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1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2

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表示:“除了2011年年初极短的时间之外,2011年对光伏产业几乎就是毁灭性的一年。大家都希望光伏行业能有一个大繁荣、大发展,但这个希望在2011年4月底就被彻底扑灭了。此后的一切事情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相比2010年新增光伏装机量170%的增长速度,2011年绝对称不上成功的一年。2011年新增装机量预计为23.8GW,较2010年的17.7GW增长34%。但是,2012年可能不会再出现这么快的增速。预计2012年新增光伏装机大约为25GW。

除此之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状况也是导致2012年光伏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2012年1月,德国削减上网电价补贴,美国现金补贴计划也将于2012年12月31日到期,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补贴削减都将影响2012年的光伏市场状况,而受欧债危机和财政紧缩措施的双重影响,意大利和希腊的光伏补贴将出现大幅削减……对此,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兴光伏市场和对太阳能的其他应用将保证新增光伏装机量到2015年维持18%的年增长率。

难题(1)市场转移

光伏产业2012年面临的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市场的多元化问题。据悉,尽管中东、北美、亚洲等国家的光伏产业刚刚兴起,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光伏市场的地位在2012年将变得愈发重要。研究机构PVResearch分析师SamWilkinson表示,2012年欧洲光伏市场预计只增长6%,但这种剧烈下滑将被全球43%的增长率抵消。由此可认为,光伏市场转移也将有助于全球市场的整体增长,目前光伏市场转移已对印度、中国等国的需求产生有效影响,此外,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也有望扩大在欧洲、亚洲和美国三个主要市场的经营活动。对此,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表示:“2012年,光伏产业在市场转换和增长方面将出现巨大变化。从绝对数字上看,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老牌市场依然非常重要,但是美国、中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与很多竞争对手一样,美国第一大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近日也宣布,FirstSolar将不断开拓市场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后也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新兴市场培养上。FirstSolar首席执行官MikeAhearn表示:“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把收益来源从补贴向可持续市场转变。我们的目标市场就是那些在宏观层面上持续增长、但在微观层面发展不完善的市场。”

尽管光伏市场的中心会远离欧洲,但欧洲大陆内部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占据了数年全球最大光伏安装量的宝座后,2012年德国将首次被意大利赶超。因为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意大利安装了6.9GW的光伏系统,位居世界第一。而德国则以5.9GW的安装量紧随其后,美国以2.7GW的安装量位居第三,其后分别是安装了1.7GW中国和分别安装了1.3GW和963MW的日本和法国。由此可见,意大利在新任总理MarioMonti的领导下,在光伏产业发展上,丝毫没有“放慢步伐”的表现。

难题(2)企业兴衰

从业内企业的视角观察,2011年光伏市场状况对行业巨头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包括Solyndra、EvergreenSoiar、BeaconPower和SpectraWatt在内的不少美国太阳能巨头纷纷宣告破产。最近,德国的太阳能巨头SolarMillennium、solon也分别向政府提交了破产申请。而诸如SolarWorld、PVCrystalox、Day4Energy、SunLink、Conergy和REC等美国知名光伏企业也相继宣布减产裁员。

瑞士嘉盛莱宝银行表示:“鉴于目前光伏产能超额过剩,越来越多的企业注定要面临倒闭。目前在这条产业链上存在的硅片企业约有250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约有250家,而光伏组件制造商竟然超过了400家。”因此,对于大型光伏企业来说,2012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中国的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美国的FirstSolar、SunPower,德国的SolarWorld也将从中脱颖而出。

但与此同时,那些“小型”、“没有竞争力”和“缺乏资本”的光伏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其中,具备“微弱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最大。著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总裁CraigStevens表示:“尽管2012年年初众多企业的主要策略是占据市场份额,但是它们当务之急要做的,则是改善财务生存能力,否则这些企业将面临着被主要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

难题(3)贸易战

尚德电力首席商务官AndrewBeebe表示,2012年大型太阳能企业的战略取决于德国SolarWorld的贸易诉讼案件的结果。“全球太阳能贸易战将增加硅料、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等太阳能产品的价格。”

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对0票的结果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但对德国SolarWorld及其他美国光伏企业来说,这个结果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胜利”。由此可见,太阳能贸易战目前已经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很多光伏公司和业内人士也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近日,印度表示拟对美国和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调查;中国也已经宣布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出口展开调查……究竟哪个国家可以一统光伏产业的天下,目前尚是个未知数。

难题(4)产能过剩

对很多光伏企业来说,产能过剩现象也是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一大瓶颈。瑞士嘉盛莱宝银行可持续投资总监MatthiasFawer认为:“对很多太阳能企业来说,2012年将是验明正身的一年。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产能过剩。”

著名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预计,同时,2012年对众多光伏企业来说也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制造商准备将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提高50%,而终端市场需求的增速至今还未达到25%。由此得出,大量的产能过剩将导致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被迫停产,而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制造商也不得不申请破产。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光伏企业Hemlock所占市场份额比重为22.4%,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多晶硅之王”;德国瓦克化学(WackerChemie)紧跟其后,占据了19.8%的市场份额;第三名为韩国OCI,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第四名为中国保利协鑫,占据了8.7%的市场份额。以上四家企业共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60%的份额。对此,瑞士嘉盛莱宝银行预计此四家企业2012年将继续将市场占有率提高至70%。此外,鉴于目前太阳能市场的产能过剩现状,此四家光伏企业也不会面临销售困难,相反,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等诸多优势为自己打开销路。

美国光伏企业――FirstSolar总裁Ahearn表示,多晶硅光伏组件产业在尚未进入贸易壁垒之前就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拼,将给自身施加更多的压力。而光伏市场的供过于求以及处于游离状态的低价也预示着,2012年必将出现光伏企业大整合的现象。只有对新兴市场定位合理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难题(5)价格之争

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光伏产品价格的迅速下降。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3

———以嘉兴为例

詹霞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太阳能产业急转直下,大批光伏企业破产,值得关注。文章首先从产业链和产业发展

模式分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认为政府应帮助光伏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弯道超车。依据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和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提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的思路,并进行了案例研究。

【关键词】光伏产业;提升;战略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42-03

一、问题提出

我国光伏产业自2004 年开始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可

谓爆炸性增长或井喷式增长。2010 年全国有300 多个城市发展

光伏产业,100 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在2008—2011

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扩张中,中游加工制造环节迅速扩大,产业

链中间环节增长很快。政府对生产环节的补贴、低廉的劳动成

本、免费的环境成本、较低的进入门槛、巨大的国际市场使企业

看到了无限商机,大量民间资金涌入光伏市场,加剧了光伏企

业扩张。2011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世界50%。但是,继

2011 年美国“双反”和2012 年欧盟“双反”之后,我国太阳能光

伏产业一落千丈,大批企业破产、停产。不仅中小企业,就连大

企业尚德也于2013 年宣布破产。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正

面临内忧外困的窘迫境地。内忧表现为产能过剩,国内市场还

未得到有效启动,企业转型升级缺少动力;外困表现为贸易保

护主义抬头,出口订单减少。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形成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在太阳能光伏产

业培育和成长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见图1)。光伏产业在形

成初期要依靠政府减税和补贴政策来降低企业成本,激励企业

进入光伏市场,随着光伏企业增加,光伏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

大,光伏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产业在成熟期还要依靠政府激

励和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进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整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发电的

市场应用。政府政策应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进行设计和调

整,综合考虑供给端、需求端、发电端和设备容量等环节的需

求。从实践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光伏产业都是在政府

政策扶持下成长起来的。

(二)产业链结构及特征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见图2),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

制造环节,污染最大,对设备和技术要求最高。以多晶硅为例,

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主要由德国、美国、日本垄断,我国高纯

度多晶硅90%依靠进口,而从产业链价值分布来看,硅材料提

纯占毛利率50%~60%;下游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对辅助设备和

技术要求很高。相对而言,中游电池组件和光伏组件生产对技

术要求和设备投入很低,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我国太阳

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加工环节。由于上游的技术垄断导

致多晶硅价格太高,加上下游光伏发电安装成本和技术成本,

所以分布式发电成本高,若没有政策补贴,很难得到应用推广。

针对光伏产业链特征,在完善产业链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非常

重视如何利用激励和补贴政策促进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光伏

市场应用。上游环节,他们一方面建立各种创新平台,激励企业

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严格垄断晶硅提纯技术;下游环

节,他们利用各种补贴政策促进光伏发电应用推广。由于本国

劳动力成本高,他们又积极地把产业链中游环节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图1 光伏产业的形成

图2 多晶硅光伏产业链结构

(三)产业链价值分布

光伏电池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相比薄膜电池,晶

体硅电池转换率较高,占市场90%以上。晶体硅电池又分为单

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率比多晶硅高,但是,由于单

晶硅耗能严重,炼制过程中需用成本极高的高纯石英坩埚,自

1998 年,多晶硅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单晶硅,成为市场主流。从硅

矿到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瓶颈,因为该环

节在技术、成本、能耗、污染四个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

在技术上,国际主流技术如改良西门子法、硫化床法、冶金法,

都掌握在美、日、欧七家公司手中,被其垄断控制,业界有“拥硅

为王”的说法。2001—2003 年多晶硅价格维持在25 美元/ 公

斤,2004 年后价格不断上涨,2007 年底达到400 美元/ 公斤。从

图3 中可以看出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多晶硅提纯的利润率最

高,随着产业链衍生,越往下,利润越低。我国目前已经投产五

百多家光伏企业,其中多晶硅企业十多家,硅片企业六十多家,

电池企业六十多家,组件企业三百三十多家,主要集中在产业

链中价值增值较低的组件环节。

图3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价值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欧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政府促进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的产业政策决定了该产业

的发展模式。根据光伏发电成本预算,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

火电发电成本的10 倍,高额价格阻碍光伏发电市场应用,光伏

发电成本下降依赖产业政策补贴和规模化。从一开始,欧美发

达国家对光伏产业链的完善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就德国的产业

政策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两方面,如德国在1991 年推

出了1 000 太阳能屋顶计划,1998 年提出了1 000 000 屋顶计

划,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光伏购电补偿内容;此外,德

国政府还推动了“光伏创新联盟”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提升。美国的产业政策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美国早期光伏

应用相对较弱。美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提

供充足的光伏研发资金。日本政府大力推进以屋顶计划为主的

大型示范性项目应用,给太阳能发电成本50%的补贴,分十年

递减。可见,光伏产业在形成初期,政府补贴、信贷优惠和强行

购电政策引导着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完善。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政策面

覆盖不广,缺少涵盖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的有效激励政策(吴

昱,2013)。2006 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7 年能源发展十一

五规划中明确重点发展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2007 年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在2010 年达到30

万千瓦,2020 年达到180 万千瓦。2011 年发改委颁布了《关于

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2 年发改委颁

布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从政策上

看,主要集中在产能方面,缺少完善产业链的指导和政策。在现

实约束下,受利益驱动,我国企业大多选择进入门槛低的电池

加工和光伏组件。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体现为“两头在外”(产业

和市场倒挂)的发展模式。由于高纯度多晶硅术被欧美国家控

制,垄断价格使得光伏发电产品成为奢侈品难以在国内推广应

用,受欧美广阔的市场需求驱动,国内光伏产业加工环节不断

扩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国际

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导致光伏产能过剩。

四、光伏产业提升战略理论依据

(一)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

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提出了两种机会窗口理论,第一种是

当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在技术成熟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下,由于发达国家已

经控制了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家很难再超越发达国家。第二种

是发展中国家若能在新兴产业形成时主动从高端入手,排斥外

国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后发国家就可能抢占到技术创新

制高点,就有可能超越发达国家。美国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实现跳跃式发展,赶超了英国。国内学者贾根良对机会窗口

进行了修正认为新兴产业在第一种机会窗口下很难实现跳跃

式发展。

(二)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中提出了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认

为产业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因素和两项辅助因素。四项基

本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相关及支持产业;两项辅助因素包括:政府、机会。(1)生产要素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2)需

求条件。(3)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4)基础设施。(5)政府。

(6)机会。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日照条件好,硅矿

石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国内市场大。存在的劣势是:政府

扶持力度不够,光伏企业创新力不强,光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缺少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围绕

以上六项因素展开。

基于以佩蕾丝机会窗口理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

力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否通过发

展战略新心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从现

实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

是,我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又具有巨大的

国内市场,若是能充分利用多晶硅价格下降这个机会推动国内

市场应用,既可能释放产能过剩,又能促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五、案例研究

嘉兴是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全市共有一

百多家企业,注册资金200 亿元,嘉兴光伏产业约占浙江省光

伏总产值的1/3。嘉兴光伏产业自2005 年开始产值呈几何级数

增加,2005 年销售产值仅有5 亿元,2008 年达80 亿元,2011 年

达200 多亿元。随着欧洲国家消减光伏补贴和“双反立案”以及

美国“双反”、汇率、国内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从去年

下半年以来,嘉兴光伏企业出现了产能缩减、亏损严重、资金流

紧张的情况,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嘉兴25 家上规模企业亏损超过了4 亿元。为拯救太阳能光伏

产业,嘉兴市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扶

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不仅勾画了嘉兴打造光

伏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更在鼓励企业做强、鼓励技术创新、促

进应用推广、推进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一)创新建设嘉兴光伏产业园

2012 年12 月14 日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

点新闻会日前在嘉兴举行,浙江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

落户嘉兴。“五位一体”是指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

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光伏产业智能电网局域网建设

和光伏产业政策集成创新。2012 年底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正式启动建设。半年多来,园区按照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创新

体系与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电网局域网和政策集成支持

创新“五位一体”的基本思路,从高端切入,进行错位发展,全力

推进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规模化发展。2013 年3 月18 日嘉

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获得19 个项目

(总投资约合67 亿元)签约。2013 年6 月18 日嘉兴太阳能光伏

产业投资推介会上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又与12 个项目(总投资

130 亿元)完成签约。

(二)创新光伏产业商业模式

光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

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建立光伏发电标准化

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

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国推广应用。主要有屋顶太阳能光伏

发电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建立光伏发电投资公司)、屋顶太阳能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模式创新(如鼓励各类光伏发电工程服务公

司项目总包模式)、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运维模式创新(如

鼓励成立各类光伏发电专业运维一体化的商业公司)。嘉兴市

政府对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14.2 平方公里)要求

园区建筑物屋顶基本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全覆盖,3 年内达到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 MW 以上,并为全省更大规模的光伏发

电推广应用提供新经验。同时设立的10 亿元光伏产业发展专

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核心部件与专用设备制

造、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

引进、培养、使用。2013 年6 月19 日,市政府决定对嘉兴光伏产

业园区建成的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2.8 元/ 度的补

贴(国家补贴标准是0.45 元),该补贴期限为期三年、每年下降

5 分钱。

(三)成立产业联盟

嘉兴市不少光伏企业正着手从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市场

开拓等方面做出调整,而更大范围内的抱团合作也在积极酝酿

中。2012 年6 月底,嘉兴市光伏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首批32 家

单位加入。光伏行业协会暨产业联盟将成为推动企业转型、产

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联盟首批会员共有32 家单位,其中既

有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天通高新集团有限公司、福莱特光

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业界知名龙头企业,也有中科

院物理研究所嘉兴工程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

所这样的科研机构。产业联盟将在促进企业合作沟通方面发挥

全方位作用。比如说联盟将抱团组织对外原辅料采购谈判;上

下游企业采购时可优先考虑联盟内企业;在备品备件上可以组

织合作,减少重复备品备件,节约成本;在技术开发、标准制定

上联盟也可以促成企业共同合作,同享成果;联盟还可以形成

有知名度的区域光伏发电品牌,一起向省、国家反映政策诉

求等。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发展到重要的战略调

整期,危机中蕴藏着机遇,需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时机,积极调整

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扶持光伏产业发

展,从宏观和微观上为光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从高端切入,建

立光伏产业园,帮助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光伏产业商

业模式,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成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沟通,降

低企业成本等。努力争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利用发展战略新

兴产业赶超发达国家,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J].经济理

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 包海波.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6).

[3] 李慧.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

(15).

[4] 陆俊.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问题研究———以海宁为例[J].当代社科视

野,2012(5).

[5] 刘玉莲.中国光伏产业的“昨天、今天、明天”[J].经理世界,2012(9).

[6] 腾达.我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J].电源技术,2012(8).

[7] 倪秋菊.从光伏产业看我国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13(7).

[8] 张路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分析[J].福建论

坛,2013(2).

[9] 张冲.探析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J].产业经济,2012(3).

[10] 薛大帅.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8).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4

近年来,在海外光伏市场高额回报的带动下,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浙江目前拥有370余家光伏企业,2012年实现总产值近480亿,已成为国内第二大光伏生产基地。

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

(一)产业特点

第一,中小企业居多,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具有优势,但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目前,除少数龙头企业外,浙江省90%以上的光伏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依赖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灵敏度较高,能够深入到部分大企业不会涉及的业务领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生产,获得独特发展优势。浙江省现有光伏中小企业半数以上成立于2010年之后,生产规模大都在100MW之下,前两年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整合和淘汰。

第二,产业链较为完备,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尚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浙江已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原料、硅片、电池、组件、原辅材料生产以及系统开发应用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从产业链构成来看,却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切片、电池片以及辅材配套(拥有170多家辅材配套生产企业)等领域,技术含量和利润率相对较低。据统计,浙江省光伏原料的40%需要进口,30%需要外省供给,这不仅使企业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贸易壁垒增多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影响,还制约了企业向上游拓展的能力。在浙江省光伏企业拥有的1220多件专利中,硅片、硅锭的制造专利占比为17%左右,高纯硅领域的专利仅占1.2%左右,相比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专利集中在光伏材料领域,其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第三,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但产业化进程较慢,市场化能力较弱。近年来,浙江众多光伏企业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出现了包括太能硅业年产3000吨6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龙炎科技国内首条25MW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线、赛昂电力高效能混合型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进步。这些技术立足于自主创新,很多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目前还仅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因此,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现状

第一,整体形势较2012年有所改善,但产能相对过剩情况依然存在。2012年,受美欧“双反”事件影响,浙江光伏产业遭受重创。2013年上半年,随着国家光伏产业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与欧盟“价格承诺”协议的签署,浙江光伏产业出现回暖迹象,整体形势较去年有所改善。但实地调查显示,目前除少数几家大企业开工率较高外,多数中小企业的开工率仅维持在60%左右,产能过剩现象仍然存在。

第二,出口逐渐向新兴市场转移,国内市场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随着国际光伏市场形势的变化,很多企业正在把新兴市场作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订单突破,减少了对欧盟传统市场的依赖。2013 年1-8月,在浙江光伏出口市场中,欧盟份额下降至52%,亚洲、非洲、澳洲等新兴市场份额则达到48%。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扩大内需等扶持政策的出台,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申报国家“金太阳”、“阳光屋顶”等示范性项目, 参与西部光伏地面电站建设以及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等积极开拓新增长点。2013 年1-8月,浙江光伏产业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约为24.6%,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较往年已有所提升。

第三,积极进入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分布式发电尚处于示范推广阶段。2012年以来,在光伏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到下游投资光伏电站成为很多企业寻求突围的新手段,多家企业涉足光伏电站建设领域。资料显示,浙江企业的国内新建项目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也逐步增多。同时,分布式发电也在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共有分布式发电项目100个左右(包括在建项目)。但受制于上网电价补贴、推广应用模式等因素,目前基本以“金太阳”或者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居多,完全市场化运作实施的项目较少,发展速度和应用推广较慢。

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

1.融资渠道收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一方面,受前两年产能规模迅速扩张、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刚性负债占款等因素影响,很多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资金压力较大。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前期研发时投入较多资金,目前难以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

另一方面,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也在收窄。首先,从去年银行将光伏行业列为限制支持产业以来,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光伏企业尤其是中小光伏企业采取收紧政策,持续减少甚至提前抽回已发放贷款。其次,由于市场预期比较悲观,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股票增发、发行债券的难度加大。再次,在很多民营企业创业和上一轮扩张中起关键作用的风险资本目前对光伏产业持谨慎态度,企业很难获得风险资本融资。

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既面临着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的压力,又承受下游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暖的压力,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而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中小企业倒闭潮有可能出现,这又将引发大规模信贷风险。

2.电站投资较为集中,市场风险有所积聚。目前,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解决资金链紧绷和产品积压的实际困难,通过参与下游光伏电站建设消化库存,让资金重新流动起来;二是由于电站项目建设期较短,企业希望建成后转卖移交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资产保值的手段。

调查显示,浙江光伏企业投资电站兴趣较高,甚至连做辅料配材的中小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已存在较高的隐性风险。一是恶性竞争风险。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超期拖延货款情况,一旦曾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上演的价格战在电站建设领域再度出现,中小企业将首先遭受重创。二是政策风险。现阶段光伏产业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光伏电站过度扩张有可能倒逼政府收紧审批权限,下调补贴。三是国内市场风险。相关政府补贴并未完全落实, 并网、税收、金融等配套机制也不完善,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基础并不牢固。四是国际市场风险。目前世界各国都对中国光伏企业较为关注,过于集中的电站海外投资有可能引发国外政府新的保护措施。

3.分布式发电制约因素较多,商业营运模式尚不成熟。近年来,为破解光伏应用困局,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但从浙江省情况来看,分布式发电的推广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第一,投资回收周期问题。按照现阶段0.42元度电补贴,安装屋顶价格为9元/瓦,每瓦年发电量为0.9度计算,大概要10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回收期较长,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需要地方政府出台配套补贴措施。第二,屋顶问题。随着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不断推进,目前建筑屋顶成为稀缺资源,但在实际运营中难度较大。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时的成本限制,很难找到适合用于光伏发电的合适屋顶;二是很多合格屋顶业主要求高达20-30%的电价回报,才肯统一安装光伏发电装置,致使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三是屋顶企业生命周期与光伏发电装置使用周期不匹配、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用电量与发电量不匹配等问题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较多潜在风险和利益损失。第三,并网滞后问题。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已实施的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仍难以及时实现并网发电。由于目前项目并网需进行电网接入受理、评审等多个程序,许多项目设备组建安装完成后仍需3、4个月才能并网投运,给光伏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以50MW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如并网滞后3个月,按年发电1000小时,每度电1元的标杆电价计算,企业将损失1250万元。

此外,浙江现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参与企业大多为原有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缺乏真正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营开发企业,商业运营模式还不成熟。

4.受国家产业整合政策影响较大,行业内兼并重组进展缓慢。为规范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部于2013年9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针对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规模、电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未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将难以享受到相关补贴扶持政策。《规范条件》出台后,浙江省光伏产业受影响较大,6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达不到相关要求,未来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整合。调查显示,在未达标企业中,除一些确实经营不善、存在大量落后产能的企业外,一些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也受到波及,这对企业发展较为不利。

此外,由于很多大企业在上一轮的市场波动和价格竞争中损失严重,目前依然面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资金压力较大,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收购兼并中小企业的实力,产业整合进度比较缓慢。

启示与建议

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有其独特模式,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普遍性,深刻反映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资源整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及相关各方都应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光伏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体制环境。

1.完善创新鼓励政策,引导整个行业的创新转型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具有典型的创新驱动型特征。中国光伏产业生产相对过剩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价格竞争。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再次出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与扶持力度,对企业重大创新成果的首次产业化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帮助企业尽快完成产业化生产。政府在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配置上应尽量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机会,避免单一的“规模歧视”,确保一些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优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例如,在《规范条件》等文件从规模方面对市场准入做出规定之外,尽快出台技术标准等相关配套措施,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予以关注,支持和保护尚处于自主技术研发阶段的高成长性企业。此外,随着国内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政府可以在设备、产品采购方面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支持,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2.推动产业内资源整合,鼓励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政府应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当前市场寒冬的契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淘汰一些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能耗水平高的企业,让企业在市场良性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推动资源整合中,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一些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中小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其走技术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帮助协调电力部门和企业之间、大企业之间、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抑制压价、抛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3.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拓宽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融资难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政府需要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帮助优质企业继续获得贷款,缓解目前普遍面临的资金紧张局面;二是在风险资本和创新型企业之间牵线搭桥,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二次投资;三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单融资等功能,合理防范和规避海外风险;四是制定出台本地化投融资政策,探索建立相关产业基金,以此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企业给予融资便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4.加强出口和海外投资指导,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一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的销售结构都严重依赖出口,这一现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改变。而随着美欧“双反”等事件的出现,企业出口和海外投资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不断上升,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加强指导,帮助企业规避和化解风险。

目前,光伏出口结构的变化使企业减少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但面临的新兴市场风险也在加剧。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有跟风美欧“双反”的趋势,例如印度已于2012年底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且将美欧未列入的薄膜组件也纳入调查范围;另一方面,部分新兴市场在诚信度、经济实力、配套法律保障措施等方面都与发达经济体有较大差距,难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旦投建前确定的电价不能长期执行,企业将面临较大利益损失。因此,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性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5

关键词: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中欧贸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江.中欧光伏产业互补互利 相互依存[Z].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6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持续低迷,其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1年的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对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以及其他六家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申请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据悉,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应辩事宜。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对此次事件处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企业的长期发展。在目前国际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的情形之下,大力发展光伏能源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调查的现状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光伏产业大国削减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而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均显示,因为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2011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和11月多晶硅料的价格分别为80美元/公斤,67美元/公斤,40美元/公斤;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为1.3美元/片,0.95美元/片,0.55美元/片;多晶硅片(156mm)的价格分别为3.6美元/片,2.7美元/片,1.5美元/片。

价格下跌的同时,是众多企业节节攀升的库存量。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4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4大巨头英利集团、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陆续了第三季度财报,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受基本面的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连连亏损,股价下挫了70%以上,无锡尚德目前股价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过85美元。

三、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太阳能的优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是一个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561MW,而2010年全球光伏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27.2GW,比上年增长了118%,该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案中,光伏并网发电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从2000年到2009年,并网光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0%;并网光伏发电在所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中的份额也由2001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90%以上。

据IMS研究收集的数据,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去年,意大利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安装量占全球的78%。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我国2010年总的电力需求为41.92亿千瓦时;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重要作用,占比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达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下图为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比较,更可说明光伏发电这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未来价值。

从图1可看出,截止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电力的比例尚不足0.5%,而该产业在2010年的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30万。由此可见,光伏产业若遭受打击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光伏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危机而诞生新能源产业,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全球的光伏发电市场来看,其本质是一个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是传统能源发电的8倍以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政策扶植成为当前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政策突变不但使本国光伏市场立即陷入低谷,对全球光伏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性。日本和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证实了政策引导的力量。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德国于1991 年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在2001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2004年1月实施修正后的上网电价。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拉动下,德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日本于199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把光伏发电作为国家电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7.4万千瓦,规模比之制度开始时1994年的0.2万千瓦扩大了数百倍。虽然日本在2004年底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13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由于在2005年停止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辅助政策,到2011年,其新装机容量占全球新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4%。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出台的光伏发电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是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典范。

美国法律中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有颁布于1978年的《公共事业政策管理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其中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中,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的政策主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30%的初始投资补贴,代替原来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2010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千万太阳能屋顶提案”,计划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0万个太阳能系统。

相对而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要晚得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也相对滞后。中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发展规划尚属于理论范畴,并没有确立具体的实施内容。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8年4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开始施行。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扶植政策的激励下,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达到500MW,占全球安装量的比例为3.1%。

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处于日渐减少的趋势,而随着世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能源趋于增加。由此,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将是保证国家持久发展的长足动力。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传统能源的过渡依赖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如果美国“双反”不能打赢,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能源上再次制约于别人。

四、政策建议

1.组织一支精通WTO规则和相关法律的人才队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频频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而国内欠缺应对此类案件的相关人才,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2.加强光伏产业链的整合。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引导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淘汰大量落后光伏生产企业,使供需平衡,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体系建设。包括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并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等,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财税政策, 结合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总体规划,拟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财税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并积极进行落实,增加我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玉文.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C].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 2008.

[2]张耀明.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7(01).

[3]朱玉知,孙海彬,李国荣. 光伏发电政策工具与政府选择――基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生态经济[J], 2011(08).

[4]朱震宇.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 中国市场, 2010(13).

[5]罗如意,林烨. 美国太阳能扶植政策解析[J]. 能源技术, 2010(02).

[6]徐永邦,王彬. 中德光伏发电发展对照[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03).

[7]刘益君.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 (12).

[8]何晓萍. 光伏发电市场,政策仍需发力[J]. 新能源,2011(17).

[9]黄颖川. 工信部:光伏产业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N]. 南方日报,2011.

[10]李少卿, 陈晓平. 中国光伏产业寒冬:一个靠天吃饭行业的困局[N].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

[11]曾卫锋.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M],2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12]胡润青. 国际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的变化和启示[J]. 中国能源,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