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1

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不但起着保护、宣传食品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食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食品安全离不开包装安全。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包装作为食品销售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何把好最后一道安全关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包装行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食品包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包装材料使用不当问题严重

包装材料从材质上分为纸质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玻璃包装等。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工业级、食品级和药品级。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应达到食品级要求,但目前还有很多小企业因生产条件或经济利益生产不合格产品,有的用工业级原料或回收废料代替食品级原料,有的甚至违规使用有毒有害的增塑剂、稳定剂、染色剂和甲醛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印刷使用苯类溶剂问题

食品包装发生卫生质量问题,印刷油墨是关键因素之一。油墨中苯类溶剂及重金属残留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油墨系统中油墨本身就是含苯的,所以工业上常用苯类溶剂加到油墨中以达到稀释的目的,且甲苯价格低廉,不少企业都把它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苯的残留量如果超标,对人体危害极大。同时,苯具有蓄积性,人一旦吸入很难排出,日积月累会引发癌症等疾病。现在,欧美国家已不允许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含苯及重金属的原料,日本政府在几年前也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不得含有苯。我国也在推广环保的水性油墨,用于解决含苯油墨对包装及食品造成的危害。

3.违规添加助剂,禁用、乱用问题严重

以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为例,许多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中大量添加工业级的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禁止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添加剂。更有些黑心企业将主要原料和添加剂的比例对调,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添加剂的使用量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食品温度较高或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

再以目前方便面碗的外层纸包装为例,最外层与嘴直接接触的光油部分,具体成分包括树脂和溶剂或树脂、油和溶剂,涂于方便面碗表面后,形成具有保护、装饰和特殊性能的涂膜,因为与嘴和食物会直接接触,因此应认定为食品包装。但光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内含多种不同成分的化学物质多达3 0余种,如五氧化二砷、二氯化钴、重铬酸钾、二甲苯麝香、三丁基氧化锡、砷酸氢铅、三乙基砷酸酯等。而在目前我国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1 2 6 3种添加剂中,只有极少数是在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获得许可。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用方便面碗喝汤、吃面的时候,有害物质可能就在光油中析出溶解到食物中,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

4.使用后废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除了食品包装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使用后废弃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食品包装使用废弃后,大部分被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只有极少部分因回收价值高(如透明矿泉水瓶等)在处理前被收集并再次利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包装制品因不便于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因此多用填埋的处理方式。但包装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被填埋到土壤中,将会对土壤、水质造成严重危害。

5.塑料桶装白酒析出塑化剂,增塑剂不检测或难检测

并不是所有塑料都含有塑化剂,如用途十分广泛的聚氯乙烯(PVC)就含有较高的塑化剂。因此,最好不要用塑料来装酒和油,非要装最好选择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也就是在瓶底或者瓶身上有个三角标志,里面有数字“1”的塑料桶。不过,即使是PET塑料桶包装的白酒也最好是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打开后尽快食用,避免酒的成分变得不稳定和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塑化剂在水、酒、油和醋等不同的介质里,会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我国特定的迁移量要求,允许溶解一部分,但是有量的限制。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大多来自酒瓶盖里面的橡胶垫,如果垫子是采用国家已禁用的聚氯乙烯,就会出现塑化剂溶入酒中的现象。我国规定,塑化剂禁止添加到食品中,但可以使用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以增加材料的弹性、塑性、透明度、改变其性能。但不排除企业人为因素,因为添加塑化剂可增加白酒的黏稠度,让酒显得更有品质。此外,自来水管道、瓶盖等包装也可能是白酒含塑化剂的原因。

目前我国对白酒中增塑剂含量的检测,一直没有纳入必须检测的项目;虽然标准有了,但不是强制性的检测项目,所以也导致了很多制品生产企业在送检的过程中不检这一项,导致了一些企业钻了漏洞。

食品包装要健康发展,就离不开政策标准,只有食品包装政策法规及相关标准健全、严格,才能对规范和推进食品包装行业起到作用。

食品安全现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随着食品包装安全等同食品安全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简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该法。

《食品安全法》共10章104条,可以归纳为以下特点:

①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②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

③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保障监管工作的统一性。

④规范食品检验行为,保证食品检验数据和结论的客观、公正。

⑤注重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⑥加大了对进口食品的监管力度,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

⑦规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监管制度更加合理。

⑧强化了公民权益保障的有效措施,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9号,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后,食品安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国家质检总局从2006年开始,加强了对食品包装产品的认证认可工作,从2006年开始对食品包装产品实施强制性市场准入(QS)管理制度,逐步加强对食品包装、食品包装用原辅材料、添加剂以及相关设备实施的监管力度,以确保食品包装的健康安全。

实施食品及食品包装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6年来,产品的质量比实施准入制度前有了很大提高,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确实起到了规范行业企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了并不等于流通到餐桌上和进入人们口中的食物就一定是安全的。食品安全危害除了来自于食品本身和食品链全过程之外,还来自于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危害。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铅、镉、铬等重金属,甲醛、苯、多氯联苯等)会迁移并渗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食品包装制定了高标准,对食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安全指标,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的难度。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的出口和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

2007年8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2007年〕第123号公告),主要内容是:为保证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制度实施效果,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食品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行为。

2007年7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实施《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对外正式公布第一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产品包括两类、21个产品。

为了加快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5月17日公告,要求自2009年9月1日起,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用纸包装制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违反规定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目前食品用塑料制品和纸制品在食品包装中的比例,市场准入制度(QS)依然是检验企业是否有能力提供合格产品的重要依据。

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与《食品安全法》同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使用要求明确强调“未在列表中规定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该标准适用于所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特别是食品接触用塑料、纸制品、橡胶等材料中用到的增塑剂、增韧剂、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防老剂、阻燃剂及有关胶黏剂、油墨、颜料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截至2012年7月,卫生部已经公布了硼酸等304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即使加上新修订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中的959种,目前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添加剂种类已经达到1263种。但与实际相比,仍显不足(国外允许使用的食品包装用添加剂有2000多种)。

4.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

酝酿多时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其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为保障首都食品安全,北京市将实行食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同时,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地沟油”,《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提出要加强源头防控,不得随意处置。这个条例将从2013年4月1日起实施。面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个条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示范效应,但制度有了,能否落实、如何落实才是接下来真正的考验。

我国现在已经设有食品安全委员会,包括15个部委级的领导部门。北京市也有食品安全办公室,包括工商、质监等农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是协调机构,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或者执法机构,在这里协调完以后还是到执法部门去执法,执法过程当中就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各部门参考的标准是不是统一、执法依据是不是一致、量刑是否一致。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企业钻部门之间的漏洞,甚至找熟人、拖关系,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了执法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权力的统一、标准的统一、量刑的统一,才能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食品包装行业应该注意的几点

1.安全化:由于材料不同,使用环境不同,盛装的食品不同,食品包装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食品中,因此,生产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与食品实现双QS),还要注重标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指导消费者使用食品包装制品。

2.标准化: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严于国标并适合产品特性的企业标准。

3.功能化:开发更多新型包装,展现保护食品、生产工艺的适应性、促进销售、卫生安全、包装的经济性、节约资源等功能。

4.减量化:通过对包装的设计改进,在达到同等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包装制品的使用量。

5.资源化:对所有有较高价值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和利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延伸生产者责任,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消费-再循环”这一循环经济新理念。有望在今年出台的《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将会对生产者的责任作出详细的规定。

6.无害化:对于确难回收的废弃物如塑料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使用更环保的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减少浪费。

7.产业化:回收利用是各种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只有把各种包装物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中并进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才能解决食品包装行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2

食品安全的目标是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充足、适当的食物。“安全”是指食品没有危险;“充足”是指食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适当”关系到食品的味道和种类。

建立食品安全的过程

在促进食品安全发展的概念上,过程控制与成品检测两者之间,最重要的是预防而不是检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美国宇航局和皮尔斯伯里教授在1960年食源性疾病的研究中,通过宇航员在零重力空间能有力的呕吐这一现象发现的。因此,该过程是结合多重阻碍微生物的生长和对过程认真的监测消除潜在的危险,以确保产品问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HACCP体系是针对特定行业的强制规范,但大部分还是针对食品工业。

HACCP体系中的7个原则,概括总结如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关键限值、建立监测方法、制定纠正措施、建立资料记录并保存文件、建立确认程序。

2011年1月,该原则经美国食品安全法案签署成为法律,其目的是防止污染食品进入市场。HACCP计划是这个方案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目的是防止爆发食品安全事件而不是应对。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影响了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企业希望通过努力,使食品安全计划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有初始的成本,但企业将拥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

选择适合的包装

初级包装,即包装与产品直接接触,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除非采用适当的包装保护,否则任何的处理是无效的。热加工食品,例如以罐头包装或无菌包装(计生产品的包装通常在短时高温的环境下处理)来说,密封包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干燥、发酵、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都需要良好的包装密封性来保护。食品的安全性通常是针对食品的疾病危害而言的。但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或者更严重的,饥饿症状通常是不包括在食品危害的类别里。这才是对食品安全最合理的解释。

包装能够延长保质期,有利于保护营养成分,确保食品可以安全充足的运送到偏远的地区,这也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5年有人提出了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HACCP计划,作为一个有效合理的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危险”的定义提升到食物不能供人类食用,以致于无法维持生命的层面上。食品包装安全联盟已制定了各种包装材料的HACCP标准。这些标准都可以在从HACCP对包装材料的控制原则中得到。HACCP添加以下原则:包括分析整个分销链、确定每个机制的粮食损失(营养或数量)、评估可以控制的机制、建立限制、遵循HACCP原则。添加后的原则扩展到其他组成部分的分布环境,包括储存设施,装卸,运输方式和环境的现状。

控制食物损失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的控制有可能减少全球饥饿,等同于增加全球粮食生产。2011年5月,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提交联合国的报告,准备在国际包装协会上举行关于食品保存的会议。第一个报告,“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的食物”的百分比数值为33%,达到每年13亿吨。第二个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解决方案”报告中描述了包装的作用减少了粮食的损失。从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的立场:5年之后,绝大部分解决饥饿是建立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在美国主办的一个研讨峰会上,3个非洲国家的总统提出报告,称转基因种子的收获产量提高500%。在本次研讨会结束后,法国农业部长证实了加纳的基础设施无法承受粮食损失的负担。因此,增加生产并没有使食品的供应成比例的增长。

保质期或使用寿命是在产品被分配后能够使用的时间长度。以香蕉为例,香蕉数月都是绿色的状态,在最后几天呈现成熟、黄色的状态。擦洗生长激素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可以维持香蕉稳定的状态一直到销售前。把香蕉暴露在百万分之一的乙烯中恢复它的成熟,结果是,我们能够保证香蕉的全年供应,并且在那些特定市场的香蕉都接近相同的成熟度。保质期不从初级包装开始,而是贯穿整个分销链。

运输包装是食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斯里兰卡的一项研究中表明,用传统麻布包装的新鲜农产品有22%~28%会在送往科伦坡的“绿色”市场的途中损失掉。损失的原因是路面的坑洞和其他危险道路导致袋子底部被压碎。包装箱限制堆放可以将损失减少到5%,通过安全包装增加成品数量的方案能够更好更快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用等到下一个收获季节。

食物损失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被部分或者完全的控制造成的。损失一般是指在产品成熟后不能出售,产品是残破或不能用的,食品产量过剩,或者根据食品法规上规定的产品的感官、形状、大小属性是对健康无益的。这些问题的产品是不能被流入市场的。

限制性规定的影响

建立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法规的倡议是通过一个网络的科学组织得以最终实现。目的是强调食品法规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努力协调由各国政府和国际监管机构制定的不同规则。GHI的预期是消除监管差异,吸引私营部门在食品安全研发上的投资,从而加强各国之间食品行业和食品部门供应力的竞争。协调全球法规以助于新技术的应用,推动食品行业在此技术上的投资,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高品质的产品。这样的结果会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

粮农组织在粮食损失的报告上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损失之间的差异,往往涉及到财务、管理以及农民和消费者之间食品分配技术的限制。粮食损失和浪费在发达国家主要涉及消费者的行为以及缺乏供应链中不同行为者之间的协调。令人惊讶的是在粮农组织的研究中,工业化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粮食浪费更多,据估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人均的食品浪费是每年95~115kg,而这个数字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东南亚只有9~11kg。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铁路 食品安全 现状 问题 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铁路食品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铁路食品安全问题,对保护铁路旅客及铁路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铁路各单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就铁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铁路食品安全的现状及我所从事的铁路车站内食品安全例行检查时所遇问题及处理方法做以介绍。

一、应充分认清铁路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都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铁道部党组和领导对做好铁路食品安全工作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铁道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上,彭副部长强调,食品安全与行车、人身安全同等重要,铁路运输和经营管理部门要做到“三同时”,要将食品安全工作与运输经营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加强铁路食品安全工作,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切实保证铁路食品安全也是铁路各单位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不断推进,铁路食品行业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给铁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新课题。所以涉及铁路食品安全的各单位应认真研究铁路食品安全规律,积极推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注重食品安全标准建设,采取标准化菜谱、统一采购等食品安全措施,规范经营管理,提高铁路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我国铁路食品安全的现状

我国铁路网点多,线路长,食品产业规模杂乱,涉及的从业人员也很多。由于我国铁路企业的现行结构特点,从事食品生产、食品经营主体参差不齐。其中有大规模的多元企业,但更多的是小规模的食堂、铁路所特有的“伙食团”经营模式以及铁路车站内出租的铺位所开办的餐饮企业或商业零售摊床。除大规模的多元企业食品安全能得到有效监管以外,小规模的食堂和“伙食团”生产经营者,数量众多,遍布铁路各站段的生产工区,有的还有很大的流动性,比如机械工务段和各工程施工单位的流动工程队。在目前企业管理资源有限,而受人员编制的约束缺少执法人员,执法不严,设备不足,铁路卫生监督机构更难实现对铁路企业内部的食品卫生的全面有效监管。另外,对于铁路车站内出租的铺位所开办的餐饮企业或商业零售摊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求利润,一些不法食品生产和经营者,往往会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材料来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特别是个别管理人员对食品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缺乏有效地监管,导致了铁路车站内的食品安全投诉事件时有发生。总之,由于管理部门众多、层级过多,缺乏协调配合,铁路食品安全的状况还是不够令人满意。涉及铁路食品安全的各单位要继续强化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运输企业的管理责任、监督部门的监管责任;要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排查、控制、处置,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的目的。

三、铁路车站内食品安全检查所遇一些问题

笔者下面主要阐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的问题。

1.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不全或没有。

2.食品可能已被污染或变质,如食品包装存在破损或漏气的情况,或有受胀起鼓的现象。

3.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电话不齐全,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保质期已过,配料表、生产批准文号、QS标志不全或没有,贮存条件的提示不清或没有。

4.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明或健康证明过期。

5.直接入口食品没有采取防蝇、防虫、防尘等防护措施,也没有使用专用售货工具销售。

6.一些进口的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及中文说明书,包装上也没有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国内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

四、对于铁路车站内食品安全检查所遇问题采取措施

1.严格执行有关国家及省里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公司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对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执行到位,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对于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或票据的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公司所属企业应禁止采购其产品,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

2.食品进货认真查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认真做好记录,如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做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3.做好食品销售卫生工作。

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捂口。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食品销售应有专柜,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销售的预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4.做好从业从员的健康检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并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认真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

5.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工作

铁路各单位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在2小时内向本单位安全部门和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配合事故调查处理,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结语: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实际,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法》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实施,落实安全责任,强化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经营管理,突出监管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确保铁路食品安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在铁路系统发生。

参考文献: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4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毒生姜”、“染色馒头”、“瘦肉精”和“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现状与对策,对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

1.1 安全水平较低

虽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食品检测的安全水平却比较低,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例如有些生产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化肥和农药等,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有些小作坊违法进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并在其中添加违禁的物质,造成食品有毒或者有害,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有些消费者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无法辨别或者不注意辨别有毒有害的食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危及到其自身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的添加剂未经过长期的风险监测,国家的检验方法又不太完善,如果冒然用于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1.2 检测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的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构因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使得食品安全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与加工工艺被研发出来,并用于食品的生产和包装等环节,不但使得食品中化学物质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而且有些新型的化学成分无法被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出来,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1.3 检测体系不完善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其原因为制定安全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多各行其是,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复等问题,让执法部门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较少,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操作性较差,部分企业利用检测标准和法律法规中的漏洞进行违法经营,这样既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又影响了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

1.4 安全检测监管不力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主管部门不但需要承担起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责任,而且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监管,在职能上扮演着“裁判”和“运动员”的双重对立性角色,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同时,食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食品安全检测的任务繁重,主管部门受到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在监管方面难免存在疏忽和漏洞,从而给违规企业以可乘之机。

2.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的对策

2.1 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不仅任重而道远,而且涉及很多领域与行业。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重要性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政府需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违规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产品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承担起企业应付的社会责任,不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电台与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消费者学会识别有毒有害的食品,并向消费者公布维权方法与维权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同时,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食品安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做到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并与广大媒体进行沟通,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与处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2.2 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帮助其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与合理配置检测的精密仪器,充实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力量,加快对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的完善步伐,增加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化、速测化与便携化。其次,食品安全监测机构需要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掌握食品中添加剂、农药、违禁化学品、植物冰原与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现代生物学等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最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检验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提高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与食品检测质量。同时,检测结构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鼓励其自学或者以半脱产方式到高校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检测水平,更好地胜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 健全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

首先,原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无法完全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政府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例如2014年5月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修订了如下内容:加大对食品安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重视婴幼儿的配方食品安全;对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进行创新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修订措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确保食品安全处于全程监控中。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统一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中,卫生、检疫检验、工商、食品监督和农业等各部门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确认与统一,消除其中存在的矛盾、重复和交叉等问题,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不会陷入到标准不一的困境中。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注重农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如HACCP体系认证和GMP体系认证等,将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并从法律层面明确认证的地位,保障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与经济利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识采购安全食品。

2.4 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裁判”和“运动员”的职能分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适当放开食品安全的检测范围与权限,让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手段,依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与检测范围,有着高效、专业和独立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将会承担重任。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平客观,以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政府监管部门只有正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并做好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和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在.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4(11):62-65.

[2]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和发展探究[J].北京农业,2015(9):280.

[3]李春飞.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18):62.

[4]廖新艳,赵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25):323+331.

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性范文6

摘要:

关于生产质量的监管是每个国家在食品安全上面的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的中国,相关茶企应该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这具有很重要的法律意义。如今茶叶生产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多,就比如农药有没有彻底处理干净等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思考对策。对于茶企来说,茶叶的生产质量问题同时还决定了在贸易中整体的竞争力。

关键词:

安全生产;茶叶安全性;生产监管;法律意义

要知道食品的安全问题关乎到很多个层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事故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茶企在整个市场上对茶叶的监管,在法律面前也应该有所思考。法律思考是国家稳定的一大要素,国人尤其是各大企业在生产安全上面一定要有严格地监管制度。自从我们加入了WTO后,茶叶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然而这同时也是风险和挑战并存时期。对于进口国而言,他们会设定非常严格的检测标准,所以说,茶企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对于稳定国际市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1茶企面对茶叶的安全性挑战

如今茶叶早就成为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传播于整个世界,如今茶叶的安全生产的监管一直是茶企需要探索研究的一大重点。而人们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茶叶的安全生产质量才是茶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茶企应该将更安全的茶叶推向市场。如今茶企需要认清这样的事实,将茶叶的安全性生产监管到位。现在的茶叶行业已经非常普遍,做好生产安全的监管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得到了最好的监管才会生产出最有质量的茶叶,安全成为各大茶企最重要的使命。首先了解一下茶叶更详细的有关安全问题,茶叶本身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对人体无害。之后随着对茶叶的认识,得知茶叶是可以用来做药物的,这也是茶叶最早的使用价值。作为饮料被人们接受还是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的社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状态,所有生产都是人力所为,因此茶叶不会存在被污染或是农残的问题。而之后社会快速的发展,生产模式也逐渐变为机械化生产,于是安全性问题就逐一出现,对于茶叶而言,有害的物质也越来越多。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茶园是由国家的集体所有制来进行经营的,这样的情况对于施肥和用药来说就会比较好管理,农药残留和一些污染的情况也不会太严重。但是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茶园就开始被改成农户承包的模式,这样一来对于茶叶的施肥问题来说,农药问题就没有那么好控制了,因为没有办法进行统一的管理,所以就会很容易造成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农残问题。对于茶企而言,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地球上面的生态问题也受到了破坏,所以就会有很多病虫出现,这也是危及茶叶安全的一大问题。

2茶企对茶叶安全生产监管相关措施

2.1原料问题要严格

茶企需要重点考察茶园的建设问题,并且要关注茶园的生态条件,要使得茶园远离污染源,使得土壤的安全质量先达标,这样才可以保证茶叶的高质量生产。就肥料而言,最好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茶园施用那些检测合格的化肥,需要注意的是,严查控制不要使用重金属含量没有达标的矿渣肥。对于病虫来说,最好考虑生物防治,还有农业措施防治这两项,用生物农药来控制病虫对茶叶的伤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需要重视,从施药时间,安全的药量范围等方面做好合理的施用。为了采茶的标准化,就需要在采茶机上使用符合标准的铅汽油和机油,这样的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防止汽油或是机油对土壤和茶树的污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清洁对于茶叶的重要性,装载鲜叶的器具需要非常清洁的环境,还需要良好的通风性,这样就会保证更少接触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茶企需要在茶叶的原料上面下功夫,一定要在鲜叶原料进厂的时候进行严格地检验,标准符合的茶叶再使用,那些没有达标的茶叶一定要严格对待,在进到企业之前就将其处理掉。

2.2在生产过程中的规范

如今在厂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工作人员的整洁卫生,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消毒是食品车间工作室一个特别重要的流程,在生产的时候,每一天都应该保持相关机器的干净清洁。就企业里面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工人的清洁关乎到茶叶的安全。所以企业应该定期的给工作人员做身体检查,如患有某些病症的员工就要求他去接受治疗,待康复之后再来上班。茶企最好在加工管理茶叶中引入ISO质量标准,严格监管茶叶的加工过程。再有就是茶企生产加工的厂房环境,因为厂房的清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茶叶本身的安全。一定要保证厂房的地面光洁,需要防止那些有害的物质的侵入。茶机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要注意的是的刚购买的新设备需要将其表面的防锈油清除掉,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在茶机与茶叶接触的地方严格禁止工业油的使用,最好做上相关的标记,机械的其他部分可以尽可能的使用食品机械油。员工需要在下班前将相对应的设备进行一个保洁清理。在整个茶叶生产的过程里,一定要做到不落地生产茶叶,以更好的达到茶叶的安全防范目的。

2.3茶叶的包装运输安全考虑

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所有有关茶叶的包装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包装通用标准》,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有害物质的伤害,为了防止一些放射性物质就一定要保证干燥。包装的过程一定要防止茶叶受到来自外面不好的污染。在茶叶的储藏过程中,也一定要保证环境的洁净,防潮,无异味,最好是可以设置专库专用,这样就会更好地避免其它异物的存在,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库房的温度,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关于茶叶的运输问题,茶企选择的运输车辆一定是非常洁净的运输工具,一定要是干净无毒害的运输工具,一定要禁止跟有毒或是影响茶叶品质的货物一起混装运输,以确保茶叶的安全。

3茶企安全监管的法律意义

茶企在对茶叶的生产进行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预防一些安全的生产事故,处理一些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害,还要针对发生的事故实施惩罚以达到一定惩戒的作用。如今我们国家的茶叶安全卫生标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在那里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对国外茶叶及相关标准的探究,因为我国茶叶很大一部分都是外贸出口,应该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就茶企来说,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要勇于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维护生产的安全性。如今茶企在面对安全性问题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法律方面的考虑。国家设置的相关法律制度确实是为人民的安全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如今社会公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样就在无形中对生产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要保障安全的生产,就可以提升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信任感的形成也就是企业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一个体现。茶叶的安全问题在法律面前还有一定的惩戒意义,一般在安全性中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法律就会动用相关的法律制度去惩罚,这在一定意义上控制了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对于整个行业正常运行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4结语

如今我们中国的各大茶出口企业,都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茶叶生产质量的监控方面,如果对茶叶的生产质量不够重视,监管力度又不够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在整个茶行业中出现问题,会产生不可预想的情况,作为茶企都应该对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做一个详细的分析。现在就产品的生产质量而言,建立一个非常有利于发展的监管体系,以人们的健康为目标,来做好生产安全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含春,茶叶企业如何应对QS认证[J].中国茶叶加工,2004(1):8-10.

[2]陈志刚,张婕,陈玉红.茶氟概论[J].福建茶叶,2006(1):41-43.

[3]张云华,孔祥智,罗丹.安全食品供给的契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8):25-28.

[4]樊红平,温少辉,龚娅萍.浅谈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