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1

老年肺心病有病史长,体质弱,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感染等因素引起肺心病的急性发作,而合并诸多并发症,病情危急而多变,临床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内1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以来收治老年肺心病病人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60~65岁25例,70岁以上4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47例,肺气肿10例,肺性脑病8例,消化道出血3例。

2护理体会

2.1与休息

2.1.1休息:在急性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心衰纠正后可逐渐离床下地活动。注意安全,必要时加栏床保护,以防坠床。并协助日常生活护理,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并用双层毛巾或毛毯子隔开,以防烫伤。

2.1.2: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有严重心衰和呼吸困难,病人往往端坐喘息,昼夜不能平卧,此可让病人坐起,身体稍向前倾,于病人两边放置立枕以扶持其双手,减轻疲劳,并将床头支起成65-75度角,使病人能向后仰,其角度使其感到舒适为宜。腰应垫枕心,此可使膈肌下移,从而改善呼吸,待呼吸困难缓解后根据病人的习惯放置。昏迷病人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2有效吸氧,改善全身缺氧状态:由于肺心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和换气障碍,气体弥漫功能减弱,多伴有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因此,在治疗肺心病过程中正确给氧是重要环节。我们在氧疗中注意几点:

2.2.1必须采用控制性氧疗,氧流量和浓度要视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氧疗的浓度以25~30%为宜,为患者进行双鼻头吸管给予低流量吸氧,每日吸氧至少15小时,氧流量1-2L/min。[1]

2.2.2必须持续吸氧,不能间断,否则已升高的PaO2会下降。

2.2.3观察吸氧好转的指标为:心率减慢,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神志清醒,精神好转,食欲增加。

2.3呼吸道护理:因老年肺心病人对寒冷抵抗力弱,发病多在冬春季,因此病室的温度应保持20-22℃,湿度为60-70%,以利痰易咳出。意识清醒者鼓励咳嗽排痰,必要时协助叩背。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深呼吸(5-6次),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2]。肺心病心衰病人因张口呼吸,易引起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吸入性感染,严重时发生窒息,若不及时吸痰,常危及生命。预防的方法是:给予雾化吸入1-2次/日,每次30min,雾化液根据病情选用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氨溴索等药物。对张口呼吸的病人,口腔予覆盖两层湿沙布。同时,可训练病人采取缩唇呼气[3],可使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增加,有利于高碳酸血症排除。湿化瓶中蒸馏水不能少于2/3,每日更换鼻塞一次,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防止霉菌感染。

2.4皮肤护理:老年肺心病人因长期卧床,消瘦,水肿,皮肤干燥,皮下脂肪少,易发生褥疮。我们给予铺气垫床或海绵床,昏迷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观察皮肤及粘膜无出血倾向。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预防褥疮。急性发作期病人出汗较多,及时更衣,严防着凉。

2.5饮食护理:老年肺心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和缺氧,活动少,同时又合并右心衰,消化道瘀血导致食欲减退的腹胀。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进食时嘱病人呈半坐卧位,速度要慢,不可暴饮暴食,予少量多餐。用利尿剂的病人,应鼓励多吃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昏迷病人予鼻饲。

2.6病情观察

(1)肺心脑病肺心病人神志和精神改变多反映病情演变。特别注意识别肺性脑病的先兆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神志改变,当患者神志不清或病人表情淡漠、头痛、头晕、燥动或谵妄,呼吸急促,紫绀明显加深,结膜充血水肿,瞳孔常缩小、散大、或两侧不等,对光反射迟纯,则为肺性脑病;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心力衰竭因低氧血症和CO2潴留,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而发生心力衰竭。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钠盐和水份摄入,控制输液速度,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3)酸碱失衡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80-90%病人酸碱失衡以呼吸性酸中毒多见。如呼吸减轻,嗜睡,不规则,则为严重缺氧,CO2潴留,这是呼衰的征象;病人呼吸深大且嗜睡多为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浅而快且兴奋,肌痉挛等则为代谢性碱中毒。

(4)心律失常 肺心病心律失常为急性期出现,稳定期消失,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博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心率和脉律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随时备好各抢救物品及药品,以便及时配合医生抢救。

2.7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肺心病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加上年龄大,各器官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变化,常出现悲观失望,忧虑及自卑心理,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拒绝治疗,或呼吸困难,烦燥而耐受不了长时间的输液、给药及输氧。因此,除给予正确的药疗和必要的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并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4]。

参考文献

[1]Clary GL,Palmer SM,Doraiswamy PM.Mood disorder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needs.Curr Psychiatry Rep,2002,4(3):213-221

[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77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2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结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文献报告50%~70%[1]的老年患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治疗矛盾多、疗效差,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死亡率高[2]。因此早发现、早处理,做好预见性护理,不仅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且优质的护理还能对患者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75~85岁,其中肺部感染诱发的为5例,高血压诱发的2例,冠心病首发的3例。均表现为突发性心力衰竭,不同程度的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乏力,胸闷,水肿,少尿,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

1.3结果:

1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全部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的发生。

2护理

2.1 基础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根据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协助患者取不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端坐位同时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膈肌下降,扩腔容积,增加肺活量而缓解呼吸困[3]。(2)持续给予吸氧吸入,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高流量(5~10L/min)氧气吸入,湿化瓶内加70%酒精。(3)长期慢性患者,无力咳嗽、排痰,应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张口呼吸者应加强口腔护理。(4)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病情允许每日测体重1次,以判定治疗效果,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动作轻柔,以免褥疮的发生。

2.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咳痰量、颜色以及皮肤温度和出汗情况。给予心电监护,以便随时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心率增快是急性心衰的代偿表现,若出现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及心率过慢应及时做心电图,以便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并采取治疗措施。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是衡量肺淤血、肺水肿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4]。如果呼吸伴有异常声音,出现呼吸三凹征,说明上呼吸道不畅或阻塞,如异物或痰液阻塞;如从口鼻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用吸痰器吸引,以免造成窒息。详细记录出入量,监测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1)严格控制补液量尤其要注意输液速度,短时间内过多过快地补液能加重肺淤血及循环血容量,导致心功能恶化,输液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滴/min,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2)洋地黄类药物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之一,由于它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尤其老年人在药物代谢及排泄方面速度减慢,易致药物积蓄,故在使用时,应注意心率及节律的变化,必要时检查心电图,发现中毒先兆,立即报告医师。(3)应用利尿剂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注意水、电解质变化和酸碱平衡,尽量在白天用,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

2.4 心理护理:

首先是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濒危感,焦虑和紧张均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改善。因此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处理问题镇静果断、有条不紊,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病情,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另外,老年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具有自尊心强的特点,在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脏病的知识时,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设法消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此类患者除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外,需要创造一安静、整洁、优美、温度适宜的休息环境。避免情绪激动、过劳,以免加重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律失常。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饮食护理:

注意饮食,避免劳累 ,尤其注意晚餐不宜过饱,饭后不再进食,避免夜间发生左心功能不全。多食粗纤维食物,以减轻心脏及胃肠的负荷,给予清淡、易消化的低盐饮食(限盐2 g/d),避免进食腌渍菜、罐头、乳酪等食物,饮食中增加粗纤维食物,保持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禁食刺激性大、产气多的食物,以免刺激心脏,诱发心力衰竭。

3 讨论

3.1 老年心衰的诱因与中青年患者并无不同,常以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心肌缺血多见,其次是快速心律失常(快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为抑制心肌药物、输血、输液、劳累、激动、高血压、肾衰及肺栓塞等。但是在诱因程度上有差异,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和心脏病相对较重,对于中青年患者无关紧要的负荷就可诱发老年患者的心衰,因此,及时处理诱因对老年心衰的影响比中青年患者更重要。

3.2 老年心衰可以是二种或二种以上心脏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种是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则协同并加重心衰的研究程度,使病情复杂化,在老年心衰中,二种或二种以上心脏病并存的患病率可高达65%,以冠心病伴肺心病、高心病等常见。

3.3 老年患者多有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传导束退化症及老年心脏淀粉样变等老年特有心脏病患者率及其心肌损害程度随增龄而增加,这是老年心衰不可忽视的病因。

3.4 老年人由常由于精神状态消极,或伴有运动障碍性疾病(偏瘫、关节病)以及视力减退等原因,使日常生活的活动量减少,可以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高龄患者心衰确诊率不足半数,可能与此有关,但遇到诱因则可发生重度急性心衰危并危及生命。

总之,在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中注意的要点是:(1)根据老年人心力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应进行针对性的个案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2)做好老年人的各项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做好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保持心脏代偿功能,根据心脏的性质、心功能和体力情况,选择适当运动,避免长期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这些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美玲.实施护理干预对CHF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7(1):83~84.

[2]陈建,张敏.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8,13(10):38~39[4]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根据发病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1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1  心悸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1.2  呼吸困难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动作加快而幅度加大。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阻塞等,因根据病症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1.3  紫绀 紫绀是体征,具体表现为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紫绀出现的原因是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瘀滞。紫绀有中心型和周边型两种类型。

        1.4  眩晕 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指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眩晕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常见的瓣膜改变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硬化或纤维化。

       3  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

        3.1  做好普通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从患者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到患者病愈出院才结束。对于刚刚入住的老年患者,应该用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及亲切的关怀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第一印象,赢得患者的认可和信赖。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舒适、整洁,在感官上给予患者良性的刺激,让患者从心理上感到放松,放心地接受治疗。待患者安定下来以后,经常用和蔼的语气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并且尽可能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能够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患者情绪的失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包括冲动、抑郁、暴躁和焦虑等心理状况。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了解各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还应该及时向患者介绍他们的病情,传达一些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和时间安排等信息,解除患者的情绪干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解决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沟通的深入,不断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3  重视生活护理  良好的生活状况不仅对健康的人非常重要,对于各种病的患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生活护理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发展方向。在饮食食物上,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做到“四低”,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饮食习惯上,避免老年患者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主。除此之外,老年人牙齿稀疏,容易脱落,咀嚼不便,消化功能减弱,应尽量给予一些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还应控制饮食结构,防止患者便秘,特别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叮嘱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造成病情恶化。对已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促使其粪便软化,容易排出。当采取这一措施后,患者的便秘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用肥皂水灌肠或内使用开塞露进行强制性的排便。生活上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他们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有利于心血管病的控制,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诱因。随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变化,及时进行预防,护理,对一些特殊患者,还应注意禁食要求。

        3.4  了解病情进行护理  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诱发而加重,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基础护理方案。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如胸闷、气短,发现不正常立即采取措施。还要掌握用药情况,了解药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心血管药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要严格掌握剂量,促使患者的身体走向健康。

        总之,在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时,护理人员必须用一种和蔼的态度,谦卑的身份,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进行护理,把关注老年人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人类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已是临床中最基本的给药途径之一,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治疗疾病和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住院时间长,重复住院的几率也很高,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因而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老年人血管的特点 [1]

老年人血管总的特点是滑、脆、硬。①老年患者皮肤老化、颜色变深,出现老年斑,有的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皮肤淤青,影响静脉的可视度。②老年患者皮肤萎缩变薄,韧性增强,皮下脂肪减少,干燥粗糙,血管活动性大,易滑动,较难固定,有的老年患者非常瘦弱,血管纵向镶嵌于掌骨的凹陷中。③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变硬,皮下血管显露,皮温降低,损伤后修复慢。④老年患者血管管腔狭窄,变曲变小,血液的粘稠度高,多静脉窦,流速慢。

2 静脉穿刺技巧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自尊心强,心理脆弱、多疑,有的患者因多次患病或患病的种类比较多,往往产生烦躁焦虑的心理。还有的老年患者因住院久或重复住院,对静脉穿刺产生畏惧感,在静脉穿刺前,往往在语言上给护理人员施加压力。护士在操作前一定要用尊称,并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如果患者用命令的口吻要求护士穿刺血管时,护士应耐心解释和开导,尽量站在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去解释,患者容易接受。护士在患者面前有表现得自信,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与患者聊天,或适当鼓励和称赞一下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放松心情,同时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2血管的选择 在选择血管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更换静脉穿刺部位,以保护血管。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较细的血管会影响液体的流速,有时血管容易爆破,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有的老年患者很难在手背、足背、前臂等部位找到血管,一般在第一掌骨上方及其延伸的桡骨上方或双脚的内踝上侧可找到一条比较清晰的血管。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手背部血管破坏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掌指关节附近的血管或手指上的细血管,因其破坏次数少,一般弹性比较好。对于水肿的患者,用力推压血管组织局部,使组织内积液暂时消退,让血管显示清楚再扎止血带。对于肥胖的患者,应该用食指先摸清血管的走向,再沿血管的走向进针。在穿刺时要避开静脉窦,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针头。

2.3扎止血带 如果患者的血管不明显,可先让患者将穿刺的肢体下垂几秒钟或用手自上而下反复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静脉穿刺。在寒冷的冬季,可在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一热水袋,扩张血管,增强局部血液的流动,使血管充盈。对于血管很脆的老年患者,止血带扎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血管脆性,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2.4血管的固定 对于老年患者,血管的固定对于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的脂肪较多,血管比较固定,采用常规的固定手法即可。如果患者血管的活动性比较大,应根据穿刺部位分以下两种情况固定:①手背静脉:嘱患者手自然放开,护士用左手横向与患者手掌相对,握住患者的手,大拇指与患者掌骨方向平行,与其余四指分别向桡侧和尺侧拉紧患者手背部的皮肤,即可固定血管。也可用左手握住患者手背,用虎口向下拉紧患者手背部的皮肤固定血管。②第一掌骨上方及其延伸的桡骨上方的血管一般比较粗大,但活动性也很大,护士可用手握住患者穿刺部位的尺侧,大拇指与桡骨平行,与其余四指共同拉紧皮肤即可固定血管。对于比较瘦弱,血管镶嵌在掌骨凹陷,进针比较困难的患者,可嘱患者手自然松开,护士的手握住患者的手,大拇指在手背的上方,其余四指在掌心,用食指顶起穿刺部位的掌骨间隙,大拇指下拉穿刺血管部位的皮肤,即可容易穿刺。

2.5进针 由于老年患者的皮下脂肪比较少,有的血管比较暴露,甚至会突出皮肤表面,因而进针角度宜小,15°角左右即可。个别患者皮下脂肪多,血管比较深,看不到血管,但用手能触及到弹性很好适于静脉穿刺的血管,这种情况下,血管比较固定,进针角度宜大,35~60°角进针直刺血管即可。对于掌指关节附近的血管,要逆向静脉穿刺,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这样手有了大面积的支撑点和接触面,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有利于针柄的固定。

2.6松止血带 松止血带时动作应该轻柔,快慢适当,过快或过猛可导致穿刺成功的血管由于震动而使针头穿过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

2.7固定 老年患者一般会健忘,多动,经常因为多动或躁动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因而穿刺成功后可用多条胶布固定,对于躁动的患者可用小夹板来固定穿刺部位的肢体。如果针头经常脱出血管外,建议打留置针。

2.8 静脉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 苏小英介绍了一种静脉穿刺的补救方法[2],即:在行浅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后有明显的落空感,有回血,打开输液器开关,静脉点滴通畅,但穿刺局部却有微小的隆起,此时不必拔针,立即持续指压穿刺部位止血,直到不再出血,同时将针柄由右转向左方向,使血管内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器调节开关不必关闭,由于指压的作用,此时药液处于不滴状态。约2min~5min,放开穿刺点的压迫,按常规方法固定,调整滴数,继续观察局部隆起及静脉点滴通畅情况。如局部隆起未继续扩大,静脉通畅,说明补救成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尝试这种补救方法,成功率很高。

参考文献:

[1]罗小红.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2474-2475.

[2]苏小英.介绍一种静脉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8,22(7):1936.

[3] 王寿基.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4(07) .

[4] 赵雪金.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05(01) .

[5] 丁淑玲,王红,胡淑玉.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 山东医药,2002(27) .

[6] 杨水秀,雷丹红,李会玲. 新扎止血带法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09(01) .

[7] 韩春娟.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与对策浅议[J]. 黑河科技,1994(01) .

[8] 黄佩娟,农荣闪.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点体会[J]. 右江医学,2001(06) .

[9] 赵惠英,吴桂风,张漪源.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特殊状态下静脉穿刺成功率[J]. 社区医学杂志,2004(01) .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5

【摘要】 对于老年内科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使内科老年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而达到老年人积极配合相关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内科老年病人在住院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而能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老年内科患者更加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患者更加有治疗的信心。在保持内科老年病人心境健康的条件下,积极促进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 老年;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人均寿命也正在逐渐的延长,而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年化社会。随着这种趋势的逐渐显著,这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作者工作的内科病区的老年患者比例已经达到了80%以上,通过多年以来的心理护理经验,作者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进入老年阶段,人们的相关生理功能将会逐渐衰退,而相关的身体器官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理机能水平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内科病房里的老年患者其治疗过程大多具有恢复过程慢、疾病过程时间长、疾病治愈率相对较低的特点。随着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周围环境发生的相关改变以及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患者们会产生特有的心理反应。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老年人的相关心理特征,对老年患者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进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1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1  悲观消极的心态:老年阶段的人都会在心里有一种日落黄昏的心态,这种相对脆弱的心理会在患者的病情发展中产生很强的负面效应,进而很容易产生相对悲观失望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最常出现的情形是那些平素具有高度自尊心以及独立性的老年患者。

1.2  孤独感的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相关的生理功能会呈现日趋衰退的状况,同时还面临着离退休、儿女照顾较少以及人际交往相对较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极其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老而无用”的心理。

1.3  焦虑与忧郁的心态: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心理状态是焦虑和忧郁的心理状态。通常的情况下。这些老年患者平时的身体状况很好,突然发病后,由于缺乏相关的思想准备,平时的正常生活会被疾状况完全打乱,心理矛盾自然产生。最终表现为愁眉不展、焦虑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生活状态。

1.4  恐惧与害怕的心态: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是老年患者不能很好的适应医院的陌生的环境,同时还有一种连累家庭,怕花钱、过分担心病情等种种患者心理,这种心理会使老年患者产生一种恐惧和害怕的情绪。

1.5  猜疑的心理状态: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的听力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减退、视力也会相对较差,因此极其容易对护士的一些话语发生相关的误解,甚至对护士的相关表情及语言反应过于敏感,这种心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他们会怀疑自己的病情,甚至会担心打错针或者吃错药,以及出现一些相关的医疗差错。

1.6  情绪不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常见的表现是激惹,性格较为急躁,相对较为挑剔,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年患者只要遇到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的状况,甚至遇到稍不如意的事情都会马上发泄出来,发泄的对象最常见的是护士和相关的陪护人员。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

1  充分理解、关心、尊重以及爱护老年患者:患病之后,老年患者会从温暖的家庭转移到较为陌生的医院,无论是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同时在住院过程中斌人往往会承受来自相关疾病的折磨,进而会产生一种焦虑、恐惧的内在情绪。因此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相关护理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下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充分尊重、并且积极关心患者,并且在交流时,要注意讲话礼貌、态度和蔼,同时还要显示对他们的理解以及同情,还要耐心听取他们心理的诉说,对于对患者的提出的一些合理的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

2.2 积极主动帮助老年患者解决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相关困难:老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具有相关的特殊性,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有要格外的重视和体贴,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老年人的护理工作时,要做到问寒问暖、关心体贴生活,积极主动帮助老人端水送饭等,有时间的时候可以与他们聊聊家常,进而消除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陌生心理,从而达到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的目的。

2.3  积极稳定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患病后,老年患者都会对所患疾病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因而会对相关的医生的诊断结果产生怀疑,害怕不能得不到及时满意的治疗等。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给予充分的关心,必要时候还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进而起到改变老年患者的消极心态的目的。

2.4  采取促使对患者的心境进行适当的转移:一般情况下,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而且并且是多变的,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同时人际关系、社会因素以及信息因素的改变也会进而引起病人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而使病人产生消极的心境从而危害病人的心身健康。

2.5  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住院的环境也同样会对老年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努力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住院环境。相关的护理人员平要在时积极维持病房的整洁以及舒适,并且采取措施积极努力维护病区的秩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门轻、拿放物品轻。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协助医院做好整体环境的建设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医疗环境。

3  结论

在一种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下,相关的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打针、发药,同时还增加了心理护理等一些高层面并且复杂性、创造性的工作。对老年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是对冰儿实施整体的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并且掌握优秀的服务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从而促进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进而起到疾病的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惠梅.对老年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9).

[2] 王萍.对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4).

护理老年人的心得体会范文6

一、我市老年妇女面临养老问题的情况

我市共有老年妇女13万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3.9万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的老年妇女6500人。从目前对待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家庭状况来看,大多数的老年妇女选择居家养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妇女面临着养老困境。一是“空巢”老人;二是“三无”老人;三是特殊困难老人;四是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这些老年人更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的机构,以及健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但从我市目前的社会福利机构来看,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就曾连续3次接待一起这样一位老年妇女赵某。赵某年龄己近80岁,生活自理尚可,但是也渴望有人照顾,她丈夫去世30多年了,儿子也去世,只有一女在身边,但是女儿不孝,常年不去探望老母。赵某来妇联上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希望帮助协调女儿常去探望她,二是希望妇联帮助协调住进市民政局开设的社会福利院。市妇联经过协调第一种途径被迫中断,其女儿不接电话。协调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虽然赵某各种条件都符合,市民政社会福利院也同意接收赵某,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民政福利院登记入住,但是至今还没有空床位,民政福利院的机构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二、我市老年妇女养老权益发生的原因

从目前的社会形式来看,国家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居民社会福利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老年妇女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但是为什么还存在着这么多养老问题的上访案件呢,从到妇联上访的案件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年轻时收养儿女,年老时老人有病发生养老权益问题。近2年己有2起因年轻时收养儿女,年老时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案件发生。比较典型的一起是家住向阳区的秦某,年龄将近70岁,老伴去世5年多,年轻时收养一个女儿,现秦某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身,女儿将老人的房产占为己有后,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秦某的妹妹不甘忍受,将秦某的养女告上法庭,经多种媒体暴光后,要求变更老人的监护权和解除收养关系,要回老人的房产,此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二是无儿女,再婚后又离婚导致养老权益问题发生。今年到妇联来上访的就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李某本人一辈子无子女,前夫16年前去世后,再婚双方共同生活了15年,老人己76岁,此时,丈夫提出离婚,经法院判决,李某因无证据证明家庭财产,结果一辈子的积蓄全没了,给老伴看病,侍候老头,十几年的付出都成了她心头无法抹去的伤痕,现在面临着自身难保的生存境地,养老权益更是无法维护。

三是再婚后双方儿女干涉,本人无经济来源导致养老权益问题发生。前进区有一妇女王某,今年72岁,再婚20多年,丈夫前妻的儿子7、8岁就由其抚养长大,丈夫目前己经80多岁了,离休,挣的钱很多,儿子现在20多岁,不务正业,整天花父亲的钱,父亲的工资卡被其拿在手中,房子更名到其名下,现在将继母赶出家门,王某想回家不敢回,去福利院又没有经济来源,养老面临着难题。

四是残疾妇女无收入,监护人有争执的造成养老权益问题发生。刘某,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50多岁,无子女,无父母,有兄妹3个,轮流照顾她,但他们之间常发生争执,刘某不愿意让他们照顾,想去福利院,无人送。

三、遏制老年妇女养老权益发生所采取的对策

为了更广泛地维护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遏制老年妇女养老权益问题的发生,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一是加大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力度。老年妇女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深,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淡薄,在遇到有关自身权益受侵害时,常常举步维艰,束手无策。因此,加大《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让她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德育宣传,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氛围。老年人再婚问题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焦点问题,常常受双方儿女的干涉而影响到婚姻的质量,然而老年人到了老年孤独、寂寞、无助的心理常常需要有人做伴,儿女忙于自己的事业,无瑕照顾父母。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我们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也要加强正面宣传,尊老、敬老、爱老,不要以自身的好恶评判老年人婚恋,真正从老年人的意愿出发关心关爱老年人,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老年家园。

三是多开展一些老年妇女的联谊活动,相互交流心得。组织老年妇女参加联谊活动,既可活跃身心,激发老年妇女的动脑能力,又可活跃老年妇女的筋骨,增强老年妇女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联谊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相互谈心,交流居家生活、思想观念、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