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1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高职英语教学 行动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借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学理念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有所改变,加强了对实践课程的建设。但是,纵观全国,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其基本教育目标仍停留在英语过级上,其教学方法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为核心,以学生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导向。故此,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英语应用能力上都不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要使高职英语教学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比如,我院正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而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设计教学法为其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后,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03年7月明确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也广泛地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现在,“项目教学法”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近年来也逐渐深入我国职业教育界,并且已经逐步确立了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1.1项目教学法的相关概念。所谓项目,就是一项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任务,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单元活动设计,还可以是一项制造或创造。项目教学法,就是给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分派一个项目,让学生自主计划实施或者师生共同实施此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重点在于项目的实施过程,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是:选定一个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提交成果并评估。

1.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2.1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项目教学法则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结构的构建。

1.2.2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

1.2.3传统的教学法以学生服从教师为主,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进行项目计划的实施和创造。

1.2.4传统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其外部压力,教师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不足以补充其知识的欠缺,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教师利用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教学活动。

2.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高职生源越来越差。学生进校时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弱,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学生不仅具有心理上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在学习上也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尚没有明确的人生和学习目标,在校时经常无视学校的基本教学秩序,上课迟到、无故缺课、早退和不交作业等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学生欠缺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在教师层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仍然在高职院校盛行。在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权威和主导式的角色控制课堂,学生只是教师灌注知识的接收对象,师生之间几乎没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拥有的关系只是对知识的讲授和接受。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英语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比较单一,基本上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尤其是实践课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流,因而导致教师对学生职业实践课程的陌生。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时有限,班级学生人数又多,很多学校都存在一个教师面对4―6个班(约250人)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的了解几乎为零,也就谈不上因材施教和师生互动了。至于英语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更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了。

在英语课程教学层面,目前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计划过于死板,教学内容既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又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3.1学生职业生涯适应性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职业生活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表现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英语应用能力的欠缺。很多英语过了A级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极其欠缺,在工作过程中难以适应有英语应用要求的职业环境。因此,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的现代职业英语教育思想,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进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究和实践,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3.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的项目教学在其内容上远远超出了传统英语教师的单一的学科理论知识,要求教师的教学由学科性转向综合性和实践性,为英语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桥梁,更好地培育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同时,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一直缺乏对实践性工艺流程的理解及对生产实际的真实认识,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他们从抽象的学科知识教学的课堂走向真实的实践性教学的工厂或车间,充实教师在职业领域的技能知识结构,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

4.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4.1政府政策对高职院校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深切地感觉到,在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现代化企业的需要。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从政策引导上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和投入。因此,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已经在绝大部分学校或地区建立起实训基地。同时,有关部门也积极同有关企业联系,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和加强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4.2高职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高职院校在每年企业招聘时所宣示的人才观念和人才需要上,逐渐意识到学校教育应适应企业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项目课程及项目教学法的出现,国外依靠项目理念进行项目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所获得的社会效益,让我国高职院校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各个学校都在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加强,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的基础。

4.3企业对应用人才的强烈需要和校企合作的推广。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及运营模式,呼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发生质的改变,以“就业率”而生存的院校在此压力下认识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也为项目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4.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渐增加。教师作为项目教学法可能实施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无论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高职院校教师都有了质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注重课堂学科知识的灌注,更多的是在积极进行“双师型”教师的转变。教师下企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多数教师在专业理念和技能上已今非昔比,他们不仅在学科知识上,而且在技能知识上体现出双师型特点。在我校,80%的教师对双师型教师持有赞同意见,60%的教师表示只要有机会,愿意到企业去顶岗学习。而目前40%的教师已在各个不同企业里实习和顶岗学习。双师型教师的逐步增多,更为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可能性提供了关键性的保证。

5.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根据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四个步骤:选定一个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提交成果并评估。我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项目教学法可以这样具体进行。

选定项目阶段,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与专业有关的项目,围绕这个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制订项目计划阶段,给出结婚酒宴项目,这个项目下可设有多个子项目:酒席上的常用语、酒席菜单的搭配和制定、结婚程序、节目,以及主婚人祝词,等等,由学生自主决定选取子项目内容,按照自身兴趣和爱好,4―5人一组去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在制订项目计划阶段,由学生组员自主查找有关资料,设计比较合理的项目计划。在计划中,要能呈现已有的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构建与之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在这个阶段,所有学生、教师都需随时互助。

实施项目阶段,到酒店实地了解和参观,了解项目计划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如酒席价格方面的考虑是否周全等,按照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完成项目,并以英语书面和口头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提交成果并评估阶段,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用英语表演、演讲、讨论、介绍等方式,进行项目结题的展示,由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英语教师及酒店管理专业课老师)三方面进行对成果的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至此,项目教学法在这个项目上告一段落,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为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2

摘 要:近些年,德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教材与教学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鉴于此,教育部门以课改为契机,将初中起始年级的《思想品德》变更为《道德与法治》,以此实现德育教学的革新。而教材的改变必然对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亟须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究,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相契合。就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关键词:创新视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意识形态不断涌现,呈现泥沙俱下的局面,对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冲击,亟须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实现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进而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此为目标,教育部门对初中起始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改版,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实现德育教材的更新,其内容和形式更加贴合社会现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指导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意义

1.实现教学模式与教材的相契合

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德育一直沿用《思想品德》教材,虽然经历过几次修编,但是改动幅度并不大,直至2016年对德育教材进行全面的修编,形成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实现教材内容、章节划分等的革新,这导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材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模式与教材的完美契合,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德育作用。

2.践行课改的教学理念

当下的教育界,课改工作正在持续深入地推行,其核心思想是借助课改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探索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学习和改良,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践行课改的教学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新时期德育教学的需要

德育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内容,如果德育不达标将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出现一大批有才无德的学生,对社会非但起不到支撑和促进作用,反而产生极为恶劣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变革德育教学的模式,思索新时期德育教学的可行途径,实现学生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的提升,为社会提供德行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教学原则

与其他初中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借助课程教学实现学生的思维引导,进而影响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其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生活。所以,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实践性教学法,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正视现实,产生正确的社会认知,认识到社会中各类现象的对与错,形成科学的社会认知。

2.以人为本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针对学生思想的教学,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将无法有效开展,教学质量将难以保证。所以,教学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确保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连的,能够轻松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参与其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3.民主性原则

当前的德育教学大多以说教为主,老师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宣贯,毫不顾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感需求,使得教学成为老师的“一言堂”,缺乏民主性,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鉴于此,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就教学内容、社会热点等进行发言和交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暗示,掌握学生的交流方向,使得学生在较为民主的氛围中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探究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实现学生问题分析和辨别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1.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

德育教学与社会存在极为紧密的关联,教学中应该加以利用,而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通过主题班会、社会调研等形式丰富的德育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对社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照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实现社会现象的自主判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思维认知。

2.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进行德育教学不能以说教为主,应该以平等的姿态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渗透,使得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进而产生学习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德育学习中,这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加以维护。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变更后的初中德育教材,要想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教材的高度匹配,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提高初中阶段的德育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栓柱.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58.

[2]姚高翔,江颉.主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12):19-20.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3

一、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下课的时候,教室的学生就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嗖地一下就飞出了教室,可是当上课铃一响,学生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拖沓着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问题就来了,要想让孩子们快速的将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这就涉及到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行新课改理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活动,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设置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方式主要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如进行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时,对理解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这一内容,可以出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学生从这具有威慑力的案例中认识到任何公职人员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任何公职人员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规范权力的必要性。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进一步的主动思考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少有同学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一下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这也与平时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离不开的。一直强调学生要死记硬背,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允许掺杂自己的半点思想。这样下来,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适得其反,学生会逐渐对学习变得厌烦,甚至会有厌学的想法。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就不得不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更多的增添一些创新的因素以及新颖的课堂模式,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的走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道路。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学生引往成功的方向。为教学课堂增添新的色彩,给整节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才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道德法治知识的掌握起到更好的作用!此外,也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其中享受欢乐的同时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提升团结互助能力,将无意间迸发的灵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就要求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团结合作,多与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教学,前后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小组,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给同学们之间作以合理的结合,不会在同一小组中出现特别优秀或者相对来说都是差生的情况。再者,我还可以把一些平时学习成绩相对来说较好,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学生选为小组组长,让他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带动着整个小组进行前进,由他来负责监督小组的整体自主学习情况,并且记录每个人的点滴进步,这样一来,既兼顾了每位学生的自身情况,让学生们在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又能够提高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受到启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对同学们作死记硬背的要求,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与方法代替。因为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变得越来越呆板,而且还会脱离生活实际,越来越依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只是对固定的知识做到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不会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基于此,更验证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掌握的重要性。生活中许多鲜明的例子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将身边存在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使其融入到教学中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比如:当今社会下有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的苦心,总是嫌弃父母的爱唠叨,以及在家长看来的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进行管教,以至于过度的教育严重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轻生的想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之间进行探讨的话题,让同学们就此现象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同学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甚至有所反思,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4

一、备好课,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备课还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和备学生。首先,备课要备教材。教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其次,备课要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特别是对学生的基础一定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更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后,备课要备教法。目前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启发法、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需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应注重研究选用的教法能否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重复性、交互性、生动性及趣味性等特点。中职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不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而多媒体技术以动态和灵活的视频和文字方式展现内容,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除精心制作课件外,还要多渠道搜集资料,如央视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节目,内容充实,贴近实际,特别适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

三、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情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列举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内容都与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其内容比较单调,也很抽象,而利用案例教学法恰好能通过具体的某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真正内涵。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很多学生原先认为《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于今后工作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而通过分析案例,学生明白《职业道德与法律》对任何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重视。教师在宣讲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要精心准备案例,并带领学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巧妙运用语言的魅力

使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严谨且更富感染力。《职业道德与法律》内容具有严谨性,在语言表达上首先要求具有科学性,教学语言必须准确、严谨、规范。如讲授“怎样从法律与道德角度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教师应该用毫不含糊的准确词汇进行表述:“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人的行为合法,但并不一定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法律与道德有重合的地方,也有矛盾的地方,一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道德接受,但不一定能被法律容纳,具体事件要具体分析……”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阐述问题或观点,学生接受信息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语言进行教学。好的启发性语言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启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控好语言的作用,把握好语调的高、低、升、降及重、轻、快、慢,极富感染力,以自身情绪感染学生。富有表情的语言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情感投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策略

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先进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教学有度,导学有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打造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平衡的课堂关系,构建灵性课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从三维目标的设计、重难点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入手,将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因素组织在一起,通观全局设计一节课,这也是一堂教学课成功的关键所在。下文以《“我”和“我们”》教学流程为例,简单阐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巧设疑问,引入正题

1.导入过程

教师:你身边的朋友多吗?你是如何从“我”变成“我们”的巧设疑问,很自然引入本课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学生热情高涨,这也为一堂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反思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了让一些不善言谈的人能蛘莆战挥鸭记桑教师可以再次提出疑问:“你是如何跟你的同学相处的,怎样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如何过好集体生活?有没有什么妙招。设计这样一个疑问,主要是为了让前后知识相互衔接、很流畅地转换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3.好招共享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依靠学生热烈讨论,让大家踊跃发言,探讨跟陌生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一旁记录、整理。随后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对学生提出表扬:“看来大家的交际技巧还真不少啊”,再次设置问题:“小组中谁是人缘最好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投票,让学生对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4.“谁人缘好”评比

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评选出自己小组的交往明星;随后让学生总结交往明星的共同特点;再次设置问题:“虽然现在你不是交往明星,不要灰心,你一定会成为明日的交往明星,你们愿意做交往明星吗?”等到学生说“愿意”时就可以顺利展开下一环节。

5.做交往明星

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观察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会怎么做。学生思维百花齐放,互相交流交往技巧;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不懂得说话技巧,教师在一旁稍加点拨。以上环节的设置目的是为学生能在集体中生活做好铺垫。

6.游戏中揭道理

在学生展示环节中设置两个游戏:同心杆、合力吹气球。这些游戏都需要亲自与同学沟通、合作完成。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

暖。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集体的荣誉感。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集体的力量。揭示游戏中的道理: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每位同学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根据上述六个环节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交往技巧和在集体中生活的道理,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特性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特性,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多维度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空洞说教为形象感知,从课堂教学引入生活气息,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科教兴国”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就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大家是如何看待科教兴国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顺势将一些生活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便捷服务方式接踵而来。如美团外卖、团购商品等快捷服务,提高了生活效率。教师: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认知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理,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富强不断

奋斗。

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对他们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部分教师过分高估自身的教学地位,以满堂灌、单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想走,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地位,发挥自身的诱导职能,课堂既要突出“教”也应突出“学”,实现师生互动,打造和谐民主课堂。课堂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发挥学生的集思广益、扬长避短的教学优势,让学生能够解放思想,更自由地学习成长。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下教学环节:

1.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3~6人最佳,并且给每一个小组配置一个组长。

2.让学生联系自己父母、亲戚、邻居的情况,讨论当前法律与生活的联系和法律的作用。

3.小组组长负责记录成员发表的意见,整理归纳,最后呈报给老师。

4.老师以板书的形式将学生整理的意见呈现在大屏幕上。

5.教师进行点评。

让学生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在拉家常,实质上他们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巧妙与生活完美结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自然会

提高。

总之,导学有度,教学有法。提升课堂效益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先进教学理念,认知自身的教学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样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必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指的是有明确分工的为了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在完成共同合作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每个参与合作学习个体的目标与追求。所以,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多赢的学习形式。实施合作学习通常需要教师提前做好人员的调配与划分,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实际因素,将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和划分,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实现小学共同学习目标,提高小组整体成绩,并最终为小组争取各种有意义的奖励。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早在20世纪末,国家就开始积极倡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方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必须主动置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大内容为主要抓手,全方位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到底。以新课改的“课程实施”目标为例,它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仅这一条课改的方向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想将新课程改革真正在课堂上落到实处,必须告别教师“一言堂”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将学生全部、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原动力,让他们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人。小组分工清楚、共同目标明确、学习过程生动的合作学习是最正确的选择。

2.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进入初中后,学生渐渐步入了人生中极富活跃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初中生,身心都在发生各种各样微妙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变化。他们在生理上会出现身体迅速成长、体内各器官都在逐渐完善、性机能逐渐成熟;他们的心理会产生莫名地暗恋上某个对象、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喜欢打扮自己、关注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等变化,甚至还会产生心理闭锁等现象。针对初中生的种种身心变化及发展,学校应该进行集中或是单独的心理疏通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无论是从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学习内容来看,都带有不少明显的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色彩。如,最新的苏人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道德与法治》,共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迎接美好青春”“优化心理品质”“享受学习生活”,前两个单元都可以当作是心理健康课程来上,这两个单元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学新生活、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心理矛盾、控制情绪、磨练坚强意志等。试想,这些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此接近的话题,是由老师高谈阔论好,还是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去探究、去表达好呢?答案是必须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答疑解惑,发表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心理教育作用。

3.初中品德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阶段的思品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涉猎领域多,既有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也有自尊知耻、助人为乐的人文性价值观念,又有社会调查、小小辩论会为形式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要想把这些课程内容、吃透,对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有着较高要求。然而就目前形式而言,仍有部分思品课老师很难完全吃透新课程标准,教师日复一日地照本宣科,学生日复一日地囫囵吞枣。这些消极现象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发展不容乐观。因此,每位初中思品课老师都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现行的大趋势,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都应该主动从自身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