁水与精炼渣在铁水包内的充分搅拌混合。

铁水温度平均温度1350℃左右,精炼渣温度与铁水温度相当。精炼渣中存在复杂含硫相Ca12Al14O32S,C12A7为渣中主要存在的铝酸钙物相,其与渣中的CaS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含硫复杂化合物,该置换反应式为:

Ca12Al14O33+CaS=Ca12Al14O32S+CaO

ΔrGθ=-92050-4.72T

若考虑生成物和反应物均为固体状态,以纯物质为标准态,则在高温下,上述置换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小于零,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过程。因此,在精炼渣铁水脱硫形成的CaS最终会与渣中的CaO和Al2O3形成复杂铝酸钙硫化物而稳定存在,最终实现铁水脱硫。

3 精炼渣铁水脱硫的实践

3.1 铁水条件

济钢120吨转炉的铁水平均[S]为0.028%,铁水温度1350℃,鱼雷罐向铁包兑铁速率约为20t/min,倒铁时间长平均7min。

3.2 渣量对脱硫率的影响

3.2.1 热态精炼渣渣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精炼渣的热态利用因生产品种钢的差异、出钢过程中的下渣量、精炼过程的加料量等条件的波动使每包钢水的精炼渣总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不同精炼渣渣量下的铁水脱硫效率具体见图1,大的精炼渣渣量能够使铁水的脱硫率得到一定提高。整体上每包次的脱硫率能够稳定在50%~60%之间。

图1 不同渣量下铁水脱硫率

3.2.2 铁水渣量影响。铁水渣为再炼铁出铁过程中带入铁水的高炉渣,从鱼雷罐向铁水包兑铁的过程中也将铁水渣带入,同时在使用鱼雷罐运输的环节中部分铁水渣会粘在鱼雷罐内壁,根据铁水温度的波动部分粘渣会在鱼雷罐内熔化,在兑铁时进入铁包,铁水带渣量也存在一定的波动。铁水渣中硫含量较高,达到1.2%左右。在精炼渣循环利用过程中,因铁包内提前倒入了精炼渣,使得铁水本身渣量不便测量。根据在没有倒入精炼渣时的情况,铁水渣量较多铁次扒渣不彻底时,直接影响到KR石灰脱硫效果,表现为渣量越大脱硫效率越差。在加入精炼渣后铁水渣与精炼渣在出铁过程中充分混合,对精炼渣硫容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3 出铁时间影响

鱼雷罐向铁包兑铁的时间长短受鱼雷罐和铁包包口是否规则影响较大。在鱼雷罐罐口粘渣较多时兑铁过快会导致铁水分流,导致铁水飞溅,会存在粘铁包和影响倒铁过程中的铁水计重等问题出现,同时铁包包口粘渣过多,导致铁包内径缩小,导致无法大流兑铁使兑铁时间变长,因此每包铁水的兑铁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济钢120转炉的兑铁时间一般在6~10min之间,平均单包出铁时间为7min,出铁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见图2,正常情况下出铁时间较长的对提高脱硫率有一定好处,但出铁时间严重过长时脱硫率降低明显,分析其主要为时间过长导致出铁过程的搅拌能力变差导致。

图2 不同出铁时间下的脱硫率

3.4 铁水温度的影响

济钢120吨转炉铁水采用鱼雷罐运输,受炼铁出铁周期、铁水运输和调度等因素的影响,铁水在鱼雷罐中的时间长短不一,导致铁水在炼钢工序由鱼雷罐向铁水包兑铁时的温度有一定偏差,铁水温度一般在1300℃~1420℃之间,不同铁水温度下进行热态渣铁水脱硫利用时的铁水脱硫率具体见图3,铁水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较小,但随着铁水温度的提高,其脱硫率也有一定的提高趋势。

图3 不同铁水温度条件下的脱硫率

3.5 铁水包包况条件的影响

铁水包包况条件包括铁水包在线周转效率和精炼渣倒入铁水包循环周期。铁水包周转效率越高以及精炼渣倒入铁水包循环周期越短,从两个方面促进精炼渣的脱硫效果,一是可以降低铁水包的温度损失,为精炼渣脱硫创造热力学条件;二是精炼渣为铸机浇余部分,为降低铸机卷渣,精炼渣回收时一定有部分残余钢水,精炼渣倒入铁水包循环周期延长易导致残余钢水与精炼渣混合结壳,降低了出铁时精炼渣与铁水在出铁过程中的有效接触,从而影响脱硫效率。

4 热态精炼渣铁水脱硫利用效益

4.1 铁水预处理成本的降低

利用热态精炼渣进行铁水脱硫,其脱硫率保持在50%以上,能够基本满足济钢120转炉的正常铁水脱硫需求,可节约KR脱硫剂的消耗。每月精炼渣倒入铁水包实现脱硫炉次在250炉以上;可节约正常预处理的脱硫剂消耗成本5.6元/吨铁,能耗0.6元/吨铁,搅拌头损耗0.5元/吨铁。

4.2 提高钢铁料收得率

利用热态精炼渣进行铁水脱硫,在利用精炼渣的同时也直接回收了大包钢水浇注后的残余钢水,济钢120t转炉正常大包钢水浇余在0.3t左右。残余钢水完全得到回收,对降低钢铁料消耗有一定的贡献。

5 结语

利用精炼渣进行铁水脱硫脱硫率可达到50%~60%。

精炼渣渣量、出铁时间、铁水渣量、铁水温度和铁水包包况等对铁水的脱硫效率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