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1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下, 文化的活力逐渐被激发, 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把握国际贸易需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解读,商品是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国际贸易实质上也是商品文化价值的交换过程;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依据;文化比较优势是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发展的现实动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 文化风险 文化差异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文化作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习俗习惯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以一种“共同理念”的形式影响人们的交易行为和消费偏好,促进或制约着国际贸易的生产和消费。因此,国际贸易与文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文化是影响国际贸易发生、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然而,综观现有的主流贸易理论,在阐述国际贸易的依据时,本质上都是从劳动、资源、产品、技术等纯经济要素来加以说明,几乎没有涉及文化禀赋问题,更没有将文化作为一种根本性因素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越发凸显。离开了文化,我们就很难说明许多贸易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不能去把握贸易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因此,深入探讨国际贸易的文化根源,揭示国际贸易发生、发展的文化依据,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国际贸易文化依据的分析,也为国际贸易中具体文化问题的考察,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一、文化风险的根源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概念旨在说明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给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带来损失的可能。也就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因不同的社会习惯而存在的产品市场差异,使人们难以预测哪种产品会在外国市场上受欢迎,哪些商品会得到当地国的抵制。为此,文化风险直接作用于出易中的商品和商品贸易中的目标市场。
如果文化差异未得到合理控制或管理,将会沿着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风险、这一路径产生文化风险,从而可能导致贸易公司运作的低效率,对贸易双方产生破坏性影响。文化风险的根源是文化差异,并表现在三个层级上。首先,国家的主导文化对国际商务影响最大,不但影响商业交易的语言,还影响交易的性质与种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存在不同的行为方式,经常表现为:价值观差异、种族优越感与种族歧视、对文化符号系统理解差异、政治文化的不同导向,以及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其次,文化风险还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间不同的企业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的反映,影响组织的各个方面,指导日常的商业交往。包括经理如何选拔与提升雇员、如何领导和激励下属、如何构造组织、如何选择和制定战略以及如何与其他商人谈判等。再次,公司内部员工来自不同国家,他们身上都有本国文化的印记,组织中个体文化差异也会带来文化风险。
■二、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诺斯指出: “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一直忽略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在那里, 制度至多是经济增长的既定前提, 而不是原因。”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作为经济增长既定前提的制度包括两种: 一是正式制度, 即政治政策、经济规则、契约等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二就是非正式制度。所谓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 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系列约束, 包括价值观念与风俗信仰、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都可以统称为“文化”。在制度对贸易体制的作用中, 正式制度当然占据主要地位, 但是非正式制度也是贸易活动赖以进行的影响因素, 它通过对人的行为选择和激励的作用, 以及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产生着重大影响。文化因素就是作为这么一项非正式制度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价值观念与风俗信仰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是人们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这种评价或判断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 从而影响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如人们对生命存在意义上的看法中, 认为平和安顺为好的人追求安静、保守的生活方式, 对新潮事物和产品不感兴趣;而认为轰轰烈烈才不枉人生的人则追求有刺激的生活方式和时尚产品。前者看重归属感, 后者追逐成就或权力。由此推断, 以前者为主流价值观念的国家, 对外交流的欲望不会太强烈, 人们对外来产品和服务不甚欣赏, 所以不利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而后者与之完全相反。
(二)伦理道德
道德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力量, 使人们具有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 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 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人们的道德观念及其对人的约束力都不同。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为例来说, 中国人倡导的“忠”、“义”、“孝”、“忍”、“稳”等观念, 在社会正常运行中对人们的行为有极大的规范作用, 形成了东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约束特征, 这与西方建立在契约制度基础上的社会文明有很大差别。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制发展史的文明, 所以法律在人们行为中的规范作用特别大,人们以为守法就是道德, 即使一些很有人情味的东西, 都以法律来规范, 形成了法律约束的特征。顺应道德观念, 利用道德约束展开贸易活动, 对于外来者非常难, 因为对不同地域道德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是极其艰难而漫长的。所以, 各国不同的道德观念对国际贸易无疑又是一个阻力。中国很多企业回避反倾销诉讼, 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主要是由法律原因造成的, 而很多西方国家的产品在东方国家的滞销则是由道德观念的差异造成的。
■三、降低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措施
面对这种无形的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使世界各国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 享受尽可能多的比较利益, 靠一种文化完全地压制或征服另一种文化是不可能的。消除文化因素对贸易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方法是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 形成一种协调配合、相互尊重和补充、杂交而成的多元文化综合体, 使文化因素对贸易的不利影响消失并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局面, 以下一些策略是不可缺少的。
(一)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
为了消除文化差异, 最宏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国际性的文化交流组织和文化交流中心, 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和交流, 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文化是有传统的, 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 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只要人们不懈努力, 文化大融合的一天终究会到来。近期中国举办的几次国际性的文化展览盛况空前, 充分说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可以被人类所共赏的。通过这些文化展览的成功举办, 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一定会加深, 更会增加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喜爱,最后带动中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销量的上升。
(二)贸易策略与当地文化交融
国际贸易活动中最直接的主题就是企业, 当一个企业有志于开拓一个拥有不同文化的市场展开贸易活动时, 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贸易策略的制定。企业在制定国际贸易策略的时候, 应该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创造为当地人接受又有吸引力的情境, 使文化渗透其中, 这是第一个步骤。然后是在整个经营设计过程中注意配合文化环境要求进行创新, 包括产品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等方面, 既要创造出适合销售国文化的产品, 又要使定价的方式和程度为之接受, 还要找到适合当地习惯的渠道, 采取购买对象乐意接受的宣传方式。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只有把他们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破除壁垒的目的。
(三)文化交融的培训与培养
为了与文化因素对贸易活动日益明显的的影响保持同步, 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的培训, 培养出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关键是具有文化融合意识和知识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此, 应当进行这样一些方面的培训: ( 1) 文化理解的培训。即介绍不同国家的人文状况, 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制度法规等, 并与本国的相应方面作比较, 加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 2) 文化应用的培训。让被培训者了解其他国家的价值观、行为、态度, 清楚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态度,清楚针对他们的价值观应该采用的奖励方式, 并对当地的奖惩制度做出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3) 实地文化考察的培训。派遣培训人员到他们将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国家进行实地的观察和研究, 使他们在与当地消费者的直接接触中理解他们的文化, 把握他们的动机。( 4) 相互交流的培训。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贸易管理者与被培训人员进行适时的交流, 并经常组织有国外工作经验的经贸人员进行交流, 互谈感受, 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偏好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尽管一些习俗禁忌可能会阻碍外来商品的进口,但只要规避得当,同样会创造贸易需求,比如,绝大多数美国人喜欢蓝色和杏红色的家用器具,南欧人偏爱红色容器,而荷兰人则喜欢白色等,我公司面对这些风俗习惯偏好,制订了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目标计划,结果其产品2008年在海外销量增加19%。文化差异对服务贸易的需求影响更是如此。当前,服务业已占世界贸易额的20%-30%,据估计它将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这意味着国际贸易中将越来越以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态表现出来。尽管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不像货物贸易中的物质文化易于移植,但其文化特质和文化个性更能影响服务贸易的需求。对于文化附加值很高的文化商品和知识商品而言,由于人们对异国民族文化的好奇和对高科技文明的追求,无疑是创造贸易需求的文化根源。对于一般的服务商品而言,服务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固有的感觉方式及其所有属性的重要程度在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但文化差异优势能从根本上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及服务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文化因素仍是产生贸易需求的原因,例如,由于买方必须建立对卖方所售产品质量的信任,因而,服务的无形性使海外的服务贸易变得更加困难,但是一个公司品牌文化及良好的声誉却能改观国外贸易现状。
总之,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经济与文化互动的过程。这一研究为我国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文化具有单纯的经济战略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如何发挥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比较优势,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一方面,企业和外贸经营者要充分重视文化的价值,努力提高和优化贸易商品的文化品质;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通力合作,确立正确的文化战略,以文化力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2]任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04
[3]刘锐.文化视野中的国际贸易.理论界,2005
[4]冯双鹏.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理论界,2005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2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 区域内 出口依存度
引言
尽管遭受政治动乱、自然灾害和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威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和事件,近两年全球旅游业仍实现正增长,2011年全球国际入境游客人数为9.83亿,同比增长4.6%;全球入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9%,达到10300亿美元。2012年,全球国际入境游客人数达到10.35亿人次,历史上首次突破10亿大关。
2012年到亚太地区旅游的国际游客人数上升了7%,达到2.33亿人次。“旺盛的区域内部需求是实现这一高速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世界旅游组织(UNWTO)这一结论再次印证了,亚洲国际旅游市场的区域内依存度很强,各旅游目的地与其近邻是开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重要贸易伙伴。
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经济通过对外贸易与整个世界经济发生联系的程度,是经济开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旅游服务贸易是世界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标志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也标志着其综合实力和经济水平,对国家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世界旅游市场的动力区,中国及亚洲其他各个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入境游客多来自本区域。那么亚洲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相互依存程度如何、经济动荡对亚洲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如何,中国对亚洲区域旅游服务出口贸易的依赖度如何、对亚洲区域内主要入境客源市场的依赖程度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对我国发展旅游出口贸易及区域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历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各个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入境游客多来自本区域,地理和文化上的相近是旅游者选择在区域内开展出境旅游的主要原因。该组织连续几年数据也表明,亚洲正在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动力区。那么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入境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如何、亚洲旅游市场内部各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旅游者是如何流动、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的相互依存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可以以对外依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基础,分析亚洲国际旅游市场的布局和关联度、判断主要旅游目的地之间相互依赖程度。
在衡量亚洲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的依存度(即亚洲区域内主要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入境旅游市场的依存度)以及某旅游目的地对另一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依存度时,可采用以下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1:
A国旅游出口贸易(入境旅游)对亚洲旅游市场的依存度= A国来自亚洲的入境旅游人数 / A国的入境旅游总人数
公式2:
A国旅游出口贸易(入境旅游)对B国旅游市场的依存度= A国来自B国的入境旅游人数 / A国的入境旅游总人数
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数值分布于0与1之间,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依存程度越高。
本文从2011年亚洲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前十位的旅游目的地选取八个国家或地区,即中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印尼以及中国台湾,考量这些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市场及对其他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
首先,分析亚洲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入境旅游市场的依存度(公式1)。2011年的依存情况如图1所示。依据图1的计算结果,八个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市场的依赖程度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市场的依存度极高,包括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这四个旅游目的地对亚洲旅游市场的依存度高于0.8,即有80%以上的入境游客来自亚洲。中国大陆对亚洲入境旅游市场的依存度最高,92.27%的中国入境游客来自亚洲。第二,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市场的依存度偏高,包括韩国、新加坡、日本和印尼,其60%以上的入境游客来自亚洲区域内。
除新加坡和印尼以外,其他六个国家或地区都是东北亚区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说明,作为亚洲入境旅游人数份额最大的子区域,东北亚入境旅游人数对亚洲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开展旅游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来自东北亚或者其他的亚洲子区域。
其次,分析一下亚洲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其他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的依存度(公式2)。查阅这十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统计数据的官方网站,获取它们的入境旅游人数,计算这些旅游目的地2011年入境旅游的相互依存度,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依据表1的计算结果,八个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的相互依存度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大多数亚洲旅游目的地与其“邻居”入境旅游的相互依存度最高。例如,日本与其近邻韩国的相互依存度最高。日本对韩国的依存度最高,26.66%的入境游客来自韩国;与之相对应的是,韩国对日本的依存度最高,33.58%的入境游客来自日本。具有同样情况的还有中国大陆与香港(中国大陆对香港为0.5860,香港对中国大陆0.6703)、新加坡与印尼(新加坡对印尼0.1968,印尼对新加坡0.1968)。这说明,大多数亚洲旅游目的地与其“近邻”是开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最主要贸易伙伴。
第二,亚洲旅游目的地对中国入境旅游的依存度比较高。在所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中,七个亚洲旅游目的地中有五个对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依存度指数高于0.1(Hong Kong0.6703、Taiwan0.2931、Korea0.2267、Japan0.1678、Singapore0.1198),即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游客超过10%来自中国。特别是香港,67.03%的游客来自中国大陆。此外,随着中国大陆对台湾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放,2011年台湾近30%的游客来自中国大陆。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区域依存度分析
2005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保持持续而稳定的增长。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542万人次,实现历史性新高,其中入境外国人数为2711万人次,受经济环境动荡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入境外国游客只有小幅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际游客到达人数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法国和美国;国际旅游收入位居全球第四位,2011年达到485亿美元。作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区域依存度如何,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依存度如何,这是中国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海外促销需要了解的情况。
以2011年为例,首先分析一下中国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旅游市场的依存程度(公式1)。
分析2008-2011年来我国旅游服务出口贸易对亚洲市场的依赖程度发现(见表2),四年间我国对亚洲市场的旅游服务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保持稳定,均在0.92以上,即有超过92%的入境游客来自亚洲(包括港澳台)。而除港澳台之外的亚洲入境游客则维持在12%左右。可见,尽管我国旅游服务的出口贸易对亚洲区域内的依存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一较高水平主要是源于数量庞大的港澳台游客,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入境外国游客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分析一下中国旅游出口贸易对亚洲主要入境旅游市场的依存程度(公式2)。
表3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亚洲入境旅游主要依赖我国港澳台地区和近邻的日本和韩国。我国在亚洲旅游服务出口贸易的最主要贸易伙伴为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2011年为例,港澳台地区的入境游客达到79.97%。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的依存度逐年增加,这说明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入境游客比例不断提高。
经济动荡对中国区域内旅游服务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取金融危机发生两年前的2006年,以及金融危机发生两年后的2010年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及其他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市场的依存度是否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见表4)。由表4的结果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对亚洲入境旅游市场依存度均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特征,在经济动荡、领海争端等因素影响旅游业的情况下,旅游业会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受到影响,一旦经济转暖或事件平稳,旅游业就会率先恢复。因此,中国在开展旅游服务贸易时需要高度关注亚洲区域内主要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保持与其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外贸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40.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应用的原因分析
1.外贸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⑴定制生产与规模经济
传统商务年代,企业的盈利的思路是通过规模经济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获得企业利润。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是大量采购原材料,使得单位购入成本下降;制造过程中实现专业化操作,提高产品的劳动效率;对外销售上价格谈判处于强势地位等。电商时代,企业为了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纷纷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产品。与传统分割开的商务市场相比,电子商务市场的范围扩展至全球市场,外贸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展定制展品满足客户的多样性的要求,同时利用广大的市场降低产品的成本,即大规模定制生产。它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企业通过扩大提品的种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⑵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
传统市场上产品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价格优势上,若是生产厂家追逐差异化就会使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这在传统商务模式下企业采取成本优先策略是不能容忍的。电子商务模式下,成本优势会是每个企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所能降低的成本已经微乎其微。差异化策略是电商时代外贸企业的首选策略。这种差异化优势体现在消费者参入设计产品、为有形的商品提供虚拟化的售后服务,并且零部件的实行标准化生产,简化买方的维护。电子商务都可以利用全球市场这一优势,同时获取差异化优势与成本优势。
2.国家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解决对外贸易发展瓶颈的问题?
⑴电商助攻外贸行业转型升级
自金融危机后,我国面对的国际市场经济复苏艰难、国外市场需求不足,我国外贸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入到发展的瓶颈期。在新时期的外贸应当寻找一种新的方式以期达到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促使外贸经济的复苏。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可以突破国界的界限,扩大市场范围。在多方努力下,跨境电商的年增长率达到30%,极大的帮助中国外贸突破困境。“电子商务+外贸”的发展模式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发展的又一大契机,促使外贸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去思考将电子商务与外贸详解和的路径,从而带动整个外贸行业的转型升级。
⑵电商助推国际营销网络的建立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我国的外贸企业一直在寻找途径突破发展的瓶颈。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培育外贸竞争核心优势是目前外贸领域正在进行的工作。国际营销网络不仅仅包括销售,还体现在服务、信息、物流以及金融等方方面面,它有利于培育外贸企业的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优势。国际营销网络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加贴近市场,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子商务如何应用到在国际贸易中
1.突破时空限制,开展全球化贸易
传统商务的开展往往受限于一定的地理位置,外贸企业要想拓展世界市场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资本。电子商务应用到国际贸易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全球各地的市场统一成虚拟的全球市场,从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全球商品与服务、资金与技术的自由交换。贸易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贸易信息的自由流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进程,优化了全球的资源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贸易流程无纸化、电子化,降低企业成本
与传统的商务交易成本极高相比,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可以使得贸易流程无纸化、电子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具体体现在:第一,贸易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得需求信息,利用电子贸易的数据性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的磋商,从而大大降低传统贸易的文件和资料的支出成本。第二,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模式,可以重塑外贸企业的贸易链条,突破传统商务模式下国外营销的渠道,使得企业能够直接面对企业甚至是消费者,从而有效的减少贸易的环节和商品的流转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盈利的能力。第三,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可以降低外贸企业的采购成本。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寻找原材料供应价格低的供应商,通过互联网沟通联系,可以简化原材料的采购过程,更能精确的把握库存,大大减少了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
3.贸易主体更迭,平台成为中间商
传统的商务需要第三方介入充当联系人或是担保人,买方或是卖方需要支付给中间商佣金。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平台取代了原有的中介机构,它不仅给卖方提供商品的需求信息,还给买方提供大量的可供给的商品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企业与企业甚至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完成了沟通交流,从而实现一对多的零售交易,这时的交易主体更迭变成了企业本身,简化了对外贸易的复杂的流程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总之,中国要想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就要仅仅抓住全球网络贸易大变革的好时机。政府和企业要快速推动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国际贸易的趋势,通过完善电子商务的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电子商务的物质基础,借助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竞争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赞彤.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湖南大学,2004.
[2]王小珍.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3]琚冬生.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用B2B电商平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4.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4
关键词:服务贸易;自由化;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服务贸易自由化迅猛发展,为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与挑战。中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如何在对外经济发展中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是我国对外贸易要研究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分析
服务贸易自由化涉及范围更广,包括运输、旅游、教育、金融、通讯等行业;服务贸易自由化涉及到一个国家敏感性行业和意识形态领域,开发难度更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不确定因素更多等。在自由化过程中,这些特点导致达成统一规则难度大,所花费时间长。因此在考虑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需要把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进去。同时,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是有一定差异的。
现有国际贸易体制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平等和歧视。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从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贸易自由化不仅产生正面作用——使该国服务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还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任何国家都要在贸易自由化和国家安全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如波特在钻石体系中强调机遇角色的重要性一样,贸易自由化给各国服务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有利影响分析
第一,有利于我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日益加深,我国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开放,既是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有利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要消除这一瓶颈,有效的办法是逐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作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变经营机制的推动力,迫使服务部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我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可有力地支持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可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仅靠货物出口的单一结构偏向。
2.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负效应分析
第一,阻碍国内服务业发展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大加剧了国际上的竞争,使任何一国的服务业不仅面临的是国内竞争,而且是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再不能通过国家的保护来谋求竞争优势。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国内的服务业面临着国外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会压缩国内的市场空间影响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扩张。对于像我国服务业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服务贸易自由化无疑会损害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甚至损害到一些相关行业的利益。
第二,危害国家安全效应。服务贸易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建筑、专业服务、信息通信服务等等,其中许多内容科技含量很高,或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自由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外完全开放这些领域的市场,发达国家凭借自己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很快能进入甚至操纵这些国家的一些服务行业,这样等于国民经济的命脉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国际收支恶化效应。随着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越占越大,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其发展影响国际收支的作用也不断增强。而且服务贸易还会影响国际收支资本项下额度的变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于一些需要进口大量服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收支的恶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负效应,虽然这种效应只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存在。
三、我国应对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策略分析
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不管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如何,发展中国家必须正视自由化发展这一现实。因为自由化是国际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制定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策,打破原有比较优势的局限,缩短技术差距,改善自身服务贸易结构,从而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提高服务的技术层次,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作为技术转让渠道的作用。在服务竞争自由化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冲击最大的是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等高技术信息化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又最需要引进这类服务,也最有可能从这类服务中得到技术转让的好处。如果因冲击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永远落后。
小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得到积极地推进,各国高度关注其发展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与市场的不完善,必将受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严重影响。如何顺应发展,调整自身政策,充分利用本国优势资源从中得到利益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影慧.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9(05).
[2]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04).
[3]陈继勇,余道先.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9(04).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5
特征。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利于把握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对外经贸发展的更进一步思考。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概述
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就是对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面的立体式的创新现象的集中概括。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标明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如果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作一简单的概括,我们就会发现,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包含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 它具体包括:(1)把贸易开放看成是对外开放的起点和基本方面;(2)客观地估价 对外贸易在一国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把经济发展与贸易发展的平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协调看成是发 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3)把对外贸易看成是处理国家关系的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
(二)格局创新 它具体包括:(1)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贸易集团取代了以联盟为基础的贸易联盟 ,贸易集团化格局基本确立;(2)区域贸易集团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展趋势,全球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3)国际贸易重心已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单一重心的格局。
(三)制度创新 它具体包括:(1)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拥有更强约束性和更高运转效能的世界贸易 组织逐步取代关贸总协定;(2)区域性协调机制的迅速建立和不断加强;(3)国别的“管理贸易”制度的 推广和普遍化。
(四)政策创新 它具体包括:(1)有限制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抬头,保护主义开始相对地退 入低潮;(2)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灵活和更隐蔽的贸易限制措 施正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3)贸易政策趋向于和其它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溶合;(4) 区域内“共同贸易政策”开始形成。
(五)构成创新 它具体包括:(1)国际贸易的在比例结构上出现重大调整;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 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制成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尖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 别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2)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以及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体制以外的农产品和纺织品纳入到多边体制的管辖范围。
(六)工具创新 它具体包括:(1)投资和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2)现 代通讯技术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工具;(3)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的革新更地规范了国际贸易的全过程;(4)运输方式的革命使国际贸易如虎添翼;(5)各国在促进和便利贸易发展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事实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实际内容还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已经深入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通过和当代国际创新、国际投资创新的日益溶合,产生新的更广泛的创新,从而推动整个国际经济的全面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近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它呈现出下列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全面性的和立体性的创新。这个全面的立体式的国际贸易创新局面可以概括为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格局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通过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具体体现的包含国际贸易各个方面、贯穿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创新。
其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分水岭。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由于它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在时间上便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并构成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国际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分水岭。这个时间分水岭大致是1990——1995年。尽管国际贸易创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显地早于这一时期,而且,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过程尚未结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主要过程、方面和内容基本上都发生在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大转换后的5年左右的时期内。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大调整的时期。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预示着国际经济贸易大发展的时代的来临。
再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突出了开放与自由的主题。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崇尚开放与自由,努力挣脱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近20年的禁锢,鲜明地高举起了开放和自由的旗帜,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从观念创新到制度创新,从格局创新到政策创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开放与自由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开放的创新、自由的创新,是对长期猖獗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强有力的反击。它迎来了国际贸易逐步自由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到,这一成就的取得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对保护主义长期抗争的结果,而且也是自由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和退让的结果。这突出地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创新方面。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义的胜利,但是,承诺贸易集团成员共同一致的对外保护的合法性本身又标明了这种自由化的浅薄。因此,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决不意味着贸易自由主义的根本性胜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寿终正寝。事实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不过是相对提高了贸易的自由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势头。
最后,发达国家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动者、主导者和主要参加者。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特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首先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在国际政治发生根本性变迁后,与此关系最为紧密的西方发达国家既出于争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于维护共同的国际利益才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和深入发展,并直接成为各个创新领域和方面的主要参加者。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还一直操纵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全过程,把握着创新的发展方向。这些都保障了发达国家最终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最大受者。
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剖析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作为90年代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形成的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浓厚的现实基础。全面地深入地剖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利于把握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以剖析。
(一)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转换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极为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 国际贸易发展史清楚地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健康稳定的时期往往就是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动荡不定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战争时期,国际贸易就会停滞甚至萎缩。因此,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是国际贸易发展和创新的前提条件。
二战后逐渐形成的美苏对抗的“冷战”的国际政治格局把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政治和军事对抗的威胁之中,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和制约。随着苏联的突然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冷战”的政治格局终于被打破。但是,由于旧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发性”,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无法形成,因此,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个新格局的酝酿和形成的“无格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突然没有了政治对手而表现出了政治神经从未有过的松驰,国际政治矛盾与对抗被暂时搁置下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明确。在这个“无格局”时期,各国为了迅速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未来的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纷纷把注意力转向经济贸易的发展方面。在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上,经济贸易关系逐渐上升到首要的位置。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对外贸易的利益,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在健全和维护国际贸易制度、和秩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和努力。所有这些方面都推动和促进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代国际相互依赖关系的日益增强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广宽的国际经济舞台和创新压力当代世界生产力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化、国际化进程,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日益朝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整个国际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发展体系。这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最显著的特点。
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贸易具有联结作用。国际经济从一开始就是通过贸易纽带联结的。正是由于国际贸易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的存在和发挥,整个国际经济才被凝合为一个整体。其次,国际贸易具有渗透作用。它通过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其它国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的
全面的渗透,进一步地把整个国际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和领域溶合为一个有机的发展体系。再次,国际贸易还具有导向作用。贸易往往是双边或多边经济关系发展的先遣,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总是能够推动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关系包括其它、文化等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使得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建立在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上。最后,国际贸易还起着助动作用。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助动作用实际上还表现为对外贸易对一国更大规模和更大程度上溶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助动。这种双重助动作用是国际经济相互依赖体系的重要动力来源。 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大规模变迁,当代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无论在其基础还是在其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基础看,单一政治联盟基础正在向以地缘经济联盟为主的多基础过渡。从表现形式看,相互依赖关系逐渐表现为包括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还不断产生着迫切要求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协调各国政策与利益的强烈愿望。为了适应上述变化,以便能够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挥联结、渗透、导向和助动作用,国际贸易必须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为特征的当代科技革命在过去的10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不仅表现为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新技术的上的突飞猛进。这不仅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勃勃生机,而且还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事实上,数据交换的日益广泛的运用和全球范围“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的推出,以技术服务和信息传输为的国际服务产品的形成和发展,以高新尖技术产品为交易对象的现代技术贸易的日益壮大,既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础,它们本身又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组成部分。
二战后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带来了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这不仅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缩短上,更表现为广大发展家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国际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当代国际贸易构成的创新,还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其它领域和方面的创新。为了适应和容纳当代国际生产力的日益膨胀的需要,同时又能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当代国际生产力的更快地增长,当代国际贸易必须在观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
(四)当代各国经济所面临的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外在强制当各国开始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方面以后,那些一直被“冷战”状态所掩盖或淡化的经济发展问题开始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尽管不同的国家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但是它们大都共同面临着下列问题: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溶合?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其二,如何保持国际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贸易收支的逆差?其三,如何实行各国经济贸易政策的国际间协调?如何合理地分割国际贸易利益?
上述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各国迫切希望对“冷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新的安排。这在客观上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起着外在强制的作用。作为这一强制作用的结果,各国开始了贸易观念的反思和创新,并就国际贸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国际宏观安排和微观实施进行着少有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的全面创新得到了各国普遍的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
(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阻挠。第一个方面是国际贸易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而又无法消除的障碍。这些障碍中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两难选择。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的摇摆不定人为造成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功能残缺与低效能。关贸总协定无法管辖所有的贸易行为,而且仅有的管辖能力还表现为“软约束”。这更加剧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第二个方面是国际贸易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一是如何适时地变更有关国际贸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观念;二是如何调整“冷战”后的国际贸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制度;四是怎样在国际贸易的构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体现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现代经济贸易的最新发展。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自身所面临的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其对国际经济的推动作用的正常发挥。它们从国际贸易的内在的最深层次上驱动着国际贸易自身的全面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正是由于这一内在动力的驱动,当代国际贸易才发生了从观念到格局、制度 、政策、构成和工具的全面的深刻的创新。
三、几点启示
从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的初步剖析,可以得出下列启示性的结论,它们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国外经贸发展的更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宽松的政治环境不仅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发展,还可能成为经济贸易振兴与腾飞的前提条件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得益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实质性转换,得益于和平与发展的真正到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政治环境的稳定。这是保证中国改革开放最终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
第二,只有坚决地把中国经济更大程度地溶入国际经济的发展体系,中国经济贸易才会有真正起飞的明天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建立在当代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的基础之上。没有这种依赖关系,国际贸易创新就难以形成。事实上,如果一国经济脱离这种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关系,那么它也就不可能从这种相互依赖中获得利益。尽管溶入相互依赖关系体系需要付出代价和作出牺牲,但对于长期实行封闭经济的中国来说更应如此。从长远利益看,这乃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基本出路。
第三,科技发展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生长点科技进步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和制约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中的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并通过各种途径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作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基础。因此,不仅要在观念上,更应该在实践中,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强支撑,甚至是根本支撑。
如何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范文6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本内容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涵盖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和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从基本内容来看,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首先表现为各国对外贸易观念上的创新。它具体包括:
1.把贸易开放看成是对外开放的起点和基本方面,因此,贸易开放度成了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基本标志。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浪潮,而各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始是这场浪潮的排头浪。对外贸易作为最古老的对外联系方式在当代重新焕发了青春。2.客观估价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把经济发展与贸易发展的平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协调看成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国家都重新认识了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作用,相继逐步放弃了“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旧的经济发展思路,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更大程度上的融合。3.把对外贸易看成是处理国家关系的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贸易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国际环境中,由于“贸易外交”的“和平性”和“发展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对外贸易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并通过贸易促进、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等方式来调节对外关系。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克林顿政府执政后,很快把对外贸易提到“美国安全的首要因素”的高度,并到处挥舞“贸易报复”、“贸易制裁”的大棒,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谋求所有的贸易伙伴对美更大规模地开放市场,并以此来调节和制约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观念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规定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方向,而且还决定或影响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其他方面。
(二)格局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的创新上。它具体包括:
1.以地缘经济为特征的贸易集团取代了以政治联盟为基础的贸易联盟,贸易集团化格局基本确立。进入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运行,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合作也进入了实质性的起步阶段。上述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为基本目标的三大贸易集团的基本形成和相互对峙,标志着国际贸易集团化发展格局的初步确立。
2.区域贸易集团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展的趋势,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欧洲经济区正在实质性地考虑向东向南的延伸,北美4自由贸易区已经按照最新一轮“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决议向全美洲扩展,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也有意向南美洲伸展。这种大型贸易集团对外扩展的趋势本身就是贸易集团化格局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全球贸易一体化的阶段性标志。它不仅表明了贸易集团化和贸易一体化之间的逻辑和历史联系,而且标志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国际贸易重心已经从单一的欧洲重心过渡到了多重重心并存的状态,并正在形成以亚太为重心的新的单一重心的格局。随着国际经济多极格局的形成,国际贸易重心也相应出现了分散化的特征。但是,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重心有从多重重心逐步向亚太单一重心收缩的倾向。格局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典型标志,它标志着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标志。它具体包括:1.世界贸易组织的创设。根据“乌拉圭回合”签署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从1995年1月1日起,新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临时适用”40余年的关贸总协定,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制度创新方面的最大成就,标志着国际贸易制度向完善迈出了十分艰难的实质性的一步。是因为:国际贸易从此有了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组织机构;比关贸总协定预期更大的权威性、更强的约束性和更高的运转效能,将更有利于全球贸易的协调和自由化发展;关贸总协定无法管辖的部分货物贸易(农产品和纺织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被真正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安排之中。2.区域协调的迅速增强。随着区域性贸易集团的纷纷建立,区域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协调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制度的一个最大特征。区域内协调不仅起着在全球协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和运行的条件下部分地发挥全球协调功能的作用,而且还直接推动了全球协调制度的创新。3.国别管理贸易制度的推广和流行。在美国带头推行对外贸易的“管理贸易”制度后,“管理贸易”制度逐步成为流行于各国的基本的对外贸易制度。它构成了当代各国对外贸易制度上的共同的最鲜明的特征。制度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在的本质特征,它构建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框架。
(四)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内容。它具体包括:1.有限制的可调节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抬头,保护主义逐步地相对地退入低潮。在全球性的自由和开放的浪潮推动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在总体上有向自由化倾斜的趋势。保护主义势头尽管不减,但它已经从七八十年代的那个泛滥猖撅的中回退下去。2.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灵活和更隐蔽的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从总体上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单纯的关税措施和直接的非关税措施都在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其作用也在明显地减弱。但是,各种间接的非关税措施却依然阻碍着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步伐。而且,各种新型的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并开始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外贸易限制政策和措施的主体。3.贸易政策趋向于和其他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融合。由于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某些非经济领域的联系日益增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影响到一国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目前,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有明显的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倾向。4.区域内的共同贸易政策开始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共同的贸易政策往往意味着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它是区域内成员在获得共同保护承诺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由贸易利益的基本政策选择,因而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政策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观念创新、格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反映和具体化。
(五)构成创新。
贸易内容构成上的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方面。它具体包5括: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出现了重大调整。它表现在:服务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正在快速上升;制成品中技术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产品中具有特别意义或战略意义的资源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迅速。2.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乌拉圭回合”协议把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的农产品和纺织品纳入到了新的多边贸易的范围,并把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并入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构成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最显著的方面之一,它清楚地揭示了当代国际贸易在内容构成上的本质特征。
(六)工具创新。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还包括国际贸易工具的创新。它具体包括:1.投资和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国际投资的增长和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知识产权的推动。2.现代通讯计算机技术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手段。这突出地表现在EDI(电子数据交换)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遍的运用。而正在掀起的全球性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将进一步便利国际贸易数据的交换和处理。3.国际贸易惯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更科学地规范了国际贸易的全过程。国际商会《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生效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出版物)的实施以及其他机构有关贸易规则和惯例的变更都更便利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运输方式的革命使国际贸易如虎添翼。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使传统的“港一港”运输逐渐让位于“门一门”运输,进一步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5.各国政府为促进或便利对外贸易发展而实施的各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和手段也是国际贸易工具创新的重要内容。如各种便利的和优惠的贸易融资方式、贸易信贷担保方式等。工具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当代国际贸易在实现手段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创新。
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因而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转换,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极为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国际贸易发展史清楚地表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健康稳定的时期往往就是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动荡不定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战争时期,国际贸易就会停滞甚至萎缩。因此,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是国际贸易发展和创新的前提条件。
二战后逐渐形成的美苏对抗的“冷战”的国际政治格局把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政治和军事对抗的威胁之中,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制约。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冷战”的政治格局终于被打破。但是,由于旧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发性”,新的国际政治格局无法形成,因此,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个新格局的酝酿和形成的“无格局”时期。在这个时期,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状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突然没有了政治对手而表现出政治神经的从未有过的松驰,国际政治矛盾与对抗被暂时搁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明确。在这个“无格局”时期,各国为了迅速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未来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了经济贸易的发展方面。在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关6系上,经济贸易关系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对外贸易的利益,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在健全和维护国际贸易制度、法律和秩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和努力。所有这些都推动和促进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代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日益增强,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经济舞台和创新压力。当代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社会化、国际化进程,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日益朝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向发展,整个国际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发展体系。这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贸易具有联结作用。国际经济从一开始就是通过贸易纽带联结的。正是由于国际贸易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的存在和发挥,整个国际经济才被融合为一个整体。其次,国际贸易具有渗透作用。它通过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的全面渗透,进一步把整个国际经济各个组部分和领域融合为一个有机的发展体系。再次,国际贸易还具有导向作用。贸易往往是双边或多边经济关系发展的先遣,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总是能够推动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关系包括其他政治、文化等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使得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建立在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上。最后,国际贸易还起着助动作用。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助动作用,实际上还表现为对外贸易对一国更大规模和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助动。这种双重助动作用是国际经济相互依赖体系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大规模变迁,当代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无论在其基础还是在其表现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基础看,单一政治联盟基础正在向以地缘经济联盟为主的多基础过渡。从表现形式看,相互依赖关系逐渐表现为包括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还不断产生着迫切要求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协调各国政策与利益的强烈愿望。为了适应上述变化,以便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联结、渗透、导向和助动作用,国际贸易必须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为特征的当代科技革命,在过去的10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它不仅表现为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新技术应用上的突飞猛进。这不仅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勃勃生机,而且还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事实上,电子数据交换的日益广泛的运用和全球范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推出,以现代技术服务和信息传输为内容的国际服务产品的形成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交易对象的现代技术贸易的益壮大,既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基础,又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组成部分。
二战后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带来了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增长。这不仅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缩短,更表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当代国际贸易构成的创新,而且还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其他领域和方面的创新。为了适应和容纳当代国际生产力日益膨胀的需要,同时又能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当代国际生产力的更快地增长,当代国际贸易必须在观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
(四)当代各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外在强制。一7旦各国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方面,那些一直被“冷战”状态所掩盖或淡化的经济发展间题便开始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尽管不同的国家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但都面临着下列共同问题: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其二,如何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贸易收支的逆差?其三,如何实行各国经济贸易政策的国际间协调?如何合理地分割国际贸易利益。上述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各国迫切希望对“冷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新的安排。这在客观上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起着外在强制的作用。作为这一强制作用的结果,各国开始了贸易观念的反思和创新,并就国际贸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国际宏观安排和微观实施进行着少有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的全面创新得到了各国普遍的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
(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当代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阻挠。第一个方面是国际贸易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而又无法消除的障碍。这些障碍中最突出的是两个:一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二难选择。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的摇摆不定,人为地造成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功能残缺与低效能。关贸总协定无法管辖所有的贸易行为,而且仅有的管辖能力还表现为“软约束”。这更加剧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无序性和非周期性动荡。第二个方面是国际贸易又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一是如何适时地变更有关国际贸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观念;二是如何调整“冷战”后的国际贸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制度;四是怎样在国际贸易的构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体现当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现代经济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上述两个方面的间题和困难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的推动作用的正常发挥。它们从国际贸易的内在的最深层次上驱动着国际贸易自身的全面创新。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三、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般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近现代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它呈现出下列一些鲜明的特征:
首先,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全面性的和立体性的创新。如前所述,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包括了从观念创新、格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同时,上述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创新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紧密联系,而且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的创新也往往涉及许多更具体的方面和内容,共同构成了立体式的创新局面。这个全面的立体式的国际贸易创新局面可以概括为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格局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通过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具体体现的包含国际贸易各个方面,贯穿国际贸易全过程的创新。
其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具有比较明显的时间分水岭。国际贸易创新不过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手段或一种表现,它自然应该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继起性。但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由于它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在时间上便呈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并构成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国际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分水岭。这个时间分水岭大致是1990一1995年。尽管国际贸易创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显地早于这一时期,而且,当代国际贸易8创新过程尚未结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主要过程、方面和内容基本上都发生在当代国际治格局大转换后的5年左右内。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大调整的时期。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预示着国际经济贸易大发展时代的来临。
再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突出了开放与自由的主题。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崇尚开放与自由,努力挣脱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近20年的禁锢,鲜明地高举起开放和自由的旗帜,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从观念创新到制度创新,从格局创新到政策创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开放与自由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开放的创新、自由的创新,是对长期猖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强有力的反击。它迎来了国际贸易逐步自由化发展的新时代。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到,这一成就的取得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对保护主义长期抗争的结果,而且也是自由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和退让的结果。这突出地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创新方面。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义的胜利,但是,承诺贸易集团成员共同一致的对外保护的合法性又表明了这种自由化的浅薄。因此,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决不意味着贸易自由主义的根本性胜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寿终正寝。事实上,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不过是相对提高了贸易的自由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势头。
最后,发达国家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动者、主导者和主要参加者。这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又一重要特点。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首先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在国际政治发生根本性变迁后,与此关系最为紧密的西方发达国家既出于争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于维护共同的国际利益,推动了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掀起和深入发展,并直接成为各个创新领域和方面的主要参加者。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还一直操纵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全过程,把握着创新的发展方向。这些又保障了发达国家最终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最大受益者。从发展趋势看,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上还会顺延一段时期,在内容上可能还会扩展,但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渗透和融合,尤其是在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方面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如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协调与联合等。在创新的手段和方式上,可能会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之何合作的诚意。与此同时,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许多特点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发达国家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被进一步地突出出来,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特点。所有这些方面,都要求密切关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便及时加以分析和概括。
四、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影响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已经和正在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趋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总体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着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推动着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带动了当代国际经济的大调整、大转变。它表明国际经济前一竞争时代的结束和新的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实力正在发生变化,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重新的分解和组合,正在构建着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
其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正在孕育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在国际政治“无格局”状态中,国际贸易创新实际上成了各国积蓄和显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各国国际地位重新排定的过程。从历史上看,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利益与矛盾最终都会表现为国际间的政治利益与矛盾,甚至还会表现为极端形式的直接的军事对抗。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这4次具有世界意义的战争,基本上都源于当时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利益方面的矛盾,并且在事实上划分了世界政治的不同发展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正在充分地展示被旧的国际政治格局所掩盖的国际间的各种深刻的经济贸易利益矛盾和斗争,并依此重新划分和集结国际政治力量,孕育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和基本框架。
(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对国际贸易自身发展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预示着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大发展时代的到来。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辉煌时期只存在于六七十年代,在其余大部分时期内,国际贸易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缓慢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受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支配的陈旧的际贸易念、国际贸易制度的缺乏或不健全,国际贸易政策的强烈的保护性和国际贸易格局的不稳定性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兴起和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上述诸因素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制约作用。加上较为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贸易可望迎来一段相对繁荣的发展时期。
其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充分显示了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激励着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并更有效地发挥对外贸易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实际上启动了新一轮的国际经济大发展,它表明国际贸易这种最古老的国际经济形式仍然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它又使世界各国都更注视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变化,更重视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
其三,国际贸易政策与利益的区域协调和全球协调将成为制约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核心间题。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所形成的以集团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一经确立,将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益能够得到自动的协调,相反,在新格局、新制度下,它们还将长期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它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发展的未来。
其四,当代国标贸易创新强化了国际贸易竞争,国际间的贸易利益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和白热化。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各国的注意力从政治转向经济贸易的产物,它本身就预示着一个更为激烈的经济贸易竞争时代的到来。事实上,随着各国注意力的转移,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立即上升为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其矛盾也成为国际间的主要矛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为了争取和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贸易利益,不惜使用各种强硬手段,甚至以国家关系相威胁,逼其贸易伙伴就范,就是最好的证明。