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1

自检是发现乳腺癌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我国,大多数乳腺癌是患者自己首先发现的。自检可以安排在洗澡后,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两侧是否对称,是否存在内陷或抬高,皮肤是否存在局部凹陷或其他异常改变。然后,仰卧于床上,两手分别触摸对侧整个和腋窝,检查有无异常硬节。检查中切忌抓捏。建议自青春期开始,女性每月进行一次自检。

自检中一旦发现可疑迹象,应及时到医院乳腺专科门诊进行乳腺钼靶 X线摄影检查和B超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目前,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和B超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手段。

由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以观察到临床触摸不到肿块的早期乳腺癌,尤其是新一代数字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使图像更清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更高,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甚至可达90%以上。实践也表明,50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有85% 是由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的。而乳腺钼靶X线摄影普查,可使5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下降30%。因此,美国癌症协会提出以下建议:35~39 岁的女性应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40岁以后每一两年检查一次; 50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我国35岁以上的女性也应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如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大于52岁、高龄(>35岁)初产、独身未育、乳腺癌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射线辐射和患乳腺良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较严重的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炎及乳腺外伤等患者,应1年做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B超检查也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合起来使用。该方法具有无 毒,无害,简便等特点,能鉴别良、恶性,囊、实性,增生等乳腺疾病。但超声检查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对小于1厘米的肿块确诊困难。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2

肝脂肪含量>10%: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研究发现,脂肪肝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密切伴随。国外研究道,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44%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约33%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我院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高达50%,其中35.5%为糖尿病前期,14.5%为新诊断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80%,除糖代谢异常外,脂肪肝患者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概率也明显高于没有脂肪肝的人群。我科的研究发现,当肝脏脂肪含量大于10%时,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开始受损,血糖开始升高。因此,从改善代谢、预防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角度出发,脂肪肝患者应当把肝脏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下。

测定肝脏腊肪含量:普通超声、CT、磁共振均“不给力”

目前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包括:B超、CT、磁共振、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等。其中,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最精确,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不适用于大样本普查和检测。B超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只有当肝脂肪含量达到20%~30%时才能被检测出来,轻度脂肪肝患者往往容易被漏诊,不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同时,B超只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或者粗略判断脂肪肝的轻重程度,无法精确判断肝脏的脂肪含量,也无法判断治疗后肝脏脂肪到底减了多少。CT、磁共振与B超类似,也无法对肝脏脂肪进行精确定量。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病例教学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73-01病理学是基础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病例教学以临床病例和临床问题为材料,引导学生将病变与临床表现相互联系,并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1]。笔者将自身应用病例教学法的体会和经验浅谈如下。

1 重视病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整理临床病例资料是有效实施病例教学的第一步,我们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病例挑选。首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典型、适用、具有现实性的病例。比如,在总论中讲解急性炎症时,可以选择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这种病例虽然简单,但可以比较全面的阐明教学要点。其次,病例收集尽可能完整,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最后,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加工处理并制成课件。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整个病例及相关的图片制成图、文、声、动画并茂的课件,很受学生欢迎。在制作课件时,注重围绕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过程、诊断依据等展开,突出强调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注意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运用及贯通。其实,在我们进行临床病例选择时,发现不典型病例比较多见。比如,都是急性阑尾炎,有些病例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典型,有些就不典型。对此,我们尝试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别,适当挑选少量不典型病例贯穿于教学实践中。经过对比教学后发现,不典型病例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对不同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全面客观认识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尝试将部分病例的临床处理措施及患者病情转归列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确有提高。

2 注意加强学生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病理学是形态学科,实践性很强,而疾病的病因及进展是复杂、动态的,学好这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尤其是临床医学知识。在病理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尚处于低年级医学学习阶段,他们尚未接触诊断学以及妇、幼、内、外等临床学科,因此,在进行病例教学时,需要教师全面引导并逐步拓展学生对疾病的认识[2]。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课前导入法。该方法要求在新课讲授的前一次课时布置好预习内容,将典型病例发给学生,并对病例进行简单说明,使学生能够通过病例引导预习新课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需注意的是,教师应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结一些难以在现阶段理解的临床问题,失去对病例讨论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尝试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较为简易的临床医学教材读物,让他们对一些临床知识先建立初步印象和概念,以利于课堂病例教学的展开。

3 强调病例教学法的实施技巧

与纯理论讲授相比,病例教学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但是,教师需要清楚,如果认为只要引入病例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是不对的。病例教学有许多技巧,技巧应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病理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比如,多数教师喜欢带领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此时应注意鼓励学生不同看法和不同观点的提出,灵活调节课堂气氛。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对病例进行总结,对理论知识做到恰到好处的升华,使学生逐步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此外,还可以采用定期病例考核评价的办法,来评估已实施的病例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是否已牢固掌握知识要点,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及广度,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最后,还需要注意合理分配课堂讲授时间,因为展开病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往往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作为理论课授课老师,我们需要清楚教科书理论知识的清楚阐述是进行病例讨论的基础和前提,病例教学是讲解理论知识的辅助手段,二者不可本末倒置。

4 注重病理学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病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一定的临床知识,须掌握相关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前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精心做好病例设计,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病例与病理基础知识点密切相连。课中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需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精炼而又合理的解释,并且具有驾权一个充分而又热烈的讨论课堂的能力。这些都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挑战。笔者所在学校,校方经常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鼓励并督促教师定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另外,病理学教研室还很重视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建立新教师听课和试讲课制度,注重发挥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些都对提高病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病例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结语

通过在病理理论课教学中引入病例教学,笔者体会到,合理灵活地实施病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子宫颈癌;巴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人瘤病毒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14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pap smear cytology,liquid based cytology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pplication of DNA detection in the screening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Methods 8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pap smear cytology,liquid based cytology,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screening and colposcopy in screening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as the final standard,the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of the insp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8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p smear screening showed that 102 cases were positive (12.8%),the results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showed 112 cases were positive (14.0%) the screening method,HPV DNA positive patients showed 205 cases (25.6%),pathology screening results showed 103 cases (12.9%).The results of screening and screening results of liquid based cytology and pathology The highest consistency,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other two kinds of screening methods for comparison (P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Pap smear cytology;Liquid based cytology;Human papilloma virus

子宫颈癌是当前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病发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病发率的第二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1]。临床统计显示[2],近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方法的普遍应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更早的发现并接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病发率、死亡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传统巴氏细胞学筛查、液基细胞学筛查以及人瘤病毒(HPV)DNA检测均是当前临床子宫颈癌患者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当前临床针对上述检查方法的优劣之处也仍然缺乏较为一致的认识[3]。本研究对比三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优点与缺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平均(40.2±10.5)岁。本组患者过往细胞学筛查结果显示存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复查者或者具有其他高危因素患者,同时本组患者均存在性生活史。本研究中排除有妊娠、子宫切除病史、宫颈上皮内瘤病治疗史的患者[4]。此外,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前告知患者具体筛查方法并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1.2筛查方法

①巴氏涂片法筛查:患者首先给予常规妇科筛查以确保其他方面无异常,同时在采集标本前使用拭子清除患者宫颈表面的黏液以及细胞碎片,使用扫帚样的塑料刷对患者宫颈外口、宫颈管进行清理,最大程度地清除上述组织表面的脱落细胞。而后将95%乙醇溶液均匀涂抹于玻璃片上并固定15~20 min,使用苏木精-伊红(上海锐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染色后封片,完成巴氏涂片法筛查操作。

②液基细胞学筛查:患者首先给予常规妇科筛查以确保其他方面无异常,采集标本前同时清除患者宫颈表面黏液、细胞碎片,刷取患者宫颈外口、宫颈管。而后将塑料刷上剩余的细胞置于事先准备好的Thin-Prep保存液小瓶中,对其进行搅拌、漂洗后将采集到的标本置于ThinPrep 2000程控超薄检测系统(美国Cytyc公司)中进行自动处理以及制片,最后得到的玻璃片使用95%乙醇溶液固定15~20 min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封片,完成液基细胞学筛查。

③HPV NDA筛查:本研究中使用专用取样器(美国Digene公司)完成标本采集,将取样器插入患者宫颈外口后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3圈,而后缓慢抽出取样器并将其置于保存液瓶中。而后使用该公司生产的HPV DNA试剂盒,经过裂解、杂交、捕获、反应、冲洗以及收集信号、判读等一系列进程,完成对高危险性人瘤病毒的检测。

本研究中巴氏细胞学筛查、液基细胞学筛查的结果均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001TBS分级系统(宫颈细胞学报告结果)进行判定[5]。同时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镜筛查,对筛查结果存在异常以及上述三种筛查方法中筛查结果为阳性实施病变部位或者常规宫颈的3、6、9、12点活检,有必要者实施颈管搔刮术筛查。

1.3观察指标

筛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细胞学筛查结果显示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的改变(ASC-US)及以上改变,同时本组患者若筛查结果显示为相对光单位值(RLU value)或阈值(cut off value)≥1.0,则可以判定患者为杂交俘获试验阳性(HPV DNA阳性)[6-7]。

此外,患者病理学阳性判定标准则包括筛查结果为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Ⅰ级以及其以上程度的病变。本研究中将病理学筛查结果显示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与Kapper检验,以P

2结果

本研究中800例患者巴氏涂片法筛查结果显示阳性者102例(12.8%),其中包括ASC-US患者53例(52.0%)、不典型鳞状细胞癌(ASC-H)6例(5.9%)、不典型腺细胞癌(AGC)1例(1.0%)、轻度麟状上皮内病变(LSIL)29例(28.4%)、高度麟状上皮内病变(HSIL)13例(12.7%)。

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显示阳性者112例(14.0%),其中ASC-US患者57例(47.5%)、ASC-H5患者5例(4.5%)、AGC患者8例(7.1%)、LSIH患者20例(17.9%)、HSIL患者22例(19.6%)。

HPV DNA筛查方法显示阳性患者205例(25.6%),其中CINⅠ级患者59例(28.8%)、CINⅡ级患者37例(18.0%)、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7例(3.4%)。CINⅠ级以上患者共103例,占所有筛查患者的12.9%。

本研究中病理学筛查结果显示为103例(12.9%),将巴氏涂片法检测结果(57例,7.1%)与患者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9,P0.05);HPV DNA筛查法(90例,11.3%)与患者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同时在103例阳性患者中,巴氏涂片法、液基细胞学以及HPV DNA筛查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以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与病理学筛查结果一致性较高,与其他两种筛查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关统计显示[8],2010年全球新增子宫颈癌患者数量约46.6万,而我国新增子宫颈癌患者约占所有新增子宫颈癌患者的28.8%,患者数量约13.2万。同时全球范围内每年子宫颈癌患者病死数量约29万,我国每年病死的子宫颈癌患者数量则有3万左右,对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了严重影响[9]。多项临床研究显示[10-11],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患者的病发率、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则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给整个社会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事实上,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都是一项较为漫长的过程,患者由癌前病变发展成为浸润癌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同时子宫颈癌患者还存在一项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周期,此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救治能有效降低子宫颈癌患者的病发率、死亡率,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2]。也正因如此,及早发现患者体内的癌前病变症状,对预防、治疗子宫颈癌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而当前临床针对子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的筛查方法则包括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细胞DNA定量分析以及肉眼醋酸试验、碘实验、阴道镜检查、病毒检测等多种方法。

本研究主要为对比巴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以及HPV DNA检查方法的筛查效果。其中巴氏细胞学是以往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细胞学诊断技术,其能有效地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病变症状,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实验过程中会受到人体血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的遮蔽,其标本采集、涂片制作、染色检查等多项进程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检查结果失误,同时巴氏细胞学整体检查结果灵敏度较低,患者假阴性率较高。有关研究显示[14],巴氏细胞学假阴性率甚至高达25%~50%。而HPV DNA检测则是宫颈癌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其是唯一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能够在临床使用的HPV DNA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患者诊断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阴性预测值[15]。然而在HPV DNA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也会由于抗原定位不够准确而出现阳性检出率较低的现象,使其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此外,虽然该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但是其在标本的采集、保存上要求较高,患者经济花费较高而难以有效地在基层普及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则是在巴氏细胞学检查方法基础上的一项升级方法,其能够将宫颈结构内部、外在的细胞进行刷洗后将其置于固定容器中,经过离心、分层等一系列操作祛除细胞团内的黏性碎片,完成单个细胞的染色检查工作。当前液基细胞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宫颈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患者经济花费较少且灵敏度相较于巴氏细胞学明显提高[16]。但值得注意的是,液基细胞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可能,针对有异常检查结果或者检查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医生仍然应该结合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判定。

综上所述,液基细胞学可以作为子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首选筛查方法,其与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最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月季.基层医院筛查子宫颈癌的方法[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7):60-61.

[2]申茹萌,洪颖,金敏.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2):157-159.

[3]吴瑞芳,刘植华,周庆芝,等.深圳女性生殖道人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1):90-97.

[4]程娇影,卞美璐,李敏,等.不同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2):115-118.

[5]林颖,李威,朱杨丽,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比较[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3):212-215.

[6]谭晓嫦,陈文娟,陈永秀,等.探讨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1):35-36.

[7]王海平,张小松,骆向丽,等.不同活检方法在子宫颈癌筛查低级别异常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27(6):690-701.

[8]魏丽惠,赵昀.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发展和模式演变[J].妇产与遗传,2015,5(3):1-6.

[9]张文娟,东燕,孙绪兰,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3):4596-4600.

[10]刘祝张文杰.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8):118-120.

[11]欧亚梦兰,李力,张洁清,等.宫颈癌门诊机会性筛查方法效果的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2):115-120.

[12]乔友林,李静.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新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3-4.

[13]吴玉萍,王国平.液基细胞学和HPV原位杂交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4):402-406.

[14]王春芳,赵丽君,祁文娟,等.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癌认知度和筛查状况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2):112-114.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5

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其中家禽的疾病变化比较多见,所以家禽病理标本制作及应用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观察患病器官、组织的病理切片,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家禽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分析疾病,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基础依据[1]。同时病理标本的制作可以满足多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教学成本,促进教学及考试改革,加快畜牧兽医专业学科的应用型转变。

1 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制作

1.1 取材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 h。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 cm×1.5 cm×0.3 cm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 cm。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1.2 固定和保存

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20倍。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3 cm,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 mL加水90 mL配成[2]。

对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组织和器官固定和保存后贴标签,同时制作相应的彩色卡片,并对其做详细的病理变化描述,便于教学及考试中应用。

1.3 冲洗

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24 h,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一定时间换水一次。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乙醇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1.4 脱水

经过固定的组织,冲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在于将组织内的水分用乙醇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为石蜡等其他包埋剂浸入组织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为乙醇。由于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结合,对组织穿透力强,又能使组织硬化,因而不能将组织从水中直接移入浓度高的乙醇中,应从低浓度逐渐到高浓度。脱水必须充分,否则给浸蜡造成困难。

除用乙醇作脱水剂外,还可以用正丁醇。正丁醇微溶于水,能与各种浓度乙醇混合,也能直接溶解石蜡。故组织经正丁醇脱水后,不须经二甲苯透明。用正丁醇作脱水剂,组织块收缩降低,也不会过硬,故比乙醇优越。

1.5 透明

透明的目的是将组织内的乙醇用矿物油或植物油置换出来,并溶解石蜡,帮助石蜡浸透组织。由于经过透明剂处理的组织块用肉眼观察呈透明状,故称这一过程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因其穿透力较强,因而组织在二甲苯中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透明时间在30 min左右即可。

1.6 浸蜡

浸蜡是指组织经过透明作用以后,放入溶化的石蜡中浸渗,使石蜡浸入组织块中,冷却后才能进行切片。

通常?x择熔点在52~56 ℃的石蜡,并视切片时环境的温度而选择。室温高则选用熔点稍高的石蜡,反之则选用熔点较低的石蜡,这样可防止切片时石蜡太软或易碎裂。

浸蜡的过程是:二甲苯石蜡混合液(1∶1),1 h;二甲苯石蜡混合液(1∶2),1 h;石蜡(1),1.5 h;石蜡(2),1.5 h。上述过程可在56~58 ℃恒温箱中进行,含二甲苯的混合液可用磨口小瓶盛装。

1.7 包埋

包埋就是将已浸渗好的组织包埋于浸渗剂中。根据需要,包埋的方法常有石蜡包埋法和火棉胶包埋法。

石蜡包埋法:①先将熔化的石蜡倒入包埋框,用加热的镊子将欲包埋的组织块在蜡液内放置好。注意各组织块之间的距离和每个组织块的位置和方向。②迅速第二次往平皿内倾倒蜡液,淹没组织块。待蜡液出现凝固层后,即轻轻放入冷水盆中或冰箱中使其凝固。石蜡完全凝固后,倒出冷缩的蜡块片,用加热的外科刀按组织块位置修整蜡片待用。

1.8 组织切片

不同的切片制备方法其切片方法也有较大差别,组织切片法包括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石蜡包埋半薄切片法、树脂包埋薄切片法和大组织石蜡切片法等。常用的切片工具包括组织切片机、切片刀和自动磨刀机等。以下主要介绍石蜡切片法。

组织经石蜡包埋后制成的蜡块用切片机制成切片的过程称为石蜡切片,为目前病理诊断常用的切片制作方法。在切片前应先切去标本周围过多的石蜡(此过程称为修块),但也不能留得太少,否则易造成组织破坏及连续切片时分片困难。一般切4~6 μm的切片,特殊情况可切1~2 μm。要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可制作连续切片。除此之外,石蜡包埋的组织便于长期保存,因此石蜡切片仍是目前各种切片制作方法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1.9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细胞与组织学研究最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在病理学实验中称为常规染色方法。病理?胞和组织学的诊断、教学和研究都是用HE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因此病理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染色方法。

2 病理标本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动物病理实验过程中,专业术语枯燥抽象,面对复杂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病理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更不能准确运用到相关病理变化的组织学观察中。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在观察大体标本时,运用病例教学法,创设情境,举出真实生动的临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每一个大体标本都拥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生动、真实,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形成深刻的记忆,并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分析病例、观察病变过程中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对病例标本的观察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3]。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收集的鸡新城疫、鸡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坏死性肠炎及沙门氏菌病等家禽常见疾病的标本分组,每类疾病标本贴上相同的代号,由学生对病理标本进行描述讨论,并且根据病变组合判断病因,写出实验报告[4]。最后,在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转换为主讲人,科学严谨地分析病例。

2.2 推进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试及评价方式改革

目前高校的考试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评定,方式较单一,往往以书面的形式展开,考试内容则更注重基础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不足,这样的考试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而动物标本的制作及应用过程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过程可以对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多门课程进行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化,同时可以在标本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素质等综合能力,使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同时,可以根据专业课的实际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能力考核,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一些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课程桥梁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恰当的临床方案是成功治疗乳腺癌的关键。HER-2/neu基因是乳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其过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对乳腺癌的转化及转移都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检测HER-2/neu基因的状态是有效治疗乳腺癌的前提。

乳腺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有时有较强的主观性,比较宏观,难以更精确地判断,故两者和分子病理学手段相结合对乳腺癌进行检测成为当前临床病理诊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这种三结合的诊断模式已在各大医院及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各类乳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病理诊断的基石,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进行组织学分类,而分子病理学技术检测病理标本中乳腺癌特征性的分子标记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的扩增是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方法之一,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1HER-2/neu基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又称c-erbB-2,是100000个以上人类基因元之一,它存在于人类所有细胞的表面,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q12-q21,编码一个185kD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分子,调节细胞生长、生存、分化等过程。HER-2基因扩增永久的遗传学改变特征会引起HER-2受体的持续表达,HER-2受体的过度表达不仅见于乳腺癌,也可见于其他肿瘤,如膀胱癌、消化道癌和肺癌等,它在肿瘤转化和发生中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可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来说,HER-2被公认为是其预后评价中最有价值的分子个体特异性生物学信息之一,已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证明HER-2基因状态对乳腺癌的预后、风险评估和治疗等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生物学标记的准确检测及其结果的正确判读。大量研究和治疗规范都指出,HER-2状态不同的患者,即使其他情况相似,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合传统的预后因素,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其他因素,就可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未来是否可以选择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行性,预测对很多化疗方案(如蒽环类、紫杉类、CMF)的敏感性,在获得更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随着单克隆靶向治疗药物如赫塞汀等的应用,准确的HER-2评价更加重要。HER-2阳性是相关生物靶向治疗的关键临床指征,意味着对许多传统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反应不佳,ASCD推荐每个原发性乳腺癌都应做HER-2 FISH检测及评价[1]。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主要检测HER-2/neu蛋白水平,具有简便、廉价、快速的优点,是各大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测手段,但由于标本固定、处理过程中蛋白容易被破坏,不同抗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结果判断的主观性等,影响了IHC的准确性。

3FISH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崭新的生物学技术是利用非放射性标记核酸代替放射性标记核酸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借助免疫细胞化学过程以荧光信号对杂交体加以检测和定位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安全、灵敏、快速、高效和分辨率高等优点,所以发展异常迅速,应用非常广泛[2]。

FISH法主要用于检测HER-2/neu基因扩增,灵敏度、特异性非常高,且安全、快速、高效、分辨率高,在美国已是临床上常用的标准检测方法,对早期诊断乳腺癌、准确制定治疗方案起决定性作用。但价格昂贵,直接影响了临床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该技术中的核心——标记探针完全依赖进口,使这项技术难以普及,国内相关研究工作均使用进口标记探针[3]。

4组织芯片技术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 TMA),它是将数十至上千个小组织按照设计,整齐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的技术,它的雏形源于Battifora在1986年报道的一种酷似“香肠形”的组织包埋法,而它的概念的提出及其实用价值的证实则是Kononen等在1998年首先明确的,之后受到病理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们的重视,广泛应用于肿瘤病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一项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它已在医学各个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4.1组织芯片的优点:

4.1.1高通量、灵活:组织芯片虽然体积微小,但是信息含量很高,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对照的不同自行设计样本的数量、排列组合和布局等,仅在一张切片上就可以完成所有检测工作,效率非常高。

4.1.2平行、可靠:组织芯片技术可以将数百上千例组织标本按照同一标准选材,并同置于一张切片上,为高通量原位分析提供了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平行性,减少了因实验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误差,结果均一可靠。

4.1.3互补、可比:组织芯片不仅适用于形态学观察,还可与IHC、FISH及基因芯片等技术互补结合进行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可比性强。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实验操作质量的控制。

4.1.4节省、利于原始蜡块的保存,尤其是少见的病例标本。

4.2组织芯片的可行性:由于构成组织芯片的组织特别小,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微小的组织能否代表它原来所对应的大组织? 特别是在对有多种组织起源组成的肿瘤进行研究时,这个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不过,组织芯片是用于检查肿瘤群体,而不是个体,他们对组织异源性的影响进行了组织芯片与普通切片的对比性研究,研究结果之间确实有一些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相关参数的确定,从普通切片中能观察到的参数同样也可以从组织芯片中得到,因此,可以推断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组织芯片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应该能够代表原组织,在不久的将来组织芯片很有可能取代普通切片用于科学研究[4]。

4.3组织芯片的应用

4.3.1寻找疾病基因及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组织芯片与基因芯片有很好的互补作用,两者联合使用能迅速地筛选基因和评估其生物学作用,有助于建立与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关的参数。

4.3.2测试生物试剂:生产出的抗体和探针需要做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需要对大量不同来源的组织,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织进行检查,比普通切片而言,采用组织芯片测试,可以省时省力省财,一张组织芯片一次实验即可完成。

4.3.3质量控制及标准化:90年代初在丹麦已开始采用多组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标准化的组织芯片由正常组织、各种阴阳性对照组织和不同固定条件处理的组织构成,能有效地评估抗体和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组织固定、抗原修复和组织染色的情况。

4.3.4缩微组织学和病理学图谱及教学考试:根据需要可制成各种组织芯片,如正常组织芯片、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芯片、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肿瘤组织芯片、少见肿瘤组织芯片、疑难病例组织芯片、非肿瘤组织芯片等。可用于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科教学,对年轻病理医生和进修医生教学和病理诊断水平测试。

4.3.5作乳腺癌HER-2检测的阳性对照片:①组织芯片面积小,可与受测组织同在一张载玻片上,染色条件相同,且不影响受测组织的染色,因而更具可比性;②组织芯排列规整,方便阅片和查对;③组织芯片包含阴性和不同阳性程度的组织,比传统的单一阳性对照更有效;④提供了判定受测组织得分的标准,降低了阅片者主观不稳定性对结果判读的影响[5]。

5前景瞻望

人们已越来越多地了解了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中意义,同时也不断地探索着其他相关检测技术(显色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ELISA等)用于HER-2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据报道,近来有一种新近开发的FISH信号自动扫描系统已被采用,这种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和信号计数,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FISH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与FISH技术结合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作为对普通切片免疫组化及FISH等检测手段的质量控制手段,不仅在乳腺癌还在其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都有无限宽广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慧琳. HER-2基因与乳腺癌综合治疗预后的关系.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1):38-41

[2]Sato-Kuwabara Y, Neves JI, Fregnani J, et a1. Evalua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HER-2/neu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BMC cancer, 2009, 9:6

[3]杨建峰, 王晓岩, 王用金. HER-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乳腺癌治疗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 2008,11(8): 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