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

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 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自我生存和发展, 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 扩大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其中, 赊销在销售总额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进而催化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它是伴随着企业的日常销售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一项债权。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和日常生产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现状

(一)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领导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为有效收回应收账款做足准备工作,比如未设立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的回流;未对应收账款中期跟踪分析做出充分的预防工作;未对应收账款后期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做出及时的判断等等,使得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很大的漏洞和缺失,加之企业对销售业绩的盲目追求,产生了过多的应收账款,从而大幅度增加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模式“滞后”,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传统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模式认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来自企业发出货物后不能及时正常收回款项,导致我国企业偏执于事后追债而忽视了事前控制。这种“滞后”模式自然致使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不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分析,缺乏规范的信用销售程序,很少对付款人资信度做深入调查,一定程度上促成呆账和坏账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缺乏对应收账款的定期数据分析

我国对应收账款的测评和分析体系尚不健全。绝大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准确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没有认真划分或区分哪些应收账款即将到还款期,哪些应收账款已经超过赊销期,超期的应收账款分别超期多长时间等,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应收账款风险增大。

应收账款的账龄不仅是估算应收账款总体风险和时间价值损失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记提坏账准备的参考依据。对于企业而言,采用赊销是企业常用的促销手段,如何有效利用这种促销手段,使之真正成为销售环节的法宝,除了销售之前的信用考核之外,一旦产生应收账款,后期的重点就在于跟踪处理,尤其是逾期的款项,拖欠越久,回收的难度就会提升,变现的可能性进一步缩小。可见,应收账款账龄的数据分析,跟踪处理,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四)应收账款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把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纳入进来,即便有些企业考虑到了应收账款考核,也仅限于形式,并未设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否能收回与收回多少尚未和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催收应收账款积极性,直接导致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和回收率低。

二、完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首要要素或基本要素,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公司管理阶层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给予资产安全保证足够的重视,强调销售和回笼货币资金的一体性,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等会给企业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进而以健康积极的理念引导企业的行为。

(二)设立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控制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一条主线,从销售环节的客户调查到产生应收账款客户的后期催收、确认坏账等都离不开信用管理。

加强销售合同审查,检查销售合同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虚假销售合同等不合理现象;审查客户的资信程度,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审查客户的偿债能力,特别注重客户的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数量与质量;审查客户的经营条件,关注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以确定风险等级等。

(三)加强应收账款事中监督,进行动态追踪分析

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为每一客户量身定做一个信用额度,而且信用额度随着企业的信用行为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信用控制单位,对于每一次销售,都要审查其是否超过已定信用额度,根据审查结果决定货物是否发放。而且为了不产生信用过差的客户,信用控制部门定期通知销售部门大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为再次销售提供参考,强化事中应收账款监控,化解应收账款风险。

(四)完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定期检查应收账款,预估应收账款可能产生的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明了企业资产状态,保证企业资产的真实性。为了合理确认坏账及准确处理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的回收处理等,保证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处理,企业需要完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明确规定坏账核销的处理程序。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也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方法,防止因应收账款未收回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五)完善员工应收账款奖惩制度

销售员工的绩效工资把销售业绩与应收账款回款率有效结合,销售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对于既能销售出去又能够及时收回货款的作为重点奖励对象,只能销售不能够收回货款的设定一定的惩罚措施,以此导向员工不仅重视销售,而且关注资金的回流,很大程度上规避应收账款风险。

参考文献

[1] 杜娟.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硕士论文,2010(5).

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文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题性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设计学职号称教师专业班级单科研位教学√生产其他

论文√

课题来源

浅谈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进度安排、预

期结果、参考文献等)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1、研究目的:在竟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企业正确运用赊销,切实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多,成本等费用的偏高,信用水平的偏低使得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加剧,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企业亏损,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所以可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积极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将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我国的研究现状,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本论文研究目的就是对企业应收帐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2、研究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商业信用的国度扩展,导致大中小各种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不断增大,当前国内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重视程度和力度不够,相关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规范,导致应收帐款质量低下,回收程度偏低,而应收帐款的增加和质量的降低必然导致其中一部分应收帐款的呆帐坏帐的产生,这些应收帐款的沉淀,使企业资产实际质量降低,严惩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转和经济的正常运行。作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收帐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分析应收帐款的管理方法和及其不足之处的改善方法,这些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对于我国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二、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关研究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其信用控制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因此,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也相对比较容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西方学术界对传统意义上应收账款的控制研究,逐渐转向对应收账款后期的证券化和保理业务的研究。1.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研究成果。Zweig认为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一种降低风险、多样化资产组

合的手段,增加了一种融资工具。Schwarcz指出,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是因为证券化引致的交易成本节省远远高于其它融资工具。他还认为发起人证券化资产的投资报酬率小于其它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因而资产证券化也是一种有成本效率的融资工具。2.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研究成果。BenJ.Sopranzetti(1998)教授从企业的融资的角度探讨了应收账款保理的问题。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存在,减少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资产,那么可以通过信用评估,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鉴定协议,把应收账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从而达到投资融资的经济活动的目的。LannyLatham(2004)应收账款是各种企业拥有的一项很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资产,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提出了“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必须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客户资信调查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的观点,并对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amesc.Van.Horne(2003)教授认为整体经济环境和公司的信贷政策是影响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体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季节性延迟付款、收款程序等。企业通过改变这些变量必然导致额外销售产生的边际利润和应收账款增加产生的机会成本。管理应收账款实际上转化为了对额外销售产生的边际利润和应收账款增加投资所要求的收益进行评估,只有两者相等时,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收益才是最大化的。国内研究现状:由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问题,导致国内对应收账款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企业和学术界逐渐意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中,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所以我国的应收账款研究还在起步成型阶段。1.关于应收账款的现状研究吴蓬生、张维迎、李恩柱、闫培金等学者从我国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出发,努力的从全方位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这其中学者们最初的观点看上去并不能完整的构成一个体系,但是仍具借鉴意义。2.关于应收账款法律方面的研究吴蓬生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把应收账款看作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一种契约,解决手段(远期的应收账款)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他对不良债权涉及的许多缘学科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并做出回答。3.关于应收账款从博弈角度的相关研究应收账款是以信用为基础才得以存在,其价值的实现程度由当事人双方的博弈决定,张维迎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进行信用调查、信息跟踪,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进行控制管理。4.应收账款风险研究李恩柱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对应收账款对企业产生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以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陈英新从风险的角度指出:应收账款的风险是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了赊账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

数额上具有不确定性。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管理体系尚在探索和建立之中,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我国还很难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国企业只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三、研究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原因分析,并运多种措施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一、企业应收账款的概述(一)应收账款的概念(二)应收账款的范围(三)应收账款的确认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应收账款拖欠严重,企业面临信用危机(二)应收账款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三)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总成本三、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产物(二)实现销售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差所致(三)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四)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五)企业防范风险意识薄弱(六)外界市场环境复杂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一)全面核算应收帐款的成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三)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四)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五)以应收账款转为应收票据来降低风险(六)提高人员素质(七)应收帐款的控制结论四、进度安排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12-9-8至2012-9-26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实习期间进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12-9-27至2012-10-113、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老师。2012-10-12至2012-11-24、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导老师。2012-11-3至2012-11-155、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导老师。2012-11-16至2012-11-29

五、预期结果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够及时收回关系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否正常周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到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六、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2]杨金观:《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3]杜英:《财务会计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姚铁梅:《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财会通讯》、,2004。[5]潘荣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防范经营风险》《财会月刊》、,2004。[6]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7]王霞等:《如何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会研究》、,2006。[8]黄艳华;《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用管理;积极影响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它是企业制度贯彻实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个单位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扩大内部审计内容,旨在通过内部审计规范企业流程,预防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伴随着各个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势必需要把信用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在企业内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达到信用管理建设目标,获得信用收益。

一、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信用管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企业落实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审核信用管理工作步骤,使企业信用管理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

(一)必要性

基于政府、社会的要求,企业必须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必须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政府的相关要求,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是出于自身对信用的理解开展的信用管理建设,不了解信用管理的内容与流程,无从对信用管理实施流程控制,导致信用管理建设仅仅是断章取义、表面工作或者只有名称没有实质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由于什么原因开展信用管理建设不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问题,课题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帮助企业正确开展信用管理建设,实施使用管理工作,控制信用管理流程,使企业获得信用管理带来的效益,最终转变为自觉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对信用管理的控制,全程对信用管理进行把控,实现企业信用全过程监督,使企业能够收获信用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可行性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制度等,这些内容与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相容。

1.内部控制环境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重组企业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内部审计机构评价公司治理结构、人员安排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信用管理环境的可行性。

2.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在信用管理的征信环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评价企业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征信过程中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3.风险评估在信用管理的授信环节中,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授信额度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企业授信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评价开展赊销的风险性与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4.内部监督制度信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包括财务部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内部审计在中间起到贯穿衔接的作用,需要分析各部门在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信用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5.控制活动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信用管理控制活动,控制的目的是促使信用工作的实施向着既定的计划发展,当实施过程与初期计划标准不一致时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照当前环境分析初期标准是否需要改定;第二步,如果初期标准无误,则控制当下活动,使之按照初期信用标准工作。可见,信用管理工作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相容点,内部审计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应用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把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那么,以往的内部审计流程也需要完善以适应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完善需要从框架、流程、制度全面改进,把信用管理工作与企业内部审计紧密结合。框架

内部审计框架中把信用组织架构审计纳入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信用管理机构、信用工作人员的素质、信用预算、信用控制方式的选择等,通过会计审计对信用管理工作中的授信工作进行审计,对授信过程依次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把企业交易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应收账款审计评估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现状,是后续信用管理工作中应收账款管理顺利开展的保障。内部审计对信用征信环节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审计,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二)流程

内部审计可以贯穿在信用管理工作中,针对信用管理工作的内部审计流程如图2所示。信用工作从信用调查为起点,根据信用调查结果制定信用管理实施方案并选出最优方案,制定计划开始组织准备,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出具信用工作审计报告。该审计工作基于事件重复循环进行,根据不同的信用工作事件,开展审计与信用工作的相容流程。

(三)制度

内部审计框架与流程的改进,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与之配套,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完善。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职责、权利、审计工作程序等制度内容。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具有信用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对信用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审计范围包括财务审计、业务审计、信息审计、环境审计,在审计范围内有权利要求相关部门按期报送审计所需信息,并按照图2所示流程进行审计。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影响

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工作:征信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内部审计在信用管理工作的这几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在征信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征信就是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与企业有关的交易方的信用信息,企业通过分析征信信息,选择交易对象并制定后续交易决策。可见,征信信息的客观、准确性尤为重要,内部审计通过严格的制度、专业的人员、合理的审计流程对信息获取流程的合法、信息的有效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在授信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授信工作主要是指企业给客户的最大赊购额度,制定的额度需要客观、公正,才能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利益。据课题组调研资料显示,很多企业由于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密切或者销售人员为了获得销售业绩,以至于不按标准给予客户过大的赊购额度,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损失。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审查企业授信全过程,能够对企业授信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在账户控制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账户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征集的信用信息实时更新,以保障企业信息的实效性。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信用信息不维护,导致客户信用信息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造成虽有信息但无法使用的问题时有发生。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相关部门对账户进行控制与管理。可见,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职责、内容、流程,可以对账户控制管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积极影响

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对应收账款发生、催收、回收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在此过程中审计部门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对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各部门实施全过程审计,分析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概率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报告,以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

(五)内部审计在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中的积极影响

只有有用的信息才能对开拓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开拓的市场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企业在做出开拓市场的决策后,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决策内容、流程进行审计,保证决策、目标、计划更科学、更先进、更合理、更切实可行。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企业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始终,提升信用管理工作效率,获得信用管理产生的效益。

作者:陈婧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中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66-02

企业集团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法人联合组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企业集团一般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和行业的法人联合实体,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母子公司”体制。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管理普遍的理念是“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中心”。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方式,目前最常见的是在母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由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一个独立法人。健康的资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企业的资金管理从编制资金计划开始,到对经营活动、筹资和投资活动的资金运作进行实时控制,以达到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的目的。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多数企业实施的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收获来看,还存在很多制约财务管理效率的问题:(1)资金集中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企业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造成整个集团的资金管理没有规范的权责归属和合理的流程,支配不合理、占用结构不科学,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资金调度不流畅,配置效率低下。有些子公司在利益思想驱使下,只将少部分资金归入集团公司进行集中管理,造成集团公司的资金调度不流畅。(3)资金流动不透明,存在违规操作。集团资金一般多分散存放在不同的多数账户上,使在途资金高度分散、数量巨大,这样部分资金会被之人违规操纵,存放在小金库中,使集团内部形成“三角债”。(4)内部相互借贷管理薄弱,集团内部拖欠本息严重。集团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体制,尤其对内部人员的权责分配不到位,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问责管理。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应用模式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应用模式有财务公司、结算中心、内部银行、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等模式。下面主要介绍前三个模式。

1.财务公司。它是一种经营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除抵押放款以外,还有联合贷款、外汇、财务及投资咨询、不动产抵押、包销债券等业务。财务公司的特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市场竞争关系。它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但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行使对子公司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功能。从财务公司的功能看,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企关系或银企关系引入到集团资金管理中,使得集团各子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财权,可以自行经营自身的现金,对现金的使用行使决策权。集团公司经营者不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现金使用和取得。

2.结算中心。通常是在企业集团内部设立,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公司现金交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起到集中管理整个企业集团资金的作用。这种控制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子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账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现金沉淀的增加,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资金成本,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的现金实施统一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子公司根据结算中心限定的最高现金保存额,将每日超出部分的现金收入转入结算中心设立的专门账户,当分公司超过核定定额的现金时,必须事先向结算中心提出申请。

结算中心是关于资金流动、资金动员和投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企业财务内部结算中心,企业管理者可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内部活动及企业与外部的财务往来,防止资金多处流出流入,避免资金流动失去控制。企业财务内部结算中心通过网络可将企业财务活动牢牢地控制住。而且由于网络将企业财务活动在管理者中公开化,从而也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财务内部“蛀虫”的问题。

3.内部银行。它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企业集团内部日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度、运筹。设立内部银行是把一种模拟的银企关系引入到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中,各分公司与集团是一种贷款管理关系,内部银行成了结算中心、贷款中心、货币发行中心和监管中心。对现金管理的特征表现在:各分公司在内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实行存贷分户管理,拥有收支两条线的特征。各子公司之间的收付和结算事项均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开立账户办理,一般不直接对外进行。各子公司与内部银行是存贷关系,实行有偿存贷制度。各分公司在财务上享有独立财权,对贷款有权按用途安排使用,也即各子公司享有现金经营权和决策权。

随着社会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财务公司的审批越来越烦琐,许多大型集团逐步将结算中心与内部银行和二为一,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管理部门,它负责整个集团公司的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规划、协调、调控资金。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真正做到有效调控资金动向,盘活集团沉淀资金,挖掘资金利用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防止资金无故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要在网络环境下建立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该在集团内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因其具备内部银行和结算中心双重职能。一般情况下,无论集团成员在银行是否已设账号,都需要在财务结算中心设立内部账号,这样可以有效地管理资金。

三、构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方法

1.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用资金管理模块、报账中心模块、全面预算模块、应收模块、应付模块等搭建起集中资金管理系统,支持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可以直接与子公司实现集中管理,并进行点对点通讯。

资金管理模块提供资金预测功能,通过资金预测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盈余或缺口,并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筹资管理,通过对资金占用成本的计算和考核,来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提供多层次、多角度资金分析和控制。

在子公司发生费用支出业务时,通过报账中心模块实现对费用支出的实时控制,即根据部门或总费用预算和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对比。当借款或贷款额度超过预算数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将控制提前到借款贷款环节,并保证及时对内部借款进行清理和催收,提供支出公开表、预算执行表等统计分析。

在子公司发生应收业务时,通过应收管理模块实现信用控制,即根据预先设定每个往来客户的信用限额和实际发生值进行对比。当企业应收款超过此客户的信用额度时,系统预警,据此可提醒业务部门停止或减少与其业务发生,从而降低风险,保证近期现金流入量。

在子公司发生应付业务时,通过应付管理模块实现采购资金流出量的控制,及时获取现金折扣处理、单据核销处理等业务,并提供应付账款账龄分析、欠款分析等统计方法,提供资金流出预算。

2.构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措施。从整个企业来看,借助于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平台,还应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构建资金流入管理模块、资金流出管理模块、银行贷款管理模块、资金预算模块和月资金计划管理模块。

(1)资金流入管理模块。将资金流入分为销售回款的资金流入和其他资金流入。销售回款的资金流入通过应收账款模块进行核算和反映,以获得收款信息。票据管理模块实现票据的解付、贴现和背书功能,最后转化为现金进入现金流入数据库,即收入票据数据库和现金流入数据库通过票据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传递和共享。

(2)资金流出管理模块。企业集团的主要支付业务有:借款、报销、采购、税付等多种业务。根据业务流程的特点,由业务部门决定是否将符合审批手续的业务在网上报销处理,完成申请、审批、报销业务流程,所以网上报销系统要具备相应的功能。不能在网上处理的业务,要在相应的系统里处理,但要将实际数据反映到资金平台来。

(3)银行贷款管理模块。该管理模块主要负责银行贷款、银行还款和账户余额的管理。银行贷款相关管理业务的部门有:财务管理部门、贷款业务部门、国际融资部门等。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提出贷款需求并进行安排;贷款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国际融资部分析当前的贷款成本确定贷款银行。

(4)构建资金预算模块。资金预算管理模块完成资金的年、季度预算。预算管理流程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反馈和预算考评。预算通过反复的编制、修改,最后下达基层核算单位执行。

(5)月资金计划管理模块。月资金计划分总体层面和基层的月资金计划录入。使用预算执行科目,基层的资金计划汇总额不得超过总体层的资金计划额,责任部门的季度资金汇总不得超过季度预算额。月资金计划涉及报销或借款单位、财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借款或报销单位通过网络或纸介质发出用款申请,财务部门进行会计审核,并向财务管理部门提出资金流出申请,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计划的审批。

参考文献:

[1] 王炳志.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J].商业时代,2008,(7)

[2] 梁伟华.关于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