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1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被人们大量的应用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医院也随着网络信息及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医院的管理系统包括:医学、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种科目融合一体的现代科学,早在前几年已经被很多的发达国家广泛的使用,并且为医院本身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影响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也随着计算网络信息的发展进入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信息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医院也进入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时代。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医院的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和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而现在,医院正向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迈进。医院这种在管理上的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和医院服务模式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变化,新的社会需求也随之而产生,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是医院在这种需求下的必然产物[1]。
1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概述
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的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理解,觉得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指医院的文献资料,还有就是医院的数据资源或者是各种形式和媒介信息的集合,其中包括医院的文字、声像和影像、印刷品、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人员管理、数据库和人力资源信息等,这些都只是信息的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觉得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就是医院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名称,其中包含恶劣的信息,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设备、资金和技术等一些资源。
2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2.1储存数字化
医院传统的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逐渐演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是光介质上的光传播的信息,是对信息资源的储存和传递,使查询方式更加方便,并且信息的储存密度高,储存容量大,可以没有损耗的、重复的进行使用。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的形式储存的信息,不但可以在计算机本身做防护处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络传输功能。
2.2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医院信息资源主要是用文字或者是数字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资料,然而,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可以用文本、音频、软件、图像和视频等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泛。
2.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医院信息资源的储存载体都以纸张或是磁盘为主要载体,但是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储存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2],以虚拟化形式展现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上所得到的信息,并且不用管信息资料是储存在磁盘上还是在纸张上,更方便管理和查找,更加体现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性和共享性。
3数据库建设是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
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库是一切信息以及数据的基础和来源,数据库的建设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关键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具有比较方便和快捷的特点,并在一定的领域上被广泛的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节省资金和提供系统的作用,保障医院员工的工作质量,为员工的服务水平做技术保证。虽然医院的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和管理上,但是,客户的信息和资料也尤为重要[3]。以提高广大顾客忠诚度为核心内容,运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手段,优化客户服务,提高服务利润,扩大医院的品牌形象,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品牌竞争,是在心理层面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在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价格严重同化的情况下,应根据医院本身的优势、优点和特点以及患者的类型,对客户服务进行有效的划分,就能有效地避免就医后所遗留的各种问题,为客户提供后期的增值服务,从服务方面体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提高医院的总体竞争能力。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医院的管理更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的医疗工作质量,进而树立起现代化医院的新形象,综上所述,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必将成为医院未来建设与长远稳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者:沈红熹 单位:江苏盛泽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巍.关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126+128.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2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学;财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125―03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1]。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及以后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之间的集成和整合的需要,导致了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横断学科――信息资源管理学产生[2],其内容涉及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数据处理、通信、计算机科学、文献情报学等各个方面。随着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信息资源管理也成为国内外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一 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现状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打破了原有学科界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档案学、图书馆情报学和情报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是其典型特征[2]。在国外大学,IRM课程多设置在信息科学专业,如美国东北大学,或者图书馆学专业,如威斯康星大学。根据学科专业不同,课程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方向: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
90年代初,中国学者孟广均和卢泰宏等人系统地引入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3]。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和图书馆情报学专业都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大多都设置在本科专业,也有一些设立了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信息管理为主线,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和企业应用及时代特点结合的较少,教学重点也依专业有所不同。
二 课程教学探讨
1 课程定位
我校自2001年开始开设此课程作为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和图书馆情报学专业,我校是财经类院校,信息学院硕士方向主要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助实现手段的交叉学科,因此我们的IRM课程定位也是多学科交叉,侧重从管理思维及企业应用而不是技术角度,结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组织课程内容体系、分析讲解问题,和企业市场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
2 体系结构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由作者承担此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作者在对当前国内IRM教材著作、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及6年教学实践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院的交流学习经验,提出了适合本专业方向和学生特点的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的课程体系遵循系统性和创新性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前提下,区别于以传统信息系统管理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采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体系结构,反映学科领域最新成果,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作为整个课程的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数据、信息、信息资源、信息化、信息产业、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等概念及其关联,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利用到再创造的过程。
(2) 知识管理:知识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经过人脑加工得到的有用信息,知识管理是现代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的核心。这部分主要介绍知识的生命周期;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因、目的、工具和手段;知识管理的企业实施和应用;知识管理系统方案和技术平台;北京移动、三星等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3)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是针对目前企业面对大量杂乱数据无法辨别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管理,而提出的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数据挖掘的特点、原由、过程、人员、环境、相关技术;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相关软件(重点SPSS系统);数据挖掘与CRM;数据挖掘在证券行业、网络应用、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不同于介绍技术和算法为主的数据挖掘课程,本课程重点在于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侧重于分析、管理和应用。
(4) 信息资源规划(IRP):IRP是完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内容,是指对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是针对于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讲解及应用;信息资源网;IRP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实施(四一三三原则);IRP与ERP;IRP2000系统软件介绍;政府信息资源规划案例。
(5) 首席信息执行官(CIO):CIO在企业的角色主要就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协调、管理,因此这部分主要介绍IRM与CIO;中国CIO面临的挑战和机遇;CIO与IRP的工程化方法;CIO与本组织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IT服务链)。
(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适应当前网络发展,介绍通过网络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好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及信息结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信息结构(导航、标志、检索等系统)设计;网站资源设计原则;案例分析。
(7)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本部分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介绍对系统进行审计和评价的方法。
3 教学资源
教师注重将所讲授内容体现在教学实践本身,随时随处体现“信息资源管理”观点和方法:利用知识管理理念,整合各方面知识资源,包括各种教材著作、专家渠道、国内外最新研究论文、案例资源等内容,形成资源库。
自课程开设以来,先后使用参考过科学出版社出版孟广均等著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景光主编的《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马费成编著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北京理工大学甘仞初主编的《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肖明编著的《信息资源管理》等著作,以及Ricks Betty R & Gow, KAY 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incinnati (Ohio)等国外著作。已有教材都对信息管理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但内容大都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多以信息系统论为核心,和现实企业应用及我们专业特点结合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定其中两本为参考教材,而围绕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教师对国内外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教案、讲义,资料来源大都为排名行业前列的学术刊物、数据库、著名专家。除了理论知识,资源库还纳入不同企业的案例,以及知识案例获取的各种专家渠道。
4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和中国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性,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及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采用整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小组讨论/作业”相结合,目的在于尽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区别于以往“高级本科生”似的研究生教育方式。
(1) 教师的课堂讲授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及关键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点串成线,配合阅读资料和案例,进而使知识面立体化。
(2) 案例分析,主要是教师通过企业渠道获得并整理内容详实的企业案例,把理论知识融入到企业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起来的理解,弥补学生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亲自参与重要的企业实践环节的缺口。
(3) Leading Discussion是教师借鉴美国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所得,培养学生独立深度研究分析能力。由于课程内容比现有教材更新,涉及范围更广,仅靠教材难以获取足够知识。教师定期提供国际上较新的研究论文,课下每位同学独立阅读并总结出不超过一页纸的summary,提出2-3个针对性问题。课堂上每次轮流由不同学生主持leading discussion对论文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际最新动向,督促其主动学习、思考、沟通能力(这正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还能提高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归纳能力和阅读速度。
(4) 小组讨论/作业主要是教师提供案例内容框架及引导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案例(课堂或课下,视时间而定),鼓励brain storming,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演示,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最后教师对各组案例分析就行评价总结。
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启发式、引导性和参与性的理念。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克服教师满堂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引导性: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入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引导学生探索性阅读,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考核
为体现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复合型知识能力特点,课程采用多形式考核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此过程中对现代IRM管理理念和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渗透。在强调“开卷+闭卷”传统考试形式基础之上,将参与讨论、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论文撰写、企业调研、小组作业等综合起来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这种“非概念记忆”的能力考核方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结言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得到了专家及学生的一致认可: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新颖全面,反映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国外资源丰富,与国际学科发展接轨;高质量案例的引入恰当充分,和实际企业应用相联系。教师在讲授中补充很多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注重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合财经类院校研究生阶段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及时发现总结问题,充分意识到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1 教学中很多内容都超出现有参考教材,因此需要将教学内容资源整合成更加系统全面的教材,供学生参考。
2 对于一些最新的较为抽象的内容,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还需进一步增加关联性更强的实例,更加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 信息和网络时代,知识及企业应用的更新频率都在加速,需要及时更新资源库以和现实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如何追踪最新的知识资源、企业实践和专家渠道是很大的挑战。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体系、方法发展还不完善。在北京召开的北京高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高级研讨会上,大家也一致认为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提出了适合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设计,供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教师探讨,并希望能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景光.信息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2002.12.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3
[关键词] 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 资源数据库
众所周知,由于因特网的信息流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得全球的信息资源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和方式在全世界的范围流通,它已经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信息集合,使人类步入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新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我国政府特别构建了由“知识生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四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知识传播体系,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创新体系当中。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空前关注的重要领域。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对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浩如烟海的信息,而是要使得海量的信息资源能方便有效地为教育与教学服务。如何使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管理和充分共享,如何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信息资源通常是指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和存取,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各类信息的集合。目前,学术界关于对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范畴,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信息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仅限于信息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范畴,认为信息资源就是可以获得的各种有用性信息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与信息相关的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和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那么网络信息资源可则可概述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的各种有用性信息要素的总称。它主要是使用数字化形式记录,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表达,而文件存储在磁或光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整合。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各种局域网、城域网上和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和传递方式等,都显示出无法比拟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凝集着人类的智慧,积累着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网络信息资源把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使信息的存储、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比印刷品价格便宜。不仅能提供信息线索和著录,还能提供有关信息的全文和原稿。
2.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的形式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集成式地提供信息,除文本信息外,还有图表、图形、图象、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另外,它还提供了获取非出版信息机会。,即在主流出版物渠道之外的文献,包括研究报告、调查采访、研讨会发言、笔记、项目计划报告、政策方针等。它们反映了许多研究成果背后的原始数据或第一手资料,或者是因为其内容过于新颖和专业而未被纳入正式文献交流渠道
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和磁盘等传统介质,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这必然扩大了人际交流的范围,提供了更多的直接交流机会。还可在许多学者、研究人员、咨询专家的个人网页上发现其研究心得、教学演讲用的资料,这些颇具特长的知识库,其参考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4.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13日在在京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同时,随着3G时代(The 3rd 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到来,无线互联网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而在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等实用型互联网应用率大幅增长的同时,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型应用的使用率则呈现下行趋势,我国互联网正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
5.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种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了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能传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6.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正式出版和发表渠道之外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使得大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放信息,因而为新观点、不成熟的观点、未成定论的理论、假说、概念等提供了发表的园地。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构架
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资源数据库。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高系统反应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资源数据库是通过规范的符号体系和表达关系把现实的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建立对应的数字映像。所有针对资源的查询、统计、调度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都是通过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映像数据进行运算来实现的。世界提供服务的大型数据库有上万个,总记录数高达数十亿。这些数据库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向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大中院校、公司及个人提供各类相关信息等。就目前来看,我国可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显得非常匮乏,现有可供社会调取的信息资源只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在这方面还需待迎头赶上。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数据库。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普资讯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该社在1999年推出的“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所包含的各类专题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更是将我国的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各地和各行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成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的亮点。
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构架
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1998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时并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结为五点:存―理―传―找―用。存即保存、存留;理即整理、加工;传即传播、传递;找即查找,检索;用即利用、使用。因此,信息资源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管理模式,其管理对象主要是信息活动中的各种三种是基本要素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它们是对应于信息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与新的利用方式;对应于信息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对应于信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
从技术管理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技术背景,研究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信息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危害管理,网络建设,新的信息系统和系统设计思想等,对于有效实施信息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传统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转变为现代的信息收集整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将信息管理推向智能阶段。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质量和内容上的极大提高,使人们身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技术网络中,在经历了分散管理,系统管理之后,网络管理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革命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化,快速传递与检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高速网络信息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的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革命,以高速网络信息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因此有必要按照和遵循经济规律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良性引导。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是以智力、无形资产和软产品为第一要素,然而知识和信息不服从供求关系的原理,其纯粹的交换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使用价值的时效性和信息使用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等特点,决定了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网络为基础的市场的独特机制,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运作需要新的游戏规则。
从人文管理角度来看,人是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主体,由人控制和满足人的信息需求是信息管理的永恒的核心问题。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技术的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造均衡与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人文管理把法治的力量、行政的力量和精神文明三种力量结合起来,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造就健康、和谐、理性的信息伦理乃至信息文化的必要条件。
五、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性
在新世纪全世界绝大多数计算机都将通过因特网联接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专门防御变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普通的防御。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网络信息社会的时候,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它致力于解决例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信息流的高速传输需要信息技术做支撑,也需要技术支持。目前,应该加快研制各种安全系统和安全产品,主要是杀毒软件、防火墙、认证授权、加密技术等,以强化防范的手段和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系统规划的角度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策上来发展它。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还应该看到它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正走向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新时代,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是新世纪最重要的特征。信息水平或信息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某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那么它必然是一个信息发达国家,反之亦然。信息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状态和科学状态能够满足可能提出的种种要求,那就有最大的安全”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其价值的发挥,而这要靠信息资源管理来获取和提升。总之,互联网是信息爆炸的典范,丰富而繁杂的信息既给我们带来方便,又给我们带来麻烦。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工具,是培养新一代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只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甚至对其进行二次开发,互联网便会成为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参考文献:
[1]柯平,高洁.信息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胡昌平.论我国科技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与利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5):26.
[3]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管理含义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
[4]高春玲.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现代情报,2003,(12).
[5]邵波.用户接受: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4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记录,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历史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是对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各个方面的记录,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料。实用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对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依据,对于城市的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服务价值指得是城市档案信息资源汇集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行业信息,包含了城市各个方面建设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故而其服务的范围比较大。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效应内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广泛,资源的整合、机构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整合均属于其范畴;资源整合是对城市城建档案实体以及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软、硬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软、硬件资源整合是对城建档案管理所需的设施以及软件平台进行整合;机构的整合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人才的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的整合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放大化,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效应,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意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能关系,有助于提高城建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增强城建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可以合理优化信息,促使城市信息交流加快,提升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同时,信息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城市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了解,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加深城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理解,从而提高城建档案的地位。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体系。由于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其信息服务效应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性的服务体系。首先,城市档案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其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进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互补。其次,注意对城建档案各个行业信息的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功用。最后,采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整合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城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最终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其开展信息整合的保证和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比如在城市的档案管理部门设置档案信息整合部门,对档案信息的整合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对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监督。同时,城市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信息进行整合,整理好城建信息资料,对各行业信息进行规划整合,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实现城建信息资源共享。
(三)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形式。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城建信息整合仅仅限制在档案管内部,导致其服务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丰富档案信息整合形式。首先,城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服务效应。其次,完善城市各档案管理机构的协调工作体系,加强各机构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城市档案合作优势。最后,建立城市档案信息公共检索数据库,开放档案信息,加强信息分享率,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
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情感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下数据信息呈现出大爆炸发展趋势,人们对信息的提取与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文化与信息服务机构,其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化建设成为图书管理工作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与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概述
(一)图书管理信息建设内涵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迎合时展特色,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推动图书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存储)、网络化(信息资源传输手段)、智能化(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发展[1]。因此,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图书馆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与服务方法的与时俱进性,在互联网时代下,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趋势。对此图书管理应借助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从而满足时代需求。其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丰富图书管理途径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其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革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旨在迎合时展趋势,为人们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因此,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侧重图书管理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方法的不断革新,实现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
(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图书馆已经初步建立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文献资源、数据信息进行了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但从整体角度出发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意识薄弱,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地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缺乏以及网络开放性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水平,是新时期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研究的重点内容[2]。
二、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树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革新图书管理信息化理念
意识与理念是驱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进一步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与理解,树立信息建设与责任意识,革新自身管理理念。首先,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目标,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等现代化管理理念,从而规范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行为,加大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监督力度。其次,在明确认知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内涵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用以实现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移动终端、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科学应用[3]。此外,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用以革新管理人员的思维理念,提升管理人员创新精神,实现图书管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二)优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开放性的思想,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依据市场需求与变化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实现图书资源收集、分析、整合与利用的一体化发展,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性。另一方面,强化图书管理的市场化发展,在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的基础上,开拓图书管理服务途径。如通过建立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交互电视、图书管理“云”平台等方式,不断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信息的开放性发展,在数据信息开放性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思考与关注的重点要问题,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安全保证能力至关重要[4]。Υ耍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与完善。其一,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图书管理硬件设备、软件设备进行强化。其二,制定科学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与传递行为,用以保障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系统化与安全性。
(四)加大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性机构,为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地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缩短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差距性。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概述出发,阐述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假设内涵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对策。文章旨在为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138.
[2]殷苹.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研究[J].品牌,2015,07:239.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范文6
【关键词】开放理念 政府 大数据 公共数据资源 新方向
时代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在数据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大数据已经开启了时代转型的大门。首先,数据资源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使得很多数据信息得以呈现,并以此向政府部门渗入,对政府部门原有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冲击。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只能以开放的理念,面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勇于面对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不单单是公共数据资源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其实,在整个数据资源系统内,由于当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力量愈加突出,尤其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之后,社会通过网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频率高于以往,而且报道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基于这样的事实,使得政府与社会在数据资源的管辖方面,出现了极大的不对称,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对于任何信息的报道,本着慎重的原则,对于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的甄别较为严格,这就使得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存在问题,为此,政府在此背景下,需求新的变革途径,唯有此,才能够应对当下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失衡的现状。
一、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概述
以往政府和社会,提的更多的是公共信息资源。其实原有的公共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已经转变为数据资源,成为社会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1]。政府部门本着开放的态度,当下已经向公共数据资源管理迈进,通过多元化的数据搜集途径,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以此对于自己后期政策的制定,进行支撑材料的汇总。这也是政府部门提高自己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政府正在主动应对数据资源极大丰富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也在积极变革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模式。鉴于这样的事实,人们对于当下的公共数据资源的内涵,也展开了一定的讨论。公共数据资源是否就意味着政府行为,社会是否可以积极参与。但是,这样的讨论是无解的。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通过对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来提升服务公众的能力。但是,当下,政府对于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在公共消费权益受到侵害,面对地方网络舆情的时候,地方政府表现出一定的傲慢,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甚至有时候刻意回避,采用沉默方式进行回应。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上一味“堵、捂、删”,希望缩小事件传播范围,只有时间继续发酵到一定程度,才展现出政府负责任的态势,与传媒进行沟通,进行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能让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人们也会对政府的公共数据管理能力产生质疑。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在具体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问题上,还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也没有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此外,政府公共数据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政府需要对于以往的固有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同时,考虑到当下公共数据资源的极大复杂性,政府如果全面开展公共数据管理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对于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流程方面,政府的一些固有硬件需要升级,一些管理体制需要更新,但这一切周期都相对较长[2]。为此,我们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开放理念下的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是对当下政府管理能力的一次极大的考验,政府在此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刚才所讲到的,在公共危机问题方面的纰漏外,在具体的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普遍采取大众传媒形式进行公共数据资源的分析和报告,一些数据往往都在大众传媒载体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时性。此外,对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型传媒的运用较少。事实上,新型传媒的互动性与时效性,有利于加强人民大众对于一些公共数据信息资源的查看和解读,便于随时跟踪数据资源动态,提高相关舆情应对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提高政府对公共数据资源的掌握程度。
二、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方面,我国起步较晚,正是起步较晚,才使得我们具有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对于机遇来说,第一,政府通过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可以丰富政府的资源库,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基础。政府通过对数据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完善,能够使政府在相关的资源储备上面呈现指数型增长。有助于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为便捷和准确的服务。第二,促进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出现,进而带动社会的发展[3]。政府在具体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面,还需要第三方商业部门的涉入,这无疑也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市场,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能够多维度对调查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甄别,有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在公共数据信息管理方面,政府采取的是一种联网服务形式,这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也使得信息的甄别工作变得异常简单和快捷。第四,能够节约政府在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政府性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外延性,也即可更新性。这样,能够使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技术不断趋于成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因为政府对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复调查的机率,极大降低劳动成本[4]。此外,由于公共数据的“大数据”性,这里的“大数据”性,主要指来源的广泛,使我们能够拓宽政府相关指标的范围,使得内容更为详实和准确。与此同时,使得实时报告能够成为可能。
对于挑战来说,第一,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能够冲击当下的固有管理体制。原有的管理模式,多见于独立汇报的情况,在一些信息的整合方面,较为困难。为此,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模式的冲击较大,一些设备的更新也是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可能挑战政府的权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接触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急剧增加,各个层次都可能发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及所处的立场不同,在与政府的具体认知方面,有可能存在不同。这样,进而会影响政府的权威性,这也是大势所趋。第三,对于政府原有的数据管理思维带来强有力的冲击,思维在整个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原有的管理思维势必受到现有思维的冲击,这将极大促进个人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这也是未来在具体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受到的冲击。第四,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一些企业的生存,首先是存在着很强的与政府依耐性,一旦政府把公共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市场化,这无疑会给现有的一些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为这部分企业是靠数据资源的不对称而生存的。总的来说,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三、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对策
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大众,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服务系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自上而下树立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意识
自上而下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在公共范围内,普及和宣传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让大家在意识形态方面,不断加强其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方面的意识。政府作为引导环节,应该发挥自上而下的宣传作用,同时,通过一定的培训,使得大众对于公共数据资源的实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采用大数据的思考方式,处理问题,培养一种大数据的思考模式。重点强调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一种良性互动,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数据资源的分析,为人民大众提供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基础这样的认识,人民大众更乐于为政府行为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献言献策。
(二)积极培养和储备专业化数据处理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开放理念下的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政府要始终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当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各个国家之间都在积极筹措大数据的管理工作,因为以往的信息资源,与大数据稍微一结合,都有可能成为经济资源,为此,我们更应该紧抓人才培养,以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和威胁。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基因组计划之后,全球范围了更是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和决定国家的整体实力,而人才的培养在公共数据资源处理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没有人才的培养,任何的管理只能是无源之水[5]。换言之,政府在积极培养和储备专业化数据处理人才方面,也应该加大对相关专业的开设,增大对相关专业性人才教育的投资力度。因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人才素养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改革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
(三)深化不同领域间的协同合作
在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改革方面,我们也重点强调了开放性,那么,我们应该深化不同领域间的协同合作。真正意义上,把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工作,作为国家层面上的一种战略行为,不断探索跨国际跨领域的合作。同时,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的改革,应该借助于相关商业部门,使政策的落实,能够与市场相结合,在具体的跨国家跨领域形势下,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商业部门的技术优势,整合彼此之间的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使得公共数据资源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一种支撑材料,同时,也能够积极地为人民大众提供优异的服务。除此之外,政府通过与商业部门的结合,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后期合作模式,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环境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公共数据资源的安全。在这里就提到公共数据资源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数据看似开放,但是,一旦涉及企业和个人,其数据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国家层面上的一些公共数据资源,因为其强调公共性,虽不,但是有必要保证这些信息资源存在和传播环境,明确者和使用者在具体的公共信息资源过程中,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在这其中,我们还应该依靠技术手段保证安全的同时,积极构建和完善国家层面上的组织体系,使其和技术手段一起维护数据安全。此外,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与公共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联系,将对于后期工作的改进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的建立,需要参与公共信息资源构建的工作人员从日常的点滴做起,通过长期点滴的坚持的服务,才能够与大众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较为信任的联系。使人民大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数据资源带给人民的便捷[6]。当然一种关系的建立,也不完全是个人行为,更多的还需要整个政府层面的大量有利的宣传。唯有此,才能够进一步增加与需求方长期稳定的联系,如果不能与需求方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那么任何的一切公共数据信息服务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将不利于后期的任何服务过程的有效进行和实施。
(五)强调公共数据资源的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开放性理念下,政府行为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改革,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强调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首先,公共性原则的出现,使得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主体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其次,因为公共性的原则,使得任何地方的管理,不因时间和具体而发生变化,私人信息,政府应该着力保护,而不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个人承担的风险。最后,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原则的出现,能够使各个地区与中央看齐,避免了地方官僚行为的出现,这无疑,对于政府层面上的整个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7]。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全国各地重点实施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工作,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开放性的理念。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与社会在具体的数据资源管辖管辖范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作为人民大众公共利益的代表,本着开放性的原则,重点对公共数据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公共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的探讨,一方面是顺利时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主要是体现政府行为背后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处于后现代社会的今天,人民大众的公民意识愈显突出,同时,在社会的大环境发展情况下,人民大众自我物质和精神的发展,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越来越重视数据资源的效益。但这一切,对于政府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诉求,这无疑对政府行为的谨慎与严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政府在数据资源的搜集方面,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普及,这都使得我们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的改革给予理解与支持,群策群力,充分意识到当下公共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新方向,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明.当前国际政府数据开放进程[J].国际研究参考,2014,09:25-28+33.
[2]于浩.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管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5,03:127-130.
[3]孙艳艳,吕志坚.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发展策略浅析[J].电子政务,2015,05:18-24.
[4]马海群,蒲攀.国内外开放数据政策研究现状分析及我国研究动向研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5:76-86.
[5]刘晓洋.思维与技术:大数据支持下的政府流程再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18-125.
[6]楚德江,韩雪.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挑战与变革[J].人文杂志,2016,01: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