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1
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载体。所谓农业机械化,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可见,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维,充分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环境,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希望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借鉴帮助。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来看,小麦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拥有较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其中,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作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机,在农村、农民的普及面较广。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机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也就是动力机械配套的比例比较低。同时,农机化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边远山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机整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农业机械的陈旧老化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农民多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民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农民手中现有的农业机械比较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生产效率低,新型农机十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阻碍了农机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农业机械,优化机械化各个环节,借鉴先进经验,集成有关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尽快改变农业机械陈旧老化的现状。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正在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效益农业等领域拓展迈进。同时,原来以产中为主,而目前则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新机具、新技术满足不了农民要求,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太少,个别领域甚至是空白,这也不适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4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然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经营耕地比较有限。此外,农机服务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经营。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经营机制比较松散,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诸多合作社存在机具不配套、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经营没效益、发展没后劲等问题。所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能够掌握运用的农机从业人员少,农机管理、服务、监督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2.1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
在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中,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有力举措。在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过程中,要着力引进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逐步形成合理高效、节能低耗的科学机具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而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2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配套
随着未来农业机构的进一步调整,要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调整优化农机化结构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步伐。要全面优化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以及种植业机械与其它行业机械的比例,以此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特色,合理进行农机发展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要把农业机械化产中环节利用向产前、产后利用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3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社会化迈进。其中,要尽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其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对目前的农机资源进行重新合理优化配置,确保得到有效利用,克服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力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4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可以说,农业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产业,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产业,其使用经营风险更大。为此,我国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一部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农机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也是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机部门研制开发力度,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经费投入,加大农民购买先进机具资金补贴扶持,从这些方面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服务“三农”,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将逐步建立,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将更加配套,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将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将日益优化,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志红,杨良玖,全腊珍.我国耕整机械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5(03).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2
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畜禽的养殖过程中,机械本身要适应气候、区域、温度、土壤等条件,要适应作业环境的要求。机械性能对于工作状态的功率输出、阻力变化等要求,要适应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工作要求,以适应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田间地块的作业。农业机械作业环境较差。农业生产环境大都露天作业、高温、低温、潮湿等恶劣天气,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强度和刚度、抗震性等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农业现代化是指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的发展过程。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方式的集约化和劳动者的智能化,是机械化生产的必然发展。2.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它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这就反映出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业生产规模小,需求能力弱,对于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很小,产业形不成规模效应,农业产出效益低,制约着农业机械的使用。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很多,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方式,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力剩余的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产业转移方向,并且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3.农业机械的季节性强,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很多农业机械只在农忙季节使用,其他时间大部分闲置,无法发挥其效益和功能,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如何推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
1.继续推行国家农机购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做好农技服务工作,对于农机维修、新技术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等,推行上门服务。3.政策导向引导农民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行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对新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和技术采取政策性支持,比如水稻、玉米薯类机械化联合生产技术,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产地烘干及初加工技术,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农机节能技术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产学研结合,推广农机维修、研制、推广的工作,推行节能、高效、多功能联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研制适合山区作业的特种小型机械和是和特殊功能的小型机械。
五、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 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45-02
Sorghum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LI Hui-ming 1 LI Xia 2 PING Jun-ai 1 * DU Zhi-hong 1 ZHANG Fu-yao 1
(1 Sorghum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zhong Shanxi 030600; 2 Seed Management station,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Shanxi Province)
Abstract Sorgh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ereal in human cultiva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tered a market development stage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90s,but development was not in balance.At present,Sorghum production was still mainly rely on manual.Sorghum had great dem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wine sorghum requirement was increasing in domastic.Sorghum production had a better prospect.Seed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ere two important elements to achiving the target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rghum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sorghum;mechaniz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
高粱作为重要的谷物之一,在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寒带、温带也有种植。由于高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气候恶劣、条件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此,高粱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作用,被称为 “生命之谷” “救命之谷”。至今,高粱在非洲大陆、印度等国家地区,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全世界年种植高粱约4 400万hm2,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列第4位。全球高粱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稍有提高,近2年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年种植高粱150万hm2,产量低于4 500 kg/hm2,居世界中上等水平。高粱生产条件已由过去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由食用转为酿酒等多种用途,由以粮食收益转为综合利用的收益上来[1-2]。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1 国内外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发达国家机械化发展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其70%的农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农业机械化。2000年,美国工程院指出,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可见美国乃至世界农业受机械化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2.20%、1.0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3.20%、1.4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 hm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农业劳动者比例不断下降,将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社会其他工作,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其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我国机械化进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市场为主导。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新机具、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全国农机总动力分别为1 083亿元、 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分别为8.9万、 47.4万、 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其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80%;水稻机收、种植水平分别达到30%、10%;玉米机播水平50%,机械化收割水平不高;而高粱在机械化生产方面,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产中向产后、产前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作业领域由大田农业逐步向设施农业、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高粱在播种和收获农机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农机农艺配套。
2 高粱的主要用途及需求
2.1 高粱的主要用途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饲用,又可加工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高粱籽粒可作为主食、饲料,在酿制啤酒、白酒、食醋、生产酒精、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加工成麦芽制品方面应用广泛,饲草高粱可青贮作饲料,甜高粱茎秆可用于造酒,高粱壳可提取色素、种植食用菇,高粱茎秆制板材、造纸、日用品、编织品、制饴糖、做架材、做蜡粉等[4]。
2.2 我国高粱生产现状
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初种植普遍,1914年全国种植高粱740万hm2,占全国农作物面积的7.5%,总产1 110万t。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高粱生产逐渐萎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为400万hm2。70年代,高粱杂交种发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粱的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平均产量2 310 kg/hm2。80年代后,我国高粱生产出现三大转变:一是应用范围扩大。高粱产品原来主要供食用,现在饲用、酿造、加工等方面发展迅速。二是种植区域改变。高粱以前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三是高粱发展方向转变。高粱以前的生产主要是生产籽粒,提高产量,现在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高粱产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总产分别为为146.3万hm2、585.7万t,分别占世界的3.3%、8.9%;单产4 005 kg/hm2,为世界的2.7倍[5]。
2.3 国内外高粱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对高粱需求量较大。仅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南亚国家每年就需要500万t高粱作饲料,大多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由于受转基因影响,有转向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因此国际高粱市场较好。
国内酿酒业发展势头不减,酒用高粱需求逐年增加。除传统的四川、贵州等地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市场持续走强外,一些新兴白酒产地,如东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产白酒销售见热见旺。据经济日报统计,国内大型酒厂在百家以上,年需高粱100万~150万t,各地的中小型酒厂需高粱也在100万t左右,都较往年增加约10%。初步统计,国内所有酒厂需要高粱250万~280万t,酿醋用全国每年用高粱70万~80万t,其中山西省一直生产老陈醋就有30万t[5]。
3 高粱机械化需要的条件
3.1 实现高粱机械化生产首先是对品种的需求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机械化栽培高粱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一直没有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的高粱生产。为此,选育耐密植、产量高、专用、矮秆、抗逆性强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非常紧迫[6-7],以满足市场需要、种植结构的调整。从株型选择、种子质量选择、幼苗拱土能力选择、品种耐药性选择、品种抗性选择、经济系数选择、落粒性选择及破碎率选择等方面选育高粱机械化栽培的品种[8]。选择实现高粱机械化在于品种,有了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才有高粱机械化的基本。
3.2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实现高粱机械化首先要从高粱播种,高粱播种实现机械化必须有专用播种机,目前我国的玉米等作物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播种问题,高粱播种滞后于玉米等作物,不过在玉米播种机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宋旭东等研究出了专用高粱播种机,并获得了专利。其次是中期管理,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除草剂的使用可以解决除草,病虫害防治新式喷雾器也能够很好的解决。最后高粱收获需要专用高粱收割机械,目前还是利用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存在问题是损失大,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要收割还需要加以改进。
4 机械化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4.1 实现高粱机械化对种子的要求
主要考虑的是种子的播种质量,包括种子籽粒的大小、均匀程度、发芽率等,应该从抓种子质量入手,保证种子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90%以上。
4.2 实现高粱机械化的主要栽培技术
根据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保证得高产,必须改变原来的栽培模式。一是改变施肥措施,播前采用施肥机一次深施复合肥600~750 kg/hm2、尿素225 kg/hm2,有条件的地块加施农家肥,不追肥。二是改变播种方式,4月下旬播种,机械化单粒播种,免间苗。三是改变管理方式,播种后出苗前在地表机器喷施40%莠去津除草剂。四是改变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霜降后机械化收获。五是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由原来的12万株/hm2增加到15.0万~16.5万株/hm2。
5 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
5.1 提高机械化程度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推广,高粱机械化生产规模扩大,要使高粱生产获得高产,对机械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收获等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快速推进高粱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5.2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粱曾经是我国在粮食紧缺时解决人们口粮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高粱生产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高粱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口粮;二是高粱生产较费工,高粱的价格和玉米基本持平,有时略低于玉米,用工比玉米多;三是玉米的用途广、用量大,商品玉米好销售,高粱相比玉米用途较单调,销售难;四是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小麦的生产基本上已经是机械化,玉米的机械化程度也远远高于高粱。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高粱生产正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这不能说明高粱就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生产的商品粮高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许多大型酒厂还得靠进口商品高粱来维持生产,还有许多中、小型酒厂用玉米来代替高粱作为原料,但是酒的独特风味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就必须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对高粱生产的认识,认识到高粱产业的重要性和急迫感,而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改变目前高粱生产状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粱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9]。为此,抓住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契机,逐步提高高粱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解决高粱生产规模小、质量低、不稳定等问题[10]。高粱机械化栽培是高粱种植的必然趋势,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广阔。
6 参考文献
[1] 成慧娟,马尚耀,白大鹂,等.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的选育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6):13-14.
[2] 张志学,刘占江,高振东,等.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2(2):72-74.
[3]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307-309.
[4] 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等.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2(5):296-298.
[5]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78-80.
[6] 焦少杰.机械化栽培高粱龙杂7号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40-141.
[7] 王黎明.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J].中国种业,2006(3):44.
[8] 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J].园艺与种苗,2012,12(5):1-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83-0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近几年,集安市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活跃、村容村貌的改善、乡风文明的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关系密切[1]。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集安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机械保有量、作业量增长迅速,作业领域不断拓宽,不断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各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要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机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1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集安市的葡萄喷药问题为例,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农民种植葡萄200 hm2,但是由于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雇工喷药不仅用工价格高,而且很少能够雇到人。因此,由于防治不及时,人工作业效率低,葡萄病虫害发生严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为此,一些农民自行改制自走式喷药机,大大提高了葡萄喷药时期的作业效率。目前,青石村葡萄发展前景良好,其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 hm2。
1.2 农业机械是实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有许多技术如化肥深施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种子磁化技术等是无法依靠人畜力作业来完成的,必须依靠机械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效果。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同时,农业机械化在解放农村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没[2]。
2 农业机械化使农村经济更加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力壮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的多是老弱妇孺。大量劳动力转移以后,农村迫切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以完成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3]。
3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地风蚀水蚀现象得到抑制,水土流失现象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美化了农村、城市的环境,而且对农村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4]。
4 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除了在改善农业劳动条件、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在农村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学法律”的良好氛围,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文明之风吹进农村的每个角落[5]。
5 农机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农民增收是农民生活富裕的最主要途径[6]。根据调查,花甸镇新河村有水田56.67 hm2,人口以朝鲜族人较多。近几年,劳务输出经济的发展使很多农民产生了去韩国务工的想法,但考虑到土地耕种收问题,又不敢贸然前去。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民终于放下土地,自愿组织在一起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过去几十人干的活现在几个人即可完成,其余的人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不仅开拓了致富项目,而且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花甸镇100名农民强户之中,家中经营农业机械的有35户,其中:以经营农业机械为主的农民有15户,可见,农机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集安市农机户户均收入为1.7万元,占家庭收入的75%,全市农机作业纯收入为3 600万元。可见,农业机械是农民致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农机作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7-8]。
6 参考文献
[1] 尹濯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J].中国农机化,2011(2):49-51.
[2] 徐红红,吕宝华.农机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4):59.
[3] 宋骥.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 服务新农村[J].四川农机,2011(2):10-11.
[4] 杜玉华,吴玉翠.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210.
[5] 邱贤.浅谈农业机械在花溪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304.
[6] 孙艳梅.浅析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1(22):73-74.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5
农业机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机型到多种型号并存,从简单农田作业到进军农田作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农业机械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时的农业机械还是以前苏联进口为主,从事农业运输作业,作业形式单一,且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具。六十年代末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系列、“红旗”系列和“铁牛”系列及小型拖拉机陆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与之相配套的农具也同时投入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初步得以运用,到20世纪末本世纪初,各种型号的动力机械、配套农具、后勤加工机械、场上作业机械、收获机械都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领域之中。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检验农机化发展程度标准。集安市农机运用从纵向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从刚开始的从事简单的农业运输作业到翻耙、起垅、播种;水田的农机作业从耙地到插秧,再到现在的工厂化育苗到水田药物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脱粒的联合收割,到现在为止已有20%的水田实行了从播种到后勤加工全程机械化的程度。过去旱田的收割只能靠人工,现在也有部分农民用上了玉米联合收割机。另外,多种经营的产业很多也运用了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本区域内的支柱产业人参种植也运用了机械浇水。林果业的喷灌、病虫害防治也都用上了先进的农业机械。
2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展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纵观本区域的农机发展历程,农业机械正以不可替代的趋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先进的作用,农业机械发展势头强劲,农机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将逐步发展成一个优势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农业装备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农村农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随着农机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农村快速发展,农民扩大土地的经营数量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量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组织会不断的涌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形式把土地相对的集中,形成规模化经营。也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发展龙头企业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品牌影响力,带动周边农民和周边地区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在国民经济现代化体系中,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变革,现处于关键的转型发展期,而农业机械化在这一关键期必将发挥其先进作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随着农机数量的大幅增加农机从业人员的增多,农机户、农机大户势必走联合发展之路,建立农机合作组织,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向多领域延伸势在拓展。如今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向各领域不断延伸,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装备也将不断有新的科学技术实施运用,如卫星定位、微机运用、远程操控、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用智能机器人或更多很难想象的科学技术必将走进农机的运用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3农业机械发展的潜力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6
(1)农业装备结构不合理。乌苏市农机作业水平不高,机收率低,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快,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亟需提高。乌苏市14.7kW以下的拖拉机有1.2万多台,占拖拉机总数的58.5%,44kW以上拖拉机仅有714台,占3.5%,大型耕整地配套机械偏少。
(2)农机田间作业水平低,制约着农机化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模制,使农机作业强度大,转换作业地点频繁,经营的农具需拆卸后由机械运送,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田块狭小,不利于农机的正常作业,农机正常效率难以发挥,使大中型机具难以推广。
(3)收获机械化水平低。虽然补贴资金连年大幅度增长、补贴范围持续扩大,仍然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迫切愿望。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采棉机价格高,许多农户买不起,制约了机械化收获水平的提高。
(4)农机组织化发展不快,传统农作习惯阻碍了农机化事业发展。农民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方式一时难以改变,使很多农民对农机化发展前景认识不足。
(5)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力度小。2011年,乌苏市共引进73.5kW以上轮式拖拉机111台、联合整地机77台、残膜回收机220台和播种机170台,而十分缺少的农机具推广的却很少,如谷物联合收割机4台、粮食清选机4台、采棉机1台、果蔬自动烘干机1台以及驱动耙3台、玉米割台3台,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需求。
2对策建议
(1)明确乌苏市农机事业发展目标,加强优惠政策落实。《农机化促进法》明确指出,市级以上政府应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农业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和议事日程,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完善农机推广网络,配强配齐农机人员。乌苏市应按有关法规政策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配备、充实农艺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给合,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拓宽农民服务领域,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农机化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3)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树立好样板,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以农机手为主体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集中,加速土地流转。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订单作业。
(4)强化领导,完善和加强市、乡、村3级农机化责任制。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和奖优罚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