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报告范文1
一、引言
聚焦快速崛起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迫切地需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比其他任何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国家责任和国际道义压力。笔者认为,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性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模式
由于原材料成本约束和光伏发电技术的限制,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并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价格竞争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光伏发电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对太阳能扶持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立法指引、购电补偿、税收抵扣或投资补贴等方面。
政府通过扶持性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流入,针对不同主体通过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产出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企业盈利后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增强,对原材料计划价格控制、政府税收、贷款优惠及补贴的依赖性降低,从而具备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各国将光伏产业从幼儿阶段扶持起来的美好蓝图。
三、光伏产业的扶持性政策的理论分类
纵观全球各国二十年的政府扶持性政策,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将其归为四大类。
(1)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简称FIT)政策
此种政府扶持性政策最早是在德国的《再生能源法》中提出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是指电力公司有义务以较高的价钱收购其营业区域内,所有由可再生能源生产出的电力,让再生能源的电力得到充分应用。这种政策不但将再生能源利用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而且通过消费补贴切实扩大国内需求,对产业常青具有深远意义。
(2)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最直接地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及光伏系统的投资者积极性,同样提升居民对光伏系统的关注度和使用热情,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
(3)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优惠政策最有利地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规模问题,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快实现经济规模的关键经济后盾。信贷优惠政策直接地反映出了政府的产业扶持导向,也以实际行动对民间资本投入起到了表率作用。
(4)市场政策
日本设立了到2020年累计安装光伏28GW的目标。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实现300兆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应占印度电力需求的l0%,在电力构成中占4%-5%,2013年设立了到2022年光伏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各国政府均在正式性政策文件中为本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绘制了美好蓝图,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政府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意识,拉动了人民的需求,促进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5) 补贴政策
德国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法规定,给予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期20年0.457-0.624欧元/千瓦时的补贴,2010年修正案增加了中小型规模屋顶光伏设施发电的自用消费补贴。2009年,美国对太阳能产品和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初始投资30%的补贴和制造业30%的税收抵免。英国的“低碳建筑”计划补助住宅项目接近成本的50%,补助公共建筑及非盈利项目安装系统接近总成本的50%。政府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从生产阶段的厂商直接补贴,转换消费环节的使用补贴,增大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扩大需求市场,进而激发厂商产品开发的内在动力。
四、世界扶持性政策的效果预测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编撰的《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中记录了一项广泛的数据调查,并以此预测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情况下,未来五年世界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调查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交叉核对和市场的整体性分析预测,调查样本覆盖了所有典型的光伏企业、电力公司、国家协会和能源机构。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按照政府扶持性政策不存在或存在构建了两种发展情景:
自由经济局面:假设了一种消极的市场行为,即现有的支持性机制难以加强或持续,或者现存扶持性措施将被大幅度削弱,但将合理的系统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在这种情景下,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的逐渐终止将带来产业转型期国家市场的严重衰落;
政策驱动局面: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意愿,政府考虑到光伏将作为未来主要能源而继续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并作出适当调整。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需要去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和简化电网的连接程序。2012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100吉瓦,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自由经济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4%,5年后全球累计光伏量达288吉瓦;而政策驱动局面下,未来五年安装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8%,到2017年预计全球超过422吉瓦的光伏系统可以安装入网。
(一)自由经济局面下,2012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产业内部调整将导致2013年度的年安装量回调至27.8兆瓦,并以18.4%的年均增长率稳健上升,2017年世界年安装总量达到48.3兆瓦;局部来看,欧洲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维持10吉瓦左右的年安装量,增长幅度低;而五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年安装量将翻一番,美洲翻两番,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年均增长率达100%。(二)政策驱动局面下,全球年安装量的增长势头锐不可当,5年内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4%,年安装量于2017年达到84吉瓦;局部来看,各地区增长势头相当。(三)比较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的年安装量情况,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017年预计年安装量在自由经济局面和政策驱动局面下分别为48.3吉瓦和84.2吉瓦,说明各国的扶持性政策驱动可以导致光伏市场扩大两倍。
参考文献:
[1] 2013年-2017年全球光伏产业报告[R].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2012
[2] 冯春林.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及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8):66-69
光伏产业报告范文2
近期随着大盘的破位下行,新能源概念类股票下跌幅度较大。就短期来看,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油价下跌的心理影响,二是对明年以西班牙市场为代表的全球太阳能市场增速可能放缓的担心,三是对
风电企业成本上升及关键零部件供应瓶颈的担心。
能源价格上涨使得风电更具优势
风电距离经济性不远了。目前国内原煤均价625元/吨(市场价和合同价的算术平均)对应煤电度电成本0.32元。而风电度电成本是0.40元。我们判断随着零部件瓶颈消除引起的设备造价回落,风电度电成本将在2012年下降至0.35元。若煤价上涨12%,风电将在2012年具备成本竞争力。
若煤价上涨32%,风电即刻可以脱离政策扶持,参与市场竞争。光伏发电还有漫漫长路要走。目前全球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约为1.80元(日照状况差异各地区的平均值)。我们预计多晶硅料价格回落以及每瓦电池耗硅量降低,将使度电成本在2012年下降至1.30元。即使如此,与煤电成本仍有较大差距,煤价要上涨4-6倍,才能使得光伏发电具备经济性。欧洲光伏协会预测光伏发电在2015年之后可望具备成本竞争力。因此,光伏发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需依赖扶持政策,这也是市场最关注其政策风险的原因。
多晶硅占到光伏电池企业主营成本的75-90%,该原料价格的飙升是光伏行业最大的困扰之一。原材料涨价无法转嫁至下游,只能通过每瓦耗硅量的降低消化一部分,行业毛利率显著下滑。
以不致亏损的价格买到硅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首要任务。硅料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将造成两种困境。第一,若光伏电池价格下降,制造商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收缩。第二,若光伏电池价格上涨,同时由于下游扶持政策减弱,下游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
预计硅料09年开始供过于求。1)、供给:根据我们对现有和潜在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调查,09年来自中国的产量将达到8000吨,同比增长178%;来自海外的产量将达到6.1万吨,同比增长45%;全球产量合计接近7万吨,同比增长53%。这些增量中有80%来自海外。7万吨硅料扣除供给电子行业的1万吨之后,可生产7.2GW的光伏电池。2)、需求:即使按照我们乐观情景下的预测,0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5.2GW,同比增长31%。因此供给超过需求2GW。
硅料价格将步入下降通道。1)、长单价格:随着供需形势的放松,我们认为长单价格将在目前100美元/公斤水平上逐年略有回落。考虑到成熟产能下生产成本为30美元/公斤,在50%毛利率的情景下长期均衡价格应为60美元/公斤。2)、现货价格:将在目前超过475美元/公斤的基础上逐步回落,09年均价有望接近300美元,长期均衡价格为120美元,约为长单价的2倍。
近期的变化正预示着逆转。据我们了解,近期中国硅片企业和电池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四个微妙的变化。1)硅片企业开始主动上门与电池企业洽谈签订长单事宜。2)电池企业购买硅料所支付的预付款项开始出现减少迹象。3)一些龙头电池企业开始主动挑选硅片/多晶硅供应商。4)个别龙头电池企业拒绝签订3年以上的硅料长单。这些现象在上半年硅料紧张的环境中是无法想象的。
全球风电零部件紧缺状态暂时难以缓解
世界风能协会在07年风电行业报告中强调目前处于全球风电零部件的短缺状态。金风科技也在08年半年报中分析了经营中的困难之一为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和稳定性无法满足要求。零部件短缺已经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各类零部件中最为短缺的是风电轴承。瑞典公司SKF和德国公司FAG是风能产业的两大轴承供应商。SKF公司中国大连建造一家新工厂,并于2007年中投入运营。FAG已罗马尼亚建造新厂,仍然供不应求。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可以大规模生产全套风电轴承的企业,仅有瓦轴集团于今年5月开始量产,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般而言,一套风电机组需要偏航轴承1套,变桨轴承3套,发电机轴承2-3套,主轴轴承1-2套。此外变速箱内也需使用6-8套专用轴承。主轴轴承短缺的原因是1)技术上突破难。一般轴承外径都相对较小,以几百毫米计量,而风电主轴轴承则要在8000毫米到1000毫米,这对生产装备有特殊要求,一般装备都很难批量生产如此大的轴承;而且风电主轴轴承要求的精度非常高,严格控制误差在5-6微米,相当于误差率在0.01‰以内,一般的生产装备技术都很难实现,需要高端的数控机床。2)特殊轴承的市场小,容易被忽略。全球风电主轴轴承的生产商主要是SKF和FAG,其他知名轴承生产商很多曾拥有风电轴承生产线或者实际拥有生产技术,但由于早些年并没有需求而停止生产或将生产线改造,致使风电主轴轴承因装备不足出现严重短缺。
预计2010年风电主轴轴承的短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我们预测2010年中国风电新增930万千瓦,约有11200台风电设备,其中所需配套主轴轴承12000套。1)、国内企业中,瓦轴集团领先一步,已于2008年7月正式批量生产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年产大约1800套,随后会不断扩大产能,预计2010年前后可达到12000套/年。洛轴最早掌握生产全套风电轴承包括风电主轴轴承的技术,但量产还在计划中。西北轴承和天马股份两家轴承行业上市公司分别与2008年中发出增发公告,募集资金用于风电轴承项目,预计2010年左右前后共有3000套/年产能。2)、国际企业如SKF、FAG也都在进行扩张产能的计划,预计2010年前后可使其在华风电主轴轴承产能翻一倍。另两家国际企业TIMKEN与NSK也有意进入风电主轴轴承领域,其中TIMKEN与湘电股份合资成立子公司专业生产风电主轴轴承,预计2010年产能可达5000套/年。综合起来,我国的风电轴承产能将在2010年前后达到近20000套/年的水平,超过需求量。
中国光伏行业:看好电池和组件,看淡多晶硅
跨越充满不确定性的09年,光伏行业的长期需求依然乐观。扶持政策力度下降倒逼光伏电池组件降价,整个产业链利润率的损失将由多晶硅环节承担。上游多晶硅环节扩产速度过快,硅价从09年将明显下滑,利润率受到挤压。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可以凭借原材料成本下降来抵御售价回落,盈利能力可望稳定。建议关注电池和组件厂商尚德电力、天威英利、晶澳太阳能和拓日新能的投资机会,提示多晶硅企业赛维LDK和川投能源的投资风险。
过去10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均增长率为33%。政策是推动光伏需求的主导力量。尽管光伏发电成本在逐步下降,但目前仍是火电成本的6倍,因此仅凭市场力量推动难以支撑十年高速的增长。预计2015-2025年光伏发电将与传统能源发电成本接近,届时毋需政策支持可参与市场化竞争。随着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传统能源价格上升是必然趋势;同时多晶硅价格的下降,光伏电池转换率的提高,单位耗硅量的减少,新材料的替代以及薄膜电池的研制都在逐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使得两者价差逐渐缩小。
由于高额利润的吸引,多晶硅厂商纷纷扩产,许多新项目于06年如雨后春笋般上马,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周期,08年下半年部分新产能将陆续投产,估计09年多晶硅价格会小幅下调,到2010年多晶硅将不再成为制约光伏产业的瓶颈。多晶硅供应充足对中国光伏电池企业而言意义尤为重大。中国企业成本构成中现货比重较大,因此多晶硅成本高达国际可比公司的2倍。随着多晶硅产能的释放,中国企业将更有机会拿到长单,成本下降的空间更大。
中国风电设备行业:零部件环节议价能力高
中国风电设备企业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受益于强制性配额政策对需求的强劲拉动。钢价推升零部件价格,成本上涨部分将由整机环节承受。竞争日趋激烈的整机环节无法提升产品售价以转嫁成本,毛利率出现下滑。而零部件环节属于重工业,扩产决策谨慎,产能建设时间长,供应增长相对迟缓,面对迅速扩张的需求议价能力较高,利润率可望保持较高水平。关注零部件供应商天马股份、中国传动、中材科技的投资机会。
2007年新增装机为345万千瓦,超过了过去20多年的累计装机。08年年初新建项目超过400万千瓦,全年新增装机可望达到550万千瓦,同比增长60%。2009-2010年需求仍可保持年均30%的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底中国风电总装机2800万千瓦,占到中国发电总装机的2.8%。这个数字超过了发改委的2010年底规划(1000万千瓦),接近2020年底规划(3000万千瓦)。考虑到中国仅陆地可利用风电资源就超过3亿千瓦,这个规划水平过分保守。
零部件全球短缺。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3年之内零部件短缺的局面不会出现明显改观。一台典型风机由8000种零部件组成,其中叶片、塔架、齿轮箱和发电机四种零部件占到成本的63%。风电项目和整机产能投资旺盛,但上游零部件行业扩产谨慎。特别是风电机组主轴承,SKF和FAG两家轴承企业对中国的供应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还不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部分国际巨头选择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来解决困局,例如Gamesa和Suzlon均拥有零部件制造能力。钢价推升零部件成本。零部件短缺的背景下,整机企业对上游的谈判能力不强,需承担大部分成本的上涨。据我们了解,个别整机龙头企业重视成本风险控制,较早与零部件企业签订供货合同,锁定成本,但最终仍不得不上调已锁定的合同价格,否则将面临供货不足的困境。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无法上升,整机企业面临两头受挤和毛利率下滑的不利局面。从金风的近期订单来看,产品单价连续下滑。
重点上市公司点评
天威保变(600550):天威保变是我国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06年天威集团变压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16%,仅次于特变电工排名第二。公司战略是“输变电”+“新能源”双主业支撑。
公司参股36%的新光硅业07年生产多晶硅200吨,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4亿和1.3亿。08年计划生产800-1000吨。公司投资的新津和乐山两个各3000吨产能多晶硅项目将于2010年投产。公司参股30%的天威英利是全球第9大光伏电池生产企业,07和08年底产能分别达到200和400MW。薄膜电池45MW生产线将于08年底到位,09年4月投产。
新能源业绩贡献:新能源业务贡献公司07年净利润的50%,预计08年贡献超过60%。
投资建议:08年公司业绩增长点为变压器、新光硅业和天威英利。09年新光硅业无产能扩张。2010年期待新津和乐山两个多晶硅项目以及薄膜电池和风电设备对业绩的拉动。
金风科技(002202):金风科技是中国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07年全球和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和25%。伴随中国风电行业的高速成长,公司连续8年取得收入100%以上增长的辉煌业绩。
新能源业务介绍:金风涉足风电整机制造和风电场开发业务。除了电控系统之外,金风外购所有零部件。07年开始,公司在传统750kW产品基础上,开始生产并交货1.5MW风机。凭借10年以上设备制造研发经验,公司二次设计开发能力强,产品稳定性好。行业地位有助于零部件的供应。金风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收购海外企业,打入德国市场。风电场开发业务既增加了利润来源,又促进了设备销售。
光伏产业报告范文3
一、埋头苦干,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2011年,全市工信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主要成效表现在:
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79.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2亿元,同比增长22.6%,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4倍,稳居全省第6位,比“十五”期末前移3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58%,比“十五”期末提高2.68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0.8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84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7.7%。
2、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77.2亿元,同比增长48.54%,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6.8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利税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01.3%,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11倍,增幅高于全省48.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实现税金过3000万元的企业27户,同比净增13户,为我市成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100亿元设区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3、园区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全市11个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36.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6.1倍,总量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46.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园区达到4个,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84亿元,列全省第7位,广丰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6亿元,列全省第9位,横峰、玉山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34.7亿元、101.1亿元;上缴税金总额45.7亿元,总量比“十五”期末增长4倍,稳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48.7%,截止去年底,全市园区累计投产企业户数886户,同比增加14户;累计从业人员16.96万人,同比增长19.4%。工业园区日益成为我市主攻工业的主平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4、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4.9%。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2.6%;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4.1亿元,占比重13.9%;机电光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占比重10.5%;新型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92.6亿元,占比重7.9%。
5、工业企业规模日益壮大。截止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1户,同比净增15户,比“十五”期末净增382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31户,同比净增58户,比“十五”期末净增198户;超5亿元48户,同比净增21户;超10亿元20户,同比净增15户;超20亿元5户,同比净增3户;超30亿元2户;超50亿元1户,即晶科能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8亿元,是工业发展史上首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的企业。
6、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加快。截止去年底,全市80%以上规模企业接上宽带,一些骨干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有的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两化融合”已初显端倪。政务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得到升级,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上线运行,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为民服务信息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社会应用成效明显,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86万部,互联网用户数22.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35万户。2011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9.83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79亿元,分别增长8%、10%;电信业务实缴税金1.99亿元,邮政业务实缴税金232万元,分别增长15%、2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强化、六个着力”:
1、强化环境建设,着力营造主攻工业氛围。
一是实施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始终把主攻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位推进,亲自研究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去年9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现场推进会,大造了声势,营造了氛围,全市上下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劲头更大、氛围更浓。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市政府出台了《市工业三年强攻实施意见(2011-2012年)》,吹响了工业三年强攻的号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了2000万元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开展了“先进工业园区”、“工业十强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市、区)”和“企业上台阶奖”考评工作,并对获奖单位和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工信委在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考评中列综合类28个部门的第5名;强化对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未开工企业和增长点的调度监测分析;在全省率先创办工业报—《日报·工业新闻》,累计编辑出版78期,为主攻工业摇旗呐喊,营造了浓厚的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舆论氛围。
2、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培植工业经济增量。
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库,坚持动态管理,适时对所储备的重大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对列入重大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申报和招商推介,对条件成熟的项目予以优先实施。
二是狠抓主导产业招商。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机制,重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进了一批产业配套大项目,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全市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05.12亿元,同比增长24.7%。
三是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市政府每两个月直接调度一次。对投资10亿元以下的项目,市工信委每月列入正常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投资5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推进会”,为一批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了用地、供电、立项、环评、安评等方面的问题。全市列入重点调度的投资过亿元重大工业项目110个,总投资429亿元,全部建成达产达标后,预计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135亿元、利税106亿元。其中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有20个。2011年110个项目完成投资12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5.5亿元。特别是去年11月晶科能源新投130亿元扩建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开工,预计到2014年项目达产达标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去年9月,博能客厂车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研发生产纯电动车、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专用改装车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投产达标将大大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
3、强化园区建设,着力做优工业发展平台。
一是提高集约化率。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园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63.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8.16%;注重提高项目投资额度、投资强度、投资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71.2万元/亩,同比净增16万元/亩,其中横峰、广丰工业园区分别为118万元/亩、105万元/亩。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9.3万元/亩;实行“腾笼换鸟”,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横峰县置换了10家产能落后的小企业,腾出200余亩土地用于支持和丰铜业发展。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各园区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产业定位,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光一机电”(光伏、光学和机电)产业占全区的比重达75%;广丰工业园区黑滑石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横峰工业园区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占全园区的比重达90%以上;玉山工业园区轴承机械产业列为省年度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弋阳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占园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0%;鄱阳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绿色新能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五金机械电子四大特色产业。
三是发展低碳工业。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目前我市共6个园区被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2011年新增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区4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单位。横峰工业园区又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促进园区企业节能。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1.35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9.62%。余热发电用电量2.77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达5.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台了《关于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并提前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关停建材行业18条机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9万吨;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使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15家小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停,对未经环保审批、未建污染治理设施擅自建设或投产的9家违法造纸企业责令其停产,共淘汰落后产能25万吨。代表省政府接受国务院淘汰落后产能检查组检查,受到好评。
4、强化产业升级,着力做大工业发展支柱。
一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为主、铅锌冶炼加工和黄金采选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20户工业企业中有14户是有色金属企业;机电光学产业初步形成了光学、客车制造及汽摩配、轴承和标准件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以凤凰光学为龙头的光学行业聚集了200多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元件制造基地,凤凰光学的光学元件产能稳居中国第一位、世界前三位;新型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全市完成水泥产量1058.77万吨,同比增长12.36%。
二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前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光伏为主,锂电池、LED、风电设备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等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产业体系,其中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了晶硅料单、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列全省第2位;着手谋划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已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5、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做强工业发展主体。
一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帮助3家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家通过省级认定,2家通过市级认定。帮助1家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市级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2.8%。
二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银企合作。5月份举办了政银企融资现场对接活动,8家银行现场正式签约项目514个、签约资金83.5亿元,到年底各银行履约率达85%;加强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截止年底,全市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2家,为440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其中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经济技术开发区4户企业担保贷款1400万元;鼓励支持企业上市。晶科能源于去年5月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融资6870万美元,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我省第二家,金融危机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去年11月该企业增发融资1.26亿美元,这是自上市之后又一次成功的融资。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我市分别在市委党校举办1期、在南昌举办4期工业统计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无锡市举办了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办了市工业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年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工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6、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六位市领导为副组长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理顺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扩展信息服务覆盖面,拓宽信息业务。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升级改造了政务外网,依托政务网络建设了6个专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纵向联通,与国家、省纵向贯通,市级联网率达99%,县级联网率达96%,乡镇联网率达98%。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应用,德兴铜矿在全国首家引进了美国卡车计算机调度系统(DISPATCH),设备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增长,系统集成业也有新的突破。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制定了《2011年度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方案》,组织了全市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保证了全市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志们,回首2011年,我们心潮起伏,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的结果,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以及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受董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企业,向奋斗在工信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2011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企业规模偏小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工业缺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只有8.58%,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仅有晶科能源1家。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淘汰落后装备、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依然突出。四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信息应用技术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承前启后,抓好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十二五”是我市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全球产业分工日益深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齐头并进,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市内看,“十一五”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影响。规模企业认定标准由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给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不断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实现新跨越。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也是实施三年工业强攻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于为“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把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战略目标,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园区、产业、企业”为中心,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实现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力争达到310亿元,增长25%;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0亿元,增长35%;利税总额达到150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收入22亿元,邮政业务收入1.9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10万部,互联网用户数35万户。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六个主攻”:
(一)主攻“大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主攻的“三区”之一。我们将坚持决战园区不动摇,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0亿元。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铅山、万年、余干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年内力争过百亿园区达到7个。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大扩园强区力度。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使园区尽快融入城市空间布局。
促进园区集约发展。遵循“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明确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扩张和集聚;坚持集约用地,着力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强度、进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力争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亩。对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的土地坚决依法处置。
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把园区打造成低碳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大力实施“一大四小”工程,促进园区绿化建设。加强园区企业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已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横峰工业园区要再接再厉,打造示范榜样园区。广丰、万年、婺源、余干工业园等四个省级生态试点园区要加快生态园区建设步伐,早日步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行列。
(二)主攻“大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广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步伐,加速实现产业积聚化、企业集群化、产品链式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其支撑工业发展的能力。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策应、对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力度,重点发展光伏、锂电池、LED、生物质能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着重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广丰、经济开发区为组团的光伏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以鄱阳为基地的风能产业集聚区和以广丰中投、铅山金钢为龙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基地;强力推进博能客车厂与中科院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新突破。同时,积极谋划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编制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其快速成长、发展。此外,依托广丰丰富的黑滑石资源打造全国黑滑石产业基地;依托弋阳丰富的瓷石矿资源打造全省新型陶瓷产业基地。
(三)主攻“大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继续抓好国家和省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有望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现有重点企业,优先提供生产要素保障,让其领先快跑、做大做强。要确保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在实现超100亿元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同时,要像帮助招商企业一样来帮扶、关心本土企业的发展,促其逐步做大做强。
提升企业“四率”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四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
加强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加大与央企、省企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做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支持地方企业与央企、省企的对接、合作,利用其技术、管理、理念等优势,发展地方企业,实现“共赢”。
(四)主攻“大项目”,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在投资主体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台湾50强、境内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投资项目上,优先引进大项目、高附加值项目和产业延伸配套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推进。积极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重点推进晶科能源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和丰铜业10万吨电解铜,昂大公司1000万只铝合金汽车轮毂,黑马科技公司1828万包水晶钻石,韦伯尔铝业6万吨再生铝合金锭,伟克铜材扩建年产3万吨铜管,源鑫电器公司电器陶瓷生产,江铜银山矿日采选5000吨铜精矿技改等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培植一批工业增长点。同时,抓住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时机,谋划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性资金扶持。
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对已开工、已完成备案核准、已上报待批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全程跟踪调度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坚持和完善“四定两保”责任制,按照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的要求,落实项目帮扶责任,确保每个重大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产。
(五)主攻“大难题”,进一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加大工业信贷力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推动金融机构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或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搭建银企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银企互动的方式,继续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互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域外民营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来饶落户或建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六)主攻“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宽带传输网络,提高城市主干网络的传输能力和交换能力,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需要;完善以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为重点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扩大移动通信网覆盖范围和推进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光缆进村工程。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完善和推广应用公文传输系统、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提升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加强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的指导管理,完善信息公开等功能,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提高全市政府网站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选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切入点,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使全市园区形成集信息采集、分析、管理、服务和应用于一体,覆盖市、县、园区、企业并连通全省的数字化园区服务平台。
积极建设“智慧”。加强空间地理信息及其他应用数据的资源共享,加快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教育科技信息化、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城管”、“数字房产”、“数字水利”、“数字环保”、“数字交通”、“数字旅游”以及“金土”工程、“金保”工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等工程建设,使信息化服务惠及全市人民。大力推进全民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
抓好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坚持信息安全与信息化项目同步建设的原则,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病毒和网络攻击预警监测系统,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与评估,提高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手段,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三、优化环境,努力营造建设新兴工业强市的浓厚氛围
(一)优化政务环境。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市、县工信主管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工信委、统计局、中小企业局、园区管委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工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务必要认清肩负的历史重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为建设新兴工业强市建功立业。
(二)优化人才环境。注重工业干部的培养,建立健全工业管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引导和鼓励工业干部学工业、钻工业、懂工业,不断提高驾驭工业经济的本领和能力;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创办创业大学,实施与国内省内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将其办成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努力造就一批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和法制环境,使我市企业家不断健康成长、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优化舆论环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平台,加大工业和信息化宣传力度,宣传中央、省、市发展工业和信息化的政策、举措,宣传企业如何克服困难求发展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企业家的先进典型事例,为企业发展鼓劲、造势,为企业家撑腰、壮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浓厚舆论氛围。
光伏产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产业;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4-03
作者简介:殷贵林(1980-),男,重庆人,池州学院经贸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
(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后,给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早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借此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张建平(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可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并迫使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美国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口,获得更大收益。刘方斌(2009)认为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通过刻意提高碳关税等贸易关税和环境标准等非关税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市场,这实际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李静云(2009)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二)打造新型环保产业,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国均陷入经济衰退,为早日摆脱危机,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诸如新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新型环保产业无疑将成为全球未来的主导产业,美、欧借此积极打造新型环保产业,以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欧美经济体为了加速从危机中恢复,难以依赖传统行业加以推动,因而需要打造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是最佳选择,而碳关税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秦毅(2009)认为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借碳关税之名,一方面,可以完成美国国内碳排放产业革命,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规则缔造者和定价权控制者。陈晓晨(2009)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
三、碳关税的本质
对于碳关税的本质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该举措是美、欧借环境保护之名,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张建平(2009)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新的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李北陵(2009)认为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反而会在事实上增加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产生直接冲突。苏南(2009)认为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崔凡(2009)认为各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已被悄无声息地推到前台,其中就包括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逻辑是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由于在本国生产时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认为其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白明(2010)认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王海宁(2009)认为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吴力波(2009)认为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美国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国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四、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严重阻碍我国对外出口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两个最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相关产品开征碳关税,将无疑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欧美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相关产品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可能下滑21%,这对我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巨大打击。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相关产业将受沉重打击
一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此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美、欧不断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欧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张业军、王海宁等(2009)认为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将会对我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征收碳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刘方斌(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而言,总体的效果是弊大于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
(三)严重影响国内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随之就业压力变大,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遭受打击,将造成制造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将会相应减少生产。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黄应来、黄颖川(2009)认为碳关税的征收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将极大地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国内就业。这一点可以从欧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大量产业工人失业中得到印证。
五、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没有出路。无论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李伟(2009)认为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在反对霸权行径的同时,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所以,为了把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二)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应对碳关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取得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李佳鹏(2009)认为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通过国际协调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权益。
(三)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争取国际舆论
从一国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的重化工业阶段就是以生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品为主要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也曾经历过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刚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李静云(2009)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认清国家间“发展不同代”的事实,以发达国家现有的低碳经济水平作为标尺,衡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实际成效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六、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的竞争,欲以环保之名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碳关税即是其中之一。虽然碳关税尚未尘埃落定,2020年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否实际征收,征收的幅度和范围究竟有多大均不可知,但是这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一旦实际征收,对我国经济无疑将带来沉重打击,届时会连带出现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部分高能耗产业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如碳关税等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应提前谋划、提前应对,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到国际贸易谈判,各方面的措施一定要制定详细,避免仓促应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晨.碳关税:中国如何应对?[N].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5(A13).
[2]沈晓悦.怎样应对碳关税?[N].中国环境报,2009-08-27(2).
[3]张建平.撕开碳关税华丽的外衣[N].中国能源报,2009-07-13(A01).
[4]李北陵.从贸易保护看碳关税征收[N].中国工业报,2009-07-13(A02).
[5]张业军,吕勇.碳关税传导效应或冲击中国制造业[N].中国经营报,2009-07-13(B06).
[6]刘丽娜.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N].中国国门时报,2010-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