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1

>> 藏族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与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渭源县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研究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铜仁市幼儿体操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铜仁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生存策略研究 铜仁市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分析 铜仁市校园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铜仁市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况与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竹桥村为例 会宁县杨集乡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与教育问题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同时撤销县级铜仁市。本文中,铜仁市均指地级铜仁市。

③ 关于铜仁市的基本情况,参见《铜仁年鉴》编辑部编:《铜仁年鉴》(2012),九州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④ 铜仁妇女网:。铜仁地区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与全国妇联的界定不同,如根据全国妇联“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界定,铜仁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比例可能会更高。另外,据笔者了解,在城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

⑤ 铜仁妇女网: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2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简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谈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株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刍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也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策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骆元军:《谁在守空房》,《今日中国》,2004年第5期。

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http://jinniuedu. cn/bzr/HTML/6536.shtml。

④《“结婚十年”引发打工族离婚潮起》,三峡传蝶网,2007年1月7日。

⑤任松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症》,《扬子晚报》,2005年8月25日。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3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社会在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等重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成了当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就是使祖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学现状

1.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办学条件差,一些基础设施不到位。许多老师想讲一些知识给学生,却苦于没有相应的教学器材,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不少学校的老师想在农村小学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小学却连每个教室一台电脑这样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学生处在这样落后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学习的动力将大大降低。

2.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了解学生需求

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照顾,使得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学校里,他们虽然在课堂上将教师当做权威,习惯听从教师的安排,但是大部分学生与教师的年龄差距较大,不敢甚至是不愿意与教师沟通。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反馈,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3.学生的厌学情绪重,在学习上缺乏管教

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爷爷奶奶的年纪较大,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正确的方法,有时会过度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了解得较少。同时,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较多,这种不良的风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厌学的情绪更重了,这也导致许多留守儿童进入初中之后就辍学打工的现象频发。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农村小学要改善当前的留守儿童教学现状,首要的就是要改善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入教育资金的投入,做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引进先进的教育人才,满足农村小学生的基本发展需求。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许不能像一些大城市一样先进,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至少不应该出现课堂上教师要教学都缺乏教学器具的现象。

2.师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在平时由于生活习惯、家庭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制约,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在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有些学生甚至在学习上显得不自信,与教师缺乏沟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应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留守儿童的身上,给予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更多的爱,使他们能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中,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明白自己和其他学生也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经常让班级里的留守儿童来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对积极回答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加强与这些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3.加强思想教育与管理,转变学生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收入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改变,农村学生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与过去相比降低了许多,但是在不少农村这样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令这些学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教育措施,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

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也应当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电话联系,双方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到细致了解学生的发展动向,争取在班级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令留守儿童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改善留守儿童的教学现状。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并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而农村要想在未来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只有将教育发展好,儿童才可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未来的农村建设才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国家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4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对策;问题;农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58-02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紧密联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多的问题,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选择和孩子留在家里独自进城打工赚钱。抽样调查估算数据显示,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 万。日益增长的留守儿童数量给予了社会更大的压力。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家庭监护缺位,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是隔代监护,有五分之一是同辈监护,还有3.37%为自我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由于身体健康不佳或者精力不够等原因,难以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临时监护人监护能力的规定,导致履责不到位。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成长引导。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和升学率,忽视了乡村社会和乡村儿童作为价值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特定需求的关照。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开设不足或者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育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他们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正确价值引导,形成完备的安全法制意识和知识等。两方面教育的缺乏最终促使留守儿童一方面成为各类伤害事件的承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了各类犯罪事件的制造者。

3、亲情关爱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异样。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很少,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和父母联系也很少,他们的亲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缺乏亲情体验和亲情关爱,相应地,他们也就不会对周围人、周围事,乃至周遭世界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甚至对自我存在的意义产生否定。亲情缺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加之缺乏合理的倾诉途径与方法,长期压抑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家庭的破裂、亲情的丧失,是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根源。

二、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因农民工的流动性强,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由于土地少、机械化作业以及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固守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得不选择进城务工,并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在不能轻易放弃城市工作机会的同时,又因住房、户籍、就学、升学以及高额学费等因素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致使“带不出”与“回不来”的双重矛盾突显。

2、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到了只能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才能生存的地步,他们大多是可以在本乡本土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但他们教育意识淡薄,抱着快速改善家庭生活现状的求富心态,不惜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疲于赚钱。在经济方面小有收获的同时,他们放弃的是对孩子的监护,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对子女的关爱、沟通和教育,造成的是孩子在成长初期就已感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

3、监护责任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不可忽视的原因。调查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儿童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少数寄养在亲属甚至朋友家中。由于体弱多病、年龄差距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重养轻教,基本都是限于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冷暖,而对于孩子所想、所需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出现了问题往往有的是包庇、怂恿,有的是打骂、体罚,造成孩子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成年。

三、留守儿童的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生存、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以政府为主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一是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目标,为留守儿童切实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由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团委组织牵头,通过媒体及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共育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045-02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他们为了谋求生计或者追求更好的生活,纷纷去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找就业机会,其间不乏已经结婚的人,甚至是夫妻双方。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存在,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不能在教育、养护等方面被城市妥善安置,所以只能留在农村。于是产生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作为未成年人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一个特殊时期和特殊年龄的特殊群体。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12年6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 800万人。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应有和及时的关注、照料、教育和监管以及亲情的关爱和呵护,加上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成长环境不健康等原因,他们的身心成长受到了很大影响,并且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问题关乎他们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关乎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在当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由来

(一)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日益凸显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声音在此聚焦碰撞。然而,因描述的角度不同,对于具体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笔者在总结他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中心问题,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打工,而被交由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12年6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 800万人,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据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湖南等中西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人口大省。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的调整,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还会逐年增加。这也预示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会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在家庭监护方面,留守儿童主要是单亲监护、隔代监护,甚至是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监护人受主客观因素限制,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应得的关心和爱护,存在监护不到位的现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学校校舍简陋、师资不足,没有条件对留守儿童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教育。在社区环境方面,经济文化事业落后、基层管理组织松散、干部队伍不稳定,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留守的越轨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监护缺失、教育不力和社区成长环境不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辍学率比较高,进入社会的年龄大大提前。由于对社会认识不足,是非观念不强,他们的“越轨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主要表现为留守儿童在家学习或者在其所工作的城市,各种类型的违法犯罪比率要高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问题

(一)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表现

1.独立性强,成熟程度超过生理年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孤独无助,且有时在家还必须承担大量的家务活,所以他们的性格独立性比较强,做事情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较为固执。平时遇到困难自己应对,不愿意也不习惯依赖别人,甚至是监护人或者老师,往往超过其生理年龄所达到的成熟程度。

2.逆反性强,比同龄非留守儿童更为叛逆。农村留守儿童多内向、孤僻,常有自卑、偏激、悲观的性格特征,对外界的戒备比较严,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另外,他们对父母打工的行为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这种畸形心态如果得不到引导和纠正,在遇到刺激时都极易转化为暴力倾向。面对父母、监护人、老师、还有朋友的管教和批评,他们不能冷静思考,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自闭性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存在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性格抑郁、内向。在同龄非留守儿童的刺激下,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下降,沟通的自卑心理加剧,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喜欢长时间自我封闭。再加上监护人平时需要忙于农活,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渐渐地与留守儿童的思想差异大,沟通存在障碍。

4.物质性强,对待金钱的态度亟待纠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单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比较贫乏。父母无法给予他们言语上的呵护,关心他们的方式就是给予一定量的零用钱。再加上他们被告知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形成了生活环境中物质的缺乏与手中可控制金钱过量的矛盾,使得他们从小就对物质财富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二)影响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环境因素

1.留守家庭教育的功能失效。家庭是儿童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的缩影,承担着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职责,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扮演着教育孩子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角色,一个人的成长,尤其在儿童阶段,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甚至朋友代为监护是儿童监护的普遍存在形式。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和安全失保,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严重影响了他们性格的健康成长。

2.农村学校教育的功能不足。农村学校是给留守儿童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供教育并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主体,也是继家庭之后儿童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儿童性格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现状看,受多重因素制约,现阶段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育滞后,存在教育内容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等种种问题,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问题的直接作用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差,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间接导致他们对待学习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社会环境的引导作用减弱。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成长,“孟母三迁”的典故足以说明这点。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公共场所,对他们性格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在留守儿童生长的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比较落后,没有诸如少年宫之类的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的公共活动场所。另外,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功能弱化,管理干部队伍不稳定,且人员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农村社区管理工作,更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问题,给留守儿童健康性格的养成带来了困难。

4.法规环境的保护作用缺失。由于对留守儿童提供保护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难依据目前法律予以解决。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缺乏针对性、有力性和可操作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缺乏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对留守儿童全面、有效的保护,为他们性格问题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三、解决留守儿童性格问题的对策

(一)法规政策方面

1.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农民工子女能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立法部门应该废除教育法律规范中的歧视性条款,制定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允许进城务工人员把子女带在身边,并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这是当前阶段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之策,但是具体执行起来,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为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和谐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3.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务工人员“返巢”创业。留守儿童之所以规模巨大,且数量还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就是城乡经济差距大。国家应该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上多做文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从政策上予以倾斜,为入城务工人员回家乡工作或者创业创造机会。

(二)社会教育方面

1.加强社区功能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培养社区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意识,另外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设立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的公共文化场所,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教育和监护作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完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在父母监护和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对留守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增设相关的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等。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3.改善家庭监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外出父母应经常以电话或书信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和沟通,多给他们关爱和心理上的辅导,多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和需要。同时要经常与孩子的监护人和老师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弥补父母对他们教育的空缺,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王亚运,司振龙.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安徽省六安市双河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5):

85-86.

[2] 郭津,衣晶,朱宏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63-366.

[3] 胡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H乡为个案[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1):56-59.

[4]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34):286-287.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范文6

>>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山东省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青海省化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与思考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青海省农牧区留守儿童现状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于泰顺县九峰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4]吴雪琴.四川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双流中和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9

[5]Liem Nguyen,Mika Toyota& Brenda Yeoh,Report on Impacts

of Migration and The Left-behind in Asia,International Workshop co-organised by Asian MetaCentre for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Analysis,and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Studies,Vietnam 2005

[6]王婷、王文忠、刘正奎等.留守儿童社会焦虑及相关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

[7]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