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1

姓名:颜鸿武

辅导老师:李丽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厂及化学厂都在随着人类的需求量而不断升级,工作频率直线上升,虽然达到了我们的需求量,但是却排出了许许多多的污染物,从而使得环境遭到了破坏和重创。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这些化学垃圾和有毒物品分解后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3亿多吨。地球在哭泣,它的每一滴水都浑浊无比,地球在悲伤它的每一滴泪都充满了悲泣。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慢性自杀”?为什么要‘‘残害”它?让它失去了勃勃生机?

对于人类的这种行为,我感到非常愤怒,我对同胞的这种只在乎自己利益的心感到十分悲痛。虽然我还小,我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希望能发明出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环境的温室气体输送机。

首先,机身的颜色是白色,因为白色的机身与白云的颜色相符合,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降低了被军事飞机误击的几率。第二是机身的材料要禁得住摩擦,高温、冰冻、腐蚀、撞击、中弹、火烧。这些考验。第三是机体配置。任何东西都要有头,机器也不例外,不过它的头是一个卫星远程雷达加一个红外线防爆高级摄像头,可以探查到世界各地的温室气体的聚集点。再是机械手臂,机械手臂有两只平时都放在机身内工作时自动伸出来机械手臂的五个指头上分别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和人一样自由身躯,可以做摸、抓、扒、拿、敲、点、握、放、插、这些动作。在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机身内部,机身内部有一台微型电脑,是整个机器的心脏,没了它机器就不能运作,也只有微型电脑发出指令机器才能根据指令运作。微型电脑里有一个中央处理器,会记下每次手机温室气体的数量数据和和模拟污染量。再是机足,机足是由反重力推射装置和机械足构成在空中飞行时反重力装置自动弹出,在地面行走时反重力装置自动收回机械足自动弹出。还有最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收集器收集箱。收集器是由螺旋聚风器和变速器组成主要是收集温室气体;收集箱是一个由钢钻石制作成的坚硬无比,主要是储存温室气体,不漏气。

这一切的一切多做完了,接下来是靠大功率的喷射装置飞向宇宙的金星把温室气体放在那里,因为金星是因为温室气体过少才不适合人类居住,没有生命。这样即可以挽救地球,又可以挽救金星不是一举两得?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2

【关键词】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海洋生态保护;法律保护

一、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和海洋生态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于2008年的关于贸易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的报告,全球约90%的货物由船舶运送,作为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途径及世界经济稳定上升的重要途径,海运对于温室气体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频繁出现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2009年的第二次温室气体研究报告:2007年全球海运业船队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达10.46亿吨,占当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 [1]。

二、应对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和海洋生态法律保护的问题

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涉及到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各国不同的国内社会因素影响。

(一)修正案的生效条件较为为苛刻

迄今为止都缺少确定形式的法律文件来体现IMO的具体措施。法律文件的影响力通常都取决于被接受的广泛性,而“IMO早期的公约一般规定,公约的修正案应在该公约2/3缔约国接受后才能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修正案的生效条件甚至比公约的生效条件还要严格”[2]。

(二)缺乏具有强制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

首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IMO公约都仅在笼统的范围下做了指导性规范,对所有的缔约方都没有法律强制约束力。其次,由于海运明显的特殊性,《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法真正达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最后,在“后京都时代”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也由于各方分歧而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一切的希望都还有赖于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进一步谈判。

(三)发达国家未真正履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义务

发达国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刺激全球碳排放交易而放弃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都明确规定的义务。“发达国家为了实现丰富的减排量收益,就以周期短、风险小、产出大的氟化氢等项目的开发作为优先选择。”[3]而这类温室气体的减排未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忽视了《公约》及《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义务。

(四)尚未达成统一的排放基准

《京都议定书》中只是简单的规定各缔约国排放量减少。而其他大部分未加入的国家虽然确定了排放基准,但是无法达成统一,例如201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加拿大承诺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17%,却等效于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3%。

(五)排放权交易立法缺乏兼容性

排放权交易通常都对国家间及区域间的利益影响巨大,所以各方都会基于自己的现实状况选择最为有利的立法,从而导致彼此间缺乏兼容性且差异巨大。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程度的差异,排放权交易立法体系都不尽相同,加之各国产业结构、配套建设能力的差异,导致建立在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环境容量限度上的立法细节也有很大的区别。

(六)形成贸易壁垒

海运作为世界贸易最主要的沟通方式,政策性贸易壁垒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已经较少,但目前,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的船舶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掌握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于任何未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来说都会在事实上形成贸易壁垒,进而导致许多船舶无法进入或将付出过多的代价才能进入海运服务市场。

三、应对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和加强海洋生态法律保护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对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和海洋生态法律保护的立法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一)实行“默认接受”的程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使重要的公约、修正案等法律文件能够尽快实施,IMO开始实行一种“默认接受”的程序,只要修正案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反对,即默认生效,这也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逼迫而不得不采用的非常之举。如果简单的对《73/78防污公约》附则进行修改会给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立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影响。

(二)制定具有强制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

由于《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坎昆国际气候大会上也没有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致的协议。由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不优惠待遇”原则的对立,各国应该首先考虑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努力探索出各方均能接受的多元化模式,尽快签订具有强制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规定。

(三)敦促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

按《哥本哈根协定》,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前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的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达成减排目标,但经过坎昆国际气候大会缺乏互信的谈判进程后发达国家长期资金援助的义务仍旧是“一纸空文”。明确发达国家义务,实行强制性的责任承担,寻找技术互助和资金补偿机制,通过签订协议有针对性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海运温室气体减排。

(四)指定统一基准,增加控制排放的法律力度

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灵活性及未缔约国排放基准的不统一性,各国及各相关组织应本着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共同合作达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排放基准,为增加法律力度奠定基础,在此之上,各方才能对排放配额的标准的确定给予一定的灵活性。

(五)建立统一的排放权交易方式

建立统一的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应从存在差异的限额、客体、弹性程度等方面入手,首先,规定全球性海运温室气体排放上限,建立机构进行权威性监督。其次,扩大排放权交易客体范围,增加交易弹性程度扩大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兼容性。最后,“借助联合国的清洁发展机制登记结算系统,将各国的排放权交易的登记结算系统与之相连,形成全球统一的登记结算平台”[4]。

(六)减少绿色贸易壁垒

从国际法角度分析,只要不在国家之间或者本国与他国之间构成歧视,IMO正在开展的制定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法律制度的工作,均不应构成贸易壁垒。但也应认识到,在所有国家日益重视且设置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及时调整标准,避免国家间贸易壁垒之战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注释:

[1]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Second IMO GHG Study 2009.Emissions from shipping 1990-2007.、

[2] 任为民.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国际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年9月.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3

关键词:低碳农业;新能源;温室气体;循环农业;辽中县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11-03

前言

近年来,过量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世界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议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让“低碳经济”成了2009年的岁末热词,低碳代表着一种环保、节能、清洁的新理念。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非常重视全球气候大变化,并为此做出了众多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从根本上控制并减少CO2的排放农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切入口。

农业与全球气候变暖息息相关,事实上,耕地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相当于150亿t的CO2,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发展低碳农业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经之路。所谓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一、辽中县农业现状

辽宁省辽中县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地位,1.5小时经济圈内包括沈阳、抚顺、本溪、辽阳、营口等辽宁省的八个城市。辽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地下水优质水稻4万公顷,年产水稻35万t;玉米种植面积2.7万公顷,果树种植1.3万公顷,年产果蔬60万t,产值10亿元;林果栽培面积0.5万公顷;淡水鱼养殖约0.7万公顷,年产值12亿元;全县肉牛养殖46万头,肉猪145万头,肉种蛋鸡520万只,年产值37.7亿元。近年来,辽中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以及“全国出口肉鸡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等。

近十年辽中县GDP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4.1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3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4亿元,增长了13.6%,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52%。从2005年开始,借沈阳市建设沈西工业走廊之势,经过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辽中县的产业结构比例关系已经由44.5∶26.5∶29调整为27.3∶51.7∶21。但从总体从业人员比例来看(见图1),农业仍然是辽中县人民的致富保证。①

二、农业生态系统对碳排放的影响

人类活动所放出的温室气体中,农业生态系统的贡献约占7%~20%,主要有CO2、CH4等。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另外一些碳排放方式主要包括:因农业和畜牧业导致的森林减少;饲养反刍动物,如牛、羊等,饲料在其肠内发酵引起CH4排放;农田过量施肥;家畜粪便处理不当及秸秆燃烧等。

土壤是碳素的重要储存库和转换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以CO2的形式释放入大气,而长期淹水的农田中经发酵作用可产生CH4,所以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就是土壤,其碳的排放量受到农业用地面积、农业施肥、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三、辽中县农业(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沙化初现。据调查,辽中县的农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特别是在耕地面积较大的河西四乡镇。这一地区过去是十年九涝,地下水位达到1.4m~1.5m,近年来,由于降雨量少,灌溉面积较大,打井较多,地下水位下降了5m多,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初级的土壤沙化,形成了沙壤土,多数地只能种花生等作物,如果不尽快改变以翻耕为主的种植结构,等到水位下降到10m,树木栽种不了,将导致荒漠化。

2.节水灌溉设施缺乏,水资源利用率低。辽中县境内有三条河流过,辽河、浑河和蒲河,由于上游都流经沈阳市,污染较为严重,所以灌溉基本用地下水。除了少数果蔬大棚采用滴灌、渗灌的灌溉方式外,辽中县种植业基本还采用传统的漫灌与淹灌。全县年均用水量约3.8亿m3,有96%都用于农业(如图2),而其中超过90%都用于农业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成为辽中县迫在眉睫的问题。

图22008年辽中县用水量比例

3.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农业模式。辽中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建成了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如以养士堡为核心的果蔬种植基地,以茨榆坨为核心的花卉基地等。这些基地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并且一些设施农业使得农民结束了以前一年一季的种植制度,变成了一年三季,增加了收入,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辽中县农业生产一直都在单一方向的链条下运行,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农业模式。首先,辽中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有274家,包括四大种类:稻米加工、白酒酿造、饲料加工、食品加工。这些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是规模大小不一,差距较大,农产品加工产生的附产品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使很多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浪费;其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秸秆、粪便等废弃物没有充分利用。辽中县畜牧业发达,肉牛每年出栏25万头、肉猪出栏是100万头,这些牲畜每年产生的粪便除去不能回收的大约427.3万t,这些粪便有些直接被施用在田里;另外辽中县有玉米约2.7万公顷,每公顷产秸秆100公斤~167公斤,这些秸秆多数都用来直接燃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

4.畜禽粪便浪费,甲烷排放量增加。辽中县畜牧业发达,每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图3)。这些牲畜每年产生大量排泄物,辽中县工业固废的总排放量为3.73万t,而牲畜粪便则为427.3万t,这一数量远远大于工业固废,应该适当的加以利用。粪便可以用来发酵制沼气,沼气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燃料,供给农户取暖、做饭等,既经济又方便;牛粪风干加工后可做燃料;经过处理后还可以用作生产菌菇的基料。但由于农民认识偏差和技术手段落后大量畜禽粪便积压、浪费,有机肥被忽视,加重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图3 第一产产值构成

5.甲烷排放量增加。畜禽养殖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CH4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每分子CH4吸收红外能量是CO2的21倍,CH4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 [1]。调查中得知:2008年辽中县畜禽养殖业CH4释放总量为35.9万t,其中养猪业对CH4的排放作用最大,占90%以上。这些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还不能很好的控制,使得辽中县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

辽中县农业总体是向着快速、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的,在低碳农业建设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果蔬生产大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等,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和宣传不到位,还存在许多误区和偏差。生态建设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水平低下;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城镇化发展缓慢等等。

1.规划辽中县低碳农业布局。构建“种、畜、游”低碳产业群对于辽中县低碳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样的发展集群需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包括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目标、政策体系、交流平台等等。同时,要发挥重点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科学的县域低碳农业布局。为了保证这样的低碳农业布局顺利实施,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包括产品种植“低碳化”制度以及奖励和问责制度等。

2.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通过科学的村庄布局,按照“村容整洁”和“环境美好”的要求,将大型沼气工程与村镇规划结合到一起,把散乱的农户集中在一起,在居民区与农业产业区的交界处建设大型环保的沼气工程,处理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对于改善居民区的生活环境,节约生产资源,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带动低碳农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3.加大开发和推广新能源的力度。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从低碳农业的角度考虑,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代农村生活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辽中县的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用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代替直接焚烧秸秆,不但节约资源,减少能源开支,又能防止大量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改变农民平时烟熏火燎的状况。辽宁省的光照长度属于二类地区,年日照为1 328小时,而辽中县的整体光照时间要高于整个辽宁省,达到1 600多小时。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的清洁能源,用途也很广泛,如温室大棚、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充分发挥和利用太阳能,使其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过程中发挥作用,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实惠,还能节约大量电能。

4.争取将畜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辽中县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让畜牧业向更大更强的目标发展,首先应该坚持统一饲养标准、严格质量检测、粪污低碳处理的原则,着力推进生态养殖小区规划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到一个区域内饲养,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养殖档案建立、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尽快改变人畜杂居、畜禽散养、畜禽混养的落后生产模式,这样做不但对防止疾病传播,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辽中县畜牧业的知名度,打造出辽中县的有机畜禽品牌,加速农业GDP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范敏,甘筱青.低碳经济与江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J].能源研究与管理,2009,(1):16-19.

[2]宋林.民和县农村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思路[J].企业导报,2009,(5):134.

[3]翁搏琦,王义祥.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J].鄱阳湖学刊,2009,(3):92-102.

[4]田利东,郑文彤.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

[5]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旅游――江西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纲要[J].领导决策信息,2009,(47):14-15.

[6]陈伟.推进低碳经济建设应对能源气候挑战――英国低碳转型战略计划解读[J].透视,2009,(11):72-75.

[7]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

[8]洪芳柏.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核算[J].杭州化工,2009,(1):4-6.

[9]赵其国,钱海燕.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5).

Some Idea of the Statu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in Liaozhong County

HUANG Yao,ZHANG Ge

(Geography Cente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4

气候变化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两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化。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必须能够有效减少交通领域和工业来源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在美国,上述三个领域被比喻为一条板凳的三条腿,缺一不可。在中国,虽然燃煤仍然是全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但是有专家认为,如果中国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将大幅上升。因此,应当前瞻性地关注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控制。本文将通过评述一个关于美国加州低碳燃料标准的诉讼案例(Rocky Mountain Farmers Union v.Corey),介绍美国和加州的温室气体减排法律与政策,并为中国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美国联邦和州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国家环保局已经于2009年12月将二氧化碳认定为大气污染物,众议院也通过了一些综合性的气候变化法案,例如《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010美国能源法》等。但是,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斗争却使得这些立法迟迟不能被参议院通过。

尽管如此,联邦和各州仍采取了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例如,美国国家环保局公布了新造及现有电站与工业污染的减排标准,并对各州了关于工业减排“最佳可用控制技术”(BACT)的指导性意见。各州也在积极地开展减排项目,例如9个州政府参与了关注州内交易机制的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37个州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最低标准或目标。在交通领域,联邦或州关注对燃料和机动车生产者的规制,推动燃料和机动车产品结构的转型。采取的措施包括推行并提高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标准、推行低碳燃料标准和可再生燃料标准、鼓励环保车辆的生产和销售、制定机动车碳排放标准等。

加利福尼亚州在过去五十年一直是所有空气污染规制行动的领跑者。加州已经发现温室气体正在危害该州的自然资源、公共健康和福利。为此,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ir ResourceBoard, ARB)颁布了一系列温室气体法令。加州于2006年通过了《加利福尼亚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简称AB32),要求州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至1990年水平。在交通领域,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2007年设计实施了低碳燃料标准(Low CarbonFuel Standard, LCFS)来“为清洁交通运输科技创造一个持续性的市场”,使用“市场机制来稳定地引入低碳燃料”,旨在于2020年前从交通运输燃料中削减160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加州低碳燃料标准概述

低碳燃料标准规制的对象是燃料提供者(包括生产者和进口者),它为加州使用的燃料碳排放强度(单位燃料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规定了逐步下降的标准,并通过市场交易机制鼓励企业使用碳排放强度低的燃料。具体做法如下:

(1)被规制的公司提供的每一种燃料都被设定了一个逐年下降的碳排放强度上限。

(2)被规制的公司有义务计算和报告实际使用的每种燃料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基于一种专门计算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生命周期分析模型(Greenhouse gases, RegulatedEmissions, and Energy use inTransportation, GREET)。该模型从1996年研发至今经历了多次更新和严格的专业同行评审与公众审查。根据该模型,每种代用(非石油)燃料的碳排放强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之一来计算:

方法一是一种简化的、一般性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下的基准值是某类燃料的一般默认值,基于通常在加州销售的燃料的平均碳排放强度值设定。

方法二是一种特殊化的计算方法,对更低碳的清洁燃料生产者更为有利。

排放值低于生命周期平均值的燃料的生产商可以选择通过方法二获得专属的、低于默认值的特别碳排放强度值。

(3)将报告的实际碳排放强度值和标准值进行比较,碳排放强度高于适用标准的燃料会产生超标量(deficits),碳排放强度低于适用标准的燃料会产生达标余量(credits)。一般而言,企业使用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的超标总量必须等于或低于低碳替代燃料(如乙醇、可再生柴油、生物柴油)的达标余量,才能被认为执行了标准。

(4)高出的达标余量可以进行交易。企业可以通过在加州销售平均质量等于或高于标准的燃料来满足标准,也可以用往年剩余的账户盈余、从其它方面购买来的达标余量来抵消自身的超标量。被监管方根据它们对市场情况的成本收益分析自行选择满足低碳燃料标准的方式。可见,由于更低碳的低碳燃料能够让燃料供应商达标或通过销售达标余量而获益,所以很多更清洁的低碳燃料都在加州市场上获得了价格溢价,这激励了燃料提供商在提供的燃料结构中增加清洁燃料的比例。

三、案件诉讼过程和法院的论证

由于将燃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考虑在内,一些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因素(燃料产地、运输距离等)会影响燃料的碳排放强度值,这使州外的燃料生产商感到压力,向法院起诉加州空气委员会,认为低碳燃料标准违反宪法中州际贸易条款,歧视州外的燃料生产商。

区法院在一审中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定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低碳燃料标准违反宪法中的州际贸易条款,并发出禁止令制止该标准的实施。加州空气委员会及其他原告向联邦第九巡回法院上诉后,法院撤销了禁止令,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审。而后,一审原告石油公司和乙醇公司等又申请联邦最高法院审查该案件。2014年6月30日,联邦最高法院驳回了这个申请。

该诉讼争议的焦点在于,加州低碳燃料标准是否违反宪法中的州际贸易条款(早期的美国法院将宪法解释为排除州规制州际贸易的权力)。如果一州的法律对州外的组织构成了歧视,或者规制了完全发生在州外的贸易,则会被视为违反宪法而无效。虽然我国并不存在州法规制州际贸易的问题,但是在地方试点实施低碳燃料标准,从而产生类似贸易歧视的效果,依然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法官逻辑严密的论证,以及在对碳排放规制及公平贸易的权衡中体现的智慧,值得我国借鉴。

第九巡回法院的判决在本案中至关重要。法官的论证首先肯定了考虑燃料生命周期这一科学问题的正当性,而后就标准是否构成歧视和是否规制了完全发生在州外这两方面对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第九巡回法院认为,考虑燃料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如果一种燃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高于末端燃烧产生的减排量,那么实际上就没有任何减排改善作用。区法院忽视了原料转化为燃料过程中消耗的电、生产制造乙醇的植物碳排放强度、以及对原料、乙醇和副产品(co-products)的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对加州而言,产生在州内和州外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相同的。即使这些因素与地理位置紧密相关,也不能否认这些因素影响着燃料的实际的碳排放,而这种实际碳排放是全面评价燃料的碳排放强度所必需的。

其次,法院认为,加州考虑与燃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距离和电力来源这两个因素没有对其他州燃料产品构成歧视。因为“这些因素对温室气体实际排放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加州,加州如果想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评估替代性燃料时考虑所有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虽然加州低碳燃料标准中对不同区域分类设定不同的基准值,但这是为了准确评估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非为了保护本地的乙醇生产者。“这种分类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乙醇生产者使用的电力来源不同,例如中西部的乙醇生产者更可能使用以煤为原料的不清洁火电,而燃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应当被计算。”总之,加州对燃料的规制是基于其碳排放强度,而非其产地,而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对州内和州外的燃料供应商都是平等适用的。“在这类案件中,既没有表面上的歧视,也没有出现不当的目的,证明歧视的举证责任特别高”,而原告并没有达到这种举证标准,所以法院认定不存在歧视。

最后,法院认为“加利福尼亚基于燃料的有害属性进行了适当的规制,它并没有控制完全在州外发生的乙醇生产和销售”,因为标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确保加州的乙醇价格比其他州更低,也没有对违反标准的完全在州外进行的交易设定民事或刑事处罚”。“州际贸易条款并没有仅仅因为原告的产品被运输到州外,就保护原告使他人为其燃料产品造成隐藏的损害付出代价,燃料标准对州际贸易的影响是附属性的,并未控制完全发生在州外的行为。”

总之,第九巡回法院的判决否定了州法院关于加州低碳燃料标准违宪的认定,认为标准没有构成表面上或目的上的歧视,也没有规制州外的厂商,因此将案件发回原审区法院重审,并在判决之前撤消了州法院对该标准的禁止令。

原审原告如果仍认为标准违宪,需要证明标准“对州际贸易设定的负担明显超过了公认的本州利益”,并由法院进行利益权衡,但原告能够充分举证的可能性很小。

加州低碳燃料标准案是第一个处理“州采取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方式评价机动车燃料对全球变暖潜在影响”是否违宪这一问题的上诉案件。第九巡回法院认可了加州的燃料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认可不仅考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考虑该燃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案件对加州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对中国的启示

加州的低碳燃料标准对我国未来的低碳交通政策富有参考价值。

第一,对石油销售企业的规制对调整燃料生产和消费结构至关重要。在我国,发展低碳交通,使用清洁燃料是必要途径,但是目前清洁燃料的推广存在困难。以清洁燃料中的生物柴油为例,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鼓励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甚至2015年出台了专门的《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政策》,但是,由于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生物柴油只能销售给成品油流通企业。而如果成品油销售企业拒绝采购,生物柴油仍然难以进入成品油销售体系,这又导致生物柴油生产厂商生存困难。因此,未来的低碳交通政策中,应当对成品油销售企业设置激励,使其能够通过购买和销售更清洁的燃料而获利,继而使清洁燃料生产厂商有利可图,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低碳燃料标准的制定基于充分的科学技术论证和同行评审,采用了碳排放强度生命周期分析方法,通过科学模型计算出燃料原料植物种植、为种植植物而改变土地用途、燃料生产、转化、运输、使用等全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有助于全面评估燃料产生的碳排放,而不会仅关注末端排放而顾此失彼。我国在制定类似的低碳燃料标准时,也应当纳入全过程管理思路和以科学模型为依据的排放规制模式。

第三,该标准体现了命令控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规制手段。除了设定具体燃料的最高碳排放上限和默认值之外,交易制度的使用对企业改变其燃料生产比例、提供更多更清洁的低碳燃料提供了激励。随着中国低碳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发展,也应结合命令控制与市场机制,将有关碳排放强度的交易机制纳入碳交易市场,此外,也应当完善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报告机制和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第四,中国虽然不是联邦制国家,但是也可能存在地区间标准不同导致的矛盾。例如经济发达的江浙沪一带,可能出现为了经济发展竞相污染的问题,因此,标准制定的省际协调是需要前瞻性研究的问题。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是全国性而非区域性的,应当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和交易市场。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5

【关键词】暖通空调,能耗,氟里昂,协调发展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成两位数增长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工业污染、水污染及以土地荒漠化都是与市场的慷慨赠与相伴而来的一些主要危害。每年,我国大城市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患病人数大幅增加。随着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供暖、通风、空调为代表的建筑能耗日益增加。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30~40,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1.7,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气候变化,这一比例正在不断攀升,而一切都对全球变暖起着消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由于在制冷空调领域中大量采用CFC,从而导致臭氧层破坏并造成温室效应。可以说,如何与自然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暖通空调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2、CFC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CFC(chloroflurocarbons),即氯氟烃类物质,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氟里昂。由于其化学性能的稳定,近百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制冷行业的保温与传热。当随着人们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CFC的大量使用与排放,对自然造成力极大的伤害。CFC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所谓臭氧层是指在大气平流层距地20km处,地球上80的臭氧集中于此,形成一低浓度的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地球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而此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1969年,美国宇航局首次发现大气臭氧呈下降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总面积,臭氧浓度约下降40;1987年北极联合考察队也发现CFC浓度高于预计50倍,并发现臭氧空洞;同时,我国的研究表明,华南和东北臭氧浓度下降约3,西北出现臭氧空洞。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浓度每下降1,紫外线强度将增加2.紫外线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蛋白质及DNA受破坏,是皮肤癌及白内障增加。同时它还影响海洋生物、植物的生长生存: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将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此外,CFC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消耗及CO2引起温室效应,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加剧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

3、建筑能耗对环境的影响

近一万年中,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仅升高不到2℃,但最近的两百年中,全球的平均温度却上升了1.6℃。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或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至4.5℃,是过去的5至10倍。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各类总能耗的30以上,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自然资源,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建筑节能职责重大。我国建筑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系统资源节约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节能便成为我国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暖通空调为主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节能就具有保护地球环境更深层次的意义。

据估算,我国一栋20000m2的使用热泵空调的办公楼,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700t/a,而日本仅为390t/a,我国的建筑用能水平不高(例如上海的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室内环境的标准也不高(例如办公楼内照明标准仅100-200xl,而日本则在500xl以上),在这样的前提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几乎是日本的一倍。则只能说明我国的能源转换效率低下,建筑节能技术落后,这些都急需改进。

4、观点与对策

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亟待解决,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也不例外。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为了拯救人类的家园,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缔约方到2010年所承担的包括CO2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尽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占地球村居民总数1/5的大国,保护人类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它同样关系到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怎样的天空。作为暖通空调行业,我们当前应做的就是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2001年,我国出台了自己的建筑节能标准,各省建筑节能标准也陆续出台。

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6

关键词: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产业化;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1

当今社会的主要威胁,挑战,当属全球气候变暖。追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最主要的应当是碳的排放。所以,如何减少碳的排放,如何发展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同时实现低碳产品产业化。发展低碳产业的过程中,低碳技术能够自然而然的被推进,产业化过程也会自然地被推进,所以,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最主要的就是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比拟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当把握发展低碳产业的内涵。

首先来说一说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概念,内涵,及实践方面的研究。

(1)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和概念。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他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指出: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使用较少的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学者认为实现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改善能源的结构问题,提高其效率。为了使能源能够更高效的利用,我们必须实现技术的革新。依赖政府的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逐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化,并开展一场重大的能源革命。有些学者认为实现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能源消费方式,它将逐渐改变之前的现代工业文明,使国家的发展方向转变为生态发展和生态文明。有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为了大大地减少一些高碳能源的利用,比如煤炭和石油。减低了这些高碳能源,我们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低污染的经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铭记低碳经济的全球性,综合性以及战略性。它的确立能够改善气候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通过改变消费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的排放。其他学者则认为,低碳技术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生存观的转变,观念的改变才能使能源问题真正得到改善。

(1)低碳经济的实践方面的研究。有许多国外的学者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实践研究。他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的是来自加拿大的生态学家。他主要提出了生态足迹理论。此后,来源于物理学的脱钩理论被提出,并且由外国的学者将其延伸到了经济范畴。后来,美国的恶学者发展出来了EKC假说,通过演变模拟,给经济发展,环境的污染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依据。在低碳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例如英国,瑞典,德国的一些社区都走在世界前列。他们都在交通方面,垃圾的有效处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产业的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对策,这些对策能够有效地在减少能源耗费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实现低碳,高效。这些措施在我国还没有完整地被实施。但近年来,我国也在低碳社区,建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低碳之路正在稳步进行。在我国,实施低碳产业比较好的当属中新天津生态城。它已经成为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中新天津生态城也将带领我国其他地区,将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在它的带领下,我国的另外两所城市,上海和保定,也将沿着它的脚步,继续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

(3)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研究。我们应当逐渐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地创新,同时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技术上,应当主要研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收集,存储,反复利用以及新科技的开发。有学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大力限制高碳的行业继续发展,不允许高碳行业进入市场,同时开展一些有特征的低碳行业。其次,原有的高碳行业主要是化石能源行业,我们应当树立低碳意识,降低对它的依赖程度,树立走生态高效的新观念。同时,大力开展低碳行业,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开展低碳化的城市系统,使群众的生活空间处于低碳化。在城市中,大量种植树木以及其他植物,使其吸收二氧化碳,达到生物固碳的目的。部分学者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不能过于盲目地调整结构,由于我国的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调整的范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所以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或者提高效率上。

再来谈一谈低碳产业,低碳产业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行业本身含碳量较低,不需要施加外力使其低碳化;其次,有些行业含碳量很高但实施了低碳化的转化,这些行业运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了低碳化的指标,转入低碳领域。低碳产业的特征最基本的当属低碳化,低碳化是入门的基本条件。其次,它有产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是该产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更好地发展低碳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虽然在初期需要政府的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逐渐形成低碳产业的自我循环。同时,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分工细致,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低碳产业能够持续的良好发展,以此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低碳产业的发展,笔者将提出个人的对策:首先,鼓励低碳经济自主研发,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致力于研发新科技,主要以降低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科技为主,同时,完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按照我国法律的要求,制定一些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相关污染的控制标准;应当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政府应当不断设立标准,包括低碳的交通,建筑和其他产品的碳排放的标准,并积极给予补贴;制定清洁生产体系,使各种低碳的技术都符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最后,制定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战略和详细的发展布局,使得低碳产业可以深入操作,可以更好的实行。相信在我国的政府和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低碳产业必将得到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陈迎,潘家华,庄贵阳.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