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体特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胶体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胶体特性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1

关键词: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自然条件;除草剂;药效;影响

除草剂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活性及其理化性质,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活性能否安全发挥,则取决于环境条件及使用方法[1]。因此,研究环境条件和使用方法对除草剂活性的影响,不断提高施药水平,降低施药成本,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药效的影响

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剂,一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进行光化学分解,而大部分则被土壤胶体吸附,呈水溶液、水悬液或气体扩散在土壤中,在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情况下,土壤黏粒和有机质对除草剂有较大的吸咐作用。其吸附有3种情况:一是土壤颗粒有极大的表面积,可以和除草剂分子间发生物理性吸附;二是在一般情况下土壤胶体颗粒带有负电性,而一些除草剂是带正电的阳离子,从而使土壤和这些药剂之间发生化学吸附;三是除草剂分子和土壤胶体颗粒之间还可发生氢键吸附,这种吸附方式介于物理和化学吸附之间。

吸附是个可逆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除草剂被土壤吸附后一般即失去活性。另外,在影响药剂吸附的因素中还包括土壤中的酸碱度,它不仅影响药剂的性质,而且影响土壤胶体的状态及药剂在土壤中的作用[2]。因此,为了有效地防除农田杂草,必须根据土壤黏重程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多少适当增加或减少除草剂的用量。如氟乐灵、灭草猛、都尔、拉索、利谷隆等土壤处理剂用量都与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有关。据多年试验调查,氟乐灵用量1.08kg/hm2(有效剂量,下同),土壤有机含量48mg/kg时,对禾本科杂草的灭草率为91%,而有机质含量为72.5mg/kg时,对禾本科杂草的灭草率仅为50%;拉索用量3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8mg/kg时,对禾本科杂草灭草率只有25%,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5mg/kg时,对禾本科杂草灭草率达91.7%;氟乐灵、豆科威受土壤有机质影响大于土壤质地。氟乐灵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mg/kg以下时,用量为600~750g/hm2;有机质含量为30~50mg/kg时,用量为750~900g/hm2;有机质含量50~100mg/kg时,用量为900~1200g/hm2;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超过100mg/kg,因用量过大,效果不好,也不经济,因而不宜施用。另外,在不同的土壤质地其用量也不相同,在沙土地用量为495g/hm2,在砂壤土用量为540g/hm2,轻壤土用量为600g/hm2,中壤土用量为750g/hm2,重壤土用量为840g/hm2,重黏土用1.005kg/hm2,一般用量最多不超过1.5kg/hm2,用量过高易对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危及下茬作物。

在有机质含量低和砂质土壤中,淋溶性较强的除草剂易对作物造成药害或使除草剂失效。如大豆对利谷隆耐药性较差,尤其在砂质土或有机质含量低于10mg/kg的土壤中,施药后如遇大雨,易淋溶产生药害[3]。当有机质高于50mg/kg,易被有机质吸附,降低除草效果,但用量过大加大了成本。因此,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mg/kg或高于50mg/kg的土壤和砂质土中不宜应用利谷隆,而应改用其他除草剂。

2自然条件对药效的影响

喷药时若遇大风,药液随风漂移,一是造成漂移损失,二是造成药液分布不均匀,三是喷洒2,4-D类药剂,还会对林带、棉花、蔬菜及其他作物产生药害。特别是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如遇大风,在土表的药剂连同表土位移,大大降低药效,甚至无效。因此,在生产中,对于易挥发的除草剂如氟乐灵、燕麦畏,2,4-D丁酯等不应在风力超过4m/s时喷施。百草枯是灭生性除草剂,且毒性较大。喷药前一定要先做好田间设计,作业时要留有保护带,选择早晚气温低和无风时喷施。

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剂被杂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数量,一方面取决于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施药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在湿润土壤中除草剂被土壤吸附得较少,而干燥土壤中的吸附较多,加上在湿润情况下,土壤水分有助于药剂分子的扩散、植物的蒸腾及根的吸收作用,也有利于杂草发芽生长和吸收药剂,使杂草在抗药性低的阶段被杀死。因此,一般情况下,除草剂活性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昌吉州大部分地方春季干旱少雨,而4~5月正是春播作物播种季节,也是施用除草剂的关键时期,在干旱少雨条件下,施药后采用拌土、盖土、镇压等措施是有利于药效发挥的。

叶面喷施除草剂的药效也受水分的影响。空气温度大,药液在叶面干燥过程缓慢,而且气孔开放大,有利于药效的发挥[4]。因各种药剂喷施后杂草吸收的速度不同,所以喷药后对降雨的间隔时间要求不同。如百草枯在喷后几分钟内就被杂草吸收,因此喷后短时间降雨不会影响药效。2,4-D喷后4~6h可大部分被吸收,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苯达松喷后植物吸收比较缓慢,喷后4~8h,80%的药剂被叶面吸收,8h以后降雨对药效影响较小。

一般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除草剂持效期短。有些土壤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受低温影响较小,如氟乐灵、拉索、灭草猛、杀草丹等,氟乐灵、燕麦畏还可以秋施。温度对叶面处理除草剂的药效也有影响,一般气温高,植物吸收快,效果好;反之,气温低,效果差。2,4-D一般在18~32℃范围内,温度较高,效果较好。在高温条件下,2,4-D通过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内的速度加快;在低温条件下,不仅药效缓慢,而且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解毒作用差,易产生药害。因此,生产中应选择无风晴天高温时喷药,昌吉州一般宜在9~12时、17~20时进行较好。

3参考文献

[1]贾照明.影响化学除草剂药效发挥的主要因素[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12):34.

[2]李素琴,马娟.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外因[J].山西农业,2005(11):42.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2

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3、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4、施用化学改良剂: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

(来源:文章屋网 )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3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除草效果不稳定

(1)对杂草不能完全封闭,由于杂草种子深浅不一,出土时间不一致,用药后仍有大量杂草出土,仅能达到生长缓慢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后,仍可造成草荒。(2)对恶性杂草(苣买菜、刺菜、兰花菜、小根蒜)效果不好。由于这类杂草有的有地下匍匐茎,有的有根,而且芽眼多,很难达到防除效果。

2、对大豆的药害问题

近几年即使对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对大豆仍可产生药害。主要表现在:

(1)对大豆出苗的影响:某些除草剂(2.4滴-丁脂)用量不均可造成缺苗,还有些除草剂使出苗拖后。

(2)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子叶僵绿、真叶不展开、明显矮化,复叶邹缩、奇形(叶片变窄似柳树叶)

(3)对大豆根系的影响:嗪草酮使用不当,可使大豆根茎交界处溢缩,导致根部枯萎。乙草胺也可使大豆主根变短、须根减少。

3、对后作的影响问题

由于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和更新,使用一般的除草剂难以防除,因而就带动了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从而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残留药害问题。而且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多年居高不下,给调茬轮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带来较大隐患。

(1)凡施用过咪草烟、氯嘧磺隆的大豆田,第二年只能种植大豆、小麦,三年内不能种植蔬菜、油菜、马铃薯、瓜类、高粱等作物,四年内不能种植甜菜。(2)凡使用过绿磺隆的麦麻田,第二年不能种甜菜、马铃薯、烟草、瓜类、蔬菜、谷子、高粱、向日葵等作物。(3)凡用阿特拉津亩有效成份用量超过100克以上的玉米田,第二年不能种水稻、大豆、小麦、甜菜、蔬菜等作物。若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除玉米、高粱外的后茬作物均可造成药害。(4)不能用三年内曾施过长残留性除草剂田块的土壤作为水稻、甜菜、蔬菜等作物的育苗床土。(5)实行旱改水时应选择前茬3年内没有施用过长残留性除草剂的地块,如2年以前施用过长残留性除草剂,要对地块深翻、泡田、水耙,泡田期间2-3次大灌、大排较为安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除草效果不稳定的原因

(1)水分 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是影响除草剂效果的重要因素。土壤干旱,使土壤胶体吸附的除草剂进行解吸附能力的减弱,从而释放于土壤中的药量减少,杂草吸收少。空气干旱使药剂不能被杂草萌发时吸收到足量有效剂量,因而防治效果不好。此外施药时兑水量不足使药液不能渗入土层,加快了药剂的损失。

(2)风害 风可加重土壤干旱、空气干旱,更为严重的是风可使药液飘移、破坏封闭土层,形成风蚀。尤其是沙尘暴天气在我省连续几年均发生,这是造成除草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温度 近年来,凡是播种施药后遇到阶段性低温,然后突然是高温多雨的天气,杂草萌生迅速,致使杂草芽鞘接触土壤封闭药层时间过短,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4)施药时间 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施药过早药效不好,原因是一般除草剂残效40-60天,在允许范围内施药时间与杂草萌发期越接近药效越好。

(5)土壤特性 对于土壤封闭除草来说,土壤的特性决定着农药的用量,从而决定着防治效果。凡是在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高的地块,使用高剂量的除草剂,除草效果就好,反之就下降。

(6)整地质量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凡是整地质量粗糙,坷拉较多,且植物根茬、茎杆和干枯的杂草遍地都是,严重影响施药的质量,因此造成除草效果不好。

2、对大豆产生药害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对大豆安全性差的除草剂、用量过大或兑水过少造成的。

3、对后作产生影响的原因

主要是使用了长残留除草剂。如大豆田常用的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麦麻田常用的绿磺隆,玉米田常用的阿特拉津、烟嘧磺隆等,水稻田常用的二氯喹啉酸等,都会影响轮作换茬。

三、防治对策

1、提高除草效果的对策

(1)正确选择药剂配方及用量

(2)施药方法

在施药时间上。为使药效的发挥与杂草萌发、温度同步,时间不要过早,应选择出苗前3-5天施药,每天的早晚或风力较小的时段,尽量避开大风天气;此外在整地质量上要求严格,做到拿净根茬和茎杆,整平靶细,施药前整地质量应达到无大的咔啦、秸秆;从兑水量上看,为使药液尽可能渗入土层,兑水要充足,公顷兑水量应在600-750千克;从雾滴和车速上,雾滴直径300-400微米,压力2-3个大气压,车速3-4千米/小时,风速4米每秒以内,可保证药效发挥。

(3)杂草种类 针对杂草种类与群落,有目标地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可以提高防效,同时还可降低防除杂草的成本。

(4)对恶性杂草可采用药剂防治与耕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密度大的可茎叶处理或定向喷雾。

2、解决药害的对策

(1)选择对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2)兑水量充足

(3)避免喷药时间过晚,以免直接被作物吸收

(4)及时用药剂缓解药害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4

关键词 耕作方式;土壤深松技术;土壤深翻技术;秸秆还田;应用优势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97-02

Application Advantage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on Soil Fertility Increase

WANG Xiao-hui WU Jun ZHOU Wei-wei WANG Xing YU Meng-zhu YANG Bei-ch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Wafangdia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Wafangdian Liaoning 116300)

Abstract The conception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 of sub-soiling technology,soil deep tillage technology and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t pointed out that all the three technologies could break the plow pan,loosen the soil,aerate the soil,adjust the soil structure,enhance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e crop yield.Therefore,they hav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Wafangdian area.

Key words tillage method;sub-soiling technology;soil deep tillage technology;straw returning to field;application advantage

瓦房店地区多年来普遍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耕层较浅、跑水跑墒、犁底层增厚、破坏土壤结构。过厚、坚实的犁底层对物质转移、能量传递、水肥气热交流、作物根系下伸都非常不利,严重阻碍了土壤功能的有效发挥[1],从而增加作物生产风险,为农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采取合理适宜的地力提升模式非常必要,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深松技术

1.1 定义

土壤深松技术是指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农业机械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深松在不搅动土层的前提下,可以打破厚实的犁底层、疏松土壤、透气保墒,利于作物根系下扎,进而促进根系水肥的吸收,为作物高产打下基础。

1.2 应用优势

1.2.1 有利于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土壤深松技术可使土壤耕层疏松透气,加强蓄水保墒能力,利于水分有效渗透到作物根部,增强土壤的抗旱排涝能力;同时,土壤深松技术不搅乱土层,动土量少,减少了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2]。土壤深松技术可增加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深松后大部分秸秆、残茬、杂草茎秆等仍覆盖于地表,延缓了地表径流形成,土壤保墒的同时弱化风蚀、水蚀作用,减少土、肥、水的流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

1.2.2 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孔德军等[4]研究表明,土壤深松技术能够打破犁底层、活化土壤、平衡水热,使土壤恢复成适宜作物生长的土体结构。采用深松技g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指标增高,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5]。土壤深松技术可有效降低下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渗透性,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6]。

1.2.3 有利于土壤养分释放和保存。土地深松技术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中气体的有效交换,增强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和矿物质的有效分解,协调促进土壤腐质化、矿质化进程,培肥地力[7]。采用土壤深松技术的土壤耕层结构利于地温的提高,从而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加快了土壤养分的转化过程[5]。土壤深松技术对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毛细管的破坏较少,利于土壤胶体的形成,土壤胶体负离子可吸附更多的铵根离子供作物吸收,提高了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8]。

1.2.4 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深松技术可培植深厚的耕层,利于作物根系下扎,深层作物根量多,可吸收和汲取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抗旱、抗涝和抗倒伏能力,且根系下扎深度和根系干物质重量与作物产量成正比[9]。

2 土壤深翻技术

2.1 定义

土壤深翻技术是指使用铧式犁等农业机械疏松土壤,将表层土壤及地表作物残茬翻入下层,可使耕层加深、土质松软,促进土壤熟化,打破土壤坚硬的犁底层,增大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2.2 应用优势

2.2.1 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深翻技术可以使耕层加深、土壤疏松绵软、通气性增强、保水保墒,有利于种子萌发,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呼吸[10]。土壤深翻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打破土壤板结层,便于土壤有机质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促进土壤中速效养分的释放和矿化养分的增加,对洗盐压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11]。

2.2.2 有利于病虫草害的防治。土壤深翻技术可将地表及土壤中的病菌、杂草根叶、草种、越冬虫卵等深埋转化为肥料,有效改善土壤中含病菌的状况、消灭杂草、降低虫卵越冬基数,将地底病虫翻于地表,使其冻死、或者被鸟类啄食,同时使病原菌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不能存活,最终达到减轻翌年病虫草害发生的目的。进而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污染,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发展。

2.2.3 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土壤深翻技术能有效增大叶面积指数、穗位数、穗长和千粒重,降低空秆率,延缓叶片衰老,促进作物根系纵深伸长和横向分布,促进玉米的增产稳产[12]。土壤深翻技术能将好氧微生物作用的耕作层土壤与下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原始层土壤进行置换,提高了作物对耕作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总吸收量,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延伸;同时将杂草及草根、草种翻到深层,大大减少杂草危害,减少与作物争肥,确保植物生长的营养供给。提高了作物产量[13]。土壤深翻技术与秸秆还田、有机肥配套使用可加深深翻效应,减少化肥施用量,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14]。

3 秸秆还田

3.1 定义

秸秆还田是指把作物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因为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副产品,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15],所以将秸秆还田能有效改良土壤,避免秸秆焚烧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升地力的同时又可以保护环境,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起重要作用。

3.2 应用优势

3.2.1 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秸秆还田具有双向调节温度的功能,高温时降低土壤温度,低温时升高土壤温度[16]。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17]。另外,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提升养分供应水平[18];同时也增加土壤中锌、铁、锰、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19]。秸秆还田还具有调节土壤酸碱性的作用,使酸、碱性土壤向中性土壤转变[20]。

3.2.2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0.25~1.00 mm微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的形成[21]。秸秆的土壤覆盖还田和土壤深翻还田均能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土壤微生物具有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和有机质分解的作用,从而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22]。

3.2.3 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还田有助于土壤水、肥、气、热等因素的协调发展,提升作物根系活力,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23]。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促进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扩大根系生长空间,使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重增加,最终达到作物产量提高的目的[24]。

4 结语

瓦房店地区长期实行土壤浅耕,造成土壤有效活土层浅、犁底层上移增厚、土壤紧实、土壤肥力低下、土壤结构破坏,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大量作物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近年来,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恢复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产量、保护环境。但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和秸秆还田不是单一的作业方式,如秸秆还田与深松配合作业、秸秆还田与深翻配合作业、深翻与有机肥施用配合作业等均可增强地力培肥效应。今后,在农业产业机械化、规模化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形成合理、适宜的地力提升模式,为瓦房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5 参考文献

[1] 郭书亚.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1.

[2] 孙涛.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3] 石彦琴,高旺盛,陈源泉,等.耕层厚度对华北高产灌溉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85-90.

[4] 孔德军,王世学,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松耕作业机具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4(1):184-186.

[5] 刘绪军,荣建东.深松耕法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1):9-10.

[6] 朱瑞祥,张军昌,薛少平,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深松技术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145-147.

[7] 张合云,汤丽芬.土地深翻深松机械化技术推广[J].云南农业,2016(8):87-88.

[8] 郯钌.机械深松技术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1(3):101-103.

[9] 白建芳.不同耕作方式对高产春玉米冠根衰老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0] 赵亚丽,薛志伟,郭海斌,等.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9):155-165.

[11] YIN X H,VYN T J.Potassium placement effects on yield and seede composition of no-till soybean seeded in alternate row widths[J].Agronomy,2003,95:126-132.

[12] 刘艳昆,阎旭东,徐玉鹏,等.滨海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91-94.

[13] 李亭亭.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14] 张正斌,徐萍.科学深翻土地保障粮食安全[N].中国科学报,2012-07-21(A3).

[15] 李勇,曹红娣,邓九胜,等.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4):46-51.

[16] HUMBERT B C,LAI R.Corn stover removal impacts on micro-scal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J].Geoderma,2008,145:335-346.

[17]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等.玉米稻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增刊1):42-46.

[18] 申源源,陈宏.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宄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91-294.

[19]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秸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9-623.

[20] TANG C,YU Q.Impact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egume residues and initial soil pH on pH change of a soil after residue incorporation[J].Plant soil,1999,215:29-38.

[21] SONNLEITNER R,LORBEER E,SCHINNER F.Effects of straw,vegetable oil and wheyon phys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chernozem[J].Applied Soil Ecology,2003,22(3):195-204.

[22] 蔡圆迹钱成,张元,等.中部地区退化土壤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463-468.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5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 小麦种植 措施

从14年国家棉花价格改革后,国家对棉花由原来的收储改为直补,除棉花主产区外,其它棉花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不同程度减少,不少棉农弃棉从粮,特别是山东北部沿海传统棉作区,放弃棉花种植农户占70%以上,但由于滨海传统棉花种植区多为盐渍化土壤,农户对其特性及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不熟悉,导致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本文结合4年来组织盐渍化土壤小麦种植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滨海盐渍化土壤的特点

盐渍化土壤是指盐土和碱土以及盐化土、碱化土的总称。滨海地区的盐渍化土壤是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沿海地区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在蒸发作用下,地表水份蒸发后,地下海水向上输送,海水不停补充地下水,日集月累,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滨海地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从海岸线到内陆,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依次递减,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物为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土壤结构差

盐渍化土壤结构差,表现在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数量少,团粒间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少,地表径流难以渗入土体, 不利于土壤的透水和淋盐,同时土壤中空气流通困难,热量输入土壤慢,也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1.2 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盐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非毛管孔隙少,大量的钠、钾等代换性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钠)使土壤胶体强烈膨胀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较差。土壤中大量钠盐能使土壤渗透系数降低,有实验表明,盐渍化土壤脱盐后,渗透系数可增大0.8-3.6倍。

1.3 地温偏低

盐渍化土壤地温秋季下降较快,春季上升较慢,通过我们13年到16年连续六年的实际观测,秋季盐渍化土壤地温较正常地温要低2-3度,春季地温上升较正常地块晚5-10天。

1.4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条件差

盐渍化土壤由于长年大水压碱、洗盐、灌溉、排水等农作及盐渍化土壤本身的特性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碱解氮含量多为低量和极低量,全磷含量虽然总量不低,但大部分外于难溶的固结状态,有效态磷很低,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

二、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属中度耐盐碱作物,不同小麦品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耐盐碱能力差异也比较大,但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总体都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2.1 出苗困难,幼苗长势弱

小麦播种期,秋高气爽,雨季已过,降水减少,地表水蒸发,地下盐碱向地表运动,表层土壤盐碱度上升,盐渍化持水能力弱,易造成小麦出苗困难;出苗后,由于受盐碱协迫,初生根少,次生根发育偏晚、数量少,地上部份生长缓慢,植形矮小,叶片窄。

2.2 越冬早、返青晚、易发生冻害

盐渍化土壤秋季降温快,春季升温慢,经我们在山东潍坊滨海地区连续四年观测记录,盐渍化土壤秋季小麦越冬期较正常土地早3-7天,春季小麦返青较正常土壤晚3-5天,并且提前和推迟时间随土壤盐碱程度增大而延长。冬季盐渍土壤地温较正常土壤低2-3度,并且盐渍化土壤小麦苗情较正常土壤普度偏弱,两种因素叠加,导致盐渍化土壤小麦越冬期极易发生冻害,严重冻害表现为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抽不出,植株逐渐死亡。一般冻害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都没有被冻死。严重冻害导致小麦主茎和大分蘖不能成穗,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性冻害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2.3 分蘖少、成穗率低,粒数少、粒重下降

由于受盐碱协迫影响,盐渍化土壤小麦分蘖普度较正常土壤晚,进程慢、缺位多、数量少、成穗率低。2015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进行大田对比实验,10月3日,在土壤PH值7.3,总含盐量0.74和土壤PH值7.8,总含盐量2.85‰的大田同时亩均播种济麦22小麦18斤,12月15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分蘖数个66万个,正常土壤亩均分蘖数94万个,16年5月20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成穗28万穗,穗粒数35.5粒,正常土壤成重32万穗,穗粒数36.3粒。在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盐碱小麦亩穗数、穗粒数都较正常土壤少,其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措施

要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必须根据其碱、凉、板、薄的特点,采取改碱压盐、保苗播种和强化管理等综合配套措施。

3.1 改碱压盐播好种

选好种、播好种是提高小麦的关键环节,俗话“有苗三分收”,必须围绕“保全苗,促壮苗”做工作。一是选好种,不同小麦品种耐盐力差异很大,田间管理方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特殊要求,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较不耐盐碱品种明显增产。以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例,2013年到2015年滨州地区连续进行“小偃”耐盐碱小麦品种种植实验,均取得了成功,15年更是达到小麦单产517公斤。二是要平整好土地。水往低处走,盐往高处爬,土地不平整是造成盐渍化地块小麦出苗“斑秃”、苗不齐、苗不匀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表明,在不平的地面上,高处比平整处的蒸发量大6倍,积盐程度多3倍以上。三是适当早播。盐渍化地块秋季降温快,小麦出苗晚,生长慢,因此盐渍化地块小麦播种要较正常地块早5-7天,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四是深播浅盖。根据盐渍化地壤盐往高处走的特点,可采用犁式下种器,适当加大N沟深度,把种播在沟底,覆土3公分左右播种,使盐分集中在垄背,沟底形成含盐量相对低的土层,达到躲盐、防旱的目的。

3.2 合理选择用好肥

土壤有碱性、酸性、中性之分,盐渍化土壤是典型的碱性土壤,化肥性质也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中性化肥、酸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一是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由于硝酸根离子能拮抗作物对氯离子的吸收,应优先选用硝态氮肥,尿素、碳酸氢铵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小麦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也适宜施用。二是由于氯离子对磷酸根离子的拮抗及土壤盐碱化,使得磷的有效性下降,所以要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应选用过磷酸钙,使用钙镁磷肥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土壤的碱性。三是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抗盐能力,但施用氯化钾或含氯化肥却加重盐害,所以要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四是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所以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喷施叶面肥予以矫正。

3.3 瞄准时机浇好水

盐渍化土壤种植小麦地区,多数地区水资源缺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争取高产,既要考虑到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把握住孕穗期、开花期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又要考虑到盐渍化土壤秋未和初春两个土地返碱返盐高峰期,科学把握浇水时机。通过在山东省潍坊北部地区连续4年的种植实践,盐渍化小麦种区浇水主要是做到“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苗”,着重浇好冬前冻水和春灌两水。小麦上冻水主要是防止麦田返碱、平抑地温、防止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由于冬季水份蒸发量小,冻水也可起到冬水春用,可有效推迟来年春灌时间,上冻水应在日平均气温在4℃左右进行。春灌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情确定,并且尽量推迟,以保证结合春雨,可以满足小麦孕穗、开花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土壤胶体特性范文6

关键词:土壤污染; 典型区域; 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602

1引言

土壤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特别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矿山及周边地区、城市和污灌^等典型区域更是土壤污染高风险区域。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当前新老污染物并存、有机无机污染叠加。并且,我国土壤环境的监管体系尚需完善,土壤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意识不强,总之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全国的重工业和原材料基地,以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为主。本文仅以某市为例,说明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该市是典型的东北重工业城市,共有工业企业2万余个,污染较重的行业有电力、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石油及化学工业、煤炭及其他非金属矿物采选与制品等。

2土壤污染状况

2.1重金属

该市各类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见图1。由图1可见,在七类典型区域中,金属镍的单项污染指数均排在首位,污染分担率最重,其中固体废物填埋场地、重污染企业金属镍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较高。分担率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铜和锌。在这些金属元素中,金属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最小。

2.2有机物

(1)有机氯农药。该市有机氯农药分布情况见图2。可以看出,虽然辽宁省禁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已二十多年,其检出率仍很高。但各类区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普遍较低,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在各类区域中,污灌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最高,其次为工业企业遗留地及周边土壤,含量最低的是固体废物填埋场地。

图1该市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图2该市典型区域有机氯农药

(2)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该市各类区域土壤中均未检出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见图3。

图3该市典型区域多环芳烃含量分布

该市各类典型区,重污染企业周边多环芳烃污染最重,其次为工业企业遗留地,蔬菜基地和污灌区污染最轻。有研究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该市是燃煤大市,众多重工业企业生产,加之冬季取暖燃煤锅炉的使用,通过大气扩散作用造成了对土壤的污染。

(3)石油烃总量。该市各类典型区域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浓度及分布情况见图4。

可见,该市各类典型区域中,石油烃总量含量最高的是污灌区,其次为工业企业遗留地和重污染企业,含量最小的是固体废物填埋场地。该市典型区域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尚未超过限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市污灌区已停止污灌近10年,但石油类物质难于降解,土壤中仍含有一定的石油类物质。

图4该市各类典型区域石油烃总量

2.3小结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评估法以及RAPANT环境风险评估等方法,得出该市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状况的总体水平。该市典型区土壤污染以多环芳烃污染为主,重金属总体情况尚可。由污染风险评估结果来看,该市典型区域土壤尚无环境风险。

3防治措施与建议

3.1治理方法

3.1.1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吸收或生物降解从而去除土壤污染物质。可用于土壤生物修复的有某些植物、微生物菌剂、蚯蚓等,实践证明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3.1.2施用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特性,并将重金属等污染物转化为难溶物质,降低其迁移转化的风险。另外,施加有机肥料可改善土壤胶体性质,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3.1.3翻土和换土

深翻土或铲除表土、换无污染的客土,是土壤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

3.2预防措施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陶冶:辽宁省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状况及建议措施

环境与安全

3.2.1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应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督管理,通过法律手段遏制土壤污染状况加剧。

3.2.2制定专项规划,加大治污力度

要在“土十条”基础上制定完善本地区的专项规划。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2.3强化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要完善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体系,细化布设监测点位,定期采样监测,及时监控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

3.2.4严格执法,控制污染物排放

应加强对各类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监管,强化污灌区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积极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3.2.5加强宣传,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土壤污染的认识,把预防土壤污染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4结语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质量,更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加强土壤染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J].中国环保产业,2014(11).

[2]高凤霞.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的几点建议[J].科技资讯,2007(6).

[3]刘绮,宁晓宇,赵昕.辽宁东部山区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