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1
一、主要工作
(一)全面完成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县全面完成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并于**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荣获优秀等次。
(二)抓好2**年贫困村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去年**2月底自治区下达我县**年度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个,其中村屯道路**条2**公里、人畜饮水工程**处,总投资25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万元、自筹资金9**.**万元。项目于元月动工建设,至**月底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县级验收。
(三)认真组织实施2**9年上半年项目
1、村屯道路及人饮工程项目。5月底,自治区下达我县基础设施**个,其中村屯道路**条**公里、人畜饮水工程**处,总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现已完成项目测量设计,公示公告工作已完成,待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
2、沼气池建设项目。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县贫困村沼气池建设**5座,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已将任务分解到各镇(乡)。据统计,已动工**座,完成投资**万元,力争**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3、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自治区共下达我县培训资金**万元,培训任务**人次。我办分别与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劳动局、县林业局联合举办各类农村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人次,共投资经费**万元;计划**月份再举办**期培训班,培训**人次,投资**万元。
4、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5**人,培训经费**2万元。培训工作由培训基地 ----县职业校技术学校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5、扶贫到户贷款项目。今年我县共争取扶贫贷款**万元,共贴息**5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目前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中。
(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办引进福建客商投资25**万元在**镇**村创办**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投产后年实现产值**万元,年创税利**万元,同时可安排2**名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
(五)抓好外资扶贫项目建设。积极与世界宣明会援建的**乡**村委卫生室建设和**村委洞村屯人畜饮水项目建设,两个项目共投资**万元。
(六)抓好联系点工作。深入联系点——**镇保应村开展工作,协助抓好植树造林和“五个一”工程建设。
二、存在问题
1、扶贫项目资金矛盾突出。一是扶贫资金难以满足我县贫困村实施项目所需的资金。二是项目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规模质量和速度效益。
2、项目后续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村屯道路及人畜饮水工程建成后管护机制不健全,影响了项目效益的长期发挥。
三、下步工作计划
1、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搞好项目库的建设。认真抓好2**9年第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项目实施加强管理、质量监督及检查,确保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积极做好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工作。
2、抓好以优良品种桑和良种木薯种植为主的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及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3、认真实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努力探索一条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用工企业共同搞好转移就业培训的路子。
4、抓好扶贫到户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向上争取扶贫贴息贷款扶持我县扶贫龙头企业。
5、严格按照财政报账制的规定,管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2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终工作开展的情况
1、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10户陕南移民分散安置及32户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的审计手续及后期管理,安置点农户现已入住。通过部门项目的实施,项目村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32户127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抗旱救灾工作夯实基础;同时,加强与上级对接沟通,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经过积极争取,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实施中。
2、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明确目标,创新小额信贷工作机制,健全制度,积极申报小额贴息到户贷款,精心做好2013年度政府贴息到户贷款的申报,使我镇的小额信贷工作在有了新亮点。二健全工作制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兼工作站长,财政所,扶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三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尽可能掌握各农户的家庭人员,收入及贷款用途等情况,排除属于民政救济和低保、信誉不好的农户;四是严格审批,快速有效做好政府贴息到户贷款发放工作。五是突出重点,以有发展前景的村组为契机,树立建设好扶贫到户贷款示范村。
3、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劳务输出奠定基础。2013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次。争取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已组织完成引导性培训12期1500人次。
4、社会挂钩扶贫不断深入,“大扶贫”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是各级挂钩扶贫单位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今年,我镇共有8家县级单位参加挂钩扶贫联系我镇贫困地区挂钩扶贫工作。一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和领导积极为贫困村出谋划策,向贫困地区捐赠款物,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项目。通过协调,促进了我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5、“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并组织群众实施。通过广泛调研,实地查看,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充分尊重贫困村群众的真实意愿,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办将针对不同贫困村类型,采取不同的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在今后工作中,将重点推进以下四大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是计划在全镇完成整村推进项目,在帮助群众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在产业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质食用菌种植60万筒,创收280万元,中药材种植200亩,乌鸡养殖510户26500只。完成了10户陕南移民分散安置任务;三是争取加大实施陕南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0户;四是完成贫困地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50人,技能性培训130人。
6、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坚持专户运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严格按省、市、县批复的项目组织实施,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到项目,按项目实施进度核拔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
7、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按县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切实抓好核桃、乌鸡、中药材扶贫挂点联系工作,挂点联系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普法与依法治理、平安单位创建、维稳、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落实。二是建立工作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村组明确到项目,考核到个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镇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了挂钩扶贫工作机制,把挂钩扶贫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全面推行贫困村首扶制度,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收缩战线、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切实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的工作要求,瞄准贫困村组和贫困自然村,以贫困农户为扶持对象,把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安排在最贫困的村,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严格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效益为着力点,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是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二是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在项目村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公示牌,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性质、资金额度等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现象,确保了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项目上。三是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和县级回补报帐制,严防出现资金滞留、挪用、虚列支出现象,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四是实行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廉政合同“双合同”管理制度。五是实行项目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组织人员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项目建设结束后,实行县、镇、村三级竣工验收制度。逐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七是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建后管理制度,保证了项目效益。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通过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科技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挂钩等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明显提升。四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一年来,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了26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全年计划数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镇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遇到自然灾害时返贫率高,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调查测算,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57%。三是群众广泛参与的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参与实施项目、参与监督管理项目。五是资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由于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帮扶贫困村的难度较大,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扶贫项目的亮点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显。
三、下步主要工作计划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3
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黄圩镇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镇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全镇25所中小学教学设施极其简陋,近一半校舍为危房,许多适龄儿童迫于家境贫困而辍学。
理思路 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黄圩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黄圩3万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1995年,由省国信集团组成的驻黄圩进行挂钩帮扶的工作队员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黄圩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乡镇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无偿资金有偿使用,除了对改水、铺路、草危房改造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采取无偿投入外,对经济发展项目大多采取抵押担保贷款的形式投入。实践证明,无偿资金有偿使用的资金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将扶贫资金用于再投放,扩大扶持面,提高资金利用率,又减少部分村、户过于依赖扶持的现象;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有奖扶持,项目补贴,对困难村、户自身积极发展致富项目的实施“奖励+补贴”的办法,多上项目的多奖多补,少上或不上的,少奖少补或不奖不补,对讲信誉守信用的村、户,逐步提高奖励额度和补贴比例。这种用市场经济理念进行帮扶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两年的扶贫,基本实现了村村脱贫的目标。
1998年根据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民办实事上。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黄圩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甘泉工程来构筑黄圩村通道路、教育、草危房改造、降氟改水的主骨架,使黄圩经济再次实现历史的大跨越,开创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 情暖百姓心
14.9千米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也是阻碍黄圩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彻底改变黄圩镇交通落后的面貌,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员深入乡村,走进农户,调查情况,了解哪条路需修,哪条路要建,据此而形成的一份份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接连不断地送到后方单位领导的手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扶贫修路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到黄圩,这些扶贫款,款款情深,流淌着帮扶单位对老区的一片深情,黄圩镇三万多干群将感激化为热情,在全镇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军修路忙的“大会战”,通过两年的努力,黄圩镇全镇24个村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落后的状况。据统计,1998年至今,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为黄圩镇铺设砂石路60公里,混凝土路面47公里,从根本上改善了黄圩镇落后的交通状况。
实施“希望工程”,为黄圩的明天铺起了希望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黄圩要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黄圩中小学教育设施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中小学校舍60%已成为危房,这不仅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学习,还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队员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后方单位领导作了汇报,作为在黄圩定点帮扶的省国信集团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时刻牵挂着黄圩,公司专门拔出资金用于黄圩镇改造中小学校舍,为中小学添置办公设备,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总经理赵国桢、副总理徐祖坚、蒋旭升等主要领导多次亲临黄圩视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工作队员的努力下,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扶贫资金180万元,兴建了黄圩中学教学楼和操场、报廊等附属设施,兴建了湾圩小学教学楼、改造了龙马、大拐、高庄、仇堆等5所小学,同时,国信集团还向黄圩中小学捐赠累计价值50万元的电化教育设备及其教学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省国信集团工作队员的心声。进驻黄圩几年来,国信集团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先后为黄圩失学儿童捐款捐物15次,累计捐款近80万元,先后资助特困生733人,使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1995年以来,省国信集团扶促工作队在按计划实施安居工程、甘泉工程等几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同时,还结合实际及时调拔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000年8月30日一场暴雨给响水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特大灾情牵动着国信集团领导和员工们的心,公司副经理徐祖坚、袁裕法和黄圩工作组长李小石在第一时间水中驱车赶到黄圩,与黄圩人民并肩作战。公司董事会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在扶促资金外为黄圩追加50万元救灾款项、捐赠40万元救灾物资等决定,并在洪水稍退后将救灾款物送到灾区,及时地帮助黄圩人民渡过难关。
调结构 铺就小康路
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制约了农民致富。1995年,省国信集团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抓“双增”,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变粮棉二元结构为粮、棉、菜、经四元结构,加快发展多种经营,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南藕、北林、中间桑”的格局,帮扶黄圩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主导产品的培植,以农民联办、村户联办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并驾齐驱的强劲发展态势,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4000立方米木材、浅水藕、蚕茧等加工企业的引进,给黄圩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至目前,黄圩已初步形成了林业、浅水藕、蚕桑为三大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4
地处三市五县交界之处的响水县黄圩镇,曾经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地方。过去有民谣称:“小小张黄六,直通华东局”。这里的“黄”即指黄圩,贫困程度可见一斑。全镇原有24个行政村,1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719人,耕地面积56603亩。1994年底,黄圩镇财政收入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国内生产总值4580万元,全镇瓦房率不足30%,一半以上的农户住着低矮破漏的草房,全镇90%的村民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河水,肝炎、肠道传染疾病发病率较高,农民以玉米、山芋等粗杂粮为主食,生活相当贫苦。
由于经济落后,财力匮乏,黄圩镇基础设施及教育发展极为落后,全镇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晴天车子一过,黄尘滚滚,后车观前车,黑车转眼成了黄车;雨天土路则成了泥浆路,车子进得去出不来。全镇25所中小学教学设施极其简陋,近一半校舍为危房,许多适龄儿童迫于家境贫困而辍学。
1995年省国信集团进驻黄圩开展扶促工作。十年来,在黄圩先后派驻8名厅处、级扶贫干部,累计在黄圩投入扶促资金近1000万元,办实事200多件,领导现场办公100多人次。十年来,在扶促队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黄圩镇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截止2004年11月,黄圩镇已经完成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84元,国内生产总值18641万元。
理思路 深情绘蓝图
“晴天白苍苍,雨天水汪汪”,面对黄圩这片贫瘠的土地,面对黄圩3万多干群满怀希望的目光,1995年,由省国信集团组成的驻黄圩进行挂钩帮扶的工作队员明确表态,“不脱贫不脱钩,不达小康不撤兵”,他们来到黄圩刚放下行里,就一头扎进乡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农民现状,及时掌握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计划。在工作重点上,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请本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从而激发干群致力致富的内在活力;在资金投向上,坚持效益优行、择优扶持,不搞“天女撒花”,无论是乡镇主导产业还是一般产业,不论是社会事业项目,还是经济发展项目,只要当地干群自身有积极性,项目有效益,有市场的,就尽力帮扶;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无偿资金有偿使用,除了对改水、铺路、草危房改造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采取无偿投入外,对经济发展项目大多采取抵押担保贷款的形式投入。实践证明,无偿资金有偿使用的资金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将扶贫资金用于再投放,扩大扶持面,提高资金利用率,又减少部分村、户过于依赖扶持的现象;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有奖扶持,项目补贴,对困难村、户自身积极发展致富项目的实施“奖励+补贴”的办法,多上项目的多奖多补,少上或不上的,少奖少补或不奖不补,对讲信誉守信用的村、户,逐步提高奖励额度和补贴比例。这种用市场经济理念进行帮扶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意识,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通过两年的扶贫,基本实现了村村脱贫的目标。
1998年根据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围绕三年达小康的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为民办实事上。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次论证后,认为要让黄圩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采取强根固本的方法,决定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希望工程、安居工程、甘泉工程来构筑黄圩村通道路、教育、草危房改造、降氟改水的主骨架,使黄圩经济再次实现历史的大跨越,开创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办实事 情暖百姓心
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夯实了脱贫致富基础。农业生产设施的落后,是导致农业生产乃至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几年来,省国信集团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小康进程的基础性工作。在水利建设中,认真贯彻“防洪保安为主,洪涝旱渍兼治”的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防洪保安工程、农业节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村通公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98年至2003年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新建防渗渠14.9千米,新建、维修涵洞411座、电灌站76座,农桥27座,配套建筑物280座,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黄圩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也是阻碍黄圩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彻底改变黄圩镇交通落后的面貌,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员深入乡村,走进农户,调查情况,了解哪条路需修,哪条路要建,据此而形成的一份份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接连不断地送到后方单位领导的手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扶贫修路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到黄圩,这些扶贫款,款款情深,流淌着帮扶单位对老区的一片深情,黄圩镇三万多干群将感激化为热情,在全镇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千军万军修路忙的“大会战”,通过两年的努力,黄圩镇全镇24个村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落后的状况。据统计,1998年至今,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为黄圩镇铺设砂石路60公里,混凝土路面47公里,从根本上改善了黄圩镇落后的交通状况。
实施“希望工程”,为黄圩的明天铺起了希望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黄圩要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黄圩中小学教育设施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中小学校舍60%已成为危房,这不仅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学习,还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队员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后方单位领导作了汇报,作为在黄圩定点帮扶的省国信集团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时刻牵挂着黄圩,公司专门拔出资金用于黄圩镇改造中小学校舍,为中小学添置办公设备,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总经理赵国桢、副总理徐祖坚、蒋旭升等主要领导多次亲临黄圩视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工作队员的努力下,省国信集团先后为黄圩投入扶贫资金180万元,兴建了黄圩中学教学楼和操场、报廊等附属设施,兴建了湾圩小学教学楼、改造了龙马、大拐、高庄、仇堆等5所小学,同时,国信集团还向黄圩中小学捐赠累计价值50万元的电化教育设备及其教学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教育条件。
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是贫困地区儿童所面临的最残酷的一件事。工作组成员在协调资金改善黄圩办学条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公司副总理蒋旭升、戴平分别于1999年、2001年开始与黄圩镇双套村三组李春云的两个女儿刘妍、刘晗结对帮扶,几年来分别先后为两姐妹捐款2万多元,为两姐妹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证。今年两姐妹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信息工程学院、响水县一中。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省国信集团工作队员的心声。进驻黄圩几年来,国信集团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先后为黄圩失学儿童捐款捐物15次,累计捐款近80万元,先后资助特困生733人,使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实施“安居工程”,帮助贫困户圆了瓦房梦。草危房改造是一项安民工程、温暖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997年向全省发出了“不把草危房带入21世纪”的号召,这号召所形成的冲击波,很快惠及到黄圩这片广袤的田野。这是20世纪末扫除贫困地区草危房一场最后战役,这是贫困地区农民告别草危房的最后时刻。省国信集团驻黄圩扶贫工作队员们,视贫困户为自己的亲人,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体察民情,时刻把草危房改造挂在心上。1998年开始,省国信集团先后投入扶促资金90多万元资助650户特困户完成了草改瓦,为黄圩达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这些贫困人口圆了半个世纪的瓦房梦。
实施“甘泉工程”,让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人畜共饮一塘水,是1995年以前黄圩3万多群众无法摆脱的困境,肝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吃水问题一直是摆在黄圩镇3万多干群面前的急待解决的头等大事。1996年省国信集团驻黄圩工作在副总经理徐祖坚的带领下,深入农家调查研究后,制定改水方案,落实改水措施,1996年至2001年,仅五年时间,投入帮扶资金65万元,帮助黄圩镇打井6眼,使全镇3万多群众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而彻底解决了黄圩群众吃水难问题,使全镇自来水覆盖率达98.8%,使黄圩在全县率先完成农村改水任务。
1995年以来,省国信集团扶促工作队在按计划实施安居工程、甘泉工程等几大工程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同时,还结合实际及时调拔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000年8月30日一场暴雨给响水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特大灾情牵动着国信集团领导和员工们的心,公司副经理徐祖坚、袁裕法和黄圩工作组长李小石在第一时间水中驱车赶到黄圩,与黄圩人民并肩作战。公司董事会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在扶促资金外为黄圩追加50万元救灾款项、捐赠40万元救灾物资等决定,并在洪水稍退后将救灾款物送到灾区,及时地帮助黄圩人民渡过难关。
调结构 铺就小康路
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制约了农民致富。1995年,省国信集团驻黄圩扶促工作队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抓“双增”,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变粮棉二元结构为粮、棉、菜、经四元结构,加快发展多种经营,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南藕、北林、中间桑”的格局,帮扶黄圩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加快主导产品的培植,以农民联办、村户联办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并驾齐驱的强劲发展态势,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林业是黄圩镇农民增收的一个传统产业,为了调动农民植树的积极性,1998年,扶促队员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后,从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引导原小圩村周礼祥、蔡窑村蔡安龙等农民利用本地木材资源优势,先后创办了振亚木业有限公司、朝阳木业等木业加工企业12家,2000年投入50万元扶促资金帮助振亚木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改扩能,使其实现年产木材板皮4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同时,还为黄圩引进总投资350万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的以家具出口日本的金森木业有限公司。木板加工企业的兴起,促进了黄圩镇林业产业化发展,到目前为止,黄圩镇已成片造林3.12万亩,四旁植树350万株,基本实现了宜林则林的目标。
浅水藕种植也是黄圩镇农民的传统产业,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当地浅水藕市场饱和,最低时藕价仅有0.2—0.3元/斤,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藕的积极性,扶促队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1年,扶促队组织黄圩镇相关人员去宝应、山东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后认为,要想浅水藕种植这项传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必须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以企业兴产、以产业富民,2001年至2003年,工作队员与黄圩镇领导通过努力,先后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左右,年产藕片5000吨左右,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左右的江源食品有限公司、东盛食品有限公司、香荷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浅水藕加工企业。2003年春国信集团又投资50多万元帮助江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二期扩建,扩大其生产规模。浅水藕加工企业的引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卖藕难、藕价低的难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藕的积极性,推动了黄圩镇浅水藕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至目前为止,黄圩镇浅水藕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
黄圩镇地处废黄河故道,栽桑养蚕有着许多有利条件,扶促队进驻黄圩后,特别是省国信集团扶促队员进驻黄圩后,一方面,向群众广泛宣传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机遇,积极引导农民扩大桑园栽植面积,走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另一方面,帮助黄圩引进了浙江客商陈阿兴创办了以蚕茧加工为主的“中兴丝业有限公司”,2001年又从扶贫资金中拿出50万元帮助中兴丝业有限公司完成技术改造,新上两组自动缫丝生产线,从而使该公司实现年产白厂丝100吨,销售收入达2500万元,解决了蚕农销售难的问题。至目前为止,黄圩镇栽植桑园1.5万亩。
木材、浅水藕、蚕茧等加工企业的引进,给黄圩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至目前,黄圩已初步形成了林业、浅水藕、蚕桑为三大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真情铺就小康路,云梯关下铭刻不朽丰碑。十年来,省国信集团为黄圩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黄圩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今天的黄圩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向小康路上大踏步迈进。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5
2020年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活力泾县、品质泾县、魅力泾县、幸福泾县”的工作目标和实施“五大会战”的要求,以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抓手,统筹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突出项目带动,着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县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项目的申报或实施工作,切实加强以水毁修复、小型水库灌区渠系配套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全县水利建设总体水平。
1.着力开展青弋江治理生态修复工程。2020年完成泾县青弋江治理生态修复工程(上坊高铁桥至浒玺段)初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2.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进度。2020年计划完成汀溪河蔡村段河道治理项目、幕溪河晏公段河道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孤峰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及项目验收工作。同时启动徽水河大康段整治工程建设。建设完成汀溪河蔡村下游段工程,完成扬子鳄栖息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程岩潭五星河河道清淤堤防建设项目建设。做好秦坑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3.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2020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以贫困村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同时,统筹兼顾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加强和乡镇自来水厂的密切联系,确保农村饮水水质符合要求,供水得到保障。同时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大排查工作的整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4.加快推进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完成2019年昌桥乡新垅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20年计划完成该项目竣工验收。2020年漕溪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项目招标等前期工作并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
5.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2020年汛前完成蔡村镇前胡水库、茂林镇朱冲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东风、双坑、石龙头等3座水库降等和安冲水库加固工程建设。投资844万元我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改造提升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2020年汛前基本投入使用,同时按照要求对全县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建设全覆盖。
(二)突出防控结合,全力确保防汛安全抗旱有力
2020年将进一步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修订应急预案,完善台账;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水库、山塘及涉河在建工程的巡查,确保底数清晰整改到位;同时规范阵地建设,畅通会商系统,完备物资,强化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做好汛期的防汛调度工作,加强与大唐电站、青弋江灌区管理处和水文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防洪调汛会商联动机制;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及时掌控安全隐患,确保度汛安全;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做好汛期防汛工作的同时,分析研判天气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为抗旱工作打好基础。
(三)突出监督执法,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与案件查处及水事纠纷调解,大力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和发展环境。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以规范管理、查处水事案件为重点,抓好水政执法管理,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取水、违法设障等涉水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自备水源企业用水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水法律法规、水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四)突出履职尽责,扎实做好河长制工作
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6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全年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43个村,总投入达5815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3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18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05万元实施187个村,市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实施36个村,区县筹集财政资金290万元实施20个村。截止11月底,省级第一批50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135个村、市县筹集资金实施的56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70,省年底追加的2个重点扶持村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预计今年24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项目区新建和维修公路40条168km,桥涵52座,人马驿道9条25km;建成输电线路49件125km,配套变压器34台;建成三面光水沟27件101km,人畜饮水管道119件542km,水塘(池、窖)550个8155m3;新建沼气池340口,节柴灶191眼;发展经济林果1.5万亩,特色作物1.16万亩。引进推广优质种畜禽1.26万头(匹、只)。开展科技培训267期1.16万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使13410户56031人受益,新增灌溉面积2202亩,改善灌溉面积11610亩,新增基本农田地3220亩,解决1.9万人、4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005户4169人用电、521户2287人的生活能源,820户3450人通路困难。项目区贫困群众新增粮食361万kg,农民人均增收191元。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一是在三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年度1200人的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年度市级、宁蒗、永胜3个基地将培训2200人,每人补助800元,共投入财政资金176万元。目前**年度培训正在进行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其中:每个基地6万元,奖补经费2万元,为三个基地开展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确保了培训质量。经过基地培训并取得技能证外出就业人员,月收入大多在1**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梦。二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引导性培训计划5**人,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宁蒗县2**人、40万元,永胜县3**人、60万元。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输出就业工作,两个县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将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今年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7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一是发放小额信贷9**万元,覆盖381个村委会、8113户33309人,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7.2万亩,养殖业4.6万头,扶持加工业24个。二是投放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项目4个共8**万元,1**万元以下项目6个共2500万元),集中扶持了××三川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红土地天然植物油开发有限公司、宁蒗女儿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玉龙县拉市万强综合经营部、华坪县升华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华坪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永胜滇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益多乳业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继续积极稳妥的抓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发放村级互助资金200万元。其中:永胜100万元,在4个乡7个村小组实施;华坪100万元,在2个乡10个村小组实施。通过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方式,增加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年度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为350万元,项目批复后,将实施鲁甸乡中药材产业扶贫、宁蒗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6个项目。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一是切实抓好**年度1200人易地开发扶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贫项目的扫尾工作和验收。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年2**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开发项目2**人,财政扶贫资金1**万元。其中:其中:宁蒗县1**人500万元,永胜县175人87.5万元,玉龙县230人115万元,华坪县445人222.5万元,古城区150人75万元。各区县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完成。项目实施结束后,将建成安居房400套3.3万m2;新建公路3条2.8km,维修公路8条29km;人畜饮水工程22件,饮水管道40km,配套水池26个248m3;建成输电线路10件17km;建成基本农田3100亩;新建节柴灶251眼;发展经济林果1600亩;举办科技培训20期1500人次。易地安置的2**人年总收入可达3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实现1300元,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及时与各挂钩扶贫单位签订了挂钩扶贫责任书。中央、省级机关10个部门继续挂钩3个重点县,全市102个市级单位、390个区县单位挂钩帮扶到村。今年全市社会扶贫投入1159万元。其中,市级各部门挂钩配套159万元;其他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约7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项目10个,投入300万元。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解决了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帮助贫困地区增强了发展能力。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年,省级财政投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资金100万元(古城、华坪各50万元),县级配套1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28.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85万元,社会帮扶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3万元(从小额信贷资金中安排),总共投入624.5万元。分别在古城区金山乡贵峰村、华坪县中心镇龙洞唐家营实施。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1.金山乡项目将建设“开南研习所”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安居房5户,沼气池50口,公路10公里,发展经济林果1500亩,科技培训12期600人次,项目建成后覆盖老区1962户农户8007人;2.龙洞村唐家营项目,将种植核桃500亩,改建公路1件1.5km,建人畜饮水工程管道6km、5m3水窖40口,建陈列室1个,砖混结构学校一所,房屋改造29户、新建安居房4户,沼气池15口,改厕、改厩33户,标志碑1块,小额信贷51户。建成后使唐家营片区2个村民小组共51户224人基本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今年,我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总投资74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0万元,地方配套整合资金6822.8万元,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实施时间从**年4月至2011年4月。目前,省财政已下达资金300万元。市县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组织力量编制上报规划,严格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开展:睦科至松坪沥青硬化路面工程全线施工;完成生态树种植任务;永红、米厘和撒坝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睦科至松坪35kv并网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并完成了变电站选址征地工作;完成四个村委会70km人饮管线的铺设及部分配套水池建设;完成2**0亩核桃种植打塘工作;完成花椒种植的地块落实,正组织群众进行栽种;种植魔芋1514亩;完成中药材种植2017亩;建成生猪养殖合作社;松坪乡生态鸡示范养殖场,完成三通一平和主体房屋建设等工程;圆满完成1161户村村通电视播放器农户接收器安装工作;沼气池建设已全面动工。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松坪乡经济社会将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
(八)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年度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200户,每户补助6**元。其中,宁蒗、永胜各100户6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九)加大扶贫宣传和统计力度,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宣传了扶贫开发成绩,报道了扶贫先进经验,树立了扶贫先进典型,反映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确保扶贫宣传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富有时效性。全年由市、县电视台播出扶贫开发新闻、专题9次,编撰××扶贫开发信息16期,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投稿并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1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扶贫宣传工作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
同时,继续开展好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监测统计、贫困村监测统计、灾情统计等统计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机遇,注重思想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重视检查剖析,找准并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全办干部职工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领导班子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束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强化了监督管理。
四是严格开展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树立了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严格按要求开展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全年公示、通报有关事项20余条。
五是按要求开展了纠风工作,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严格监管,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参加了政风行风热线,认真解答了群众提出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及时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办主任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和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市今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加快扶贫进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强化管理,实行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签订了**年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与市直挂钩扶贫牵头单位签订了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扶贫项目和挂钩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各区县扶贫办领导分工落实到乡镇或项目上,做到件件项目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我办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制度,严格实施《××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市扶贫安居工程管理办法》等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就位资金。县、乡都设立了扶贫专户,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加强扶贫资金的中期管理,保证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认真执行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完成后,协调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对扶贫项目和资金分配计划、项目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都进行公告公示。项目实施竣工后又在项目实施地建永久性标志牌,标示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效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与市财政、各区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的沟通,对各区、县在资金拨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协调,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就位和专款专用。
(四)以思路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树立大扶贫理念,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以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项目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逐村逐乡推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扶贫思路、扶贫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年国家已将扶贫标准调整为1196元,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低保政策。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绝大部分贫困村生存现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在扶贫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的前提下,要实现到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投入的力度与扶贫任务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扶贫开发的总体需求差距太大,要真正实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自我发展一个村”的目标,投资标准明显偏低,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是返贫现象突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已解决温饱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现象非常突出。
四是产业扶贫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
一、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还未根本打破,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支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依然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个别地方和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认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已缓解,大扶贫格局已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已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已不太重要。有少数干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四、**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根据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
**年全市计划实施整村推进250个村,其中:积极争取省级整村推进计划200个村,市、县安排实施50个村。一要尽早做好村级规划,编制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围绕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的综合效益,打牢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经济发展两个基础。
(二)加大力度,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
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形势好转的良机,充分发挥3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把开展对贫困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年3个基地计划培训2500人,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引导性培训5**人,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三)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