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1
全市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一结束,就接着召开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刚才,市水利局罗局长通报了20*年度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并对20*年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各县(市、区)分别递交了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强管理,不断开创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其稀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其影响已经对地区、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其战略地位仅次于石油资源。中东和平进程之所以进展缓慢,其中围绕淡水资源的划分争论不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水资源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旦短缺、无法满足,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更会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正确估价我市水资源状况的严峻形势。虽然我市水网密布,水源较为充沛,但属水质型缺水地区。由于地处淮河下游,承接着上游的“回笼”水,来水水质较差,再加上本地生产、生活用水的污染,更加剧了水质型缺水的矛盾。八十年代时,我市70%以上的河道可作为饮用水源,目前只有30%左右可作饮用水源,城镇周边河水的污染尤为严重。由于地表水污染,一些地方大面积开采地下水,全市深井总数已从1990年的1450眼发展到现在的2958眼,目前超采区面积已接近全市总面积的21.6%。如果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导致地下水水质咸化、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
第三,要高度重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性。饮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全市尚有182.53万人未能饮用清洁、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在我市水质型缺水的情况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饮水安全既要保障足量的饮水水源供给,又要保证供水水质达标;既要满足日常供水需要,又要制定在特殊干旱、自然灾害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水供给;既要为城市提供安全饮水,又要保障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安全饮水。因此,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从全局的高度和关注民生的角度,加强保护,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奥运会之年。做好今年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全面加强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依法管水,进一步控制地下水开采。地下水控采是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各地要认真落实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省、市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地下水取水许可和监督管理行为,全面实行计划开采、总量控制。要通过水源结构调整、节水技改、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实行超计划或超定额累进加价,严厉打击违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切实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步减小超采区面积,有效防止地面沉降、水质咸化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发生。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切实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当前,各地要认真抓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贯彻落实,迅速开展现有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和饮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排污口,该关闭要坚决关闭。要严格控制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各类项目建设,加强外调水沿线及保护区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要依法打击饮用水源地内围网养殖、乱建乱停、违法设置排污口等行为,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
(三)合理配置水资源,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建立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可采总量和入河排污总量的管理制度。要以节水型城市、社区、灌区、单位、企业、家庭等载体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技术推广、典型示范,修订用水定额,突出抓好大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面推进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要继续创建一批生产废污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和省级节水型企业,鼓励单位、企业加大投入,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实行生产废污水“零排放”,减少废污水入河排放量。
三、不断采取新措施,着力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
新的形势下,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转换观念,加快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要转换思路。水资源管理工作既有前瞻性、开拓性,更具务实性,做好新时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各地要围绕水资源配置、保护和节约三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管理办法。在水资源配置上,要运用市场手段,合理配置水资源;在水资源保护上,要依法治水,创新水行政执法,切实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在节约用水方面,要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全社会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宣传。各地要多渠道加大对水资源的宣传,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律观念和水忧患意识。要继续宣传《水法》,使水资源的有限性、缺水的严重性、节水的必要性和水污染的危害性成为每个公民的共识,牢固树立水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水、管水、用水的自觉性,努力开创依法治水、人水和谐的新局面。要大力培植和宣传护水、节水的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水环境、参与支持节约用水的浓烈氛围。
三要明确责任。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努力做好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发改委、经贸委、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在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落实、水价调整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搞好水资源费的征收,规范水资源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环保、建设部门要加大排污管理力度,扩大区域供水。监察、优化办等部门要支持水利部门加大对违法取水案件的查处,切实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其他各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共同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2
(1)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工程从长江调水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0月通水,“引江济汉工程”已于2014年8月通水。此外,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或满足水生态修复等需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还规划了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引江入巢济淮工程”等。而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巨大。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尽管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部分水资源开发活动已引发了湖泊湿地萎缩、少数支流部分河段脱流干涸、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一些闸坝建成蓄水后改变了水情,引起局部水域纳污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将逐渐显露。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规划的13座内陆核电站,有10座布局在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宜宾等区域规划的页岩气开发,用水量都将巨大。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等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转移的趋势。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利改革等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找准流域水资源管理定位,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要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三条红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作用,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合理用水需求;要狠抓落实,建立和落实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逐步确立流域、区域和取水户水权,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等。
2管理工作现状
(1)取水许可管理。目前,长江委保有取水许可证144套,约占流域总发证套数62000多套的0.2%,总许可取水量11000亿m3,约占流域总发证许可取水量30000多亿m3的37%,其中,河道内取水许可证29套,许可取水量10600亿m3;河道外取水许可证115套,许可取水量400亿m3。几年来,长江委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了施工用水取水许可、延续取水评估和取水许可证换发制度;加强了对委管取用水户的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其取水行为和受委托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2)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长江委已制订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报送水利部;完成了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和赤水河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另外,还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长江委将逐步推进河流及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统一调度,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澜沧江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2012,2013年澜沧江枯水期水资源统一调度;正在研究长江大通以下引江调度与管理,积极推动下游引江工程统一调度;长江流域第一批(汉江、嘉陵江、金沙江、牛栏江、氵舞水、水阳江、澜沧江)和第二批(长江下游干流、乌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江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已列入水利部计划。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体系,开展了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和河流规划等四大类型论证工作。
(3)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及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委以长江流域片现有54个国控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点为基础,从2012年起组织编制了《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月报、年报),并从2014年起启动了长江流域省界年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汉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按照2012年12月水利部批复的《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制度等六大任务。长江委成立了工作协调组,编制了汉江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分工,细化了任务,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在取水许可、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①落实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的限批条件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尚未纳入取水许可管理;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尚未完成,国务院已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条红线”指标,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区(不含红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尚未批复,已下达的各省区用水指标如何与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以及正在推进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有效衔接,尚需进一步研究落实;③机构和队伍、经费和技术支撑、水资源监测能力等还非常薄弱。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推进,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水资源管理还需从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水法》明确规定流域机构要“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提出流域管理机构要“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并强调“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必须服从”。但目前,水资源统一调度,特别是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尚未建立,导致水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凸显,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例如,2014年,上海市水务局提出了关于增加长江大通下泄流量应对咸潮入侵解决上海市供水困难局面的要求,四川攀枝花市水务局提出了请求协调解决沿江取水难等问题;另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鱼类自然繁殖问题,缓解汉江中下游“水华”和鄱阳湖、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生态调度问题,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统筹协调电网、取用水户、水力发电工程、航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调度会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协调好水电站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
(2)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的流域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取水许可、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三条红线”考核等多个方面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其中,“三条红线”考核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2013〕2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相继实施。目前,水利部已着手开展2013年考核工作,一些省份编制和上报了自查报告,但水利部尚未明确流域机构“三条红线”考核的职责。胡四一副部长在2014年召开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流域机构要整合流域内相关力量,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做好考核技术核查与现场抽查等工作。面临紧迫的“三条红线”考核管理形势,长江流域亟待建立流域考核工作机制。
(3)落实和探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结合流域机构管理职能和长江流域的实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流域控制断面最小下泄生态基流流量管理,河湖连通工程和闸坝生态调度,节水减污等内容。目前,结合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长江委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虽然逐步明确了最小下泄流量,但存在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测和监督措施缺乏,生态调度条件不明确、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流域机构节水工作主要局限于指导性工作,整体推动流域节水减污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尚待进一步落实和探索。
(4)加强水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和工作。①控制断面监测设施亟待配套完善。多年来,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监测能力薄弱;为防汛抗旱服务而建立的河流水文监测站网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长江委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②长江委管理的取水户监控系统亟待建立和完善,目前还有大量的取用水户尚未纳入监测。③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长江委经与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将绝大部分委管取用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给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少部分重大取水工程和跨省界取水工程由委相关单位(水文局、丹管局、陆管局)实施日常监管。目前地方监测队伍和长江委水资源监督管理队伍也十分薄弱。④监测制度尚需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
(5)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和支撑力度不够,一些重要跨省支流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已经批复和编制的规划存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工程规划脱节的现象。水资源管理公报、年报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相关部门普遍对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示范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6)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但长江委水资源管理人员偏少,尚未成立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水资源管理中心,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地方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更加缺乏,多数地方甚至尚未配备专职水资源管理人员,难以承载日益繁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4思路及对策
长江流域近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上游重点抓蓄水工程管理,中游重点抓汉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下游重点抓沿江大型引江工程管理;流域重点抓“三条红线”控制、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资源监督管理等。近期围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赋予了流域机构的法定管理地位,确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计量收费和超额加价制度等。限于人力财力投入问题,目前水资源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制度并未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当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切实落实《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比任何管理制度的创新都更显重要。
(2)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秩序。以单个水库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查、审批为抓手,明确最小下泄流量等工程调度运用条件,做好单一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梯级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省界断面、重要水利工程、流域水系控制节点、重要城市4类控制断面的监测和监督管理,逐步构建电调服从水调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秩序。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蓄水工程蓄水计划与调度管理,结合蓄水工程延续取水,协调梯级工程之间蓄泄关系,完善已办理取水许可的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案,确立单一水库电调服从水调的秩序。②逐步推进澜沧江、汉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探索建立汉江流域和金沙江中下游等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启动汉江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形成涵盖全流域的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制度。
(3)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完成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各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监督监控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配合水利部组织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核算工作。按水利部统一部署,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复核评估和典型抽查复核工作。在分析总结2013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4~2016年度相关省区考核评估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江委考核能力和工作机制。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工作。①加强流域节水减污管理工作。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完成流域内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四批试点的验收工作,配合水利部水资源司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事后监督管理;开展长江流域“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评估工作,加强流域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开展各行业《节水措施方案》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推动委管取水户节水,力求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配合水利部和工信部开展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流域节水专家库;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节水宣传工作。②推进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管理工作。加快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断面的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管。③推动开展河湖连通工程和重要调蓄工程生态调度工作。着力推动开展生态调度需求研究,以及沿江闸站、河湖连通工程和金沙江梯级、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工作,保障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合理水位。
(5)加强水资源配置管理,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用水需求。首先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争取水利部批复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在完成第一批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赤水河水量分配方案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二批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开展第三批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继续推进其他生态敏感、供用水紧张的跨省中小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从宏观上引导经济社会高效用水、合理布局生产力;继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龙盛片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结合汉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开展谷城等5个县城、安康市等5个地级市和汉中市航空工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争取经费,继续开展河流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长江规划经济带、重化工建设布局、核电布局等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关系密切项目的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其次,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把水资源论证质量关,促进新建项目符合经济转型发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把好延续取水评估关,促进项目节水升级,从严核定项目取水量,明确委管取水户取水权,适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同时,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全面规范和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对取水许可批复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跟踪制度,完成委管取水户第一轮监督检查工作,推动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各项制度措施。
(6)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①大力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促进2014年完成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建设形成监控能力,推进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西南诸河和汉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明确取水户取水计量和水资源监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形成流域水资源监控断面和取水户、沿江取用水口门实时监测能力。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水资源管理队伍。③积极组织水资源费征收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支撑。④加强公报、年报编制工作,逐步推行用水大户逐一统计和典型样本推求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数据结果合理性分析和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报、年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⑤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监督队伍建设,逐步理顺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动长江委专业化的取水许可监督队伍建设,敦促地方保障监督人力和监督经费,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要求,对监督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7)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以《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647号令)规定的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可调水量和水量调度应急预案管理职责为抓手,协调好汉江水资源调度、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调度的关系,逐步构建长江委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着手开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协调淮委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
5结语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3
1 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水土流失和干旱等灾害问题的影响较为严重,对地区经济发展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较大,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相关。因此,为了全面建立健全有效的、协调性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处理相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监督管控机制,从根本上建构协调解决措施,强化研究的深入性,保证水能源调度计划的实效性,提升水能源调度效果,达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协调。也就是说,在地区管理机制建构的过程中,要把处理水土流失情况,维护荒漠化发展和地质灾害的处理效果,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建立协调机制。
2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优化措施
2.1 升级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平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维护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之间的平衡,就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开发和保护机制,确保相关运行体系的完整性,从而整合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第一,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项目的实际水平,确保人们能清晰地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保护机制,在法律法规的助力下,有效维护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效果。
第二,要对特殊地区使用特殊化的处理和管控措施。引导当地人员借助科学技术措施建立水资源整合机制,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建立平衡化的管控机制,避免由于能源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只有将水资源保护机制落实到实处,才能为后续工作效率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国家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解决措施,确保在政策保护下,地方政府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要围绕政策机制,建构动态化的处理机制,保证管理标准和管理效果的完整性,也能在整合管控效果的同时,保证环境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完善差??性地区研究系统
(1)干旱地区
在干旱地区要积极建构完整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大,相关气候较为特殊的城市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建构系统化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尤其是治水和控水措施。以重庆为例,由于该城市处于川东干旱地区,加之南亚高压地区以及太平样副热带高压存在异常情况,针对其高温环境和汛期问题,要积极建立健全有效的实时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旱情监测机制,维护地貌管理水平以及土壤墒情监测和评估要求。另外,在建立旱情检测系统的过程中,要结合系统化网点管理要求,建构完整的处理和控制措施,保证相关参数的稳定性和系统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全面建构地区研究机制,就要对水体蒸发量、土壤墒情结构和流量变化等基础性参数予以统计分析,建构配套良好的水位站以及雨量站,确保相关部门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升级控制效果,维护灾害性问题的处理水平。
(2)煤矿地区
在煤矿地区管理工作中,也要对能源开采项目进行阶段性监督和管理,维护管控标准和管理策略,从能源勘探项目到煤矿生产项目,要践行系统化处理机制和完善措施,落实系统化的环境维护机制。尤其是在勘探项目中,要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审核和分析,提升生产控制措施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煤矿地区的闭坑时期十分关键,要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予以分析,在完善生产管理效果的基础上,整合更加有效的区域化分析机制,能对整个矿区的管理优化提供保障。矿床管理工作只有从根本上维护水文处理效果、土体环境处理效果,才能为后续管理项目水平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2.3 整合水体污染效果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管理机制进行系统化控制,整合水资源维护机制和处理效果。在水体污染问题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是关键问题,因此,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控制,确保处理机制的最优化。
第一,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安全标准和环境监督要求有序开展相关操作,尤其是对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管理以及生产人员管理进行统筹管控,确保技术类型和技术运行机制都能围绕管理项目的实际需求。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才能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满足社会性标准后,提升整体处理效果,一定要杜绝不符合实际水平的水体进入水源,提高整体处理机制的完整程度,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第二,要强化污水处理人员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在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企业要强化投资力度,并且借助先进设备提升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维护管理模型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城市污水则要结合区域建构系统化的污水处理机制和处理设施,保证处理效果的最优化,也为后续工作效果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体系中,只有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才能为后续工作效果和工作水平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政府要提高对于水资源管理以及水体保护项目的重视程度,完善设备和技术管理标准的同时,落实系统化水循环控制机制,减少传统方式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的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水体管理的根本性问题。
2.4 处理行业环境地质研究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要想提高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就要整合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完整性。并且在环境问题出现后,要对生产制造项目和能源加工项目予以认知,落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及完善结构。除此之外,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避免地质应力造成的灾害,就要强化水文地质分析水平,提升研究效果,维护监测体系和预控机制的完整性。在具体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地方水文进行分析,也要完善地质监测点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水平,并且对当地加工部门、生产制造业等关乎地质水文环境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确保研究效果和整合措施能满足实际需求。
2.5 落实可持续发展结构
要想提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综合性水平,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确保工作开展过程和分析效果的完整性,在防护效果和处理水平全面升级的基础上,要设立防护林,确保地质环境监测水平的最优化,从而整合生态系统保护机制,为后续农业生产的完整性运行提供保障,确保控制方案和执行措施的最优化,落实兴建机制后,保证排放量的管理水平和管控措施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体系建立和运行后,也要对地质因素和技术成果予以分析,确保基础性保障机制的有效性。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激励机制;水库管理;中型水库
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地水库建设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型水库在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建设发展缓慢问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提高中型水库的管理水平,是近些年人们不断热议的焦点。在当前我国的水库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的问题,这其中激励机制的缺失尤为明显。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水库管理的积极性,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概述
1.1 水库工程概述
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管理处,原名为大于屯水库,大坝坝址位于金州新区得胜街道林家村大于屯(东经121°58@48、北纬39°10@33),上游库区在保税区亮甲店街道境内。水库1973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大坝主体工程于1974年8月竣工,是金州新区最大的一座带闸运行的国有中型水库。
该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64.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7.1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4.27‰。青云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校核洪水位21.54米,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防洪库容483万立方米,正常库容728万立方米,正常水位20.50米,防洪限制水位19.5米,库区占地面积5475亩。
1.2 水库运行管理概述
1.2.1 管理机构
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管理处,原名为大于屯水库,隶属于大连金州新区农林水利局。2008年12月份以前为农林水利局下属自收自支正科级事业单位。2009年开始为农林水利局下属全额拨款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无内设机构。14年开始为农林水利局下属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无内设机构。工作职责是:(1)宣传贯彻与水库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组织实施。(2)负责水库工程管理、养护及水库日常运行管理工作。(3)负责水库防汛抗旱工作。(4)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1.2.2 管理人员
根据2012年6月30日,大连金州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关于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管理处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意见》:青云河水库岗位总量16个,核定单位领导正职1名,副职1名。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占岗位总量的56.3%。其中:管理岗位7个,占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的43.8%,专业技术岗位9个,占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的56.3%。现水库在岗人员10人,管理人员1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工勤人员6人。学历为本科3名、专科1名;职称分别为:中职3名、助职1名;工勤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6人全部50周岁以上,初中以下学历。水库是农林水利局下属事业单位,水库党支部党员人数5人,设支部书记一名由水库主任兼任。
2 中型水库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现状
奖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里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各个行业的管理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所谓的激励机制,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心理过程,是通过精神或物质的某些刺激,促使人增强内在的工作动机和工作干劲,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通过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提高组织机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中型水库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水库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健全的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管理以提升水库管理水平,这其中激励机制的建设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当前中型水库激励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水库管理人员的收入缺乏激励性,主要参考一些工龄、学历、职称职务因素,而缺乏与工作绩效的挂钩;此外,水库管理工作中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激励手段缺乏有效性。针对当前中型水库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管理处在管理工作中创新建设奖励机制,有助于上述矛盾问题的解决。
3 中型水库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类型
在水库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激励机制的几种类型。结合当前水库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点,总结激励类型主要包括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和事业激励。
3.1 荣誉激励机制
荣誉激励也被称为是精神激励,它与物质激励机制相互对应。在青云河水库管理工作中,荣誉激励的机制主要与水库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晋升挂钩,并将荣誉奖励机制与员工评优联系在一起。主要的实现方式包括了表扬、奖励等。通过荣誉激励机制,主要激发水库领导干部及职工间的内在动力,进而形成一股相互赶超,相互比较学习的良好竞争氛围。例如,青云河水库就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借鉴其它水库荣誉激励机制经验,对水库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给予荣誉称号及公开表扬,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能力与努力进行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进而增强水库管理人员的工作自豪感,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更好地开展水库管理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3.2 事业激励机制
事业激励的主要策略就是工作激励,换言之就是通过激励来使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具有挑战性的、扩展性的工作还能够极大的提高人员对于工作的激情和兴趣。对于中型水库管理工作来讲,其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跨度也很大,技术类的工作如养殖、检测等,另外还有一些如抗洪抗旱等突发性的工作。因此在安排工作岗位时一方面要分析工作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人员的专业和特长,保证二者能够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总而言之,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必须要具有挑战性、可行性的特点,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在工作中成长、调动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晋升职称等方式来激励员工,使其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4 关于中型水库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建议
除了上述几种激励形式外,在中型水库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4.1 水库管理上的激励机制
水资源的浪费是目前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除了管理不够严格之外,用水户也缺乏节水意识,因此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这是实现水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其一,水权分配制度的建立,政府应于民众协商,掌握用户的用水量,并建立完善的水权分配制度,实现优化分配的目的;其二,水权交易制度的建立,现如今经营管理渗透各行各业,因此水资源管理也应顺应发展,建立水权市场,提高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使水库更好的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和贡献;其三,水权监督制度的建立,为了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水权监督制度非常有必要,在政府以及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之下,采取奖惩机制来加强对水库的管理,以此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2 水库经营上的激励机制
结合各地水库经营管理经验,总结水库经营上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合理的水价体系。这其中具体包括水价的形式、种类等,通过科学水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浪费,提高水库管理效率。其次,可以构建一些水票制和水银行制。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该项用水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水用户通过水票实际上将水库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用户出现超额用水问题时,需凭票交易,这样也是为了让水用户进一步节约用水,让水库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3 用水方面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水库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水用户履行节约用水的义务。而要让水用户自觉履行节约用水的义务,水库管理部门就可以专门设立一些鼓励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通过强化信息沟通渠道来让水用户及时了解节水激励机制,使其自觉上缴水费,同时也更好地监督水库管理工作。
4.4 人才方面的激励机制
水库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想要让水库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更具效用,想要让水库管理工作的发展迈向一个新台阶,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水库管理队伍。无论是领导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水库管理工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更不是一件简答的工作,为此,水库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拨机制,通过制度的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挖掘人才,让人才安心于水库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库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但它对于提高中型水库管理水平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大连金州新区青云河水库管理处正是认识到了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水库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建章立制,深入学习激励机制的本质内涵,在自身水库管理中根据实际工作特点,创新性的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激发了水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水库管理水平,推动水库事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彬.中型水库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探究[J].中国市场,2014,21:64-65.
[2]熊向辉,陈华威,潘丰彦.浅谈板桥水库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河南科技,2013,14:249+253.
[3]陆明玑.中型水库管理的现状及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5,02:120+122.
[4]范宏忠.云南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碧流河水库 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V69711 文献标识码:A
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法宝和基本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由于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实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实行一票否决制,并纳入到国家的安全战略范畴,可见安全管理工作是何等的重要,显而易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革命。鉴于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碧流河水库的安全工作管理志在必得,势在必行,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1安全工作管理是确保城市安全供水的第一要务
碧流河水库是大连市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脉,水库安全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目前,尽管碧流河水库还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但是一些不稳定的安全因素和隐患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在社会治安管理、综合治理、工程管理、防汛调度以及水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新常态、新专业、新技术下的安全管理,除了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之外,还存在着诸多规章制度、安全意识、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技术跟进问题,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和城市供水安全,研究探讨水库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必将成为水库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
2安全工作在水库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围绕水库的安全工作职责,不妨作一简要剖析。在城市供水方面,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是水库管理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城市供水安全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着大连的经济建设与和谐发展,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是水库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工程管护方面,碧流河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库的主体,如果没有枢纽工程安全,就不存在水库科学管理可言,只有枢纽工程安全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库管理安全,大连的城市供水安全才能得到可靠保障;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水环境、周边生态保护、水资源质量管理等多项学科,在保证供水、工程、度汛安全的前提之下,除了保证供水量的需求之外,最重要的是满足供水质量的需要,如果没有水资源的安全,就不会有大连市民的饮水安全可言;在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方面,防洪度汛工作是水库效能的集中体现,而度汛安全是保障水库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根本保证。
3新形势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之再考量
新的历史时期,就水库的安全工作而言,考量和定位水库的安全工作,强化和突出安全工作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我们的安全工作能够有新的起点,新的举措,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融入时展的潮流。
3.1碧流河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水库的安全工作涉及面甚广,大体包括工程枢纽、水面作业、压力容器、供水发电、消防管理、车辆交通、职业健康等诸多方面。而安全工作存在的隐患主要集中表现:(1)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应急预案和抢险预案根本没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差,从而导致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安全工作受到影响;(2)抛开一些客观因素之外,职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薄弱。个别职工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缺乏集体观念和安全意识,不按章操作,这是安全工作得不到彻底落实的直接原因;(3)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够扎实,往往追求形式主义,并没有通过血的教训来达到触动灵魂的目的。
3.2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过程
新的形势下,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过去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水库的安全工作也不列外,必需顺应时代潮流发展。
(1)领导重视。领导重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重视”,新的形势下安全工作的格局改变了,实行的是党政同责,是齐抓共管,职责分明的一岗双责,现阶段不论是从事党务工作还是行政管理,都脱离不了安全工作;(2)提高安全意识。要想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必须从职工灵魂的深处位落脚点,深层次发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们知道,安全生产不仅仅限于单位集体的范畴,而是危及社会、单位兴衰和家庭幸福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意识提高;(3)要加大安全管理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理念,让广大职工自觉成为水库安全管理的排头兵和义务兵,形成一个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职工自觉成安全安管理教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4)充分保障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物资储备和财力供应,按照国家行业安全规范标准,配置安全防范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实现水库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实施水库安全管理网络全覆盖。
4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由传统的永恒主题转变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应当说,安全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对水务事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把水库的安全工作做好,确保水库安全、和谐、稳定,为实现水库的安全管理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范文6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而农村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根本保障。以农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社会经济与湿地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流域内“人-水-湿地”和谐是新时期流域农村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湿地生态保护目标
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设置是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在设置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具体指能够对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产生特殊影响的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等。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维系流域水安全,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确立科学的湿地生态保护目标,能够为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传统的生态保护目标制定工作中,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对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基于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未来湿地系统将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在设定流域湿地生态保护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流域的整体安全进行综合的分析,明晰其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流域水文情势及湿地水源的未来演变,确立湿地保护目标。
2 农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及理解
农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要想促使湿地生态保护系统正常运行,就应该加强对农村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重视。一般来说,农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指借助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逐步对农村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状况进行适当的改善。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且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水资源配置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该借助科学的计算方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农村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统一调配,对各水利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良好的协调,进而促使农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全面推进地区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简言之,对农村水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就是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将区域或者流域内的农村水资源在各地区和各个水利部门之间实施高效分配,促使由农村水资源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
3 我国农村水资源现状
我国农民农村水资源总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与部分农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的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我国农村农村水资源还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从沿海到内陆地区农村水资源分布逐渐减少,水土资源的组合不合理,对农村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各地区一般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汛期也集中在夏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洪涝和干旱问题同样突出,成为农村水资源配置方面的难题。此外,农村水资源污染也是我国农村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水资源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 湿地农村水资源保护管理建议
4.1 建立健全湿地法制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是提升湿地保护质量的关键点。结合当前《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务院相关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条例内容以及自然保护区保护需求设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这种部门立法现象可能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从而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结合当前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立法现状,还应该参照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充分分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保护区条例》,为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需求设置专门的管理办法,才能够切实改善湿地生态保护管理不到位、破坏湿地的现状,促使湿地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4.2 加强湿地农村水资源的宣传教育
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湿地管理部门或者地区生态建设部门的工作,其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想促使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借助充分的宣传教育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加强湿地农村水资源重要性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让社会大众真正认识到湿地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促使湿地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取得良好的保护成效。
4.3 湿地农村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
对湿地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应以流域为单元,而流域综合管理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流域借助河流主线连接成为一个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紧密相连的整体,并且基于流域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可再生农村水资源进行适当的保护,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湿地保护工作存在一定联系的农村水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对农村水资源有效利用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善,建立健全的河流水量分配管理方式,对湿地农村水资源的利用加以限制,最大限度的保护湿地农村水资源的再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