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减排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减排方式范文1
【关键词】 航运;碳减排;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0 引 言
随着海运减排日益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欧盟委员会声明称2013年将引入一项针对航运业的措施,用以监控、核查和报告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上述措施是建立未来可能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这些市场机制包括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对我国航运业来说,欧盟有一个类似的“豁免条款”,即我国若能在欧盟征收航海碳税之前先行设立自己国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则欧盟将不再把我国的航运业纳入欧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豁免条款”,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对不同市场措施的利弊进行研判,并考虑先在国内航运业内部试运行碳交易或碳税二者之中的一种模式。
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国务院近日提出:上海要找准国际产业发展新方向,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排头兵。因此,上海应不负期望,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航运碳减排的试点工作。
1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及其 减排趋势
据统计,世界贸易运输量的90%由航运业承担。截至目前,航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航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每年碳排放总量的3%~4%。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消耗万t油当量,占交通全部燃油消耗量的9%。国际海事组织(IMO)2009年的研究表明,2007年船运业排放的CO2达10.46,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3.3%(见图1),其中国际海运排放的CO2达8.70亿t,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2.7%。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至2020年,水运船舶排放的CO2量将在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增加75%,达每年亿t;2050年将会比2007年增加150%~250%,占届时全球范围内允许CO2排放量的12%~18%。如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船舶能源效率,将能够实现CO2排放量减少25%~75%。
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与海运贸易额密切相关。国际油船独立船舶所有人协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远洋航运和海运贸易的快速成长,增加了燃油消耗,进而增加了CO2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根据日本2008“冷冻地球”计划所设定的目标,要实现2050年CO2排放降低50%,单位货运周转量CO2排放应比目前标准降低85%。然而,按照现行增长趋势预测,2050年世界海运贸易额将比当前增加226%。
2 我国航运碳减排市场潜力和机遇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其航运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大陆地区各远洋船舶总载重吨在全球排名第四,为万t,占全球远洋船舶市场的8.9%;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为万t和万t,占全球远洋船舶市场的3.3%和2.8%。
从我国国内运输船舶数量来看,截至2011年,机动船和驳船共计艘,从1980年的万t净载重量增加到2011年的万t净载重量,增长了11.5倍。从目前我国内河船舶的发展趋势来看,淘汰旧船、老船、高能耗船,增加和建设大吨位船舶是必然趋势。这些都是未来航运碳减排市场的潜力所在。
交通运输部了《“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指出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其中远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以上;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以上,其中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以上。
由于水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其低成本的优势一直为各国政府所推崇。随着2013年我国大部制改革和大交通运输部的组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结构性变化将提高水运的比重。
我国已把开展碳交易试点作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点工作。此次启动涉及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的探索。
从时间上看,我国将在2015年建立全国性的碳减排市场,如图2所示;从推广地区来看,从核心减排区到预备减排区,再到经济欠发达区,如图3所示。
3 建立上海航运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议
作为经国家发改委确认的全国第一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上海市应主动顺应国际主流趋势,运用市场机制,在全国第一个推进航运节能减排,利用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积极推进交易平台及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机制的创新,为建立全国航运碳排放交易市场创造条件。
航运碳排放交易的实施需要苛刻的基础条件,如制定上海市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建立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或者明确的信用减排制度等。航运碳排放交易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硬件技术和软件管理作为支撑条件。
3.1 确定航运碳减排的范围
航运碳减排交易的基础条件包括边界确定、核算方法、量化办法、数据获取方法、相关参数确定、监测方法、监测计划和监测实施要求等。
3.2 对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总量控制与航运碳排放交易是互为表里的依存关系,总量体现了环境目标,而交易体现了效率目标。一体化的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体系必须以总量控制为核心,以航运碳排放交易为实施手段,以管制手段为保障,形成行政管制与经济刺激并存的政策体系。因此,航运碳排放交易必须以总量控制为前提。首先,通过总量控制来明确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环境资源具备成为经济物品的基本条件;其次,通过总量控制来明确企业允许使用的环境资源额度,从而为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条件。许可的排放总量规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根据美国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的经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活力的、可持续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许可的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常需要在400万t或者400万个排放配额以上。
3.3 建立公平、公正的总量分配体系
排污指标分配为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一级市场,其政策目标是落实排放总量目标,公平地分配初始排污权,建立政府主导的一级排放市场,即所谓的基于公平目标的排污指标一级市场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主体是政府和排污者,且由政府主导。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指标分配的公平问题,政府需要基于公平、公正原则制定统一的总量指标分配方法,以保障减排任务具体落实到源,为企业遵纪守法、落实减排责任提供公平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形成具有活力的二级市场的基本条件。
3.4 具有明晰的污染源排放清单
从航运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数据交换系统来看,污染源排放清单,即污染排放基础数据库,是实施指标分配、航运碳排放交易和排放监管的中心枢纽。由此可见,基础数据系统是总量控制和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的基础。排放源所涉及的数据项的多少,数据的准确性、精确度、完整性及代表性,直接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方案的质量。因此,详细而准确的污染源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污染源调查工作。实际上,根据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碳排放交易下的总量控制就是有限污染排放源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
3.5 具备准确连续计量的监督条件
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以准确计量排放量作为实施的基础条件,原因是每单位指标都有其经济价值,排放量核定的准确性代表着资金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准确计量排放量,势必导致交易市场的失灵甚至丧失,导致交易政策行同虚设,甚至导致交易腐败产生。反观排污收费或排污税等政策,虽然污染排放计量不够精确时对税收总量会有影响,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这项政策的有效性和对企业加强污染减排的激励性。因此,在衡量排污交易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是否适用时,决策者应该考虑在航运碳排放交易计划所覆盖的区域内,污染源排放量的计量数据是否足够准确和连续。
3.6 建立航运碳减排的两个市场
(1)基于公平目标的排污指标分配一级市场。排污指标分配为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一级市场,其政策目标是落实总量控制目标,合理设定“增量",公平地分配初始排污指标,建立政府主导的一级市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属于国家,从国家的角度讲,初始排污指标的出让应该体现权益,应该获得资源权益金或者出让金;对企业来说,初始排污指标的获得则应该缴纳资源租金。这就是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的一级市场。从一级市场的运行模式来看,一级市场的分配主体是行使政府职责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方式上,考虑到环境容量的地区性差异,应采取国家与地方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即环境保护部门与地方环保(厅)局一起代表政府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客体,新老企业应区别对待;在分配方法上,建议实行基于排放绩效的分配方法;在分配的时效设置上,考虑到操作性以及与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可以五年进行一次排污指标的分配;在资金管理上,有偿分配取得的资金可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统一管理,用于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减排技术等。
(2)基于效率目标的资源配置二级市场及交易机制。排污指标的自由贸易和流通是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二级市场,是提高排污指标一级市场分配效率、提高减排效率和降低污染减排全社会成本的重要措施。从二级市场的运行模式来看,二级市场的政策主体主要是污染物减排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在交易方式上,允许企事业单位在符合交易规范的前提下调查市场排放总量;在制订控制方案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污染源调查工作。此外,应建立健全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包括账户类型、账户管理、交易主体、结算和登记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蔡博峰,冯相昭,陈徐梅.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和低碳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碳减排方式范文2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expanding.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tinuing to deteriorate, and more serious pollution not only harm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undermin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order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program gradually adopted by many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increase the emphasis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emission in detail.
关键词:低碳排放理念;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Key words: low carbon emission concept;urban spatial planning;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166-03
0 引言
现代城市的规划和采用的技术与城市碳排放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城市作为人口、物流、交通和工业的集中地,成为现代能源消耗的主要集中地。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建筑。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和城市容量在不断扩大,工业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城市能源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构建低碳排放下的城市规划成为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
1 低碳城市概述
F阶段,全球气候条件不断改变,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相对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的原因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较大的关系。所以,环境保护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更加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少的利用资源,以便带来更少的污染。为了合理开展低碳经济,应该加大力度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的创造经济价值和效益。另外,做好低碳经济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在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低碳生活应运而生。相对合理的低碳经济促进了低碳城市的发展,现阶段,从事低碳城市研究的人员数量还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在进行低碳城市研究的时候,应该从人们常规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模式思考问题,促进低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做好城市建设。
据统计,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从使用的角度看,碳排放的源领域可以分为产业、居民生活和交通三个部分。资料表明建筑物排放的CO2约占总量的39%,交通工具排放的 CO2约占总量的33%,工业排放的CO2约占总量的28%。英国80%的化学燃料是由建筑与交通消耗的。城市是最大的CO2排放者。
2 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在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中,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依据城市特点和发展状况构建城市结构,尽量不向外发展,要集中建设,同时学习新方法和新思路,使城市建设更加紧密,空间更加紧凑。其次,合理、科学的对城市人口规模以及用地状况进行预测,避免土地的浪费,同时加大建筑的建设密度。在土地的使用方面,要做好控制工作,避免由于城市密度的降低而导致的用地面积扩展。
2.1 生态单元的构建
在城市周边建设面积较大的绿地,使其与城市中间相联通,使生态景观更加完善,为城市市民提供了多样的公园、绿化带、森林以及活动广场。公共场所中的绿化可以综合利用农田、沙滩、湿地和水域等。这种绿化方式与环绕形式的绿地相比较,更加直接、简单,对于绿化效果更有保障,并且有利于区域性、单元化结构的构建,同时,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2.2 密集型城市的构建
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关注城市的密度。很多规模较大的城市密度相对较低,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私家小型轿车。如果能够合理控制城市密度,则可以使城市更加紧凑的发展,无形中减少了汽车的使用次数,节约能耗,降低碳排量。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就是朝着集约型城市的方向发展,在减少出行次数的同时,实现了低碳发展。密集型城市的构建,主要有三个原则,第一:将空间划分层次,由于不同城市所处的层面不同,特点不一,所以倡导的发展方式也有所区别。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积极贯彻以公交出行为主的交通方式,形成绿色公交体系,节约了能耗,降低了碳排量。城市整体要积极依靠公交来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不允许城市的建设过分集中。第二,土地的利用要混合进行,使短途出行次数增加,通过对土地的混合使用,实现更多的功能。将人们生活地点与工作地点合理混合,使土地的利用桁架合理。第三,城市的空间建设要更加紧凑,加大发展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力度,避免以大城市为中心而导致的能耗增加,为了使这个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出行次数,加大公交的使用频率,节能减排。
2.3 绿楔系统的构建
城市建设中,通常在城市周边建设绿带和绿环,这种建设手段不但能够限制城市的无节制扩张,而且能够限制绿化带的增长,使周边环境愈加独立,使其与城市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限制了交通的发展,而且会使更多的市民选择开车的出行方式。城市设计中引入绿楔系统的设计方式,对绿化的形状与方法进行了限制,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的有型化,而且便于公共交通的组织与协调,保证公共交通的规范化和优先权。
2.4 构建绿色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运输会释放大量的碳元素,做好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是实现低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之一。政府可以加大研究和推广小排量汽车以及新型环保汽车的力度,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促进大能耗汽车改为低能耗汽车,在改进工作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知识。通过合理应用低能耗技术,尽早实现绿色出行以及高效出行。为了更好地控制汽车排量,需要设计一个相对全面、合理的监控手段,可以借助于智能监测设备和传感设备实现对汽车排量的实时监测。比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汽车尾气的手段,数据的监测、预警以及管控都是通过传感设备来完成的。如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汽车尾气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则可以使环境监察部门和管理部门及时、准确的了解汽车尾气排放状况,并针对现状及时制定适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有助于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低碳环境。人们也可以借助GPRS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合理定位,通过信息系统显示公交车站、出租车位置以及自己所处位置,测量不同点位之间的距离以及到达所需时间,为人们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实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2.5 构建智能建筑减排体系
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行业中,相当一部分建筑都是能耗相对较高的,导致城市中的低碳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行业应用新技术势在必行。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缩短工期,而且能够极大的改善环境,降低碳排量。另外,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也能够极大的改善建筑的能耗状况。为了加强对光学和声学的应用,可以采用性价比较高的环保节能材料,比如:在建筑照明系统中,采用依据声学原理制造的灯具,以声控的形式实现对电源的控制,节约了电能。在城市的供暖工作中,可以应用智能化电网,协调供热系统,通过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智能化的城市供热管理。
3 空间规划中的工业减排技术
城市的不断进步,有赖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工业发展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项目的综合能耗指标相对较高,为低碳城市的建设设置了较大的障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需要工业管理人员不断的优化生产工艺,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实现工艺的最优化,提高工艺制造水平,设计出较合理的设备改造方法,真正实现低碳工业,节能减排。
3.1 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
为了节约城市用电,可以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以实现城市的用电优化。对于煤电类型的发电工作,加大对容量较大发电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发核能,尽量使用废旧资源,对其进行二次或者再次加工,实现再次利用,将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综合处理以及使用人畜排泄物、城市污染物。
3.2 引进新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积极引进新技术,倡导和发展大于300KA的预焙槽电解铝技术,使铝和铝合金能够直接生产,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不同金属冶炼的检测技术,在进行技术优化的同时,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加工成本,将工艺逐渐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3.3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节能技g的种类较多,可以不断研发和推广等离子技术、红外技术、感应加热技术、微波技术等,在污染较大的工业生产中,比如:化工企业中应用膜分离技术以及适当的污水处理手段;在热传导方面,采用纳米技术、超声技术、催化剂技术、清洁技术等。在生产中多采用新理念,新思想,将模糊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来,实现低碳减排。
3.4 推广生产技术的余热、余压、余能利用
合理利用能源,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碳排量,比如:在规模较大的电解铝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电、磁以及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提高电磁平衡的能力。应用铝电解技术,通过双平衡,实现自动化控制。保证浓度变化范围在1.5-3%之间,严格限制电解温度值,以实现节能和智能化生产。
4 重庆生态空间规划策略
重庆都市区从城市空间、功能组织等方面推进空间规划,提高可持续性。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可持续的城市形态特征有:绿色化、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协同生成的交通支持等,通过这些形态特征的规划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发展对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减少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良效应,增强了社会互动能力与和谐程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获得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庆具体可以通过空间发展的引导、功能组织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开敞空间控制等实现空间拓展的生态化。
城市形态通过其所决定的城市活动特征,影响到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以及能源的使用与污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关系。事实与经验都证明,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绿色化、可持续的交通,紧凑,高密度,土地混合使用等是可持续城市发展追求的特征,通过规划路径、空间引导、适度紧凑的规划路径等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理念的实现。
综上所述,近些年,低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空间规划的设计中,应用最多,能够合理、有效地改进城市建设,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营造绿色、优雅、健康的环境。在实际规划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给规划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阻力,工作人员应该针对实际状况,积极采取解决办法,使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工作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姜洋,何永,毛其智等.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J].城市规划,2013(4):50-56,67.
碳减排方式范文3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配额初始分配 基本规则 补充机制
一、配额初始分配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效率与公平原则
效率与公平是分配基本原则中的对立统一体。配额分配的效率是指在确定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束下,实施分配的政府和获得配额分配的企业所能实现的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一方面,配额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应当分配到能够高效利用的接收者手中,从而实现配额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初始分配应当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至少不应导致管理成本的不对称增加。配额的公平分配是指配额分配的经济收益和成本在不同接受者之间的合理分摊。首先,分配方法的选择应当保证公平性,同一类型的企业之间以及新进入企业与既有企业都应获得公平分配的机会。其次,配额分配形式上的公平应让位于实际效果的公平。
2、环境效果原则
环境效果是进行配额初始分配制度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原则。从短期效果看,在一个排放总量确定的制度运行区间之内,温室气体减排数据也是明确的,针对涵盖企业适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将不会影响环境效果的实现。从长期效果看,即使连续期间的总量设定可以保证温室气体控排水平的稳定性,但依然需要采用有效的分配方法实现减排激励作用。如果分配方法的选择事实上起到了向高排放行业分配更多配额的效果,将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系完成低碳转型,未来实现更佳环境效果的难度将显著增大。
3、竞争力保护原则
决策者在将能源密集型和贸易暴露型产业纳入到碳排放交易覆盖范围时需要考虑短期成本增长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影响。不同产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导致这些产业部门在被纳入到配额管理之后呈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决策者不得不充分考虑针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差别待遇,尤其是在适用分配方法时,有针对性地采用无偿和有偿分配手段。特别是对于那些对配额成本十分敏感且在国民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制造部门,无偿分配方式将是首要考虑对象,以便提升这些产业在纳入排放交易的过渡阶段对配额成本的适应和吸收能力。
二、配额初始分配的方法与层级选择
1、配额初始分配的方法
碳排放交易的配额初始分配包括无偿和有偿两类基础方法。采用无偿分配方法需要政府部门事先进行数据收集,并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进一步分为祖父法和基准法。在效率层面,祖父法流程简单方便,而在公平层面,基准法则有利于“奖励先进、惩罚后进”。有偿分配方式则真正体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效率和公平层面,拍卖和定价销售都优于无偿分配方法。在环境效果层面,有偿分配仍基于排放总量的设定。但由于部分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可能会导致碳泄漏的问题,进而危及到环境效果。因此,在制度运行的初期阶段,有偿分配方式不宜大范围采用,但随着制度运行的稳定和成熟,有偿分配将逐步取代无偿方式成为主要分配手段。
2、基于产业部门的层级分配
在配额初始分配过程中,还需要将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层级纳入考虑范围。“政府――企业”的单层模式适合于产业部门涵盖类型单一且纳入企业数量较少的情形,单层模式的优势在于公平性的保障和效率的提高。但是,单层模式不利于产业之间的平衡以及竞争力的保护,不同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竞争力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导致形式上公平的配额分配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结果。“政府――产业――企业”多层模式适合于分配对象涵盖多个产业部门的情形。在该模式下,配额总量将被分解到各个不同产业,然后对产业内部的企业进行具体分配。多层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效平衡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准确反映产业内部企业的配额需求,避免了产业之间的竞争扭曲。但是,多层分配模式也会增加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负担,配额在产业分配的标准透明度问题也值得关注,这增加了分配实施准备工作难度。
三、配额分配的补充机制
1、新进入者的配额分配
对于新入者的配额分配方法也可以采用无偿和有偿两种分配方式。如果原先同一产业部门的既有涵盖企业接受了配额的无偿分配,一般情况下也将根据一定标准发放给新进入者免费配额。但遇到的问题是如果既有排放企业使用了祖父法,而新进入者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只能依照新进入企业所在部门的排放基准,结合企业提交的预期产量或者根据本行业内的平均排放率进行配额数量计算。两种数据比较而言,行业的平均排放强度在公平性方面要明显优于由企业自己提供的预期产量,因为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会为了获取更多免费配额而虚报自己的产能。如果针对新进入者统一采用有偿分配方式,虽然可以避免公平性问题,但也需要考虑本产业的竞争力保护问题。
2、关闭和迁出的配额处理
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既有企业的退出情形,因此关停与迁出的配额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往往采用三种处理方式:全额收回、自由处置和按比例回收。关闭或迁出的配额处理同样需要将配额分配的基本原则纳入考虑。一方面,如果让关闭或迁出的企业自由处置配额会鼓励这些企业出售剩余的配额获利,在免费分配的情况下等同于“关闭溢价”。这种结果对于那些仍然生产且继续上缴配额的企业有失公平。另一方面,如果允许关停企业出售剩余配额获利,则可以产生市场激励促使完成低碳转型。如若强行收回配额将对高排放产能的淘汰会产生负面冲击。而且,如果企业是通过有偿方式获得配额,关闭和迁出造成配额无偿收回的情形则会有失公平。
3、早期行动奖励
早期行动奖励是对碳排放交易制度实施之前,涵盖企业已经进行的减排活动进行计量后,给予企业排放配额或其他奖励形式。通常情况下,早期行动奖励机制更多配合祖父法一起使用,以尽可能矫正不公平的实施效果。在效率层面,早期行动奖励都会涉及到对涵盖企业早期活动数据收集和基准的设计,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而在环境效果层面,低排放企业获得奖励的同时,历史上的高排放企业将不得不承担更紧缩的总量限制,因此不会给制度实施的环境效果带来影响。在产业竞争力保护层面,早期行动奖励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激励产业内积极减排的企业,从而实现涵盖产业在长期内的低碳转型。
四、中国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制度体系的建议
1、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制度的构建仍需秉持公平与效率、环境效果与产业竞争力保护四个基本原则。在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引入国民经济体系的初始阶段,涵盖产业和企业的过渡期适应将是中央决策者主要的考虑因素。一方面,产业竞争力的保护要优先于环境效果,尤其是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并没有完全实现与碳排放脱钩,在排放峰值带来之前很难实现真正的总量约束控制;另一方面,配额分配工作的实施效率优先于实施公平性,以避免给政府造成过高的管理成本。而在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正常运行的高级阶段,产业竞争力保护应当逐步让位于环境效果因素,通过强有力的温室气体配额管理和排放约束,促使纳入产业实现自身的技术改造和低碳转型。配额分配工作的公平性必须是决策者首要重视的问题,通过设计更加复杂精密的分配规则,强化数据收集、基准制定、分配执行和实施过程的监管,保障配额分配真正有利于排放水平的降低,有利于进行低碳技术革新的企业发展,实现配额分配制度在事先设计、分配实施和分配效果多领域的公平效果。
2、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制度的基本方式
在配额分配方法的适用上,仍然需要中央决策者根据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发展阶段进行选择和方法组合。在国家碳交易启动的初始阶段,分配方法应以无偿分配为主,以有偿分配作为必要补充,在无偿分配中以祖父法作为主体,个别产品实现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初步采用基准法则。有偿分配的有限适用主要考虑到我国配额二级市场初期发展的不成熟,需要帮助涵盖企业在期末进行履约获得配额的购买途径。在中国国家碳交易的成熟阶段,分配方法应以有偿分配为主体,以无偿分配作为必要补充。有偿分配将以配额拍卖作为主要手段,实现环境损害真正内部化为企业的排放成本,配额收入将进入到国家建立的应对气候变化专项基金,资助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同时可以用来补贴易受配额成本影响的弱势群体。无偿分配转变为辅助手段后也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可以用于防止碳泄漏的发生以及对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的竞争力保护。在配额分配的层级选择上,由于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覆盖范围的多产业特点,基于不同产业的多层级分配是最佳路径。
3、中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制度的补充机制
新入者配额分配、关闭迁出的配额处理以及早期行动者奖励是我国碳排放交易配额分配制度构建中必须纳入考虑的主要补充机制。在国家碳交易的初级阶段,在初始分配以祖父法作为主要手段的情形下,针对新进入者则需要建立新的分配规则对其进行配额分配,因此由政府制定产业基准比由新建企业申报预测产能的方式更具公平性。在涵盖企业停产或关闭时,已经获得的无偿分配配额应当被政府全额或按照一定比例收回。早期行动奖励机制的引入对于弥补祖父法分配在公平性上的缺失是十分必要的,以配额形式向早期行动企业进行补发将是我国实践的最佳方式。在我国国家级碳交易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后,针对涵盖企业的配额分配都将采用以拍卖为主体的有偿分配,新进入者的配额分配也将划归到有偿分配体系中,关闭企业也可以保留配额进行自由处置。
(注:本文属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关于进行碳强度减排、将天津滨海新区建成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试点方案与配套政策研究”,编号:2012023。)
【参考文献】
碳减排方式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0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13-0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污染,解决企业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管好用好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
严格执行国家对开采厚、中厚及薄煤层有关回采率的规定,努力提高矿区资源回收率。坚持从优化设计人手,以发展机械化、连续性生产为目标,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煤炭企业设计经验,因地制宜选择支护、回采工艺,做好设备选型工作,以轻放工艺替代高档,形成有利于资源回收的生产布局和格局,从源头上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确保现场按设计和作业规程组织施工,减少顶煤、底煤、浮煤及各类煤柱损失;加强对特殊块段、残采煤层和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等确实难以达到回采率指标块段的管理,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加强对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的管理,充分论证煤层的可放性,对顶煤较硬的煤层采取注水软化、松动爆破等措施,提高顶煤可放性,提高资源回收率。
二、加大节材力度,降低吨煤材料消耗
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货比三家降成本”策略,继续推进集中招标采购,从源头上提高所购材料的性能与价格比,降低材料的综合成本。严格控制原材料消耗计划,执行材料消耗计划联审制度,严把材料消耗计划关,提高材料供应的合理性、规范性。加强定额定量物资管理,坚持执行超定额加价政策,控制或减少定额定量物资消耗。执行交旧领新办法,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切实杜绝报废物资特别是报废钢材流失,解决企业内废钢铁冶炼资源问题。转变传统的储备观念,定期开展清仓查库等活动,切实减少设备、配件储备数量和金额,在保持规模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制加工能力,努力减少设备、配件外购数量,降低采购资金占用,使储备资金逐年下降。
三、加大节电力度,提高用电效益
落实国家有关电力需求管理措施,推广应用节电新产品及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分步实施井上下“冷光源”改造,对负荷变动大的设备,增设智能型变频调速装置或应用高压软启动装置,减少电力消耗、提高设备寿命;加大躲峰填谷力度,对高耗能、低产出的单位实行错峰、避峰、限电措施,煤矿用电峰谷比力争达到0.9:合理规划煤炭提运系统,推广应用皮带运输机,替代“溜子串”,减少设备占用和电力消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高耗低能设备改造,加大对水泵、扇风机、绞车等老旧杂设备的改造或淘汰力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效益:加强采区用电管理,完善采区计量设备,将电力费用纳入采区成本考核,提高采区对电力消耗的重视程度;加大矿区供电网络改造力度,更换高耗能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提高供电线路和计量装置的完好状态,努力降低供电线损率;加强非生产用电管理,开展综合治理活动,杜绝私扯乱接和窃电现象。
四、加大节水力度。减少水资源浪费
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先决条件的思想,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健全完善生产、生活用水计量装置,加快矿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调整管网供水压力,加大对渗漏特别是暗漏现象的监察和维修力度,减少因管网损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加快矿井水净化工程建设,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或无污染排放;对高耗水的矸石热电厂、纸厂和洗煤厂实施节水改造,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
碳减排方式范文5
关键字: 给水方式排水方式 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Abstrac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the building has been a big problem, especially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aspect, research out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 water drainage water supply system way way drainag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人们生活、生产必备的资源。没有水源的建筑物是不具备使用功能的。作为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水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给水和排水系统。给水系统是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用水的系统。当然,有的高档的小区有中水系统,可以直接把生活的排水处理后加以利用。排水系统是将人们生活、生产产生的污水、废水排出建筑物,送到污水处理厂的一套系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小区里,不同的水被送到不同的用水设备。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必不可少要有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建筑物的给水方式和排水方式。
一.给水方式
建筑物给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节能省电、安全可靠、卫生、经济合理的原则,在符合规范规定的前提下,择优选择。
1.常见的给水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直接给水方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供水方式。建筑物内部给水系统直接与室外给水管网相连。这种方式供水较可靠,投资少,并充分利用外网压力,节约能源。但系统无贮水设备,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立即断水。
(2) 单设水箱给水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与室外管网直接相连,利用室外管网压力供水,同时设高位水箱调节流量和压力。当室外外网的压力能够满足室内用水时,则由室外管网向室内给水,并向水箱供水;当用水高峰期时,室外的压力不足时,则由水箱向室内供水。这种供水方式系统简单,投资省,可以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节省能源。但是系统设置了水箱会增加建结构荷载。
(3) 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当室外水管网水压经常或周期性低于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建筑内部用水较大且不均匀时,宜采用这种给水方式。有了水泵的加入,工作效率提高了,增强了供水的可靠性;但是设备费用较高,维护管理比较麻烦。
(4)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当室外压力永远满足不了建筑内部用水需要,且建筑内部用水量较大又较均匀时,则可设置水泵增加压力。这种供水方式常用于工厂的生产用水。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发展,单设水泵这种供水方式越来越被生活用水广泛应用。而水泵类型的选择也多用变频调速水泵。变频调速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给水系统的流量变化时扬程也随着变化,对于用水不均匀的用户可以实时满足其水量和水压要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5) 分区给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仅供建筑物的下面几层,而不能满足上面几层的用水要求,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常将给水系统分成上下几个区。这种供水方式能充分利用室外供水压力,节省能源;但系统复杂,安装维护比较麻烦。
2.给水管材:
(1)镀锌钢管曾经是我国生活饮用水采用的主要管材。优点是强度高、抗震性好。但是管道内壁容易生锈、结垢、滋生细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会对自来水造成二次污染。
(2)不锈钢管优点:机械性好、坚固、韧性好、卫生条件好。可采用焊接、螺纹连接、卡压式卡套式等连接。
(3)铜管优点:耐温、延展性好、承压能力好化学性质稳定、线性膨胀系数小。可用螺纹连接 、焊接、法兰连接。
(4)应聚氯乙烯管优点:耐腐蚀好、抗老化性好,价格便宜。通常采用承插粘接,也可以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
(5)聚乙烯管优点:重量轻 韧性好 耐腐蚀 耐低温良好的抗菌性 连接采用电熔、热熔、橡胶圈连接。
(6)交联聚乙烯管管具有强度高韧性好 抗老化(使用寿命50年以上),采用卡套式连接和卡箍式连接。
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比较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
二.排水方式
普通多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是相对简单的。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使用功能设置不同的排水系统:例如,污水排水系统,废水排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其层数多,高度大,多根横管同时向立管排水的几率较大,排水落差大,它的排水系统就相对复杂一些。高层建筑为了保证排水的通畅和通气良好,为了解决排水过程中管道压力波动较大而破坏卫生器具,一般采用设置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系统或采用新型单立管排水系统。设了通气管的排水系统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管道安装复杂。如果能省去通气管,对宾馆、写字间、住宅在美观和经济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人们不断研究新的排水系统以解决这些问题。
(1)新型的排水系统:
1苏维脱排水系统 1961年瑞士索摩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排水立管配件,各层排水横支管与立管采用水气混合器连接,排水立管底部采用气水分离器连接,达到取消通气立管的目的,这种系统称为苏维脱排水系统。
2.旋流排水系统 旋流排水系统是法国的勒格、查理和鲁夫于1967年共同发明的。这种排水系统每层的横支管和立管采用旋流接头配件连接,立管底部采用旋流排水弯头连接。
3.芯型排水系统 芯性排水系统是日本小道德厚于1973年发明的,在各层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设高奇马接头配件,在排水立管底部设角迪弯头。
碳减排方式范文6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渗漏;防治
一、造成给排水渗漏的主要原因
1、不合理施工导致的给排水渗漏
由于施工不到位或者施工管理不严格都可能导致给排水的渗漏问题。由于施工问题导致给排水渗漏的原因有许多:①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马虎大意,检查不到位,容易造成主体结构管道预留洞出现施工问题,一些工程主体结构管道预留洞位置不准确,更有甚者有些工程遗漏管道预留洞,因此,在安装给排水管道的时候,就必须现装现剔凿打孔洞,这就容易给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并且破坏了楼板混凝土的整体性,影响着结构的安全。②预留洞封堵不规范也容易造成渗水的问题。管道安装完毕后,封堵预留洞一般由水电施工队完成,由于水电施工人员对于土建工艺的相关要求不够熟悉,封堵预留洞是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没有清除管道周围的浮沙土以及碎块混凝土等杂质就进行施工,导致预留洞周围在使用时出现渗水现象。③封堵预留洞使用一般水泥沙浆,填塞预留洞没用使用柔性防水材料,没有振捣,填塞的混凝土密实度差,这些都可能导致导致预留洞周围在使用时出现渗水到下一层的隐患。还有,安装给水管道时,由于接口安装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有沙土搀杂在管道之中,由于沙土的因素导致检查口拧不紧造成渗漏隐患,还有,铸铁管油麻填塞不密实,管道之间承插深度不够,水泥捻口不密实饱满。都可能造成管道渗水问题。
2、施工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渗漏问题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也可能造成渗漏问题的发生。土建与安装专业,在施工过程中各自为政,没有技术质量保证措施,没有制定留洞工序,施工中缺少相应的安装工程专业人才,对施工技术缺乏深刻的了解,给排水工程安装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一些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有些施工人员都是临时组建的农民工,很难胜任给排水施工工作,施工管理不到位,造成许多的给排水渗漏问题。
3、材料以及功能设置方面的原因导致渗漏问题
给排水管材管件质量问题也会导致管道破裂漏水,在材料选择上,由于一些管材质量不过关,铸铁排水管有沙眼等质量问题,也可能造成渗漏问题。同时,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浴室、厕所、盥洗间等处降低防水泛起高度,在地漏、排水口等处不设防水层,导致墙面泅水以及地面渗漏等现象。还有,一些工程由于不能确定卫生器具型号,预留洞位置往往设计人员是根据标准图集来确定,而在后期安装过程中,往往会按照卫生器具的实际水距移孔錾凿混凝土,用混凝土在安装器具完成后补洞,但是,预留孔洞口四周后补的混凝土由于强度等因素,容易出现小裂纹,导致渗漏的问题。
二、渗漏问题的防治对策
1、给水管道的安装与防渗漏工作
管道安装前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是防治渗漏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在安装给水管道的时候,要做好试安装工作,应仔细检查给水管道的零配件作外观,如果发现有砂眼的零件必须调换,正确调整绞板网格,防止丝扣间断性缺牙或者丝扣根部无锥度,平行、严密对接法兰等附件,附件对接垫片不能够垫的太多,并且对称用力紧箍螺栓。连接管道和管件时一定要用力适度,力度不能过大或者过小,甩口方向不能够用螺纹松紧度来调整,管道安装调试完毕以后,按规定用油麻填充套管内,做好一切用沥青油密封。
2、排水管道的安装与防渗漏工作
在安装铸铁排水管道之前,要仔细检查铸铁管及管件外观,仔细检查铸铁管及管件是否有裂缝,铸铁管外壁用小锤逐个轻击,10%抽查铸铁管做灌水试验,仔细观察铸铁管及管件外观是否有砂眼问题。安装铸铁管道时,一定要打磨掉承插口外凸筋,并且平直连接支、横管承插口。环缝间隙要均匀,施打填料一定要严密、饱满,并不低于承插口5mm高度;应用特殊工具对楼板下的连接口进行捻口,不能够简单用水泥砂浆填充。铸铁管安装前,连接端的管外壁要擦净并且擦净管道连接端管件的内壁,用专用粘接剂将管道的连接处涂抹均匀,要调整好管道插入管件内的深度,管道的总长度不可以用插入深度来调节;如果铸铁管道直接穿楼地面,应该在楼地面上设置防水圈。
3、穿越楼板管道的渗漏防治
管道穿越楼板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针对这种常见的渗漏问题,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避免裂缝产生出现渗漏问题。例如;可以用阻燃密实材料等将套管与管道之间嵌填密实,有效避免管道纵向变形导致裂缝进而出现渗漏问题。另外,套管的顶部一定要比装饰地面高出20mm,这样会达到更好的防渗效果。厨房内以及卫生间的套管,顶部要比地面高出50mm。在施工中楼板孔洞封堵是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这些地方也最容易出现渗漏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专人负责孔洞封堵,孔洞封堵材料要采用细石混凝土,并适量加入膨胀剂和防水剂,封堵时要振捣密实混凝土,并且封堵要分次分量进行,封堵高度要高于原始地面。
4、管道穿墙面防渗漏做法
主要是指排水管道穿地下室外墙和排水管道穿内墙,需要设置套管,保持套管两侧和饰面处于平齐状态。为了规避墙面出现渗水,要用砂浆将套管周围捣实,并用防水嵌缝材料将管与套管之间填实,保持均匀的环缝。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时,可根据要求规范采用柔性或刚性防水套管进行防水。
5、墙面与管道交界处渗漏防治
为了防止出现较大偏差,在结构施工时,首先应留好洞。同时先将洞壁周围进行打毛、并将浮浆清除之后,在进行穿板管道施工。将油污等赃物清除干净之后,在穿洞部分管壁。为防止漏浆,保持紧密的拼接,应在板底将模板支好之后,在进行补洞,湿润并清扫涧壁,同时粉刷水泥浆,并进行抹平处理,在立管处加抹挡水圈,以防漏水。
6、管道与管道连接处渗漏防治
若管道之间没有可靠的连接,就会出现渗漏水。应采用与管材相匹配的管件连接复合管和给水塑料管,并采用法兰连接、专用管连接、热熔连接;采用专用的管件连接阀门和金属管件,不允许在塑料管上套丝。特别要注意的是,将塑料复合管作为热管时,会造成配件的开裂出现渗漏水,所以在施工时应尽量采用加厚型配件,已规避此类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问题我们要给与高度重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影响着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编制给排水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解决建筑工程的渗水问题,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