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产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产业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1

关键词: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使得文化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1]。但要实现文化产业能够保持良好态势发展需要对文化艺术管理加以重视。

一、文化艺术管理简述

人们在进行一项文化艺术活动的时候会预先设立理想的目标和最佳的效果,然后根据预设的目标使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活动的实行。与物质化的商品来说,文化艺术产品的意义更显深刻。营利性的艺术产品依旧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尽管具有盈利的目的,但是文化产品在生产、销售及管理等方面与物质化商品都具有区别。文化产品还可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涵养,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的意义。因此文化产业管理具有切实意义,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化艺术管理地位

1.文化产业的特性

由我国文化部在2003年出台的规定文化产业的具体范畴。将之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根据这一规定,让文化产业更加清晰明辨,使得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发展。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积极推行文化艺术管理,大力推发具有产业特性的文化艺术产品。当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拥有的产业类型比较丰富,还包含了文化服务等行业。如果没有实现有效的文化艺术管理,在资本等各因素的刺激下有可能会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对文化行业加以规范,才能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重视文化艺术管理要素

文化产业的产品与工业商品的营销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工业产品可以凭借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得利润,但这种方式在文化产品的销售中却无法行得通,低劣的文化产品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无法进行销售。在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要想获得成功,推出文化产品,需要有质量优良的文化产品,策划可行的销售方案,借助新媒体进行产品宣传,使文化艺术产品可以为大众所知并吸引他们进行消费。以《阿凡达》为例,这部作品以新技术作为噱头,未来科幻等富含想象力的内容牢牢抓住了大众的眼球。因此,文化艺术管理不仅是艺术一方面内容还涵盖了管理的要点,二者在文化产品的创造和推广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对文化艺术管理重视度

1.形成重视管理要素观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都非常久远,但是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各国开始加大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视度,并且由于他们的前瞻性发展推动了他们文化产业的兴旺,有些国家的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周边的日韩两国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之繁荣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对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进行思考分析,在文化产业管理中使生产要素的能量得到释放,运用先进管理推动产业的良性长久发展。

2.逐步落实专业科学的管理

我们国家不缺乏高水平的创造团队,但是和国外同类型的团队相比较起来,却拥有更低的收入,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为艺术寻求资金的方法,也就是没有好的管理。要想扭转这个不良局面需要落实专业科学的文化艺术管理。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制度转变后遗留下来的人员安排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解决,对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加以改革,采用任命市场职业经理人的方法,以这些人才为核心进行专业的集资、规划、宣传、销售,激活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重要因素。

3.民营企业需要进行管理改革

美国的百老汇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他们的文化产业全部由市场进行调控,所有文化产品都是具有营利性的商品。他们在进行剧本主题的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市场运作模式。由制作人通过对受众群体的审美趋势、票房走向分割市场要素进行调查后确定主题,以此提出策划方案吸引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资金落实后再聘请作家完成剧本或聘请作曲家完成曲目的制作。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是多方面力量的合作,与市场密不可分。市场调研、专家评估、资金准备、聘请艺术创作者、销售、售后统计等具体节点的筹备依靠一个普通企业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专业的管理队伍进行统筹规划。这将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精的发展。民营企业应当舍弃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管理团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

4.创造引进先进管理要素环境

国家需要出台更多积极有效的法规政策来激发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美国的文化管理力量不仅是自身的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还调动的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如迪士尼电影中不仅运用了欧美文化,还运用了中东的文化已经我国的文化。根据电影衍生的各类周边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获取了超高的效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这暴露了我国文化管理层面的漏洞。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的竞争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护好自身文化产业资源,创造多种条件发挥文化艺术管理优势。

四、结语

我们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获取利益的同时不难遗忘社会效益,应当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将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对于国外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取其精华,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不可轻视,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虽然比较晚,规模还不够大,但是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科学管理,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2

【关键词】河南省 文化艺术产业 发展

引言

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主要是以沿海发达城市为发展重点,河南省作为历史悠久、拥有众多文物的大省,虽然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充分利用河南省先天的优势发展文化艺术产业,成为相关负责人应当重视的方面。

1 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现状

1.1 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偏弱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文化艺术产业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振兴河南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2012年初,河南省出台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实施意见》,制定了到2020年,文化产业的增值要占据全省GDP的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1]。

这些政策的制定都为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在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都制定了优惠措施,为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文化艺术产业起步比较晚,导致到现在为止文化艺术产业整体实力偏弱。

首先,河南省的文化艺术产业结构不均衡。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效益不高的现象,文化艺术产业的规模和数量都比较小,仅占GDP的3.2%,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已经超过5%。

其次,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文化创意人才。河南省现有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没有足够的学院、研究机构和专业教师来对创意人才进行培养,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也十分缺乏,现有的文化创意团队缺少强大的工作力,不能保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专业支持[2]。

最后,相对于其他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很弱。如新闻出版、电影制作等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缺少科技含量,发展缓慢;动漫、视觉艺术、广告装潢等以科技为支撑的知识密集型文化产业,在文化艺术产业总量中占据着很少的比重。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缺乏大型的支柱型文化艺术企业,只有大量的中小型文化艺术企业,制约了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1.2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河南省是中原文化发展的重要省份,而中原文化又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包含了农耕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近年来,河南省又开发了一系列有中原特色的特有的文化平台,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华商文化节等,为河南省对外形象传播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带动了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从河南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开发水平来看,仍然存在着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和不合理的情况,很少能真正与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首先,河南省缺乏自己的知名文化品牌,没有充分利用到自己的资源优势。河南省拥有很多文化资源,如开封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温县的太极拳、汝州的汝瓷等文化资源都极具经济价值,但是目前对这些文化资源还缺乏深层的挖掘,没有将现有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3]。

其次,河南省现有的许多文化资源都没有真正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科技是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保证,只有依托现代高科技技术才能够实现广泛传播,才能够真正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如何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将传统文化放在新的发展高度,才是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关键。但是,河南省现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做到将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1.3 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偏低

河南省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鼓励下,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全省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腾讯大豫网已经正式上线,洛阳牡丹文化节也上升为国家级的文化节会。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方面,空间布局形式已经非常合理。开封的“宋都古城”已经被命名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也已经于2012年正式开园[4]。

虽然河南省现在已经逐渐夯实文化艺术产业基础,但是总体看来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仍然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没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文化艺术产业表现中,缺乏原创作品,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真正优秀文化作品也比较稀缺,缺少知名文化品牌。在文化艺术产业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文化运行机制,整个文化市场水平偏低、文化消费不足。从文化业态的角度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文化艺术产业的技术支撑,发展十分缓慢,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也比较缓慢,数字内容产业得不到及时发展,现存的许多文化艺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缺乏高精尖的文化产品。

2 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

2.1 强化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发展需要提高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构建完整的现代化文化艺术体系。

首先,要保证产业形态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分布。将现有的如出版发行、文艺演出、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做强,带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构建文化艺术新业态,将金融、贸易、旅游等其他产业充分融合到文化艺术产业中,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为一体。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化科技结合,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艺术文化进行重新创造。

其次,增加社会资本的引进和流通。放宽市场限制,对非文化企业的资本进入文化艺术产业进行鼓励,使投资形式更加多元化,将现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企业按照现代的需求进行重组改制,开发出适合现展的全新的产业形态。

2012年2月15日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文化艺术产业。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机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产业相关企业和品牌,创造文化艺术产业全新的增长点。

2.2 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还需要充分开发并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并推动实现品牌化的运作形式。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出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塑造在国内甚至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才是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对策。河南省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应当充分运用本土优势,将各媒介运用到传播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进行营销,将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将品牌做大做强,建设真正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产业品牌。

首先,河南省应当从传统文化入手,开发相应的传统文化品牌。河南省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无论是河南的戏曲还是传统文化,都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河南省应当凭借中原文化的底蕴,有效进行集聚整合,将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声光电技术和网络手段应用其中,创新传统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艺术运用全新的手法进行表现。还可以充分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传统文化进行品牌化运作。如可以将黄帝故里的拜祖大典、河洛文化节等传统文化活动结合主题进行重新包装,建设以中原特色为基础的主题公园。

其次,还可以将动漫产业作为增长点,将动漫品牌进行跨界传播。品牌的塑造主要依靠有效的传播,只有对品牌进行有效传播,才能够使品牌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打开品牌的知名度。河南省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已经对一些品牌资源进行积累,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品牌,如《少林海宝》、《小樱桃》等动画片都获得过重要奖项。

另外,应当重视特色文化产品的发展。在建设传统文化品牌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相关产业的融合,大力扶持文化旅游品牌、工艺美术品牌等。将旅游产业融合其中,开发具有本土文化艺术特色的旅游品牌,发展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旅游景区。对特色文化产品进行扶持,提高汴绣、唐三彩等工艺美术品的产业价值。将具有中原特色的园艺、花卉、中医药等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提高河南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信阳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的影响力。

2.3 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

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科技含量主要是指积极培育相应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人才是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将人才聚集起来才能够真正保证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首先,河南省应当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合适的社会环境。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出文化艺术产业氛围,激发群体创造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真正关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民众的文化意识和素质。

其次,建立合理的文化艺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与省内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增加相关专业设置,对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在高职院校也要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快速上手的技术人才,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文化艺术产业协会,为文化艺术产业人员提供平台进行交流。对中小型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创造机会与国际文化艺术产业人员进行交流,鼓励省内高校与国际高校进行合作,互相分享文化艺术工作的经验,积极参加国际化的各种相关展会,拓展工作人员的国际视野。最后,还要建立合适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集中力量鼓励精英人才的引进,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结语

由于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植,河南省的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对现有资源开发不足等原因,河南省的文化艺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充分运用本土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将中原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现有的资源转化成产业,真正提高河南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苛.关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4,(12):487.

[2]周桂英.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90-93.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3

从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是当代以创意理念为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近年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理论家大力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他们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他们认为,当代的创意产业部门应包括:广告、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广播媒体、博物馆、软件开发乃至交响乐。经济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这一观点。美国经济学家凯夫斯(Caves)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

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凯夫斯力图从当代经济角度对创意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做一种新的分类或界定。显然,这种分类是将先前仅仅在文学艺术领域中认定的艺术创造的特性广泛化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经济门类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是在近年知识经济、文化经济、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实践背景上最新凸现出来的。

另一位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TheCreativeEconomy)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产品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产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产业就组成了创意(创造性)产业和创意经济”。在这个定义上,创意产业组成了当代经济中非常庞大的部门。版权产品(书籍、绘画、电影、音乐)带来的出口收入超过了汽车、服装等制造业。英国1998年最大的单项出口是与辣妹(theSpiceGirls)相关的产品。电影制作人大卫•普特曼(DavidPuttnam)1996年就注意到,“英国的摇滚音乐家为出口做出的贡献超过了钢铁工业”。

霍金斯为创意经济所下的定义有不少优点。它为确定某一门类产业是否属于创造性部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类方式。创意产业依赖于知识产权的国家保护体系。对霍金斯来说,“印刷书籍和摆放舞台布景的人与作者、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样都只不过是创造性经济的一部分”霍金斯的定义将不同种类的创造性在同一个题目下放在了一起。

创意(创造性)产业是个大生意。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创意(创造性)产业的艺术的观念突破了原先艺术家的创造性或独创性的樊篱,它既包括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独特的灵感、妙悟、神思、意念,也包括将独特的创意与人分享——出售、营销、供人消费,实现其价值的流通方式。因此,作为创意产业的艺术活动中就理所当然地包含着艺术投资、艺术经营、艺术商品贸易,甚至艺术保护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当代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全球市场的发展,对传统艺术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不仅导致传统艺术形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策划形式、艺术中介环节和艺术制作、艺术销售方式。

如果说人类在自然经济时代,艺术作品是“自然”浮现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消费社会里,艺术逃不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与拨弄。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艺术天才灵感突发的产物,而是还包括作为产品的精心设计、投射或策划。艺术家的自由创造活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艺术生产的市场规约、专业策划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甚至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艺术消费往往是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其形态是艺术交往的自然经济状态。它不需要像艺术中介机构、文化传播、经纪人、制作人,特别是策划人等这样的中间环节。过去的的时代,文化作为精英艺术是社会“贵族”阶层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费对象,是象牙塔里的珍宝。今天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艺术的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占据了文化服务中最大的比重和市场运转中最重要的地位。它的急剧扩张是应和当代消费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的消费需要而发生的,是依据文化作为巨大的复制工业所需要的庞大而高效的流通、服务机制而发展起来的。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艺术中介无疑属于创意部门。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4

关键词:市场化;民间艺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璀璨文化著称的民族。过去,在我们祖先的聪慧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发展,但是因为科技手段的不发达,很多文化都没有被保存下来,作为民间艺术文化较为灿烂的河南更是如此。河南并不是一个新的省份,而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虽然河南的经济不够发达,但是河南的一些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有极高的传承研究价值,然而在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阻滞问题。在充满新鲜感的社会,大家都喜欢简单、刺激的外来文化,对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如何促进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深入传承,如何促进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需要深切思考的问题。

1河南民间艺术发展的现状

河南的经济不发达,使得河南人民物质生活不充裕,但是却丰富了河南人民的另一番业余生活。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发展不仅仅使河南人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还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别样的色彩。由于现在人们生活娱乐的多样性,使得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衰落的现象。虽然在政府的重视下,河南的民间艺术得到了保护,很多民间艺术都被博物馆以及研究所收藏,但是却使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如今,文化的发展不再是纯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应该使自身的发展更加贴合经济的发展。因此,不仅仅要妥善地收藏和保护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促进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应该为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引进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济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真正为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将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展现给市场,展现给人们。

2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缺少传承人

“上班狗”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经济的膨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享受而拼尽全力,才能适应如此快节奏的生活。早上8:00~9:00,晚上5:30~7:00是每所城市交通最拥挤的时段,当然也许更早的时候、更晚的时候还会有人挤公交、挤地铁,为了自己的温饱而拼搏。而这些是导致河南民间文化艺术缺少传承人的最直观原因,也是阻碍河南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年轻人拼搏向上是值得我们开心的,但是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极为重要。同时,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多是手工艺人的手把手教学,缺乏一个官方的传承平台。另外,在传承人如此缺乏的背景下,很多手工艺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手工艺术与人分享,认为将自己的手工艺术传播出去会减少自己的经济收入,这些都是阻碍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因素。

2.2河南民间艺术品的乱制造问题

如今,很多手工艺品都不再像以前一样,由手工艺人亲手制造。机器逐渐取代了手工艺人的劳动,为手工艺术的批量生产贡献了一分力量。虽然手工艺术品的批量生产对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有一些促进作用,但是忽略了民间文化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精美度。当然,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批量生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口碑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河南的很多旅游区都有一些手工艺术品出售,这些东西为外地游客展现了一些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但是粗糙的制作却是在给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蒙羞,这些都是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绊脚石。

2.3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缺少创新性

民间艺术是以民众的生活为依托,如果失去了其生存、生长的环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随着文化交融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们大多都喜欢一些刺激的外来文化,致使民间艺术文化的吸引力下降,以至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如何发现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新鲜点,并将其融合先进的时代特征,成为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不仅仅只是自身的突破,更是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经济的突破。由此看来,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3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3.1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产业发展

传承是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注重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而离不开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培养,也离不开民间艺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策略。人才是21世纪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动力,也是河南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最缺乏的资源。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不再是过去手艺人的口口相传,而是要贴合市场、贴合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必须要重视对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不仅要培养拥有技术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更要培养使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传承人,才能为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贡献一分力量。

3.2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品牌化发展

河南民间艺术文化是璀璨的中华文化中最灿烂的星光,也像河南历史一样厚重。因此,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应该形成产业链发展,在众多民间文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民间文化特色创造属于自己的民间文化品牌,只有利用品牌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河南民间艺术文化。

3.3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社会之所以会进步,离不开人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绵延发展的不竭动力,缺少了创新,经济会如同一潭死水,文化创造会像一汪枯泉。河南民间艺术文化也是如此,虽然民间艺术文化是河南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审美的智慧积累,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其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那么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始终得不到好的传承和好的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文化积极发展与融合的当下,我们应该为河南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道路,为河南民间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打下坚实的底子,从而建立一条好的产业发展道路。这样,河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才能更上一层楼。

4结语

发展也是文化发展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河南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河南经济发展的丰厚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份资源,学会处理好河南民间艺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如此而来,才能为河南的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冬冬.浅谈文化产业视角下河南民间美术的保护与开发[J].美术界,2013(4):89-89.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5

【关键词】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科技的更新更进一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催生了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理念。针对我国的艺术管理体制而言,它是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体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何增强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作用,采取何种措施和发展途径才能达到计划中的目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一、关于我国艺术管理的分析

艺术管理是伴随着艺术的产生过程,跟随者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与文化管理、文艺管理等新兴管理模式隶属同一个学科领域。作为一门研究性学科,艺术管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辩证,在艺术管理的分类研究中,艺术管理包括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是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范畴,在社会文化产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文化艺术研究中,艺术管理体制仍然处于薄弱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结合文化产业这个大领域的特色和要求进行合理的梳理,因此,艺术管理体制在一定层面上还存在体制和制度的空白。

我国国家艺术管理体制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全国艺术发展实行的管理和领导手段,是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高度去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在艺术生产、消费、交换过程中结成的管理契约关系。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统治阶级色彩,并不适用于具体的艺术管理领域。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具体的现状,细化到具体的管理模块中去,由局部发展影响整体发展,由具体管理工作影响全面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的作用

(一)健全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

通过近年来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艺术科研规划和管理的协调、发展,艺术管理工作重点负责了文化和艺术的组织评审、立项和建设实施,目前日益健全的艺术科研组织机构确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方向。

(二)完善了艺术科研的规划管理工作

近年来日渐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各职能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了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的推进作用,并建立起相关的课题项目和艺术研究基地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了文化产业的学术价值

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深化了“中心工作”的服务大局意识,围绕着艺术事业的“中心工作”采取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艺术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在课题上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具有时效性的科研成果更深层次地彰显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价值。

(四)拓展职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术管理工作是在文化事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起来的,陆续制定的发展规划编制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展示将文化产业的研究视角扩大到更加广泛的范围之中,不断强化的艺术管理职能,给文化产业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产业更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五)管理资金优化了基建办公环境

艺术管理工作优化了科研项目的经费,给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好的办公条件。在管理工作的督促下,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文化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注入资金,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为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为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

三、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深深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各种文化节目以及新兴的文化业态融入了很多高雅艺术成分,希望通过营造艺术氛围,为国内外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文化艺术场所,进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一)立足艺术管理,培育文化产业骨干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骨干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艺术管理过程中,构建一批实力强,有竞争意识的文化企业骨干力量,不仅能够强化艺术管理的力度,还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也是艺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做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艺术管理,优化管理模式

艺术管理的模式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强化对文化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增加文化产业的收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的繁荣发展,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完善艺术管理,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从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来看,为人们提供更好更精彩的艺术节目是向观众争取票房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纯艺术性的高雅艺术表演很少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一则是人们不具备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意识,再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方式,只有不断结合现实状况,改变艺术的形式和表演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肯定。

(四)增强艺术管理,提高表演水平

艺术文化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型的文化形式,这需要提升对节目的编制和筛选,在节目中弘扬传统的精神文化思想,立足现代化的审美观念,融入新的创新元素,创造出新型的表演风格,并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走进群众的生活,活跃当地文化,彰显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特色,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 王小龙.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D].河南科技大学,2010.

文化艺术产业范文6

十年《艺术市场》,启动艺术产业链

2012年是中国艺术市场持续调整的一年,也是《艺术市场》杂志创刊十周年。作为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是目前业内唯一纵贯整个艺术市场行业,并囊括相关产业,包括艺术产业投资与经营、艺术市场动态与分析、艺术新闻与评论、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等内容的大型综合类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杂志。杂志拥有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作为专业学术指导,是现今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之一。

十周年之际,《艺术市场》汇聚多方优势资源,于2012年底建造落成目前国内唯一大型专业艺术产业链集群,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中国收藏家俱乐部、《艺术市场》美术馆、《艺术市场》艺术品仓储中心、视觉中国·国际青年原创艺术基地、《艺术市场》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艺术市场》网络门户与电子商务平台等组成。

刘承萱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艺术市场》美术馆正式落成后,将成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将以此为依托,为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等领域的单位、机构、人士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展览收藏的场地,文化休闲的场所,全力打造一个专业的艺术之家。

产业链集群各司其职

据悉,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致力于国内外高端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也为国内外艺术机构、企业、个人提供相关服务;《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兼具文化交流、资源拓展、信息传播、展览馆藏、精品收藏、藏品仓储、专业咨询、投资指向、媒体宣传、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艺术市场》美术馆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成立的首个美术馆,将依托《艺术市场》杂志长期积累的艺术家、收藏家资源,策划组织书画、雕塑、瓷器、古董、设计品等各类艺术展览。“视觉中国”·国际青年原创艺术基地设在《艺术市场》美术馆内,是该馆最重要的国际品牌之一。而落户于此的中国收藏家俱乐部,则集热爱艺术之有识之士,是国家文化项目“第三方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课题的研究实施机构,与收藏家、企业家、艺术家、艺术品金融机构以及国外学术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端文化艺术品商业机构均有紧密合作。

“名尚风华·10年之展”同期开幕,是《艺术市场》与十年兼程的艺术家一起,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奉上的一场视觉盛宴。展览展出了崔如琢、龙瑞、范扬、史国良、田黎明等多位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尽显丹青华彩,将当下中国水墨艺术主流名尚之风,呈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聚光灯下。

回望四次“视觉中国”行

《艺术市场》杂志社在出版杂志的同时,还多次举办在业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展览、论坛、沙龙等活动。

“视觉中国”巡展项目,自2011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次海外展览。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艺术市场》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视觉中国——中国新水墨”和“视觉中国亚洲行·水墨本色——为中国画”为主题的水墨展,为“视觉中国”这一文化品牌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