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1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土景观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从实践来看,建设美丽乡村,体现“四美”“三宜”“两园”的目标要求,离不开充分挖掘乡土特色。这是美丽乡村的魅力所在,是“美丽乡村”名实相符、形神俱备的关键。今年省里进一步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加强历史文化村落(包括自然生态村落、古建筑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三种类型)保护利用,实际上更是对乡土景观资源的聚焦、凸显。自去年以来,黄岩区以“中华橘源·山水黄岩”为主题,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更新与发展?本文试从分析黄岩乡土景观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后,提出若干条建设意见。
一、乡土景观的内涵及其构成
“乡土”一词意为“家乡、故土”、 亦泛指“地方”。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与生产中产生的原生态的生存艺术,如选择良好的栖居环境建造屋舍形成聚落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根据自然条件及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种植与饲养,形成农田、果园、鱼塘等丰富的农业景观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劳作景观。
农村乡土景观主要由农村的自然景观、村落景观、农业景观、人文景观等构成。黄岩区山水兼胜,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可供利用的乡土景观十分丰富。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指人类干扰较少并基本维持自然状态的景观,主要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要素组成。自然景观是农村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农村乡土景观地域特色的前提条件。黄岩地理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西部山区有多处幽谷飞瀑景观,环长潭湖风光旖旎,沿线村庄如散落于水墨画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村落景观
村落景观是容纳人们居住生活、邻里交往和游憩活动的场所,也是形成农村乡土景观地域特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村落布局、民居建筑、宗祠寺庙、街道巷弄、井泉池塘等景观要素。
3、农业景观
农业景观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类劳作在大地上留下的烙印,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性活动的景观类型,是农村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从中观层面看,黄岩区几大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成片的农业景观。如柑橘等果树林,花开时节如香雪海,成熟季节满树金黄,极具感官冲击力。又如甘蔗、茭白、水稻等作物及各类四时蔬菜,交替在大地上绘形绘色,形成丰富的大地景观。
4、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为满足物质与精神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是农村历史、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主要包括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艺术等方面。
二、目前乡土景观面临的几个不利因素
1、 农民层面。一是在房屋建造上,求“洋”求“新”,传统建筑式样无立足之地。如在装饰上大量使用罗马柱,色彩上大红大绿,建筑材料选择上,木材、石材等乡土材质普遍被钢混、砖混取而代之。二是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追求城市市政效果,庭院及边角地均用水泥抹平,过度硬化,缺乏生机。村庄绿化喜欢外来树种,草坪泛滥,对乡土作物视而不见。
2、政府层面。一是新农村建设中几项工程对乡土景观造成破坏。如农房改造,出现了不少兵营式的村庄。中心村建设,强调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但也粗暴地割裂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河塘整治中将堤岸、渠道用水泥封死,了无生趣。二是理念与乡土实际脱节。如村庄建设规划照搬城市小区做法,以容积率、日照间距等概念知道农房建设,只考虑宅基地的充分利用,忽视了传统村落肌理,缺乏村庄的有机性和系统性,造成千村一面,死板僵化。
3、规划层面。一是片面追求景观化,把村庄作为旅游景点、公园来设计,设置一些与村民生活格格不入的假大空的广场、标志等建筑。二是设计手段低劣化,如对立面改造简单采取墙面粉刷,或者硬生生地每幢房屋都加上马头墙。或者不深入村庄内部量体裁衣,而以一些照片进行PS处理,敷衍了事。
1、保护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乡土景观的基底与背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尽力维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从而保持生态平衡。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清洁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等方法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形成特定的产业与特定的农业景观。考虑农业景观的变化,合理调整农田整体布局,使景观趋于和谐美观。在此过程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既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农村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延续村落原有的肌理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传统村落肌理是经过悠久岁月的浸润和积淀而形成的,是对村落构成要素与整体格局的描述,是一系列物质空间、功能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它蕴含着丰富的乡土环境、乡土文化、乡土生活及乡村历史信息,决定着村落整体乡土风貌及特色。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延续传统村落肌理尤为重要。首先,保护村落肌理整体布局,包括村落建筑、水系、街巷、广场、绿地等肌理结构,对其进行梳理、继承,而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彻底翻新。其次,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和工艺,主要表现在乡土植物、乡土建筑材料和传统营造技艺等。乡土材料是构成传统村落肌理最基本的元素,不但成本低,获取方便,而且还可以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景观。同时应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居很多方面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需要进行改造与完善。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在不改变民居建筑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修复、改造、更新,满足现代功能需求,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2
首先,凸凹可以被视为对他家乡的描述。他出生于京西的山中,四周被大山包围。自生命之始,凸凹的视线大都被山所占据。大山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回避的第一个事实。对于土著而言,山是他们最高的神,用饱绽肌肉的巨大躯体向他们炫耀力量。大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封锁了他们投奔远方的道路,因而,山美丽雄壮,同时也无比残酷。作为一介山民的凸凹,对山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山既养育了他们,也对他们进行虐待。他们既对它满怀感激和敬意,内心又充满了复仇的意愿。
这种两难处境,成为凸凹创作的出发点。无论是他的散文,还是小说,都同时充满了对山的鞭挞和感恩。山规定了他们的命运,控制着他们的身体,使他们蹒跚于凸凹不平的山路。山对山民的最大惩罚就是饥饿。在凸凹的早期散文中,不乏对饥饿的描述。父亲说:“饿着肚子,能安生地吸几口灶膛的热气,也好受得很呢!”(《度荒回忆》)风趣中蕴涵着对饥饿的控诉。类似的描写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比如在长篇小说《慢慢》中,就有饥饿的村民哄抢种子粮,把捍卫种子的村长翁息元的三根肋骨打断的震撼性描写。作为一个山民的儿子,饥饿是凸凹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身体困境。
饥饿是山对山民进行身体控制的一个杀手锏,它把山民们固定在土地上,进行着艰苦的劳役,目的便是摆脱饥饿的控制,它使抗争本身成为一种劳役、一种屈服。人们像西绪弗斯一样,陷入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劳作之中。食物只是生命的一项基本条件,而对于山民,则几乎成为他们全部的人生目标。摆脱饥饿,成为山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而他们的努力,随时可能被冷酷的大山瓦解。也就是说,他们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存意义是虚无的。凸凹用他的笔,注视着那些在命里注定的逼仄中苦斗、梦想和受难的人。
对于大多数山民而言,他们的命运是无从改变的。凸凹的散文――特别在早期,处处标明了他的山里人身份,比如《中国媒婆》《蛊医》《铜杆烟袋》《两碗酒话》《渔猎的故事》《干草与香椿》等。这些散文已经奠定了凸凹创作的基本色调――表面上平静、质朴、粗俗、温婉,实际上火热炽烈、刚健丰饶,有着超常的吞吐力和消化力,像他笔下的翁上元,一瓢凉水也能为他的肌体注入能量。这使他的文字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涵括力的穿透力。无论大地山川给他提供的是痛苦还是幸福,福音还是灾难,保护还是迫害,大地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失去了它们,也就失去了生命。这使凸凹的文学义无反顾、死心塌地地投靠他的乡土社会。
在我们阅读凸凹散文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他的另一个身份――知识分子。凸凹观察乡土的眼光,既有别于本土父老乡亲,也有别于书斋知识分子。他写下大量有关文学名著的阅读笔记,实际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考查土地与人的关系。在对于乡土的价值判断上,他试图超越山民的原生态而达到理性的高度。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3
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腹地的兴义市下纳灰村,距兴义市区十来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过去村里没有一所像样的房子,村寨道路差,交通极不方便,村民每年喂出来的猪都要请人帮忙抬出去卖,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肩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发展缓慢,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经过10年的发展,至2012年底,纳灰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代表,令五湖四海的宾朋迷醉不已。
农家乐 乐了游客富农家
万峰林层峦叠翠,百年古榕枝繁叶茂,纳灰河碧水清波,八卦田神秘莫测……春末夏初的万峰林街道办事处下纳灰村如诗如画。自驾的、骑自行车的、徒步的、旅游观光的人群络绎不绝,村里的“农家乐”和乡村客栈生意十分火爆。
4月13日,星期六,一大早,村支书冯子荣一家便和请来的两名小工忙开了,为事先预定的9桌近百名客人准备饭菜。冯子荣的妻子郭守会说:“这些客人都是城里来的回头客,他们是特地来吃我们家的农家饭菜的,我们得早早做好准备,不能让客人扫了兴。”
冯子荣家的“农家乐”和乡村客栈是2012年6月才开张的,虽然时间不长,但靠着一家人诚信经营和他家的两掺饭、腊肉、土鸡、嫩豆腐等特色家常菜以及舒适宽敞的环境,还是吸引了众多客人。冯子荣说,今年春节以来,他家的“农家乐”平均每天接待就餐客人6桌以上,总共已接待客人近8000人,实现收入近20万元,利润近5万元;到客栈住宿的人很多,短短几月,就接待了来自四川、云南、北京、广东等地的客人,已收入了两万多元。
“农家乐餐馆生意好,住客栈的人也很多。记得是二月份重庆的游客一家5口在我家一住就是10天,吃住在我家就花了2000多元。你别说,三月份还有两个美国姑娘在我家住了三天呢。”正在洗菜的郭守会时不时岔话,幸福和喜悦写在脸上。
下纳灰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前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未能得到较好开发,经济发展缓慢。2005年8月,按照村里确定的“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村民梁大成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由于当时基础设施条件差,生意并不可观。后来,随着万峰林景区开发的推进,以“四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先后新修了穿村而过的23公里长的观峰大道,村级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串户路全部硬化,新修景峰大道8公里,从兴义城区到下纳灰村仅需10余分钟,村内还修建了广场、停车场,对全村156户民居按照布依族建筑特色,实施了民居改造亮化,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村办起“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市委、市政府、街道办、村“两委”对此有意识地予以引导、鼓励、规范和支持农户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市、办领导、部门与每户“农家乐”结成帮扶对子,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有组织地对“农家乐”进行规划,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引进专家开展培训。
由于“农家乐”生意火爆,已有多家村外客商到村里来租民房开办“农家乐”,解决了村里200多人的就业,带动了村里特色旅游商品一条街的发展和经营。目前,下纳灰村共有“农家乐”和乡村客栈50多家,旅游特色商品店16家。2012年,村里开办的“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实现收入800多万元,户均增收20万余元。
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朝东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黔龙工艺品销售中心董事长李朝东告诉笔者,截至目前,他已经在下纳灰村特色商品一条街租用了5栋房屋14个门面,经营土特产、民族服饰、银饰、工艺品、蜡染、画室以及大型体验馆,随着游客的增多,他准备再承包10来个门面,建一个100来个床位的乡村客栈,集中打造他的“更好街布依阿妈品牌”。
调结构 观光农业为旅游添彩
“预约了春暖花开的日子,去兴义!”3月9日14时,一辆由广东驶来的、乘载着800多名游客的旅游专列缓缓停靠在兴义火车站。这是兴义继2006年以来,接待的又一个大型旅游专列团队。
此次旅游专列名为“春天的专列”,由广西南宁铁路国际旅游公司与兴义华隆旅行社联合推出。“专列原计划组织500人,但上市销售半个月,名额被抢购一空,最终增加至800多人。”华隆旅行社总经理冉兴普说,此次800多名游客大多数是冲着万峰林春暖花开的美景来的。
新浪博客“行者无疆”在博客里写道:我们从上纳灰村一直走到下纳灰村,遮天蔽日的巨大古榕树,为我们的野外午餐增添了别样的情调。傍晚时分,当我们停留在一片开满格桑花的山脚前,等待“万峰夕照”的时刻,此时用依依不舍与流连忘返来描述我的万峰林之旅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近年来下纳灰村把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带来的“蝴蝶效应”。
走在孕育着希望的田野上,下纳灰村一块“黔西南州万峰林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田”的牌子格外引人瞩目。
“把土地集中起来,搞流转,这可是新鲜事。”有41年党龄的陈文强老人曾感慨。可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新鲜事也不新鲜了,越来越多的纳灰村民主动参加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300余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集蔬菜、水果、花卉、水稻、油菜等产业为一体的高效精品农业、观光农业。
“今年我们万峰林片区连片种植了5000亩观光油菜,初春的时候来我们这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漂亮得很!”万峰林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蔡国洪说,今年万峰林片区的油菜籽全部由企业统一收购,统一深加工。油菜从种植到加工,突出一个“精”字,目的是引导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在赢得市场的同时,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旅游添彩。
听到笔者问起油菜的收成情况,正在地里收割油菜的胡立香抢着答道:“我家的3亩田全部都种油菜,种子、农药、化肥由农技部门统一配发,种一亩国家还给补贴,整个过程都有农技师帮我们把关,种出来的菜籽出油率高,榨出来的油香喷喷的,去年拿到市场上卖,好卖得很……”
经过近三年的培育,如今,下纳灰村的“万峰林”牌优质大米、“万峰林”牌绿色蔬菜和“万峰林”牌优质菜油三个有机食品品牌已声名大振;精心打造的“万峰糍粑”、“万峰五星大枇杷”、“万峰米酒”等特色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游客的抢手货;农户养殖的土鸡、土鸭、土鹅成为当地“农家乐”的招牌菜,每年可为养殖户直接创收50余万元。
重传承 民间文艺为旅游赋魂
“第一次听到布依族‘八音坐唱’,给我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获得了美的享受。”今年3月,广东湛江市的唐文莲女士随团来兴义旅游,在下纳灰村观看了万峰林景区文艺队的八音表演后赞不绝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了丰富乡村旅游内容,下纳灰村“两委”充分利用村内布依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通过组建文艺队的方式搭建平台,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先后组建了万峰林景区文艺队、纳灰村老年协会文艺宣传队、女子高台舞狮队、布依族民间花灯队、布依傩仪队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并邀请省文联、省剧协及州市文艺界的一些知名专家来指导节目编排,精心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间文艺节目。其中,《布依傩仪舞》进入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决赛,荣获优秀奖,《布依八音》获2008年“多彩贵州”原生态歌舞决赛银瀑奖。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4
关键词:观赏草、生态景观、应用价值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wn, ornamental grass, with the domination of the garden style and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by andscape designers, is gradually applied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park and the yard, and achieved good landscape effect along with the cover and seasonal plant building the lawn with wild phenomena, flowers covering, and flowers clust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s tg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habits of ornamental grass to let more garden workers knowlandscape features and its importance of ornamental grasses and to be applied to ecological landscape.
Keywords: ornamental grasses; ecological landscape; applic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TU98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草地在园林空间中为植物造景提供了平面化的规范特质,它可以成为造景的主体也可以为其他植物配置提供理想化的底色和背景,并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或障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和过渡。观赏草和草坪草一样的功能,同时较草坪草更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而且较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要求高的草坪草在生态习性和造景上有很多优势。
观赏草(Ornamental grass),是一类形态美丽、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的草本植物,有其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花序以及季节性的韵律美和动感美。观赏草类植物是个相当庞大的族群,除园林景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禾本科植物外,还有莎草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和鸢尾科等的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1、观赏草的观赏特征和生态适应性
1.1、观赏草的观赏特征
观赏草的美来自于它的自然特征,观赏特性主要体现在植株的株形、叶形、叶色、花序、质地、动感美以及季相变化,为城市植物景观增添了浓厚的田园气息。
形态。观赏草植株的形态多样,株高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叶基部分蘖密集,形成强壮、挺拔的茎干,紧密丛生或疏松散生、直立、弯曲或呈拱形等。叶片的形态纤细柔软、变化无穷,与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宽大、平展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植株高大挺拔的芦竹,短小刚硬的蓝羊茅,柔软飘逸的狼尾草等。观赏草不像观花植物具有美丽鲜艳的花朵,但其变幻无穷的花序也能产生出特殊的美感,如蒲苇、狼尾草、兔尾草等的花序。
颜色。观赏草的叶片除了浓淡不同的绿色,还有自然古朴的黄色、尊贵壮观的金色、浪漫多情的红色、高贵典雅的蓝色,甚至奇特的黑色,有的品种还有浅色条纹、斑点等,如蓝羊茅、银边草、血草、花叶芦竹、斑叶芒等。观赏草叶片的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有的种类甚至在冬季也有观赏价值,叶片长久不落,如须芒草的叶在夏季色为深绿,秋季转为橘黄色,冬季则变成红色或棕红色;狼尾草的叶初期为浅绿色,夏季深绿色,秋季则变为棕黄色。观赏草花序的颜色也会随季节而变化,如画眉草的花序在开花初期为淡绿色,后期变为红褐色;须芒草花序初期为红色,后期有白色柔毛伸出颖壳;狼尾草的花序初期为淡绿或淡黄色,后变为棕红色至紫红色。
动感与韵律。除了植株形态、颜色等营造的视觉美,观赏草还具有独特的动感美和韵律美。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成片种植的观赏草随风起伏,似浪花在园中翻滚,尽现动感美,这种美的传递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而伴随着观赏草舞动的还有高低起伏、随风变化的沙沙声,这种运动和声音的有机接合,更为城市绿地增添了质朴的乡村气息。
总之,观赏草朴实无华、姿态各异、自然清雅、潇洒飘逸,极富自然野趣,是园林中极具潜力的植物景观元素。
1.2观赏草的生态适应性
观赏草种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其植株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能忍受一定的盐碱度;既可栽在肥水良好的土壤中,也能栽在贫瘠干旱的土壤中,有的甚至能在废弃地和建筑渣土上生长,产生良好的覆盖效果。与其他园林植物相比,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观赏草在一个生长季就能长到成株高度,达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如狼尾草在光照充足时长势健壮,花序茂密;芒、荻和芦竹类在种植后基本不用人工灌溉,靠自然降水就能正常生长;蓝羊茅能在海滩边、沙丘上及盐碱荒滩地上生长,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大部分观赏草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一般情况下无病虫害发生,偶有发生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和观赏。所以,其在周年生长中几乎不需特别管护,日常养护要求极低,基本上不用喷施农药,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观赏草植株高大,叶子茂盛,可形成防风屏障;根系强大,可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还能为蝴蝶、鸟类等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地。观赏草又因其生态适应性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好,抗病虫能力强,不用修剪等生物学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2、观赏草的应用
观赏草因其形态、色彩、韵律、动感等观赏特征,以及适应性广、养护管理费用低等生态习性,被人们逐渐应用于公园、路边、小区、别墅、水边等处。一些比较自然原生态的草花品种开始大面积运用于城市及其绿地景观中,形成富有田园野趣的植物景观。
观赏草既可以单独成片种植,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植物相互搭配,共同组合成花坛或花境,尤其是与山石或水体配置,线条柔美、色彩缤纷,相得益彰。能丰富场地的植物种类,增加自然野趣,且种植后基本无需修剪和养护管理。
组建观赏草园圃。 将多种形状、质地、色彩、风韵及高矮不同的观赏草植物,进行多种的组合搭配,可以营造出一方精致雅丽、别具野趣的观赏草园圃。
与观叶植物配置。 虽然观赏草的观赏部位主要在叶片,但其仍然能与其他观叶植物配置,改善观赏景象,优化视觉效果。如在叶片平展的常春藤中点缀叶片垂落的观赏草,改变单一形状的作用,整个植物景观显得异常丰满。
作为过渡带。 观赏草作为过渡带种在树林和草地之间,可产生很好的林草过渡效果。此外,在水体和陆地之间,种植一些耐湿性的观赏草,可以将水体与陆地自然地连成一体,营造出一个从浮水到挺水再到陆地的过渡带湿生植物景观。
作为隔离带。 将观赏草种植成密集的一排,可形成一堵绿色的屏蔽活墙体,隔离开园中的各个分区。有时为了遮挡园内的景物,可种植高大的田茅、芦竹、荻草、蒲苇等,形成别具特色的自然屏障,起到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美感作用。
应用于水景。 相当数量的水生观赏草种类柔弱细致,与具有坚挺叶片的湿生植物配置应用,非常别致。同时,观赏草在适宜的光照下,其轻盈的花序和摇曳的叶片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构成一幅幅别有风韵的优美水景图画。
应用于隐蔽生境。 大多数观赏草喜阳,但也有少数亦耐半阴,在隐蔽生境中生长旺盛,且具有美丽的色泽。如优雅的金叶苔草与矾根和玉簪的质地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一同配置在荫蔽的小径旁边,且观赏效果优良。
应用于坡面绿化。 观赏草既可控制水土流失,又不需要经常养护,是坡地绿化理想的实用材料。可将质地、色泽、习性不同的观赏草种植在坡地上,一起形成美丽的整体景观;或将其与一些耐旱的其它草本植物配置在一起,营造色彩缤纷的坡面景观。
3、观赏草应用的两大趋势
芒类成观赏焦点:近年颇为流行的花叶芒、斑叶芒、细叶芒、以及荻等均属此列。这些植物不仅形体高大,一丛丛本身就能构成孤赏景观,而且大多数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颇高的花序,秋季观花效果也不错。由于芒类植物耐寒性较强,大多在北方能够露地越冬,且为多年生草本,因而成为园林设计师青睐的对象,常被设计成公园绿地或庭院花境中的孤赏景,或者在河岸、坡地成片种植成壮观的观赏草景观。
苔草变流行地被:苔草是观赏草中的另一大类群,通常植株低矮细腻,是优良的耐阴地被,其中矮丛苔草和披针叶苔草叶片狭长、柔软、细腻,尤其美丽。此外还有涝峪苔草和青绿苔草,是城市立交桥下、建筑物背阴面、林下绿化的优良地被植物,绿期长,且耐贫瘠土壤。
4、园林中应用观赏草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观赏草与杂草在形态上很接近,容易混淆,尤其在幼年期,极大地影响了观赏草的景观,而且给养护管理带来了困难,所以要适当加强管理。
还有些观赏草的适应范围广,生命力很强,极易蔓延成害,不但影响绿地景观,而且容易对当地植物造成生存威胁。因此,试验引种研究尚不成熟的观赏草种切勿推广,以免造成生物入侵。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早是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的,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5
2022年关于《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优秀范文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清流。
对于一般人来说,黄沙梁只是一片没有历史、无人问津的荒野,而对于刘亮程来说,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一片安谧的净土,一个属于他的村庄。
翻开清新淡雅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纯粹的文字。在刘亮程的眼中,一切的花草树木、风雷雨电,大到整个村庄,小到一只小虫都是有灵性的存在,在他的笔下,一只狗不求回报的为人服务,一只鸟孤独沙哑地鸣叫然后盘旋离去,仿佛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在人所不知道的领域,慢慢滋长起来。
在这些原生纯朴的文字里,你可以读到一种特别的寂寞。是走或留、是喜或愁,年复一年,落不尽的风沙残酷的刮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脸庞,是这世界改变了我还是我改变了这世界?抑或是我们都在兜兜转转中忘了初衷仍旧停留在原地?没有答案,短暂的一生学不会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谁曾意气风发地走出去,谁又曾犹犹豫豫的留了下来,谁曾想要挡住时间的流逝,谁的坚硬的心却被镰刀磨臼得长出了一道道柔软的皱纹,是刘亮程,是我,也是这世上的所有人。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许多事情都一样,开始干的人很多,到了最后,便成了某一个人的。”“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
刘亮程的文字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那原生态到近乎飘渺的描写风格,还在于它所透露出的对大自然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领悟。是的,生活在如此偏僻的一片荒地上的人无疑是寂寞的,可是他却没因此自暴自弃,而是用自己细腻宽广的胸襟包容和发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乐在其中,寂寞对于他是一种享受,是万物的馈赠。
在他一个人的村庄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改变一只麻雀的方向可能是一件大事情,人有时候也可以稍稍通一点驴性。树的一生本来就要比人遭受更多的风雨,一条路也拥有生命的伊始与终结,甚至连被这个村庄呼进呼出的空气,也都是有生命的。人生活在这里,不单单是一个索取者,还要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做整个大的轮回中的一小环,不奢求什么,也不抱怨什么,欣赏着这个因自己而改变了些许的村庄,也欣赏着村庄改变了自己的地方。
他的村庄,就好像就是浓浓浓浓的阳光下,一个小土房,几条看家的狗,几个老邻居,自家的畜牲,门前的路,路旁的花,花旁的树……连带上自己也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然后把它们写下来,关于这个村庄的生生死死,幸福与不幸。
享受这种寂寞是专属于刘亮程的幸福。读完他的文字后,在我的心底里的某个安静的角落,貌似有什么东西,正在默默地生长,成熟,衰老,甚至死亡。在那里,我仿佛听见了流水的声音,风吹过的声音还有落叶的声音。那像是一段悠扬绵长的音乐,缓缓地演奏着,很缠绵,耐人寻味;那又像是一段人生的音乐,明明很长却又仿佛很短很短。如黑暗永恒的镇魂歌,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又如蛰伏一冬破土而出的生命,在经历了死亡的黑夜后展开了希望的羽翼。
2022年关于《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优秀范文 假期里,我读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感受颇深。我读这本书时,一直被作者的独树一帜打动着。
刘亮程,新疆沙湾县人,他以他那孤独的性格,描绘出了他一个人和牲畜、草木以及各种小昆虫共同生活的村庄。你从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战火硝烟,看不到歌舞繁花,看到的只有牛马、草木和一切有生机的事物。一个人走在村庄的小路上,没有一丝烦恼和顾忌。
在作者笔下的动植物是与众不同的。驴在别人眼中是“工作机器”,是不起眼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却把它当成了朋友。在作者笔下的每一种事物都变得那么和蔼可亲,那么讨人喜欢!甚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曾经描述过的一个大树根,就那么原封不动地进入了我的视野,印进了我的脑海。
渐渐地我发现,原来作者描绘的村庄居然是那么的美。早上,太阳先照到村东头,后来又照到村西头,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笔下的村庄,是有血有肉的,似乎赋予了生命。作者的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甚至远远超越了现实。
再来说说自然,作者对于自然地描写有些“野性”。那些文字似乎是作者安静的孤独产生的,带着些“野”味。
作者是一个十分孤独的人,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时时处处都流露出了他的孤独,在如今这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时代,作者却仍沉浸在黄沙梁的岁月里,停止不前。
作者却也是个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文中写道,作者凭借自己的双手,盖了一间新房子,并在黄沙梁修建了一条公路。当他离开黄沙梁时,他却把房子毁了。也许他是不想让别人占用他的所有,也或者是他不想让人不劳而获,总之,他将房子毁了。这也就是作者的独特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作者著书的最大独特之处体现在:作者仅用了小手笔描写了村里的人,却用了大篇幅去描写了家畜、草木等事物和自己的生活。这里可以看出,牲畜、草木等事物以及村庄里的一切在作者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村庄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
如果让我去当农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我知道,在乡下,生活环境是很恶劣的。农民们工作起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而且还是极为劳累的农活。那里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暖气。但是作者却选择在黄沙梁生活。我所缺乏的,就是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
海子曾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以后要简单的生活,创造简简单单的快乐!
2022年关于《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优秀范文 风总是在吹,夕阳总是在垂暮。
风卷起沙土,混入空气,吸入黄沙梁乡亲们的身体里。说黄沙梁是沙,不如说沙是人们。黄沙,白面,老牛,夕阳中的轮廓漫步乡土小路,这便是生活。
成长,离乡,在长辈父母的目光中抹去背影。收拾行囊,远去的人影远去的故乡。如同一场风,总要离开它的起点,只是终点在何方,谁又能说清呢?
每经过一处,都要卷走一些沙土,以掩盖故乡泥土的气味。嘴上说着,我一点也不想家,用各式各样华丽芬芳的泥土掩住故乡的味道。又有谁知道心中暗自抓着那把故乡的土哭了多少回。
多年之后返回故里,故里面貌一新。只是沙土依旧在飞扬,人们虽已老去却依旧是原来的人们。再抓一把黄土,嗅嗅,用泪水与心将它湿润,告诉天空你已经回来了。
也许你不认为作者写此书的初衷,但在我看来做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想念家乡的离人。
黄沙梁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书中写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从平凡的文字里,我能感受到一缕缕乡愁在文字间洋溢开来。再也寻不回故乡的实情实景,只能将身体埋身于记忆中,这相当于浸泡着泪水的人生。
风总是在不停地赶着路,从不停息,从不回首经过之处。人如风。飘渺在天地间,不知何处可以停留。人如风,夹杂着记忆却不能回首。也许不是不能,而是不堪。作为一股莫名的风,没有资格也没有脸面去面对过去。
记忆如沙土,无时无刻不缠绕着风,从不放手。它们逼迫着风流泪。风想抛去它们,但显然不可能。没有沙土的风是风吗,没有记忆的人是人吗?
不知作者写下这些小故事时,是否眼角模糊。冯四、韩老二、以及那条毛色不纯的黑狗。他们中的哪位可以见到?他们中的谁的声音能被听见?再拾一把乡土,听见的只能是他们的离去,而非他们的笑声。
朝阳已被夕阳取代。红晕透过风,透过沙土,将红映在土路上。少时的玩伴,秃顶的秃顶,老去的老去。皱纹,老年斑,弯曲的背影。站在沙土上,他们是几十年前的少年少女,他们是乡村的守护者,他们是这里的沙土。又一轮朝阳越过夕阳,他们是老一辈的子女,他们是未来的沙土。年轻人总是带着朝气改造乡村,将沙土转化为水泥,但老一辈人都知道,土路是最实在的。
扬起尘土,现代化的车辆与现代化的城市。年轻人们大兴土木。乡村,消失了。换来的是繁华的街道和不息的车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人们虚伪的笑容。
村庄中再也无人。因为村庄已不存在。记忆里的村庄,属于每一个人,但只能有一个人。
2022年关于《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优秀范文 零零散散地开始接触这本书,每次有兴趣地读那么一小点, 有一种很亲切朴实的美,文 字充满了哲理和自然的纯净、安宁 。 ,睡前慢慢品读,总是心神宁静。喜欢这样的文字 , 字字 句句沉稳地撞击人胸腔中的柔软。喜欢这样的人,生活在那样一个村庄里的人。
在钢铁建筑中生活久了,就忘记了土屋里的纯朴和快乐。淡淡的记忆,熟悉的风景,却有着别样的感情。其实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他的内心 对土地的感情绝对是真 诚的,然而也许正是这种对土地对乡村的绝对真诚与信仰的原因,使他丧失了对土地对乡村的批判性反思,沉湎于 “ 一个人的村庄 ” 里不能自拔。他对一切生物与植物的想象性的赞美,让人在感动之余,也有一种怀疑:现实里的乡村也是这样美丽吗?但是像他一样的还有多少 呢?在他的书中,我感受到的 是一股乡村中的气息随着卷轴的开合扑面而来。在漫卷的黄土细细狗吠声声的背后,我还能听到一个善于思考的灵魂在向我讲述他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在他的眼中,那狗、那牛、那马、那驴,甚至是吸血的小虫、一个直戳戳的榆木桩子也是有性有想的, 他不辞劳苦地为黄沙梁里的牲口们的一举一动添上了注解, 也像是在为自己的人生 记录着些什么、对读者交代着些什么。不老的黄沙梁里记载着的不仅是一个人逝去的青春,也是一个人积累了许久的智慧。这一切,有的是作者这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吧,那些最纯真 的美好。
记得看寒风吹彻时,感触挺深,总有一种心灵上受到很大震撼的感觉,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寒风中有温暖的气息。他在用他的视角描写一个乡村,勾勒淳朴的乡里气息,刻画朴 实的村里生活,探索人、生命、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乡里的人事物来映衬现实尘俗,讽刺人性的自大,批判人对其他生命的践踏。看破红尘对现实中熙攘人群来去匆匆却终究走不出一 辈子的悲悯。可能是我想的太多,可能这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吧……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个人的村庄里装不下世界的全部。年复一年,落不尽的风沙残酷的刮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脸庞,是这世界改变了我还是我改变了这世界?抑或是我们都在兜兜转转中忘了初衷,那么大的一个圈子走下来仍旧停留在原地?没有答案,本就不该有答 案,短暂的一生学不会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谁曾意气风发地走出去,谁又曾犹犹豫豫的留了下来,谁曾想要挡住时间的流逝,谁的坚硬的心却被镰刀磨臼得长出了一道道柔软的皱纹。
2022年关于《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优秀范文 看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要一个月,昨夜熬夜将它看完。它适合任何时候读,闲暇的大段时光仔细品读,或者只是很短的时间拿来看两页,时间或长或短,都能给人以触动。
喜欢这样的文字,干净。不涉及商业利益,没有那些浮躁与虚无,只是描写生我养我村庄中的事,平实朴素,让人感觉就像踏在泥土上,接着地气儿心里有着落不发慌。不矫揉造作,不装模作样,只是一个土里来土里去的庄稼人絮叨着,同你拉嗑唠家常。那些淡如白水的语言却时常让人深思:哦,原来生活是这样的。最浅显的话却总让人深思,这就是思想和阅历的魅力。
很难写出一个整体的读后感。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时常给人不同的感触,关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似无关痛痒的平静叙述,总让人兀自生发出许多联想,觉得那些普通的话也不普通了。说刘亮程是个作家,是个农民,都不假。写的就是地里的事儿。院里墙根下生锈的锄头,的牛马,晚霞下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男女在夜幕中的嬉骂,一条泥泞的小路,熟透到掉穗的麦子,一朵没人注意的野花一棵坚强生长的草,一阵冷彻的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看似草芥不值一提的人和事原来均可入诗作画,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人的村庄,像是陶潜的桃花源,像是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清静无为。
在众人忙于生计为利益奔走时,你却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人生活在那个宁静的村庄里,看山坡上一滩草,数地上的蚂蚁,看日头从这边移到那边。正如同他自己写道:“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角落落里,我们找不到的那些人,正面对着这样那样的一两件小事,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辈子。连抬头看一眼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地久天长地想念一个人。”
我们不知道这些,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样,同样难以揣摩其他的生灵。
我们不是草,未曾将自己腿脚埋入到土中生长起来,所以不明白一株草是怎样想的。
我们不是蚂蚁或者甲虫,自以为它们翻过土包是为了找寻食物,自作聪明为它们减少路程,却见它们又自己爬了回来。
我们不是墙根下的那条老狗,不知在日头下睡着的它梦见了什么。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安息,犁好自己的一块地,只管用锄头除掉自己田埂上的荒草,种自己的一季庄稼,过自己的日子。
一个人若是能做好这些已经算是完满。
不追着时间乱跑,不轻易被一阵无名的风刮走,安居在一个人的村庄,几十年来自家房上的空气都与众不同掺了自己的味道,那里的水土、阳光、空气都熟悉了,房子里积攒着长年累月的时光,有黄金般珍贵的细节。在熟悉的地方时光似乎慢下来,想让人多活一阵子。人在该醒来的时候醒来,在该睡去的时候睡去。藏在家门下面的钥匙不知去了哪里,冻坏的骨头再难以回暖。那些过去的事就让它随着风吹到田野里,不去捡起。
这即是一个人的村庄中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村庄,让我们习惯在那里生长的家乡。在地图上的某一个角落,在心脏中的一个位置。
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文6
金秋的新疆,瓜果飘香。从10月份开始,由新疆人自己精心培育的玫瑰将步出国门,把西域特有的花香带到海外。
这是新疆首次向国外出口自产花卉,数量会在一年内达到600万枝。
将自产玫瑰带出口的是赫赫有名的两大口岸,即新疆惟一的铁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新疆客货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
从2002年开始,霍尔果斯口岸附近涌现出一批依托口岸从事进出口加工的企业,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和个人纷纷在口岸投资建厂办实业,昔日的货物进出口转运站变成了加工工业区,新疆向西开放的最重要的陆路通商口岸经济正在发生战略性变化。
在2003年底,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实现大扩能,年过货能力由45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成为集客运、货运、换装、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国际化货物集散地。
在口岸经济拉动新疆乃至全国外贸的同时,新疆又大手笔圈定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将其确定为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突破点。
内蒙古:图谋“牛奶大王”
凭借6800多万公顷的天然牧场和数量可观的可利用饲养地,内蒙古牢牢攥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随着“伊利”、“蒙牛”等乳业集团快速发展,乳业在短短5年间迅速成为内蒙古经济龙头产业。全区56家乳制品企业2002年1至9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实现利税6.2亿元。
望着一道道紧急催货令,守着天然牧场却穷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们现在乐翻了天。他们已纷纷把养殖奶牛作为致富的主要途径,在独特的“公司+农户+基地”相互依存的专项产供关系中尝到了甜头。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乳业市场,“牛妈妈”、“小花”等地方企业也暗中使劲,他们表示“要把内蒙古打造成中国的牛奶大王”。
毫无悬念,“内蒙古”三个字在北京甚至全国的乳品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广告效应。这个距离首都最近的西部省区以乳业打入北京经济圈的图谋正在一步步实现。
宁夏:锁定特色产业
9月15日―19日,塞外名城银川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家企业老总及1500名代表,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这里举行。
早在7月盛夏时,宁夏驻京办主任马鸣忠就不断地接到咨询电话,要求参会的人的热情令马鸣忠完全没有想到。在这次已经落幕的经济盛会中,共有100多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300亿元。马鸣忠说:“这在宁夏历届招商会上从未有过。”
西部大开发5年间,宁夏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等4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优质稻麦、淡水渔业、蔬菜、牧草、玉米、葡萄等6大优势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首府银川正在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马鸣忠说,5年间,宁夏人找到了开启经济之门的“金钥匙”,那就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它对于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
陕西:插上科技翅膀
陕西省驻京办主任施润芝是记者采访的第一位办事处主任。曾在陕西榆林地区工作过10多年的施润芝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陕西省西部大开发的成果。从他的口中,记者看到了一个插上科技“翅膀”腾飞的新陕西。
施润芝一语中的:“陕西的发展看西安,而西安的亮点就是高新区。”
在西安的高新区中,1991年就设立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屈一指。这个国家级的高新区是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区域。2002年12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考察认定后,将“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的桂冠给了这里,这在全国也不过只有6个。
另外一个科技园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也同样引人注目。这个建立在昔日田野之上、南北广场交相辉映的高科技园区现已入驻企业60多家,成为富于现代气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园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空间。
施润芝形象地比喻道:如果说鸟依靠翅膀才能飞翔,那么陕西只有依靠各种科技产业园才可以在经济浪潮中腾飞。
甘肃:洋芋变成“金蛋蛋”
看似不起眼的洋芋蛋,现如今在甘肃已经长成一项大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金蛋蛋”。作为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最佳适宜区之一,甘肃已将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746万亩,总产量攀升至755万吨,居全国第一。甘肃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的马铃薯老大。
甘肃驻京办主任焦清向记者介绍,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甘肃已初步形成中部高淀粉菜用型马铃薯生产、河西食品加工专用型品种生产、陇南早熟菜用型品种生产及全省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四大优势区域,培育出4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甘肃的马铃薯加工企业达到2000多家,投资千万元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就有20多家。就连洋快餐巨头“麦当劳”也不惜花费巨资,将上好土豆运到全国连锁店。
重庆:启动交通“按纽”
“重庆就是要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建成中国的枢纽重庆。”重庆驻京办主任王锦程开门见山,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重庆交通事业的大发展。
重庆位于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接合部,是最靠东部的西部城市。独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成为联结东西部的纽带和桥梁,也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抢滩西部的“桥头堡”。
目前,重庆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600里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内河航运重要干线,已实现江海联运,4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重庆的区位优势和硬件设施已让众多国内外投资者及旅游观光者得到不少实惠。美国《财富》杂志已把重庆排在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的第四大投资热点。
王锦程向记者描述了重庆的未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完成,重庆水位优势会进一步突出,围绕水做的文章就太多了,例如发展水上运动项目、水上旅游,由此带动沿江两岸的经济开发等等。利用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这个强项,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青海:打造“环法大赛”
9月28日,在有着“高原绿宝石”之称的青海湖畔,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拉力赛”鸣枪开赛。这个被誉为“中国的环法大赛”的赛事,是国内迄今为止级别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自行车大赛,亦是国内外关注度最高的体育盛事之一。
除了环湖比赛外,青海人还巧妙地将赛事安排在旅游胜地西宁市、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互助土族之乡五峰寺等地展开,通过融合体育、旅游、文化、商务等活动,将赛成青海实施区域营销的有力品牌。
青海省驻京办胡主任举了个例子。西宁至青海湖150公里的道路,原先是坎坷不平的,而现在运动员骑行的路上已经是绿草绵绵,随山势起起伏伏,风景煞是好看。
广西:瞄准“中国―东盟十国博览会”
从8月初开始,广西驻京办“首席代表”张小康的办公室电话就热了起来。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即将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十国博览会”竟会引来这么多国内、国外投资商的热情,而这次博览会才只是第一届。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将会大大加强,双方进出口货物会更多。广西毗邻越南,又是通向老挝、柬埔寨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国与东盟贸易区的交往中,广西发挥着得天独厚的桥梁作用。
谈到博览会经济,张小康主任兴致勃勃,他对记者说:“承办这么大型的国际型博览会,广西还是第一次。虽然距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招商展位已经爆满,2063个展位早已被抢购一空。”
这次博览会期间,广西已基本敲定要与国内外签订合同引资200亿元的大手笔。说到这里,张小康主任的脸上再次漾起了笑容。他说:“广西不但有实力和信心成功办好博览会,并且广西经济会进一步腾飞。通过博览会,把一个美丽、富饶、文明的热土呈现在世人面前。”
:藏文化绘新图
今年8月份,近2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涌向,参加了以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赛马节为代表的圣大节庆活动。他们载歌载舞,将“2004中国百姓生活游――圣地游”推向。
从驻京办主任强新那里记者了解到,利用物杰地灵、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强力打造旅游产业,推出“珠穆朗玛8日游”、“徒步雅鲁藏布大峡谷”等等极具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引来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说起的旅游产业,这位西部驻京办主任中惟一的一位女性主任肯定地说:“旅游业已经成为的支柱产业,在大开发中唱着主角戏。”
强新主任透露,还将紧紧围绕“百姓生活游”这一主题,描绘出藏文化的新蓝图,让更多人奔向。
贵州:一天要过仨节
在北京最繁华的前门大街,贵州的旅游灯箱广告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2004年,贵州旅游产业捷报频传,业内人士称“今年全省的旅游几乎没有淡季。”
贵州驻京办主任哈弼强谈到贵州的旅游时也很自豪,他告诉记者:“旅游是贵州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贵州人靠着它也是作足了文章。”
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贵州已经确定“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精品发展战略,把贵州旅游定位于“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宝库”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留地”。
据哈弼强主任透露,贵州旅游部门正在考虑修订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使全省旅游产业收入突破340亿元。同时要建成后续支柱产业雏形,到2010年,把贵州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云南:巩固烟草和旅游霸业
作为烟草大省,云南的烟草产业提前一年实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年再创新辉煌的目标,去年产业利税达到381亿元,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而云南在旅游方面的收获更是惊人。但是,云南对现有的收获并不满足。云南驻京办主任陈秋生告诉记者,云南正在依靠精品名牌、市场多元化、对外开放、科技兴旅、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跻身国际旅游胜地,图谋国际旅游霸业。到2010年,云南将接待海外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国内游客的接待量更是令人咋舌,要达到7500万人次,旅游收入520个亿。云南将成为中国、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和旅行目的地。
四川:“猪宝宝”富了农家
这个村有一个别致的村名,红五月。与村名同样别致的是,村里几乎家家墙上都有一份“养猪操作规程”。
这份由四川大学和井研县联合制定的规程,依据的可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卫生质量标准。
在井研县,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猪场已逾千个,猪圈变成了“车间”,喂猪不再仅凭经验和习惯。村民高兴地“埋怨”:“养了一辈子猪,还得从头学。”
他们高兴的理由很简单,“只要照章办事,便可以获得比过去高也比过去稳定的收入。”
这样的村民,如今在四川已经成千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