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从而使得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生态旅游更是成为人们旅游的重点。但是我国当前对生态旅游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调控,从而使得其在经营规模以及发展速度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符,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所以,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管理概念的阐述,从而对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定义
生态旅游管理指的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从而对生态旅游体系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从而为旅游者提供完善、周到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时还能够对生态旅游区域的环境、生物以及其艺术价值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维持。生态旅游管理的对象是受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影响的自然生态体系。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是在国家以及地方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上,以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发展方针,协调、均衡旅游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制定且实施的一系列的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和措施。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生态管理意识和清晰地发展思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旅游的特征、性质以及其内涵,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上多数都趋向于单个方向且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方旅游部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了解不足且利用率较低,同时在发展生态旅游领域通常只是凭借以往经验,从而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管理内涵、特点以及性质的认识,进而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盲目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部分地方旅游部门为了能够以此来树立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盲目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得生态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在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本地生态旅游业发展混乱、市场定位模糊,进而不能够将本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最终阻碍了本地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经营观念滞后
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经营主体大部分是由企事业单位和当地村民者两部分组成的。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在服务水平、意识上的都比较低;而村民由于受到知识、管理水平较低的限制,在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的效率也相对比较低。另外,我国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管理也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旅游人才,再加上当前生态旅游行业在管理、服务方面的人员服务、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从而使得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研发以及经营、销售方面发展缓慢。
三、我国生态旅游管理应对策略
(一)加强概念、管理方面认识,整合发展理念和思路
我国政府旅游部门以及相关其他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业以及各个地方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培训教育,从而使得从业者与消费者对生态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内涵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改善我国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方向单一化和低水平的局面,进而提升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水平和意识,以此来整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从而促进我国在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的发展计划
我国政府以及地方旅游部门应当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做到合理、科学。可持续,从而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负载限的最大限度、最大利用率以及持续性做出准确、合理的预测,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系统性的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同时还要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充分的结合,制定出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生态旅游发展、管理措施,以此来降低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因盲目开发造成的经济、资源损失,从而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缺乏人才的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和管理则不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不断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从而真正提升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健康、科学发展。
(四)多样化手段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加强我国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并且实施由上而下的垂直化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同时制定出生态旅游区域的旅游行为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生态旅游区域的动态化监管,从而有效的将人为因素在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具体的是运用废弃物处理、水资源节约等多样化的手段来增强生态旅游区域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要加大对生态旅游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而提升游客与生态旅游从业者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的意识,最终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态旅游氛围。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在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管理上的问题分析,笔者在认识、规划、人才以及具体措施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我国当前在生态旅游管理上的单一化和低水平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生态旅游管理从根本上需要我国政府对生态旅游的从业者、游客的宏观调控,从而以制定相关法律和具体举措来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立新,党贤忠.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0911
[2]王婧静.我国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05):2225
[3]田园.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3):1314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2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有着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所以人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采取措施来缓解心情、释放压力,所以旅游行业逐渐兴起。而如今的旅游业不仅仅只满足于释放心情、缓解压力,同时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中所弘扬的“生态旅游”,本文就新时期如何优化旅游管理发展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
新时期;旅游管理发展;生态旅游
一、简介旅游业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人们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许多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对于旅游行业来说,目前是第三产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娱乐节目、友人推荐、网络宣传等措施使得旅游行业正欣欣向荣的成长着,许多地区逐渐被开发,同时随着游客的增加,特别是节假日时期使得许多旅游景区不堪重负,比如九寨沟在黄金周期间因游客爆满而被迫停止对外开放,以及一些不文明游客在故宫、长城写下“到此一游”等破坏景区景观的行为,还有个别地区出现强迫购物强迫消费等事件,使得旅游活动逐渐存在弊端。而随着人类的肆意开发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得景区不堪重负,整个旅游行业存在着较为严峻的问题,一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应该得到制止并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公正,同时整个旅游方向应该逐渐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逐渐偏向生态旅游资源,在开发新型旅游资源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缓解其他热门景区的压力,符合现代绿色生态社会的要求。[1]
二、生态旅游概述
1、生态旅游相关概念
全球都在强调环境保护问题强调生态问题,加之当今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应该健康、可持续的进行旅游,所以逐渐旅游行业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通常就是指能够对自然环境予以保护,对当地人民的生活负责的各项旅游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前提是不能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目标是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纯天然的美丽。实际意义上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
生态旅游最早出现于工业文明发展后期,如今我国生态旅游的表现形式为一些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著名景区和名胜古迹等等,虽然种类丰富但是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生态旅游管理意识薄弱,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层次较低,当地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计划景区的维护和发展问题,以及当地人民对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属性没有系统的认知能力,导致对整个生态旅游存在片面性,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规划不合理,对生态资源利用方式存在问题,生态旅游近几年成为一股热潮,虽然当地人民在旅游活动中得到了经济收益,但是部分地区相关部门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比如粗方式的开发模式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专业人士欠缺,经营理念不清晰,是指国有生态旅游单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生态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服务质量较低的情况,而以乡村居民为主的生态旅游保护和发展情况则由于村民的认知能力有限使得生态旅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落后或者错误的理念,使得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新时期下优化生态旅游资源的措施
面对灵活多变的社会和市场,进入新时期必须优化旅游资源使其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我国旅游事业,所以生态旅游的发展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路线,强化人民生态旅游管理意识
首先一个旅游区除了当地村民还有就是游客,一方面游客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规范旅游行为过程中的不标准行为,做一个规范的游客,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村民的认知力度,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强宣传生态旅游相关概念,提高当地人民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更加科学认识,改变传统陈旧理念,遵循自然资源基本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2]
2、合理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维护长久利益
对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应该系统、整体、合理、有效的进行整合和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除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就是生态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比如在进不去的大山深处设立一定数量的观景台,使得游客虽然不能近距离欣赏美景,但是仍然可以看见景色,同时可以设立体验中心,比如当地种植茶叶,则可以设立采茶中心,使游客自行体验在大自然中生活的乐趣,一方面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使游客能够体验到旅游生活中去,达到旅游的效果。[3]
四、总结
在新时期背景下旅游活动成为如今民众的解压方式之一,加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生态旅游逐渐被旅游行业所重视,完善的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体系可以更加长远的实现共赢,所以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应该得到重视,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就生态旅游资源的问题做出一系列工作来维护生态旅游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洁 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妮,李小明.……ASEB下的陕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04)…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辽宁;生态旅游;鸭绿江;湿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热捧的新兴旅游。对于旅游者而言,生态旅游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加强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关爱:相对于地区经济而言,生态旅游带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堪忧,比如生态旅游活动对当地的植物覆盖率、生长率及其物种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旅游容量的超载也导致了地貌形态侵蚀速度加快。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开发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概况
(一)生态旅游的起源
生态旅游的思想被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赫特泽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1983年提出将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他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污染或干扰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与一般旅游不同,它强调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三)生态旅游的特点
1.生态旅游的原始性
原始性是指旅游者所到区域具有受工业影响较小且比较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持着比较传统和原始的状态。
2.生态旅游的保护性
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在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同时让旅游者拥有独特的环保的旅游经历。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从旅游开发商的角度,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来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第二,对于管理者而言,在资源环境的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第三,相对于旅游者,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珍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精神物质财富,保护旅游地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辽宁省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以及游客环境意识较薄弱等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强生态旅游管理,使中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双赢”目标。
(一)对于辽宁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的进步一集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旅游区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如何打破这一局面,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
2.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
3.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
4.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
5.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
6.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7.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培训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二)辽宁鸭绿江口海滨湿地保护
1.鸭绿江口海滨湿地的生态功能
辽宁鸭绿江口海滨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海安县的最北端,其资源丰富,共有337种植物,88种鱼类,3种两栖类,1种哺乳类,241种鸟类,底栖动物74种,浮游动物54种。
鸭绿江口是典型温带温地生态系统,它维护了地区生态平衡,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如果鸭绿江口的湿地遭到破坏,那么其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的功能就会消失,区域内的动植物就会相对减少,甚至是消失。所以说,鸭绿江口海滨湿地是那里不可或缺的生态主体。
2.鸭绿江口海滨湿地面临的威胁
(1)资源退化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尤其是鸟类。湿地内的河流和淡水资源也逐渐减少,海水倒灌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核心区芦苇资源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2)人为活动严重
鸭绿江口海滨湿地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周边有11个乡镇农场,120个村委会,约有41万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因素明显增多,大面积的天然湿地被开发,如果继续下去,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来说将是个巨大的灾难。
3.保护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观鸟节”等有利契机,通过开展湿地知识宣传、组织观鸟、举办湿地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市民对湿地,特别是对湿地各种功能、效益的认识,从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使保护湿地能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创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良好环境。
(2)着力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
当前,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以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把湿地保护与丹东的发展结合起来,与环境的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在湿地保护利用中寻求平衡点,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论
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者潜在的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的广泛吹捧。然而生态旅游所带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比比皆是,由于不了解而造成的生态旅游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引起了负面效应。本文以鸭绿江口海滨湿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其作用、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关对策,相信会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26(01).
[2]高峻.生态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3]谢芳,张艳玲.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法律保障
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仍占近一半。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密不可分。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生态旅游使3000多万农民成为受益人群。2015年还将推进美丽乡村富民工程,选取重点扶持村与扶贫办共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既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而面对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用法律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意义及现状
1、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乡村生态旅游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直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能直接富民、快速富民。很多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摆脱了贫困,很多农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了富裕。
2、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户超过200万家,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乡村生态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生态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二、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乡村生态旅游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在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基础上,更要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环境。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分布广泛,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更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管,策划和管理人才缺乏,致使纷争和纠纷时常发生,难以吸引乡村生态旅游者对外宣传和多次光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问题。我们应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的各项规律法规制度,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真正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途径,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管,导致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存在盲目无序开发、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其一,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盲目、重复、过度开发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农家游、农家乐等低层次重复建设,仅仅是通过采摘等内容来吸引旅游者,没有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往往很难促成旅游者再次光顾。其二,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不到位,卫生环境差,还存在所售农产品价格欺诈、特色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这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保障来进行整改,规范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行为,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环境。
三、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1、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且发展快,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法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应法律规范或相关措施规定。现有的旅游法对旅游企业、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等相关行为者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并未有具体涉及到乡村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规定,尤其是涉及到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乡村旅游业服务标准等法规尚没出台。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但此类意见多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或扶持政策,极少涉及具体管理措施和办法的。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得不到规范,出现了无证经营、环境卫生不达标、脏乱差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乡村生态旅游对法律的需求,应当尽快制定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法律规范。
2、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
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和监管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若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布局规划和管理往往会引起无效管理或混乱管理。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到位,相应地出现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和问题。目前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还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从地方政府到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划分清晰各自责任归属,自然出现了执法空白区或执法不力现象。一是部分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私搭乱建,影响整体景观,破坏自然风光;二是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换言之,目前各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统一集中执法管理。
3、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淡薄。
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管理者依法经营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着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盲目无序开发,破坏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及时,乡村生态旅游者找不到垃圾处理箱并为了便利随处破坏环境丢弃废弃物,使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流失问题不降反增。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法律途径对乡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路径探析
1、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引导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发展。面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盲目无序开发、恶性竞争、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应从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加大环境卫生监督,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及实施条例,如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资源环境、乡村生态旅游人文环境保驾护航。
2、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比以往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督和管理,这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检查密度和处罚力度,美化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环境。同时,还可以引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中涉及到的游玩、购物、娱乐、饮食、住宿、交通等全方位监管,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维护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开发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达到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3、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执法力度。
除了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以外,强有力的执法同等重要。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拥有强有力的执法,才能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一,乡村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相应的执法也应是跨部门、跨行业的,这就提出了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要求,涉及到公安、交通、质监、林业、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其二,乡村生态旅游执法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政策、管理素质,同时要有高度责任意识,积极的生态环保意识,因为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发展。其三,乡村生态旅游执法过程也要受到监督,既要提升执法力度,又要保证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4、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
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法律意识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基础。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要在具备法律保障体系基础上,分领域、分层次、分对象通过集中学习、考察、实践等方式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法制教育,结合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真正正去懂法、学法和用法,使乡村生态旅游从开发者、经营者到旅游者都做到尊法守法,合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要依法开发,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合理开发;其次是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热情诚信敬业;最后是乡村生态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和资源,遇到问题依法进行协调和解或申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朝气蓬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才能拥有稳定有序的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和环境,才能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因此,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二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J].人民论坛,2015(3)中:142-145.
[2]梁虞,吴小平.浅谈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2(2):53-54.
[3]马存利.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法律保障[J].法制之声,2012(5):43-45.
[4]丁硕.浅议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J].法治与社会,2012(7)下:278-279.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5
1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20世纪9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员伊丽莎白•布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所以把研究和欣赏野生动植物、自然人文景观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建设保护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有三个显著地不同点:一是依托环境不同,生态旅游是在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旅游活动,而大众旅游则可能涉及城市或农村、工厂或学校、革命圣地及文物古迹等各种环境。二是经营原则不同,生态旅游力求将对当地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其别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欣赏,而大众旅游则更多地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三是社会角度不同,生态旅游重视当地人受益和社区参与,而大众旅游对此并没有特别关注。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空间及时间分配均衡,资源的利用要顾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在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设施用地、生态环境、物质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优化、资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2衡水湖生态旅游资源
衡水湖从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考察方面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优势。衡水湖可以作为湿地鸟类科学普及的重要场地;衡水湖湿地的芦苇群落水道纵横,水质清澈,波光粼粼,让游客感受芦苇荡纯生态的自然;盐河故道驳岸景观,湖中散布的自然岛屿,浩瀚无际的水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从上古神话传说,到汉朝城墙遗址、汉古墓群、明城墙遗迹、竹林寺遗址、古战场遗迹、冀州八景以及古碑刻、古诗词和其他历代出土文物,再到冀州市人民会堂遗址等,保护区的古冀州文化景观可谓黄河文明史的一个精彩缩影,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于教益。从区位条件来看,衡水湖紧邻东湖大道(106国道),交通便利,处在环京津、环渤海、沿京九铁路的位置,距北京和天津均为200多公里,距黄骅港距离为190多公里,周边300公里以内有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及26个地级市,集铁路、公路、通讯枢纽为一体,被著名社会经济学家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因此,衡水湖区位优势明显、湿地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怡人、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3关于衡水湖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衡水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促进科普教育和科研考察,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并赚取了外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生态旅游给环境和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管理经验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众性观光危害等。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把生态旅游看成是一种时尚、潮流,更多地注重了生态旅游这块“牌子”,而并没有认真地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这种重形式、轻实质,重标签、轻规范的做法,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危害极大。把生态旅游看成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热衷于旅店等豪华设施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不注意生态的保护。大建人造景观,使湖区走向城市化、商业化,和大多数景区景观趋同,失去天然优势。湖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环境受到污染。水土、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灰尘超过了规定的标准。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旅游市场经营管理规范程度不够:旅游市场上的削价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欠佳;旅游企业还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缺少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或旅游集团的引领;旅游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高效益、高档次的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如会展旅游、探险旅游、科教旅游、修学旅游、购物旅游等)所占份额不多,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提升旅游内容的品位和质量。
4衡水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
4.1加强政府组织对衡水湖生态景区的管理
首先,是制定生态旅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生态旅游规划需要运用系统论和生态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负载能力、容量极限进行科学测定。建立一整套开展生态旅游的规划,这样就可以达到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次,制定法律规范,作为生态旅游的保障。再次,就是改革管理体制。为了保证衡水湖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最佳措施是划为三大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和密集区。根据旅游景区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结构;由于核心区域和缓冲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生态保护知识,并设立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在健全而且严格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设立专业的环境评价队伍和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相关区域环境状况进行评估。游客密集区可以在生态保护机构的监督下,通过转让经营的办法下放到地方政府或者私有经营者,由他们自主按照生态旅游的基本规范灵活经营。建议设立相应的人才培训专项基金,与科研院校联合,每年定期培训保护区工作人员,使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保护管理技能的同时,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使保护区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快速发展。
4.2加强社会各界可持续湖区开发利用与管理意识
为了保证衡水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在湖区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传播生态教育,尤其是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使生态善恶观、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转化为旅游者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在湖区的入口处应建立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者服务中心,通过图片、标本、影视及图书资料、宣传手册等向各地游客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使广大旅游者关注生态平衡、体验自然和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使生态旅游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桥梁。鉴于少数游客道德素质较低的现状,还需要通过对湖区的强制管理实现对游客的教育引导的目的,比如,在景区设立巡察员,路旁设置足够的垃圾箱、警示牌等。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4.3调整产业结构
湖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衡水湖生态保护的效果。保护区所辖部分村民没有土地,以渔业为生,保护区建立后实行的禁渔期、取缔网箱养殖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使这些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区内缺乏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致使大多以耕种为生的居民,仍停留在农产品的初级阶段,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意识和动力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收入难以提高;保护区的建立对区内企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限制。加大生态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培育旅游市场。采取利用各种渠道来宣传传播旅游形象,充分吸引潜在投资商的关注。
4.4加大资金投入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尽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保护区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按照总体规划一一落实,现有的科研、宣教、管理、监测等手段与设备对于全面承担保护野生鸟类与湿地生境的任务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投资是不够的。保护区还应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对于有实力的投资方要优先给予优惠与机会,使其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吸引国内国外大资金尽快投入到保护区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泰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引言
泰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宝贵的自然和地质资源要求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结合泰宁的实际情况,制订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用以保护自然与地质景观,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泰宁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泰宁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泰宁旅游景区集中了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已经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二、泰宁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泰宁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泰宁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旅游业发展初期,泰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与规划,特别是个人开发的新景区,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惜资源浪费。如上清溪下码头的一些设施建设,与环境极不协调,严重破坏景观的自然氛围。同时,野生动植物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植物遭到乱捕乱杀、滥采乱摘,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系统失调
近十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泰宁景区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在景区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四季常绿的泰宁,以雪压木等为由大搞毁林式的采伐,以林木为原材料企业的急剧增加,农民滥伐薪柴,导致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滞后、居民生态意识的淡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明显。泰宁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游客留下的各种生活垃圾,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三、泰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避免太多的游客对环境造成压力,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泰宁从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起,以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人展示着泰宁景区的风姿。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问题。同时,泰宁景区大都是在集体林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经营方式的转变,要求更新观念、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再认识。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景区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统一旅游规划、科学有序开发
近年来,泰宁旅游景区以“规划先行”为指导,但在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时,还是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开发,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消除或减少污染源。
(三)加强科学管理、强化法制观念
旅游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取决于是否实现了科学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资源的现象。2007年起,泰宁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增收旅游资源有偿使用费,用于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维护与管理。2009年,出台《福建省“中国丹霞”自然遗产保护办法》,使保护管理和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也是全面保护泰宁丹霞风景名胜的地方规章。
思想重于法规,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思想意识对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泰宁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因此,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
(四)突出产品特色、改善单一结构
目前,泰宁的生态旅游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旅游产品存在类型单一、档次低等问题。因此,应吸收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游、世界自然遗产探秘游、地质公园科普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泰宁生态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翊,朱颖育,李悦,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9
[2]郭鲁芳.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旅游论坛,1998(2):34
[3]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4]阎春梅.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延毅.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