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状况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1

作为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扬杰科技将难以达到创业板对于“业绩持续增长”的要求。招股书显示,公司重要客户多为光伏类客户。受光伏产业低迷影响,公司下游客户需求疲软,未来业绩增长堪忧。

下游光伏客户需求疲软

扬杰科技是国内优秀的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分立器件芯片制造销售厂商之一。其产品主要供应给光伏、LED、汽车等行业,其中光伏行业向扬杰科技贡献的营收比例最大。2009年~2011年,扬杰科技光伏二极管产品的营业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35%、35.16%、32.18%。在扬杰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中,光伏类客户占比最多。

众所周知,光伏产业在近年来遭遇寒冬。扬杰科技的光伏客户也未能幸免。

其中,人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人和光伏”)是扬杰科技的最大单一客户(销售额占比最高超过1/4)。2011年下半年以来,人和光伏产值大幅下滑。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人和光伏实现产值7.84亿元,同比翻番;而下半年,产值仅为上半年一半。人和光伏的经营不佳直接影响到其对扬杰科技的采购额。扬杰科技对人和光伏的销售额由2009年的3606.36万元上升至2010年的9149.01万元,2011年下降至8420.33万元。

人和光伏董事长励国庆在2012年初接受慈溪当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1年下半年这一产业进入了‘寒冬’,预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此可见,人和光伏很难在2012年为扬杰科技贡献更多的营收,甚至会延续2011年下降的趋势。

相对人和光伏,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快可光伏”)的采购额下滑更为显著。快可光伏曾在2009年、2010年连续成为扬杰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但在扬杰科技2011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已没有快可光伏的身影。由于光伏行业的不景气,快可光伏于2012年5月被证监会终止上市进程。在自身遭遇行业困境的情况下,快可光伏同样难以为扬杰科技贡献更多的营收。

除了主要终端客户销售疲软,扬杰科技的渠道建设也鲜有起色。经销商对业绩的贡献始终在2.5%左右徘徊。2009年~2011年,前五名经销商销售金额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小,且呈现下降趋势;且单一经销商销售金额占当期销售收入金额比例不足1%。

同类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扬杰科技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已上市的苏州固锝的主营业务与扬杰科技最为相似,其中光伏客户对营收贡献均较为显著。

随着近年来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做为唇齿相依的上下游客户,扬杰科技难免不受影响,从已上市公司苏州固锝来看,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从苏州固锝的经营数据看,自2011年开始,其经营状况由之前的高增长状态变为微增长。2012年营收与净利润呈现双双下滑的态势,同比分别下降3.2%和70.6%。背后原因便是光伏产业自2011年开始进入行业产能过剩的状态。

尤其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出现萎缩,光伏行业陷入产业危机,国内光伏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2011年10月19日,7家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中国75 家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下称“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双反”调查给国内光伏企业造成的后果便是超过一半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一些此前盲目进入的中小光伏企业更是纷纷破产。

主营业务与苏州固锝近似的扬杰科技,难以避免下游光伏行业带来的冲击,其2011年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仅为26.2%,远低于2010年87.0%的高增长率。

相对2010年,扬杰科技2011年的经营状况已出现疲态。从苏州固锝的业绩来看,扬杰科技2012年和2013年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此外,扬杰科技营收规模远小于苏州固锝,净利率则远超苏州固锝,但并没有显著事实表明扬杰科技的技术实力优于苏州固锝。实际上,在扬杰科技的发展历程中,扬杰科技曾多次为苏州固锝提供外协加工服务。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2

【关键词】光伏发电技术 变电站 应用

在我国大部分实体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采用了新能源以及智能化技术手段来推进产业效能,改善行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在融合了智能科技手段后,国内变电站建设的质量与以往相比较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引入了光伏发电技术以后,借助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计算方式,能够助力我国变电站朝向集约型经济、环保能源供给产业的方向发展。

1 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系统容量计量方式概述

1.1 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

在各类型科技快速发展的氛围中,光伏发电技术涌现出来,借助光伏组件的合理布置,提升了我国变电站系统的运作效能。从理论上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器是太阳能电池,又可称其为“光伏电池”。鉴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而产生的光伏效应,在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无需燃料,也不污染环境,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从具体的技术理论内容来剖析,光伏电池是以半导体P-N结上接受太阳光照而产生的伏特效应为基础,进而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由如下的几点内容来表述:首先,当太阳照射到半导体表面时,半导体内部的“N区”和“P区”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了太阳光子的强烈冲击,这样便可以通过光辐射来获取到能量;接下来,在能量的持续注入的情况下,脱离“共价键”的束缚从“价带”激发到“导带”,这样一来,便可以令半导体材料内部所产生的电子处于非平衡状态,这就促动光伏发电系统的运作,这便是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1.2 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计量方式研究

实质上,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智能化变电站需要在众多的光伏电池组的辅助下完成发电任务,诸多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便是电池组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将这些光伏电池以串联、并联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而形成光伏电池组的形式来为整个变电站系统输送电能。从具体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计算方式来看,需要凭借一些常用的公式来进行科学化的容量计量。其中,太阳电池组件的数量计算、光伏组件方阵布置的最小间距计算等数据的计量十分重要。

2 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

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对于我国变电站的运营及其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鉴于光伏发电在其能源转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较低,而且,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这对于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可以被变电站内部负荷在短时间内消耗掉,因此可以说,通过光伏发电技术所得到的电力能源无需进行储存,便可以实现电能的“即发即用”效果,这样就可以降低电力负荷所占用电系统的压力,此外,如若变电站系统出现异常,还可以通过变电站自身的“黑启动”来恢复供电。从实践状况来看,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诸多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2.1 光伏发电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具体应用状况

在考虑到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度及其可靠性等因素以后,依据光伏发电系统的运作特征,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光伏发电组件与实体建筑物的结合方式较为特殊,需要调整变电站内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来适应变电站的实际环境状况,进而令光伏发电技术的实践效能更好地激发出来,为我国智能化、集约型环保变电站的创建奠定基础。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应用的细节需要格外注意,例如:为了合理地接受辐射的光能,则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就需要与水平地面保持一定的夹角,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化的地理纬度测算,进而得出最佳的数值,并对光伏组件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此外,在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小用电系统的用电量占比,这也就相当于起到了系统节能、降低系统消耗的功用,而且,还能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效率。

2.2 光伏发电技术的实践效能研究

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转而言,凭借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光伏发电系统来维系规模化的电力能源生产运作十分可行,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经济性与环保特性。光伏发电系统的创建是用以提升电力工业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而且,在电力企业的长期工作中,电网环境的安全性是整个电力系统管理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变电站光伏发电系统的总体性能对于电网的稳定、经济、环保运行较为重要。通过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理论估算能量值等内容,能够了解到,科学化数据支持是光伏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参考依据,如若按照一定的执行标准来具体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实效性。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技术在我国智能化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状况较为良好,值得在不同规模的变电站内进行推广实施,为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对于我国变电站的运营及其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光伏发电在其能源转换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这对于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光伏发电技术值得在电力产业内外进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胡俊鹏,韩本帅,林泽源,邹振宇.光伏发电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规模研究[J].电气应用,2013,10(19):29-31.

[2]葛福余,赵云鹏,姜海波.光伏发电技术在海岛供电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02(02):11-13.

[3]郑永高,葛福余.光伏发电技术在海岛供电中的应用再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4,05(05):60-63.

[4]施世鸿,郭芳.光伏发电在500kV变电站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电力,2014,12(12):108-109+116.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3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是自救的根本途径之一。”有关专家认为,面临迷雾重重的前景,我国光伏企业只有深刻反思近年来在产业快速发展中许多核心技术、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并依托自主创新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才会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实力,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产业困境由来已久

从2008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连续5年为世界第一,产品占据欧洲市场的一半以上。2012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对欧洲出口额为111.9亿美元,虽然占我国光伏产品对外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但同比却下降了45%。“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不牢,盲目上马,结果是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堪一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在分析出口下降以及前不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公司)破产重整案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尚德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但是其近八成的专利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且大多为专利,缺乏高质量的发明专利,由此导致其专利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最终其效益下滑、破产重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光伏产业专利态势报告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来华的专利申请大多集中于产业上游及中游的材料制造和电池芯片领域,而且大多为发明专利申请,技术实力较强,在光伏产业链的中上游已占据先发优势。与之相比,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产业链下游技术,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居多,发明专利少,但在发电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实也印证了上述报告。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光伏大国”,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如尚德公司自2001年成立之初,依托的核心技术几乎均来自于国外专利许可,且一直未能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有重大突破。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在光伏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还是降低生产成本,从光伏产业链结构、市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到生产成本等各个环节,对知识产权都有很强的依赖,没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企业就意味着先天不足,举步维艰。

知识产权打破僵局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中国光伏企业都应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负责人的话,代表了许多国内光伏企业的心声。他们认为,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光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是一条自救之路。

近年来,一向注重实施专利战略的海南英利,从建厂至今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专利68件,其中25%为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几乎都已经运用到企业的产品中。与同行的产品相比,在能源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同时,海南英利以专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还填补了国家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近两年来,在全球光伏行业剧烈动荡,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双反”调查等不利形势下,海南英利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等优势积极应对,企业的光伏组件销售量一直保持领先。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4

关键词:光伏产业;现状;问题;战略

1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光伏产业主要是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很多的关键生产技术装备上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我国的光伏产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议,主要包括:不是特别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国内的高能耗、全球技术的竞争、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等。这些问题都备受人们的争议,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利用的重大课题。

2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在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中,中国的中下游的优势要强于上游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的很多企业进入的是后端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环节,但是像晶体硅这类型的主要材料则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中国在多晶硅的环节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在建设的多晶硅厂中主要是采用西门子改良的工艺,成本比较高,污染较为严重。而下游的电池封装产业的发展最为成熟,具有明显的优势。

2.2竞争较为激烈

因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价格下降的趋势会比较快,自从2009年供给超越需求,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将被并购或者倒闭,存在的企业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2.3光伏产业面临着局部调整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一般来讲,上游是硅料、硅片的环节;中游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环节;下游是应用系统等环节。随着上游的利润长期处于低水平,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将中心投向下游。上游厂商及其风险投资将会加大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应用系统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产业化趋势加强。

2.4技术逐渐的趋于多元化

当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光伏领域的热点,在未来的两年里,薄膜技术的进步和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的凸显薄膜太阳能的优势。受到硅材料的限制,各个较大的厂商已经逐渐转向投产薄膜技术,这都促进了薄膜技术的成熟。

3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全球产业链上的“依附性发展格局”

在我国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活动主要是基于全球化产业链的垂直分离使价值创造活动成为跨越地理空间、不同区域内的多个企业共同完成。同时,中国的光伏产业也逐渐的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是从国内光伏产业链内部发展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在多晶硅的生产上处于一个落后的状况,特别是在循环工艺的控制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3.2产业与市场倒挂

近些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飞速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与中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相比,中国的太阳能需求确是比较缓慢的,与生产大国的地位相差较远。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依靠消耗能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应用于出口,与国外需求相比,国内的应用较少,内需严重的不足。可见,中国的光伏产业主要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原料和市场主要是在国外,产业和市场的倒挂现象较为严重。

3.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在我国,主要是以金属硅生产出口为主。金属硅的生产处于冶金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及其废渣等对于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而我国因为政策和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以及其他的物质都排放掉,也是造成太阳能光伏产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与低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模式相差的较远。

3.4原料及其废弃物不能够重复利用

我国的硅企业是单一的进行生产,只是为生产太阳能用硅而进行生产,国外生产多晶硅的企业一般是从事符合的化工生产。假如能够将循环经济中的工业生态园区模式应用到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当中,形成相互利益转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5政策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

光伏发电的配套技术现如今还不是很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性低,基本上是依赖于进口;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技术还没有过关,并且寿命比较低。虽然鼓励光伏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并没有相关的可操作性措施能够与之配套。所以,怎么样才能够将循环经济的理论应用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链当中,使太阳能利用不仅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环保的要求。

4我国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4.1以整体为对象,以长远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在推行产业循环改造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重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的管理。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能够强化光伏产业及其企业之间的一体化物质和能量的共生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光伏产业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上是提高生态效率和实现工业生态化的非常重要的步骤。信任机制的建立同时需要依靠于企业之间的合作,这里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心理上的契合、开发者的管理等,这些都对于企业的合理制度的安排起到重大的作用,这也是环境管理创新的必然性选择。

4.2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来讲,光伏产业链的发展还不是很平衡,科研实力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加强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就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未来的市场主要体现的是产品的成本和品质,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应该建立高水准的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促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的平台。

4.3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2009年,财政部推出的补贴政策主要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将逐渐的补位。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大门已经开启,并且有望在政策的推动下像发达国家一样进入到快速的发展阶段,中国有望形成生产强国和消费大国。在今后,中国应该在包括科技攻关、融资服务、人才开发和物流等政策的扶持下,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曾胜,刘朝明.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比例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2]王茂洋,王林.构建光伏产业生态网络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5

一、我国光伏产业融资特性和需求

(一)光伏产业融资特性

光伏产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其融资相比传统能源产业具有独特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壮大提升的外部催化剂(顾海峰,201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陈柳钦,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比较大,所以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而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使得新能源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徐枫,陈昭豪,2014)。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介入对新能源企业融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樊长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资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场化金融支持,从市场化融资途径来看,以商业银行借贷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融资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王玮,2014)。

新能源产业虽然清洁、可持续,但是相比传统能源,依然没有成本优势。新能源项目的成本大部分都来源于初始资本投资风能、光伏和和核能项目的初始资本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几乎均高达90%,而传统的石油项目的相应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因此融资成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成本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Nelson & Shrimali,2014)。相比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成熟,再加上光伏产业初始投资的高风险性,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光伏产业取代美国和欧洲受到国际资本的亲睐

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GW,年均增长1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风能发电。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15年达到了188.8GW,占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的28.9%,光伏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①总额1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1%。整个亚太地区光伏融资额达827.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61.4%;其中中国光伏融资额为380.4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8.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的光伏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主要源于中国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规模扩大。美国光伏融资经历两年的低谷期后,2014年反弹至234.1亿美元,同比增加32.7%。而欧洲光伏融资持续下降,2014年融资额仅为181亿美元,与2011年的最高融资额相比,下降75.3%(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最受国际资本“亲睐”的光伏产业投资市场。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

在下游光伏电站环节②,中国自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和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了10.99GW,10.64GW和15.15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9%,27%和30%。至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高达43.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比84%,分布式电站占比16%,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年增20GW,到2020年实现150GW累计装机容量,目前我国光伏电站投建成本约为7-8元/瓦,则每年需要至少融资1400亿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成熟稳健的金融市场,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发展程度和光伏产业融资需求不太相符,?我坏娜谧誓J胶陀邢薜娜谧是?道已经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高玮,2014)。

二、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上中游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使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存在分化。光伏一度是银行的宠儿,国家扶持,地方政策担保,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的审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冒进,光伏上中游制造很快进入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阶段,一些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困难甚至倒闭(Zeng et al.,2014)。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原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江西赛维LDK公司(下称“赛维”)的破产给放贷银行带来了巨额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Sun et al.,2014),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类行业。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不愿贷、不敢贷,即便有少数愿意贷,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还附加各种条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亟需中长期贷款(杨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随着国内光伏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全面走强,部分银行开始对光伏项目贷款有所放松。例如,招商银行目前已经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中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融资时用于产能提升,还是产能单纯扩大。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却迟迟不到位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共了五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只有2013年8月前完成并网的光伏项目纳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目录,已有超过20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未能获得补贴资金(刘继茂,2016)。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补贴发放的程序及周期冗长。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程序是: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然后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省市县区级财政,继而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长,企业从申报到拿到补贴的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光伏电站没有及时收到电价补贴,就会拖欠组件厂商货款,组件厂商又会进一步向原料供应商传导,最后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导致电站投资收益无法保证也,降低了银行金融业、保险业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无形中增加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光伏电站项目的准确评估

投资是基于对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做出的理性决策,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不确定会影响甚至阻碍对该项目的投资。如图2所示,光伏电站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长期可预测的稳定的售电收入,售电收入由发电量和国家上网标杆电价共同决定。上网标杆电价由政府政策制定,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发电量受户外光照量、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影响;同时,发电站项目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以及所使用的组件设备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质量寿命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光伏电站需要运营25年左右,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是光伏电站能够保持长期盈利的关键。而由于前期国内市场管理混乱以及光伏电站建设求量不求质的盲目扩张,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大量二流乃至三流组件充斥国内市场,功率虚标现象普遍存在。光伏组件衰减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运行1年的电站,光伏组件衰减率已经超过2%~3%,某些甚至超过5%。光伏电站施工过程中若存在电气设备接触不良、密封不良、施工不规范等问题,亦将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长期收益性。同时受到广泛质疑的中国光伏认证制度和体系使得正确评估电站收益变得更加困难。

来源:作者编写。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光伏电站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政策变化风险。当前光伏电站的收益仍很大依赖于政府补贴,从长期看,补贴逐步下降是确定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光伏电站收益的稳定性。部分地区还存在补贴收入长期无法到位的风险。第二,电站质量风险。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风、水、地面沉降、寒暑、紫外线、自然腐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光伏电站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光伏电站作为新兴行业,现有技术和材料实际并没有经历过时间检验,在成本压力下,电站组件存在较大质量风险。第三,“弃光弃电”风险③。受配套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区域电网容量、电站自身不符合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可能存在不能上网的风险。第四,技术进步风险。光伏发电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这会带来电站未来和长期收益的下降(谢冬冬,2014)。作为新兴产业,新进入该行业投融资和保险机构往往对光伏企业项目的内在质量无从了解,对项目的未知越多,则风险越大,因此期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光伏监管缺失降低了投资热情

光伏电站的设计、规划、安装、组件质量、运行维护以及外部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电站的长期收益,要对电站收益进行准确评估,必须掌握相关的数据资料。但是,企业采集数据简单粗犷,刻意隐藏不利数据,行业协会数据缺失严重且更新缓慢,国家也没有建立权威的数据平台,数据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不仅扩大了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对光伏产业理解不全面的银行金融乃至保险机构的投资热情。2011年开始的光伏企业陆续破产和持续亏损的现实、国内光伏产品认证体系的不严格、国家光伏行业标准的缺失,都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国家积极扶持的新兴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

(五)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为了管控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还需要?Υ?款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100%以其他资产覆盖,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传统的融资模式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意味着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如前所述,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要完成累计装机任务,需要年新增投资至少1400亿元,自有资金仅占20%,80%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则意味着每年有约1120亿元需要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方式无法解决每年高达1120亿元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

三、解决光伏产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

成熟的金融环境构造成功的光伏产业。补贴力度的大小只能决定产业初始规模,如早期高速发展的德国和正在到来的中国、日本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的完善才是决定产业长远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如当前的美国光伏产业。各国光伏产业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力度远不如德国、中??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样化服务远超德国、中国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使得美国的光伏发电终端市场建设稳健崛起。

(一)以具体差别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

针对产业饱和、生产过剩、但未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上中游光伏制造产业,通过“光伏领导者计划”,引导支持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和项目,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秩序,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系统对行业进行区别对待,对行业的领导者,对行业的龙头企业、优秀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估,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支持重点项目的技术研发,实现优势劣汰,培育真正具有国际技术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通过国家相关财政专项基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和新设立的投资性基金,加强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各相关银行的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完善并购贷款制度,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以收购标的的资产或股权作担保。支持商业银行完善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授信、管理培训等金融服务。同时,拓展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

(二)构建系统协调的光伏电站产业政策,为光伏电站融资减少障碍

首先,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对话沟通,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光伏产业发展及光伏电站建设特点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优惠,资产证券化,延长放贷周期(15~20年)等。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试点地区,成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核心的融资平台。第二,逐步稳定地下调电价补贴,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以及与火力等传统能源发电价格持平,无需再依赖国家补贴;但要使政策调整具有可预期性,改革电价补贴制度,简化补贴发放程序,提高发放效率,减轻光伏电站的现金流压力。第三,尽快出台光伏电站规范条件,建立严格可追踪的光伏电站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初步建立光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保障组件和电站符合设计预期,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光伏电站在选址、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进行独立客观评估,为金融机构选择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同时,将金融机构对电站的要求,包括电站输出功率,即性能、效率和电量等因素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为投资方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保险服务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第四,建立光伏电站保险和担保机制措施,使电站运营风险可衡量、可核算,为吸引投资和建立退出机制提供支持;成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担保机构,或者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提供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担保服务。第五,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力输送通道,敦促电网企业应及时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协调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做好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等工作,减少“弃光限电”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讨新融资形式,逐步实现光伏电站市场的资产证券化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在信贷市场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思维,转而将项目未来收益权(售电收益)作为抵押;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应该加速网络金融产品和股权类融资产品的创新。从行业特征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但其优点在于一次投资,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长期且稳定(20年电价补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在于风险可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波动性和流动性好。但从操作层面看,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资产的标准化。应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光伏电站资产稳定的现金流进行打包证券化,使其变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并将该证券放到主要的交易平台进行场内交易。

注 释

①光伏融资不包含研发投入及资本金再投资。

光伏产业状况范文6

阐述了农业利用光伏发电的意义,结合甘肃省通渭地区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生态光伏模式的意义。新能源的开发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跟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光伏发电和农业相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光伏农业;发展现状;农光互补

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模式。“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和西部地区光伏电站规模化发展,推进重点经济带及重点生态保护区高比例光伏应用,这对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光伏发电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契机。

一、光伏发电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健康的意识也随之提高,传统农业应该实现从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整体效益转化,进而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光伏模式和农业的结合具有重要性,发展光伏农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光伏产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很好地提升农业的品质,同时也可以缓解光伏产业的困境,从而使得农业和光伏产业“双丰收”。

(一)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在传统的农业中,农业病虫防治,主要依靠的是使用大量的农药、杀虫剂等化学用品,降低土壤的肥沃度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农产品也将会有携带农药残留的问题。但是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光伏发电和农业的结合可以在保证年发电量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同样的生态养殖收益,不仅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同时还实现了发电和生态养殖的循环。光伏温室的大棚不仅不多占耕地,还可以使得原有的土地进行增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不断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其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够在农村推广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取暖等,将会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对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够更好的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四)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光伏发电和农业的结合,不仅解决了光伏产业和农业发展之间土地资源争夺的矛盾,而且也可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光伏发电的加入使得传统农业有了新的活力。光伏发电和农业相结合,不仅推动了光伏农业的发展,而且也解决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困境,光伏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光伏产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农业利用光伏发电面临的困难

(一)理论研究不充分,技术不够成熟

甘肃通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地区现在的光伏农业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是光伏农业经营模式、光伏农业重点发展领域、光伏农业政策等问题。同时目前由于通渭地区自身技术不成熟,光能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高端的光伏农产品还相对不足,相应的应用领域也不广,比如光伏大棚,光伏养殖场等光伏农业的应用设施相应的设计也不够完善,导致能源利用不够高效,光伏农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不够成熟等。

(二)投资成本较高、投入与产出不平衡

目前,由于光伏农业的发展还是起步阶段,所以一般一次性投入比较大,比如光伏蔬菜大棚等,大多数投资成本偏高,对于普通农民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农民作为光伏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和参与者,这样可能会打击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会阻碍光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通渭地区的光伏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宏众工程也只是扶贫试点,前期的投入可能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光伏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相对比较低,因此成本的回收期比较长。

(三)土地资源紧缺

通渭县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这样适合农业耕种的良好土地较少,很多地区的旱地多,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目前农村的耕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的单一,由于气候条件比较干旱,耕种的面积和条件没有改善,导致农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不过,气候的干旱说明有很好的光照条件,太阳能源充足。另外,我国要求地面集中式的光伏电站用地为国有未利用的土地,就目前我国通渭县的土地现有的状况来说,大面积国有未利用的土地条件相对比较差,这样的话,能够利用的土地资源很少也是制约着集中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另一个难点。

三、促进农业利用光伏发电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

光伏农业是对传统农业提升的重器,它不仅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农业新体制、新结构、新的产业形式的新农业形态,而且它的发展也将是必然趋势,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行政措施来推动,解决问题促进光伏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不仅要建立相应可行的光伏农业用地、用电以及建立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用来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到光伏农业领域中去,不仅给相关的公司进行补助,提高相关公司的积极性,还应该从每年的专项新能源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来用于光伏农业的发展。光伏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二)打造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大型的光伏发电和农业的结合,不仅节约我国的土地资源,而且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可以使科技农业和大型光伏发电能够融合并可持续发展。在搁置的耕地建光伏电站,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光伏农业和土地的冲突问题。改善土地环境,在不适宜布置组件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015年,通渭县被列为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通渭县新能源基地建设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正在向创建全省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奋力前行。国家不仅要扶持相应的行业,同时也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在条件好,积极性高,交通方便的地区建立示范基地,总结实践经验,总结理论成果,逐渐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广。

(三)制定特色整体发展规划

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状况,确定光伏农业的发展策略,只有方向准确了才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同时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整体规划,选准品种,稳步推进。各种花卉、蔬菜等植物,根据不同植物相应的生长规律应用不同的原则,光伏大棚的设计和建造也要区别对待,渔光互补,农业浇灌等项目也不一样,所以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对待,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方案。比如通渭地区具有发展光伏电站的气候优势,光热资源充足,2015年,通渭县被列为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通渭县新能源基地建设从无到有,快速逐步发展壮大,目前通渭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39万亩、鸡存栏42.86万只,饲草种植面积3350公顷,多年来积累的种植和养殖经验,已经形成规模化效应;农业在和光伏发电结合情况下,发展农光互补,不仅仅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而且有利于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把大型的光伏发电和科技农业结合不仅可以节约现有土地资源还可以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的持续可协调发展。

(四)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光伏农业作为一个农业经营项目,所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发展新兴农业,尤为关键的是引导农民参与其中。首先要处理好农民在整个光伏农业项目中的责任、权利、利益之间的关系,让农民作为光伏农业的主要参与者,才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农民可以独自也可以一起承包经营,也可以和农业合作社以及相应的光伏农业合作开发部门订立合作的关系。通过政府合理的引导,将会吸引到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建立光伏农业技术试验基地,为推进农户、企业、科研高校的合作提供技术体系。大型光伏发电与当地农业有机的结合,才可以真正实现现代农业和发电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盈利。才推动新型的科技农业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必须承认目前的农业互补项目在技术方面比如大型光伏供电站和通渭地区的农业科学技术结合方面还是一个初步的阶段,不过单一技术的成熟,相信也会对光伏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曹玉梅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先鹏,邹志荣,郭康全,李建明.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2

[2]陈蓉.低碳时代湖北发展光伏产业的战略选择[J].宁波经济丛刊,2011(8)

[3]王耀林.国内外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