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1
1 语文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理论体系中,语文教师常常不知所从,迷失了自己。有时去听语文课,听得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教师、学生忙的不亦乐乎,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动”的频率可谓是“高效”,课堂中,学生学的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看不出来,学生“上课非常快乐,下课确实没有什么可乐”,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其原因都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娱乐性强,有效性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无从谈起。
2 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2.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其作用于语文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因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如理科容易确定。例如:数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物理的“浮力”、化学的“置换反应”使人一目了然,教学目的不言而喻,语文就不同了。例如:《岳阳楼记》,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还是讲清讲透其所含意义和写作特点?这也是要经斟酌才能搞清的。只有搞清了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反之难免驴唇不对马嘴,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走上少、慢、差、废的老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的完成一堂课,才能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而不再是茫茫然的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2.2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决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也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不同的文体和作者的风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记叙文讲求以情感人,那么老师就应该设法创立“情”的教学氛围,真正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围绕一个“情”字而展开,凡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心灵的震颤和美的陶冶的过程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肯定的。如在讲述《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带到“情”的境界里去,利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父爱,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进“情”的世界,一步步地感染学生。议论文讲求以理服人,教师就应该设法设立“思辨”的教学氛围,若采用和记叙文同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就有点东施效颦了。同理,对于说明文和诗歌的教学也都有其各自的内在规律可循。因此,我们都应围绕语文教学目标,依其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的途径
笔者认为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制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3.1明确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应该明确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的问题,即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笔者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教材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目标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3.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实现,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还必须依靠学生主观上的努力。师生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了解,仅凭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制定几条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接受、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可
只是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形式,目标的实现往往就会落空。目标太理想化了,学生会望而生畏;目标太低了,学生又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要制订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还必须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实情,制定有梯度的、难易适宜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必须要努力,从而引发其激情,培养其兴趣,促使其达标,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2
[摘 要] 项目学习从被引进国内起,就被应用于诸多不同的学科,小学语文也是众多应用对象之一,但是真正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却一直没形成系统的实施体系。要将主题教学与项目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要着眼于实施现状,准确定位,把握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要义;凸显特点,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综合性,多元评价,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多向激励。
[关键词] 项目学习;主题教学;调查;对策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学语文为主,适度融合其他学科,将学习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组织,结合项目学习开展的三要素,即活动、情境和结果,多元开发多项技术支持工具,调集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学习。
一、国外基于项目学习研究实施现状
1.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型模式。从发端来看,其前身源自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的中心目标是帮助学生使其生活中充满有价值的经验”“教育需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杜威《Experience and Educatiom》1984)从普及面上看,2000年之后,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普遍被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香港等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教育中诸多学科和专业广泛运用。(刘广平《国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研究》2013)在实践层面上,一是侧重建构学习任务,二是倡导学生采用技术工具,三是重视过程反馈与绩效评估,全视角关注学生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陈立文《境外项目学习研究综述》2014)从实施成效上看,基于项目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容几乎没有,从目前搜集到的国外文献来看,更多的是融合了多门学科,无固定主次的综合式主题教学。从发展过程看,主题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开始初现端倪,许多国家也纷纷开设主题教学课程,开展主题资源建设。如日本的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美国的GEM(教育资源门户)、加拿大的SN(学习资源)课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大多采取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学习者感兴趣、社会关联度高的主题,结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杨振兴《境外主题教学发展研究》)从实践成效上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课程,较好适应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兴趣、能力水平及学习风格,将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给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二、国内基于项目学习研究实施现状
1.由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在谈及我国的教学改革当中提及过。如黎加厚博士于2010年报告《教育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大力倡导项目学习的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实践层面上,2004年,英特尔公司将“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专项学习模式引入国内,以问题为引领,以案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为最终目标,为教师提供了系列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导教师创建项目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对“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一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不断进行系统认识和理解。(http:///)有诸多研究者从某学科角度作出了基于项目学习的策略探索,主要文献有李英春的《“项目教学”的试点与思考》(2011),肖敏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2011),宋斌的《项目化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2012),马玉慧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写作学习过程管理》(2013),奕蓉的《运用学习终端开展项目学习的研究与运用》(2014)等等,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从实践成效看,项目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国内的研究综合了国外项目学习的核心元素,但由于其实施受到实践基地、可操作性、学习内容无法向学科聚焦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项目实施都集中在可实践性课程中。
2.国内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现状。叶澜教授在2001年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在新课程的内容上,提倡按照学习领域,主题等来划分,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让新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笔者选取了中国知网全文、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三个数据库,对其中的专著和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进行文本检视。直接研究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只有窦桂梅一人。同时,研究中也发现,关于小学主题教学的研究者过少,专门针对教师进行主题教学备课方面的应用设计研究则提及更少,透露出薄弱之处,但是对这方面的需求却是迫切的。
三、开展基于项目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对策
对策和建议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把握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要义。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立足点,以资源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正常开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从长远目标来看,它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它将成为语文课程中占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
2.凸显特点,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综合性。综合性是主题教学的基本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与整体提高,体现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沟通,表现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整体提升。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搜集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物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小吃,书法,绘画艺术等,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了一次大型展览,并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展品写一份介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而且对其中的历史、风俗、民间工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就突出了主题教学的自主性、综合性。
3.多元评价,体现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多向激励。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富有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而且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成果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学生的热情会空前高涨,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依,也没有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教师只要坚持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必然百花齐放,并投之以饱满的热情,乐在其中。
立足于基于项目的学习,挖掘主题教学资源,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能够改变当前的课程之间过多坚持各学科甚少交叉、相对封闭的现状,并努力尝试弥合此种教育现状。在学科体系上,逐步淡化学科间过细的界限划分,以主题化内容组织方式,整合适合学生开展语文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主动推动以小学语文学习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尝试,重视对教材的解读多元化,大胆吸收、即r更新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适应性、自律性,从而真正顺应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这一核心要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成长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任英杰,戴心来.网络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2]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05).
[3]刘剑波.战争与和平――“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案例[J].信息技术教育,2004,(06).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3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良心态及对策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本表现如下:
(1)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奋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
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传授知识单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教师的能力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
(5)来自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语文、教学等学科,而忽视思品学习等原因,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态。
综上所述,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设计 误区 措施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和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而教学目标居首要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三维目标分离。
课程目标是三维的,但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联系,相互渗透,而不是各自分离。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三维目标分离。例如一位老师对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这样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该教案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块加以描述,看似条分缕析,实则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应该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过程和方法中充分体现。
(二)目标主体错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从学的角度而不能从教的角度来表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引导学生……”存在主体错位,“引导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根本上有违“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目标表述模糊。
当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不同维度和具体要求,运用概括、明确的语言准确表述。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例如“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目标设计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在表述时,可以这样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是认识、理解还是掌握或运用,要有明确的尺度,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例如语文课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是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运用。绿线内的生字是二类生字只要求会认读。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对生字的掌握表述得比较模糊,笼统地写成“学会本课的生字”,这样的表述没有明确学生对一类字和二类字不同程度的掌握。
二、走出误区的有效措施
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如上误区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以《课标》为依据,呈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我们应特别重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明确语文课程的地位、任务和标准,落实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方法,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做到高瞻远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具体到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
(二)以文本解读为重点,展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对于教学至关重要。备课中文本解读是前提,只有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制订《大禹治水》的教学目标前,只有通过反复研读感悟大禹治水的千辛万苦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才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明确“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精神世界相对接,那么教学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但要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文本,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重点研究文本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哪些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哪些是他们感到陌生和困惑的。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路径。
(三)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可见,制订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对战争革命年代的人和事比较陌生,在学习《的扁担》前,我请学生预习课文,说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文中“同志”“会师”“粉碎敌人的围攻”“斗笠”“记”这些词不理解,因而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的掌握尺度。
在课改中出现种种失误,是前进中的曲折。只有正视失误,及时作出调整,走出目标设计的误区,在教学活动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解读文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优化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5
【关键词】社会文化 目标理念 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在其理论框架内,人类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是基于原有文化工具进行的创新,并将其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以调节具体生理与行为活动。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不断优化,其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去审视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就教学活动而言,学生个人、学校生活等均与社会文化目标有紧密关联,在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影响下,能够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进而促进思想品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活用绘本,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绘本主要是指以图为主所创作的图文关系故事,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品质与鲜明的文学性,欣赏与阅读过程均同传统的儿童图画故事读物有明显差别,其从多角度、多风格、多主体、多流派的方式出发,较之一般图画读物更具有灵动的人文性,故事本身更具情节色彩。而语言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在绘本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韵味,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建了鲜明的语言环境。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挖掘故事材料中所蕴含的人文特性及文化差异,依据具体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取绘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典范英语)1B Lesson 24绘本故事中,主要讲述爷爷带领孩子们利用废袜子制作手偶,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同时,使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故事情节,进行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puppet?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具体讲授时,教师则可抛出问题,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如:What would Grandpa Chen do with the sock?(爷爷用袜子做什么?)、Why did Grandpa Chen put the buttons on the sock?(爷爷为什么把扣子放在袜子上?)等问题;最后,在学生对绘本讲述的故事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If your sock had a big hole,what would you do?”(如果你的袜子有一个大洞,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设计讨论故事主体,并依据变废为宝的文化理念开展课堂活动,如准备矿泉水瓶、剪刀、纸张等材料,依据学生自身兴趣制作花瓶、笔筒等手工艺品。并且可以依据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废物利用理念推广的海报设计,活学活用中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教师在英语绘本教学中,在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引导下,需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文道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绘本学习中培养并树立为人处事的良好品格,培养人文情怀。
二、创编绘本,升华学生人文情怀
小故事,大道理,基于人文情怀的绘本具有更加深刻的寓意与内涵。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并将绘本中的故事同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用日常所经历的事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开阔视野,实现情感的升华。如《典范英语》1A Lesson 29 绘本故事“Go Away Floppy”中,主要讲述故事中的孩子们对待宠物的态度,在有小伙伴陪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赶走了Floppy,没有在意它的情绪,使它很伤心,所以Go Away Floppy,后来,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欢迎Come Back Floppy。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绘本故事提出问题,如“Was Floppy sad?If you had a pet,what would you do? ”这两个问题,前者分析绘本故事,后者则将绘本中的故事同学生日常实际充分结合,更加深刻的去体会Floppy的情绪变化,明确伤心的原因,引导学生懂得善待动物,养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并在有明确认知的基础上,将这种人文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应用。
该绘本学习中,需要学生树立万物平等的理念,充分体会宠物的情感。教师不仅可以将该绘本故事同日常生活联系,还可以进行绘本创编,其中涉及更多的情绪,如happy,angry,excited等。并带领学生表演故事,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体会表演过程中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所流露出的情感。
三、结束语
绘本故事不仅仅是为英语阅读提供素材,其中还蕴含着太多人文色彩的情感与体验,教学过程中,对其基本理念有所认知后,以社会文化目标为基本理念,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奠定良好的人文情怀,为以后人生发展、人格健全、境界升华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M.基于社会文化目标理念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J].英语学习,2016,08:69-70.
[2]赵益.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6
关键词: 技校语文教学 目标定位 践行思路
1.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分析
语文,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社会精神的产物,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门知识。同时,语文还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也一直是技校中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学基础、塑造良好的情感、拓展学生视野的功能。但长期以来,技校中的语文课程开设过于传统,不能紧密切合学生专业,过分以终结性的成绩评价学生,沿袭学科本位模式、重讲授而轻演练的现象十分突出,不能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价值。对于技校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定位应是一方面着眼于语文学科自身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定位既能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又能更好地契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进行重新梳理,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的相应践行思路,为发展技校语文课程,促进技校学生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2.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践行思路
2.1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到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技校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这时学生真正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些课堂学习的语文知识了,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要想让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在被支配和被管理的角色上。要着力转变这种传统的思路,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比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班里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古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地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又是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的潜力一下子都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1]。再者,像课堂师生角色转换、学案导学模式都可以利用到技校语文课堂之中,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才能形成更加扎实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
说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那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实现这种目标呢?在过去很多老师是一刀切地开展教学,总感觉这样很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其实,对于技校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想法也不同[2]。因此,要想真正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差异化的、分层分类的教学,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这样最终才能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对此,职业教育教育总体目标的内涵,即以技校学生个体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以及丰富的人文素养、完善的人格、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等确立为终极目标[3]。在这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地开展调查,针对学生们进行梳理分类或者分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展分类教学,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总之,目的是让每类或者每个层次的学生所接受到的是最适合他未来发展的教育。这样一来,可比较有效地克服“快慢班”教学弊病,为学习差的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成绩好的同学创造一个继续提高的机会。
2.3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中职技校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技校教育就越重要,而大力发展技校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技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在学生面对就业的时候,无论是面试,还是工作后的写作,或是同事间的语言交流,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因此,技校语文教学就需要积极地把课堂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尤其还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4]。比如学文秘专业的,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包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让学生进入到企业单位去观摩、实习,了解语文在工作实践中到底有什么用处,自己的学习还有什么欠缺和不足之处。再比如,针对教材中的一些小说、话剧、寓言等,可以让学生分组排练表演。通过这些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表演中的团结协作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有很重要的作用[5]。
3.结语
总之,技校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技校的办学特色,还要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内涵。当然,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管理、考试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这样最终才能真正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定位,促进技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促进技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玲.论在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3]刘曼华.技校语文课程体系重构探讨[J].职业,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