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的发展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政策扶植 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TM91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中的发展困境

能源问题制约着一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光伏发电因其清洁、便利、高效、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产业。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资本纷纷涌入该领域,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充分的经济实力,同时存在较多的环境、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民营资本在该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加大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光伏发电的应用比例仍十分低,据统计,到2011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21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36万千瓦、地热能发电装机2.42万千瓦,海洋能发电装机0.6万千瓦。这些清洁能源的发电形式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截至2011年底,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主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仅为27.5%,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清洁能源在我国“十二五”开局阶段的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截至2011年底,国内各主体清洁能源发电的基本情况为:常规水电装机达2.3亿千瓦,核电装机达1257万千瓦,风电并网装机45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分别为21.8%、1.19%和4.27%。由此可见,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程度尚属于起步阶段,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的比例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两头在外”的市场格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但大多数处于末端的“电池片生产”和“组件封装”环节,多晶硅的生产十分落后,长期来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技术和原材料、销售和市场在国外,加工制造在国内,进而形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依附性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减弱,国外市场的利润不断减少,美国等国家开始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加大“双反”力度。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的最高关税,中国企业将被彻底关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关闭潮。可见,我国的光伏产品在销路上可谓“内忧外患”,光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产业技术提升缓慢。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的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光伏电池平均能耗已降到2.5kW·h/Wp左右,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已接近1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接近19%,个别企业的多晶硅电池转化率已达到18.5%甚至更高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还十分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生产的将是各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但业界仍在不断努力,如公布并实施了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标准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保护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专利大部分是国外企业来华申请的,在少数属于我国的专利中,专利权人为光伏企业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大都是由个人或科研院进行申请的。

(四)能源布局的国家垄断性明显。

在电力领域,目前我国的能源布局基本上是国家垄断的局面。由于民营光伏项目的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利益,传统电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民营企业的项目推进慢,并网、上网难等。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网电价补贴、民营企业准入制度等政策支持,但现实情况却并不近如人意,能源垄断的格局还是严重缩小了光伏企业的发展空间,降低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二、民营资本遭遇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化石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

在我国,清洁能源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动摇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在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所占比重仅为8.9%,而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化石能源则占了90%的份额,其中煤炭的比重更是高达68.7%。由此可见,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化石能源的市场高占有率。化石能源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太阳能市场内需不足,进而导致光伏产业的发展受限。虽然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受化石能源的影响,我国太阳能市场发展仍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约九成以上靠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的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出口,而国内需求非常有限,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产业无市场 。

(二)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太阳能光伏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多依赖于国外,而且我国至今尚无法自主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高纯度多晶硅,只能依靠高价进口,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超过70%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只能出口到国外,这种产业链发展的“依附性”状况,使得生产的成品出口价格受制于国外,国内企业则仅负责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末端生产环节,这也成为民营资本在光伏产业发展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政策扶植不够与法律制度不完善。

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激励十分不足,对屋顶计划的扶持力度也大大不够。政府补贴制度不明确,企业是否能拿到国家补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政府执行的不确定性关系到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同时,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以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产品的民营资本企业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可谓是“无法可依”,从而使其不能顺畅地发展。特别是完善的市场保障制度、激励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太阳能市场无法有秩序地运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四)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度都较高的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又少,除少数企业外,产品的总体质量远远不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研方面,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偏重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常规工艺的研发,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人才方面则主要依靠老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研究所的少量科研人员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十分少。

(五)国企民企区别对待。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与国企相比不公平的待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目前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融资现状是以内源融资为主,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外援融资为辅,上市民营资本在股权融资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

从内源融资来看,由于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在自我积累分配中常常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太阳能产业在成本的计算方式上没有将传统能源火力发电的成本和设备的折旧成本纳入其中,且折旧费过低,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从而导致自有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脱离政府补贴的趋势日趋明显,依靠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在短期内有限的自由资金及现有的政府补贴制度的禁锢使得资金短缺问题十分容易产生。从外源融资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即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渠道获得资金,但目前这些渠道并不畅通。直接融资方面,绝大多数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难以承受股票发行的成本费用,而过分追求规模管理更是导致企业债券融资方面比重不足。间接融资方面,民营资本自身负债率高导致了银行借贷中贷款十分困难,银行对民营资本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这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承担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的费用。有鉴于此,很多太阳能光伏民营资本选择了以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导致了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光伏产业民营资本发展的制度创新

首先,政府应加速制定相关法律,及时将现有的扶持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及时修订光伏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让民营企业参与到新能源竞争中,经审批的民企应与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也应提供相同的政策支持。此外,政府应构建统一的政策体系,各部门立法应一致、连贯。各级政府应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资源的区域特点,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企业也应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及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生产者、投资者的积极性。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还应关注消费市场的培育,保证供给方的投资回报,引导消费市场做出选择。政府应将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放权”给市场,使其在市场中达到竞争的“最效率”,在市场失灵时才介入。应对民营资本投资者进行补贴,加大消费环节的补贴力度,加速消费市场的形成,进而激励投资者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但补贴政策应有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质量不高、在低端生产环节盲目扩张的企业,不予补贴。

再次,国家要以税收或其他方式将传统能源的价格加持,使其成本提高、市场需求减少,降低市场占有率。应按不同的类型对民营资本制定价格政策,要求地方电网以最优价格将其并入,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解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对生产企业和民营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也是我国目前较为主要的经济激励手段,政府应制定强制性税收制度,主要征收对象是消费主体,引导消费市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太阳能产品的使用比例。

最后,政府要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由发改委制定审批标准,统一进行审批,还应适当放宽对地方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并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财政部门,加速项目启动,进而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让民营企业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投入到光伏产业。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民营资本的规模化仍面临着成本、人才、装备、技术、政策及相关体制等问题,要保障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民营资本在清洁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可以有效治理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可以借助对民间资本的融资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2011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法)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嘉峪关 光伏产业 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3)强化项目建设,在产业化进程提速上求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展光电应用范围,围绕新能源产业配套要求,加快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进程,努力形成集光伏电站建设和风电、光电设备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化协调作用,保障各项目协调并进。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 光伏 坩埚 产品发展 品牌战略 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光伏行业现状

1.1 目前光伏行业主要的问题

(1)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且产量供应不足,依赖国外进口的程度过高。多晶硅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2)硅制造技术成熟,但对原材料依存度高。(3)太阳能电池生产增长强劲,产品主要出口,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末端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完全启动,98%的国产光伏组件出口国外。行业易进入和上游多晶硅原料不足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力能力弱。(4)组件制造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这些特点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据估计我国有近200家以上的太阳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并且主要厂家的产品都通过了国际认证。(5)光伏产品生产量虽然大,但应用水平低。光伏产品生产在国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需求拉动下,光伏出口产品很多其中也包括太阳能灯、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但是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中国本土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却不高。

1.2 国家政策

国家规划政策: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国家能源局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国能科技【2011】395号);商务部的《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产发【2011】310号);工信部《产业关键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工信部科【2011】320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24日);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关于扶持政策: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11】115号);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12】21号)、《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1】187号)。

约束督导政策:发改委和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2011年第12号令;工信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2010】137号)。

鼓励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58号)。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有相当的前途和希望。光伏行业虽暂陷发展低谷,但从国际市场环境而言,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的能源发展的共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得到工业界,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重视。①我国正式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kW,年发电量200亿kWh。国内市场尚有潜力,必须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②

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行业之一,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时期指日可待。对于广大光伏企业而言,秉持正确的商业模式,树立并且发展良好的品牌形象,坚持先进的技术研发,审时度势,也能发展未来广阔市场,获得产业发展的先机。

2 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中的状况

太阳能石英坩埚企业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相当依赖于光伏行业来生存与发展。石英陶瓷坩埚(又称太阳能坩埚),是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铸锭炉的关键部件,这种坩埚是用于光伏工业中盛装融熔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硅锭的一种容器,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消耗性器皿,工作温度在1500℃以上,并且每生产一炉硅产品就可能会用掉一只坩埚,属于易耗品。

多晶硅熔炼用薄壁大尺寸方形石英陶瓷坩埚,从使用的角度讲,除了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尺寸精度、外观缺陷、高温性能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外,还对其在质量和热震稳定性具有极其苛刻的要求。③近年随着环保能源不断被重视和发展,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这使得用于太阳能转换的多晶硅的用量急剧增加。因此促进了多晶硅生产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大尺寸薄壁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用量也在急剧增大,国际上该产品的市场很好。熔融石英陶瓷坩埚以其热稳定性好、耐熔体(硅、铝、铜等)侵蚀性和对所加工的制品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晶硅生产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目前国内生产多晶硅的电热感应炉约十余台,每台感应炉年需求大尺寸薄壁高纯熔融石英陶瓷方坩埚(规格600 00 00~900 00 00mm,壁厚15~20mm)约150只。

2012年,美国与欧盟的“双反”,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是惨痛的一年,因此对于坩埚行业来说,也是萧条的一年。坩埚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同时要抓住新市场,鼓励企业抢占新市场。

3 在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发展的策略研究

3.1 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

在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的光伏发展建议的呼声下,尽管从全球来看,光伏发电仍然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在价格上具备完全的优势,同时目前国内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仍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光伏太阳能电池产品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不利于国内光伏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内光伏并网的水平,完善“上网电价法”来敦促电网积极并网购电,④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十分重要。由此间接也会促进坩埚企业的生产发展。

3.2 淘汰落后企业,加强行业整合

不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企业,推动行业的整合升级。从而达到在整体上优化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的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个光伏链在海内外的竞争力。

3.3 开创新市场,⑤加强产品在“纵向专业化,横向延伸化”

高纯度的熔融石英由于具有结构精细、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小、制成品尺寸精度高、高温不变形、热震稳定性好、电性能好、耐化学侵蚀性好等特点,在太阳能行业多晶硅制作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基于高纯度的熔融石英坩埚的良好特性,因此可以在玻璃深加工行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这样石英坩埚行业就不因为光伏行业的不景气而陷入困境。

3.4 注重品牌战略

(1)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品牌;(2)重视企业品牌设计,加强企业品牌宣传;(3)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注重品牌竞争手段;(4)保证企业品牌质量,积极创新企业品牌;(5)完善品牌管理模式,培养品牌管理人才;(6)培养企业品牌信誉,赢得更多新老客户。

3.5 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

人才是科技于管理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可以依托各类高校、科研和骨干企业,激励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光伏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使用,用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现有生产装备工艺,合理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外观缺陷、内在质量、高温性能、热振稳定性、尺寸精度要求的技术发展。 2012年度,石英坩埚中国专利已达到120个之多。专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本土产业,避免国际贸易纠纷。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充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的优惠政策,对于石英坩埚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

4 结论与展望

无论光伏行业目前的遭遇多冷酷,总的来说,光伏行业应该是新世纪的朝阳行业,符合人类追求清洁能源的要求,建设低碳社会,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应该对光伏行业走出寒冬充满信心,作为光伏上游企业,也应增强信心,同时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并且借助有力的政策,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注重专利发明,积极跻身于高新技术企业,拓展产品使用范围,从而推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的坩埚行业必然在严峻挑战之后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

注释

① 王斯成.世界最新光伏动态和国内政策分析.国家发改委:新形势下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及光伏电站建设与系统设计专题培训班,2011.10.北京.

② 郭夏.启动国内市场拯救中国光伏.ECONOMIC MONTHLY.2012(9).

③ 袁想东,余明清,王耀明,杨实,候华英.熔融石英陶瓷坩埚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太阳能技术论文集,2007.

④ 阳芳,周源俊.利用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8):42-43.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

一、光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化石能源、核能

集中式的大型发电站都存在一个问题,从发电厂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的过程将会产生输电损耗,一般会超过电厂输出发电量的10%。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采用火力发电和核能,这种大型发电厂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1)化石能源

对于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需要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煤炭、石油,在运输的过程中将会增加成本,同时也将本国的命脉握在了别人手中。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粉尘、硫化物等,特别是煤炭,虽然煤炭相比于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多,价格野相对便宜,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最大的。随着大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有限性,化石能源的使用会收到限制。虽然目前也采取“煤炭气化”提高燃烧值,“碳捕捉和封存”来降低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但无疑这样的做法也会增加发电成本。

(2)核能

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核废料的产生不但增加处理成本还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危险。核电站废弃以后还需要大笔的资金处理核电站,所需要的资金接近核电站的建设费用。在提炼核能反应堆原料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传统能源,也就是说核能发电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不是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另外,核发电的主要原料铀的储量约为475万吨,目前每年消耗约7万吨[1],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核能还能维持不到70年的时间。

2.其他可再生能源

风能与太阳能一样,存在发电量不可控、不稳定的缺点,另外风力发电机主要以大型为主,除了太阳能-风能路灯外,城市也不太可能建设大型的风力电机。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通过生物质发电,乙醇燃料以及生物柴油[2]。生物质发电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秸秆及农林废弃物,收集困难,产业化技术水平不高。乙醇燃料主要原料为粮食,就目前我国现状将粮食大量生产乙醇燃料不太现实。生物柴油原料为动物或植物油脂,加工技术还有待进步,另外含油作物种植也面临占用土地的矛盾。

水力发电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014年我国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2%。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容量已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52%左右,发电量占到技术可能量的40%左右。水力发电修建大坝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水力发电储量也不能完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综合对比各种能源,未来的能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储量大、分布广泛,是未来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形式。

二、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式

1.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成为主要形式

著名的电器工程学家爱迪生就预言:未来的发电是分散式的,虽然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大多数的光伏科学家也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大型光伏电站及聚光式光伏电站。上世纪德国提出的“千家光伏屋顶”以及后来的“十万家光伏屋顶”,美国的“百万屋顶”计划,特别是日本的“阳光”计划,在2008年日本个人住房光伏发电量占日本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成为日本光伏发电的主体。光伏系统由于其独特性可以建设任意大小的发电站,那么未来更多的就是建设中小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就是将光伏电站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不另外占用土地面积,维护方便,当地发电当地使用没有输电损耗,可以将光伏组件部分替代建筑材料节省成本,同时光伏系统覆盖在建筑表面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建筑能耗。

2.行业、企业标准将进一步完善

建立完善且与产业发展适应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电源并网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我国目前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与国际相比还不完善,另外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3.光伏电池将趋于多样化

既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分布式的光伏电站,特别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为了满足发电及建材的双重要求,必然对光伏系统提出多样化的需求,包括太阳电池原材料多样化、形状多样化、颜色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安装维护方便等方面的要求。

三、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人才的培养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比较晚,在2002年之前除了一些特殊领域,光伏还没有作为大规模应用的电源,到2002年底全国装机容量累积只有6兆瓦,因此更加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太阳电池结构提高发电效率、寻找替代原材料、系统设计安装、系统维护都需要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各企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测,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合格的产品。

2.加大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培训

要大规模的普及,必须要让所有人对光伏产品有一定了解,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光伏发展比较好的几个地区以外,人们对于光伏完全不了解,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光伏从业者提高宣传力度,让人人了解光伏。

3.成本进一步降低

光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昂贵”的代名词,虽然严格意义来讲,在2011年就已经实现了个别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一致,但要大规模使用光伏电池还需要做进一步努力,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电池发电效率、提高使用寿命、降低辅助材料成本、光伏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安装,从整个系统上实现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4.相关基础设施完善

光伏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质量是否合格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光伏发电要及时并网需要完善的电网结构、电能质量检测以及电能合理调节,只有这些基础设施也能够得到完善,光伏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光伏发电才能随时发电随时上网,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安装光伏电池。

5.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协调

要满足全球所有的电力需求,需要安装300亿千瓦的光伏系统才能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而安装数亿光伏系统所需要的面积仅相当于半个法国[1],因此,寻找足够的安装面积并不是问题,真正的挑战是光伏系统发电的不稳定性。一直以来限制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价格以外就是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下降的情况下,发电量也会降低。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太阳能发电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起来,包括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水力发电等构成一个综合性混合能量系统,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的组合不仅会是最清洁的能源结构还是成本最低的能源结构。

四、总结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生态环境形势压力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呈现分布式以及多样化的发展方式,我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要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作为主要的能源利用形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光伏专业人士一起的努力。

参考文献: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5

受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拉动

亚洲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2006~2008年亚洲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65%。产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和日本。2008年,中国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达到了2,440MW,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光伏产业链中的下游太阳能晶硅片制造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拉动太阳能晶硅片切割刃料需求迅速增长。其中,2006~2008年国内需求量分别为1.25万吨、3.51万吨及7.60万吨,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80.80%和116.52%;全球需求量从2007年的8.5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6.20万吨,增幅为90.59%。

由于下游半导体晶圆片制造行业出货量的增长,带动半导体晶圆片切割刃料需求同步上升。其中,国内需求量从2006年的1,200吨增长到2008年的1,400吨,增幅为16.67%;全球需求量从2006年的35,000吨增长到2008年的40,750吨,增幅为16.43%。预计未来几年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全面领先的切割刃料生产商

受全球光伏行业高速成长的影响,新大新材盈利能力快速提高。2007、2008及2009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673.64万元、49,262.23万元和54,704.14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6.75%;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01.80万元、7,674.32万元和9,761.64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0.56%。良好业绩取决于整体优势:

1、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优势

新大新材在晶硅片切割刃料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该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具有二十多年碳化硅粉体制备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研发、设备维护方面的经验。公司产品具有耐磨性高、切割性能好、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

2、客户资源优势

新大新材作为国内太阳能晶硅片生产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江西赛维LDK、英利新能源、昱辉阳光、晶龙集团等光伏产业内的领军企业,涵盖了国内主要晶硅片生产企业。

3、原材料采购优势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公司与国内主要的碳化硅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参股主要供应商――奎屯龙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进一步保持和扩大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优势。

4、规模经济优势

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晶硅片切割刃料的企业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太阳能电池晶硅片和半导体晶圆片的切割生产需求。公司晶硅片切割刃料销售量超过23,000吨,具备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规模经济优势明显。

此外,新大新材还具有行业区位等优势,该公司所在的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碳化硅制粒、制粉生产基地之一,交通便利、生产成本较低。同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知名大学为该公司后续的工艺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支持。

募资项目提升产能技术实力

针对市场需求广泛的情况,公司将建设25000吨太阳能晶硅片切割专用刃料项目,募资项目全部达产后,新大新材此项业务的产能将有较大幅度增加,由目前的1.5万吨/年增加到4万吨/年。

随着晶硅片产量的迅速增加,在切割过程中使用的晶硅片切割刃料和切削液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废砂浆。晶硅片切割废砂浆回收再利用项目既解决了晶硅片生产厂商对废砂浆的处理问题,为客户降低成本又使废砂浆中的碳化硅微粉和切削液得以回收使用。本项目属于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的范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