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的现状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现状 问题 应用前景

1 光伏发电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就通过实验发现了“光伏效应”,证实了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在195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作完成了单晶硅太阳电池,从此进入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发电新时代,而作为最基本光电池材料的晶体硅在光伏发电产业中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工作效率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到3美元以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内,印度的光伏发电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50多家公司从事与光伏发电技术有关的制造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对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生产在欧、美以及亚洲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目前为止,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规模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其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占到了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五分之四左右。为了成为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领头羊,美国和日本先后出台有关太阳能技术和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计划,如百万屋顶计划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由此可见,在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下,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势头是十分迅猛的。

195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成功应用于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中。1979年我国开始实现单晶硅工厂化,在此之后引进了国外光伏发电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初步形成了属于我国的光伏产业。而在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驱动,我国的光伏产业迎来大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日益增多,光伏发电技术渐渐应用于通信、交通、天气、偏远地区等不同领域.太阳能电池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尽管我国的光伏发电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同国外比较还有一定距离,但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上游产业污染严重

虽然太阳能源和光伏产业属于绿色无污染的能源产业,但利用太阳能的上游产业和硅材料的相关生产和加工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例如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时会伴随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等废气污染物。特别是四氯化硅,如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变成某些酸性物质,从而对土壤带来污染和破坏。我国将大部分目光放到了光伏产业的优点优势上,对太阳能制造引起的相关消极影响却缺乏有效的重视和监管。

2.2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我国拥有众多光伏发电企业,且产业化产品中出口份额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在大部分时间内只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忽略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往往无法团结对外,这就导致了当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国际带来的反倾销危机压力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或者协调机制,去管理光伏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仅仅只靠少量的光伏产业协会显然无法满足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 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已经减少了数十倍,但同传统发电手段相比价格依旧过高,这也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必须依靠本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国政府针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在美国,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家庭会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助。在法国和印度,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企业项目都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而在我国,此类针对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仍需出台和完善。

2.4 部分群众的认识不足

光伏发电虽然并非近几年的事,但对我国大部分人,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很多人缺少对光伏发电的足够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信任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光伏发电产业缺乏有效宣传与指导,导致消费者认识不足。

3 光伏发电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是人类目前研发的新型能源中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发电工艺,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必定会代替传统发电方式,成为发电方向的主流。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产值每年能达到40GW,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接近195GW,届时光伏发电的产量会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左右[1]。而到2040年时,光伏发电的比例会快速上涨到21%左右。世界能源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发电为世界总发电带来的贡献呈飞跃式发展,从2000年的0.01%,到2020年的1%,到2040时比例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急需透过传统的手段,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道路上,我国应采取上网电价均摊方式,通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来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成熟后进而过渡到取消法规,使其真正成为切实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研发中心,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不同的产业基地,例如在我国西部成立硅材料生产基地,而在东部沿海地带建立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在加大光伏发电研究的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应用光伏的系列产品,包括光伏建材、光伏家电、光伏灯具和文具等。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吸收其他新型发电产业优势,通过开展独立光伏电站、城市并网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的建设和示范来大力培育我国光伏发电市场。

4 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更加主动和高效地利用好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为光伏发电创造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政策扶植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中的发展困境

能源问题制约着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光伏发电因其清洁、便利、高效、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产业。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资本纷纷涌入该领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充分的经济实力,同时存在较多的环境、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民营资本在该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加大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仍十分低,据统计,到2011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21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36万千瓦、地热能发电装机2.42万千瓦,海洋能发电装机0.6万千瓦。这些清洁能源的发电形式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截至2011年底,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主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仅为27.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在我国“十二五”开局阶段的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底,国内各主体清洁能源发电的基本情况为:常规水电装机达2.3亿千瓦,核电装机达1257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45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为21.8%、1.19%和4.27%。由此可见,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程度尚属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的比例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但大多数处于末端的“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多晶硅的生产十分落后,长期来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技术和原材料、销售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制造在国内,进而形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附性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加大“双反”力度。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的最高关税,中国企业将被彻底关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关闭潮。可见,我国的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可谓“内忧外患”,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产业技术提升缓慢。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的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光伏电池平均能耗已降到2.5kW·h/Wp左右,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已接近1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接近19%,个别企业的多晶硅电池转化率已达到18.5%甚至更高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还十分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生产的将是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但业界仍在不断努力,如公布并实施了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标准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保护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专利大部分是国外企业来华申请的,在少数属于我国的专利中,专利权人为光伏企业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大都是由个人或科研院进行申请的。

(四)能源布局的国家垄断性明显。

在电力领域,目前我国的能源布局基本上是国家垄断的局面。由于民营光伏项目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利益,传统电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民营企业的项目推进慢,并网、上网难等。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网电价补贴、民营企业准入制度等政策支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近如人意,能源垄断的格局还是严重缩小了光伏企业的发展空间,降低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民营资本遭遇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化石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

在我国,清洁能源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动摇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在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所占比重仅为8.9%,而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化石能源则占了90%的份额,其中煤炭的比重更是高达68.7%。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化石能源的市场高占有率。化石能源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太阳能市场内需不足,进而导致光伏产业的发展受限。虽然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受化石能源的影响,我国太阳能市场发展仍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约九成以上靠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出口,而国内需求非常有限,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产业无市场 。

(二)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多依赖于国外,而且我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高价进口,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超过70%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这种产业链发展的“依附性”状况,使得生产的成品出口价格受制于国外,国内企业则仅负责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末端生产环节,这也成为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发展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扶植不够与法律制度不完善。

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激励十分不足,对屋顶计划的扶持力度也大大不够。政府补贴制度不明确,企业是否能拿到国家补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政府执行的不确定性关系到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同时,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产品的民营资本企业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可谓是“无法可依”,从而使其不能顺畅地发展。特别是完善的市场保障制度、激励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太阳能市场无法有秩序地运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度都较高的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又少,除少数企业外,产品的总体质量远远不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研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偏重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常规工艺的研发,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人才方面则主要依靠老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研究所的少量科研人员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十分少。

(五)国企民企区别对待。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与国企相比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融资现状是以内源融资为主,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外援融资为辅,上市民营资本在股权融资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

从内源融资来看,由于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在自我积累分配中常常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太阳能产业在成本的计算方式上没有将传统能源火力发电的成本和设备的折旧成本纳入其中,且折旧费过低,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从而导致自有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脱离政府补贴的趋势日趋明显,依靠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短期内有限的自由资金及现有的政府补贴制度的禁锢使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容易产生。从外源融资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即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渠道获得资金,但目前这些渠道并不畅通。直接融资方面,绝大多数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难以承受股票发行的成本费用,而过分追求规模管理更是导致企业债券融资方面比重不足。间接融资方面,民营资本自身负债率高导致了银行借贷中贷款十分困难,银行对民营资本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这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承担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的费用。有鉴于此,很多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选择了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导致了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光伏产业民营资本发展的制度创新

首先,政府应加速制定相关法律,及时将现有的扶持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及时修订光伏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让民营企业参与到新能源竞争中,经审批的民企应与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也应提供相同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应构建统一的政策体系,各部门立法应一致、连贯。各级政府应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资源的区域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企业也应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及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生产者、投资者的积极性。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还应关注消费市场的培育,保证供给方的投资回报,引导消费市场做出选择。政府应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放权”给市场,使其在市场中达到竞争的“最效率”,在市场失灵时才介入。应对民营资本投资者进行补贴,加大消费环节的补贴力度,加速消费市场的形成,进而激励投资者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但补贴政策应有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质量不高、在低端生产环节盲目扩张的企业,不予补贴。

再次,国家要以税收或其他方式将传统能源的价格加持,使其成本提高、市场需求减少,降低市场占有率。应按不同的类型对民营资本制定价格政策,要求地方电网以最优价格将其并入,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解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对生产企业和民营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也是我国目前较为主要的经济激励手段,政府应制定强制性税收制度,主要征收对象是消费主体,引导消费市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太阳能产品的使用比例。

最后,政府要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由发改委制定审批标准,统一进行审批,还应适当放宽对地方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并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财政部门,加速项目启动,进而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让民营企业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投入到光伏产业。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民营资本的规模化仍面临着成本、人才、装备、技术、政策及相关体制等问题,要保障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民营资本在清洁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可以有效治理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可以借助对民间资本的融资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投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06-02

1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飞涨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具备永不枯竭、清洁、免维护等多种优势,该产业是世界能源领域的朝阳行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该行业今后的大发展必然引领一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从而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过程。2000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行业内涌现出了无锡尚德、天威保变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火暴,引发了国内空前的投资热潮,大量的民营企业、国有控股集团从传统行业中转型,以及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资主体,不顾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等条件约束,纷纷加入。大规模的盲目投资促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表象繁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管理和环境等众多风险却被普遍忽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潜在的危机日益凸显。当国外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

2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特点、产业链特点和产业集群分布上看,其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技术风险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掌握提纯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上游原料主要依赖国际供应。国内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公司等在自主研发外,还有一些厂家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彻底解决高能耗和尾气处理问题。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技术封锁,这个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此外,企业一旦管理不善,还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爆炸事件,这也给很多技术不成熟的企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差距还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在中国提纯单位多晶硅的耗电量是国际厂商的两倍以上。从企业角度看,硅料项目的高风险还体现在投资巨大且项目建设及回收周期长等方面。通常一个硅料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2年,而要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成熟,使光电转换效率尚未达到将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拉平或接近的程度,一般光伏发电成本在1.5元左右,与传统发电0.43元的上网电价存在较大的差距,也阻碍了国内光伏发电进入商业运营。

(2)市场风险

国内外市场容量限制也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以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从最初的20美元/公斤一度飙升到了400美元/公斤。受暴利诱惑,国内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虽然国内新能源的供给很大,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相对较小,目前大部分产能依赖出口,占比高达40%~50%。以光伏电池为例,2008年我国总产量达2300MW(百万瓦),其中97%的产品出口国外,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都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导致国内市场无序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外市场的任何波动,如通过行业政策或严格的市场准入资质来设置门槛,也会使投资者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产业链较长,而多晶硅的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技术限制,其产量供应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中。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者决策的主观臆测性和管理风险。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人力、经费等的投入到产品的形成,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包括:原材料缺乏或价格上扬;生产设备提前报废;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其对技术掌握初期估计不足;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成品的报废率过高;水、电、煤等能源的供应问题等。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低成本锁定材料的长期供应,在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打开和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扩张产能的前提下保证设备开工率,这就要求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具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确保科技研发,保证技术不断进步,保证扩张经营中资金链不断裂。

(4)政策环境风险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也并没有明确国家具体推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具体时间、要求和优惠条款。200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国内市场尚未大幅启动,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必然受到国际间政治因素的影响制约。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相继调减了光伏补贴计划,严重影响了欧洲企业的发展。2008年,占全球市场1/6份额的西班牙一年安装了250万千瓦光伏电池,超过日本政府的10年阳光计划,而2009年西班牙安装的光伏电池缩减到了50万千瓦。在外需明显不足的同时,欧美抵制中国低价产品倾销的声浪却从轮胎行业蔓延至新能源领域。近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美国SunPower等大厂,陆续向当地政府呼吁,重视中国太阳能企业“低价抢单”的状况,希望官方采取保护措施。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又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3 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政策配套、技术进步和内部需求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和激化。虽然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窘境。但从根本上来讲,多晶硅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源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泡沫被挤压有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近期陆续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新能源振兴规划等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中。一系列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将逐步激活内需市场。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启动取决于成本。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在2元/度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火电、水电的成本,也无法和风电、核电竞争。近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中等以上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30~40元/Wp,计划补贴20元/Wp,相当于成本的50%以上,发电单位成本可有效降至1元/度电左右。可以预见,受相关政策的刺激,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

其次,低成本仍是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策略。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比重仍相对偏低,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策略应该由产能扩充转移至各项技术的成本竞争,资金实力足、整合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在次世代的光伏技术威胁下,晶体硅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另外,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消费习惯,各类低成本的光伏技术都将有其应用市场。

最后,从长远看,核心技术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定价权。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这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投资角度看,应该密切关注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17-18.

[2]程雪涛.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5):624-627.

[3]陈雪,宣益民,韩玉阁.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性能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2009(5):1026-1033.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产能过剩;破解途径;河北省

河北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始于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末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目录中发改委积极鼓励使用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持续5年的快速增长期,但这种盲目无序一味追求速度的发展,与发展的实际目标不相适应,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以这期间表现最为明显的光伏制造业为例,由于供过于求,2013年9月以来,河北省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停产光伏生产企业,而真正满负荷生产的开工的企业也仅占少数。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省内50多家光伏企业,能获得对欧洲市场出口配额的仅仅3家,分别是英利、景龙、巨力。这意味余下的40多家中小型光伏企业面临的就是失去欧洲这个最大光伏市场的局面。[1]

为严控产能过剩,加强光伏制造业管理,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14年1月15日开始,河北省对省内光伏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产销存实行月报制度。[2]这并不是说要遏制行业的发展,而是说要控制行业内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省光伏产业在产量方面虽然很高,但是核心技术并不是在自己手中,在光伏制造关键技术方面的研发滞后,很多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光伏产业只是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缩影,风电等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能源产业在我省是仅发展了几年的新兴产业,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破解途径有哪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无疑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河北省可供开发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中尤以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供开发的价值最大,这也是河北省太阳能和风能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国内新能源基地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全国范围内除开西部省份,河北省可供开发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而在风能方面,根据初步探查的结果显示我省陆域风能资源大约有7400万千瓦的储量,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的沧州、唐山、秦皇岛地区是风能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地热资源方面,已探明的浅层和深层地热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五百亿吨标准煤,在国内位居前列,全省可采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方面,因为河北省属于农业大省,除去用于薪柴、还田、造纸等的用量之外,还有将近1200万吨的废弃量,加上全省林地面积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200万吨左右,总的能源储量也很可观;在水能和潮汐能方面,全省共计有20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有条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河北省紧邻渤海湾,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有天然的优势。渤海湾是我国近海海流能较好的区域,适宜潮汐能开发利用。[3]

二、河北省新能源产能发展过剩的情况分析

近十年来,新能源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从其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新能源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理论上看是不应该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的。产能过剩一般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从总体上说,新能源产业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具体而言,因行业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之所以会在成长阶段即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受欧债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外销国际市场受到阻碍,国际市场缩水导致部分企业甚至遭遇停产或倒闭。而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风机制造业,也受限于滞后的上网发电情况,出现较为突出的“弃风”问题,造成风能资源极大地浪费,这也是直接导致“未熟先衰”状况发生的一部分原因。

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以传统的两头在外,主要靠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部分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国际地位,靠的是迅速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这样的弊端就是经不起冲击,一旦市场出现危机,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光伏产业现在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扶持发展,河北省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市场,但是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国家政府削减补贴,为了保障其国内企业,开始对我国实施“双反”调查。此外就是河北省虽然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但是国内的市场却没有发展,也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盯着国外市场,没有在发展的初期做好国内的市场开发和产品营销,导致生产的产品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出入,市场基础并不牢固。而从光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看,河北省的光伏企业较之于国外同行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研发投入低;第二,省内太阳能光伏专利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主要是大学与自然人,而国外专利权人以企业为主;第三,专利产出质量不高。例如,英利集团共有专利1176项,发明专利368,授权专利共777项,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一,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47.36%,而美国通用电气共有7747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7564件,实用新型专利有95件,外观设计专利为88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97.64%。这也说明,河北省的光伏产业空有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的名头,实际上仍然是处于行业链条的低端环节,仅能从加工制造方面获取收益,核心收益以及新能源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其他助益依然被发达国家获取。

河北省风电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其目标是建成国内风电领域的“三峡”。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单兵突进、“后援”不足等的问题。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更多的原因应该算是体制造成的。例如,电源建设与输电规划不协调导致风电建设过快,却没有能与之匹配的电力外送线路,电力外送受限。此外,由电网收购风电再分配给用户的用电模式又严重地影响了风电的就地消纳,全额保障性收购名存实亡。2013年,河北省新增风电并网容量68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5万千瓦,同比增长近10%,并网容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喜中有忧的是,河北弃风电量28亿千瓦时,排在全国弃风电量的首位,弃风率16.59%,据估算,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亿。[5]另一方面,不均衡的企业利益补偿,忽视了输电企业的利益,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去消纳不规则可中断电源的技术,也是导致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从现阶段来看,全网占比尚不及2%的河北省新能源电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

站在一个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势必会经历初期的无序、自由化阶段,逐渐向成熟期的行业体制和配套机制健全、注重技术进步过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河北省新能源行业要更加注重拓展需求,扩大内需,推进战略合作,切忌盲目过度发展,而是应该从总体上做好规划,从而保证河北省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可持续。

第一,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与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新能源产业和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引导,一步步打开市场,避免盲目扩张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资源的研发与应用,政府应当做好协调、指导和重点攻关工作。长期以来,河北省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面临着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交流不够的问题,直接导致低端重复研发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在新能源技术联合攻关的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制订相关标准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该发挥好“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一起发挥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6]

第三,突围国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欧盟是河北省光伏产品的主要产品市场,所占比例接近9成,但当前的现状是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整体低迷。而其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非洲对光伏发电“用不起”,中东则无大量需求。这样的状况下,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出路唯有开发内部需求,亦即国内市场,从而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重新焕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活力。比如将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国家电力规划相结合,使新能源发电有渠道进人电网;政府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终端用户使用清洁能源;拓展新能源利用方式和途径,提升市场需求空间。

第四,大力推进战略合作。在推动省内新能源开发利用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加强与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之间的战略交流和合作,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对于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应该逐步放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进来,鼓励本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有这样通过与外部的不断竞争,才能推进河北省新能源行业更具有生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对行业准入标注加以明确并严格执行。以光伏产业为例,要从企业的规模、技术参数、能耗比、投入产出,尤其是在环保性等方面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标准来衡量新入行的企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门槛低造成的蜂拥而入现象,也能有效的规范行业的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01178)

参考文献:

[1]省经济信息中心青年经济问题研究小组.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EB/OL].

光伏产业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

一、引言

我国光伏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已颇具规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目前国内已拥有400多家光伏企业,行业总产值超过3 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但这些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即光伏电池及组件环节,这也是光伏产业价值链最低环节。在金融危机下,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处于低端制造环节的企业,因此,我国必须寻找光伏产业升级之路。

二、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回顾

价值链理论首先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之后Gereffi于1994年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并于1999年研究东亚发达地区服装升级的文章中对全球商品链做了完整的阐述,即一个商品链指的是包括设计、生产和产品营销在内的全部活动。并将商品链治理类型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前者多出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后者多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随后Gereffi在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于2001年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相应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也分为购买者驱动型和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更加强调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后来的学者以这两类价值链的驱动力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Handerson指出,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是由生产者投资拉动市场需求,从而在全球形成特定商品的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买者驱动型的全球价值链是拥有品牌优势或是强大的销售渠道的采购商,以自身的全球战略为基础,通过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布局,形成的全球价值生产网络。

三、从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各节点的价值分布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见图1)。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

图1 光伏产业链

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2008年初从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硅片生产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分布曾微笑曲线分布(如图2所示),正如前面所说的,多晶硅的利润率最高,而中间的组件生产利润率最低,光伏产业呈现出两头高利润,中间低利润的价值链布局。

四、我国光伏产业的价值链上各节点现状分析

1.上游的硅料与硅片

虽然我国的硅矿藏储量是世界总储量的25%,但我国硅提炼技术只能达到99.5%的程度,而作为太阳能硅电池的多晶硅纯度要求达到99.9999%,这使得我国只能承担高污染的工业硅生产,而多晶硅只能依赖于进口。

在市场需求和资本的有力推动下,2006年开始我国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到2009年,全国已建成(加上在建项目)超过50个,项目产能将在2010—2012年释放80%。但由于我国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提纯硅,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环节,其生产成本大约是国外的3倍。

硅锭/硅片的生产最近几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制造技术较成熟,产品质量与国际基本持平,拉棒、切片的相关设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但相当一部分硅锭/硅片企业是依附日本企业发展的,承担了污染、能耗最高的环节,盈利能力小。

2.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

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自21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技术水平与国际相当,成为了世界太阳能电池制造中心。据统计共有近62家生产企业,占了近3成的全球产量。

由于组件封装投资小,效益高。5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初始投资就可获得30兆瓦的封装能力,每年产值可达近10亿元,即使按照5%的纯利润率水平,每年也可获得5000万元左右的纯利,因此许多小企业纷纷投产封装电池。国内主要封装企业的产品都通过了UL等国际认证,但由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还未成熟,因此98%的国产光伏组件只能出口国外。

目前,我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超过300家,其中将近200多家从事组装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核心技术。

3.下游的应用系统

下游环节的核心是将太阳能电池以一定的产品形式实现商业化。目前光伏系统主要为并网或光伏建筑一体化。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消费品生产国,但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应用化程度不高。

五、从价值链角度我国光伏产业低碳化升级路径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还是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只是简单的加工组装,在具有最高利润的多晶硅生产上缺乏核心技术,并且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在拥有较高利润的应用商场上又缺乏有力的竞争力。这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应该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让光伏产业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针对价值链各节点的不同特征去设计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之路。

由于硅材料提纯环节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具有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能耗大的特点。这使得进入该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有限,其市场结构垄断程度最高,可以近似的将其归纳为“寡头垄断”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经济实力较强的德国、美国和日本。同时,该环节产业的集中度相当高,其中核心的前5家公司提供的高纯度晶体硅约占世界总产量85%以上。

硅片生产环节技术门槛、投资规模、能耗虽然都处于高值,但都大大低于硅材料提纯环节,其市场结构可以初步归纳为“垄断竞争”。其核心企业来自日本、德国和挪威的公司,共15家;前5强的企业产量占整个行业的60%,这表明该环节的产业集中度虽很高,但低于前一个环节。

电池片生产环节生产技术门槛与产业链上前两个环节相比相对下降,可将其市场结构归纳为“垄断竞争”。特别是相对硅片生产环节,电池片生产环节市场竞争日益增强,市场垄断程度进一步下降,空间分布也日趋分散,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分布。

组件封装环节具有技术含量较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高污染和高耗能等特点。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竞争最为充分的环节,其市场结构近似的表现为完全竞争。从空间分布上看,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的企业分布比较广泛,中国、拉美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有较大比重,空间分散程度最高。

因此在垄断程度较高的硅料提纯市场、硅片市场,即被欧美垄断的市场,我国可以采取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发挥企业承包外来加工的优势,通过知识外溢效应,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的集成创新,改良我国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使得提纯后的多晶硅符合太阳能电池的要求,先实现“产品升级”进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功能升级”。

在竞争较弱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市场、组件封装市场,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所在的市场,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与产业价值链一道实现整体性过程升级。因为我国在这两个市场中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企业集群,我们可以利用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信息传递效率,提升技术,达到价值链的提高。

最后还可以通过价值链的横向跨越实现产品集成创新。这种模式一般源于价值链之间的知识交互和融合,体现为“链的升级”。这要求这些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其产品创新也主要是基于技术上的关联性。我国那些已具规模,资金雄厚的光伏企业可以通过中方式完成光伏产业升级。

六、小结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企图在高新技术行业占领制高点,我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升级,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不败优势。

现阶段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还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利用生产全球化的趋势,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全球化进程中的知识外溢,进行集成创新,最终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价值链升级。

参考文献:

[1]Gereff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2]Handerson. The organization of buyer-drive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how US retailers shape overseas production network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7(3).

[3]王晓宁.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 2009 (11).

[4]李园红 高 明: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思路[J].亚太经济,2010,4.

[5]中国民族证券:光伏产业研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J]. 2009,04.

[6]王文静:光伏电池产业链发展[ J ] .新材料产业,2006 (7).

[7]王晓宁.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剖析及其对产业的影响[J].电器工业, 2008 (7).

[8]宇文旭. 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与产业结构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