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科技进步 交通经济 交通发展 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业是科技成果率先应用的领域,同时,科技又是交通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
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由于它直接或间接地使劳动过程发生变化来促进交通行业经济增长的。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中,科技进步一般指广义的科技进步,指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使经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为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对我国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运输工具的运输速度、装载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经济运距不断地延长,运输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由原来的50~60km提高到现在的250~300km,美国公路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甚至提高到1200km。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对交通的影响日益显著。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通过对从C-D生产函数的大量研究和开拓性工作,建立了增长速度方程。增长速度方程是从经济变量相对变化来研究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它是用于描述投入要素增长速度、产出增长速度与科技进步速度之间关系的,其基本形式为:
Y=a+αK+βL
其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a为年科技进步速度,α为资金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K为资金产出弹性,L为劳动投入量增长。
该方程是衡量科技进步作用的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其意义是:经济的增长量是由生产要素资金和劳动的投入量的增加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广东研究者通过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得出如下结果:在广东交通事业中,从1995―2003年,年均科技进步速度由6.28%上升到14.32%;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60%提高到57.51%,提高了4.9个百分点;而产出量的增长速度提高了12.94%。从1995年开始,广东交通行业的直接产出年均速度增长已经达到18.42%。同样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科技进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和作用呈增长趋势;科技进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率增长了5.66个百分点。
吉林省交通厅在《“九五”计划、2010远景发展规划》中指出,“九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进步对交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2%提高到50%左右,到2010年达到65%。
可见,我国交通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已经成为重要因素,其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呈增长的趋势,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科技进步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会越来越突出。
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广义的科技进步包含了政策、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运用,不断转化为现实的交通生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道:如道路、航道、管道,以及通信、信号、导航设施等)的发展、交通工具性能(如速度、安全性、体质和重量等)的提高和增强,促进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完善、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化、交通管理效能提高以及交通管理体制的变化和交通从业人员素质的增强。现代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使交通运输效率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效率是指运输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即要素投入与有效产出的比率。
运输装备的改进 运输装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在运输设备、运输工具的改进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特种车辆、船舶、专用车辆、现代化装卸机构和检测保修设备应运而生,使运输方式逐渐增多,运输规模从小到大,运输工具从落后到先进,运输效率从低到高,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运输质量的需求。此外,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运输对象进行规范,从而实现装卸、运送的全盘机械化。集装箱运输使运输能力增大,运输数量增多;集装箱运输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运输工具周转,还减少了货损货差。
运输结构的改变 运输结构指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内外,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主要是指各个行业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加剧最终会改变原有的运输结构,打破原有平衡,建立一种新的运输结构。高速铁路的修建、磁悬浮技术的运用使得铁路恢复了生机。在现代海运技术中,涡轮增压技术和水上喷汽发动机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促进海上快速货运业的发展。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也正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已经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说,各种运输方式都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必然会影响到运输结构的改变。
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 科技进步使运输方式日益多样化,水运、公路、航空使得客、货位移的替代性增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加大,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但由于它们提供的都是运输劳务,因而能将它们组合起来,使其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优势,产生互为补充或互相加强的作用,构成统一、协调的综合运输网。通过优势互补,取得1+1>2的协同效用,为社会提供方便、经济、及时的运输劳务。可以说,科技进步是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使交通管理效能不断加强
交通管理是对人的交通行为的管理,是为了安全、通畅、快速、高速、低公害的目标,控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交通运输管理的难度与水平、要求及其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使交通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从系统工程角度对各类道路交通流向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不同道路的实际交通负荷水平,因地制宜地实施有效控制,提高了通行能力,使交通流向更加优化;并能够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的分布特点,加强区控道路的交通渠化研究和实施,提高渠化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优化交通秩序,使得道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电视系统的使用 电视系统的使用,使交通信息的获取更快捷,管理更直观、方便。第一,监视交通流量及道路状况,及时得到交通阻滞状况及原因。第二,信号显示终端的直观确认,作为计算机确认信号的辅助手段。第三,交通流量调查,为计算机考察、试验、调整各交通方案提供依据。第四,地图板的辅导显示,提高交通指挥中心的应变能力。第五,对特种车辆的监视,保证其安全畅通。第六,配合其它公安业务工作,提供现场信息等。
模拟技术的运用 模拟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交通规划、组织和管理研究的效益。利用交通仿真模型能动态逼真的模拟各种交通现象,从而有效地进行交通规划、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能源节约及物质运输流量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可以避免周期较长的交通调查和现场实验,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各种数据,再现多种交通现象,从而在大范围、深层次上对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的产生 智能交通系统(ITS)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一般包括智能导航系统、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行人帮助系统、公路高效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和运输车辆管理系统以及车辆紧急支援系统等子系统。它将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它现代技术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使人、运输工具、运输线路密切结合,建立起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输网络的现代化管理和对运输工具的服务,同时,也为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他高新技术的引入 由于通讯技术进一步完善,运输的安全性得到根本的提高。航空运输中,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着手建立先进的通信、导航、监视(CNS)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新系统以加强数据通信为特点,包括有卫星覆盖全球,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此外,还有自动监视(ADS)装置,该系统能够监视海洋空域、边远陆地区域和雷达覆盖不到的其它区域。铁路方面应用的有列车运行安全自动控制和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国外还引用自动定位系统、测速系统、车载数据库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使铁路安全性大大提高。一些国家的水路运输采用了星基定位,以及船舶自动操纵与避碰等技术。
使交通经济增长日趋合理
科技进步使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运输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就交通运输而论,提高经济效益表现为: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的运量、周转量越多,运输收入越高;或者是在产出的运量、周转量,以及运输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入的人力、资金越少。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转换阶段,其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消耗的根本途径在于科学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份额将会逐步提高。
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的经营方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单是交通运输规模和场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科技,以高效率和高质量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方向。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如UPS、DHL、TNT等)不单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良,具备一体化作业能力,物流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根本保证。因此,现代交通运输不是依靠单纯的数量增长和场所的扩大,而是利用高科技,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的。科技进步是集约型经营的核心,是降低能耗和各种物资消耗的最有效的途径。
科技进步使交通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产品结构也向短小轻薄化、小批量多品种化和高技术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在客运结构上,生产性旅行的比重下降,消费性旅游的比重增长;货运上产品重量趋向轻型,原材料用料下降,集约化产品逐渐增加。以上变化要求运输行业提高运输工具的档次,增加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并增开直达列车等,提高运送速度,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运输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条件和运输及时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是交通运输的生命和未来,交通运输业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列汉,吴元强.论交通与科技的互动.理论月刊,2005,(2)
2.成耀荣,周列茅,胡列格.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作用的定量测度方法研究.系统工程,2004,(5)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3
近几年,我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到1995年全地区共有21809个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达到42116人,年产值6.3亿元.固定资产2.881亿元(90年不变价),分别比1990年增长136.6%、284%、271%。总产值占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26.65%。乡镇企业对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乡镇企业的日益壮大,逐渐暴露出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如人才、资产流失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竟争力,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分配与积累不合理.还有个别重点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进步的速度赶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地委扩大会提出的“强农、重工、拓旅、活贸”,完成地区“九五”计划和201。年远景目标。我们对25个重点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和技术设备问题、新产品开发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声对今后依靠科技’盆步发展地区乡镇企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影响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某些领导或厂长(经理)口头上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把产值和速度放在首位,忽视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不注重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引进。缺乏超前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使企业的发展没有后劲。2、人才问题(l)人才‘匾乏,流失严重。抽查的25家重点乡镇企业中科技人员365人,占职工总数的10.35%,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大专及相当大专学历的164人,仅占职工总数的4.6%,而初中以下的达2278人,占73.3写;绝大多数是小学水平,其中还有部分文盲。如此贫乏的技术队伍,近年来又极不稳定,据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统计资料,1992一1995年引进安排到乡镇企业的人员五分之四以上流失。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他们工作上不放心,职责上不放权,技术上不重用,生活上不兑现。工作环境压抑,专长施展不开,对企业失去信心。(2)人才质量低。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合格,有的企业连中专生也没有一个,这是大部分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过关的主要原因。(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厂长、经理和管理人员多数过去是农民和社队干部,文化素质低,上岗前缺乏必要的基本训练,没有企业管理经验。3管理问题(l)思想陈旧,管理薄弱。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束缚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没有摆脱“小而全”.‘川、而乱”,“小而细”的粗放型模式。管理间题成为影响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障碍。(2)缺乏高效运转的监督机制。部分企业出现了体制上的“家长制”,管理上的“家族化”,财务混乱漏洞大,非生产性开支和消费资金增长过快,结果“富了方丈,苦了和尚,穷了庙”。因内部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漏洞使企业发展严重受阻。(3)职能部门宏观管理不力,把关不严,出现任其发展,形成大起大落。说上一起上,“乡乡点火.村村冒烟”;说下一起垮,所剩无几。职能部门对争原料,争地盘,争市场,互相扯皮,推诊事件处理不力,对任意加大非生产性投资的事件,职能部门由于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制止,造成严重后果。4、技术设备落后(”企业决策人缺乏超前性和科学预测分析,造成决策失误,引进的技术老化,工艺滞后,“八五”期间重点乡镇企业引进技术12项,时隔不到5年,有6项已成为淘汰技术。(2)不考虑企业条件,盲目引进技术。(3)短期行为严重。以劳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很低,能耗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产品质量低下。5、信息闭塞,市场预测不准大多数乡镇企业获得信息的渠道靠一部电话,有的企业连电话也没有,仅靠一两份不能准时投递的报纸,生产、销售信息靠耳闻及老客户来往传递。国内市扬,国际市场行情知道甚微,往往造成旺销时上项目,滞销时出产品;旺销时无货,滞销时,一窝蜂上市,产品积压,企业亏损,难以发展。6、资金紧张,科技投人不足多数乡镇企业底子薄,积累少,资金极度紧张,只在极个别企业有极少部分投入用于技术开发,据统计,全地区乡镇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资金不足百万元,为年产值的0.14%。7、政策兑现问题我地区在1992年出台了《吐鲁番地区关于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995年又出台一r《吐鲁番地区发展经济优惠政策》等决定,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由于经济落效益差,对引进的科技人员不但没有特殊优惠,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兑
二、2009年和2010年吐鲁番地区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及科技进步速度预测
1、发展目标预测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l)预测结果,2000年的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5.16亿元,年递增玲.19%,从业人数6.68万人,年递增9.“%。2010年总产值65亿元.较2。。。年平均年递增15.67%.从业人数15.7万人,比20。。年平均年递增8.43%。“九五”期间至2010年总产值的平均相对误差e一0.21%,准确度E一99.16写,从业人员的平均相对误差e-一0.83%,准确度E一99.16%,以上数据表明预测的可靠性较高。预测模型的历史数据均采用1981一1995年,由于预测期越长,受不可预见的因子越多.因而我们对近期2000年的预测值基本予以肯定,而对远期2010年的预测值进行必要的修正。校正后的2010年总产值为60亿元,从业人数12万人。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历史数据受政策和人为左右,不稳定,不规律.预测的数据与现实脱离太远,没有采用预测值,而是根据发展和可能,将2010年的固定资产净值定为15亿元。2000年与2010年科技进步在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有关数据分析,2000年科技进步在乡镇企业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由目前的33.35%上升到42梦书.2010年达到52.56%。2、可行性分析(l)、增长速度的可能性。GM(1,1)预测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巧亿元,“九五”年均递增为17.19%,低于“七五”和“八五”发展速度〔24.64%和28.4惫%),表明“九五”发展速度留有余地。从产值看,2000年的15亿比1995年的6.3亿元增长1.38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则为53.57%,符合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应占的地位。2010年总产值预测为60亿元,比灰色系统模型GM(1,1)预测值降低5亿元,年递增速度下降为14.85%,由于基数的增加.速度的下降是必然的,但这个速度是20年内最小的,因而实现的可能性较大。至于60亿的产值能否达到,主要看重点项目的上马情况,如果能保证产值高效益好的项目按时上马,并形成规模,达到60亿的产值是可能的。(2)劳力投入的可行性,1995年乡镇企业的职工总数为4.2万人,预测2000年从业人数为6.7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07%,低于1990一1995年的n.97%的年递增量。根据全地区人口发展规划,2000年地区总人口为57万人,农村人口达到37万人,如果乡镇企业增加的从_/业人数全部来自农村,约为2.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占劳力的10一12%,每年平均增加矛魄700人,与“八五”期间年均增加4000人相近。另外,可吸纳内地剩余劳动。预测到201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将达到12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下降到6.32%,年均增加5500人,这样的速度和数量,既不会造成农业劳力紧张,又能满足乡镇企业对劳力的需求。(3)资金投入的可能性。乡镇企业的发展难度最大的是资金。预测固定资产净值2000年为6.5亿,“九五”期间递增速度为13.67%,大大小于“八五”期间递增27.97%的速度。2010年为巧亿,其年递增率又下降到8.7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年递增速度逐年下降的固定资金投入应该是能办到的。咖由于乡镇企业的特点,筹资渠道可逐渐面向农村,目前农民中十万元户、数十万户已不鲜,通过正确导向,把这部分闲散资金吸引入乡镇企业是可能和可行的。(4)原料的支持作用。乡镇企业中的工业部分绝大部分是以转化原料为主的产业,相对来说吐鲁番地区的化工、有色金属、棉纺、食品加工、煤炭等原料相当丰富,目前不会出现因原料不足而大幅度影响产量、产值和效益,这是吐鲁番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方可立于不败之地。(5)市场问题。化工产品从总体分析,只要质量有保证,一般不会出现市场问题。食品加工中的葡萄干一直在全国畅销供不应求;罐头、饮料主要视质量而定;有色金属初加工,深加工的市场广阔;今后列入发展重点的石油化学产品,只要保证质量,更不存在市场问题,要提高产品的竟争力,必须向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6)科技进步在乡镇企业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问题。“科教兴吐”纲要中指出2000年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50%.预测乡镇企业为42%.201。年全地区为60%,乡镇企业为52.56%,考虑到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均比全地区低8个百分点,比较合乎实际。3、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不利因素(1)技术力量的不足,技术水平的低下.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首要障碍。技术力量和水平如果仍维持“七五”“八五”的状态和速度,难以完成上述目标。(2)管理水平不适应。宏观管理不力,厂长经理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对待分配与积累的关系。(3)资金紧张。从长远考虑,乡镇企业的集资渠道较多,虽有难度,但可以按预定速度发展。然而近期的资金紧张,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直接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三角债”的困扰没有得到改善,更增加了资金紧张的矛盾。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4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传统文化和我们求知的科技教育中多是以书本和现实知识的解读面对学生。科技教育工作者大都也以谋求展示教育效果而策划与设计科技活动内容,然而这些书本上的和实际操作的内容还不算完善,只是以目标教育为最终的教育模式,其活动过程缺少对活动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与铸造,我们应该在青少年日常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不断渗透,不断沉浸,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沟通,让传统文化也能够成为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的潜意识。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科技活动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授。指导各项科技活动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定期进行相关的文化传统学识的资料收集。归纳与科技教育活动相吻合的背景史料,研究这些文化资料的意义,能采用讨论和推演的形式去督促学生主动了解主动学习,潜移默化中无形就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日常的科技教育活动涉及广泛,这也给我们利用各类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拓宽了渠道,如在青少年模型制作中运用制作建筑模型渗透古代建筑文化和传统木文化的教育。在航海模4型制作中贯穿中国古代航海史的收集与展示,讲演与探讨。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项目中反思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的科技落差,等等,这些教育辅助活动既可以客观的反映人文历史,又可以丰富科技教育的活动内涵,科技教育变成了更加人性化的导引活动,不再是简单机械的制作体验,成为了思想与技术的双重碰撞,在教育的质量上将有所提升,在活动的效果上将有所升华。同时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产品成为媒介传输,再现剪纸、风筝、织绣、泥人、面塑、中国结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此类科技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消化吸收,从而成为辅助陶冶情操和培养道德的精神力量。
二、科技活动与传统文化相互诠释,完善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现代青少年活动中,任何教育活动均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文化教育和科技活动是应该紧密相连的。科技活动中也可以应用传统文化的主题和内涵。要吸收优良的文化传统,对于糟粕要加以摈弃。在教师进行科技活动的开展时,应主动为学生讲解联系并引入探讨人文性的东西,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文化和技术相结合,科学与时代相结合。能够下功夫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情况,以文化传播科技,以科技促进文化,贴近素质教育要求的平衡发展目标。在如今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开展人文主题活动,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是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实践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性培养中去。因此,要将传统文化和科技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寻得传统文化内涵的意义,可以通过历史演绎、回顾与模仿等形式不断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了解科技发展中的人文知识。如在解说空气密度概念时可适时加入制作孔明灯主题科技活动,这样既能够做到回顾历史环境,推演物品的发明过程,又能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而延伸出三国时期的人文特性等,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亲切感受到科技活动的延绵发展历史,让学生更加注重传统历史文化与科技活动的相互浸润,让文化传统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充分链接。同时,在不断类似的活动中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表述,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能在科技活动中积累一定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感受与体验活动的过程,配合并且了解活动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技活动水平的同时,也较好地树立了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另一方面,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也应该强调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背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并且能够吸收地方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感受到亲近与融合。如我们让学生在开展食品物质科学活动中加入有本地地方色彩的“火腿中的盐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金华火腿文化的来龙去脉,了解盐在不同时期,让火腿文化产生不同效果的影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强化了认知,也充分了解了传统地方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所作所为诠释了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两者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从中增强科学实践能力并吸收传统文化的熏陶,相辅相成,不断弥补。这既是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提升,也是对传统文化在科技教育层面的渗透。以主题活动诠释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含义,即是传统文化与科技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有文化特色的科技活动的主要支撑。成为一种能学能用,能想能悟的特色模式。
三、科技活动与文化相结合,升华学生的品德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培养与形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的体质与完整的人格。而科技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可以相互接恰,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品德完善起到积聚作用。在进行科技教育相应的教学活动时,除了要协助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和应完成的知识内容积累以外,还要能够让学生通过科技活动,创造出相应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这样才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创新是我们现在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创新素质教育更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因此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鲜的元素,把它融入到现代科技教育活动中,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方面的成长。让学生在感受现代科技进步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学生的个体品德无形中就有了提升,这样的做法也是创新的素质教育。在文化和科技教育的结合中,学生能学到的有很多,首先,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能够在文化中找寻历史的痕迹,能够积极思考和保留总结。其次,学生能够在科技活动中体会到实践的乐趣,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展现自己的能力,能够在沟通和交流中展现自我,将所学到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活动相结合。平衡两者之间的重心,不断发掘传统文化在科技活动中渗透的意义,点点滴滴的影响,等等。能够将自己的价值观改变,也能够提升自身全面发展。
四、结语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5
(一)文献综述
从“科技是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1]、创新型农业,农业由资源依赖转向科技依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谐社会建成。以科技为基础的农业带来农业生产潜力的革命性增长,农研进步显然是打破由无弹性的要素供给对农业生产的约束的一个必要条件。[2]科技进步实现资源的有效替换。农研发展促进相对丰富的要素,对相对稀缺要素的替代。技术还能通过对稀缺要素(如土地)的深度开发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稀缺性。[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4]Antle,J.M.(1983)估计了一个单方程生产函数,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研投入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5]从长远和根本上说,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研进步。”农研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密切相关。农研创新能有效实现科学技术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促进农业发展。[6]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也越来越依靠于农研,技术进步给农业经营者提供着连续不断的商务机会和市场需求,从而利润更多。[7]
(二)农研水平决定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谷贵伤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农民增收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收入方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民增收已越来越依赖于农研创新。农研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增收,科技投入多,农业效益好;反之则相反。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资金利润率,农民增收。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拓宽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创造新产业,从而增加就业、农民增收;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使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大,能大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农民增收;科技进步,走技术节约型道路,大幅度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增收。如河南滑县的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技术,2007年每亩增效122.56元。[8]“十一五”以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累计建设面积达到了6.8255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每亩比工程实施前3年(2003—2005)平均增产58.73公斤,单产增幅达到11.50%,增加经济效益589.38亿元。[9]“丰收悖论”认为,科技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产量提高,粮食供给增加,而粮食的需求弹性小,这就使粮食因为供过于求而价格下降。这一理论没有看到粮食的需求弹性是可变的。如利用玉米生产汽油代用品,玉米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显著提高了。
(三)农研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农业将成为高智能产业,受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支持,农业将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现代智能依附型转变,经济优势已经不再是天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人的教育、社会管理。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将成为设施产业,现代农业会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工厂化生产设施的农业,其特色是高投入、大规模、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科技整合和优化资金、物资、人才等资源,突破资源束缚,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研发整治农村环境的技术,改善不合理的种植方式,缓解森林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及盐渍化、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生态平衡,解决农村生态危机的问题。利用加工技术开拓农副产品的新功能、新用途,综合开发、多梯度利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育种、施肥等技术专业化,可以加快农业专业化分工的进程,提高商品率,农民增收。
(四)农研水平决定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以及人民生活的更加富裕,将会导致食物消费量的大幅度增加。未来粮食总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增加单产、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实现,而这又需要发达的农研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可持续农研、遥感技术等,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产粮食。
(五)农研水平决定农业基础
农研落后,使得农业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使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难以提高,生态环境难以改善,可替代资源开发能力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综合生产能力低。我国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研含量不高,技术储备不足,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不多,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优质高效农研很少,而且区域农业结构的科技含量低,再加之农研的投资欠缺使得农研储备匮乏,科技成果推广率低。广大农民需要购买的农研难以找到,大多数农户只能选择雷同的技术,反映在实践上,就是一些地区农业结构的趋同问题。上述问题,主要是农研投入不足造成的。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
二、农研发展的对策
(一)法制创新,增加农研投入
Fan和Pardey(1997)认为从1965到1993的农业产出的增长应归功于农业科技投资。因而必须加大农研投入力度。[10]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坎南认为:法律和制度包括明确受尊重的强制执行的私有财产和保证实行契约的程度。[11]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增加农研投入,促进农研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已颁布《农业法》、《农研推广法》、《预算法》等多部农业法律、农业行政法规等。应加大农业立法的力度,建立《农研进步法》,规定财政农研投入占GDP的比重要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农业GDP的增长,农研投资强度逐步达到2%以上。实施世界最严厉的保护知识产权措施,以保护发明者、持有者的权益。重新修订或制订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加强其可操作性。不仅要保护私人的知识产权,而且要保护国有科技财产不受侵犯。“农研法”要建立经费分配人与使用人的利益连带关系。根据具体情况,经费使用成功,项目分配人得到奖励,经费使用失败,项目分配人受到惩处,促使人们自觉地提高农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项目结项验收向项目跟踪验收转变,有奖举报个别人盗取国家科技经费问题。根据情况,既要对那些立项时间虽长,但成果小的课题,停止划拨经费,更要切断那些没有能力进行研究,只有“能力”获得项目的人的财路。
(二)体制创新,提高农研投入的使用效益
改革体制,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对农研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12]成立国家农研委员会。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联系生产者紧密、社会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研体系。政府对院所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事无巨细的指令性、分配性行政转向指导性、服务性行政。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政府指导农研市场,市场引导院所的体制。充分发挥农业院所的积极性,凡是能够放下的权利,政府都要还给院所。科技院所要摸索适合本单位、本学科科技的管理办法。政府通过项目配置引导院所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学科设置突出前瞻性、交叉性、高起点,根据学科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坚持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先进齐全的设备等资源配置倾斜于优势学科;强化成果管理理念,促进院所之间学术交流,完善成果的共享平台,促进先进系统、高效设备、信息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促进成果的社会应用。部分国有的科技机构可以委托给大学、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代为运营。
应用性院所建立现代科技院所制度。现代院所制度,虽然设定发展科技等社会目标,履行其公共责任,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也不再是政府及其部门的附属物。现代科技院所法人治理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作为科技院所的出资者,拥有其所有权。由出资方代表、专家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是院所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确定院所的组织章程、宗旨、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财务收支计划。政策倾斜、投入支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农研的领军人才。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农研。公益型科技院所的科技人员应确认公务员身份,参照公务员待遇,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内部动力机制、激励机制。
按照成果和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社会效益、创新程度对科技人员实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实施合同聘任制,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形成开放流动、竞争高效、鼓励创新的研究氛围,使科技机构多快好省地出成果。逐步以“大市场”和“大社会”为主分配项目和评审。构建切实可行[13]、公开公平、清晰规范、客观公正、招标竞标、择优委托的评审项目制度,构建非政府的社会评估、市场评估等中介评估评审制度,构建与国际评价方法和标准一致的项目分配、评审和人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重大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将更多的控制权给予科技产出影响最大而又最难监督的专家或研究团体,同时要其承担相应的风险(即成功的荣誉和失败的惩罚)。适当使用“集体惩罚”机制和问责制度。
(三)结构创新,提高农研对“三农”的贡献率
农研发展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主,以为农村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全面服务为主,以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技术保障为主,以坚持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自我推进为主。财政支持以“重点与集中”和“大而精”、“精而准”的项目为主,以公共性强,社会效益好,风险比较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为主。科技发展以原创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为主;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结合,“跟踪、赶超和跨越”、抢占世界农研发展的制高点与开发简便可用的“傻瓜型”技术结合为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以节地、水等稀缺资源的节本增效技术为主,以高附加值产品和出口导向型商品为主,以支持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为主。农业推广体制从计划调节为主向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的积极作用转变。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奖励等经济杠杆,调动企业农研推广的积极性,促进农研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财政农研投入从国有制独享向农业创新的各种经济成份转变。对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和机构一视同仁,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非公有制的资源投入农业科研和推广。建立公开透明竞争的经费管理机制,根据研究主体的实力,特别是企业农研的业绩来选择资助对象和进行农研奖励。
农研激励从政府孤军深入向政府奖励与民间奖励结合转变。如美国,其科技奖励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其权威性不取决于设奖机构行政级别的高低,如“阿切斯科学奖”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奖”,它比美国政府设立的总统科技奖荣誉更高;二是在美国科技奖励系统中,以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基金会和企业等民间团体、机构设立或资助科技奖为主体。[14]农研激励从偏重科技成果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国际影响,从偏重理论研究转向注重科技成果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对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意义转变。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评审指标体系和权重,强科技奖励管理与监督,完善科技奖励中的公开、公示、异议和有奖举报制度,扩大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延长国家科技奖励的异议期和完善异议处理机制,加强社会对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监督,提高科技奖励评审的客观公正性,提高科技奖励的效率。[15]
现代科技进步的特点范文6
今天的全市科技工作会开得很紧凑,很成功。上午,在非常隆重而热烈提气氛中颁发了黄冈市科技进步奖,市委书记段远明作了重要讲话。远明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刚才,市科技局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种形式很好。通过这个形式,鼓励先进、带动全市,促进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永满同志就今年的工作提了具体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再上认识,掀起全市科技工作争先创优新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多工作在全国、全省都有地位,如科技致富工程、科技特派员、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任务。黄冈市的科技工作条件很脆弱,科技资源比较不足,科技投入较少,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科技工作的社会地位在很多地方还不够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又很艰巨;黄冈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去推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现代科技去促进,实施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科学技术支撑,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市的任务我们任重道远。对此,工作在科技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克难奋进的思想,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今年的重点要按照远明同志所要求的,以争先创优统领全市科技工作。
第一、扎扎实实地打牢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基础。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既有一个地方科技工作的荣誉,又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荣誉,还有相当的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但到目前为止,全市只有武穴市是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直到去年,罗田县、黄州区才是达标县市。这种状况与我们黄冈这个大市极不相称,与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期盼极不相称,与黄冈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极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扎实工作,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除1--2个县区在短时间内有难度外,其他县市都有可能、有条件争取。因此,要以科技部、科技厅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和市科技局提出的"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为契机,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为载体,争取政策,落实投入,改善条件,扩充资源,创造业绩,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虚"的,但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却是一项既实在的、又实惠的工作,武穴、罗田科技局的同志体会更深刻。所以,各县市区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争创方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二、认认真真抓好科技创新的亮点工作。科技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抓紧抓好日常工作的同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抓好特色,营造亮点。依托特色工作,亮点工作扩大科技工作的社会影响,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大幅度的提升科技工作地位。就象武穴市抓高新技术产业,英山县抓科技致富示范村、民营科技实业,罗田县抓科技节地,浠水县抓科技特派员工作那样,集中人力财力,精心打造个性工作品牌,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工作向心力,凝集方方面面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当前,全市一是要在继续合力抓好科技致富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新的、大的突破,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科技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要全力打造黄冈大别山科技致富这个"品牌",在打造这个大品牌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作贡献,就能够牢固确立黄冈的科技工作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二是各县市区要极力开创自己的特色工作的新局面。,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要创造工作新特点和新经验,以特点增强吸引力和注意力,以经验争得领导和支持。____年的评优评先工作就要突出特色进行考核,各县市区都要吃透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学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工作方法,确立自己的主攻重点,突破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二、再加措施,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年"取得好成效
今年是国家科技部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好的效果。
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没有好的队伍,打不了硬仗,创造不出成绩。要加强学习,严格管理,创新机制,鼓励先进,想方设法造就一支干实事的、过硬的科技管理队伍,根除华而不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破罐破摔的消极观念。以过硬的工作队伍,过硬的工作绩效,赢得方方面面的尊重和支持,争取优良的科技工作环境。
二是要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国家、省和市对科技工作都很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政策赋予的职能,行使好自己的责任。同时,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制发相当的政策和规定,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三是要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去年是全市的科技项目建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我们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很不够。今年确定为"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目的是在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与"县市科技工作年"紧紧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好"项目"与"工作"的关系。项目是工作的载体和直接体现,工作是项目的集中反映和概括,我们既不能因工作而废项目,也不能只为项目而不搞工作,要充分运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是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科技服务的职能,营造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抓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争取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应用效果好的项目到黄冈转化应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培植成果转化应用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在我市的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分散化的农民、民营个体小企业面对集团化的其他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竞争的现状中,充分运用科技纽带,广泛开展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密集化程度,加速推进科技工作的良性循环。
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科技工作离不开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启用人才,我们责无旁贷。黄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但又是一个人才严重缺失的地方。面对这个实际,我们一定要把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样方式扶持一批科技带头人,并切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他们搭建充分显示聪明才智的平台,通过科技人才的奋力拼搏来实现我们科技发展战略构想,落实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三、再争领导,努力实现今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任何工作,领导是关键。争取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非易事,也是讲究科学性。作为科技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要切实做好工作。
一是要抓宣传。
通过多种途径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现实科技发展动态与实例,宣传到每个领导,每个重要职能部门和每个层次的人们中去,形成全社会关注科技、重视科技、支持科技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抓示范。重点要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包括科技示范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科技示范企业,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示范体系。通过示范扩大影响,收到扩大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与科技教育的双重效应。
三是要抓服务。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广泛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深入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主动参与决策咨询,敢于提建议、提思路,从多个层面上提升科技工作深入深度。
四是要抓投入。有关科技投入政策,都很明确,关键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政策规定的投入到不了位,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到位。全市的经济是很紧张,但为了长远发展大计着想,不能放弃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关键是两个方面要努力;部门要争,分管领导要争,不提不争,很难落实。这项工作,要作为本届分管科技县市长的重要任务,想方设法抓落实。否则,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也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